(精编!)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归纳》
运动学知识点总结高一上册

运动学知识点总结高一上册运动学知识点总结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与性质。
在高一上册物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基础的运动学知识点,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
一、物体的位置、位移和速度1. 位置: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通常用坐标系表示。
2. 位移:指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是一个矢量量,用Δx表示。
3. 平均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计算公式为v= Δx / Δt,其中Δt为时间间隔。
4. 瞬时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取平均速度的极限得到。
二、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变化1. 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量,用a表示。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 = Δv / Δt,其中Δv为速度变化量,Δt为时间间隔。
2. 匀变速直线运动:当物体的加速度为常数时,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呈线性增长或减少的运动状态。
3. 加速度的正负:当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相同时,加速度为正;当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相反时,加速度为负。
4. 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当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的速度增加;当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的速度减小。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计算1. 位移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计算公式为Δx = v0t + (1/2)at²,其中v0为初始速度,t为时间,a为加速度。
2. 速度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计算公式为v = v0 + at,其中v为末速度,v0为初始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四、自由落体运动1. 重力加速度: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沿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作用加速度近似为9.8m/s²,用g表示。
2.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下落速度随时间线性增加,速度计算公式为v = gt。
3. 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位移计算公式为y = (1/2)gt²,其中y为垂直方向上的位移,g为重力加速度,t 为时间。
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学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学知识点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学知识点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二、参照物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灵活地选取参照物会给问题的分析带来简便;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三、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管物体的有质量的做质点.像这种突出主要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即为理想化方法,质点即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四、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长度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时间间隔=终止时刻-开始时刻。
五、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距离:物体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
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才等于距离。
六、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a.速度的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定义是“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速度是矢量。
c.速度是矢量,与“速度”对应的还有一个“速率”的概念。
按书上的说法,速率(瞬时速率)就是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
它是标量,没有方向。
日常生活中人们说的速度其实往往就是速率。
在物体作曲线运动时,“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的大小”通常并不相等(因为在作曲线运动时,路程是曲线轨迹的长度,比位移直线长,“平均速率”总是比“平均速度的大小”要大些)。
高一运动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一运动学重点知识点总结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在各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作为高中物理的一部分,高一运动学是学生们在学习物理的旅程中的第一步。
下面将对高一运动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点运动和矢量运动点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质点被视为一个点来进行运动研究。
矢量运动则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需要考虑方向的变化。
对于点运动,主要要了解的是位移和速度的概念,而矢量运动还需要掌握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三个概念。
1.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位移可以是正、负或零,根据物体的移动方向而定。
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位移量,即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速度是矢量量,有大小和方向之分。
3.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即速度与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也是矢量量,有大小和方向之分。
二、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在研究匀速直线运动时,关键是掌握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1.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即位移 = 速度 ×时间。
其中,位移单位是米,速度单位是米每秒,时间单位是秒。
2.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即速度 = 位移 ÷时间。
3. 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即位移 = 初速度 ×时间 + (1/2) 加速度 ×时间²。
三、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进行的竖直上抛或下落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是唯一的作用力,主要要了解的是自由落体的特点、速度和位移的关系,以及自由落体下落过程中的时间和高度。
1. 特点: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是加速度恒定,且大小为9.8米每秒²,方向向下。
2.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即速度 = 加速度 ×时间。
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梳理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物体运动规律的科学,而运动学则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
在高一的物理学学习中,我们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运动学中的核心知识进行梳理,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位移、速度与加速度1. 位移: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变化量,通常用Δx表示。
2. 平均速度:指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通常用v平均表示,计算公式为v平均=Δx/Δt。
3. 瞬时速度: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瞬时位移与瞬时时间的比值,通常用v表示。
4. 速度的方向:物体运动方向的正负号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用向右为正、向左为负来表示。
5. 平均加速度:指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的速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通常用a平均表示,计算公式为a平均=Δv/Δt。
6. 瞬时加速度: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瞬时速度变化率,通常用a表示。
二、运动图象与运动规律1. 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运动的图象为直线。
其运动规律为:位移与时间成正比,速度保持不变。
2. 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加速度相等但不为零的运动,运动的图象为曲线。
其运动规律为: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加速度保持不变。
3. 自由落体运动: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下落运动。
其运动规律为: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加速度恒定为重力加速度g≈9.8 m/s²。
4. 抛体运动:指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自由落体运动的同时,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复合运动。
其运动规律为: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水平速度保持不变,竖直方向上速度随时间变化。
三、斜抛运动与平抛运动1. 斜抛运动:指物体在一定的初速度和抛射角度下,在重力作用下进行的运动。
其运动规律为:水平速度保持不变,竖直方向上速度随时间变化,竖直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一物理学习中的运动学知识点是同学们理解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以及与之相关的现象。
下面是对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进行的总结归纳。
一、运动学基本概念1. 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称为运动。
2. 参照系:用来观察和研究运动的坐标系。
3. 位移: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位置改变的矢量量。
其大小等于终点位置减去起点位置。
4.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是矢量量。
包括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5.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是矢量量。
包括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二、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变化的直线运动。
涉及到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仅受重力作用的运动,加速度恒定为重力加速度。
三、曲线运动1. 圆周运动:物体绕定点做圆周运动。
涉及到角度、弧长、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
2. 抛体运动:物体在平抛或斜抛状态下进行的运动。
涉及到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3. 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中的最大高度、最大水平位移以及飞行时间的计算。
四、图像分析1. 位移-时间图像: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变化过程。
2. 速度-时间图像:用来描述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3. 加速度-时间图像:用来描述物体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五、相对运动1. 相对速度:指两个物体之间相对运动的速度。
2. 重追问题:描述两个物体追及的问题,涉及到追及时间和相遇位置的计算。
六、应用案例分析1. 车辆行驶:利用运动学知识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进行分析。
2. 坠落物体:利用自由落体的运动学关系,分析物体坠落时间和速度。
3. 弹簧振动:利用质点振动的运动学关系,分析弹簧振动过程中的周期和频率。
以上是对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通过练习题和实验来加深对运动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高一物理必修一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运动学知识点总结1.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路程和位移(A)(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即v=s/t。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其中的运动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学好物理运动学,对学习其他物理知识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以下是对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的总结:一、位移、速度和加速度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由起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位置变化量。
通常用Δx表示,计量单位是米(m)。
2.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它所运动过的路程与所花费的时间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v = Δx / Δt,计量单位是米每秒(m/s)。
3. 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可以通过求取该时刻的位移变化与时间的比值得到。
4. 平均加速度: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速度变化量与所花费的时间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a = Δv / Δt,计量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5. 瞬时加速度:瞬时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加速度,可以通过求取该时刻的速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得到。
二、匀速直线运动1. 定义: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
2. 特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也即加速度为零。
3. 速度与位移关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 = Δx / Δt。
三、匀加速直线运动1. 定义: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相等的直线运动。
2. 特点: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始终保持不变。
3. 速度与位移关系: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由一维运动方程给出,即x = v₀t + (1/2)at²,其中x 为位移,v₀为初速度,t为时间,a为加速度。
4. 速度与时间关系: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由一维运动方程给出,即v = v₀ + at,其中v为速度,v₀为初速度,t为时间,a为加速度。
5. 位移与时间关系: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由一维运动方程给出,即x = (v + v₀)t / 2,其中x为位移,v 为速度,v₀为初速度,t为时间。
高一物理必修一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运动学知识点总结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运动状态。
在高一物理必修一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运动学的知识点,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一个总结。
一、位移和位移公式在运动学中,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重要概念。
位移用Δx表示,它是由物体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和方向决定的。
位移公式是计算位移的重要工具,我们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使用不同的位移公式。
常用的位移公式有:1. 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Δx = vt其中,Δx为位移,v为物体的速度,t为时间。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Δx = v0t + 1/2at²其中,Δx为位移,v0为初始速度,t为时间,a为物体的加速度。
二、速度和速度公式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速度用v表示,它是由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得出的。
速度公式是计算速度的重要工具,在不同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速度公式。
常用的速度公式有:1. 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 Δx / t其中,v为速度,Δx为位移,t为时间。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 v0 + at其中,v为速度,v0为初始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三、加速度和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加速度用a 表示,它是由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得出的。
加速度公式是计算加速度的重要工具,在不同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加速度公式。
常用的加速度公式有:1. 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公式:a = (v - v0) / t其中,a为加速度,v为速度,v0为初始速度,t为时间。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公式:a = (v - v0) / t其中,a为加速度,v为速度,v0为初始速度,t为时间。
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运动学中,我们将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
1. 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恒定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等于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学知识点归纳(必修一第一、二章)
【考试说明】
【知识网络】
【考试说明解读】
1.参考系
*⑴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⑵运动学中的同一公式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
2.质点
⑴定义: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⑵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理想化模型,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及质量,只有当所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主要三种情形:
①物体只作平动时;
*②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
③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3.时间与时刻
⑴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
⑵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⑶时刻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或路程)
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⑴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一个矢量,物体的位移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
有向线段,其大小就是此线段的长度,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⑵路程:路程等于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
*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5.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⑴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
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⑵平均速度:物体所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
度,即
t s
v =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相应位移的方向。
*公式V =(V 0+V t )/2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适用。
⑶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方向就是物体经过某有
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
6.加速度
⑴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⑵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
即t
v v t v a t 0
-=∆∆=
⑶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的关系:
*①方向关系: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定相同,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没有必
然的联系。
*②大小关系:V 、△V 、a (F 合)无必然的大小决定关系!!
*③*只要a 与v 方向相同,无论加速度在减少还是在增大,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若加速
度减小,速度增大得越来越慢(仍然增大)!! *只要a 与v 方向相反,物体的速度一定减小!! *7、运动图象:s —t 图象与v —t 图象的比较 (深刻把握!!)
下图和下表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s —t 图象与v —t 图象中的比较. s
—
t 图
v —t 图
图A-2-6-1
* (1) s —t 图中两图线相交说明两物体相遇,
v —t 图中两图线相交说明两物体在交点时的速度相等
* (2) s —t 图象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v —t 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 (3) s —t 图象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图象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
运动.
v —t 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
体做变加速运动.
* (4) s —t 图象斜率为正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正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图象斜率为负
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v —t 图线的斜率为正值,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规定正方向相同;图象的斜率为负值,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规定正方向相反. 【例1】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组合,可以自动画出物体运动 的v —t 图象.某同学在一
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在0-15s 这段时间里
A .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 .小车做曲线运动
C .小车先沿正方向运动,后沿反方向运动
D .小车的最大位移为6m
【例2】质量为1500kg 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v-t 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求( )
A.前25 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B.前l0 s 内汽车的加速度
C.前l0 s 内汽车所受的阻力
D.0~25 s 内汽车的位移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推论:(牢记!)
基本规律: ⑴V t =V 0+at , ⑵s =V 0t +at 2/2
推论: * ⑴V t 2 _V O 2
=2as
*⑵2/02
t t
v v v v =+=
(V t/2表示时间t 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⑶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 s Ⅱ-s Ⅰ=s Ⅲ-s Ⅱ=……=s N -s N-1=△s=aT 2.
*9.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设T 为等分时间间隔):(要求会推导!并牢记!)
*⑴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 1:v 2:v 3:……v n =1:2:3:……:n *⑵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s 1:s 2:s 3:……:s n =12:22:32:……:n 2
*⑶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s 1:s Ⅱ:s Ⅲ
s N =1:3:5:……:(2n-1)
⑷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
t 1:t 2:t 3:……:t n =)1(::)23(:)12(:1----n n
*10、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研究方法
*①分段法:上升阶段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阶段是自由落体运动.
*②整体法:从全程来看,加速度方向始终与初速度v 0的方向相反,所以可把竖直上抛
运动看成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公式时,要特别注意v ,h 等矢量的正负号.一般选取向上为正方向,则上升过程中v 为正值下降过程中v 为负值,物体在抛出点以下时h 为负值. 【例3】在地面上某处将一金属小球竖直向上抛出,上升一定高度后再落回原处,若不考虑
空气阻力,则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小球的速度、加速度、位移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取向上为正方向
*11、追及问题的处理方法:
*1. 要通过两质点的速度比较进行分析,找到隐含条件. 再结合两个运动的时间关系、位移关系建立相应的方程求解,也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及应用图象法和相对运动知识求解() *2. 追击类问题的提示(“速度相等”是“相距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恰好追不上”
的隐含条件!!!!)
1.匀加速运动追击匀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 2.匀速运动追击匀加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追不上以后就永远追不上了.此
时二者相距最近.
3.匀减速直线运动追匀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近,此时假设追不上,
以后就永远追不上了.
4.匀速运动追匀减速直线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 【例4】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图中OPQ ∆和OQT
∆的面积分别为1s 和2s ()21s s >.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0s 处.(ABC)
A.若012s s s =+,两车不会相遇
B.若01s s <,两车相遇2次
C.若01s s =,两车相遇1次
D.若02s s =,两车相遇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