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企业文化的比较

合集下载

东西方企业文化的比较

东西方企业文化的比较

东西方企业文化的比较第一篇:东西方企业文化的比较东西方企业文化的比较【摘要】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演变,都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的联系。

东西方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共同点都是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宗旨,都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

但是,由于各自的历史发展与文化背景不同,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相对具有不同的特点。

【关键字】东西方企业文化比较分析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正文一、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一、(民族心理的差异)民族心理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民族性格、情感、爱好、习惯等精神因素的总和。

东方文明注重综合,整体思维比较发达,但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时代局限性,细节容易被忽略。

而西方文明注重分析,还原论和原子论的方法发达,分析的精密达到了十分深入的地步,但是具有形而上学机械的时代局限性,整体容易被忽略。

东方文明注重和谐、同一,西方文明强调个体、对立。

东方文明重系统、综合、内倾,西方文明重个体、分析和外倾。

二、(文化影响的差异)西方人习惯于先行动后思索,一者是由于他的逻辑思维的特点所决定的,一有行动就可取得实证分析的逻辑思维点,由此展示出全部进程;二者由他们勇于拓展的特性决定的。

不断开拓,不断进取的特点决定他们的在尚未理清思路以前就已经行动了。

而中国人则是长于思维的民族,千百年的文化传统给他们形成了某种价值定势,使他们的思维问题难以割断历史脐带,难以违背最基本的价值准则,因而他们的行为是思索清楚了再行动。

二、东西方管理的差异一、(东方以“情”为特质的管理)人无信不立,人无义不正。

如果人的经济行为背信弃义,就会受到社会排斥;反之,“信”、“义”两字,构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网络中最有价值的媒介物,构建为中国社会的经济网络、信息网络和交换网络,现代市场经济网络显然应当同这个网络接轨,从而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外华人战后经济发展的成功,正是依据于这样的网络,从而使商品、资金、人才、信息在华人经济圈内迅速运转。

东西方企业文化的比较

东西方企业文化的比较

东西方企业文化的比较引言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内部共同的核心价值和信念体系,它对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东西方企业文化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价值观,本文将对东西方企业文化进行比较,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以及对商业运作的影响。

一、价值观的差异东方企业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注重整体利益和人际关系。

在东方企业文化中,员工通常会以团队的利益为先,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互助合作。

与之相对,西方企业文化则更加强调个人主义和竞争精神,注重个人成就和自我实现。

在西方企业文化中,员工通常会追求个人的成功和卓越表现,强调个人的权利和独立性。

二、组织结构的差异东方企业文化通常采用较为扁平的组织结构,强调共同决策和意见征询。

这种结构有助于促进员工间的合作和沟通,提高决策的效率。

相比之下,西方企业文化更倾向于采用层级式的组织结构,强调明确的权责分配和垂直的上下级关系。

这种结构可以确保决策的快速执行和明确的责任划分。

三、管理风格的差异东方企业文化通常以高度的关怀和支持性管理为特点,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

管理者通常会关心员工的个人问题,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相比之下,西方企业文化更倾向于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风格,注重员工的绩效和成果。

管理者通常会着重培养员工的自我激励和自主性,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主动性。

四、沟通方式的差异东方企业文化倾向于使用非正式和间接的沟通方式,强调隐晦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

这种沟通方式有助于保持和谐的关系和避免冲突。

相比之下,西方企业文化更倾向于使用直接和明确的沟通方式,注重清晰和直截了当的表达。

这种沟通方式可以提高效率和减少误解。

五、对商业运作的影响东方企业文化注重稳定和长远发展,更注重持久的竞争力和回报。

与之相对,西方企业文化更加注重短期利益和快速反应,追求高回报和高风险。

这种差异在商业运作中体现为对投资策略、市场拓展和利润规划的不同侧重点。

结论东西方企业文化在价值观、组织结构、管理风格和沟通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中西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哪些差异

中西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哪些差异

中西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哪些差异中西方企业文化建设差异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Culture或Organizational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的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等过程。

而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最终决定了中西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较大的差异,登尼特企业文化加速器就这些差异作出以下阐述。

中西方企业文化建设差异1:不同的管理理念中国的企业管理受儒家伦理的影响,比较重伦理,人情关系。

西方管理的趋势是越来越趋向组织的扁平化,决策的民主化,反映西方追求平等的管理理念。

中西方企业文化建设差异2: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是间接迂回婉转,重感悟,注重和谐,且允许模糊和大而化之。

而西方人的思维特点是直截了当,具有专业性,事事都追求精确。

中西方企业文化建设差异3:不同的决策方式中国的企业文化在价值上推行团体价值取向,团体价值其中又强调等级,压抑个性,不利于创新和竞争的一面,但同时又形成了民主集中的群体决策风格,能集思广益,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

西方文化认为管理即授权,具有明确的分权,授权以及权责相称,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中西方企业文化建设差异4:不同的沟通方式中国文化是一个高语境文化,很多时候表达含蓄,要他人根据当时讲话的环境以及非语言的线索(如声调)去琢磨文字背后的真正含义。

中国文化沟通讲究点到为止,言简意赅。

而西方文化强调开门见山,把需要沟通的信息都直观的表现出来。

另外沟通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沟通手段激烈、频繁。

中西方企业文化建设差异5:不同的基本价值观在中国传统企业文化中,不提倡冒尖,注重安分守己,不夷不惠。

而西方企业文化注重企业的发展,崇尚竞争和追逐创新,鼓励员工去创新和冒险。

中西方企业文化建设差异6:不同的判断效果标准在中国企业文化中,注重动机的好坏,中国人更趋向用一套道德或意识形态标准来看待结果。

中西企业文化对比

中西企业文化对比

中西企业文化对照引言概述:中西企业文化是指中西方国家在组织管理、价值观念、沟通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中西企业文化对照是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从组织结构、价值观念、沟通方式、决策方式和工作氛围五个方面对中西企业文化进行对照。

一、组织结构1.1 中式组织结构:中式组织结构通常以家族或者个人为核心,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决策权和资源分配由高层管理者决定,下层员工执行任务,层级较多,沟通渠道相对封闭。

1.2 西式组织结构:西式组织结构通常采用分工明确、层级扁平的形式。

权力下放给各级管理者,员工有更多的自主权。

沟通渠道开放,信息流通较快。

1.3 对照:中式组织结构注重权力集中,决策效率高,但可能导致信息不畅通,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西式组织结构注重员工的参预和创新,决策效率相对较低,但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二、价值观念2.1 中式价值观念:中式价值观念注重家庭、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强调忠诚、责任和尊重长辈。

个人利益通常放在集体利益之后。

西式价值观念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强调个人的成就和自我实现。

个人利益通常放在集体利益之前。

2.3 对照:中式价值观念强调集体利益和社会责任,有利于团队合作和企业的长期发展。

西式价值观念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有利于个人的创新和激励,但可能导致个人主义和利益冲突。

三、沟通方式3.1 中式沟通方式:中式沟通方式注重面子和尊重,通常采用间接、涵蓄的方式表达意见。

重视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注重非语言沟通。

3.2 西式沟通方式:西式沟通方式注重直接、坦诚的沟通,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表达。

注重语言的准确和明确。

3.3 对照:中式沟通方式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有利于维护和谐的工作氛围,但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畅。

西式沟通方式注重直接表达和个人权利,有利于信息的准确传递,但可能导致冲突和不和谐。

四、决策方式4.1 中式决策方式:中式决策方式通常由高层管理者决策,强调集中决策和权威决策。

浅谈中西方企业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企业文化差异

经营思想与管理方式的不同
西方文化以理性思维为主,习惯于 先行动后思索,其思维特质是由它 善于进行实证分析与勇于开拓、不 断进取的逻辑思维特点决定的。在 这种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下,企业 管理依靠法规、条例,以精确、量 化与制度防范为特征,强调规则、 秩序与逻辑程序,严格按照规则办 事,追求制度效益,在方法上具体 表现为条例管理、效率管理、例外 管理、分层管理和逻辑管理,充分 反映了科学主义的管理原则和要求。 美国式西方管理为人类管理发展史 提供了科学管理的全部内容——行 为科学中属于“独立人”方面的全 部内容,现代管理系统中的电脑、 数学模型、新科学管理方法的大部 分内容,创新了管理的全部内容。 由于制度管理克服了传统管理的无 序状态、放任状态和经济主义等方 面的缺陷,因而构成了全部管理的 基础。
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东方企业文化 具有以下特点:
1、求同心理,强调集权式管理;
2、企业社会化,强调企业的 社会责任;
3、人本管理,重视人的精神作用;
4、情感伦理突出,倡导在组织内 形成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
5、政治管理,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 相混同,强调组织的整体控制能力;
东西方企业文化的主要差异有以下三方面的不同:

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层次,是一个企业 文化的灵魂。日本企业一直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 典型,企业文化管理的实践也是从日本企业开始的。 日本企业文化主要受到本国武士精神和中国儒家文 化的影响。所以,日本企业文化主要是内部团队、

在企业的价值取向方面,日本在企业内部提倡团 结和团队精神。企业上至最高领导,下至基层员工, 都以公司的目标为奋斗方向,形成了企业内部家族 式的归属感和亲和力,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更 能够激发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日本几乎所有大企业 都充满了集体主义协作精神和精诚团结的气氛。日 本企业认为个人贡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 体的团结合作,集体的合力远远大于个人的力量简

中西企业文化对比

中西企业文化对比

中西企业文化对比中西企业文化对比在全球化时代,跨国企业的出现为各国之间的商业交流、文化交流带来了更易透、更便捷的方式。

而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一个重要体现。

中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如此之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企业文化的产生根源性地不同:西方企业文化是由商人创建和推进的;而中国的企业文化则有着更为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对比中西企业文化,以更好地了解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生活。

一、价值观的对比在中西方企业文化中,价值观的不同是比较明显的。

西方企业文化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员工福利、创新和环境保护等,更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

而中国企业文化,更强调“以结果为导向”,强调“快、稳、准”的绩效评价体系,重视“信、义、礼、仁”的传统伦理观念。

二、管理风格的对比在管理风格方面,西方企业文化注重平等合作、开放管理,倡导员工自治和创新创造,鼓励小团队的合作和变革。

中国企业文化则有着更为严格的部门化管理和组织形式,注重细节和纪律,并强调领导决策和执行能力。

由于中国企业规模较大,似乎更需要替代管理方法来实现组织的协同。

三、沟通方式的对比在沟通方式方面,西方企业文化更注重实效性、信息自由和互动性,更重视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国企业文化则强调从“上至下”的传统审批和决策层次,沟通层次和上下级关系的明显界定,较少采取“开放式”沟通方式。

四、人际交往方式的对比在人际交往方面,西方企业文化更注重个人见解和個例解决问题;而中国企业更注重团队合作和客观分析问题。

这是深层次需要文化的示范维度之一:联合行事花费表达排斥孤独;眼力集体长久发展表达排斥短期涵盖。

五、成果导向的对比在成果导向方面,中西方企业文化的目标和追求的方式也不同。

西方企业文化更注重科技创新和系统创新,追求效率和快速发展,重视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

而中国企业文化则更注重稳定和长期发展,注重企业形象和信誉,同时追求市场成果。

东西方企业文化比较

东西方企业文化比较

4、美国企业文化强调实践性

美国企业中的创新典范公司——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公司是个: 生产5万多种产品的大公司,从透明胶纸、,粘合剂、化工用品、 涂料、电气产品到第一个仿生耳等。现在每年平均有100多种新 产品上市。该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崇尚技术,使每个研究人员 的构思能够实现,公司尽力鼓励和培养职工的创造发明精神,允 许他们按自己的兴趣结合成4—10人的小组,可以跨部门组成。 小组以搞新产品试制为宗旨,并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小组所需要 的研制费和其他费用可向所属的部门申请,或到别的部门、或本 公司的研究开发部申请,还可以接受公司新产品开发部提供的资 助。研究人员在公司实验室制成一种新产品可以正式生产,试销 成功后就成了“产品工程师”。随着销售额的增加,这位工程师 的职称和工资也相应提升。在这种环境里,从领导到基层几乎人 人都钻研技术,乐意创造。公司每月举办技术论坛,科技人员可 以自由地交换意见;同时,经常举办工业技术会议,以沟通信息, 激发新思想、新创造。
3、价值是美国企业文化的基石


价值是一个企业的基本概念和信仰,它为企业员工规定出成功的 标准和方向。 美国杜邦公司的企业价值观是,“通过化学能使 美好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美国罗斯公司的企业价值观是“为人 们创造最美好的环境”。不仅表明该公司是建造社区住宅的,而 且表明了该分司对发展舒适、健康、美好居住环境的关注,表达 了该公司的重要的社会存在价值和员工的工作价值。企业的价值 观在企业内部形成了由企业员工共事的、丰富而复杂的价值体系, 推动着企业向着既定的价值目标前进。 美国著名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1BM)创始人托马斯· 沃森为公司确 立了“以人为核心,并向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的价值观,该 公司从三方面开展工作: 1.奉行以顾客为上帝的信条,各项工作围绕顾客展开。 2.消除等级界线,加强民主管理。 3.改善工作环境,增加福利设施。

在“企业文化”方面,中国和另一个国家有什么区别?

在“企业文化”方面,中国和另一个国家有什么区别?

在“企业文化”方面,中国和另一个国家有什么区别?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自身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一定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

虽然企业文化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每个国家的企业文化也有着不同的传承和发展。

在这方面,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与其他国家在企业文化方面的具体区别。

1. 中国强调集体主义文化,而西方则注重个人主义文化中国的企业文化中强调的是集体主义文化,强调团队合作、人文关怀、家庭文化等方面的特征。

西方则注重个人主义文化,追求个人的利益和自我实现。

在中国,企业会重视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视员工为家庭成员,提供更多的福利和帮助。

而在西方,个人成就更被看重,企业更注重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成就。

2. 中国强调传统文化的继承,而西方则强调现代化中国企业文化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而西方则强调现代化。

中国企业文化的传承,体现了文化的血脉传承和自我认同,强调企业的责任感和文化价值观。

而西方企业则强调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设备的应用,注重追求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产出。

3. 中国重义利双赢,而西方则强调利益最大化中国的企业文化中强调“重义利双赢”的理念,企业经营要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员工、社会和客户的利益。

而西方企业则强调利益最大化,强调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和收益。

4. 中国强调对上尊重和对下关怀,而西方则注重平等与公正中国的企业文化中,上下级关系比较明确,强调对上尊重和对下关怀。

在企业中,领导者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职责和义务。

而西方则注重平等和公正,企业文化中所强调的是更加平等、自由、灵活的个人关系。

5. 中国强调精神和文化,而西方则注重市场和收益中国企业文化中更加强调精神和文化的建设,企业会注重传达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内涵。

而西方企业则注重市场和收益,追求更多的销售和利润。

总之,企业文化的不同,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和特色。

区别不是优劣,而是先天的不同,每个国家和地域都有着不同的文化特点和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企业文化的比较
【摘要】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演变,都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的联系。

东西方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共同点都是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宗旨,都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

但是,由于各自的历史发展与文化背景不同,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相对具有不同的特点。

【关键字】
东西方企业文化比较分析东方文化西方文化
正文
一、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一、(民族心理的差异)
民族心理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民族性格、情感、爱好、习惯等精神因素的总和。

东方文明注重综合,整体思维比较发达,但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时代局限性,细节容易被忽略。

而西方文明注重分析,还原论和原子论的方法发达,分析的精密达到了十分深入的地步,但是具有形而上学机械的时代局限性,整体容易被忽略。

东方文明注重和谐、同一,西方文明强调个体、对立。

东方文明重系统、综合、内倾,西方文明重个体、分析和外倾。

二、(文化影响的差异)
西方人习惯于先行动后思索,一者是由于他的逻辑思维的特点所决定的,一有行动就可取得实证分析的逻辑思维点,由此展示出全部进程;二者由他们勇于拓展的特性决定的。

不断开拓,不断进取的特点决定他们的在尚未理清思路以前就已经行动了。

而中国人则是长于思维的民族,千百年的文化传统给他们形成了某种价值定势,使他们的思维问题难以割断历史脐带,难以违背最基本的价值准则,因而他们的行为是思索清楚了再行动。

二、东西方管理的差异
一、(东方以“情”为特质的管理)
人无信不立,人无义不正。

如果人的经济行为背信弃义,就会受到社会排斥;反之,“信”、“义”两字,构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网络中最有价值的媒介物,构建为中国社会的经济网络、信息网络和交换网络,现代市场经济网络显然应当同这个网络接轨,从而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外华人战后经济发展的成功,正是依据于这样的网络,从而使商品、资金、人才、信息在华人经济圈内迅速运转。

导致华族资本的急剧膨胀,构成为华族管理的基本特色。

东方文化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应顺应自然、少私寡欲,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这种思想构成东方伦理型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构成为东方管理的基本特点。

这种以“情”为纽带的管理在现代管理中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首先表现为沟通频率的提高而增加了内部成员的认同效应。

其次表现为组织的整合功能强。

第三,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和费用也会降低,并使各部门之间产生互补效应,从而有利于整个公司和企业的整体功能的发挥。

由此可见,以“情”为纽带的管理模式,由于其内部情感交流频繁,成员之间认同效应高,往往易于采取步调一致的行动,从而大大减少相互协调成本,提高管理效益。

但是,这种管理由于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却忽略制度效应和条例管理,从而表现出在强调人事关系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充分,而在强调任务和规则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不充分。

因此,法规制度的不严,人事关系过多,理性精神不足,正是中国式管理的缺陷和不足之处。

二、(西方以“法”为重心的管理)
比较东西文化的特质就可以发现,西方文化追求卓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西方形成的是独立人格。

西方人文主义正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强调人是宇宙中心,周边一切皆“备于我”。

人不应当鄙视自己,而应当追求自身价值与幸福。

在这种独立人格基础上形成的西方社会,只能是契约社会,即人与人之间不形成宗法伦理、等级关系,而是平等基础上的契约。

当社会发展需要把这种契约关系用某种法定形式规范下来时,西方社会就形成了法制社会。

它的管理上的表现就是规范管理、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即在管理中特别注重建立规章制度和条例,严格按规则办事,追求制度效益,从而实现管理的有序化和有效化。

如果了解西方科学主义的逻辑思维特质,就会了解依靠法规、条例来进行管理,正是科学主义思维特质的基本要求,科学主义的五大原则是:精确、量化、分解、逻辑和规范,由此可见,其所制定的管理模型肯定是强调规则、秩序和逻辑程序,以制度为主体,以防范为特征。

正是这种以法规为核心的管理模型,反映了科学主义的管理原则和要求。

三、东西方经营思想的差异
西方文化以理性思维为主,其思维特质是由它善于进行实证分析的逻辑思维特点决定
的。

在这种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下,企业管理强调规则、秩序与逻辑程序,严格按照规则办事,追求制度效益,在方法上具体表现为条例管理、效率管理、例外管理、分层管理和逻辑管理,反映了科学主义的管理原则和要求。

美国式西方管理为人类管理发展史提供了科学管理的全部内容——行为科学中属于“独立人”方面的全部内容,现代管理系统中的电脑、数学模型、新科学管理方法的大部分内容,创新了管理的基本内容。

由于制度管理克服了传统管理的无序状态、放任状态和经济主义等方面的缺陷,因而构成了全部管理的基础。

东方人善于按照“天人合一”的模式进行思维,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使人们难以割断历史的脐带,总是按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统一起来考虑,难以违背最基本的价值准则。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建立的企业文化,以情感管理为纽带,寄情于理,移情于法,考虑“后果”,注重效果,偏重于人的作用与价值实现,把员工的价值准则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使员工把企业目标看成是自己的行为准则,实施自我管理,实现自我超越。

但这种管理文化忽略了制度效应和规则意识,往往以情义代替理性,以伦理关系取代制度规范,人际关系复杂,理性精神不足,管理不当则会增加协调成本,降低企业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孙凯飞.文化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2]司千字,高晓芹.中西企业文化融合与跨文化管理[J].商业研究,2004,(2).
[3]徐金凤.日本企业文化的渊源[J].中外企业文化,2005,(12).
[4]杨晓玲.比较美、日、中国情建设现代企业文化[J].经济问题探索,2004,(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