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读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读一、时代背景和意义(一)时代背景19世纪40年代,欧洲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而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科学世界观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为此马克思开始制定自己哲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1857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这预示着无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马克思决定在无产阶级革命高潮到来之前完成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原理的创建,他日以继夜的进行研究和写作并以《政治经济学》为名出版了其中的第一分册,并写了这篇著名的序言。
(二)意义《序言》叙述了马克思早期之所以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思想发展历程对于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哟重要的文献价值,《序言》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是阐述历史唯物史观原理的主要的文本依据。
二、内容简介(一)马克思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的次序和方法1、次序:马克思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的次序来解释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和实质的。
在前三项下,马克思研究了资产阶级社会分为三大阶级(资产阶级、土地所有者和无产阶级)的经济生活条件。
他们三者统一于一个资产阶级“国家”。
而国家与国家之间必然结成关系而进行“对外贸易”,最后形成“世界市场”,这样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和实质。
2、方法:马克思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是先说出结论,而是通过大量事实材料的剖析和研究再得出结论,这就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方法。
马克思正是采用了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才使得他的论证有一种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二)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马克思大学毕业以后再《莱茵报》任主编,直接投身德国的现实斗争。
在这期间,马克思在关于林木盗窃法、关于摩塞尔地区农民状况以及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等问题上和反动政府发生了公开论战。
这是马克思“第一次遇到对物质利益问题发表意见的难事”。
由于马克思在那时还没有研究政治经济学,因此并没有从经济上进行科学的分析,而主要动用黑格尔的国家学说批判普鲁士的反动法律和国家制度。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对商品和劳动二重性的论述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对商品和劳动二重性的论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提出了商品和劳动二重性的论述,该书是世界著名的学术著作,也是影响深远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作品。
马克思认为商品和劳动二重性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即商品是以劳动力的形式转化成其他商品的形式,而劳动力则被视作商品。
1、商品的本质马克思认为商品的本质是劳动,他指出,劳动不能直接产生经济财富,而是通过一种间接的过程转化成商品,即劳动可以产生有价值的商品,但本质上它仍然是劳动。
商品本质上是通过社会劳动而产生的,劳动是商品本质的内涵,商品不能脱离劳动而存在。
2、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不仅是产生商品的力量,也是被视作商品的物质形式。
劳动的二重性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结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不仅是产生商品本质的力量,同时也可以被购买和出售,是一种被商品反映的物质形式。
劳动本质上是一种劳动能力,但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也成为一种被商品用来交换的物质媒介。
3、劳动力与商品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劳动力与商品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物质循环,劳动力将转化成商品,而商品将转化成劳动力。
商品的使用价值因而得到了实现。
马克思指出,劳动力是唯一的财富来源,以及产生商品的动力。
因此,劳动力与商品之间的循环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即以劳动力为基础,商品又作为表达形式。
综上所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对商品和劳动二重性的论述展现出其观点,即商品的本质是劳动,劳动有二重性,劳动力和商品之间存在物质循环。
马克思的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结构,同时也为其他学术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蒸发
再现
具体
抽象
具体
(混沌的表象) (最简单的规定) (丰富的总体)
“如果我从人口着手,那么,这就是关于整体 的一个混沌的表象,并且通过更切近的规定我 就会在分析中达到越来越简单的概念;从表象 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直到我达到 一些最简单的规定。于是行程又得从那里回过 头来。直到我最后又回到人口,但是这回人口 已不是关于整体的一个混沌的表象,而是一个 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 ”
(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任何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都必须经历两条彼此 相连而又相互区别的认识道路,即从具体到抽象 和从抽象到具体(具体——抽象——具体)。
马克思认为,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上同样也存
在着两种方法:“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
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
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
另一方面,辩证地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揭示 其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关系。“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 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 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 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改变 着它们的特点。”马克思认为,研究资本主义的经 济范畴,要按照各个范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相互 作用来安排,按照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结构来 建构,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起支配作用的经济 关系——资本的生产,“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 是资本主义社会起支配作用的生产,它必须成为政 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和终点。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 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发 展规律和运行机制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 义社会急剧变化的根源以及资本主义的命运; 马克思在创立了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完成了他的 第二个伟大发现,即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从 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揭示 了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根本性 质和历史使命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当代价值?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当代价值?《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著作的开篇之作,对于当代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以下是几个原因:1.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马克思在序言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是资本的无限积累,这导致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剥削的加剧。
这种剖析为我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作和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和理论基础。
2.阐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强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并将其视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是不可调和的,这在当代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序言提醒我们关注阶级矛盾和社会不平等的问题,并思考如何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公正。
3.引发对社会转型和变革的思考:《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指出它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这引发了对社会转型和变革的思考,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序言提醒我们要反思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和限制,并探索更具包容性、公正和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模式。
4.提供反抗和呼唤变革的动力:《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和分析,唤起了人们对社会变革和解放的渴望。
序言提醒我们要反抗压迫和剥削,呼唤人类的自由和尊严。
它激励着人们对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抗争,并推动着追求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努力。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它不仅有助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内在矛盾,也引发了对社会转型和变革的思考,同时提供了对抗不平等和追求社会进步的动力。
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和关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当代价值。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讲解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历史背景(一)工人运动的斗争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居统治地位。
德国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也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是,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还缺乏科学的认识。
各种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还严重危害工人运动。
革命斗争的实践迫切需要有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来正确认识与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为无产阶级指明斗争方向。
马克思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研究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文献,开始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原理。
(二)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从理论上阐明社会发展的规律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这一新形势客观上要求从理论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作出科学的分析,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要求从理论上结合新形势阐明社会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决心在革命到来之前完成自己的著作。
他写道:“我现在发狂似地通宵总结我的经济学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
”1858年8月至1859年1月,马克思对他在1857年至1858年间写好的手稿重新进行了修改整理,同时还写了这篇《序言》。
二、主要内容(一)关于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次序和方法1、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次序马克思在当时曾计划按照“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
”的次序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并准备根据此6项内容来完成由6个分册组成的一部经济学巨著,即《政治经济学批判》。
其中前3项是研究生产关系,即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三个主要阶级:资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经济生活条件的。
马克思指出:“在前三项下,我研究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分成的三大阶级的经济生活条件”。
后3项主要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在国家形式上的概括,生产的国际关系以及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总体的世界市场。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这部著作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理论的前瞻性,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基石,对后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读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和不公,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首先,作者在序言中对资本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劳动力的雇佣制度。
这种私有制导致了财富的不平等分配,劳动者无法分享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而资本家则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取了巨大的利润。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社会的不稳定,也是导致资本主义危机不断的根本原因。
其次,序言中还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
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部存在着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的矛盾,这种矛盾导致了经济周期的不断循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出现。
这种危机不仅给劳动者带来了巨大的困苦,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和动荡。
这种不稳定性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所导致的,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改革,才能够真正解决这种危机。
最后,序言中还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操纵来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通过宣扬个人主义和竞争,来掩盖自身的剥削和不公,通过媒体和教育来操纵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盲目的崇拜和迷信。
这种意识形态的渗透不仅使人们失去了对自身利益的认识,也使人们成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奴隶,无法自觉地反抗和改变现状。
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阅读,我对资本主义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公和剥削,也对社会主义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1858年初,马克思打算对自己十五年来经济学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加工,分册出版他的经济学著作。
1859年6月11日正式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这是马克思系统发表自己的经济学巨著的开始。
在这篇著作中,马克思发现了商品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细胞和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等,这些都是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大贡献,马克思本人亦十分珍惜这部著作,说这是他一生的黄金时代中十五年的研究成果。
他希望这本书有助于战胜当时工人运动内部流行的蒲鲁东主义。
可是,在这部著作刚出版时,党内的许多同志不了解它的意义。
在党外,资产阶级的喉舌——各种报刊杂志却表现了从来未有的“缄默”,妄图借此把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扼杀在摇篮中。
这时恩格斯挺身而出,担当起粉碎敌人的缄默阴谋、传播马克思经济思想的重任。
《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是恩格斯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写的评论。
他计划连续写三篇评论来宣传和评价马克思的这本书。
《人民报》于1859年8月6日和20日先后发表了头两篇,第三篇原计划介绍该书的经济内容,但未发表,手稿也未保存下来。
恩格斯在这两篇评论中,进一步阐明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及其革命意义,认为唯物史观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同时,恩格斯详细阐述了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所主要采用的方法,即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方法。
指出马克思并不沿着客观进程详述资本主义发展的全部历史,而是从最基本、最常见的商品入手作逻辑分析,抓住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这对内在的基本矛盾,然后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地作逻辑的展开,从而揭示出该社会不可克服的一切矛盾,在这些矛盾的展开中,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灭亡的结论;而这个逻辑体系外部表现出来的,处处是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事实。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它是思考问题以及理论研究的一种基本的方法,对于我们进行理论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卡·马克思写于1858年8月—1859年1月1859年在柏林出版署名:卡尔·马克思原文是德文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第一版的扉页序言序言我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的次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
在前三项下,我研究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分成的三大阶级的经济生活条件;其他三项的相互联系是一目了然的。
第一册论述资本,其第一篇由下列各章组成:(1)商品,(2)货币或简单流通,(3)资本一般。
前两章构成本分册的内容。
我面前的全部材料都是专题论文,它们是在相隔很久的几个时期内写成的,目的不是为了付印,而是为了自己弄清问题,至于能否按照上述计划对它们进行系统整理,就要看环境如何了。
我把已经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2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读者如果真想跟着我走,就要下定决心,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不过在这里倒不妨谈一下我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
我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但我只是把它排在哲学和历史之次当作辅助学科来研究。
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茵报”3的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
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当时的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先生就摩塞尔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官方论战,最后,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7动因4。
另一方面,在善良的“前进”愿望大大超过实际知识的时候,在“莱茵报”上可以听到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带着微弱哲学色彩的回声。
我曾表示反对这种肤浅言论,但是同时在和“奥格斯堡总汇报”5的一次争论中坦率承认,我以往的研究还不容许我对法兰西思潮的内容本身妄加评判。
我倒非常乐意利用“莱茵报”发行人以为把报纸的态度放温和些就可以使那已经落在该报头上的死刑判决撤销的幻想,以便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卡·马克思写于1858年8月—1859年1月1859年在柏林出版署名:卡尔·马克思原文是德文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第一版的扉页序言序言我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的次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
在前三项下,我研究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分成的三大阶级的经济生活条件;其他三项的相互联系是一目了然的。
第一册论述资本,其第一篇由下列各章组成:(1)商品,(2)货币或简单流通,(3)资本一般。
前两章构成本分册的内容。
我面前的全部材料都是专题论文,它们是在相隔很久的几个时期内写成的,目的不是为了付印,而是为了自己弄清问题,至于能否按照上述计划对它们进行系统整理,就要看环境如何了。
我把已经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2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读者如果真想跟着我走,就要下定决心,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不过在这里倒不妨谈一下我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
我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但我只是把它排在哲学和历史之次当作辅助学科来研究。
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茵报”3的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
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当时的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先生就摩塞尔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官方论战,最后,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7动因4。
另一方面,在善良的“前进”愿望大大超过实际知识的时候,在“莱茵报”上可以听到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带着微弱哲学色彩的回声。
我曾表示反对这种肤浅言论,但是同时在和“奥格斯堡总汇报”5的一次争论中坦率承认,我以往的研究还不容许我对法兰西思潮的内容本身妄加评判。
我倒非常乐意利用“莱茵报”发行人以为把报纸的态度放温和些就可以使那已经落在该报头上的死刑判决撤销的幻想,以便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
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这部著作的导言曾发表在1844年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鉴”6上。
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十八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称之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
我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后来因基佐先生下令驱逐移居布鲁塞尔,在那里继续进行研究。
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坚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8卡·马克思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
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
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自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7(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以后,我同他不断通讯交换意见,他从另一9“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条道路(请参考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8)得出同我一样的结果,当1845年春他也住在布鲁塞尔时,我们决定共同钻研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思想体系的见解之间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
这个心愿是以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的。
八开本两厚册的原稿9早已送到威斯特伐里亚的出版所,后来我们才接到通知说,由于情况改变,不能付印。
既然我们已经达到了我们的主要目的——自己弄清问题,我们就情愿让原稿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了。
在我们当时从这方面或那方面向公众表达我们见解的各种著作中,我只提出我与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和我自己发表的“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10。
我们见解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在我的1847年出版的为反对蒲鲁东而写的著作“哲学的贫困”11中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虽然只是论战性的表述。
我用德文写的关于“雇佣劳动”12一书,汇集了我在布鲁塞尔德意志工人协会13上对于这个问题的讲演,这本书的印刷由于二月革命和我因此被迫离开比利时而中断。
1848年和1849年“新莱茵报”14的出版以及随后发生的一些事变,打断了我的经济研究工作,到1850年我在伦敦才能重新进行这一工作。
英国博物馆中堆积着政治经济学史的大量资料,伦敦对于考察资产阶级社会是一个方便的地点,最后,随着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资产阶级社会似乎踏进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切决定我再从头开始,用批判的精神来透彻地研究新的材料。
这些研究一部分自然要涉及到似乎完全属于本题之外的学科,在这方面不得不多少费些时间。
但是使我所能够支配的时间特别受到限制的,是谋生的迫切需要。
八年来,我一直为第一流英美报纸“纽约每日论坛报”15撰稿(写作真正的报纸通讯在我01卡·马克思只是例外),这使我的研究工作必然时时间断。
然而,由于评论英国和大陆突出经济事件的论文在我的投稿中占着很大部分,我不得不去熟悉政治经济科学本身范围以外的实际的细节。
我以上简短地叙述了自己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经过,这只是要证明,我的见解,不管人们对它怎样评论,不管它多么不合乎统治阶级的自私的偏见,却是多年诚实探讨的结果。
但是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Quisiconvienlasciareognisospetto;OgniViltàconvienchequisiamorta》①.卡尔·马克思1859年1月于伦敦11“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①“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但丁“神曲”)——编者注第一册第一册资本第一篇资本一般第一篇资本一般第一章商品最初一看,资产阶级的财富表现为一个惊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则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原素存在。
但是,每个商品表现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方面①。
①Aristot.d.Rep.L.1,C.9(edit.I.Bekkeri,Oxonii,1837)商品首先是,按英国经济学家的说法,“生活上必需的、有用的或快意的某种东西”,是人类需要的对象,最广义的生活资料。
商品作为使用价值的这种存在,和它的自然的、可以捉摸的存在是一致的。
例如小麦是一种不同于棉花、玻璃、纸等使用价值的特殊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只对于使用有价值,只在消费的过程中实现。
同一种使用价值可以有不同的用途。
但是,它可能有多少用途全在于它作为具有一定属性的物的存在。
其次,使用价值不5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卷第9章第13页(贝克尔编1837年牛津版)]。
“因为每种货物都有两种用途……一种是物本身所固有的,另一种则不然,例如鞋,既用来穿,又可以用来交换。
两者都是鞋的使用价值,因为谁用鞋来交换他所需要的东西,例如食物,谁就是利用了鞋。
但不是利用鞋的自然用途,因为它不是为交换而存在的。
其他货物也是如此。
”仅在质上是一定的,而且在量上也是一定的。
不同的使用价值,按照它们的自然特征,具有不同的尺度,例如小麦论舍费耳、纸论刀、麻布论码,等等。
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内容,而这个内容最初同这种形式无关。
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
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
例如,这个商品作为使用价值,是一颗钻石。
从钻石本身看不出它是商品。
当它作为使用价值时,不论是用在装饰方面还是机械方面,在娼妓胸前还是在玻璃匠手中,它是钻石,不是商品。
成为使用价值,对商品来说,看来是必要的前提,而成为商品,对使用价值来说,看来却是无关紧要的规定。
同经济上的形式规定像这样无关的使用价值,就是说,作为使用价值的使用价值,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①。
只有当使用价值本身是形式规定的时候,它才属于后者的研究范围。
它直接是表现一定的经济关系即交换价值的物质基础。
①这就是德国编辑conamore[喜欢]谈他们称为“货物”的这种使用价值的缘故。
例如,见L.Stein.《SystemderStaatswissenschaften》,Bd.I,denAbschnittvonden《Gütern》[罗·施泰因“政治学体系”第1卷,“货物篇”]。
关于“货物”的知识应该到“商品学指南”中去找。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各种使用价值可以相互交换的量的关系。
在这样的关系中,它们成为同一交换量。
因此,1卷“普罗佩尔提乌斯歌集”和8盎斯鼻烟可以是同一交换价值,虽然烟草和哀歌的使用价值大不相同。
作为交换价值,只要比例适当,一个使用价值和另一个使用价值完全同值。
一座宫殿的交换价值可以用一定数量的鞋油表示。
反过来,伦敦的鞋油厂主们曾用几座宫殿来表示他们的大批鞋油的交换价值。
因此,不论商品的自然存在的样式怎样,不管商品作为使用价值所满足的需要的特殊性质怎样,商品总以一定的数量彼此相等,在交换时相互替代,当作等价物,因而尽管它们的样子形形色色,却代表着同一个统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