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杨)

合集下载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详解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详解
自然规律和历史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客观性,不能被人改变、创造或 消灭,但能被人利用。
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具有特殊性
⑴ 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由有意识的人 参加的,社会发展的规律是通过人的有意 识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⑵ 社会发展不是某个杰出人物个人的作用 决定的,而是无数人共同作用的合力的结 果;
再次,实现人生目标,要制订详细计划, 付诸实施。
最后,实现人生目标,要能坚守正确的人 生目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用自己创造性的实 践活动让自己获得成功,需要做到:
首先,实现人生目标,要坚定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把握社会需求,把 个人的人生目标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命令某某部,昼夜兼程,直插沁阳,与阎 锡山部会师。
命令某某部,昼夜兼程,直插泌阳,与阎 锡山部会师„
★ ★
二、实现人生发展必须符合历史规律
2.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 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历史 发展中起作用的基本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上升、曲折
⑶ 社会历史是通过无数偶然性事件来为自 己开辟道路,偶然性事件的背后包含着社 会发展的必然性。
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3. 在人生目标导引下促进个人成长、推动 历史发展
⑴明确人生目标,就有了人生前进的方向。
潜能、鼓舞、激励、抗干扰
⑵明确人生目标,就有了人生发展的动力。
主观能动性、攻坚克难、积极进取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二、实现人生发展必须符合历史规律【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2)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

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难点】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应遵守历史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

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目标【案例】哈佛精英的人生轨迹1970年,美国哈佛大学对当年毕业的天之骄子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1995年,即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一批1970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现在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什么特别突出的成绩,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另一些人不清楚或不是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

案例绝不认命!修鞋嫂自学成故宫葡语讲解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你经常能碰到这样一个奇人——她红彤彤的脸庞,衣着朴素,发型没作任何修饰……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妇女,却是一名优秀的葡萄牙语讲解员!这样强烈的反差让每一位经过她身边的游客都忍不住好奇地停下脚步……美国人说:“一个人,如果他从3岁就立志将来当总统,并且从不懈怠的朝这个目标去努力,那么,50年后他就是美国总统。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经济基础 意识形态
生产 力
基本 矛盾
上层建筑 制度和设施
公有制
生产关 系
私有 制
2.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有其特殊性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有其特殊性,因为社 会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实践活动,它 是由无数人共同作用形成合力的结果,是无 数偶然事件的总和构成了社会发展。
“西安事变” 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和 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改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走向, 张 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学 使全国人民停止内战,共同抗敌, 良 使中国社会进入战胜帝国主义的 历史潮流。
四、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1.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历史发 展规律和个人实际。 2.人生目标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校正 3. 正确确立人生目标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
案例1
“十三农民兄弟” 2008年初,河北唐山13个农民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 车出发,顶风冒雪来到那里参与救灾。
5月12日下午,在得知四川 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宋志永和 12位兄弟商量后,几经辗转到 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 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
傅作义将军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 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作出人生选择的基础和 前提。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的发展
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 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
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都是所有的个人及其集体努力 的结果
案例
“北平和平解放”
傅作义将军顺应时代潮流,站在人民方面,保护北 京古都,推动解放战争历史进程的发展,为北平解放做 出贡献。
启示:社会规律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但是具体的历史进程是需要人的活动来实现的

【VIP专享】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VIP专享】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第一课时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引导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明白人生的发展离不开目标,从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目标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能在正确目标的引领下促进个人的成长。

教学重点1.明确人生发展需要设立目标的重要性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2.如何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发展。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课堂教学过程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向人们提出了实现成功的三点建议:首先,要有一个明确可行的构想,即目标;其次,用任何可行的方式来达成目标;第三,调整一切方法达到成功。

他突出强调了确立目标对人生发展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所有成功人士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确立人生目标非常重要。

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但并不是所有人生目标都能实现。

确立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为什么人生的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目标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下面我们来分享两个精典的案例:【案例1】哈佛精英的人生轨迹教师归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通过对“哈佛精英人生轨迹的跟踪调查”的案例了解,我们知道,他们25年后的生活状况其实在25年前就已经注定了。

其实,他们日后生活品质的天壤之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另一些人不清楚或不是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课件_图文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课件_图文


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和

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改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走向,
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使全国人民停止内战,共同抗敌,
学 良
使中国社会进入战胜帝国主义的潮流。
3.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的活动
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的活动。个人 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因 此,自觉认识并运用社会发展规律,发挥自己的聪明 才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应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
公安、检察、司法等专政机关和 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都被搞乱了。
案例2
粉碎“四人帮”。
所谓“四人帮”是指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 四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结成的帮派。1976年10月 6日,粉碎“四人帮”。粉碎“四人帮”是历史性胜 利,“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至此结束。






江 青
姚 文 元
以上二个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情感: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目
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 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 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 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重 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 点 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第四单元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 规律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 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理解确立正 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 个人成长的关系。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修正版)[优质ppt]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修正版)[优质ppt]

袁世凯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 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 世凯所窃取。1915年 底,袁世凯改“中华 民国”为“中华帝国 ”称帝,准备元旦登 基,年号“洪宪”, 以1916年为“洪宪” 元年。袁世凯倒行逆 施行为,遭到举国反 对,各地斗争四起。 袁世凯众叛亲离,被 迫于1916年3月取消帝 制。
剥削关系:地主剥削农民
→ 封建社会 大部分归地主所有
地主
农民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 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 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当 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 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在流言蜚语中开始的创业
这就是时代的巨轮。永远有一群不 知哪里冒出来的小伙子改变了世界。 比尔.盖次伟大之处在于他具有「世 代之眼」;
每一个世代的人都具有一种眼光,能看出 上个世代的人所看不出来的事情,笔者称 为「世代之眼」。Bill Gates远在1970年 代大型主机电脑当道时就敢做这种梦,是 因为相信自己看到了别人没看到的事情。
启示:人的发展目标与社会 环境和发展规律不相一致, 就会产生消极作用。
再见!
「世代之眼」——比尔.盖茨(Bill Gates) 他是一个天才,13岁开始编程,并预言自己将在25岁成 为百万富翁;他是一个商业奇才,独特的眼光使他总是能 准确看到IT业的未来,独特的管理手段,使得不断壮大 的微软能够保持活力; 他的财富更是一个神话,1995 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比 尔·盖茨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 。
3、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实现人生目标
除了养殖土鸡,唐洁还有两千多亩 地种下了果树。核桃可以达到年产量 400万斤,葡萄可以达到一百万斤,枇 杷可以达到120万斤,预计三年内要走 深加工这条路。

10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10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③ 、前一个活目的为吃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③④
6、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探索之路和药家鑫事件从
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校正( C )
D④
说明了人生目标
A、正面
B、反面 C、正反两面
D、侧面
作业
体验与探究1和2题P135
除了养殖土鸡,唐洁还有两千多亩地种下了果树。
核桃可以达到年产量400万斤,葡萄可以达到一百 万斤,枇杷可以达到120万斤,预计三年内我们必 须要走深加工这条路。
这几个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方 向一致,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融,这样的目标不仅 能实现,而且还会促进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案例
打工妹在流言蜚语中开始的财富
唐洁17岁离开家乡,历经十多年打拼
在深圳有了一家年收入五百多万元的贸 易公司。然而,2008年的时候,因为 一个新的财富发现,突然放下这一切, 一个人回到老家。
原来,家乡大片撂荒的土地让唐洁看到 了商机,她想做的就是好好利用这些土 地搞有机蔬果和生态养殖。
2011年,唐洁在家乡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现在, 已经有五十多家农户跟着她一起养殖土鸡。唐洁和当 地以及周边的三十多家酒店、餐馆都建立了合作关系, 养殖基地一年出栏三万多只土鸡,加上社员出栏的一 万多只,合作社一年销售额达到四百多万元。
启示:如果要想有所收获,必须选择正确的目标
案例
“十三农民兄弟”
2008年初,河北唐山13个农民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 车出发,顶风冒雪来到那里参与救灾。
5月12日下午,在得知四川 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宋志永和 12位兄弟商量后,几经辗转到 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 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
启示:人的发展目标与社会环境和发展 规律相一致,就会产生积极作用。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大全)精选全文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大全)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大全)第一篇: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大全)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第一课时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引导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明白人生的发展离不开目标,从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目标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能在正确目标的引领下促进个人的成长。

教学重点1.明确人生发展需要设立目标的重要性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2.如何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发展。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课堂教学过程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向人们提出了实现成功的三点建议:首先,要有一个明确可行的构想,即目标;其次,用任何可行的方式来达成目标;第三,调整一切方法达到成功。

他突出强调了确立目标对人生发展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所有成功人士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确立人生目标非常重要。

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但并不是所有人生目标都能实现。

确立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为什么人生的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目标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下面我们来分享两个精典的案例:【案例1】哈佛精英的人生轨迹教师归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通过对“哈佛精英人生轨迹的跟踪调查”的案例了解,我们知道,他们25年后的生活状况其实在25年前就已经注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人生目标导引下促进个人成长、推 动历史发展
阅读教材126页案例。
思考:明确人生目标有什么作用? 1.明确人生目标,就有了人生前进的方向。 2.明确人生目标,就有了人生发展动力。 3.明确人生目标,就有了人生成功的保障。
小故事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夜晚,一个人在房间搜索着什么东西。有一个人问:“你 在找什么呢?” “我丢了一个金币。”他回答。 “那你把它丢在了房间中间,还是墙角?”第二个人又问。 “都不是。我把它丢在了房间外面的草地上了。”他又回 答。 “那你为什么不到外面去找呢?” “因为那外面没有灯光。” 你肯定会觉得这个人很可笑,然而,我们中的有些人每天 都在错误的地方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
有这样一个故事,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叫比塞 尔。它在一个只有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儿走出沙漠 一般需要三昼夜时间。可是在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肯· 莱文 1926年发现这个小村庄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 漠。据说,他们不是不愿意离开这个地方,而是尝试过很多 次都没能走出来。开始,肯· 莱文雇了一个比塞人,让他带 路,走了十天,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结果在第十一天又回 到了原地。后来,肯· 莱文又雇了一个叫阿古特尔的青年, 他告诉这个青年,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最亮 的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结果,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 漠的边缘。事实说明,没有确定的方向就不能走出沙漠。
除了养殖土鸡,唐洁还有两千多亩地种了果树。 核桃可以达到年产量400万斤,葡萄可以达到 100万斤,枇杷可以达到120万斤,预计三年内 要走深加工这条路。
这两个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方 向一致,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融,这样的目标不仅 能实现,而且还会促进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个人实际的人生目标才 是正确的,才能够走向人生成功。中职生要把自己的 人生目标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结合起 来,通过自己对人生目标的不懈追求,为社会做出自 己的贡献。
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规律
1.不是所有的人生目标都能实现 游泳的故事: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下起了浓雾。在 海岸以西 21 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43岁的女人准备从 太平洋游向加州海岸。她叫费罗伦丝· 查德威克。 那天早晨, 雾很大,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她几乎看不到护送她的船。 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看着。 有几次,鲨鱼靠近她,又被人开枪吓跑了。
二是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2)为什么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 制度?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是什么?
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1.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资本是第一生产力。
游泳的故事:
15小时之后,她又累,又冻得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 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 们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 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 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 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 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查德威克小 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 【故事寓意】这个故事讲的是目标要看得见,够得着,才能 成为一个有效的目标,才会形成动力,帮助人们获得自己想 要的结果。
古代名人的人生目标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
苍生社稷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修身齐 家治国 平天下
求知
还我河山
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 汗青
孔夫子
屈原
岳飞
杜甫
文天祥
古往今来,人类对于人生留下 了许许多多的思考,新时代的你是 否思考过你的人生? 你的人生目标 是什么?
小组活动:策划我的人生目标
在深圳有了一家年收入五百多万元的贸易公 司。然而,2008年的时候,她突然放下这一 切,一个人回到老家。 原来,家乡大片撂荒的土地让唐洁看到 了商机,她想做的就是好好利用这些土地搞 有机蔬果和生态养殖。
2011年,唐洁在家乡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 社。现在,已经有五十多家农户跟着她一起养殖土 鸡。唐洁和当地以及周边的三十多家酒店、餐馆都 建立了合作关系,养殖基地一年出栏三万多只土鸡, 加上社员出栏的一万多只,合作社一年销售额达到 四百多万元。
傅作义将军
谈到北平解放,必然谈到傅作义将军,当时蒋家王 朝大势已去,祖国解放成为必然的趋势,傅作义将 军顺应时代潮流,站在人民方面,保护北京古都,
推动解放战争历史进程的发展,为北平解放做出贡
献。可见社会规律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但是
具体的历史进程是需要人的活动来实现的。
3.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发展
1.我一生的目标 5.我一周的目标 6.我一天的目标 7.我一节课的目 标
2.我高中阶段的 目标 3.我一个学期的 目标 4.我一个月的目 标
2.人的动机、目标与历史规律的关系
(1)人的动机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阅读教材123-124页案例。
思考:与自然规律相比,说明人的动机、目标与历 史规律的关系? 人的动机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社 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实现。 人的动机正确了,就可以推动社会发展规律的实 现,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5年后
安稳地生活 与工作,但 都没有什么 特别的成绩
生活在社会的最 底层,过的很不 如意,常常失业 ,靠社会救济, 时常抱怨他人、 社会
结论
目标对人生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 “要有生活目标, 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 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 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 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四单元
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二、实现人生发展必须符合历史规律
【教学目标】 1.认知:(1)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 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2)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 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 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 目标。 【教学重点】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2.正确确立自己 的人生目标。 【教学难点】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应遵守历史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 现在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 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 行业、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什么特别突出的 成绩,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 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 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 些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另一些人不清楚或不是很清楚 自己的人生目标。
(2)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
案例1 周恩来
周恩来早在中学读书时,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和“ 志在四方”的人生目标,正是这一正确的人生目标,支配他朝着 正确的目标前进,并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杰出贡献,受到 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
案例 2
打工妹在人们的非议中开始的财富
唐洁17岁离开家乡,历经十多年打拼,
有了目标,人生才有意义
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社会组织在一定时间范 围内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标准和结果。 人总是为着某种目标而生活,没有目标,生活将是 盲目的、没有意义。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
——罗曼· 罗兰
思考:为什么十多个国家利用高科技手段,调派大量舰船、飞机 、卫星却搜索不到马航失联客机的任何信息?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发展状况的规律示意图
生产关系
(约3000年) 铁制工具
奴隶社会
社会主义社 会 (共产主义 (约230年) 社 社会化大生产 会的低级阶 资本主义社会段)
原子能空间技术
(约1163年) 蒸汽机电力计算机
封建社 会
(约几百万年)
原始社会
石器 金属工具
生产力
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各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 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 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历史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 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 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决定 生产力 反作用 制度和设施
决定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反作用
经济基础 意识形态
生产力
基本 矛盾
上层建筑 制度和设施
公有制
生产关系
私有制
1.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 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历史发 展规律。 2.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 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 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