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 第十五课课件
哲学与人生全套PPT课件

寓言故事:按图索骥
思考:伯乐的儿子 为什么会闹出此等 笑话?
伯乐是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年老后, 他的儿子很想继承这项专门的技能,以免失 传。他把伯乐的《相马经》读得烂熟。
《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 双眼突出,蹄如垒起的酒药饼。”他就根据 这条出去“相马”结果找到了一只癞蛤蟆, 兴冲冲地回家对父亲说:“总算找到了一匹 马,额头、双眼同书上说得差不多,就是蹄 子不像垒起的酒药饼。”伯乐听了,哭笑不 得地对儿子说:“你是找到了一匹好马,但 它太会跳,你可驾驭不了啊!”。
己的认识,然后开始去发现。一旦你去发现了、 体会了,就会慢慢变得坦然、释然、宽容。人一 旦宽容了,就会海阔天空了。
二、哲学的基本功能
——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3、印证价值 ★ 自然界是有规律的,凡是有规律之物就是必然
的,它不可能离开固定的轨道。所谓的必然就是 自然。
★ 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但生命的特色却和其他
果然,那天外国记者都来了,放映前翻 译只作了3分钟的说明,观众便看得如痴如 醉,外国朋友高度赞扬这部中国戏剧片。
随机应变的“烟灰缸”
思考:烟灰缸重新 占领市场说明了什 么?
浙江省一厂家曾生产了一种质地和造型 均不错的烟灰缸,大量出口到美国、加拿大、 西班牙。过了一段时间,产品渐渐受到冷落, 原来这些国家寓所里普遍安装了电扇,电扇 一开,烟灰就飞起来,很不卫生。
二、哲学的基本功能
——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1、培养智慧
★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 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 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 待社会进步和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 集体利益和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 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 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哲学与人生15.现象与本质ppt课件

1
先来看一个故事
窗户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 “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 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 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 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 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 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 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原来,是自己家的窗户脏了。
6
看漫画:
有地“ 引,我 力怎看 ?么到 ”没了
看苹 到果 万落
讨论: 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
7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二者紧密相连,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 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说一说: 一个人的品质是通过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的?
3.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8
说一说: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 的寓意。
27
【点评】故事告诉我们: 现象与本质有联系更是有区别的, 人们通常直接感触到的只是事物的现象 (狗区分黑、白衣服亦是如此)是表现本质的, 认识了现象并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本质深藏在事物内部, 是不容易把握的(正如杨朱对其弟弟所言)。 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并抓住事物的本质。
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16
2.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明辨是非,区分 善恶,辨析真假,才能决 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 该做什么,才能抵制诱惑, 扬善抑恶,做一个正直善 良、遵纪守法的人。
17
四、识别假象,把握本质, 明辨是非
18
1.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透过假象认识真象 的自觉性 设置生活中的情境:
《哲学与人生》第十五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的第三个课题。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五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创造人生价值”。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运用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利用现有的社会条件,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本节课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
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因此,在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使学生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
2 能力目标:培养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正确处理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关系3 情感目标:培养尊重个性,全面发展人生态度与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2.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
理解和掌握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的观点,有利于认识人生发展的丰富内容,认识和把握人生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教学难点----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美好人生。
这是因为中职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人生阅历也不够丰富,理解和把握这个问题会比较困难。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说教法学法“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使学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中职《哲学与人生(绪论)》PPT课件PPT课件

为什么乔布斯想与
苏格拉底共处一个 下午?
•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 •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并称古 希腊三贤 •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的 祖师 •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 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 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 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
柏柏拉拉图有图一天又问老有师苏一格天拉底又什么问是爱老情师,苏苏格拉格底叫拉他底到麦什田
格出拉去底告,诉他两: “个那小就是时爱情之” 后,他精神抖擞地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苏格拉底叫他到杉
树带林回走一了次 ,一要不支回颜头地色走 ,艳在丽途中但要取稍一棵稍最好焉、掉最适的合用花来 当心,景地观出苏的去树半格材天,之拉但后底,只他可问一以身取他疲一惫次:地柏“拖拉了图这一有棵就了看上是起回来的最直教挺好训、,翠的充绿满花,信
那就是爱情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叫他到杉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适合用来当景观的树材但只可以取一次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苏格拉底问他
《哲学与人 生》
绪论
史蒂夫▪乔布斯(1955年2月24日—2011 年10月5日),出生后一周即被遗弃,幸被收 养;1973年因家贫辍学;1976年与人开创苹
走一次 ,要不回头一外次 ,遇柏拉,图苏觉得格很容拉易 底,充还满信是心地叫出去他,到谁知树过了林半
天他仍没有回去 ,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
回走的一原因次: ,“很可难得以看见来一株回看走似不,错的在,却途不知中是要不是取最好一, 不到支得发最已现,已好因经为走看只到可尽的以头摘时花一,,次才,发柏只觉好手拉放上弃一图,棵又再麦看穗充看也有没满没有有”信更这好心时的,地,苏
哲学与人生(全套课件146P)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有一位作家说过:“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个作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这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居然千差万别,但又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坚17页中“对症下药”一例
02
06
分析: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提问: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慧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坛经》记载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慧能和尚到广州法胜寺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印宗法师在这里讲《涅槃经》,和尚们都在寺门内坐着静心听讲。忽然一阵风,把悬挂在佛像前面的幡吹动了,飘过来,飘过去。有两个和尚看见了,议论起来。 一个和尚说:“你看,风在动。” 另一个说:“不对,那不是风在动,而是幡在动。” 是风动还是幡动,两个人争论不休。慧能听到了,便插嘴说, “那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哲学与人生ppt课件

1.准确把握大纲,充分体现大纲要 求。
进一步强化了职业教育中德育课程的育人 功能
进一步加强了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
时代感
完整版ppt课件
7
《哲学与人生》教材编写 特点
1.准确把握大纲,充分体现大纲要求。
2.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突出德育育人功能。
3.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哲学的首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人们追求智慧。 ——周国平
哲学虽然不能烘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 ——方东美
完整版ppt课件
3
深刻认识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哲学思想是使人类充满生机、乐趣、幸福的必需品
完整版ppt课件
4
深刻认识哲学对人生的指
黑格尔论哲学
导作用
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地方都 装饰得很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
教师如何有效地使用新教材
• 创新教材:教师可以丰富、拓展课程 资源
• 文字与音像资源——报刊、书籍、图片、 录音、录像、影视作品等
• 人力资源pp、t课件纪念馆、文化 30
教师如何有效地使用新教材
(六)实现教材观与学生观的统一
教材观
17
哲学与人生课程内容结 构
单元模块(五) 课(十五)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哲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学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与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人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完整版ppt课件
15
教材的设计思路和编写思 路
《哲学与人生》全套精品课件【共五个单元15课】

(2)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
因此,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发挥 自己的能力,可以有意识地制造出许多自然界原 来没有的东西。但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 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 而这些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人类 有意识地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 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在自然面 前,人是不能随心所欲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人与自然界应该是和谐的朋友关系。
(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历 程
随着人类认识的拓展,思考的加深,对上述问题 的思考就转化为对世界本质的思考。世界的本质 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也是所有哲学派 别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对它做 了很多探讨。不同的哲学派别,对究竟什么是世 界的本质做出了不同甚至相反的回答。总体而言, 人类对世界本质的认识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三 大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其原意是人或物的固有 属性和本质。自然即天然,是与人工物相对立 “不借人力”的存在。自然一词之所以有意义, 是因为有了人类,有了人工物的存在。在人类尚 未产生之前,自然界就已经存在。在自然界长期 演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人,形成了人类社会。人以 及由人组成的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 质世界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和高级运动形 式。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 料生产方式,其中生产力对社会来说是最 基本的物质力量。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凭借直观和直觉猜测世界的本质或本原, 把它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 态,称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哲学与人生(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智慧之光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
第二节 发展变化与人生的顺境、逆境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
第二节 发展变化与人生的顺境、逆境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
第二节 发展变化与人生的顺境、逆境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
第二节 发展变化与人生的顺境、逆境
小案例
“三日”吕蒙三国时,吴国吕蒙十五六岁就跟随姐夫去打仗,英勇善战,屡建战功,31 岁便升为拱野中郎将。但是他的文化水平很低,常常词不达意,闹出笑话。于是,吕蒙听从孙权的教诲,发愤攻读,并且进步很快。赤壁之战之后,鲁肃接任吴国统帅。鲁肃早先知道吕蒙是文盲武将,很看不起他。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防地,提出好多战略上的问题,故意为难他。鲁肃本以为吕蒙会瞠目结舌,不料吕蒙对答如流,有的连鲁肃也未曾想到。鲁肃大为惊喜,称道:“学识渊博,非吴下阿蒙。”吕蒙听后幽默地答道:“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二
第二节 发展变化与人生的顺境、逆境
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二
第二节 发展变化与人生的顺境、逆境
小案例
据医学史记载,17 世纪 20 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而奇迹般地挽救了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 世纪 80 年代,拉丁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 1901 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造血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从科学输血的历程可以看到,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在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其他选手在台上侃侃而谈的时候,他再也坐不住了,悄悄地靠近一 位工作人员说:“叔叔,你能不能帮我喊一下台上的主持人?”主持人走近他 的身边,他小声对主持人说:“尽管没有人推选我,我觉得我有这个能力,
您给我一次机会,我会还您一份惊喜!”主持人和评委沟通以后,决定让他上 台试一试。这一试,成了中国唯一的入选者! 2004年3月,他接到了联合国的正式邀请,5月12日,身高只有1米2的 他,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站在了国际论坛上,他的演讲赢得了场内持续热 烈的掌声。这年12月,法国著名儿童动画片 “天线宝宝”制作中心专程赶
1.个性自由不是无拘无束
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有自由吗? 在你看来自由是什么?
(1)他们的行为是个性自由的表现吗? (2)你认个性自由是指个人的能力和潜能,按照个人的意愿得 到自由而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作为奥运冠军,她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一 次赛车回来向他母亲报告赛车的结果时,母亲的话对他产生了深刻影 响 。 “妈!”他冲进家门叫道,“有 35 辆车参加比赛,我跑第 二 。 ” “ 你 输 了 ! ” 他 母 亲 回 答 道 。 “但,妈! ”他抗议道, “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个第二 是 很 好 的 事 吗 ? 特 别 是 这 么 多 辆 车 参 加 比 赛 。 ” “理查! ”她严厉道, “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 称霸赛车世界。他的许多项纪录 到今天还保持着,没被打破。他从未忘记他母亲的教诲 ---- “理查, 你 用 不 着 跑 在 任 何 人 后 面 ! ” 是的, “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一旦你从内心决定要 得第一,那么你就会有更大的动力。
各人说出赞美自己的话不少于5句、缺点一句。
郎朗出生于中国沈阳。 3 岁由 父亲启蒙开始学习钢琴,4岁师从朱雅 芬教授。 5 岁和 7 岁连续二次获沈阳钢 琴比赛第一名,9岁获全国星海钢琴比 赛第一名, 11 岁获德国第四届青少年 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并获杰出艺术 成就奖。 13 岁获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 际青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 ( 金牌 ) 。同 年他应邀与新组建的中国国家交响乐 团合作,在开幕式音乐会上担任钢琴 独奏,江泽民作为嘉宾出席。 14 岁考 入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师从著名钢 琴大师院长格拉夫曼。3个月后,与国 际著名的IMG演出经纪公司签约,从此 走向了职业演奏家的道路。两年后又 签约了世界著名的德国 DG 唱片公司, 成为最受重视的艺术家。
小组接龙:
生活中有哪些个人自由会妨害影响到别人 的自由?
3.在职业活动中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作为职业人来讲, 每个人应根据一定的 条件来确立自己的发 展目标,在职业活动 中不断丰富、发展和 完善自我。
把自己推到前台
他是一位不幸的少年,因为身材矮小,总是被别人忽视。上小 学的时候,学校开展小发明比赛,但是班级小组推荐的名单里没有 他。于是他找到老师表示愿意参加比赛 ,老师尽管有些怀疑,但仍然 答应了他。几天后,他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无尘电动黑板擦,这个作 品 不 仅 在 学 校 获 了 奖 , 还 在 市 里 获 得 一 等 奖 。 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身高只有一米多一点。一次,电视台、教育 厅、省科协举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他经过长时间考虑后, 给电台打去电话,擅自决定代表自己的学校报名参赛。结果他设计 的电动车防滑带获得此次大赛一等奖,为学校争得荣誉。 2003年 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举行一次 “全球儿童文化论 坛”,在全球每个国家选择一名 14岁以上的青少年赴巴塞罗那参加活 动,这一次,他又主动报了名,并被列为候选。然而,全国共有120 名候选青少年,从中只能挑选一人。组织方把120人分为12个小组, 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演讲。他没有被小组选上。
、
作为中职学生,我们要加强学习和 实践,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不断 提升认识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提升 自身的人生发展能力,实现自由而全面 的发展。
到了中国,为他拍摄专题片。 他的名字叫姚跃,安徽省合肥市三十八中一位16岁的残疾少年。 在接受西班牙国家电视台记者采访的时候,姚跃说:“当你被别人
忽视的时候,请记住一句话:你自己就是伯乐!”
点滴哲理:一位身体残疾而心灵充满阳光的少年带给了我们许多 启迪:只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等待伯乐来发现,,无疑是一种被动 和软弱;只有把自己推到前台,前面的风景才会是另一番模样。
3.做德能兼备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他,从医36年,接诊患儿30 多万人次,无一漏诊误诊;他, 确诊疑难病症7万例,挽救两千 危重患儿生命。他就是北京儿童 医院超声医生贾立群,以精湛医 术、高尚医德、亲民医风在患儿 家长和业内同行心中镌刻下了“ 贾立群B超”品牌。
多年来,由于贾立群主任诊断比较准确,每当碰到疑 难病例的时候,医生们都会在B超单子上注明要做“贾立 群B超”。传来传去的就有了“贾立群牌B超”的说法。贾 立群主任承诺,只要不出差,24小时,随叫随到。最多的 一次,一晚上被叫起来19次。为了能给更多的孩子做上B 超,贾立群主任已经有20多年都吃不上中午饭了,饭都是 晚上七八点下班后才吃。 30多年来,贾立群主任经常加班加点,也经常忽略了 家人。一次,为了一个小孩做肾脏穿刺,孩子特别胖,哭 闹得厉害,图像看不清楚。贾立群主任就一边哄着孩子, 一边用探头引导着肾内科医生小心地进针。不知不觉地, 2个多小时过去了,窗外一直下着瓢泼大雨。最后穿刺成 功了,才突然想起来,他7岁的儿子放学后还在汽车站等 着接呢。当贾立群主任飞跑到车站,看见儿子还站在大雨 里等着呢,浑身都浇透了,连书包里都灌满了水。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
(1)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有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和它所创造的社会物质条件为基础。
(2)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 系,需要有和谐的社会环境。
(3)个人的身心和谐、协调发展既是人的全面发 展的内在条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条规定,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 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如何体现人 的全面发展的?
一方面,任何人的个性自由应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
另一方面,任何人的自由都不能影响别人的自由。任何个 人自由都必须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前提。
风筝在空中飞舞。当强风把风筝吹起,牵引线就能够控 制它们。 风筝迎风飘向更高的地方,而不是随风而去。它们摇摆 着、拉扯着,但牵引线以及笨重的尾巴使它们处于控制之 中。它们挣扎着、抖动着想要挣脱线的束缚,仿佛在说:“ 放开我!放开我!我想要自由!”即使与牵引线奋争着,它 们依然在美丽地飞翔。终于,一只风筝成功挣脱了。“终于 自由了”,它好像在说,“终于可以随风自由飞翔了!” 脱离束缚的自由使它完全处于无情微风的摆布下。它毫 无风度地震颤着向地面坠落,落在一堆乱草之中,线缠绕在 一棵灌木上。“终于自由”使它自由到无力地躺在尘土中, 无助地任风沿着地面将其吹走。
一、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走出片面发展的误区
一、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走出片面发展的误区
人只有走出片面发展的误区, 实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现代社 会发展的要求,才能实现个人的 自由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及实现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 相互促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的发展,是克服了发 展的片面性,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它强调的是人 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第十五课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 由
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2岁就 掌握了1000多个字。1991年10月 ,8岁的魏永康就进入到了县属重 点中学。13岁时,魏永康又以高 分考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成 为当地公认的“神童”。 在大学 4年里,魏永康的妈妈曾学梅一直 都在学校陪他。魏妈妈说,为了 让孩子专心读书,所有的家务事 情她都自己做了,包括给魏永康 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为 了不耽误永康吃饭的时候看书, 他读高中的时候,魏妈妈还亲自 给他喂饭。 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上 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 生,这一次魏妈妈不能跟在他身 边了。 魏永康离开妈妈,无法安排
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他想去天安 门玩,大冬天都不知道换衣服, 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去天安门逛 了一圈。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 魏永康感到实在不能适应没有妈 妈照顾的生活。2003年 8月,已 经上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从中 科院肄业回到了老家。2004年, 魏永康曾经几度离家出走,最长 的一次走了39天。
“神童”魏永康的事例对我们中职 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有什么启示?
1.收集几个全面发展名人的案例,思考并分析他 们为什么能做到全面发展,我们中职学生如何 才能做到全面发展。 2. 我们中职学生要想成为 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人 ,应该怎么做?
小树与木桩
一棵刚栽下的小树,被束缚在木桩上,它感到很不自在, 气愤地指责木桩说:“老东西,你为什么要束缚我,剥夺我的 自由?” 木桩亲切地说:“小兄弟,你刚开始自立,弄不好是会栽 倒的,我是为了帮助你扎稳根,增强抵御风的能力,扶持你茁 壮正直地成长,让你成为有用之材呀!” “鬼话!”小树心里骂道,“我才不信你这骗人的鬼话呢 ,没有你我同样能扎稳根,不用你扶我同样茁壮正直地成长, 你就等着瞧吧!”
风筝的自由与约束给我们的启示?
在世界共同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时候,留学生在网 上发起暂时不回家的倡议书;大部分从国外回国人员自 觉自我隔离。然而,北京输入性甲型H1N1第39例患者, 自加拿大抵京后不仅未按相关建议要求自我隔离,相反 带病在京频繁活动。 而北京的首例患者在确诊之前,除了打车前往医院 就诊,与出租车司机有过近距离接触之外,一直在家里 呆着,与她的母亲在一起。而且,为了防止意外,她把 打车的票据一直保留着,方便找人。正是由于患者这种 极高的自觉意识,在她被确诊之后,需要隔离观察的只 有两人:她的母亲和出租者司机。而且因为她保存着票 据,出租车司机很快就被找到了,为隔离工作节约了大 量的寻找时间。 从自由与约束的辩证关系来看,归国人员应 该不应该自我隔离?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