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读后感
指鹿为马读后感范文

指鹿为马——读书感悟《指鹿为马》是《史记》中记载政治家赵高篡权时送上白马之计,欲以黑驴假冒白马达到欺骗的目的。
这个典故随后成为人们常用的说法,即指欲以假象取代真实的事物。
在现代,这种行为已经不止是赵高的行为,而是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常见的问题。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领悟到了这个道理。
最近,我曾经遇到一位在工作中经常使用这种“指鹿为马”思路的人——他是我工作中的同事。
他为了强调他的重要性和职业能力,总是通过吹嘘、夸张和掩盖错误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位“专家”,并且不断地用这种“指鹿为马”的方法让组织上误判他的能力和价值。
一段时间后,他似乎从没有受到组织上的批评和惩罚,反而不断地获得了提拔和升职,甚至成为了这个团队的管理者。
然而,这似乎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他始终无法支撑自己的权力和权威,也无法面对与他的价值观相悖的决策。
经过多次伤害和受挫后,他离开了这个组织。
我的同事表面上看起来取得了虚假的成功,但实际上却失去了真正的力量和价值。
另一方面,通过阅读《指鹿为马》,我也反省了自己。
我认为自己是一位诚实、踏实的人,但我也注意到自己在某些时候曾经使用过一些夸张、掩盖和错误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例如,我曾经夸大了一些项目的进展情况,因为我希望让我的上司相信我的能力,同时也为了让项目更顺利地进行。
在一些情况下,我也会掩盖一些问题,以避免被责备或者被管理者看成一个失败者。
然而,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认识到这种行为只会暂时弥补自己的不足,但一旦被发现会令人丧失信任和尊重,进而影响职业生涯。
在我看来,《指鹿为马》是一本非常有启迪性的书籍。
它深入浅出地描绘了一个医治一个假马将要在政治困境下利用言辞迷惑人们的故事,同时也揭示了我们自己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使用这种方式的危险性。
我深深明白,真正的成功和价值需要诚实、理解和真实的努力,而不是通过欺骗、夸张和掩盖在短时间内获得的虚假成功。
正如温伯格所言,“职业状态应该是伟大的自由主义精神这样一个概念衍生出来的。
指鹿为马读后感

指鹿为马读后感
《指鹿为马》是中国古代秦朝时期的一个典故,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主要讲述了赵高为了试探群臣对他的忠诚度和掌控力,故意在朝廷上将一头鹿说成是马。
读后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权力的滥用与腐蚀:赵高利用手中权力,不顾事实真相,公然颠倒黑白,这揭示了当权者如果滥用权力,可能导致整个社会风气的败坏,真理被扭曲,正义无法得到伸张。
2. 面对权威的勇气与坚持:故事中的大臣们面对赵高的“指鹿为马”,有的附和其非,有的沉默不语,反映出在强权面前,人们可能因为恐惧或利益诱惑而放弃对真理的坚守。
这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有敢于面对权威、坚持真理的勇气。
3. 维护公正与诚信的重要性:《指鹿为马》寓言警示我们维护公正、坚持诚信对于个人和社会都至关重要。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尊重客观事实,坚守道德底线,不随波逐流,以免成为权力滥用的牺牲品。
4. 对权力监督的思考:此故事也提出了对权力有效监督的问题,一个健康的社会必须有一套健全的机制来防止权力的滥用,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对权力行为的监督中去,确保公共事务的公正公平。
《指鹿为马》的故事以其鲜明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哲理内涵,教育我们要警惕权力的滥用,倡导实事求是的精神,并强调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坚守道义和真理,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指鹿为马》故事启发

《指鹿为马》故事启发
“指鹿为马”的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讲述了秦朝宦官赵高为了试探群臣对自己的忠诚度,故意将一只鹿献给秦二世,并说这是一匹马。
群臣中有的慑于赵高的权势,沉默不语;有的阿谀奉承,赞同赵高的说法;也有的直言不讳,指出这是一只鹿。
最终,那些敢于直言的大臣都遭到了赵高的迫害。
这个故事给人们带来了以下几个启发:
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故事中的大臣们面对赵高的指鹿为马,有的选择盲从,有的选择沉默,只有少数人敢于说出真相。
这告诉我们,在面对权威或强势时,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不要轻易被他人左右。
敢于坚持真理和正义:直言不讳的大臣在故事中最终遭到了迫害,但他们坚持了真理和正义。
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有勇气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即使这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困难和压力。
不要轻易被表象所蒙蔽:赵高指鹿为马的行为是为了试探群臣,而群臣的反应则体现了他们对权力和利益的追求。
这教育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
重视诚实和正直的品质:故事中敢于直言的大臣表现出了诚实和正直的品质,而这正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追求和培养的。
诚实和正直不仅能帮助我们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还能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的信念。
《指鹿为马》读后感范文5篇

《指鹿为马》读后感范文5篇从指鹿为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要观全局再做出客观、全面的认识和判断,而不是以偏概全,胡乱臆测。
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指鹿为马读后感赵高牵着一只鹿献给皇上,说:“我送你一匹马。
”皇上说:“明明就是鹿”。
赵高就问旁边的大臣,有些大家害怕说实话会遭到赵高的不满就也跟着赵高说是马。
于是,赵高就将说是鹿的大臣给治罪了,为的是排除异己。
我感觉这个赵高真是太霸道了。
后来赵高又跟皇上说:“你已经是皇上了,就应该专门享乐,让大臣们"只闻其声,不见其容"就可以了。
我来帮你处理政务。
”皇上也真听信了赵高。
赵高就借着权势想夺取皇位,后来皇上秦二世被逼得自杀了。
赵高想趁机坐上皇位,但所有大臣都不给,并让子婴继承了皇位。
后来最终因皇宫的内乱,抵挡不住外部的入侵,刘邦在此时率兵攻破了咸阳,秦王朝从此灭亡。
秦朝本是一个非常强盛的时期,但却没有好好治理国家,只会享乐,只听信好听的,最终却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指鹿为马》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一篇成语故事名叫《指鹿为马》这篇成语故事主要讲丞相赵高想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很多人反对他,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为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赵高牵来一只鹿就说献给殿下一匹好马,二世对赵高说:“这明明是一只鹿,这哪是马。
”赵高硬是说:“这是一匹千里马,不信你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中,一些有正义感但胆小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
只有那些实事求是,坚持认为是鹿不是马。
唯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奸佞(ning)之人拥护赵高的说法。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的人是像故事中的奸佞之人那样,说话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说真话日后怕别人会杀害他。
但也有一些正直、光明正大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分清黑白,不会伪背自己的良心说话,不像那些胆小鬼那样怕死,他们敢干坚持真理。
指鹿为马读后感

指鹿为马读后感
《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出自于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意指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感其中蕴含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坚守真理和正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看似复杂的情况,有些人可能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坚守真理和正义,勇敢地揭示事实真相,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跟从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各种信息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有勇气和智慧去揭露谎言和欺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谎言和欺骗。
面对这些谎言和欺骗,我们应该有勇气和智慧去揭露它们,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有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面对那些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为,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揭露事实真相,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指鹿为马》这个成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我们应该坚守真理和正义,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勇气和智慧去揭露谎言和欺骗,有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
更好的成绩。
寓言故事指鹿为马的读后感

寓言故事指鹿为马的读后感读了“指鹿为马”这个寓言故事,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同时也从这个故事里咂摸出不少道理。
先说这个赵高吧,这人可真够坏的。
他牵来一头鹿,偏要在众人面前说是马,这不是睁着眼说瞎话嘛。
他这么干,其实就是在耍心眼儿,想测试一下自己的权势到底有多大,看看哪些人会听他的话,哪些人不顺从他。
就好比在一个班里,有个调皮捣蛋的小霸王,拿着错的答案硬说是对的,看谁会跟着他一起瞎起哄,谁会坚持真理。
这赵高啊,简直就是在玩一场权力的恶作剧。
那些大臣们的反应也特别有意思。
有些大臣明知道那是鹿,却不敢说实话,跟着赵高说那是马。
这些人啊,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保住自己的脑袋,连基本的事实都不敢承认了。
就像我们生活中,有时候也会有这样的人,不敢说出真话,害怕得罪那些有权力的人,哪怕自己心里明白得很。
而像那些坚持说是鹿的大臣,那可真是有骨气,他们就像黑暗中的亮光,虽然可能面临危险,但就是坚守事实,不向恶势力低头。
这让我想起了那些勇敢揭露坏人坏事的人,他们可能会受到打击报复,但就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这个世界才会有更多的公正。
从这个故事里,我也明白了权力这个东西,如果被坏人掌握了,那可不得了。
他可以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让整个世界都变得乱糟糟的。
所以啊,我们得有一个好的制度,不能让像赵高这样的人得逞。
同时呢,我们自己也要做一个勇敢的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尊重事实,不能因为害怕权势就违背自己的良心去说假话。
要是人人都像那些跟着赵高说鹿是马的大臣一样,这个世界可就没有真话了,那得多可怕呀。
这个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人性中的软弱和勇敢,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做一个正直、敢于说真话的人的决心。
指鹿为马读后感

指鹿为马读后感《指鹿为马》主要刻画了文天祥在元朝阵亡将士追悼大会上的经历。
元朝统治者派遣御史台的官员到各地检查官员的工作,以确保上级利益不受损害。
御史台官员来到文天祥的地方,对他的工作不满意。
为了考察文天祥是否能忠实地报告真相,御史台官员为他布置了一个试验。
这个试验是:在大殿中间放置一头马,让文天祥用“指鹿为马”的方式来回答。
文天祥深知这是一次考验他忠诚的机会,但他并没有退缩。
他毫不犹豫地反驳说:“这是一头鹿,怎么可能是马?”文天祥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试验者所想要。
他展示了一个真正爱国者的勇气和决心。
通过《指鹿为马》,我深刻领悟到一个人坚守自己的原则有多么重要。
文天祥在面对试验时,没有选择委曲求全,而是勇敢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觉。
他的勇气和坚定显示出他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这使我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文天祥一样,坚持自己的原则,并为正义而努力。
这本书还让我更加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
作者通过文天祥的经历,将元朝统治者的腐败和不义暴露无遗。
他利用这个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人们如何在困境中保护自己的尊严和正义感。
通过这个故事,我对中国历史中的政治腐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我还深受作者在书中对话语的运用所启发。
在《指鹿为马》中,文天祥通过他的言辞和辩论技巧,成功地让试验者的谎言暴露无遗。
他的刻意选择和运用字句的方式,使他的观点更加有力和清晰。
通过这个故事,我学到了如何运用语言的力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辩护自己的权益。
在读完《指鹿为马》后,我确实对文天祥充满了敬意。
他在困境中展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和无与伦比的智慧。
他的故事使我意识到,作为一个个体,我们有责任保护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努力成为像文天祥一样的正直而坚定的人,以推动正义和公平。
总的来说,《指鹿为马》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
它不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在困境中坚持真理和正义的重要性。
通过读这本书,我深刻理解到,只有坚持自己的原则并为正义而努力,才能成就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指鹿为马故事的感悟

指鹿为马故事的感悟
对于“指鹿为马”这个故事,深感这是一则关于真理和权力斗争的寓言。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权力变得至高无上时,真理和事实往往会被扭曲和否认。
不过,无论权力如何肆意妄为,真理始终是真理,在心底深处,人们都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
此外,“指鹿为马”的故事,更是告诫世人,我们不能盲目追求权力,因为过度的权力往往会让人们失去对真理的敬畏和尊重。
为了达到目的,用各种手段来篡改事实,这样是不正确的。
正如故事所示,权力是有漏洞的,终究会有人看穿这一点。
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这个故事中,大臣们被赵高的权力所影响,而不能勇敢地说出真理,这是一个很大的悲哀。
我们应该鼓励独立思考,决不随波逐流,只有这样,才能看清真相,坚守真理。
总的来说,“指鹿为马”的寓言,尽管发生在古代,但是它的道理在现代社会一样适用。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都应该坚守真理,不受权力的胁迫,敢于说“马就是马,鹿就是鹿”,这样的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正义和公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鹿为马读后感
指鹿为马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一篇成语故事名叫《指鹿为马》这篇成语故事主要讲丞相赵高想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很多人反对他,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
一试自己的为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赵高牵来一只鹿就说献给殿下一匹好马,二世对赵高说:“这明明是一只鹿,这哪是马。
”赵
高硬是说:“这是一匹千里马,不信你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中,一些有正义感但胆小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
只有那些实事求是,坚持认为是鹿不是马。
唯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奸佞之人拥护赵高的说法。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的人是像故事中的奸佞之人那样,说话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说真话日后怕别人会杀害他。
但也有一些正直、光明正大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分清黑白,不会伪背自己的良心说话,不像那些胆小鬼那样怕死,他们敢干坚持真理。
指鹿为马读后感(二)
我最近看了一本《史记故事》,里面有一则故事叫《指鹿为马》。
相信大家一定都看过吧!我觉得故事里面的赵高很坏,为了要让大臣们围着他转,听他的使唤,就设计了这个骗局。
故事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秦二世做主的时候,当时的赵高——丞相企图作乱,怕大臣们不听他的使唤,就先试探一下。
于是,他牵着一头鹿献给了秦二世,说:“这是一匹马。
”秦二世笑着说:“这是一头鹿!”赵高故意问左右大臣们。
有的大臣们不回答,有的大臣们说是马,奉承赵高,有的直接说是鹿。
赵高便把说鹿的都暗暗记下来,以后找借口送法严办,从此大臣们都十分畏惧他。
看了这则故事,我要好好批评这个“坏丞相”,首先他骗皇上说一头鹿是一匹马,他还乘机试探了大臣们。
使得大臣们都犹豫不决,该说什么好。
说是鹿吧,会被赵高报复,说是马吧,又有“欺君之罪”,横竖都是一死,真不知该怎么办!
他还公报私仇,把说鹿的大臣们都暗暗记下,以后找借口严办,这些大臣们可都是实话实说,无辜的啊!大臣知道了赵高的真面目和,不得不畏惧他!我们不应该做赵高这种人!
大家读了这则故事,应该对赵高是“咬牙切齿”了吧!我们千万不能做这种自私自利的人!
指鹿为马读后感(三)
今天,我读了《史记》中的一个小故事——《指鹿为马》。
(这个故事说一个叫赵高的太监,野心很大,一直想独揽大权。
他要看看哪些人对他忠诚,拥戴他。
一天,他在朝堂上牵来一头鹿,故意说是一匹千里马。
大臣们看看他的眼神,立刻知道了他的用意。
那些不敢悖逆赵高的人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坚称是鹿。
后来,那些说是鹿的人一个个都被赵高以各种手法害死了。
后人用“指鹿为马”来形容一个人颠倒黑白,是非不分。
这个故事真好笑,明明是一头鹿,偏要说成是马,赵高又不是瞎子,更不是无知之人,可见赵高是故意这样说的。
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听到的一则新闻:韩国人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申请成了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怎么能这样呢?我国人民都知道,端午节历来是中国的节日,据说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习俗从战国时期流传至今。
明明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怎么就说成了韩国的呢?听说,韩国还将屈原说成了韩国人,说李白也是他们的祖先……韩国人怎么如此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不过,他们的这种行为也提醒了我们,必须尽快地将我国的一个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申遗”,这样既能保护和传承好我国的传统节日,也能让世人明辨是非,分清黑白,不要发生为了“国家荣誉”或“经济利益”而再“指鹿为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