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作品的叙事特色与语言风格-2019年文档
老舍作品中的语言风格有何特色

老舍作品中的语言风格有何特色说起老舍先生的作品,那可真是别有一番风味!他的语言风格就像一位亲切的老朋友,跟你唠着家长里短,却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老舍先生的语言特别接地气儿,充满了浓浓的京味儿。
就拿《骆驼祥子》来说吧,里面的人物对话,那叫一个生动!比如祥子和虎妞拌嘴的时候,虎妞一嗓子“我可不能守一辈子女儿寡!我不要脸,这都是你的错儿!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六十九了,白活!”这话语,多直白,多泼辣,仿佛能看到虎妞叉着腰,瞪着眼的样子。
还有那些描写老北京街头巷尾的场景,什么“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
”简单几句话,就把那种闷热、压抑的氛围给烘托出来了,让你好像也置身于那个尘土飞扬的胡同里。
他的语言还特别幽默风趣。
在《二马》中,老马先生的种种迂腐表现,老舍先生用诙谐的语言描述出来,让人忍不住笑出声。
比如写老马去看房子,“房子是真不坏:五间北房,东西两间有廊子,正中有个屏风隔段;厨房靠西,还有个小门通到后院。
马老先生看了看房子,觉得还不坏。
然后由后院绕过去看了看临街的两间南屋。
”这看似平淡的叙述,却把老马那种小心翼翼又满心期待的神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觉得既好笑又可爱。
老舍先生很善于运用俗语和歇后语,让作品更加鲜活。
在《四世同堂》里,“常二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我们哥儿们几个零钱!”这种带着老北京特色的话语,一下子就把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凸显出来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北京的一个胡同里闲逛,正好听到两个老爷子在那聊天。
一个说:“哟,您这今儿个咋这么闲在?”另一个回:“嗨,这不家里那点事儿都弄利落了,出来溜达溜达。
”那语气,那用词,跟老舍先生作品里的人物简直如出一辙。
我当时就想,这就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所在,他把老北京人的生活和语言原原本本地搬到了纸上。
总之,老舍先生的作品就像一碗热气腾腾的炸酱面,看似平常,却滋味十足。
老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老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一、老舍的写作特点老舍一生因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他的文学作品源于老百姓的生活,写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手法简单明快,情节有自然流顺,语言质朴自然,充满幽默诙谐,颇具文学性和艺术性。
1、刻画人物性格优美生动老舍的作品大量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把人物的性格、品行、本质及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老舍的笔下的人物朴实亲切,看似简单,实则又具有深刻的内涵。
2、反映社会生活真实老舍以“活动描写”、“人物对白”、“人物心理描写”等作说,真实的描写当时社会中人物的生活,表现了他们生活中的苦乐,工作中的艰辛,家庭中的欢乐,老舍看似平淡的文字,却是一派热烈的活动气氛。
3、文学手法具有艺术性老舍有着独特的文学手法,他穿插说笑、调侃及幽默,语句变化自如,抒发了热情会友的情感,常用仿古文,对比文,有言尽意的运用语言,使得文章颇具艺术性。
4、独特的风格流畅有自然老舍的文章风格温和,文情并茂,文笔流畅自然,把原始中国文化和现代思想完美结合起来,新的文化思想在文字中被以有趣、温馨的方式体现出来。
二、老舍的风格老舍的作品通常以典型的情景描写开头,接着主要人物的思想、行动,最后取得生动的结果,以抒发特定情绪的温馨而又具有艺术性的语言和风格,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传统特色。
1、冷嘲热讽式幽默老舍的叙事风格常涉及生活,他采用冷嘲热讽式的幽默,对作品里的人物的性格、行为及言行,以及社会上的现象,进行了调侃与批评的同时,勿忘把人物的精神内核及行为原理描述出来,及表达风趣的言语和手法,把一种新的文学生活态度和文艺风格表达出来。
2、人物形象的显现老舍的文学形象丰富且耐人回味,尤其是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看出老舍借助文学的手段,把人物形象的复杂内涵表现出来,使人物们更加生动、真实,从而使文学作品的价值倍增。
3、社会生活的描绘老舍对社会生活的描绘非常了得,他采用简单而生动的笔触,真实地描述老百姓的生活,表达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图解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给读者以真实的视角,使思想更为深刻。
老舍的创作风格

老舍的创作风格引言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剧作家和文化名人。
他的作品以细腻真实的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著称。
本文将探讨老舍的创作风格,以分析他在文学领域的独特贡献。
真实与生活的写照1. 角色鲜活•老舍的作品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明确的特点和独特的个性。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话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通过塑造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他成功地将他们融入到生活中,使读者能够与他们产生共鸣。
•例如,在《骆驼祥子》中,舍弟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是一个聪明机智、有着不屈意志的穷小子,他的形象代表了那个时代底层劳动者的价值观和梦想。
2. 社会观察与批判•老舍是一位犀利的社会观察家。
他敏锐地捕捉到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弱点。
•在《茶馆》中,老舍通过描绘一个北京茶馆的生活场景,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官僚主义的丑恶。
他通过剖析人们的交往方式、底层百姓与权贵之间的矛盾冲突,深刻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形式与语言的运用1. 白描与细腻描写•老舍的作品以白描和细腻的描写为特色。
他运用精确的语言和独特的观察力,将生活的细节展现给读者,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情感的冲突。
•在《四世同堂》中,老舍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家四代同堂的生活场景。
他通过对家人之间的相处和沟通的描写,展示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深刻地抒发了对家庭和传统价值观的思考。
2. 看似简单的对话•老舍的对话简单明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
他善于透过人物形象的对话,展示出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思考和反应,从而更加生动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在《龙须沟》中,老舍通过一对老夫妻之间的对话,展现了他们对儿子脱离他们父母传统观念的不满和苦恼。
这种简洁而富有感情的对话,使读者更加贴近角色的内心,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和迷茫。
主题与思想的表达1. 批判封建社会•老舍的作品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迫。
老舍的作品风格

老舍的作品风格
老舍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风格独具特色,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他的作品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入社会底层,生动描绘人民生活。
老舍的作品大多聚焦于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如《骆驼祥子》、《茶馆》等。
他通过对人民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描绘,刻画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
第二,独具民族特色,展现中华文化。
老舍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他深刻理解和表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如《骆驼祥子》中的道德情感、《茶馆》中的国粹艺术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第三,语言简练,感情真挚。
老舍的语言风格简练明快,直观生动,让读者可以轻松理解和感受其作品所蕴含的情感。
他的作品情感真挚,充满人文关怀,引人深思。
第四,大胆创新,艺术表现力强。
老舍在创作中大胆创新,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如《骆驼祥子》中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方式,表现了一代人的命运、人生和人性。
他的作品艺术表现力强,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总之,老舍的作品风格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 -。
老舍话剧创作的语言特色

老舍话剧创作的语言特色老舍(1899年—1966年)是中国著名作家、戏剧家,被誉为中国话剧的奠基人。
他的话剧作品在创作与语言上都有独特的特色,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日常对话风格老舍的话剧作品以日常对话为基础,具有朴素自然的特点。
他深入生活,将人们平常的言语、思维和情感表达真实地呈现在舞台上。
他注重对话的真实感和流畅度,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底层民众,在他的笔下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例如在《茶馆》中,老舍通过人物之间的争吵、谈判和聊天,展现了普通人的口语表达和各自的个性特点,让观众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性和鲜活感。
二、北京话的运用老舍是北京人,他的话剧作品普遍运用了北京话,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他将北京话的独特格调和幽默感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作品更加贴近现实,让观众感到亲切。
例如在《骆驼祥子》中,老舍通过祥子和其他角色之间的对话和争吵,展现了北京胸怀和直爽的特点,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情冷暖。
三、人物形象语言塑造老舍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形象塑造,使人物更加立体生动。
他通过对话中的语气、用词、措辞等方式,展示了人物的性格、思想和价值观。
例如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巧妙地运用北京话中的俚语、口语和谐音等手法,刻画了祥子的粗犷、直接和豪放的性格。
而在《茶馆》中,老舍通过对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刻画,展示了他们的职业特点、地位差异和心理状态。
这种独特的语言塑造方式使得人物更加鲜活,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形式与语言相结合老舍的话剧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他注重形式与语言的相结合,通过语言的表达方式突出剧情的冲突、对立和发展。
他通过人物的对话、唠叨、争吵等方式,展示了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例如在《茶馆》中,老舍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争吵,传达了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的矛盾与冲突;在《骆驼祥子》中,他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台词,如祥子的“烟把子”和“骆驼”,以及王四嫂的“得人心,又得上天”,使观众对作品的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
老舍著作的语言特点

老舍是我国现代文豪,小说家,戏剧作家。
一生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著作的显著特点是幽默,即以幽默为手段表现其叙事主题。
从老舍笔下的人物形象角度来说,老舍幽默风格主要体现在作品中漫画化的旧派市民人物形象和旗人形象的塑造上,这些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和他们的性格的内在矛盾,是老舍小说喜剧性的重要源泉。
《二马》中的老马先生、《牛天赐传》中的牛老者、《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祁天佑这类小商人形象和《离婚》中的张大哥这种小职员形象以及张大嫂、牛太太、大姐、婆婆们这样的旧式家庭妇女形象,这些善良、驯顺而又保守、因循、中庸、怯懦的市民人物恰恰是集中地体现着老舍小说的喜剧风格的人物形象。
一个名作家的风格的形成,除主观因素外,时代、民族之因素十分重要。
老舍出生于19世纪末,于20世纪70年代离开人世,目睹了中国,尤其是北京新旧世纪交替的70年光景。
老舍最先接受的自然是旧思想,当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文学革命勃兴,老舍被这些新思想惊醒。
在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后,老舍回头再看那旧意识,处处可笑,他决心以微笑向过去告别。
他不像火烧毁旧“家”的巴金,也不像用匕首杀回马枪的鲁迅,他以拟人之笑,笑可笑之事、之人,促其改革,催其更新,老舍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也奠定了老舍幽默的风格。
其次,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作品各具特色,耐人咀嚼,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
这些幽默体现在老舍文中的字里行间,老舍把可笑的、自私落后的、荒诞愚昧的,但是在常人眼中却认为是常态的事物、人如实地叙述出来,便产生了幽默。
最后,老舍的幽默才能还来自个人的气质和生活的经历。
老舍从小家庭生活比较贫穷,使得老舍成为一个外表沉静和内心奔放、富于幻想的人。
他用穷苦人的目光,去看周围的人和世界,去看比较富有的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老舍小说的语言特色

老舍小说的语言特色老舍的小说语言通俗易懂、京味十足,朴实、自然、不造作,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和文艺界的劳动模范、杰出的语言大师、幽默大师,是当之无愧的,其作品便成了人们最好的精神食粮。
他的作品艺术特色也成了文学爱好者们学习和欣赏的材料。
本文就其四大特色,谈点个人的点滴认识。
一、通俗易懂老舍在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里,毫无保留地信任着老百姓的日常口语的“全能”功效。
1951年,他在一篇文章当中宣言一般地说:“我们必须相信白话万能!否则我们不会全心全意地去学习白话,运用白话!……白话会一切,只怕我们真下功夫去运用它!我们不给白话打折扣,白话才能对我们负全责!”如《离婚》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张大哥的:张大哥……必须读书,好证明自己的意见怎样妥当。
他长着一对阴阳眼:左眼的上皮特别长,永远把眼珠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是照常办公。
这只左眼便是极细密的小筛子。
右眼所读所见的一切,都要经过这半闭的左目筛过一番——那被囚禁的半个眼珠是向内看着自己的心的。
这样,无论读什么,他自己的意见总是最妥善的;那与他意见不合之处,已随时被左眼给筛下去了。
“永远把眼珠囚禁着一半”原因是左眼的上皮特别长,“右眼是照常办公,都要经过这半闭的左目筛过一番,那被囚禁的半个眼珠是向内看着自己的心的……”等句是多么的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呀!二、简洁准确老舍的小说,简炼准确的语言往往会让你读起来朗朗上口,感觉亲切自然,会吸引你继续往下读,甚至不知不觉地入迷。
简练的语言,据计算机统计,《骆驼祥子》全作近十一万字,只用了2400个汉字,出现频率最高的都是些常用字,认识621个字,相当小学高年级水平的读者就可以读通,这部杰出的文学名著。
他还善于有选择地使用北京土语,增加语言的地方风味。
比如写祥子的身体健康,用“挺脱”“硬棒”,写刘四说一不二,用“放屁崩坑儿”,祥子穷途末路,病体奄奄地为人家做丧事时,“在马路边上缓缓的蹭”……如写虎妞为了勾引祥子,强迫他喝酒时骂他“窝窝头脑袋”,说如果不喝就“揪耳朵灌你”,不让祥子拉车就说“呕!不出臭汗去,心里痒痒,你个贱骨头!!我给你炒下的菜,你不回来吃,绕世界胡塞去舒服?你别把我招翻了,我爸爸是光棍出身,我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明天你敢出去,我就上吊给你看看,我说得出来,就行得出来!”这些个性化的口语,寥寥数语,更是闻其声如见其人,使虎妞这个老处女,这个车厂主女儿的泼辣、粗俗又工于心计的性格跃然纸上,让读者眼前仿佛就有一个老处女在勾引祥子,仿佛身临其境。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老舍称得上“语言大师”,他在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贡献。
总的说来,老舍的语言呈现以下几个特色:(1)幽默风趣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整体风格特色。
这种幽默风趣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
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中无不充满幽默风趣的色彩,尤其在小说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如《离婚》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可谓不胜枚举:写张大哥全身整个儿是显微镜和天平,“在天平上,麻子和近视眼恰好两相抵消,上等婚姻”;写老李嫌弃自己的老婆,然而自己却是“穿上最新式的西服会在身上打转,好像里面絮着二斤滚成蛋的碎棉花”等等。
(2)俗白精致老舍的语言俗白优美、雅俗共赏,并不是通俗易懂且不加修饰,直白浅露地对大众口味完全趋附、投合,而是在俗白中体现出艺术性、审美性,具有雅的色彩。
老舍的“俗”不是“庸俗”之“俗”,而是通俗,即普通老百性的日常用语;老舍的“白”就是不做过多修饰的白话,清浅通畅。
如《月牙儿》的语言就是“俗”且“白”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修辞,但又于俗白中体现出一种精致之美。
(3)饱含温情老舍作品的语言温和而不过激,虽婉而多讽,但蕴涵心酸、饱含同情。
特别是对小人物的描写,老舍的语言是宽厚温和的善意的奚落。
老舍的温情在《济南的春天》一文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作者笔下的冬天没有那么寒冷,而是温暖可爱。
(4)富含潜台词主要体现在戏剧中,如《茶馆》的第一幕中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充满了刀光剑影。
这些潜台词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5)浓郁的北京风味老舍的作品多用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充满独特的北京韵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如《离婚》中充满了“敢情”“瞎掰”“吃劲”以及“莲花白”酒、“杏仁茶”、“酸梅汤”等市民日常生活用语;《骆驼祥子》中关于洋车夫的描写体现了独特的北京地方风味等。
(6)“谈话风”式的语言老舍“谈话风”式的语言平易自然、简练明白、朴素随性,多用白描、极少雕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作品的叙事特色与语言风格
老舍的作品不仅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它的语言魅力更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在他的作品中,还有一种独特的北京味道,糅合了现代西方句法、中国古典文学语言和北京民间方言等,有着独特的魅力。
除此之外,还有着京派小说风格的叙事方式,这些都使老舍的作品有鲜明的风格。
一、老舍及老舍作品概述
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及人民艺术家,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作品数量很多,最知名的当属《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剧本《茶馆》,都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优秀代表。
在老舍的作品中,有不少是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描写了侵略者带给中国人民的种种伤害。
在这些作品中,对民族觉醒的表现、弘扬民族气节,让老舍的作品有了更加深远的思想意义,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重要部分。
二、老舍作品的叙事特色
(一)叙事讲究幽默性
在老舍的作品中,注重人物幽默的描绘,从语言、动作、样貌、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塑造,让人物变得幽默、搞笑起来,荒诞之余又合情合理,这是一种深层次的人物雕琢。
在一些对老舍作品语言特色进行分析的文章中,也频频提到幽默这个特征。
比
如赵子曰、马裤先生、毛博士这些角色,老舍对他们的塑造是相当成功的,角色形象荒诞滑稽,充满幽默意味。
例如,赵子曰要对旅馆伙计嘱咐一番,让他去掀报子,他的原话是这样的:“你赶紧跑,跑到后门里贴戏报子的地方把那张有我的名字的报子揭下来!红纸金字有我的名字,明白不明白?不要鼓楼前贴的那张,……”。
这段话中赵子曰在对李顺嘱咐当中,让读者感到赵子曰是沉浸在自己所谓的成功里的,这与他本身的身份、行为却是全然不符的,给人一种幽默荒诞的感觉。
这种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老舍的作品中还是比较多见的。
(二)叙述方式娓娓道来而富有哲理
老舍对作品的创作是注重哲学性的,擅长将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人物分析和事实陈述联系在一起,使思想内容和事实叙述达到和谐推进、良好发展。
比如,《骆驼祥子》中老舍对祥子命运的安排,祥子是一个注定悲剧的角色,但他本人在一开始对生活是有计划、有盼头的,他想要的就是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在这样的故事发展中,祥子的生活并没有这样简单发展下去,老舍为他安排支撑起故事饱满的两个人物,即虎妞和小福子,他们一个破坏祥子的精神力量,另一个却又支撑着祥子的精神世界,故事叙述充满紧张感。
但这两个女人最后都死了,祥子的命运再次发生变化。
文本叙述从祥子到多人描述,再到祥子,整个结构充满人的生活、人的情感的哲学性,使故事发展更加回味无穷。
(三)善于转换叙事视角
老舍在作品创作中,运用了传统的叙事模式,但融汇了西方文化的特色,将故事与话语结合,进行叙事转变。
在文学作品创作中,叙事角度往往对作品内容的体现有重要作用,第一人称的叙述,可以限制视野,也会让读者更相信叙述者的所见所闻;而第三人称相对来说,视野较为宽广,更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矛盾。
叙述角度会因作品需求不同而改变,而在同一作品中叙事角度也会发生变化。
比如《月牙儿》里面的三个“我”,狱中的“我”成长的“我”以及作者“我”,这三个视角的转换,使故事内容摄取的广度更大,信息量加大,对人物经历和外界环境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利于作品思想的表达。
三、老舍作品的语言?L格
(一)北京话的应用使语言更加风趣通俗
老舍生长在北京,北京文化对其影响较大,在老舍的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北京人物、北京话,有一种北京人的幽默在里面。
比如“主仆二人吊儿郎当的走了出去”,这句话中使用到的词“吊儿郎当”就是一句北京话,直白地反映出话中二人的气质,是流氓性质的。
这种语言特色,老舍的运用是比较多的。
(二)语言中的市井味
老舍对于底层民众的描写是比较多的,因此语言风格市井气息浓厚。
这些市井化的描写,一方面展示着普通大众勤劳朴实的
美好品质,而另一方面却也有着自私狭隘的一面,将大环境下,民众所遭受的压迫和社会矛盾状态很好地展现了出来。
(三)语言设置准确、符合人物特点
人物台词也是作品语言的一部分,对表达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
比如《茶馆》中的精彩对白,就很好地展示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比如常四爷“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这样的语言描写,可以直观展现出常四爷的性格特点是比较刚强、正直不屈的。
霸道凶狠的二德子和胆小软弱的松二爷,他们的语言风格是与常四爷完全不一样的,是为各自的性格特征服务的。
四、结束语
老舍先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言大师、文学家,与其在作品雕琢上的努力分不开,并在文学创作中形成了成熟、独特的叙事特色和语言风格,是一位值得我们再三去学习其作品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