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老舍小说作品中独特的幽默表现方式
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

老舍作品主要有四个艺术特色:一、语言幽默。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
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讽刺的笔调。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笑匠"之称。
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
他那"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讽刺,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
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老舍的笔调变得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
后期作品中,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告别。
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二、京味十足。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
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老舍小说作品幽默的表现方式

老舍小说作品幽默的表现方式老舍小说作品幽默的表现方式老舍小说的幽默或者以喜写悲,或以原生态,或以智慧的表现方式,构成了老舍小说幽默艺术的独特景观。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老舍小说作品幽默的表现方式,欢迎大家阅读!老舍被称为幽默大师,他的幽默不同于林语堂幽默的滑稽,也不同于鲁迅幽默的讥讽,他的幽默总有酸涩的味道。
老舍在《谈幽默》中,把幽默定位在“首要的是一种心态。
”他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且技巧的写出来。
人人有可笑之处,他自己也非例外。
“人寿百年,而企图无限,根本矛盾可笑。
”“细心‘看’事物,总可以发现些缺欠可笑之处;及至钉着坑儿去咂摸,便要悲观了。
”老舍小说幽默或以“原生态”,或以智慧,或以笑中带泪的方式呈现,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的鲜明个性,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盛开的一朵奇葩。
一、“原生态”的幽默表现方式在老舍的小说作品中,有一类是其借助观察将生活中的矛盾可笑之处,不用任何修辞方法而是代之以写实的手法来描摹,可称之为“原生态”的幽默。
“原生态” 的幽默也绝非纯自然形态的东西,它是幽默的基础与根本,直接反映客观生活的矛盾性。
如老舍的短篇小说《一天》,讲述主人公的忙碌的一天被别人侵占的过程。
“晚饭后,吃了两个梨,为是有助于消化,好早些动手写文章。
刚吃完梨,老牛同着新近结婚的夫人来了。
老牛的好处是天生来的没心没肺。
他能不管你多么忙,也不管你的脸长到什么尺寸,他要是谈起来,便把时间观念完全忘掉。
不过,今天是和新妇同来,我想他决不会坐那么大的工夫。
牛夫人的好处,恰巧和老牛一样,是天生来的没心没肺。
我在八点半的时候就看明白了:大概这二位是在我这里度蜜月。
我的方法都使尽了:看我的稿纸,打个假造的哈欠,造谣言说要去看朋友,叫老田上钟弦,问他们什么时候安寝,顺手看看手表……老牛和牛夫人决定赛开了谁是更没心没肺。
十点了,两位连半点要走的意思都没有。
”老舍把这个恼人的生活细节,写得饶有趣味,让人看了兴趣盎然。
又如《赵子曰》中的赵子曰盼小脚的妻子早死,便向阎罗王祷告:“敬求速遣追魂小鬼将贱内召回,以便小子得与新式美人享受恋爱的甜美!阎君万岁!阿门!”这段半白半文、半土半洋祷告的对象阎罗王,但末尾却用基督教祷告结束语“阿门”作为结尾,读了令人喷饭,活灵活现的刻画了赵子曰的性格。
论老舍小说中的“幽默”味

091[摘 要] 幽默感是老舍小说的一个鲜明特色。
老舍之所以能够被誉为世界级的幽默大师,原因在于老舍的文学作品来源于日常生活,在引发读者笑的同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老舍的文学作品为我国现代文学开辟了全新的写作话题和范围。
在他的小说中彰显了民俗民风,字字透出一股浓郁的“京味”;他的文学作品中讽刺运用得当,一句句诙谐话语背后,都体现着鲜明的幽默感特征,人们常形容“老舍最大的长处乃是善于捉到人类的幽默而老老实实写出来”。
主要分析老舍小说的“幽默味”,从老舍作品的幽默风格着手,深入研究了老舍小说中幽默的表达方式,进一步提炼和深化了老舍作品的幽默感特点,从而理解老舍作品幽默风格背后的深意。
[关 键 词] 老舍;小说;幽默风格;现实生活;讽刺论老舍小说中的“幽默”味王 茜老舍先生的文字极富诙谐感与幽默感,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取材,用朴素生动又活泼的语言表现日常生活。
经他的手写的文字,生动有趣、诙谐幽默却又引人深思,使人印象深刻。
每个文学家都有着自身的语言风格特色,在老舍的文字中,尤为突出的是语言的幽默感。
幽默感在写作中并不少见,但是老舍小说的幽默感来源于他独特的描绘方式和鲜明的语言风格。
在老舍的小说中,他并不着重于描写上层社会和大人物,相反,在他的笔下多是对社会底层为了生存奔波,挣扎于生存线上的小人物的刻画。
他的文章更接近实际生活与市井生活,描绘的人物形象突出,个性特点突出,创作手法生动活泼却又朴实无华,有着强烈的亲和力与幽默感。
这是因为老舍明白,在社会生活中,普通人是占大多数的,是社会的主导,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前进,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这些特点决定了老舍的小说受众广泛,很受读者欢迎。
一、老舍生平简介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
他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一生共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1924年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书院当教师,同时开始进行文学写作。
论老舍的京味小说以及作品中独特的幽默

论老舍的京味小说以及作品中独特的幽默[摘要]老舍作品追求幽默,创造性的运用北京市民浅白的口语,因而其小说雅俗共赏。
作为北京人的老舍,自然对北京口语熟悉有感情,加之留意加工,提炼精粹,于俗白中求精工,真正烧出白话的香味,也就是响脆晓畅,俗不伤雅的京味儿。
老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京味儿,不仅是指其小说提供了极为丰富多彩的北京风俗画卷,从而具有民俗学价值,而且表现为小说的整体氛围以及作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刻揭示与生动描绘。
老舍作品鲜明强烈的京味儿在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融合中获得精湛自然的完美表达,这不是一般的运用方言土语的那种浅表层次的追求所能达到的,它最终来源于北京人老舍对北京深刻的理解和情愫。
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描写,是牵动他全部复杂情感的。
这里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含的高雅精致的美的不由自主的欣赏与赞叹,以及对这种美在现代中国正日渐丧失的感伤与惆怅,同时也对北京人因这一“文化过熟”造成的柔弱无用而扼腕再三。
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与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幽默艺术,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
因此,对老舍小说作品中独特的幽默表现方式作一些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老舍并继承他留下的珍贵遗产。
老舍小说采用了独特的“自然”和“智慧”两种幽默表现方式。
前者是指作者将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矛盾可笑之处,不假任何修辞方法地如实写下来。
后者是指在深入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想象,调动各种艺术手段,以取得幽默的效果。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技巧就没有幽默,幽默是智慧的闪现。
[关键词]老舍京味小说幽默北京风俗北京文化老舍1988年生于北京,在大杂院里度过的童年使小说熟悉挣扎在底层社会的城市贫民。
老舍从小就喜爱市井巷内的传统艺术,这些都是他后来写作平民生活的创作基础。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奠基人。
京话属于北京官话,流传于北京城区。
有人把北京话,北京话口音浓重的普通话称为“京片子”。
“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是人们所感受到的城市的文化意味。
试论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

试论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其小说中所运用的幽默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具体作品,深入探讨老舍小说的幽默创作特点及其表现手法,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位文学大师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
幽默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它通过诙谐、戏谑的语言和荒诞、滑稽的情节,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在小说中,幽默往往被用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同时也能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讽刺。
幽默在老舍的小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作品增色不少。
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体现在多个方面。
老舍擅长运用讽刺手法来展现人物的矛盾与荒谬。
在《骆驼祥子》中,作者通过描写祥子与虎妞的婚姻生活,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祥子身陷婚姻的枷锁,却又幻想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作者用戏谑的笔触揭示了这一矛盾,使读者在捧腹之余,也能深入思考社会的现实问题。
老舍小说中的幽默还体现在诙谐的语言上。
他常常运用轻松幽默的对话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
在《猫猫神和喇叭花》中,作者用“拦路抢劫”来形容两位老妇人争夺一只鸡的情景,使人忍俊不禁。
这种诙谐的语言为紧张的情节注入了轻松的氛围,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乐趣,又能在轻松的语境中体味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老舍还运用滑稽手法来表现小说的幽默艺术。
他常常刻画一些荒诞滑稽的人物形象,使之成为作品中的“笑点”。
在《小坡的生日》中,小坡的妹妹把自己打扮成“女皇”,摆出一副神气十足的架子,而小坡则扮演“臣子”,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
作者通过这种荒诞的情节设计,以滑稽的手法展现出人物形象的童真与憨态,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忍俊不禁。
老舍小说的幽默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的作品常常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使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愉悦和享受。
作者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讽刺,也使人们在欢笑之余能够受到启发和教育。
老舍的幽默艺术既具有娱乐性,又具有思考性,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享受。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老舍称得上“语言大师”,他在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贡献。
总的说来,老舍的语言呈现以下几个特色:(1)幽默风趣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整体风格特色。
这种幽默风趣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
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中无不充满幽默风趣的色彩,尤其在小说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如《离婚》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可谓不胜枚举:写张大哥全身整个儿是显微镜和天平,“在天平上,麻子和近视眼恰好两相抵消,上等婚姻”;写老李嫌弃自己的老婆,然而自己却是“穿上最新式的西服会在身上打转,好像里面絮着二斤滚成蛋的碎棉花”等等。
(2)俗白精致老舍的语言俗白优美、雅俗共赏,并不是通俗易懂且不加修饰,直白浅露地对大众口味完全趋附、投合,而是在俗白中体现出艺术性、审美性,具有雅的色彩。
老舍的“俗”不是“庸俗”之“俗”,而是通俗,即普通老百性的日常用语;老舍的“白”就是不做过多修饰的白话,清浅通畅。
如《月牙儿》的语言就是“俗”且“白”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修辞,但又于俗白中体现出一种精致之美。
(3)饱含温情老舍作品的语言温和而不过激,虽婉而多讽,但蕴涵心酸、饱含同情。
特别是对小人物的描写,老舍的语言是宽厚温和的善意的奚落。
老舍的温情在《济南的春天》一文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作者笔下的冬天没有那么寒冷,而是温暖可爱。
(4)富含潜台词主要体现在戏剧中,如《茶馆》的第一幕中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充满了刀光剑影。
这些潜台词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5)浓郁的北京风味老舍的作品多用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充满独特的北京韵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如《离婚》中充满了“敢情”“瞎掰”“吃劲”以及“莲花白”酒、“杏仁茶”、“酸梅汤”等市民日常生活用语;《骆驼祥子》中关于洋车夫的描写体现了独特的北京地方风味等。
(6)“谈话风”式的语言老舍“谈话风”式的语言平易自然、简练明白、朴素随性,多用白描、极少雕琢。
探讨老舍小说幽默技巧的表现方式

探讨老舍小说中幽默技巧的运用虎林市委党校李艳内容提要:老舍先生被誉为幽默大师,他在深入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想象,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将幽默笔法广泛地娴熟自如地运用于小说创作中,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谓是出类拔萃者。
幽默在他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中,在他的小说创作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一切都因此获得了蓬勃的生机。
关键词:老舍作品幽默技巧语言修辞情节结构老舍具有极其鲜明的创作个性与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若干重要的方面为现代文学的发展成长作出了突出的建树,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
其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最为重要的成就,也是别人最难以企及之处,是他的幽默艺术。
老舍将生活中的幽默从生活的原始矿藏之中,以敏锐的观察力提炼出来,并进行加工,透过生活的窗口,发掘出世事中的可笑之处,而后巧妙地表现出来。
一、运用修辞手法展现幽默技巧秦兆阳说:“只有智慧才能嘲笑愚蠢,所以嘲笑和幽默本身也是一种‘智慧的格调’”①。
老舍先生在深入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调动各种艺术手段以取得幽默效果,其中“技巧”的成份更多一些,个人智慧的表现更充分一些。
幽默形象的形成仅赖于善于揭示事物内在的矛盾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辅之以其他艺术手法,老舍是深谙个中奥妙的。
在他的幽默作品中,通过夸张、比喻、比拟等各种修辞手法,来表现幽默技巧。
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是既广泛又熟练。
修辞,是为了把文章写得更生动些,将修辞用之于幽默,是为了使幽默形象更成功些。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幽默艺术就是一种语言艺术。
1、幽默的夸张夸张,几乎是所有的幽默小说作家都运用的一种幽默技巧,更是老舍得心应手的艺术手法之一,在老舍的小说作品中较常见。
作为幽默技巧,夸张是将客观事物内的矛盾性,通过显微镜将它的状态放大,给读者以更鲜明的形象和情趣。
夸张手法的运用在老舍幽默小说中不乏其例,多运用于否定反面现象时。
《赵子曰》中夸张赵子曰颓丧泄气的状态是“十万八千毛孔,个个象火车放汽似的,飕飕的往外射凉气”;《二马》中夸张伊太太在家中的厉害劲是“不但嘴里出命令,干脆的说,她一身全是命令。
浅谈老舍小说的幽默风格

浅谈⽼舍⼩说的幽默风格浅谈⽼舍⼩说的幽默风格 ⽼舍的作品,语⾔⽣动幽默,风格独特,极具艺术魅⼒,也很有世界影响。
⽇本作家武⽥泰淳说:“⽼舍具有契可夫的微笑和⾼尔基的苦涩” 。
⽼舍善于运⽤语⾔变异创造幽默,下⾯是⼩编整理的浅谈⽼舍⼩说的幽默风格,欢迎阅览。
⽼舍是杰出的语⾔⼤师。
“在运⽤鲜活的、纯净的北京语进⾏⽂学创作和话剧创作⽅⾯,⽼舍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是⾸屈⼀指的。
他不但是五四以来的⽩话⽂学的先驱者之⼀,⽽且凭借纯北京语创造了现代⽂学语⾔的独⼀⽆⼆的作家。
” ⼀、质朴简练的语⾔ 作为语⾔巨匠,⽼舍堪称⽤最好的语⾔把最好的思想传达出来的作家。
他⽤质朴简练的语⾔摹写⼈⽣,勾画情节,表现内涵,传达思想。
质朴简练是⽼舍语⾔艺术晟重要的特⾊。
⼩说《骆驼样⼦》是中国现代⽂学史上描写城市贫民⽣活的⼀部著作,⽼舍⽤质朴的叙述形式写就。
⽽且,⼩说叙述语⾔不仅融合了描绘⽂字,还⼤量把⼈物的内⼼独⾃,甚⾄把⼈物对话也融合、镶嵌了进去,简化情节结构,⼤⼤紧缩篇幅。
这样,只⽤了1O万余⾔,2000多个常⽤字,写就这部内涵⼗分深刻丰富的现实主义杰作。
⼆、⽣动形象的语⾔ ⽼舍先⽣是⼀位著名的语⾔⼤师,对⽂学语⾔的形象⽣动,⾃然是⼗分重视的。
他在《语⾔与风格》中说:“⼩说是要绘声绘⾊地写出来,故必须⽣动。
”他在语⾔形象性⽅⾯,所运⽤的⼿法很多。
主要有三⽅⾯:⼀是善于描摹⽣活景象丰富多彩,事物的情状复杂万变。
⽂章写得好,就应该把⽣活景象的⾊彩、声⾳如实地反映出来,做到有声有⾊。
⽼舍先⽣运⽤语⾔描摹了⼈⽣,描摹了景观,描摹⼼态,调动了⼀切语⾔⼿段,竭⼒达到绘声绘⾊,穷形尽态,惟妙惟肖。
⼆是善选动词。
⽼舍先⽣很善于准确妥贴地选⽤动词,通过动词的合理选⽤,使被描写的对象富有活⼒,神采飞扬,形象逼真,使动词在句中起到传神和画龙点睛的作⽤。
三是善⽤⽐喻。
⽐喻是增强语⾔形象性的⼀个重要的因素,是⼀种具有特效的形象化⼿段。
⽼舍先⽣运⽤⽐喻有⾃⼰的风格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老舍小说作品中独特的幽默表现方式姓名:张旺学号:2008136021188摘要:老舍以鲜明的创作个性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幽默艺术,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
老舍小说采用了独特的“自然”和“智慧”两种幽默表现方式。
前者是指作者将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矛盾可笑之处,如实地写下来。
后者是指在深入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想象,调动各种艺术手段,以取得幽默的效果。
关键词:生活矛盾“自然”的幽默“智慧”的幽默老舍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某些方面为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
其中,老舍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他的幽默艺术。
有人称老舍先生为幽默大师,对于这一美誉他是当之无愧的。
将幽默笔法广泛地运用于小说创作中。
幽默在他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中,在他的小说创作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老舍将生活中的幽默以敏锐的观察力提炼出来,并进行加工,发掘出世事中的可笑之处,而后巧妙地表现出来。
我们可以把老舍的幽默表现方式大致分为两类:一、“自然”的幽默表现方式在老舍小说作品中,一类是作者将凭借观察力所获取到生活中的矛盾可笑之处,如实写下来的幽默,我们称之为“自然”的幽默。
生活中人物性格的发展历史,都蕴藏着丰富的矛盾性。
这些矛盾性本身就是可笑的,一旦诉诸作品,就构成了自然的幽默。
“自然”的幽默是幽默的基础和根本,因为它是客观生活矛盾性的直接真实的反映。
老舍很善于掌握幽默形象语言和行动上带有喜剧色彩的矛盾性,一旦活画出来,就意趣盎然。
老舍不仅能将敏锐的幽默目光深入到生活里,发掘世界中包含的各种笑料,而且能透视人物的心灵,找出主观世界中复杂的矛盾性。
由于各自的阶级地位、文化水平、道德修养、社会环境的等等不同,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内容和方式都是不同的。
思维是存在的反映,有的人的思维是符合客观事实及事物发展规律的,所以是正常的合理的,有的则是违反常理。
老舍是心理描写的高手,尤其善于捕捉心理活动中的乖谬之点。
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大量地描写了汉奸们的心理活动,当女汉奸大赤包作为牺牲品被日本人投入监狱,死神已经扣响她生命大门的时候,她还想入非非,企望因祸得福。
她认为自己下狱是一场“误会”,甚至侈想:“说不定,也许因为这点小误会与委屈,日本人还再给她加升一级!”她的思维逻辑与生活逻辑格格不入,她的汉奸式的心理活动与一般中国人背道而驰,于是就形成矛盾。
把这种矛盾的喜剧性揭示出来,就令读者深深感到这个女汉奸肮脏灵魂的卑鄙可笑。
二、“智慧”的幽默表现方式在幽默艺术中,“自然”的幽默取“原生态”的东西较多,主观情感相对少一些,审美情感态度含而不露,像是“原生态”的;而“智慧”的幽默审美情感和前者相比较要浓烈些。
秦兆阳说:“只有智慧才能嘲笑愚蠢,所以嘲笑和幽默本身也是一种‘智慧的格调’”①。
这些命题都很正确,即使前面所说的“自然”的幽默,也离不开作者的智慧,如果没有智慧作后盾,又怎么能揭露出隐于事物后面的内在矛盾性呢?低能儿和糊涂虫是写不出幽默作品的。
本文所说的“智慧的幽默”的“智慧”,是相对“自然”一词而言的。
所谓“智慧”的幽默,就是作者在深入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调动各种艺术手段以取得幽默效果,其中“技巧”的成份更多一些,个人智慧的表现更充分一些。
幽默形象的形成仅赖于善于揭示事物内在的矛盾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辅之以其他艺术手法,即“自然”的幽默外,还应有“智慧”的幽默。
在老舍的幽默作品中,通过夸张、比喻、比拟等各种修辞手法,来表现“智慧”的幽默。
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是既广泛又熟练。
修辞,是为了把文章写得更生动些,将修辞用之于幽默,是为了使幽默形象更成功些。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幽默艺术就是一种语言艺术。
夸张,几乎是所有的幽默小说作家都运用的一种幽默技巧,更是老舍得心应手的艺术手法之一,在老舍的小说作品中较常见。
夸张与幽默,特别是带讽刺性的幽默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
也就是说,夸张就是把事物或其某一方面的特点夸大。
但这种夸大并非荒诞无稽,因为它“并不是为了夸大真理,而是为了在最显明和最有表现力的形势中把真理显示出来”②。
作为幽默技巧,夸张是将客观事物内在的矛盾性,通过显微镜将它的状态放大,给读者以更鲜明的形象和情趣。
夸张手法的运用在老舍幽默小说中不乏其例,多运用于否定反面现象时。
《赵子曰》中夸张赵子曰颓丧泄气的状态是“十万八千毛孔,个个象火车放汽似的,飕飕的往外射凉气”;《二马》中夸张伊太太在家中的厉害劲是“不但嘴里出命令,干脆的说,她一身全是命令。
她一睁眼,——两只大黄眼睛,比他丈夫的至少大三倍”;《正红旗下》中描写大姐婆婆生气是“鸣炮一百零八响!”诸如这般夸张手法的运用,便突出了事物的矛盾性,增强了幽默效果。
老舍运用较多的修辞手法还有比喻。
并非一切比喻都能使人发笑,但在老舍笔下,比喻往往能取得幽默效果,因为他能出奇制胜。
平常的事物,一经他的妙笔就会显得意趣横生。
他善于从表面看来似乎毫无联系的两种事物中觅出内在相似点,然后以此喻彼,相映成趣。
他把赵姑父(《老张的哲学》)喝酒后醉意朦胧的笑脸比作“象喷过火的火山掩映在红云赤霞里似的”。
他比喻高妈(《骆驼祥子》)说话圆滑“象留声机片。
是转着圆圈说的,把大家都说在里边,而没有起承转合的痕迹”。
他比喻吴太太(《离婚》)的身材相貌“横竖差不多相等。
整是一大块四方墩肉,上面放着个白馒头,非常的白,仿佛在石灰水里泡过三天,把眼皮鼻尖耳唇都烧红了,眉毛和头发烧剩下不多”。
他比喻撅着小辫“象小秃翅膀”,微翘的鼻孔“好似柳条上倒挂的鸣蝉”,胳膀上青筋突露“好象地图上画着的山脉”。
如此等等,举不胜举。
这种种奇特的比喻既出人意外,又合乎情理,使得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矛盾更加形象、生动、鲜明,于是便增强了幽默感。
另外,老舍还善于运用比拟手法。
比拟是比喻的一种特殊格式,即把物比成人或将人比成物。
物一旦赋予人的特点,或人一旦赋予物的特点,便显得滑稽可笑。
拟人如:“拿破伦(狗名)一扫兴,跑到后花园对着几株干玫瑰撅上嘴!它心里说:不知道这群可笑的人们为什么全撅上嘴!想不透!人和狗一样,撅上嘴的时候更可笑!”(《二马》)。
拟物如:“孙八是个好人,傻好人,唯独他肯被老张骑着走”(《老张的哲学》)。
使狗像人一样会说话,使孙八成为“被骑着走”的牲畜,便产生了谐趣。
大量自如地变换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酿造笑趣,取得幽默效果,既显示了老舍的幽默才能,又为作品增添了新的特色。
老舍的幽默技巧不仅表现在语言表达方面,而且还表现在情节结构方面。
所谓情节,用高尔基的一句话说:“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各种不同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③。
而所谓结构,在小说、戏剧等叙事性作品中,主要就是安排和组织情节。
诚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④。
人的活动,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了具体事件,把这些事件的发展过程提炼概括到作品里,就是所谓的情节。
老舍先生善于从纷纭的生活现象中抉取充满矛盾性的事件,再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组织成饶有风趣的情节。
老舍小说中的幽默情节是很多的。
在《骆驼祥子》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三十七八岁的黄花女虎妞一味追求人力车夫骆驼祥子。
本来,虎妞是丑陋,刁怪,沾染着寄生性的厂主小姐;祥子是朴实、健美、勤劳的城市贫民。
两人的年龄,出身地位,志趣爱好相距甚远,缺乏爱情的基础。
但由于虎妞渴望满足某种变态心理的需要和祥子的无可奈何,却意外地结合了。
老谋深算的虎妞为了将祥子俘虏到手,设下圈套,先引诱祥子上钩,然后谎称“我有啦!”步步紧逼祥子就范。
结婚的当天晚上,她见木已成舟,便自己拆穿了西洋镜,原来并未怀孕,是“裤腰上塞上了枕头”。
这一情节的可笑之处,就在于虎妞利用荒唐的手段,使憨厚的祥子跌落圈套,乖乖地成了她的猎获物,事情出现了异乎寻常的滑稽性结果。
老舍把握住了这一事件的矛盾性,从容安排,层层递进,先制造出一种假象,悬念,继而着意渲染,然后突然来个反转,使真相大白,幽默感顿生。
作者的技巧就巧在这出其不意上。
老舍的有些幽默小说,其整体结构就是戏剧性的,从头至尾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幽默故事。
《老张的哲学》这部作品中,以主人公老张为中心辐集了各种矛盾:老张与孙八的矛盾,老张与李应的矛盾,老张与王德的矛盾,老张与龙树古的矛盾等等。
老张是个虔诚信奉“钱本位”人生哲学的极端自私自利可卑可笑者。
“钱”贯串在整个作品中,成了联系多种矛盾的小道具。
钱这个被旧社会许多人奉若神明的怪物,本身就带有喜剧性,一旦成为幽默作品中的道具,必将引发出更大的滑稽效果。
老舍紧紧抓住这个道具,层次分明地展开各种矛盾。
小说开始铺垫了老张与学生李应、王德的矛盾。
因为老张崇拜金钱,财迷心窍,苛求学生,虐待妻子,引起了富有正义感的李应、王德与他的尖锐对立。
接着写因李老者欠老张钱无力偿还,老张便图谋趁机逼娶李老者的侄女李静为小老婆。
随之又写老张为讨回龙树古欠他的债暗使连环记,一方面百般怂恿饶有家财的乡绅孙八买妾,一方面压欠他债的龙树古将女儿卖与孙八作小,并极力撺掇孙八和他合办喜事,企图一举多得。
这种建筑在钱的基础上婚姻是沙上楼阁,而且李静和龙凤又各有所爱:李静钟情于王德,龙凤暗许给李应。
于是各种矛盾便穿插交织,趋向激化。
待到孙八、老张“双喜”之日,龙树古携女外逃,王德要杀老张,结果,孙八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老张也闹了个狗咬尿泡徒欢喜。
老张的“钱本位”人生哲学受到应有的惩罚。
作者对各种人物关系的处理是比较巧妙的:欲擒故纵,先分后合,由弛入张,盘根错节,构成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结果。
作者紧紧把握住了矛盾的焦点,突出了作品的喜剧性。
《文博士》的幽默结构与《老张的哲学》又有所不同。
它所揭示的矛盾没有《老张的哲学》那么复杂。
它是按着人物活动的先后顺序单线条结构的。
留美归来的文博士一味钻营上爬,在钻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丑态丑行,构成这部小说的滑稽内容,如同一根麻绳逐次拴起了许多蚂蚱。
《赵子曰》、《二马》、《牛天赐传》等,也基本上属于这种单线条的幽默结构。
综上所述,老舍之所以能成为幽默大师,是因为他不仅具有发掘事物内部矛盾性的敏锐观察力,而且驾驭了语言表达和情节结构方面的多种幽默技巧,尤其是修辞技巧。
他的幽默技巧在反复的写作实践中锻炼得越来越熟练。
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技巧就没有幽默。
正因为老舍运用独特的幽默表现方式,才很好地表现了他幽默艺术的审美心态;同时,反过来说他的幽默的审美心态也必须运用独特的幽默表现方式。
二者相辅相成。
正如有人指出的,幽默是智慧的产物。
注释:①秦兆阳著.《漫谈格调》,《当代》1981年3期。
②依·萨·毕达可夫著.《文艺学引论》第181页。
③高尔基著.《和青年作家谈话》,《论写作》第6页。
④马克思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