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试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A.汽化而成B.升华而成C.先汽化后液化而成D.先升华后凝华而成2.当湿润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会遇冷形成云,关于云的组成一定是A.气体B.液体C.固体D.液体或固体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分别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沸腾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剧烈汽化现象B.“白气”是液态小水滴,它是水汽化形成的C.甲图是水沸腾前的情景,乙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D.乙图中气泡变小,是气泡中的水蒸气液化导致的4.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紧贴容器的壁和底B.温度计的玻璃泡进入被测热水后可以立即读数C.在使用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都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读数时视线如图所示,则所测热水温度偏高5.如图,是模拟制造“云”和“雨”的实验,杯子中盛有湿沙子,盘子中盛有碎冰,在“云”和“雨”发生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A.液化、升华B.液化C.凝固和升华D.汽化、液化和熔化6.【内蒙古根河市阿龙山中学2018年中考物理模拟题】下列各种现象与其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熔化﹣﹣放热B.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蒸发﹣﹣吸热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液化﹣﹣吸热D.冬天,早()晨草叶上的霜﹣﹣凝华﹣﹣放热7.下列对温度计的使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能测超出量程的温度B.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与最小分度值C.可以测低于它量程的温度D.测量时,玻璃泡应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8.中国疆域辽阔,南北横跨近50个纬度,气候差异显著,物态变化丰富。

《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三套)

《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三套)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在摄氏温标中,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A.0℃ B.4℃ C.37℃ D.100℃2.有位同学从寒暑表读得室温是-3℃,正确的读法是()A.负摄氏3度 B.摄氏零下3度C.零下3度 D.零下3摄氏度3.如图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4.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用自来水清洗 B.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棉擦洗 D.在酒精灯上烧5.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8.7℃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A.38.7℃ B.36.5℃ C.75.2℃ D.2.2℃6.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7.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晶体熔化的是()8.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9.下列各种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A.北方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B.春天冰雪消融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10.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1.甲流肆虐全球,严重威胁人们健康。

如图是在预防甲流中我们常常使用的汞体温计。

它是利用液体的性质来工作的。

12.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

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成水融入温泉水中。

第三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试

第三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试

《物态变化》测试题一、填空题:1、比较酒精、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__(选填高/低)温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银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__(选填高/低)温物体,这是因为水银___________________(液态酒精凝固点是-1170C ,沸点是780C ,水银凝固点是-390C ,沸点是3570C )2、如图1所示,三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应该是(a )______(b)_______(c)________.3、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如图2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 ___________ (液化/汽化)现象,并 ________ (吸收/放出)热量.4、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的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而看不清物体,即使不擦镜片,过一段时间镜片上的小水珠也不见了.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____,后是___________.5、去年冬季,无锡市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

从物态变化分析,“雾”的形成属于_______现象,“霜”的形成属于_________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________(高/低)。

6、北方冬天的地窖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_____时要____,使地窖内的温度不会降的过低而冻坏地窖内存放的菜。

7、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 的缘故.8、据报道,国外有人利用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设计了一种“真空洗衣机”。

它不需要洗衣粉就能使常温的水产生大量的气泡,从而达到洗涤的效果。

你认为这则报道真实吗?______ 你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A.体温计是利用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A.在−190℃时氮是液态B.将液氮和液氧放在−200℃的环境中,慢慢提高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8.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用久了的固体清新剂会变少——液化B.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升华C.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凝华D.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汽化9.人们常用75%的酒精给物体消毒,需要用酒精擦拭物体表面,并让酒精作用3min的时间。

为了让酒精蒸发得更缓慢,达到规定时长,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向物品吹热风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阴凉处10.小明同学在家中学习炒菜时,发现透明的锅盖里边,有水不断地从锅盖顶部往下流,锅盖里边的水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升华后液化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5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C.该物质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BC段的特点是无需吸热但温度不变1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谷雨”: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白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大雪”:雪花形成是凝华现象二、填空题14.海波物质的熔点为48℃,意思是说,只有把海波加热到时,海波才能熔化。

当18.中秋节小明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20.北方的冬天,菜窖里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温度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21.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列物体的温度最接近37℃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B.西安市冬季最低气温C.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2.某人直接用一只示数为37.6℃的体温计,先后测体温分别为37℃和38℃的甲、乙两人的体温,则测得的数据分别为()A.37℃和38℃B.37℃和37.6℃C.37.6℃和38℃D.37.6℃和37.6℃3.下列对如图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某同学的体温是38.5℃该同学体温不正常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C.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4.根据表中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名称金铜铁固态氢熔点(℃)1064 1083 1535 -259A.氢在-255℃时是固态B.固态氢属于非晶体C.可以用铁锅来熔化金块D.可以用铜锅来熔化铁块5.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

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10分钟C.该物质的熔点是48℃D.该物质在BC段内仍然吸收热量6.利用3D打印技术能够加工钛合金零件,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零件。

此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凝固B.升华液化C.汽化凝华D.熔化凝固7.如图所示,盛水的容器中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中装有适量的水,B倒扣着放入容器中。

给容器中的水加热直到沸腾一段时间,下列相关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A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且能够沸腾B.B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C.A、B两杯中的水都能够达到沸点D.A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B杯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8.小华展示在劳动课上学习的烹饪技能,为家人做馒头。

如图所示,打开蒸笼,蒸笼上方有大量“白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是水蒸气B.“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白气”的形成要吸收热量D.“白气”慢慢消失是升华现象9.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寒冷的冬天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看到冰棒冒“白气”是其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冬天在室外看到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后形成的D.冷却物体时,用0℃的冰和0℃的水效果一样,是因为它们温度相同10.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编号姓名评分一、单项选择题(13 ×3 分 =39 分)1. 对于0℃的水和0 ℃的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0 ℃的水比0℃的冰热B. 0 ℃的冰比0℃的水冷C. 0 ℃的水和0℃的冰凉热程度相同D.没法比较水和冰的冷热程度2.一位经验不足的护士在繁忙顶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半途没有将水银甩下去,结果测得三人的体温都是 39.5 ℃。

相关三人的真切体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三个人体温都是℃B. 甲的体温必定是C.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D.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 以以下图的是海波的融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选项是℃℃()A.海波在 CD 段是固态B.海波的熔点是 48℃C.海波在 BC 段不汲取热量D.海波融化经历了12 min4.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所有的固体都有必定的熔点B.同一种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结点相同C.晶体在融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D.温度达到熔点的晶体,可能处于固态、固液共存态或液态5. 玻璃在200 ℃时开始融化,温度升到300 ℃时还没有融化完。

由此可知()A.玻璃难融化B.玻璃太大了C.玻璃是晶体D.玻璃是非晶体6.以以下图,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时,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

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多数融化时,试管中的冰()A.融化一部分B.所有融化C.一点儿也不融化D.没法判断7. 对于沸腾和蒸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沸腾时需要汲取热量,蒸发时不需要汲取热量B.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没关,沸腾时汽化的快慢与温度相关C.蒸发时液体温度降低,沸腾时液体温度高升D.蒸发和沸腾都能够在液体表面进行8.很多房间都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季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严寒的冬季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

以下对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C.甲房间“水雾”在表面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表面面9.在洗手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楚起来。

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焊锡补,烧水的铁壶坏了能用焊锡补,这是因为()A.锅内有盐,与焊锡会发生化学反应B.锅的温度可超过焊锡的熔点C.炒菜锅上有油,锡焊不上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2.在大街上我们偶尔能见到用一些废旧的铝制品浇铸铝锅的情形.将废旧铝制品放在炉里加热熔化,然后将铝液浇灌到模具里.模具里铝由液态至刚好完全变为固态的过程中()A.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B.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C.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D.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3.下列四个实验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A.给盛水的杯子加上杯盖B.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C.将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放入冰箱冷藏D.将用后的墨水瓶盖拧紧4.今年四月下旬,新疆多地普遍降雪,融雪时气温下降,这是因为雪()A.熔化放热B.凝固放热C.熔化吸热D.凝固吸热5.五一节时,为了避免游客排队时被阳光晒得过热,动物园内加装了一大批喷雾设施,为游客喷雾降温.喷雾降温设施喷洒的水雾,即使在水温与气温相近的情况下,也有比较明显的降温效果,主要原因是()A.水的密度大B.水的比热容大C.水汽化时要吸热D.水雾透光性差6.在足球比赛中,当一球员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一名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下降,起到暂时止痛的作用.这种液体的沸点最有可能为()A. 12摄氏度B. 32摄氏度C. 40摄氏度D. 100摄氏度7.小明将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则观察到烧瓶里的水()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会再沸腾C.因没有继续加热,且又浇上冷水,故不会沸D.从火焰上拿开到向瓶底浇上冷水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会沸腾二、填空题8.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地区有“火洲”之称.为了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________ 和________,当地人民修建了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9.一支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插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长度是5厘米;然后插放在烧杯内正在沸腾的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30厘米;若用温度计去测量某液体,水银柱长度是15厘米,则液体的温度是____________℃.10.妈妈为小芯买生日蛋糕时,为了保鲜,把赠送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装入矿泉水瓶并旋紧瓶盖与蛋糕放在了一起.意想不到的是,过了一会儿矿泉水瓶竟然发生了“爆炸”.小芯放学回家后告诉妈妈,在矿泉水瓶内的小干冰块会迅速(填物态变化),使矿泉水瓶内压强增大,超过其承受能力,就发生了“爆炸”.11.小明在烧开水时发现,水沸腾时,壶嘴处不断有“白气”出现.进一步的观察发现:出现“白气”的位置总是与壶嘴处有一小段距离(如图所示).请解释:(1)“白气”是______ (选填“空气中”或“壶嘴喷出”)的水蒸气______ (填一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2)在壶嘴处看不见“白气”,主要原因是: ______ .12.烧开水时,壶嘴上方会有“白气”生成,但“白气”离壶嘴总有一段距离,这是因为壶嘴附近温度高,从而使水蒸气不易 ______.13.夏天,吃雪糕可解热是因为冰____________,在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蔬菜不容易冻坏是因为水____________在严寒的冬天,为了防止汽车水箱里的水结冰,司机会在水箱里注入防冻剂.加了防冻剂的混合液不易结冰是因为混合液____________.14.用温度计测量刚倒入保温杯内的开水的温度. 在测量时,温度计插入水中后应何时读取数据,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越准确.三种意见中正确的是.三、实验题15.某同学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在第4min开始熔化,第8min熔化完毕.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完成下列各题:(1)在方格纸上描点并画出温度一时间图像;(2)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海波是_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4)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____℃.16.小张同学在四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如图,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1)通过A、D两图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________有关.(2)通过________两图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3)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有关.(4)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小凡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图乙),并控制使它们的________相同.结果发现b图中酒精先蒸发完,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________有关17.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蒸发吸热”.四、计算题18.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19.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五、作图题20.在下图中大致画出晶体海波的凝固图像;21.某地区某时刻气温达到零下12℃,请在图中标注出液柱上升到的位置.22.室内温度20℃,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会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是因为________,2min时玻璃泡上的酒精全干了,此后温度计的示数会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请在图中画出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像.六、阅读理解题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很多物理现象跟气压的大小(通常说气压的高低)有关系,对人类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实验:(如图a)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就停止沸腾;待水的温度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换用其它液体,在各种气压下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增高.(1)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的步骤:A提出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提出问题;E 实验研究;F理论推导;G经验总结等.你认为编者对“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研究”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同学把图b的装置改成图c的装置,注射器改为加热,待水沸腾后,才与胶管连接,并继续加热,目的是想通过实验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你猜想小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看到的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锡的熔点是232℃.炒菜铁锅的温度与炉火的温度900℃相差不大,高于焊锡的熔点,锡容易熔化.但铁壶烧水,内部是水,温度达到100℃左右,锡不能达到熔点,不会熔化.2.【答案】B【解析】铝液浇灌到模具里,在模具里逐渐凝固,由于铝是晶体,因此凝固过程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凝固点不变.3.【答案】B【解析】A、给盛水的饮料瓶加上盖,阻断了空气的流动,会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B、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可加快空气的流动,同时,电吹风吹出的是热风,提高了液体的温度,能够使蒸发加快,符合题意;C、将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放入冰箱冷藏,阻断了空气的流动,降低了温度,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D、给墨水瓶加盖,阻断了空气的流动,减慢了蒸发,不合题意.4.【答案】C【解析】化雪时,雪由固态变为液态,这个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5.【答案】C【解析】喷出的雾会迅速汽化,发生的是汽化现象,在汽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迅速降低,所以具有比较明显的降温效果.6.【答案】B【解析】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常温下汽化现象说明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且沸点低于人体正常体温37℃.故选32℃.7.【答案】B【解析】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烧瓶内封住了大量的水蒸气;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烧瓶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烧瓶壁而液化,烧瓶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同时烧瓶内的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用来完成水在低沸点时的沸腾.8.【答案】蒸发;渗漏.【解析】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在地下,可以减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即减小蒸发;坎儿井也有管道,也减少了水的渗漏.9.【答案】40【解析】水银柱5厘米时的温度是0℃,30厘米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厘米水银柱表示的温度=100℃÷(30厘米-5厘米)=4℃,在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15厘米-5厘米=10厘米,液体的温度=10厘米×4℃=40℃.10.【答案】升华【解析】矿泉水瓶内的小干冰块由固态变成气态,是一种升华现象,使矿泉水瓶内压强增大,超过其承受能力,就发生了“爆炸”.11.【答案】(1)壶嘴喷出、液化;(2)壶嘴处温度高,水蒸气不能放热【解析】(1)烧水时,壶内冒出的水蒸气的温度比室温高,遇到温度比它低的空气液化成小水滴,从而看到在壶嘴的远端看到“白气”;(2)在水壶口处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水壶口处的温度比较高,喷出的水蒸气不能放热液化.12.【答案】液化【解析】烧开水时,离壶远一些的地方冒的“白气”是小液滴.因为离壶嘴近一些的地方温度高,不能形成液化现象,在离壶嘴远一些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上升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13.【答案】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凝固点低【解析】冰糕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可以起到降温解暑的作用;菜窖内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时对外放热,可以使菜窖内的气温不致降太低,把菜冻坏;严寒的冬天,水箱中注入防冻剂,因为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不容易凝固.14.【答案】乙【解析】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就可以进行读数了.15.【答案】(1);(2)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3)晶体;(4)48.【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描点,然后用线段分别连接起来即可,(2)由表中数据和曲线图可知海波从第4min开始熔化,到第8min结束,在此过程中,海波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因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故海波为晶体;(4)晶体熔化时,固定不变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故海波的熔点为48℃.16.【答案】(1)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2)AB;(3)温度;(4)表面积;液体的种类.【解析】(1)比较A、D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上方表面积相同,不同的是空气流动速度,所以比较上述两图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2)比较A、B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所以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大小有关.(3)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看出,水的表面积相同,上方空气流动情况相同,只是温度不同,因此可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4)如果让水和酒精的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都相同,发现酒精蒸发的快,所以液体的蒸发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17.【答案】找一温度计,找一棉花球沾上酒精,包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下降,低于室温,可说明液体蒸发时吸热.【解析】这是一道实验设计题,我们要能够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作为实验器材设计出实验方案.酒精在常温下比较容易蒸发,我们可以拿一个温度计,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蘸些酒精,若酒精蒸发吸热,温度计的示数就会降低.18.【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1.25℃;(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1.25℃×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1.25℃×6=-7.5℃;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1.25℃×94=117.5℃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1.25℃;(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19.【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mm=34.4℃.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20.【答案】【解析】海波是晶体,凝固前后都是放热降温的过程,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其凝固点是48℃,所以海波的凝固图像大致是下面的图像:21.【答案】【解析】首先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温度值确定液柱上表面的位置,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由于温度值是-12℃,则液柱上表面对应的刻度应是10刻度下面两格处.22.【答案】下降;酒精蒸发吸热;上升.【解析】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的时候,加快了酒精的蒸发,因蒸发吸热,在0-2min内,温度会降低;玻璃泡上的酒精全干后,由于室温较高,温度计的玻璃泡从周围吸热,2min后温度上升且末温恢复20℃.图像如下:23.【答案】水重新沸腾;液体表面的气压降低,液体沸点降低;(1)DEBC;(2)向内压向活塞;水停止沸腾.【解析】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这是从瓶内向外抽气,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所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1)该实验先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实验研究,实验时先加热液体,使液体沸腾后,停止加热,从液面上抽气,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得出液体的沸点和气压的关系,实验采用的步骤是:提出问题→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因此顺序是DEBC.(2)要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必须增大烧瓶内的气压,因此小明需要向内压活塞,这样烧瓶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此时水的温度低于水的沸点,会看到水停止沸腾.。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三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试一、单选题1.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达到100℃的水()A. 一定沸腾B. 一定蒸发C. 一定不沸腾D. 一定不蒸发2.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

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棉糖机的圆盘上,白糖很快化成糖水,旋转的圆盘将糖水甩出,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绕在小棍上,这样,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

在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 熔化、凝华B. 熔化、液化C. 汽化、凝固D. 熔化、凝固3.下列各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樟脑丸的消失是熔化现象,这是吸热的过程B. 烧开水,壶嘴冒的白烟是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C. 冬天,教室的玻璃外侧容易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D. 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要吸热4.在下列几组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都吸热的是()A. 熔化、升华、汽化B. 液化、汽化、升华C. 升华、汽化、液化D. 凝固、液化、凝华5.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由于汽化会逐渐变小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液化在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C.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固成冰晶,形成雾凇D.屋顶的积雪会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6.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 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现象C.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D. 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属于升华现象7.济南四季美景宜人,如图所示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 春天,大明湖面,冰雪消融B. 夏天,趵突泉上,云雾润蒸C. 秋天,千佛山上,菊花傲霜D. 冬天,泉城广场,滴水成冰8.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A. 0℃B. 高于0℃C. 低于0℃D. 无法判定二、多选题9.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 寒冷的冬夜,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华产生的,它会出现在玻璃外表面B. 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C.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会“冒汗”,这是由于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10.冰箱工作时,冷藏室内壁有时出现很多小水珠,冷冻室内则有霜出现,为了不影响制冷效果,还需要定期除霜,关于上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小水珠是冰融化形成的B. 小水珠是食物中的水分蒸发形成的C. 霜是小水珠凝固形成的D. 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1.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晶体的熔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 铝的凝固点是660℃B. ﹣200℃的酒精为固态C. 可选用铁锅熔化锡块D. 在气温为﹣50℃的地方可选用水银温度计三、填空题12.下列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1)夏天,自来水管“冒汗” ________.(2)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________.(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________.(4)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________13.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________成液态水融入温泉水中.(填物态变化名称)14.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冻西红柿冒出“白气”;几分钟后,西红柿又变成了一个小“雪球”.从物态变化的角度分析,前者属于 ________现象,后者属于 ________现象.15.常用液体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________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________℃.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________℃.16.物质从________变为________叫升华,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叫凝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________;在凝华的过程中要________.四、解答题17.家里发烧的病人常用冰袋降温,而医生给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这是为什么呢?五、实验探究题18.小天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过程中,实验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测试题一、填空题:1、比较酒精、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__(选填高/低)温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银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__(选填高/低)温物体,这是因为水银___________________(液态酒精凝固点是-1170C,沸点是780C,水银凝固点是-390C,沸点是3570C)2、如图1所示,三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应该是(a)______(b)_______(c)________.3、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如图2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___________ (液化/汽化)现象,并________ (吸收/放出)热量.4、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的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而看不清物体,即使不擦镜片,过一段时间镜片上的小水珠也不见了.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____,后是___________.5、去年冬季,无锡市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

从物态变化分析,“雾”的形成属于_______现象,“霜”的形成属于_________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________(高/低)。

6、北方冬天的地窖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_____时要____,使地窖内的温度不会降的过低而冻坏地窖内存放的菜。

7、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 的缘故.8、据报道,国外有人利用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设计了一种“真空洗衣机”。

它不需要洗衣粉就能使常温的水产生大量的气泡,从而达到洗涤的效果。

你认为这则报道真实吗?______ 你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

9物理现象物态变化示例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的形成过程液化1 凝固2 放在箱子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10、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后是______。

11、寒冷的冬天,公园里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是___________现象。

12、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0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这是医生利用液体氯乙烷________时需要_______热的原理。

13、海波被加热熔化的过程中,温度将_____;物体在凝固过程中,都要___热量,而非晶体在凝固时,温度将___。

14、铝的熔点是660℃,那么660℃的铝在熔化过程中处于______________状态。

15、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下左图可知:⑴这三种物质中,_______________可能是同种物质;⑵_______的质量一定比__________的质量大。

16、如图3甲是测量冰的温度,其中正确的图是__________,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冰的温度是_________℃.图1图2图图二、单项选择题:17、夏天的早晨,无锡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A 、0℃B 、15℃C 、25℃D 、40℃18、如图所示,水在壶中被加热,又从凉铁板上掉下的水是蒸馏水在获得蒸馏水的过程中,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 、先升华,后凝华B 、先汽化,后液化C 、先液化,后汽化D 、先汽化,后凝固19、小刚同学所描述的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B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糕冒“白气”C 、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D 、冬天的早晨,窗玻璃外面会出现冰花20、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 、 水的沸点低于或者高于100℃B 、—10℃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冰块会熔化C 、在敞开的锅中烧水,使水沸腾,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也不会升高D 、物体吸热,温度保持不变21、在文艺演出时,常常要制造出弥漫的白雾,演员在其中若隐若现,增添如神话般的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A 、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B 、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C 、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D 、利用干冰升华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22、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B 、把5℃的水放人O ℃的房间,水将会结冰C 、放入冰箱冷冻室的罐装饮料易爆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D 、冰棒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23、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A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24、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25、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A 、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 、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C 、结束游泳上岸后身上会感到有点冷D 、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26、若用刚测过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计插入沸水中测水温,则温度计的液柱是( )A 、上升B 、下降C 、先上升后下降D 、先下降后上升27、雪天路面有积雪,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因为A 、盐水使冰雪的熔点降低B 、盐水使冰雪的熔点升高C 、盐水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0C 而熔化D 、洒上盐水后,使冰雪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0C 而使冰雪熔化28、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 、一定升高B 、一定降低C 、一定不变D 、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29、用一把钢制的直尺在20℃时测得一根铜棒长度为L ,如果在0℃时用这把钢尺测量该铜棒的长度为A 、等于LB 、大于LC 、小于LD 、无法判定30、当某种液体的温度达到它的沸点时,有关该液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一定在蒸发B 、一定在沸腾C 、可能在沸腾D 、蒸发和沸腾可能同时进行31、有一支温度计,刻度是均匀的,但不准确。

校正时发现:当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4℃,而插入100℃的沸水中时,其示数为96℃。

那么,若用该温度计测得教室里的温度为22.4℃,则教室里的真实温度是A 、18.4℃B 、20℃C 、26.4℃D 、16.9℃32、使装水的试管B 浸在烧杯A 的水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则 ( )A .烧杯A 中的水不能沸腾,试管B 中水能沸腾B .烧杯A 中的水能沸腾,试管B 中水不能沸腾C .烧杯A 与试管B 中的水都不能沸腾D .烧杯A 与试管B 中的水一起沸腾三、简答题:33、为了确定方向,可以把手臂浸入水中,然后向上举起,手臂的哪一面感到凉,风就是从哪一面吹来的。

⑴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上述现象进行简单解释。

⑵举出一个与上述现象相同原理的实际例子。

34、如图5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____________高度固定的.(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为了探究热水瓶盛水量与保温效果之间的关系,某实验小组用规格和保温性能完全相同的热水瓶(容积均为2升),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

他们在7个热水瓶中装入不同水量但初温相同的热水,经过相同时间,测量各个热水瓶中的水温,并根据所得数据经计算绘出图6所示的图像。

(1)该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是盛水量、初温和_______________。

(2)由图像可知,本次实验中保温瓶的盛水量为_____________升时,保温效果最好。

36、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

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

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

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

(1)图8是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9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

图5图6 图7 图8 图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