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6.2 亚洲自然环境(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亚洲这样一个大洲,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亚洲自然环境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了解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难点: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道具:地球仪、地图等。
3.教学资料:相关论文、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展示亚洲地形,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通过观察亚洲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来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4)科普书籍:推荐一些与亚洲自然环境相关的科普书籍,如《亚洲地理概览》、《亚洲的气候与生态系统》等。
2.拓展建议:
(1)分组研究:让学生分组研究一个亚洲国家的自然环境特点,深入了解该国家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知识。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山脉、河流、气候等,并撰写考察报告。
(7)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与环境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环保志愿者等,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今天讲授《亚洲自然环境》这一课时,我以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活动,力图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于亚洲的地形、气候和河流分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理解某些复杂知识点上仍存在困难。
答案:亚洲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沙漠气候等。这些气候类型对亚洲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带季风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口居住。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这些地区人口分布较为密集。
6.2 自然环境 教案7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二课时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2、了解亚洲主要国家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能力目标1 学会分析季风气候变化特点;2 理解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亚洲的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2 亚洲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1、分析季风气候变化特点活动:读图P6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图1、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可以从亚洲所跨的经度广、面积大去分析。
)2、从图中找出亚洲从北到南有哪三种类型的季风气候,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P8 小结亚洲地域辽阔,东西跨166个经度,南北跨寒、温、热带,气候复杂多样,尤其以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季风气候在亚洲都有广泛分布,明显有别于其他大洲。
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亚洲东部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
夏天大陆气温高,海洋气温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冬天大陆气温低,海洋气温高,风从大陆吹向海洋;活动P81、仔细观察图7.13和7.14,比较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有什么变化?联系你的亲身体验想一想,当风向改变后,气候特点有什么变化?冬季,上海盛行风,气候特点:夏季,上海盛行风,气候特点:2、东南亚是世界重要的水稻生产地,这与哪个季节的季风密切相关?夏季风西北东南高温多雨寒冷干燥复习这节课的内容,下节课小测。
预习P9“人口、经济与发展”,完成P10的习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第2课时)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人教版地理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案及课后习题

亚洲的地形与河流一、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二、亚洲的主要地形区三、亚洲地形剖面图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
四、亚洲的河流特征1.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亚洲地势高低悬殊,导致许多大河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3.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①概念:亚洲有众多的内流河,最终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
②举例: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等。
亚洲的气候一、气候复杂多样1. 气候类型2. 成因3. 各地气候差异大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1. 分布:亚洲的九种气候类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几乎占亚洲的一半。
2. 成因: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内陆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较小。
3. 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降水较多,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对比三、季风气候显著1. 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
2. 季风形成原因及规律:3. 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就较少。
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造成旱灾。
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季风的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
例题1 (福州中考)读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甲)和亚洲大陆80°E地形剖面示意图(乙),回答(1)~(2)题。
(1)亚洲地势特点是()A. 西部高,中部低B. 东部高,西部低C. 中部高,四周低D. 中部低,四周高(2)亚洲北部河流主要注入()A. 太平洋B. 北冰洋C. 印度洋D. 大西洋思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剖面图的正确判读。
【七年级】七年级地理下册62亚洲自然环境教案2新人教版

【关键字】七年级自然环境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2序号 4教学时间教具教内学容目要标求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学生对亚洲的热爱,明确区域各个地理要素间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生阅读课文独立自主学习,采用知识迁移、比较法学习,掌握区域的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讨疑难问题后,展示研讨结果。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等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重难点结合图分析归纳相关内容。
初步了解并应用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设计导言(2分钟)预习(10分钟)展示(10分钟)我们了亚洲的地势和水系的特点,这节我们从亚洲特有的地理位置出发,深入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
二、复杂的气候本节学习目标:运用地图、文字等资料描述亚洲的气候特点。
问题1、一个大洲的气候的形成是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地形等多个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那么,亚洲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和地形是怎么样的呢?问题2、气候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部分,想一想,在亚洲这种位置和地形的特点下,将会形成怎样的气候呢?(归纳大洲的气候分布特点,通常可以从气候类型的多样以及具有特殊气候类型等角度加以归纳。
)展示:1、亚洲的位置和地形:海陆位置:面临海大陆还是深居大陆纬度位置:纬度:、设疑引入,明确学习方法。
依据本节目标、重点圈画内容,明确学习的要点,加强记忆。
预习中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可以讨论内容,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读图,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学会位置的描述。
激发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对亚洲的热爱。
在比较中加深对地理位置的认知。
明确区域间的差异。
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设计活动(3分钟)总结(2分钟)检测反馈(10分钟)板书设计地势特点:2、亚洲的气候:气候类型多样:气候类型特点: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书P12,运用地图,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的分布。
怎样概括区域的特点?课堂练习:1、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面临海:、大陆还是深居大陆经纬度位置:广2、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第二节自然环境一.气候特点1. 复杂多样,2.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应用地图进行展示,在直观的观察中,了解并加深对其各部分的认识。
七年级地理下册 6.2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掌握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
3.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
4.通过地形图的引导,分析亚洲河湖特征。
“亚洲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描述,总结出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当堂达标读图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自主学习』做学案上的训练一:在图中填出: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欧洲、非洲、北美洲、亚欧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
做学案上的训练二: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仅次于南极洲。
“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也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的湖面。
3.“世界屋脊”是青藏高原,平原多分布在大陆的周围。
4.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
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组成部分。
做学案上的训练三: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
达标测试A类题:洋,北临洋,南临洋。
2.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一是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
二是地面起伏,高低。
三是地势高,低。
3.下列关于亚洲气候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候复杂多样 B.大陆性特征显著 C.季风气候最典型 D.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典型()A.大河呈放射状 B.内流区面积狭窄 C.湄公河最长 D.长江流经国家最多5.连线:贝加尔湖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的湖面里海世界最深死海世界最大B类题:6.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说法正确的是()A.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跨纬度最广的大洲C.全部在北半球 D.全部在南半球7.下列关于亚洲地形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B.地势中部低,四周高C.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D.大陆东侧和东南侧的群岛,地形平坦8.在亚洲没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9.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B.湖泊众多,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C.季风气候世界最典型D.东部受地形的影响,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10. 读“亚洲部分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⑴将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名称,填在下列空格中。
人教版地理七下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下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了解了亚洲的地理位置、人口、经济等基本情况,对亚洲有一定认识。
但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形成原因等知识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丰富对亚洲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实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2.难点:亚洲自然环境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亚洲地图,了解亚洲的地形、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2.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亚洲典型地区的自然环境,让学生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形成原因。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地图、亚洲自然环境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案例,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产生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形、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同时,通过图片展示亚洲的气候特点,让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例如,解释亚洲的地形对气候、河流的影响,让学生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每组选取一个特点进行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亚洲自然环境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大家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学生回答)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叙述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亚洲地形地势有何特点?(配合展示课件相应内容) (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亚洲复杂的气候(二)讲授新课课件:投影图6.2亚洲的范围。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亚洲的纬度位置,并请一位同学说出亚洲兼跨的纬度。
(学生回答。
可能出现不太准确或表述不明的情况,教师帮其指正,并与学生共同得出:10°S~70°N附近)课件:原始五带划分图,并让学生指出亚洲所跨的温度带。
同学回答: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
教师:可见热带类的气候、温带类的气候、寒带类的气候在亚洲都可以找到。
板书:跨寒、温、热三带教师:同学们还记得各个温度带都有哪些气候类型吗?(学生回答)课件:展示活动:读图6.10回答:比较雅库茨克和孟买两地的气温状况,分析造成两地温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雅库茨克气温变化大,最低温在-40℃,最高温不超过10℃,而孟买全年气温变化不大,各月均在20℃以上。
雅库茨克在寒带,孟买在热带,形成二者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
课件:再次投影图6.2,让同学指出亚洲东、北、南三面濒临的大洋及东、北、南三面的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教师:亚洲三面临洋,一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各地海陆位置不同。
近海而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就多,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就少;近海而受不到海洋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
因此,更加剧了气候的多样性。
板书:海陆位置不同加剧其复杂性活动:读图6.10,比较哈尔滨和乌兰巴托两地降水状况,分析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哈尔滨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黑龙江的省会,其全年降水变化大且集中在夏季;乌兰巴托是蒙古国首都,其全年降水变化不大且各月降水都少,形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海陆位置不同。
二者基本位于同纬度,但哈尔滨离海洋较近,能受到海洋上湿润气流的影响,而乌兰巴托深居亚欧大陆内陆,得到的海洋水汽少,所以全年降水很少。
课件:投影6.9亚洲的气候类型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图并回答: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学生回答)课件:投影更正活动: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哪种?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讨论)教师提示:可根据上学期所学的气候知识和图6.10中乌兰巴托和雅库茨克的图为例来总结。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活动:看看30°N附近地区的气候,回答:1.30°N附近的大陆东岸,是什么气候类型?学生回答:亚热带季风气候。
2.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呢?学生回答:有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3.同纬度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气候?学生回答:高山高寒气候。
教师:可见,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类型不同,同样,地形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板书:受地形影响,出现了高原山地气候教师: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
同学们看图,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齐全。
那么你们知道季风是怎样形成的吗?(学生讨论)教师:东亚季风的形成与其位置有关。
东亚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而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
冬季,亚洲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很低,成为高气压中心;太平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气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偏北风,也就是冬季风。
冬季风的风力强劲,影响范围较大。
受其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
夏季,亚洲内陆气温升高很快,气压降低,太平洋上气温升高较慢,气压相对较高。
于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也就是夏季风。
夏季风盛行时,东亚东部近海地区降水丰沛,往西北内陆去,雨量逐渐减少。
活动:对比三幅不同类型的季风气候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大屏幕投影课件:教师:季风气候对农业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教师:雨热同期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时对热量和水分的要求。
但夏季风有的年份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造成旱灾;有的年份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水灾。
(三)课堂小结投影板书设计,进一步强调亚洲复杂的气候。
第一节知识要点与检测二、作业布置完成填充图册,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三、板书设计亚洲复杂的气候二、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我的思考: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课题:书写练习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正确地书写“轻”字难点:“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
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
第一笔横稍短。
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
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
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
3、练写“车”字旁。
三、指导临写“轻”字。
1、观察范字。
2、明确写法。
“轻”字的写法:“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
四、课后延伸书写:斩、转板书设计:书写练习2、轻、斩、转我的思考: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
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
课后及时巩固,拓展。
课后反思: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
第(4)课时课题:结构特点(六)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难点:把握好字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二、教学新课1.讲解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1)教师讲解字头的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书写。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小结,提出要求。
2.指导书写例字(1)出示例字:“宝”:首先要控制好字头,摆正位置,下面的“玉”字占格子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最后一横宜稍长,使整个字立正。
“穷”:下面的力字宜正,不宜写得太小。
(其余字略)(2)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3、提出注意点三、讲评: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结构特点(6)宝、穷、写、会、奔我的思考: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好字的结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激励学生更好的书写。
第(5)课时课题:怎样写好字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端正态度。
教学过程:一、正确的学书之路1.临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成功的,没有一个字写得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
只有临帖,取法唐楷、晋行、汉隶、秦篆等传统的东西,才会有所获。
2.专一学书首先应师承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
这就有一个选帖的问题,选帖的标准:①好帖;②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