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编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大全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大全一、管径计算公式在给排水工程中,计算管道的管径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以下是常用的管径计算公式:1. 冷水管道管径计算公式:冷水管道的管径计算公式为:D = 0.88Q^(1/2),其中D为管道内径(mm),Q为冷水流量(m³/h)。
2. 热水管道管径计算公式:热水管道的管径计算公式为:D = 1.22Q^(1/2),其中D为管道内径(mm),Q为热水流量(m³/h)。
3. 排水管道管径计算公式:排水管道的管径计算公式为:D = 1.3Q^(1/4),其中D为管道内径(mm),Q为排水流量(m³/h)。
二、水头计算公式水头是指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能量,它是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参数之一。
以下是常用的水头计算公式:1. 水泵扬程计算公式:水泵扬程的计算公式为:H = Hs + Hf + Hp + Hz + Ha,其中H为水泵总扬程(m),Hs为水泵静止扬程(m),Hf为水泵摩擦扬程(m),Hp为水泵压力扬程(m),Hz为水泵升降扬程(m),Ha为水泵附加扬程(m)。
2. 水力损失计算公式:水力损失的计算公式为:hL = f * (L/D) * (V^2/2g),其中hL为水力损失(m),f为管道摩阻系数,L为管道长度(m),D为管道内径(m),V为流速(m/s),g为重力加速度(m/s²)。
三、单位换算公式在给排水工程计算中,常常需要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
以下是常用的单位换算公式:1. 流量单位换算公式:1m³/h = 1000L/h,1L/s = 3.6m³/h,1m³/s = 3600m³/h。
2. 长度单位换算公式:1m = 1000mm,1m = 100cm,1km = 1000m。
3. 压力单位换算公式:1Pa = 0.001hPa,1Pa = 0.0075mmHg,1Pa = 9.8*10⁻⁶atm。
注册公用设备师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汇总三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给排水专业各章节计算公式汇编(三) 第三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专业各章节计算公司汇编三第三篇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一章:建筑给水1、生活给水系统所需水压计算: H = H 1 + H 2 + H 3 + H 4式中 H ——建筑给水系统所需水压;H 1——引入管起至配水最不利点位置高度所要求的静水压;H 2——引入管起点至配水管最不利点的管道的沿程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之和; H 3——最不利点处配水点所需的流出水头(最低工作压力); H 4——水表水头损失。
计算水头时,宜考虑水泵的机械磨损及水泵效率的降低,水泵扬程一般乘以1.05~1.10系数2、 设计流量 1)、几种设计流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最高日用水量Qd 及用水定额:按用水定额(3.1.9--10条)、用水单位确定: Qd=q m (L/d ) • 最高日平均小时用水量Qp 计算:Qp= Qd/T ( T 用水时间:h ) (L/h) • 平均用水小时平均秒流量= Qp/3600 (L/s)• 最高日最大小时用水量——最高日用水时间内,最大一小时的用水量: Qh= K Qp ( K 小时变化系数) (L/h) • 最大用水小时平均秒流量=Qh/3600 (L/s)• 设计秒流量——给水配水管道中可能出现的最大短时流量:概率法、平方根法、同时出流百分数法。
2)、住宅建筑生活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采用概率法(3.6.4条)计算:(a) 根据每户住宅配置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使用人数、用水定额、小时变化系数、用水时间,计算出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 (注:Ng 、m 为每户的数据)0.2—一个卫生器具给谁当量的额定流量(L/s)(b)、根据计算管段上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计算出该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的同时出流概率U :(注:Ng 为该管段的数据)对应的Uo 查附录C 所得的系数 P483,表3-1-10(c) 根据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同时出流概率U ,计算该管段的设计秒流量q(L/s ):简化方法: • 计算Uo;%10036002.000⨯⨯⨯⨯⨯⨯=T N Km q U g h ()%1001149.0⨯-+=g g c N N U αc αg g NU q ⋅⋅=2.0• 根据Uo 、计算管段的Ng ,查附录D 直接得到q 。
给排水常用设计计算汇总表

1、根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3.6.1第1条(住宅类)(1)、按下列公式计算出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
式中:U0–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q0-最高用水日的用水定额;m-每户用水人数;K h-小时变化系数;Ng-每户设置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数;T-用水时数(h);0.2- 一个卫生器具给水当量的额定流量(L/S);(2)、计算卫生器具的同时出流概率:式中: U-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同时出流概率(%)a c-对应于不同的U0系数Ng-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3)、设计秒流量:最高用水日的用水每户用水人数小时变化系数用水时间每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对应不同U 0的系数管段给水当量总数卫生器具同时出流概率m TNg(户)a c Ng(总)U 180 3.5 2.524 3.750.024*******.01454361118600.03667231当量计算楼层单卫双卫三卫四卫1F 4962F 户型统计根据每栋楼每层户型统计后填入表格,自动计算其3F 4F 5F 表格中无色区域需填入相应数据;6F 表格中橙色区域不得任何更改;7F 8F 9F 10F …30F 合计496000平均每户当量Ng 总当量Ng(总)1.01.52.02.53.03.54.04.5查找值2.433.751860设计秒流量(小时流量)q g49.11155629计后填入表格,自动计算其当量0.003230.006970.010970.015120.019390.023740.028160.032630.01454。
完整版给排水计算公式

完整版给排水计算公式给排水计算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计算,涉及到建筑物的给水和排水系统的设计。
下面是关于给排水计算的完整版公式:1.给水计算:给水计算主要包括冷水供应和热水供应两方面。
给水计算的目的是确定建筑物中每个设备所需要的水流量,并且确保供水系统的稳定运行。
冷水供应计算公式:需水量Qc = Vc x Nc x tc其中,需水量Qc为冷水供应的总需求量(单位:L/min);Vc为一个最大设计进水流量参数(单位:L/min);Nc为一个最大设计进水次数参数(次/min);tc为一个最大设计进水时间参数(min)。
热水供应计算公式:需水量Qh = Vh x Nh x th其中,需水量Qh为热水供应的总需求量(单位:L/min);Vh为一个最大设计进水流量参数(单位:L/min);Nh为一个最大设计进水次数参数(次/min);th为一个最大设计进水时间参数(min)。
2.排水计算:排水计算主要包括内部排水和外部排水两方面。
内部排水计算是为了确定建筑物内部排水系统中各个设备的排水量。
外部排水计算是为了确定排水系统中的下水道和排水管道的尺寸。
内部排水计算公式:需水量Qd=VdxNd其中,需水量Qd为内部排水的总需求量(单位:L/min);Vd为一个最大设计排水流量参数(单位:L/min);Nd为一个最大设计排水次数参数(次/min)。
外部排水计算公式:对于下水道,计算其尺寸时可以使用曼宁方程:Q=AxV其中,Q为流量(单位:m³/s);A为流域横截面积(单位:m²);V为流速(单位:m/s)。
针对排水管道,可以使用潮流理论公式:Q=KxAxR^(2/3)xS^(1/2)其中,Q为流量(单位:m³/s);K为常数,代表水流特性;A为流域横截面积(单位:m²);R为水力半径(单位:m);S为水力坡度(单位:m/m)。
此外,还需要根据专业规范和标准,考虑一些其他因素,比如管道的摩阻系数、流速限制等。
【设计】给排水计算公式

【关键字】设计一、用水量计算按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指标法计算,参见GB50282-9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一般按上述各项用水量之和的15%~25%计算。
因此,设计年限内城镇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m3/d)二、给水管网部分计算1. 管网设计流量:满足高日高时用水量,Kh查表得。
2. 比流量qs:Q—设计流量,取Qh;∑q—集中流量总和;∑l—管网总计算长度;l—管段计算长度。
3. 沿线流量ql :在假设全部干管均匀配水前提下,沿管线向外配出的流量。
ql= qsl (与计算长度有关,与水流方向无关)4. 节点流量:集中用水量一般直接作为节点流量分散用水量经过比流量、沿线流量计算后折算为节点流量,即节点流量等于与该点相连所有管段沿线流量总和的一半。
qi=0.5∑ql0.5——沿线流量折算成节点流量的折算系数5. 管段计算流量qij ——确定管径的基础若规定流入节点的流量为负,流出节点为正,则上述平衡条件可表示为:(6-11)式中qi ______ 节点i的节点流量,L/s;qij ______ 连接在节点i上的各管段流量,L/s。
依据式(6-11),用二级泵站送来的总流量沿各节点进行流量分配,所得出的各管段所通过的流量,就是各管段的计算流量。
6. 管径计算由“断面积×流速=流量” ,得7. 水力计算环状管网水力计算步骤:1)按城镇管网布置图,绘制计算草图,对节点和管段顺序编号,并标明管段长度和节点地形标高。
2)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计算节点流量,并在节点旁引出箭头,注明节点流量。
大用户的集中流量也标注在相应节点上。
3)在管网计算草图上,将最高用水时由二级泵站和水塔供入管网的流量(指对置水塔的管网),沿各节点进行流量预分配,定出各管段的计算流量。
4)根据所定出的各管段计算流量和经济流速,选取各管段的管径。
5)计算各管段的水头损失h及各个环内的水头损失代数和∑h。
6)若∑h超过规定值(即出现紧闭差⊿h),须进行管网平差,将预分配的流量进行校正,以使各个环的紧闭差达到所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大全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大全排水工程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程,而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是保证排水工程正常运行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排水专业常用的计算公式,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一、流量计算公式1.管道流量计算公式Q=V×A其中,Q表示管道流量,V表示流速,A表示管道横截面积。
2.雨水流量计算公式Q=C×i×A其中,Q表示雨水流量,C表示径流系数,i表示降雨强度,A表示集水面积。
3.雨水排水量计算公式V=Q×T其中,V表示雨水排水量,Q表示雨水流量,T表示持续时间。
二、水力计算公式1.普朗克公式V=C×R^0.63×S^0.54其中,V表示水流速度,C表示流速系数,R表示水力坡度,S表示水力半径。
2.曼宁公式V=(1/n)×R^0.667×S^0.5其中,V表示水流速度,n表示河床粗糙系数,R表示水力半径,S表示水力坡度。
三、水头计算公式1.水头损失计算公式H=∑(ξ×L×V^2)/(2g)其中,H表示总水头损失,ξ表示管道阻力系数,L表示管道长度,V表示流速,g表示重力加速度。
2.水力坡降计算公式S=∑(ΔH/ΔL)其中,S表示水力坡降,ΔH表示高度差,ΔL表示水流的水平距离。
四、阻力计算公式1.流体阻力计算公式F=R×A×V^2其中,F表示阻力,R表示阻力系数,A表示阻力面积,V表示流速。
2.管道阻力计算公式ΔP=λ×(L/D)×(V^2/2g)其中,ΔP表示管道阻力损失,λ表示摩阻系数,L表示管道长度,D表示管道直径,V表示流速,g表示重力加速度。
五、泵站计算公式1.泵站扬程计算公式H=Hs+Hf+Hw其中,H表示总扬程,Hs表示水泵静态扬程,Hf表示摩擦损失扬程,Hw表示水位涨落扬程。
2.泵站功率计算公式P=Q×H×η其中,P表示泵站功率,Q表示流量,H表示扬程,η表示泵机效率。
经常用到的给排水流体力学计算公式

经常用到的给排水流体力学计算公式:
1、h f=(λL/d)*(v2/2g)
h f ——流段的沿程水头损失(m液柱或气柱)
L——流段的长度(m)
d——管段的直径(m)
v——流体的流动速度(m/s)
λ——沿程阻力系数(或摩擦阻力系数),在层流运动中,该值可根据λ=64/Re求出。
给水工程经常采用钢管和铸铁管,由于管内壁容易锈蚀和积垢,所以管壁的粗糙度按旧钢管和铸铁管考虑,并为一个常数。
管内水流温度一般为10℃左右,运动粘度也可以为一个常数。
这样是的沿程阻力系数λ的经验计算公式比较简单,在紊流区内:
v<1.2 m/s时,λ=(0.0179/d0.3)*(1+0.867/ v)0.3
v≥1.2 m/s时,λ=0.021/ d0.3
上式中,d为管道的内径(m),不是公称直径;v为流速(m/s)。
2、v=(1/n)R2/3i1/2
n——粗糙系数
R——过流断面的水利半径(m)
i——渠底或管底的坡度
常用材料的粗糙系数n值。
给排水计算公式

给排水计算公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给排水系统成为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
在设计给排水系统时,准确的计算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给排水计算公式,以供参考。
1. 管道流量计算公式在给排水系统中,准确计算管道的流量是必不可少的。
常用的管道流量计算公式包括:1.1 流量计算公式流量(Q)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横截面的液体或气体体积。
流量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流体和管道性质使用不同的公式,其中一种常用的公式是流量等于断面积乘以流速,即:Q = A × V其中,Q表示流量,A表示断面积,V表示流速。
1.2 流速计算公式流速(V)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某一点的液体或气体流量。
常用的流速计算公式有:V = Q / A其中,V表示流速,Q表示流量,A表示横截面积。
2. 雨水收集计算公式为了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和避免城市内涝,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十分重要。
常用的雨水收集计算公式包括:2.1 雨水收集面积计算公式雨水收集面积(A)是指用于收集雨水的建筑物或场地的总面积。
常用的雨水收集面积计算公式有:A = Q / R其中,A表示雨水收集面积,Q表示所需收集的雨水量,R表示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
2.2 雨水贮存容量计算公式雨水贮存容量(V)是指用于储存雨水的容器容积。
常用的雨水贮存容量计算公式有:V = A × H其中,V表示雨水贮存容量,A表示雨水收集面积,H表示设计的雨水贮存深度。
3. 泵站功率计算公式泵站是给排水系统中的重要设施,为了保证正常运行,准确计算泵站的功率是必要的。
常用的泵站功率计算公式有:P = Q × H × ρ × g / η其中,P表示泵站的功率,Q表示流量,H表示扬程,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η表示泵的效率。
以上仅是给排水计算中的一部分公式,实际设计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通过准确使用这些公式,可以确保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提高城市运行和人民生活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排水专业各章节计算公司汇编给排水专业各章节计算公司汇编第一篇:给水工程第1章:给水总论一、用水量计算注: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在不能由工艺要求确定时,也可以按下式估算:Qi=Qb(1-n)Qi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 m3/dq---城市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m 3/万元B —城市工业总产值;n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二、流量关系及调节构筑物容积——重点掌握1.给水系统的设计流量 图1水处理构筑物及以前的设施:高日平均时用水量地表水源 地下水源T ——一泵站每天工作时间,不一定为24h管网设计流量:满足高日高时用水量二泵站:满足管网高日高时用水量不分级供水——高日高时流量分级供水——最高一级供水量清水输水管:满足管网高日高时用水量无水塔时与管网设计流量同有水塔时按二泵站最高一级供水量设计)10.1~05.1)(/(3==ααh m TQ Q dh2.调节构筑物容积计算清水池有效容积W=W1+W2+W3+W4(m3)W1——清水池调节容积W2——消防贮水量,2h 灭火用水量W3——水厂用水量,水厂自用水量W4——安全贮水量,一般为0.5m 深清水池的作用之一是(调节一、二泵站供水的流量差)。
——清水池的调节作用水厂 Q d Q h 管网最高日平均时流量 高日高时流量 调节容积 W1=阴影面积A 或者B (m3)无供水曲线时估取 W1=(10~20)%Qd水塔的有效容积 W=W1+W2ABB一泵站供水线二泵站供水线0 t 1 t 2 24 时间(h)供水(m 3/h)清水池W1——水塔调节容积水塔调节二泵站供水量与用户用水量的差额依二泵站供水曲线和用户用水曲线计算或按Qd的百分数估取——教材P13W2——消防贮水量,10min室内消防水量3、水泵扬程的确定A、一级水泵扬程的确定Hp=H0+∑h ——扬程计算通式H0——从吸水池最低水位到出水池最高水位的高差(取水构筑物吸水井最低水位——混合池最高水位)∑h——从吸水管起点到出水管终点的总水头损失∴Hp=H0+∑h= H0+ ∑h s+ ∑h dB、二级泵站扬程计算•无水塔管网的二泵站扬程起点:清水池或吸水井最低水位终点:管网控制点最小服务水头液面•设网前水塔管网的二泵站扬程起点:清水池或吸水井最低水位终点:水塔最高水位•设对置水塔管网的二泵站扬程设计时:同无水塔管网最大转输校核时:终点:水塔最高水位掌握扬程计算基本公式:Hp=H0+∑h4、水塔高度的计算依据能量方程,根据管网控制点最小服务水头Ht=Hc+h-(Zt-Zc)nH t——水塔高度,水柜底高于地面的高度,mHc—控制点C要求的最小服务水头,mhn—按最高时用水量计算的从水塔到控制点的管网水头损失,m Zt—设置水塔处的地面标高,mZc--控制点C处的地面标高,m与水塔在管网中的位置无关Zt越高, Ht越小:建在高处,水塔造价低第2章输水和配水工程用户的用水量包括集中用水量和分散用水量1、(对分散用水量)比流量qs:假设所有的分散用水量均匀分布在全部干管长度上,此时,单位管长向外配出的流量称比流量。
Q——设计流量,Qh∑q——集中流量总和∑l ——管网总计算长度l——管段计算长度:管段配水情况管段计算长度l双侧配水为管段实际长度单侧配水为管段实际长度的一半不配水为02、沿线流量ql:在假设全部干管均匀配水前提下,沿管线向外配出的流量。
ql = qsl(与计算长度有关,与水流方向无关)3、节点流量:集中用水量一般直接作为节点流量分散用水量经过比流量、沿线流量计算后折算为节点流量,即节点流量等于与该点相连所有管段沿线流量总和的一半。
qi=∑q l——沿线流量折算成节点流量的折算系数4、管段计算流量qij ——确定管径的基础5、管段流量qij与沿线流量ql的区别:计算目的不同,算法不同:ql:在假定前提下,管段向外沿线配出,其值的大小沿线减小,无水流方向问题,只有数值大小,用以定节点流量及管段流量;qij :是依据节点流量得出的管段内大小不变的流量,含义上qij=本段沿线流量的折算流量q+本段向下游转输的qt,依据水流连续性计算,有方向性,用来确定管径、计算水头损失前提条件:必须满足节点流量平衡条件,即满足节点连续性方程i点的连续性方程: qi +∑qij=0(流入i点和流出i点的流量代数和为0) qi——i点的节点流量qij ——从节点i 到节点 j 的管段流量,“流入为负,流出为正”6、管径计算由“断面积×流速=流量” ,得树状管网水力计算步骤环状管网水力计算的步骤——结合例题)(4m qD πυ=管网校核 消防时最高时流量+消防流量:Q h+Q x水压要求:10m事故时事故供水量:最高时流量×70%: Q h ×70%水压要求同最高用水时最大转输时最大转输时流量: Q t水压要求:能够供水至水塔最高水位Q h q s q l q iq ijD ijh ijΔq iq ij (0)+Δq i 本- Δq i 邻Δh i <E平差结束H t ,H PH iYN在各校核流量、水压要求下,较核设计时所选水泵是否能提供相应的流量及扬程三、输水管渠水力计算位置水头H=Z - Z0是固定的,正常供水时和事故时可利用的水头差相等;平行设置的几根输水管若管径相同,则各条输水管的摩阻相等;输水管分段若是等分的,则各段的摩阻相等;事故供水量应为设计水量的70%以上。
平行2根输水管,通过连通管等分成3段可满足事故时供水量Qa≥70%Q设计正常供水时:事故时:又H1=H2,则n=≈4段第3章取水工程1、进水孔格栅面积的设计(P55)F 0=Q/K1K2vF—进水孔或格栅面积,m2 Q--进水孔的设计流量,m3/sv0--进水孔的设计流速,m/s21)2('QnSHK1—栅条引起的面积减少系数:K1=b/b+s, b为栅条净距,s为栅条厚度(或直径)K2--格栅阻塞系数。
采用,水流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1m 2、平板式格网的面积可按下式计算:(P56)F1=Q/K1K2εv1F1—平板式格网的面积,m2Q—通过网格的流量,m3/sV1--通过网格的流速,m/s 一般采用~0.4 m/sK1—栅条引起的面积减少系数:K1=b/(b+d)2, b为网眼尺寸,一般为5*5~10*10mm,d为网眼直径, 一般为1~2mmK2--格栅阻塞系数。
一般采用,ε—水流收缩系数,一般采用~水流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2m3、旋转格网的有效过水面积可按下式计算:(P57)F2=Q/K1K2K3εv1F2—旋转格网的有效过水面积,m2Q—通过网格的流量,m3/s通过网格的流速,m/s 一般采用~1.0 m/sV2--栅条引起的面积减少系数:K1—K=b/(b+d)2, b为网眼尺寸,一般为5*5~10*10mm,d为网眼直径, 一般为1~2mm1K--格栅阻塞系数。
一般采用,2—由框架引起的面积减少系数。
一般采用K3ε—水流收缩系数,一般采用~旋转格网在水下的深度:H= F/2B-R2H—格网在水下部分的深度,mmB--格网宽度:mF--旋转格网的有效过水面积,m22R—网格下部弯曲半径,目前使用的标准滤网的R值为0.7m当为直流进水时,可用B代替式中的(2B)来计算H,水流通过旋转格网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30m第4章给水处理1、速度梯度GG= √P/μ G ——速度梯度,s -1; p ——对单位水体的搅拌功率,W/m3;μ——水的动力粘度,Pa?s 。
2、速度梯度计算机械搅拌:G ——速度梯度,s -1;p ——对单位水体的搅拌功率,W/m 3;N —电机功率,kwμ——水的动力粘度,Pa?s 。
η1--搅拌设备机械效率:约为η2—传动系统的效率:约为~η总—总效率:约为~水力搅拌:G ——速度梯度,s -1;ρ—水的密度(约为1000kg/ m 3,详见P98表1-4-5);dydu Gh—流过水池的水头损失,m;μ——水的动力粘度,Pa?s 。
T—水的停留时间:sg—重力加速度,9.81m/s23、G、GT值范围混合池: G=500~1000s -1T=10~30s,(<2min)絮凝反应池: G=20~70s-1GT=10 4~10 5 (10~30min)例题:P984、混凝剂的投加(1)投加量——通过实验确定(2)投加系统湿法投加:固体-溶解池-溶液池-计量设备-投加固体储存量15~30天(规范7.3.12)*溶解池容积W1=~W2溶液池容积W2 =aQ/417cnW1 , W2—m3;a—混凝剂最大投加量,mg/L;Q—处理水量, m3 /h;c—配制的溶液浓度,一般取5%~20%(按固体重量计),带入公式时为5~20;n—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
(规范7.3.4、)五、混合设备混合要求、G、T值范围混合方式机械混合:水泵叶轮混合(取水泵距反应池100m以内)、机械混合池水力混合:管式静态混合器、压力水管混合(投药点及流速要求 P102)等絮凝要求;G、GT值范围;反应池出口做法絮凝池分类:机械搅拌、水力搅拌1、机械搅拌絮凝池:水平轴式、垂直轴式分3~4档,串连流过各自的适用范围及设计参数及例题 P103例题 P103六、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1、水温原因:水温影响混凝剂的水解提高低温水混凝效果的方法 P1072、浊度与悬浮物原因:浊度大小决定了混凝剂的投量和矾花的核心高浊水、低浊水所需混凝剂量都较大提高高浊水、低浊水混凝效果的方法 P107~108 3、水的PH值原因:每种混凝剂都有其最佳的PH值范围铝盐、铁盐水解时产生H+离子,消耗水的碱度,碱度不足时投加石灰,石灰投量公式:AL2(SO4)3:【CaO】=3【a】-【x】+【δ】FeCL 3 :【CaO】=【a】-【x】+【δ】式中【CaO】-纯石灰CaO投量,mmol/L;【a】-混凝剂投量,mmol/L;【x】-原水碱度, mmol/L,按CaO计;【δ】-剩余碱度,一般取~L,按CaO计。
例题:原水总碱度为L(以CaO计),投加精制硫酸铝(含Al2O3约16%)26 mg/L 。
若剩余碱度取L,试计算水厂石灰(市售品纯度为50%)投量需多少mg/L?(已知原子量Al=27,O=16,Ca=40)解:投药量折合Al2O3为26×16%= mg/LAl2O3分子量为102,故投药量相当于102=L则【CaO】=3【a】-【x】+【δ】=3×-+= mmol/L=×56 mg/L= mg/L水厂需投加市售石灰= mg/L沉淀1、离散颗粒的沉淀速度(自由沉淀)三个区的沉淀速度公式 P109例题 P1102、理想沉淀池中u0与表面负荷q0的关系L=vt0H=u0t0u0=Q/A=q0理想沉淀池的基本特性:特定颗粒沉速在数值上等于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但两者在物理意义上完全不同)u≥u0的颗粒被全部去除,其去除率为1-x0u<u0的颗粒能够部分去除三、沉淀池的基本结构与基本设计参数1、基本结构:进水区、沉淀区、出水区、污泥区2、沉淀池基本设计参数(1)基本设计参数u0( q0 )、H、T、v, q0是最基本参数(2)参数取值若u0由试验得到,则u0设=η u0试η=~查设计手册得到的u0值可直接应用,已考虑安全系数 P1173、平流式沉淀池结构、优缺点《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规定的参数及要求 P118衡量沉淀池水流状态的参数:Fr(弗劳德数)和Re(雷诺数),希望Fr大、Re小(方法,设隔墙,减小水力半径)Fr:一般在1*10-4~1*10-5,Re:一般在4000~15000,Fr=v2/RGg:v—水流速度R—水力半径g—重力加速度设计方法选u0( q),再从H、T、v中选2个(按规范要求)例题: V=18mm/s,B=3H,Fr=×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