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古代地名

合集下载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译文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

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注释句解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仲永。

2.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并且在诗(后)题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宗族作为主旨。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让他写诗,仲永立刻完成,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感到惊奇,渐渐地对他的父亲以宾客之礼相待,有的人用钱币求取仲永的诗。

江西省简介

江西省简介

江西省(Jiangxi Sheng)简称赣.在长江中下游南岸。

唐开元时分设江南道为江南东西二道,今江西省境属江南西道,故简称江西道。

宋置江西路,明置江西布政使司,清置江西省。

又因赣江纵贯全境,故江西简称“赣’。

南昌市南昌市、县(Nanchang Shi、Xian)位于东经115.9°,北纬28.6°,在江西省中部。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南昌县。

当时南越王赵佗占据西广,窥测中原。

高祖令颖阴侯灌婴率兵至此,以此为根据地,进而平定南越,昌大南疆,故名南昌。

1929年设南昌市。

新建县(Xinjian Xian)位于东经115.8°,北纬28.6°,在江西省中部,赣江下游西岸。

宋置新昌县,因系划出南昌旧地而新建,又有建昌县,故名新建。

进贤县(Jinxian Xian)位于东经116.2°,北纬28.3°,在江西省中部偏北,鄱阳湖南岸。

据《今县释名》:“唐废钟陵入南昌,宋改置进贤镇,寻升镇为县。

有栖贤山,唐抚州刺史戴叔伦携家居此因名。

”安义县(Anyi Xian)位于东经115.5°,北纬28.8°,在江西省北部。

明置安义县,以境南有安义乡而得名。

景德镇市景德镇市(Jindezhen Shi)位于东经117.2°,北纬29. 3°,在江西省东北部。

原名新平,宋景德年间以年号改景德镇,1950年设市。

乐平市(Leiping Shi)位于东经117.1°,北纬28.9°,在江西省东北部,居乐安河中游。

唐设乐平县,因南有乐安河,北接平林而得名。

1992年设市。

浮梁县(Fuliang Xian)位于江西省北部。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新平县,开元四年置新昌县。

唐天宝元年(742年)以溪水时泛,民务伐木为梁而更名浮梁县。

1960年撤销并入景德镇市。

1988年复县。

萍乡市萍乡市(Pingxiang Shi)位于东经113.8°,北纬27.6°,在江西省西端。

探秘金石台

探秘金石台

探秘金石台探秘金石台它静静地蹲在抚河之滨,远眺临汝二水双龙戏珠,近观山下村十二姓氏繁衍耕作。

它曾经是文人墨客登临题咏佳处,是多位乡贤晚年隐居之所。

如今,除了周边村民,抚州人大概都忘了它;而对于它遗留在临川文化史上那几页哗哗作响的篇章,山下村十二姓氏中的耄耋老者都知之甚少。

它名号金石台山,行政坐标:临川区展坪乡山下村。

如果你翻阅抚州府志,一定会为金石台深深吸引。

弘治抚州府志卷三是这样推介它的:金石台山,在城西十五里,有山如台者五,列于赤冈之外。

其一色赭,名曰金石台;其一在中流而色白,名曰玉石台。

星联棋峙,如虎奋豹跃,故又名五虎。

与铜陵、龙会互相映带,为西北山水最佳处。

今天,当我再次站在抚河西岸,不远处金石台山依旧如赤色绝壁,五虎山一字排开,轮廓依稀可辨。

但是我却反而有点糊涂了。

按弘治抚州府志对五虎山的记载:'其一在中流而色白,名曰玉石台',那么玉石台山应该在抚河中。

但是抚河在这水面开阔、浩浩荡荡,河中根本没有小岛,更不要说山了。

带着疑惑走进山下村,碰到一位80多岁的老者。

问及金石台山,老者一下就能回答;但对于玉石台山,老者却茫然不知。

又问村子周围五座山的名字,答曰:金石台山、范家山、老夹槽山、西边岩、东边岩。

老夹槽山只是老者的读音,可惜无缘翻阅族谱,不知道这座山真正的名字。

而且西边岩、东边岩的岩,我怀疑是崖的误读。

按图索骥,按理东边岩应该是玉石台山。

但是它明明在抚河大堤之外,而并非弘治抚州府志上所记载的在水中。

但是东边岩跟其他四座山一样,属于红岩石山,并不是白色的山体。

尽管与弘治抚州府志上的记载略有出入,但是我还是愿意相信村民世代口耳相传的东边岩就是玉石台山。

其实,弘治抚州府志对玉石台山的记载也不是完全统一的。

同样是弘治抚州府志卷三,又说'昔也,汝水抱东城而去。

故千金陂立,文昌堰合,而临、汝二水合流于金石两台间。

两台分峙于东西涯,以锁住其气脉。

'弘治抚州府志卷三家坤翁《金玉台记》说:临汝东西涯两阜相望,各以台名,一曰金石,一曰玉石。

江西金溪县名新说

江西金溪县名新说

江西金溪县名新说发布时间:2021-01-13T01:59:57.705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16期作者:吴泉辉[导读] 当下,江西省金溪县人介绍金溪地名来历,不论口头还是书面介绍,普遍表述为:金溪因出金产银,溪水色如金,所以叫金溪。

这种介绍方法主要依据是金溪历代县志。

笔者认为至少三处值得探讨:第一,迷信文献资料,不注重考证考实。

认为古人做学问、做事都很严谨,则照搬照抄。

吴泉辉江西省金溪县文物管理所当下,江西省金溪县人介绍金溪地名来历,不论口头还是书面介绍,普遍表述为:金溪因出金产银,溪水色如金,所以叫金溪。

这种介绍方法主要依据是金溪历代县志。

笔者认为至少三处值得探讨:第一,迷信文献资料,不注重考证考实。

认为古人做学问、做事都很严谨,则照搬照抄。

其实,古人做学问态度很严谨,只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也不乏庸才与做事敷衍之人。

例如同治九年版《金溪县志》卷五中介绍金溪县城东面宝山摩崖石刻《银坑记》,就简单、马虎的概述为“南唐李煜开采银厂,上有《银坑记》,字迹漫灭”。

不但140多年前的同治九年,字迹并未漫灭,纯属抄袭前代县志,就是现在,笔者秉承陈云同志教导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工作态度,深入实地考察,发现字迹至今完全可以一个一个地认读与诠释出来,并撰文《<金溪场银坑记>摩崖石刻考辩》在2015年《南方文物》第四期发表。

不深入实际,迷信文献,照搬照抄,则往往会造成以讹传讹的传承现象发生,贻误后人。

第二、论据是推理的,有明显的文学色彩。

关于“溪水色如金”笔者走访了许多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及矿冶研究的知名专家,他们认为:源自有金属矿藏的高山峡谷,其水一般都是清澈的,至少不会有锈色。

古人比现在更注重“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与环保,何况按古代冶炼工序冶金炼银也不可能排出锈色水流。

第三、对“金溪(xī)”的“溪(xī)”字演变过程及字义了解不到位。

根据笔者考证发现:在1956年以前,根本没有出现过金谿(qī)的“谿(qī)”写成“溪(xī)”字;在1956年至1964年之间,不排除有有极少数人在农具或家庭记事本中,出现过把金谿(qī)的“谿(qī)”写成“溪(xī)”字;直到196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辑出版《简化字总表》以后才逐步广泛地将“谿(qī)”写成“溪(xī)”字。

金溪象山阁简介

金溪象山阁简介

金溪象山阁简介
象山阁,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学府街,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重修。

原名“文峰塔”,为明万历年间建的三层楼阁式砖木结构塔。

塔基由方块石砌成,平面呈正方形,塔身呈八角形,高约14米,每层四面均有门,门楣上方悬“象山”匾额。

塔内有木梯可上至顶层。

塔内装有木梯、木椅、木凳等设施。

阁内两侧为碑廊,陈列着有关象山的碑刻10块。

塔前有一块青石“象山”刻石。

在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
的《金溪县志》中记载:“文峰塔又名象山阁,为明万历戊戌(1619年)县令王宗本建。

……其塔亦如象山之状。

”据《金溪县志》记载:“象山阁,县治东南十里有象山书院,系县治之左也……”象山阁的建立与书院有关,书院的建立与象山阁有密切
关系。

据县志记载: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金溪知县王宗本在学府街建文峰塔。

—— 1 —1 —。

宋元金溪吴氏研究

宋元金溪吴氏研究

宋元金溪吴氏研究是一个涉及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复杂课题。

吴氏家族在宋元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活动和贡献对于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吴氏家族的起源和发展。

据史书记载,吴氏家族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大姓。

在宋元时期,吴氏家族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特别是江西的金溪县。

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网络。

吴氏家族在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政治上,吴氏家族出过许多重要的政治人物,如南宋的吴璘、吴璘的弟弟吴璘等。

他们在南宋政权中担任重要职务,对南宋的政治有着重要影响。

在经济上,吴氏家族是江南地区的大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

他们通过经营农业、商业等活动,积累了丰富的财富。

在文化上,吴氏家族重视教育,家族中有许多著名的文人学者,如吴棫、吴棫的弟弟吴棫等。

他们的学术成就对宋元时期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吴氏家族在宋元时期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由于他们的财富和地位,他们经常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

此外,他们也受到了来自外部的威胁,如元朝的入侵等。

这些挑战对吴氏家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宋元金溪吴氏研究是一个涉及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复杂课题。

通过对吴氏家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元时期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伤仲永课文原文及翻译精选4篇

伤仲永课文原文及翻译精选4篇

伤仲永课文原文及翻译精选4篇原文:篇一伤仲永宋代: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伤仲永课文原文及翻译篇二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县有个百姓叫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

仲永出生五年,还没有见过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他。

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就能立刻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赣中传统乡村聚落营建探析——以江西省金溪县东源村为例

赣中传统乡村聚落营建探析——以江西省金溪县东源村为例

赣中传统乡村聚落营建探析——以江西省金溪县东源村为例Th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Rural Settlements in Central Jiangxi Province:Taking Dongyuan Village,Jinxi County,Jiang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杨肖丨Yang Xiao龙春英I Long Chunying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739X(2021)05-0082-04收稿日期2020-01-21摘要江西省金溪县作为干年古县,至今仍保存有众多极为丰富且较为完整的明清古村落群,东源村是其中的古村落之一。

以东源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整理、实地测绘、与村民交流获得东源村的相关资料,从村落的整体空间特征和传统建筑形式及其特征两方面逬行解读,阐述东源村这一明清传统村落建筑的历史价值,丰富赣中地区传统村落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东源村空间特征传统建筑Abstract As an ancient county with a history of over thousand-year,Jinxi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 still has a large number of extremely rich and relatively complete ancient v订lage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among which Dongyuan v订lage is one of the ancient v订1a ges. Taking Dongyuan v订la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literature collation,field surveying and mapping,communication with villagers,we get related information of Dongyuan village,Then we explain the historical value of Dongyuan village,a traditional villag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verall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llage as well as for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architecture, so as to enrich the research content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central Jiangxi.Keywords Dongyuan v订lage,Spatial characteristics,Traditional architecture作为一个农耕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国土上遍布着形式各样的传统村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古代地名【乡、都、图(里)、村,之间并非隶属关系,是古代赋税征收、编差管理的单元,因此同一村庄人口分属不同都、图(里)的现象存在,因此下列有1村并存于几个都的现象。

国家标准,每图(里)110户】金溪建县时,辖归德、归政、顺德、顺政4乡。

宋景德二年(1005),增加延福、白马、永和3乡。

后白马、永和乡合并称白马永和乡。

清同治间,金溪仍辖6乡,乡名未变。

乡下设都,都中分图(即里),各乡所辖都数为:归政乡11都,归德乡8都,顺德乡8都,顺政乡6都,延福乡6都、白马永和乡8都。

6乡共辖47都151图(里),955个村。

关于里之数,明永乐志载为267里,嘉靖志载为183里,清乾隆辛未志载为178里,同治志载为151里(图)。

归政乡辖11都(1~11都),46图,3市14巷,255村一都为10图3市(中市、南市、北市) 14巷:卢头巷、水门巷、周家巷、富春巷、学前巷、郑家巷、金家巷、学畲巷、清泉巷、东梧巷、涂家巷、黄家巷、何家巷、田下巷。

20村:义仓下、杨家陇、坂上、翠云排、邓家村、杨晓岭、丁家源、三品塘、杨石、卢苑、柳源、庙背、盖竹坂、王坊源、铸垆下、山塘源、厚福塘、李家源、左家源、余洲桂。

二都为3图26村:蔡坊、蔡家漥、查家边、候家窑、陈坊、周家庄、胡家岭、叶丝台、流源、孔源、珊桥、杨池、麻山、留帖、礼源、塘东、科城、源南桥、洪泗桥、黄家湾、港东、檀湖、店下、范家源、邓家窯、桂家。

二都为3图22村:金窟、霞山、杨芳、双井、钟贤、耿隆、夏家庙、古竹山、三源、杭溪、路下、周坊、李坊、上泽、钱城、松林、桥边、石嘴、徐塘、荷树、南岗、辂原。

四都为2图13村:冠峰、竹桥、河溪、瑶坊、白沙、长柏树、塘下、策元、源头、垆下、前屋、田下、江家。

五都为3图23村:左溪、岭背、小岭、岭下、上城、下城、竹山、傅下、寨上、田南、水阁、彭家桥、蔡坊、塘边、圳上、夏池、玉屏、邮路亭、肖公庙、背窑、霞林、游垫、姚坊。

(圩一:樟圩)六都为4图22村:池家窑、全坊、朱家边、崇阳、上堡、徐坊、程源、楼下坂、豻坪、罗家桥、李家村、塘尾、邓坊、宋家、柱岭、岭山、上泗、荷岭、傅家岭、蓝邓坊、下陈家、邹家。

(圩一:坪上圩)七都为5图31村:胡坊、下冯、大耿、小耿、水西、云雾岭、波源桥、土桥、里外姜、上杨、下杨、源头、西岸、樟墟、常丰岭、北溪、重岭、马岭、艾源、窑下、安塘塍、寨上、于家、蓝田(姜)、茶坑官、岭下(李刘)西林坊、山塘、石决头、山下、山塘。

八都为4图30村:(上、下)周坊、珊珂、上河、合市街、蓝家岗、(前、后)七坊、郑坊、(上、下)田西、新桥、乌墩塘、山头、大桥、林坊、邬坊、胥坊、杨桂林、乌石(前后周)、社公下、塘霞、斛塘、西源桥、岐岭下、畲家村、葡萄岗、迥南村、茅埠、枧溪、将军岭、车源、闵桥村。

(圩一、合市街)九都为4图24村:水南、孔家塘、翁塘、对塘、双塘、让塘、塘边、殿下、左源、莲溪、醇塘、山下、古圩、溪头、乌石岗、铜岭、祠源、甘泉、高岭、双坑、窑边、河塘、谢坊、贯源。

(圩一:双塘岗)十都为4图23村:陶峰、柏林、东岗、连溪、大源、连桥、栎林、东峰源、刘家源、下长源、灵泉、白水源、老柴塘、新柴塘、下车桥、澌溪、限溪、土口、乜舍、北斗岭、沙家湾、塔港、垆下。

十一都为4图21村:淡山、车门、孙家园、孙坊、杭溪、周锡、全庄、池源、道堂、范塘、凤山、澌溪、戌源、水东、尺墈、陈坊、崇麓、荷岭、里泗源、小岭、崇儒里。

(圩一:沙岗)归德乡辖8都(12~19都)27图173村十二都为2图20村:枫山、前山刘、彭坊、古塘、铺背、塘泗、厚山、霞麓、奎源、唐坊、前山唐、元珊、首溪、桂坪、大驿、玉溪、道塘、吴家科、王田、璜溪。

十三都为4图20村:谢桥、疏口、疏溪、藻林、山东、田东、曾坊、澳塘、山前、许坊、黄野、山塘、荣坊、青山、宋坊、茅店、塔岭、熊坊、西溪、稠塘。

十四都为2图13村:杨洲、塔前、路口、古竹、溪边、水碓、赤桥、邱园、双湖村、藕塘、富塘、横溪、邹坊。

(市一:古竹街)十五都为3图29村:南坪、上庄、新塘、绣石塘、下溪、黍溪、彭坊、江坊、老鹅塘、新鹅塘、古楼、栎塘、艾源、北岸、晨岭、槐树下、药局、礼源、瑶坊、长畲、东边、邱坊、濠湖、曾礼坊、夏家源、东塘、嘉庄、杨树塘、上车。

(圩一:黄源圩)十六都为4图21村:上宋、中宋、下宋、徐铺岗、历山、菖蒲塘、双塘、坪塘、城口、东源、润湖、水口、岭源、铁垆坑、东庄、竹山、谢塘、杨泗、艾家桥、常乐、饶司。

(圩一:琉璃圩)十七都为3图26村:陈坊、乌江、坑尾、何坊、横路、齐港、城湖、官塘、东西桥、涂坊、学塘、乌斗溪、墙背、院前、肃江、古溪、港下、千塘、鹭鸶桥、樟溪、高湖、湖桥、岐山、高坪、槎源、苏坊源。

(圩一:陈坊圩)十八都为6图27村:黄坊、下黄坊、熊家巷、山下、潭头、岔口、嵩湖、何坊、占坊、郎宫、车坊、上车、麻溪、印山(徐)、毛源、牛路、车源、月塘、藠岭、分水、乌兜、严坊、鞍麓、樟塘、嵩溪、来口、直坑。

(市二:黄坊、嵩湖)十九都为3图17村:洲头、洲尾、井头、在字巷、古龙潭、李家巷、中巷口、仁里街、上市湾、中洲、凤竹溪、蘭湖、河西丁、河西孙、河西阮、礼坊、蓝西。

(市一:浒湾)顺德乡8都(20~27都)24图169村二十都为2图33村:双溪、樟坊、庄上、五岗、院背、乜舍、徐坊、朱家村、余家村、塘塝、邹坊、苏家源、杨店、江□、丁家寨、蔡家岭、堵沙窠、大桥、竹山、丁坊、山背、杨建桥、窑塘、陈河、溪头、楼下源、塘司、普安塘、龚家溪、刘家源、湖池、村前、罗坑。

二十一都为1图11村:褐源、珊田、严良、圩上、河塘、墩上、墈头、温陂、上溪、温源、夏萧。

二十二都为1图17村:竹源、盘亭、菱角塘、杨源、桃坞、芳源、源头、徐坊、周岗、大塘、车坊、接坑、铜斗、厚荫、许垅、麻地、下杨。

二十三都为3图17村:饶塅、横路、土陂、东坑、咸塘、北排、左坊、龙子源、官家桥、西源、荣村、南岳铺、耿源(谷)、河湖、南坑、下庄、鹅巢。

(圩一:左坊)二十四都为4图20村(少7):楼前、黄溪、客路、后潭、龙塘、安田、超溪、豹伏岗、工塘、山下、范坊、团溪洲、尚斯。

二十五都为6图17村:横源、白沿、汤坊(汤余)、塘尾、徐源、上泽、武广、曾坊、仲湖、狮陂、杨家山、东田、耿源(张)、雪坊窠、桥背、后潭、善山。

二十六都为3图23村:琅琚、东漕、兰家排、蔡坊、廖坊、查溪、礼义门、艾家陇、山下傅、坪上、杨公桥、张坊源、项山、彭坊、翰溪、枫树、潘坊、厚赛、吴家源、危家岭、熊狮、徐家源、葛富。

(圩一:琅琚)二十七都为4图31村:洛城、王坊、祝坊、钢常、城上、南坑、黄源、塘畲、范罗墩、下洋、沙井、山下、圳上、楼下、朝元、安吉、大渡、墈头、高家、城下、黄岗、刘克绍、义门、里源、上源、邹坊、车下、下城、林家边、山塘下、饶坊。

顺政乡辖6都(28~33都)24图93村二十八都为4图18村:榆源、清江、丁坊(肖)、彭家渡、湖溪、田南、江家坊、黎坊、里窑、傅坊、化源、清源、荷池、耿源(邬)、塘尾、石壁、长福源、碧溪。

二十九都为3图16村:临坊、黄狮渡、破港、田西、车田、城塘、潘坊、邱坊、邹坊、水南、竹源、岳源、良湖、驷马岭、渡头、万坊。

(市一:狮溪)三十都为4图11村:后车、许坊(许陈涂)、化源(章饶)、城塘、塘后、破港(蔡)、窑上、江苏源、西林、厚坑、田西。

三十一都为4图16村:靖思、鸣山、林泉、丁坊、饶坊、陈坊、坑口、游家源、游坊渡、竹家畲、灌泉塅、邹家、东金、里詹、港口、圳上。

三十二都为4图14村:石门、严坊、梧桐、礼庄、幕源、下庄、栅城、水西、厅上、新岗、老岗、地头、朱家源、古城。

(市一:石门)三十三都为5图18村:涂岭、陶塘、江坊、朱坊、谢坊、墈头、东洲、长兴、高坪、黄狮边、许坊、源头、招福、莲塘、湾溪、泽源、泗溪、塘背。

(市一:江坊洲)延福乡辖6都(34~39都)17图126个村三十四都为1图19村:碓坊、余源、石梁、谢溪、梅坊、畲里、石马、王岭、坪上、南坑、乐家湾、窑前、桐坊、胥源、漈上、马口街、上山、太源、竹林。

三十五都为4图26村:上源、仓前、仓背、石头岗、火原、吉源、洪家源、官桥(余)、杨士边、文坊、卑田、三角塘、莲溪、王坊源、湖田、乌泥塘、旸湾、方何、朱溪、田丘、铁壚源、何家渡、墩头、大畲洲、菜港、箭溪。

三十六都为4图26村:上杨、毛家墩、朗山、羊尾源、朱山、排头、直源、菜港、章源、毛坊殿、青田、粟米地、高坊、殿背、董坊、陆坊、对赤源、李家源、霞坊、杨介寿、大岭、长柏树、赤岭源、官桥、樟树岭、毛家边。

(圩一:青田)三十七都为3图12村:洋田、刘家源、槐树下、南山、庙背、墩上、源里、东峰源、上徐、下徐、高塘、石嘴。

(圩一:连洋)三十八都辖2图25村:钱坊、金峰、五里圳、塘坊、白玉溪、城上、锦湖、排头源、坪上、大桥、里窠、路边、官塘源、流坊、黄土岭、方家桥、周家源、彙树岭、贯塘、湖边、飏峰岭、仁义、白竹溪、深井源、鸦鹊源。

三十九都辖3图18村:太坪、绍坊、湾头、庐源、庄坊、源头、带溪、墩头、西源、东源、沙源、福峰、水涨、圳上、山下、孔窑、雪坊、茅源。

白马永和乡辖8都(42~49)13图139个村四十二都辖1图15村:符竹、庐下、白果、麦畲、楫畲、柘埠、荷塘、墩厚、沙坊、石坑、花山、山窠、詹家岭、港尾、乐家岭。

四十三都辖1图17村:黄通、小坪、王坊、槐树下、圩上、中坞、圩尾、曾坊、窑村、肖坊排、赛牛岭、洋坑、枫源、楼下坂、白马源、巧坑、半岭。

(圩一:黄通)四十四都辖1图19村:葛坊、松和湾、殿元、新田畔上、李坊源、乌石、张坊、石嘴、高桥、苏家陂、云林、畲田、太平、隆元、黄茅、高家源、后源、方家边、铁壚源。

四十五都辖1图13村:剡溪、破港、天坑、鲁坊、峡山、高山、白鳝、坊源、西山、港下、欧坊、龙岗、樛树。

四十六都辖1图13村:源里、城上、山背、超川、左区、中河、张湾、上下湾、河源、北源、王家山、南源、江夏。

(圩一:三港)四十七都辖2图13村:铺前、港背、古竹、王奖、罗源、朱坊、鸣阳、大科、塔下、坞塘、竹源、横源、松林。

(圩一:连洋)四十八都辖4图26村:孔坊、斗口、东岗、路边、醇塘、湍山、冷水坑、陈源、上蒋、褐塘、曾家岭、橧山、坂上、渐福源、幽兰村、蒋源、芜源、上湾、下湾、月山、兰溪、燕窠、大塘、桥头、崖山、黎历源。

四十九都辖2图17村:对桥、殷山、祝坊、陈源、潭溪、濠湖港、山背源、上黄、东源、新祝、规模、风林、大拓、沙源、厚源、佛前、古塘。

古代金溪顺政乡28~33都,位于原金溪县南部,1952年,金溪划出下列各村给南城:黄狮乡:厚源张、华村、邓村、田西朱、杨胡邓、竹源李、邹坊、杨兴源王、羊山王、瑕背王、石街王、破江李、破江官、万坊王、邱坊张、上湾、中欧湾村、余田下王、黄狮渡村;靖思乡上长兴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