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 病毒

合集下载

初一生物济南版第二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 病毒

初一生物济南版第二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 病毒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 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甲肝
口蹄疫
麻疹
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SARS
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引起的烟草花叶病
【探究活动二】 1.有同学认为病毒都是有害无益的,
都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构成, 都没有细胞结构。
【探究活动一】
比较看看: 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
思考:为什么病毒还是生物呢?
病毒的繁殖
二、病毒的生命活动
1、营养方式
寄生(活细胞)
2、病毒的繁殖
吸附 注入 复制、组装 释放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之所以属于生物, 是因为能够繁殖
三、病毒的分类(根据寄生细胞的不同)
D

4.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B ) A.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
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D.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 5.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D )。 • ①病毒能够引起人和动物、植物的多 种疾病,所以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②病毒的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 才能观察到。 • ③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寄 主的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 A. ①② B. ①③ • C. ①②③ D. ②③
病毒的形态分类、结构组成及繁殖过程。
病毒的特征:小
大约10亿个细菌等于一颗小米大
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 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 (1纳米=一百万分之一毫米)
• 一、病毒的形态结构 (极其微小----电子显微镜观察) 1、形态: 球形、杆形、蝌蚪形

推荐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病毒》教学设计

推荐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病毒》教学设计

《病毒》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采用智慧教室等多媒体手段,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时间和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我准备了很多资料、图片,视频,结合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获取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微视频《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2. 学生观看微视频后布置学习任务:(1)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
(2)利用网络等手段,找出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具体实例。

3. 上课前搜集整理学生作业,并选取典型拍照以备上课展示。

教学过程:。

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病毒教学设计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病毒教学设计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1.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病毒形态的直观认识。
-通过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亲手操作显微镜,观察病毒的形态,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病毒的繁殖过程。
-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形式,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2.病毒的繁殖过程:详细讲解病毒的吸附、注入、复制、装配和释放等阶段,通过动画、图解等形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病毒的繁殖过程。
3.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分析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引起的疾病、传播途径等,同时介绍病毒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繁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如吸附、注入、复制、装配和释放,是学习的重点。
3.认识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包括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防治措施。
-学生需要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及其传播途径,这些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至关重要。
-病毒防治措施的实施和效果,是学习的难点,也是联系实际生活的关键点。
(二)教学设想
4.通过学习病毒的防治措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病毒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繁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责任感。

【2024新版本】济教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课件

【2024新版本】济教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课件

◎分析不同植物类群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其可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建构概念
● 病毒无细胞结构,需要在活细胞内完成增殖。
学业目标
● 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有些微生物在食品生产、医药工业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提升素养
学业目标 ● 观察病毒侵染细菌的过程,描述病毒的增殖方式,归纳概括病毒的结构特点及生活方式,初步形
新知讲授
病毒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 病毒的形体极其微小,通常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球状、 杆状、蝌蚪状等。
流感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大肠杆菌噬菌体
● 病毒是一类不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结构简单,一般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
蛋白质
蛋白质
阅读聚焦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有 何特点?
观察思考
● 3.某种药物可以与病毒表面的蛋白质结合,导致病毒无法吸附在细胞表面,从而阻断病毒对细胞 的侵染。根据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设想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研发抗病毒药物。
病毒侵染细菌时,首先吸附在细菌表面,将其遗传物质注入细菌细胞内, 这些遗传物质以细菌的物质为原料指导合成病毒的组成物质,然后组装 出新一代病毒。细菌破裂后,新的病毒被释放出来,继续侵染其他细菌。
● 3.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蔬菜和配料,按照传统工艺制作泡菜。
活动提示
实践活动 ● 4.查询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指标,学会用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浓度,设计亚硝酸盐浓度记录表。
● 5.从口感、色泽、味道、亚硝酸盐浓度等方面评价泡菜的质量。
展示交流
● 1.展示和品尝泡菜,根据泡菜评价标准评选“泡菜达人”。
实践活动
● 2.利用演示文稿、展板、视频等形式,展示泡菜的制作过程,借鉴他人的经验,改进制作方法。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 病毒教案 (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 病毒教案 (新版)济南版

病毒知识:认识病毒的种类,说出病毒的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生物的结构有什么区别?病毒是怎样生活的?这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征、结构和生活,最后是病毒和人类的关系。

由于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病毒的生活等内容比课前准备:收集病毒的危害、人类对病毒的利用等方面的资料;病毒的生活及繁殖的动画;与病165分钟杀死了意大利全国人口的1/3。

幸存的人不是眼睛瞎了,就是面部严重变形。

此次天花是最早被人类记载的烈性传染病。

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经从地球上彻底根除了,天花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用人工的方法消灭的惟一的疾病。

然而,在科技如此进步的今天,人类却依然生活在艾滋病、疯牛病、口蹄疫、狂犬病和sars的阴影下,你们知道它们是由什么引起的吗?板书: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分组展示资料调查结果,介绍几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教师予以指导和评价。

7 分钟病毒的发现及特征病毒到底是什么东西,与细菌一样吗?病毒是怎样被发现的呢?讲述病毒发现的过程:Adolf Mayer在1886年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怀疑是一种细菌病。

但显微镜下根本看不到任何细菌。

那么,这种导致烟草植株患病的致病因子是什么呢?1892年,从事烟草病工作的D.Iwanowski发现患病烟草植株的汁液即使经过Chamberland氏烛形滤器的过滤也仍具有传染的性质。

这项观察提示了存在一种比以前所知的任何一种都小的病原体——“滤过性病毒”。

1898年德国细菌学家Loeffler和Frosch证实了口蹄疫也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

直到20世纪30年代,电子显微镜发明之后,才看到了烟草花叶病致病因子的面貌。

原来它是比学生带着问题听教师介绍病毒发现的过程。

根据病毒的发现过程归纳病毒特征——小,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

细菌小得多的微生物——病毒。

根据病毒的发现过程(细菌不能通过过滤器,病毒能通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而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说明病毒具有什么特征?板书:一、病毒的特征:小3 分钟病毒的种类运用换位思考法,让学生假定自己是病毒,在身体非常小而且结构非常简单的情况下,要长期生活下去,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病毒》教学设计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病毒》教学设计
2.病毒知识小报: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病毒知识的手抄报,内容包括病毒的基本概念、结构、繁殖过程、分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要求设计新颖,图文并茂,字数不限。
3.研究性学习报告:针对病毒引起的某一常见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等,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并撰写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要求报告内容包括疾病简介、病毒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提问:询问学生对病毒的了解,如病毒是什么、病毒如何传播等,引发学生的思考。
2.案例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等,让学生认识到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引发疑问:提出问题,如病毒是如何传播的?病毒为什么会让人生病?病毒有没有好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简答题:设计简答题,如让学生描述病毒的繁殖过程、举例说明病毒引起的疾病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病毒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加深对病毒知识的理解。
7.小组讨论:针对课堂所学内容,分组进行讨论,总结病毒知识的关键点,形成小组共识。要求每组提,并在全班分享。
4.评价: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选择题:针对病毒的结构、繁殖过程、分类等知识点,设计选择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填空题:设计填空题,检验学生对病毒相关概念的理解。
4.培养观察、思考、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病毒》优秀教学案例

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病毒》优秀教学案例
2.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了解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联等。
3.提醒学生关注自身健康,了解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以人性化的语言和关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同时,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调控教学进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2.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3.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病毒的结构、分类、繁殖过程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关键知识点。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进一步巩固病毒相关知识,如绘制病毒结构示意图、撰写病毒研究报告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病毒进行研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共同完成对病毒的了解。
2.设计实验环节,如观察病毒粒子、分析病毒繁殖过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结合了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命观念为主旨,力求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五、案例亮点
1.创新性的教学设计:在情景创设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病毒感染细胞的动画,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对新知识的学习。这种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病毒课件(新版)济南版 (1)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病毒课件(新版)济南版 (1)

1.病毒的结构是( A )
A.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B.遗传物质的外壳和蛋白质的核心 C.细胞壁的外壳和遗传物质的核心 D.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细胞核组成Leabharlann 2.甲型肝炎病毒属于( B )
A.植物病毒
B.动物病毒
C.人体病毒
D.噬菌体
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 D ) A.个体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二 合作交流,一探究竟
病毒的形态结构:
1纳米=10-9米
1.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吗?你能看到 病毒吗? 病毒形状极其微小,单个病毒直径为10-300纳米。
2.病毒主要有哪些形态?你还能说出哪些形态的病毒? 3.病毒有细胞结构吗?它们主要有什么组成?
病毒无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到 B.没有细胞结构 C.在寄主细胞里进行繁殖 D.可以独立生活
病毒
蛋__白__质____外壳
形态结构 和内部的
__遗__传__物__质____
生命活动 分类
寄生生活
自我复制 植物病毒 动物病毒 细菌病毒
与人类的关系
出下列问题的答案要点。
1.哪样的生物称为微生物?微生物有何 作用? P105 2.病毒的形态结构有何特点? P106 3.病毒的生命活动有什么特殊之处?病 毒是怎样增殖的?P107 4.病毒分为哪几类?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P107--109
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 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二 合作交流,一探究竟
病毒的生命活动
1.病毒是怎样生活的?又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病 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
2.依据什么将病毒进行分类? 依据病毒侵染细胞种类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植 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病毒
教学目标
1.通过病毒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说出病毒的形态分类、结构组成。

2.观察噬菌体增殖过程示意图,概述病毒增殖的过程。

3.通过过程思考,说出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

精要点拨
病毒与动植物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便成为结晶体,没有生命现象。

在外界环境中呈结晶体的病毒也是生物,因为这种结晶体具有感染活性,一旦进入细胞就能繁殖后代。

活动建议
【案例】病毒的形态结构
和学生一起分析病毒的发现史,让学生了解病毒极其微小,通常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再由问题“病毒是一种什么样子的生物呢?”引导学生看书,找出病毒的三种形态。

可以给学生指出,这是病毒的主要形态,其实,病毒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就是冠状的。

病毒形态多样,结构又是怎样的呢?有没有像动植物细胞那样的结构?学生通过观察几种病毒的结构示意图片,归纳出病毒的结构特点。

资源采撷
病毒
病毒是一种具有细胞感染性的亚显微粒子,它实际上就是由一个保护性的外壳包裹的一段DNA或者RNA,这些简单的生物体可以利用宿主的细胞系统进行自我复制,但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

病毒可以感染所有的具有细胞结构的生命体。

第一个已知的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由马丁乌斯·贝杰林克于1899年发现并命名,如今已有超过5000种类型的病毒得到鉴定。

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纳米(nm),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纳米。

病毒的主要特点是:①形体极其微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因
此病毒原叫“滤过性病毒”,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②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③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

④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

⑤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

⑥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⑦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⑧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病毒的分类
从遗传物质分类:DNA病毒、RNA病毒、蛋白质病毒(如:朊病毒)
从病毒结构分类:真病毒(简称病毒)和亚病毒(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从寄主类型分类:噬菌体(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HⅣ等)
从性质来分:温和病毒(HⅣ)、烈性病毒(狂犬病毒)。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是刚果(金)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

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
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
百生灵涂炭,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
而得名。

事隔3年(1979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苏丹,
一时尸横遍野。

经过两次“暴行”后,“埃博拉”病毒随之神
秘地销声匿迹15年,变得无影无踪。

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
等途径传播。

感染潜伏期为2-21天。

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
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

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

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苦心研究,至今没有辨认出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宿主,认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

因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病毒。

自主感知
一、病毒的形态结构
1.病毒的形体,通常只有借助_________________才能观察到。

病毒主要有状、状、状等。

2.病毒没有结构,一般由和组成。

二、病毒的生命活动
1.病毒必须在其他生物的内才能生活和繁殖。

2.病毒的繁殖方式是。

侵入活细胞后,病毒会以_________________作为原料,在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挥”下制造出新的病毒。

3.根据病毒侵染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类,即病毒,如病毒;病毒,如;病毒,也叫,如。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有害方面:病毒侵入生物体后,往往会改变生物的____________,或导致被侵染细胞。

2.有利方面:利用病毒特性制成的许多,可以有效地预防
性疾病。

【思考讨论】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说它属于生物呢?
2.病毒侵入生物体后,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故人们经常“闻毒色变”。

其实在与病毒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病毒有益的一面,你能举出几个实例吗?
自主诊断
1. 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B.病毒营寄生生活
C.病毒具有细胞壁 D.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病毒
2. 烧伤容易感染绿浓杆菌,人们使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来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绿脓杆菌的感染,绿脓杆菌噬菌体是一种()
A.细菌病毒 B. 植物病毒 C. 动物病菌 D. 细菌
3. 中新网2008年3月11日电,著名呼吸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称SARS已经过去5年,仍不清楚其最终源头。

SARS病毒与动物细胞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
A. 没有生命特征
B. 没有蛋白质
C. 没有遗传物质
D. 没有细胞结构
4. 下列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是( )。

A.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B.把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
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D.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5. 如图是几种病毒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都是由①和②两部分构成,
①是__________,②是________。

(2)A、B、C的形状分别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图A是烟草花叶病毒示意图,属于
______病毒;图B是腺病毒示意图,属于_______病毒;图C是大肠杆菌噬菌体示意图,属于_______病毒。

(4)病毒的繁殖方式是。

病毒侵入活细胞后,在[ ] 的指挥下,利用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病毒。

自主提升
1. 下列关于郁金香碎色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侵入郁金香后能改变郁金香的某些特征
B.侵染郁金香使其花朵绚丽多彩
C.细胞微小、结构简单
D.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
2. 右图是一个生物体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是大肠杆菌噬菌体结构示意图
B.该图是细胞核中的蛋白质结构示意图
C.该图是一种低等动物结构示意图
D.该图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
3.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维持其生命活动,其生命活动主要表现为()
A. 不断繁殖
B. 生长
C. 发育
D. 取食、消化
4. 2013年底,在上海、安徽两地率先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

目前疫情已经逐渐平稳,多地已将疫情防控等级降低。

下列关于H7N9禽流感病毒叙述正确的是()
A. 是植物病毒
B. 具有细胞结构
C. 繁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D. 离开寄生的活细胞不能进行生命活动
5. 下面是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示意图,据图回答:
(1)由上图可以看出,丙组的实验结果是烟草被,而且可以分离出。

(2)乙组的实验结果是烟草没有
(3)设计甲组实验的目的是。

自主实践
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有关病毒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危害及病毒研究的资料,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自主反思
收获和感悟:。

花叶絮语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表情,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

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微笑于我们,就像是阳光、空气和水一样重要。

一个微笑,传递着快乐、真诚、信任、鼓励、欣赏、关怀或安慰;一个微笑,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一个微笑,让爱在空气中流淌。

参考答案
第一节病毒
自主感知
一、病毒的形态结构
1.极其微小电子显微镜球杆蝌蚪
2.细胞蛋白质遗传物质
二、病毒的生命活动
1.寄生活细胞
2.自我复制细胞内的物质遗传物质
3.植物烟草花叶动物流感病毒细菌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某种特征破裂死亡
2.疫苗病毒
【思考讨论】
1.病毒能够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

2.如: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治疗烧伤,利用病毒制成疫苗等。

自主诊断
1.C 2.A 3.D 4.A
5.(1)蛋白质遗传物质 (2)杆状球状蝌蚪状
(3)植物动物细菌 (4)自我复制 [2]遗传物质
自主提升:
1.C 2.A 3.A 4.D
5.(1)感染烟草花叶病毒 (2)被感染 (3)作对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