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银器各朝代的特点简介 文物收藏鉴赏 钱币玉器家具奖品瓷器 技巧知识 兑换价格鉴定
雍容华贵——历代金银器大赏:秦汉时期金银器

雍容华贵——历代金银器大赏:秦汉时期金银器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看看秦汉时期的金银器。
秦汉时期是中国金银器长足发展的时期,除了制作各种装饰品、生活器皿外,还铸造金饼、马蹄金等。
秦代由于时间短,遗留的金银器不多,汉代则留下来数量较多的金银器。
汉代金银器主要用于皇帝赏赐及诸侯进奉,并没有作为货币参与市场流通,而且青铜和金银的使用是有严格限制的。
&海昏侯墓出土西汉麟趾金和金饼汉代金银器最为常见的还是饰品,如带钩、腰牌、动物造型的饰件以及印玺,器皿不多,金质容器更少。
鎏金器皿开始盛行,所以目前发现的汉代金银器皿多见银质的碗、盘、壶、匜盒等,金器皿则多见鎏金器。
纹饰上在继承了战国遗风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一般器型比较简洁,多为素面,龙纹、凤纹和虎纹渐多。
在工艺上,制作工艺更加丰富起来,有锤揲、累丝镶嵌、焊接、模压、浮雕、包金、、拔丝、掐丝等手段,并首创了炸珠焊缀技术。
除了继续用包、镶、鎏、错等方式装饰铜器和铁器外,还把金银制成金箔和金银泥,涂抹在漆器和丝织品上以增强华丽感。
&西汉金饼金银器制作工艺发展到两汉,已基本上从青铜器制作的传统工艺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工艺门类,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另外汉代的金银器逐渐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风格上有了和西域金银器的融合。
&秦代鎏金刻花银盘,淄博市博物馆藏。
&秦末楚王银协,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秦代“子秦”印玺&秦代契子金&秦代错金银乐府钟&西汉鎏金售形席镇&西汉金质匜&汉“滇王之印”金印中国国家博物馆&西汉广陵王玺金印&西汉文帝行玺金印&西汉右夫人玺金印&汉代兽纹金腰牌&&汉代兽纹金腰牌&汉代兽纹金腰牌&西汉匈奴奔羊纹金带扣饰&西汉鲜卑鹿纹金牌饰&西汉匈奴虎形金牌饰&西汉匈奴老虎野猪相斗金牌饰&西汉金质十龙带扣,大连汉墓博物馆藏&西汉八角形金头饰&西汉鎏金鸭形带钩制&西汉金质鸭形带钩制&西汉象首金带钩&西汉鎏金鸟纹饰品&西汉金兽形权&西汉镶宝石连珠纹锅灶&西汉鎏金青铜羊灯&西汉错金银斑鸠杖首&东汉累丝镶嵌金龙&西汉鎏金长信宫灯,河北博物馆藏。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四课 金银艺术

唐朝 赤金走龙
唐朝
鹦鹉纹提梁银罐
唐朝
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5、两宋:清丽典雅
(1)特点:有铭款的金银器增多,造型素雅大 方,小巧轻薄,纹饰风格趋向写实。
(2)主要用途:衣饰器玩和佛像塑造。
(3)规模:金坑、金场14处,银场56处。年收 入金约1万余两,银20万余两,主要供官营手 工业之用。 (4)西夏、辽、金:金银制品相当发达。用金 银制作的马具、饮食器、饰物和宗教器物达到 较高水平。
鎏 金 舞 马 衔 杯 纹 银 壶
5、宋、辽、金时期:
(1)特点:以生活化为主,不同于唐代的是金 银器已经具有商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已全面走向市场。
(2)银器:造型以酒具和茶具为主,形体更加
小巧,器壁更加匀薄,花式造型变化更大。
如杯盏就有五曲梅花形、六曲秋葵形、八曲
方口四瓣花形、十二曲六角栀子花形、八角 形和荷叶形、蕉叶形重瓣菊花形、桃形、瓜 棱形等等。
(2)工艺:运用了编、织、盘、辫、码、拱等 工艺。 (3)矿资源:明代民间银矿规模甚大。清代主 要银场在浙江、福建、四川和云南四省。
二、金属工艺的造型艺术
1、春秋战国时期
(1)特点:造型灵动、轻巧,姿态优美,结构 稳定。
(2) 元素:多以想象中的鸟兽作为设计元素。
鹰形金冠顶、金冠带
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阿鲁柴 登匈奴墓出土,现藏内蒙古自治 区博物馆。 冠高7.3厘米,冠带长30厘 米,周长60厘米,共重1394克。 冠顶呈半球形,上面饰有四 狼噬四羊的浮雕图案。顶部傲立 一只雄鹰,呈展翅向下俯视状。 其身与尾部系用薄金片打制成型, 体内空。金冠带由三条半圆形金 带组成。冠带前部有两条上下相 接,未端用榫铆相连。带的中段 均作辫纹,两端或作卧虎形,或 作盘角羊形,或为马形。此金冠 顶和金冠带为战国时期匈奴王的 遗物,弥足珍贵。具有北方草原 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特征,同时代 表了当时匈奴地区贵金属工艺的 最高水平。
中国金银器文明进化史

中国金银器文明进化史中国金银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
每一时期的金银器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
让我们追溯那古老的岁月,去大致了解一下它的发展轨迹吧。
【原始时期】原始时期的首饰已具备巫术、模仿与图腾崇拜及审美的意识。
这一时期的首饰以红山文化为代表。
如已出土的勾云玉器、马蹄式箍形器、玉猪龙等,都显示着祭祀祖先、崇拜神灵的宗教习俗和制玉装扮的传统。
(红山文化玉龙)【商周时期】商周时期。
随着阶级的分化,首饰配饰除赋予宗教性的内涵之外,更赋予了阶级内涵。
奴隶主阶级对首饰配饰极为重视,设立了专门的手工作坊来生产。
当时的首饰配饰有骨、角、玉、蚌、金、铜等各种制品,玉制品最为突出,品种多为装饰品,如头饰的笄、脚饰的钏、衣上的坠饰、佩戴的串珠等。
(商代玉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金属工艺加工已经掌握了焊接榫卯、刻划、镶嵌、鎏金、镂空、失蜡浇铸、金银错嵌等技术,制作各种精美的器物。
金属工艺加工技艺不仅在华夏地区发展,在北方匈奴族地区,金属工艺也很先进。
春秋战国时期的首饰继承了商周社会的传统,除形式的精美和材质的珍贵之外,也带有礼教表征德操和社会等级地位的内涵,工艺技巧则更加繁复。
(战国龙纹玉佩)【秦汉时期】秦汉时期,金银首饰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品种、数量和质量都普遍提高,工艺也趋于成熟。
秦朝的金银器制作已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掐丝、多种机械链接及胶粘等工艺技术。
汉代的金银器制造已具有相当规模,除继续使用包、镶、镀、错等方法用于装饰铜器和铁器外,还将金银支撑金箔或泥屑,用于漆器和丝织物上,以增强富丽感。
汉代金饰工艺本身逐渐发展成熟,最终脱离青铜工艺的传统技术,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
(汉代兽形金饰)【隋唐时期】隋唐妇女的发髻式样非常丰富,因此在妇髻上配有众多的首饰,常见的有梳、蓖、簪、钗、步摇、翠翘、珠翠金银宝锢、搔头等。
插载的钗梳多至十数种,除了金银廿玉的瞥钗外,名贵的象牙也被用于制翩钗之用。
当时,金粒镶嵌工艺从黑海沿岸的希腊地区传到中国:用细小的金颗粒镶嵌在光滑或浮雕金属的表面,以形成各种图案的装饰艺术,这种工艺被广泛地应用在唐代的首饰制作中。
古玩文物入门知识点总结

古玩文物入门知识点总结古玩文物是指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并且具有一定历史年代的各种古老的工艺品、艺术品和实用品。
古玩文物是一种有着深厚历史意义和文化底蕴的收藏品,其收藏价值和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和珍视。
下面就古玩文物收藏入门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世界各地的古玩文物1. 中国古代的古玩文物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古老国家,拥有着非常丰富的古玩文物。
其中包括青铜器、玉器、陶瓷、书画、金银器、竹木牙角器、丝绸刺绣等多种类型的古玩文物。
这些文物代表了古代中国的艺术和工艺水平,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历史价值。
2. 欧洲的古玩文物欧洲也是古玩文物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包括了各种古老的绘画、雕塑、家具、银器、钟表等古玩文物。
这些文物多以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为主,具有着欧洲独特的文化风格和历史特色。
3. 东南亚的古玩文物东南亚地区也是古玩文物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包括了各种来自印度、泰国、柬埔寨和缅甸等国家的古老工艺品和文物。
这些文物多以佛教造像、宗教器物、陶瓷器、纺织品等为主,具有着东南亚独特的宗教和文化特色。
4. 中东地区的古玩文物中东地区也是古玩文物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包括了各种古老的宗教和文化艺术品。
这些文物多以伊斯兰教文化为主,具有着独特的宗教和文化特色。
以上是世界各地的古玩文物的简要介绍,每个地区的古玩文物都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二、古玩文物的收藏价值古玩文物具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因此具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
古玩文物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价值古玩文物的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它们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古玩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状况,对于研究历史和了解历史具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2. 文化价值古玩文物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它们所代表的不同的文化风格、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
古玩文物是文化的载体,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格,对于研究文化和了解文化具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各朝代的金银器发展

各朝代的金银器发展历代金银器的特点商周:多为缺纹饰小饰品早期的黄金主要用来制作珍贵的装饰品,包括金叶、金片、金箔、金耳坠等,商代的金制品多为缺少纹饰的小件饰品,至今尚未发现金银器皿。
它们多为大中型墓葬中随葬品上的装饰,墓主多为王侯。
春秋战国:出现大型金银器皿这一时期,大型金银器皿的出现,是当时的重要标志。
现存最早的金器皿是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金盏、勺、杯等金器。
这个金盏采用钮、盖、身、足分铸,再合范浇铸成型的制造方法以及各种器物大量使用青铜器常见的装饰纹样,可以看出,当时的金银工艺是在借鉴传统青铜工艺的基础上发展了起来。
秦王朝:焊接等工艺水平高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金银器主要是金制品,尚未发现银制品。
秦国的金制品在造型和工艺水平方面,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中都是表现得最突出。
此外,一些铜铁器的柄部也有金柄,如1992年宝鸡益门村春秋墓出土的三把金柄铁剑。
秦统一全国之后,除黄金制造业外,还出现了银器制造,但以金器制造为主。
此时的金制品已由礼器和装饰品向实用器发展,主要是一些大型车马的部件和饰件,很少有实用生活器皿。
两汉时期:图案花纹先锤后镌各地出土的各种金银器表明,两汉的金银器使用已较为广泛,数量、品种、制作工艺均远远超越先秦时代。
除大量金银饰品外,主要还有器皿、钱币、车马器、金印、金银针等。
与先秦时期的成型方法相比,汉代多以锤揲、焊接法成型,范铸成型者减少。
图案花纹的加工一般是先锤打呈立雕和浅浮雕后,再用镌刻等方法处理细部,而先秦时期的金银器上的纹饰简约,且多为压印和铸造而成。
此外,掐丝镶嵌、焊接、炸珠等工艺也在汉代广泛使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雕镂饰件出现虽然朝代更换频繁,社会的动荡不宁,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金银器仍表现出了一些进步和独特的风格。
金银器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扩大,制作技术更加娴熟,器形、图案不断创新并出现了不少明显具有异域风格的器物。
从考古发掘看,当时较为常见的金银器仍为饰品,即镯、钗、环、珠和各种雕镂、锤铸的饰件、饰品等。
了解古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

了解古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古代金银器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制作工艺。
通过了解古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我们更能体会到古人智慧和技艺的卓越。
本文将介绍古代金银器的制作过程和相关知识,带领读者一窥金银器的神奇世界。
一、古代金银器的起源古代金银器的制作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约距今六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最早的金银器物以铜为主,通过熔铸、锻造、镀金等工艺加工而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金属冶炼和加工工艺日趋完善,而金银器的制作也逐渐趋于成熟。
二、古代金银器的选材在古代,金银器的制作主要选用质地优良、纯度较高的金、银原料。
黄金常用的品种有纯金和各种合金,而纯银则是指纯度为99.9%以上的银饰。
金属材料的选材对于金银器的质量和外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古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制作古代金银器的工艺主要包括:铸造、锤击、刻划、填充、混搭、烧制、打磨等各种工艺。
1. 铸造:铸造是制作金银器的基本工艺之一。
铸造过程中首先需要制作模具,然后将熔化的金属液倒入模具中,待金属完全凝固后取出模具,即可得到所需的金银器件。
2. 锤击:锤击是金银器制作过程中最常用的加工技术。
制作金银器时,工匠会将金属放在锤台上,用锤子敲击金属,通过力度和角度的调整,使金属逐渐形成所需的形状和纹饰。
3. 刻划:刻划是金银器上常见的一种装饰手法。
它通过雕刻刀具在金银器表面刻出花纹、字体等图案,增加金银器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4. 填充:填充是一种常用于制作地金工艺品的技术。
工匠会在金银器中填充一定数量的相应宝石或其他材料,使金银器更加华丽、精致。
5. 混搭:混搭是指将金银器与其他宝石、珠子、玉石等材料进行组合和搭配,以增加金银器的视觉效果和装饰性。
6. 烧制:在制作金银器的过程中,有时还需要进行烧制。
烧制过程中,工匠会将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表面出现不同的颜色和质感,增加金银器的观赏性。
7. 打磨:打磨是金银器的最后一道工序,通过使用砂轮、抛光布等工具对金银器进行磨光,使其表面更加光滑细腻。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与发展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与发展金银器作为我国传统工艺品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化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深受人们的欣赏和喜爱。
在中国古代,金银器作为国家的象征,除了用于宗教祭祀、宫廷礼仪和文物收藏外,还广泛应用于家具、饰品、器皿等领域,表现出了其强烈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而金、银二种材料的应用则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普及。
当时,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制作的金银器大多数是简单的器皿、钱币、饰品等,尚未能达到较高的制器技艺和艺术价值。
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金银器的品种和数量都得到了不断的扩大和提高。
尤其是西汉时期,玉器的在数量和品种上有了质的飞跃,据考证,当时制作的金银器不仅头饰、玉衣、戒指、耳环、钮扣等细小的玉器,还出现了以金银为材料的璧、钩、博、角、羽等大型器物,经济实力、工艺技术和文化水平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金银器制作进一步发展成熟,特别是以敦煌、洛阳、南京、河南等地为代表的制器工艺大幅提升,金银器种类和工艺品质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在这个时期的金银器中,以“三彩金”最为有名,它是使用了金银嵌入釉器中做成的,色彩斑斓、瑰丽多姿,极具装饰性和文化史料价值。
此外还有“鎏金银”、“鎏金銀嵌翠器”、“对称压花佛”、“青铜鎏金龙柱”等一系列精美的金银器。
到了唐宋时期,金银器制作进一步达到了巅峰,以黄金、白银、铜合金等作为金银器制作材料。
唐代最著名的金银器就是“唐三彩”,宋代则是以“鎏金銀嵌玛瑙”、“銀嵌漆器”、“铜顶嵌金玉盒”等享誉海内外的器物而闻名于世。
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与素材的选择一直是制作精美金银器的核心。
在素材方面,黄金、白银、铜合金等素材的选用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前者贵重华丽,后者则灵活多变。
在工艺方面,制作金银器一般分为铸造、鎏金、鎏银、板金、彩绘、嵌饰和紧丝等几种基本工艺,不同的工艺方法配合多种装饰手法,赋予金银器不同的外观效果和风格特征。
鉴赏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方法和技巧

鉴赏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方法和技巧中国古代艺术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无论是文房四宝、玉器、青铜器、陶瓷器等,都是千年悠久历史留下的文明瑰宝。
如何准确鉴赏中国古代艺术品,成为了广大收藏者和艺术爱好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鉴赏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一、认清作品的地域和时期首先,对于中国古代艺术品,最基本的鉴赏方法就是认清作品的地域和时期。
中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从战国时期至清朝晚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和艺术特色,要准确鉴定一件古董的时期和地域,必须对相关历史知识和文化常识有一定的了解。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形制风格:中国古代艺术品在不同地域和时期所使用的形制和样式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青铜器上,汉代青铜器多采用雕花线条清晰、雄厚大气的风格,而唐代青铜器则充满了雕刻细腻、姿态优美的风格。
2.纹饰墨色:中国古代艺术品所使用的纹饰和色彩也是鉴别其时代和地域的重要标志。
对于壁画、白描、花鸟画等绘画作品,其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装饰品、建筑、地形等都是判断时代和地域的线索。
3.器物形制:陶瓷器、金银器、玉器等器物的形制也是判断时代和地域的重要标准,具体可以观察它们的高度、直径、底部形状、饰纹特征等。
二、分析作品的材质和制作工艺其次,在对中国古代艺术品进行鉴赏时,还需考察其材质和制作工艺。
中国古代工艺发展优异,各种器物和工艺品的制作工艺都有着独到之处。
另外,不同的材质也会对制作方式、形制和艺术表现产生影响。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材质特点:古代艺术品的材质主要有陶瓷、金属、玉石、玻璃等。
不同的材质在颜色、光泽、纹理、硬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中找到鉴定时所需的线索。
2.制作工艺: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制作工艺高超,具有独特的工艺特点。
因此,在对古代艺术品进行鉴赏时,需要对器物的制作工艺进行深入的了解。
例如,在瓷器制作过程中,定窑青花瓷的器型以细腻自然的纹饰为主,而官窑青花瓷则以棕褐色胎釉和细微的孔点为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金银器各朝代的特点简介商周金银器:小巧简约
中国迄今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的黄金制品是商代的,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
商代金器的分布范围主要是以商文化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以及商王朝北部、西北部和偏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
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甘肃、青海及四川等地,都曾发现过这一时期的金器。
一般地讲,这个时期的金器,形制工艺比较简单,器形小巧,纹饰少见,大多为装饰品。
商周时期青铜工艺的繁荣和发展,为金银器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同时青铜、玉雕、漆器等工艺的发展,也促进了金银工艺的发展;并使金银器得以在更广阔的领域中,以更多样的形式发挥其审美功能。
早期的金银制品大多为装饰品,而最常见的金箔,多是用于其他器物上的饰件,或者说,是以和其他器物相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器物的美感。
最迟在西周时期,金银平脱工艺就出现了。
春秋战国金银器:清新活泼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带来了生产、生活领域中的重大变化。
大量错金银器的出现,几乎成为这个时期工艺水平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
从出土地点看,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分布区域明显扩大,在南、北方都有发现。
金银器的形制种类增多。
其中金银器皿的出现,及相当一部分银器的出现,十分引人注目。
从金银器艺术特色和制作工艺看,南北方差异较大,风格迥异。
北方匈奴墓出土的大量金银器及其金细工艺的高度发展,尤令人瞠目。
秦汉金银器:繁荣发展
秦代金银器迄今为止极为少见。
曾在山东淄博窝托村西汉齐王刘襄陪葬器物中,发现一件秦始皇三十三年造的鎏金刻花银盘。
制作精细,装饰讲究。
这种在银器花纹处鎏金的作法,唐代以后十分盛行,金花银盘亦为唐代金银器中很有特色的主要品种。
根据对这些金银配件的研究已能证明,秦朝的金银器制作已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掐丝、嵌铸法、锉磨、抛光、多种机械连接及胶粘等工艺技术,而且达到很高的水平。
魏晋南北朝金银器:独具异域风采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朝代更替频繁,社会经济亦遭受破坏。
然而另一方面,各民族在长期共存的生活中,逐渐相互融合,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加之佛教及其艺术的传播,使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空前发展。
这些在金银器的形制纹样发展中,都曾打上了明显的烙印。
唐代金银器:绚丽多彩
唐代,金银器制作有了重大发展。
近几十年来的几次大宗发现,金光闪闪,银光熠熠的金银器,又成了显示唐王朝富丽堂皇、灿烂夺目的标志之一。
不是吗?当你看到那数量众多,类别丰富、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的金银器时,一定会联想到唐文化艺术的雄健、华美和自然秀颖。
唐代金银器纹样丰富多彩,这些纹饰与器形一样,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风格,透过它们,我们确实可以感到唐代现实生活的五彩缤纷,文化艺术的欣欣向荣。
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技术也极其复杂、精细。
当时已广泛使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
宋元金银器:清丽典雅
宋代随着封建城市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地金银器制作行业十分兴盛。
有铭款的金银器显著增多,亦为宋代金银器的一大特点,并对元、明、清的金银器制作产生重要影响。
宋代金银器是在唐代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崭新风貌。
虽不及唐代金银器那样丰满富丽,然而却具有典雅秀美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与宋代艺术的总体风格是一致的。
有人认为,宋代艺术没有唐代的宏放魄力,但是其民族风格却更为完美。
与唐代相比,宋代金银器的造型玲珑奇巧,新颖雅致,多姿多彩。
相比之下,唐代金银器皿显得气势博大,而宋代则以轻薄精巧而别具一格。
宋代金银器在造型上极为讲究,可谓花式繁多。
明清金银器:华丽繁缛
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文化发展的总势趋于保守。
其金银器制作一改唐宋以来或丰满富丽、生机勃勃;或清秀典雅,意趣恬淡风格,而越来越趋于华丽、浓艳,宫廷气息愈来愈浓厚。
如果你从中国金银器的历史长廊中流览而过,那么当你信步走到这里时,便会产生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
那器形的雍容华贵,宝石镶嵌的色彩斑斓,特别是那满目皆是的龙凤图案,象征着不可企及的高贵与权势。
这一切都和明清两代整个宫廷装饰艺术的总体风格相和谐一致,
但是却和贴进世俗生活的宋元金银器迥然有别。
然而,明清两代的金银器,其发展轨迹可谓明晰可见,但其分野之界亦是如此鲜明。
大体上说,明代金银器仍未脱尽生动古朴,而清代金银器却极为工整华丽。
在工艺技巧上,清代金银器那种细腻精工,也是明代所不可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