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稳定剂的作用机理及用途

合集下载

药剂学实验指导——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实验.docx

药剂学实验指导——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实验.docx

实验二十五维生素 C 注射液稳定性实验实训目的了解使用化学动力学方法进行注射剂稳定性预测的原理掌握使用恒温加速试验法进行维生素 C 注射液有效期预测的方法实训器材药品维生素 C 注射液( 2ml ∶ 0.25g )、 0.1mol ·L -1 碘液、丙酮、稀醋酸、淀粉指示剂等。

器材 恒温水浴箱、碘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等。

实训指导维生素 C 注射液有效期的预测1.方法步骤(1)在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箱中分置用纱布裹好的维生素C 注射液( 2ml ∶ 0.25g )。

(2)当注射液与水浴温度相同时,立即取样5 支安瓿(设为零时间样品)并计时,然后根据规定间隔时间取样,用冰浴冷却后,立即测定或存于冰箱待测。

(3)试验温度为和取样时间分别是:70℃的 0、 24、 48、 72、 96h , 80℃的 0、12、24、 36、 48h , 90℃的 0、 6、 12、 18、 24h , 100℃的 0、3、 6、 9、 12h 。

(4)含量测定把每次取样的 5 支安瓿维生素 C 注射液混合均匀,精密量取1ml 置100ml 碘量瓶中,加 15ml 蒸馏水和 2ml 丙酮,摇匀并放置5min 后,加 4ml 稀醋酸和 1ml淀粉指示液,用 0.1mol/L 碘液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保持 30 秒不褪。

记录每次测定时碘液所消耗的毫升数 V 。

( 0.1 mol/L 碘液每 1ml 相当于 8.806mg 的维生素 C )。

(5)结果计算计算相对浓度:记录每次所测维生素C 的含量 V (即碘液消耗的毫升数),设零时间碘液消耗的毫升数 V 0(初始浓度)为100%相对浓度,其他时间点碘液消耗的毫升数 V 与其比较,即得各自的相对浓度C (%)。

C (%)V 100%(式 25-1)V 0计算反应速度常数 K :作 lgC - t 图。

根据一级反应公式,用lgC 对 t 进行线性回归得直线方程,从直线的斜率求出各实验温度下的反应速度常数。

稳定剂原理

稳定剂原理

稳定剂原理
稳定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防止或减缓化学反应的进行。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在化学反应中抑制或控制反应速率,从而保持体系的稳定性。

稳定剂的使用可以改变反应的动力学,这对于许多工业过程和产品的制造至关重要。

稳定剂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 阻碍反应物的接触:稳定剂可以通过形成反应物的复合物或在其表面形成保护层来阻碍反应物之间的接触。

这样可以减少反应发生的机会和速率。

例如,在食品加工中,某些稳定剂可以与氧气结合,防止食物中的脂肪氧化。

2. 降低活性物质的浓度:在某些情况下,稳定剂可以通过与活性物质反应形成某种不活跃的产物,从而减少活性物质的浓度。

这样可以减缓反应速率。

例如,在药物制剂中,酸碱稳定剂可以与药物中的酸或碱反应,从而保持药物的稳定性。

3. 改变反应体系的物理性质:稳定剂可以通过改变反应体系的物理性质,如温度、压力或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等,来影响反应速率。

例如,在皮肤护理产品中,稳定剂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的pH值来控制产品中活性成分的释放速率。

4. 抗氧化作用:一些稳定剂具有抗氧化性质,可以中和或减少自由基的形成,这是很多化学反应的副产物。

通过抑制自由基反应,稳定剂可以减缓或阻止不必要的反应的进行。

总之,稳定剂的作用是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防止或减缓化学反应的进行,从而维持体系的稳定性。

这些机制包括阻碍反应物接触、降低活性物质浓度、改变反应体系的物理性质和抗氧化作用等。

稳定剂的选择和使用对于许多工业和生活中的化学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稳定剂原理

稳定剂原理

稳定剂原理
稳定剂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为了保持食品原有的品质和特性,防止其发生
变质或质量下降而添加的一种物质。

稳定剂的作用是通过改变食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使之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原有的品质和特性。

稳定剂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稳定剂可以改变食品的PH值。

PH值是衡量食品酸碱度的指标,不同的食品对PH值的要求也不同。

稳定剂可以调节食品的PH值,使其处于适宜的酸碱
度范围内,从而保持食品的稳定性。

其次,稳定剂可以增加食品的抗氧化性。

氧化是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稳
定剂可以抑制食品中的氧化反应,延缓食品的氧化速度,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另外,稳定剂还可以增加食品的保水性。

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对食品的口感和保
质期都有很大影响,稳定剂可以增加食品的保水性,防止食品失水,保持其湿润度和口感。

此外,稳定剂还可以增加食品的乳化性。

乳化是指两种不相溶的液体通过乳化
剂的作用形成均匀的乳状液体,稳定剂可以增加食品的乳化性,使食品更加均匀稳定。

最后,稳定剂还可以增加食品的增稠性。

增稠性是指食品中的稠度和粘度,稳
定剂可以改变食品的流变性质,使其更加稠密,口感更佳。

综上所述,稳定剂通过改变食品的PH值、增加抗氧化性、保水性、乳化性和
增稠性等方式,保持食品的原有品质和特性。

在食品加工中,稳定剂的使用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提高食品的口感和品质,是食品加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稳定剂作用

稳定剂作用

稳定剂作用
稳定剂是指能够延长食品保质期、保持食品组织结构稳定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它们作为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成分,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口感,还可以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

稳定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 保持食品的稳定性:稳定剂可以防止食品中的物质分解和变质,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稳定剂可以有效地控制食品中的氧化反应、酶催化、酸碱反应等,保持食品的原貌和口感。

2. 维持食品的组织结构:稳定剂可以在食品制作过程中促进食材的相互作用,使得食品的结构更加稳定并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稳定剂可以增加面包的黏性,使其更易于搅拌、搓揉和成形。

3. 提高食品的质地和口感:稳定剂可以改变食品的黏度以及物理特性,使之更加具有弹性、韧性和口感。

例如,添加稳定剂可以让冰淇淋更加顺滑、口感更好。

4. 增加食品的口感和韧性:稳定剂可以改变食品中的分子结构,增加食物的黏度和粘性,提高食品的弹性和稠度。

例如,在乳制品中添加纤维素酸钠可以改善奶油的稠度和口感。

总的来说,稳定剂在食品加工和保存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们能够保持食品的稳定性、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且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稳定剂的使用应符合国
家食品安全标准,并在合理范围内使用,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维生素C的稳定性研究(毕业论文)

维生素C的稳定性研究(毕业论文)

嘉应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016届)题目: 维生素C的稳定性研究*名:***学号:*********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专业:应用化学指导教师:**申请学位:工学学士嘉应学院教务处维生素C的稳定性研究摘要:维生素C(Vitamin C)又叫L-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广泛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运用于饮料,乳制品,快餐食品,肉制品。

常态下不稳定,受光照容易被氧化,也非常容易受温度,pH值,以及氧化剂的影响。

这几种因素也常常存在于日常的含抗坏血酸的制品中。

本实验运用紫外光吸收光谱仪(UV absorbance spectrometry),利用抗坏血酸在265nm处有最大吸收峰,测量不同条件下维生素C标准溶液(10mg/ml),包括光照条件,温度条件,pH,氧化剂,抗氧化剂,糖类,模拟出日常食品制品中维生素C的变化,通过其吸光度残留率,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

结果:1.在持续日光照射10小时下,抗坏血酸标准溶液的的残留率仅为14.1%,说明光照会破坏维生素C。

2.在不同恒温水浴25°C,40°C,60°C,80°C,100°C中放置180min,吸光度残留率随之温度的升高与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3.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在不同的pH下,10小时内的残留率变化:环境越偏向碱性,维生素C残留率也随之下降,强碱环境中维生素C被迅速破坏。

4.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在加入不同浓度氧化剂(H2O2)下,30min后的残留率变化(扣除氧化剂本身的吸光度):氧化剂浓度越高,维生素C残留率越低,说明氧化剂会破坏维生素C。

5,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在加入不同浓度抗氧化剂(尿酸)下,观察30min后的残留率变化(扣除抗氧化剂本身的吸光度):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抗氧化剂对维生素C起保护作用。

6.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加入不同浓度蔗糖溶液,2小时内的残留率基本与黑暗对比相同,说明蔗糖并不影响维生素C的稳定性。

PVC稳定剂的作用机理及用途

PVC稳定剂的作用机理及用途

PVC稳定剂的作用机理及用途PVC(聚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具有很好的耐候性、耐化学性和机械性能等特点。

然而,PVC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常常受到热稳定性的限制,易受热降解,导致其物理性能下降。

为了提高PVC的热稳定性,通常需要添加PVC稳定剂。

1.阻止热分解反应:PVC稳定剂可以通过妨碍PVC分子的热分解反应来提高热稳定性。

稳定剂中的活性氢、氯或其他配体与PVC分子中的过渡金属形成配合物,从而抑制或阻止热敏性自由基的产生和链传递反应。

这可以增加PVC材料的热稳定性,减少其在高温下的分解。

2.消除或中和酸性物质:PVC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酸性物质的侵蚀,从而导致其降解和破裂。

一些PVC稳定剂可以消除或中和酸性物质,从而降低PVC材料的酸度,减少其与酸性物质的反应,提高其耐酸性和耐侵蚀性能。

3.抑制氯化反应:PVC稳定剂还可以通过抑制PVC分子的氯化反应来提高其热稳定性。

在PVC加工和使用的过程中,一些氯化剂(如HCl)由于分子中的氯离子,会引起PVC的降解。

稳定剂中的金属离子可以中和PVC分子中的氯离子,阻止氯化反应的进行,从而提高PVC材料的热稳定性。

1.用于PVC制品加工:PVC稳定剂广泛应用于PVC制品的各个加工阶段。

在挤出、注塑、吹塑等加工过程中,加入稳定剂可以提高PVC材料的热稳定性,减少其在高温下的降解和分解。

2.用于PVC建筑材料:PVC稳定剂对室外暴露的PVC建筑材料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阳光、湿度和酸雨等恶劣环境条件下,PVC建筑材料容易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和化学物质的腐蚀,导致其性能下降。

添加稳定剂可以提高PVC建筑材料的耐候性、耐酸碱性和耐腐蚀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3.用于PVC电气材料:PVC稳定剂在PVC电线、电缆、绝缘层等电气材料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电气材料通常要求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和耐热性能,以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

稳定剂的添加可以提高PVC电气材料的绝缘性能和热稳定性,减少电气故障的发生。

Vc注射剂的稳定性

Vc注射剂的稳定性

实验七Vc注射剂的稳定性一、实验目的1、掌握影响Vc注射剂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熟悉注射剂的处方设计中考察稳定性的一般实验方法。

3、了解直接碘量法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药物制剂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安全、有效、稳定。

如果药物分解变质,不仅会使疗效降低,而且有些药物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故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对制剂的安全、有效非常重要。

而注射剂由于直接进入机体血管,因此对药物的稳定性要求较高。

药物的化学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在放置过程中发生的降解反应。

水和氧化是其降解的主要途径。

Vc分子结构中,在羰基毗邻的位置上有两个烯醇基,很容易被氧化。

在有氧条件下,先氧化成去氢Vc,然后水解为2,3-二酮古罗酸糖,此化合物进一步氧化为草酸与L-丁糖酸。

O═C──O═C──C OOHH O─C O═C C═O C OOHO OH O─C O O═C H2O C═O O HC─OH COOHH OH-H─C── H─C── HC─OH HO─CH COOHH O─CH H O─CH HO─C H CH2OHCH2OH CH2OH CH2OHVc去氢Vc 2.3-二酮古罗酸糖L-丁糖酸草酸影响Vc溶液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空气中的氧、pH值、温度及光线等。

Vc 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放置过程中颜色变黄和含量下降。

Vc的含量测定采用碘量法,利用Vc的还原性和碘夜的氧化性,它们可以发生定量反应,反应式如下:O═C──O═C──H O─C O═CO OH O─C I2 O═CH+H─C── H─C──H O─CH H O─CHCH2OH CH2OHVc 去氢Vc本实验以颜色变化和含量下降为指标,考察pH值,空气中的氧,抗氧剂,络合剂对Vc注射剂的质量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实验材料:Vc、碳酸氢钠、亚硫酸氢钠、硫酸铜、EDTA-Na2、、丙酮、碘夜、稀醋酸、淀粉指示液。

2、仪器与工具:拉丝灌封机、电炉、烧杯、100mL量筒、玻璃棒、移液管、洗耳球、酸式滴定管、铁架台、安瓿、锥形瓶、pH试纸、注射器及针头、洗瓶。

维生素C注射剂稳定性考察

维生素C注射剂稳定性考察

维生素C注射剂稳定性考察实训一维生素 C 注射剂稳定性考察目的1.掌握应用恒温加速试验法测定维生素C 注射液有效期的方法。

2.了解应用化学动力学方法预测注射剂稳定性的原理。

内容应用恒温加速试验法测定维生素C 注射液有效期。

原理在研究制剂的稳定性以确定其有效期(或贮存期)时,室温留样考察法虽结果可靠,但所需时间较长(一般考察 2~3 年),而加速试验法(如恒温加速试验法等)可在较短时间内,对有效期或贮存期作出初步的估计。

维生素C 的氧化降解反应,已由实验证明为一级反应,以lgCr 对t 作图呈一直线关系,由直线斜率求出反应速度常数K ;再利用Arrhenius 公式,以lgK 对1/T 作图呈一直线,将直线外推至25℃时的lgK 值,求得K 25℃;最后求出25℃时的t 0.9,即为该药的贮存期。

影响维生素C 溶液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空气中的氧、pH 值、金属离子、温度及光线等。

维生素C 的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放置过程中颜色变黄和含量下降。

中国药典规定,对于维生素C 注射液应检查颜色,照分光光度法在420nm 处测定,吸收度不得超过0.06。

维生素C 的含量测定采用碘量法,主要利用维生素的还原性,可与碘液定量反应,反应式如下:OHOOHO HOHOH+I 2HI2步骤1.仪器、设备酸式滴定管(25ml )、移液管(1ml )、锥形瓶(250ml )、烧杯(100ml )、洗瓶(500ml )、恒温水浴箱、冰箱(200立升)、铁架。

2.药品维生素 C 注射剂(5ml )、碘液(0.1mol/L )、丙酮、稀醋酸、淀粉指示剂。

3.操作步骤(1)稳定性加速试验①实验温度及取样时间将同一批号的维生素C 注射剂样品分别置4个不同温度(70℃、80℃、90℃、100℃)的恒温水浴箱中,间隔一定时间(70℃间隔24小时,80℃间隔12小时,90℃间隔6小时,100℃间隔3小时)取样,每个温度的间隔取样数均为4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VC稳定剂的作用机理及用途热稳定剂是PVC加工不可缺少的主要助剂之一,PVC热稳定剂使用的份数不多,但其作用是巨大的。

在PVC加工中使用热稳定剂可以保证PVC不容易降解,比较稳定。

PVC加工中常用的热稳定剂有碱式铅盐类稳定剂、金属皂类稳定剂、有机锡稳定剂、稀土稳定剂、环氧化合物等。

PVC降解机制复杂, 不同稳定剂的作用机制也不相同,所达到的稳定效果也有所区别。

1. PVC的热降解机理PVC在100~150℃明显分解,紫外光、机械力、氧、臭氧、氯化氢以及一些活性金属盐和金属氧化物等都会大大加速PVC的分解。

PVC的热氧老化较复杂,一些文献报道将PVC的热降解过程分为两步。

(一)脱氯化氢:PVC聚合物分子链上脱去活泼的氯原子产生氯化氢,同时生成共轭多烯烃;(二)更长链的多烯烃和芳环的形成:随着降解的进一步进行,烯丙基上的氯原子极不稳定易脱去,生成更长链的共轭多烯烃,即所谓的“拉链式”脱氢,同时有少量的C-C键的断裂、环化,产生少量的芳香类化合物。

其中分解脱氯化氢是导致PVC老化的主要原因。

关于PVC的降解机理比较复杂,没有统一的定论,研究者提出的主要有[4]自由基机理、离子机理和单分子机理。

2. PVC的热稳定机理在加工过程中,PVC的热分解对于其他的性质改变不大,主要是影响了成品的颜色,加入热稳定剂可以抑制产品的初期着色性。

当脱去的HCl质量分数达到0.1%,PVC的颜色就开始改变。

根据形成的共轭双键数目的不同,PVC会呈现不同种颜色(黄、橙、红、棕、黑)。

如果PVC热分解过程中有氧气存在的话,则将会有胶态炭、过氧化物、羰基和酯基化合物的生成。

但是在产品使用的长时间内,PVC的热降解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很大,加入热稳定剂可以延迟PVC降解的时间或者降低PVC降解的程度。

在PVC加工的过程中加入热稳定剂可以抑制PVC的降解,那么热稳定剂的起到的主要作用有:通过取代不稳定的氯原子、吸收氯化氢、与不饱和部位发生加成反应等方式抑制PVC分子的降解。

理想的热稳定剂应该具有多种功能:(1)置换活泼、不稳定的取代基,如连接在叔碳原子上的氯原子或烯丙基氯,生成稳定的结构;(2)吸收并中和PVC加工过程中放出的HCl,消除HCl的自动催化降解作用;(3)中和或钝化对降解起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及其它有害杂质;(4)通过多种形式的化学反应可阻断不饱和键的继续增长,抑制降解着色;(5) 最好对紫外光有防护屏蔽作用。

3. PVC稳定剂、作用机理及用途3.1 铅盐稳定剂铅盐稳定剂[7]可分为3类:(1)单纯的铅盐稳定剂,多半是含有PbO的盐基性盐;(2)具有润滑作用的热稳定剂,主要是脂肪酸的中性和盐基性盐;(3)复合铅盐稳定剂,以及含有铅盐和其它稳定剂与组分的协同混合物的固体和液体复合稳定剂。

铅盐稳定剂的热稳定作用较强,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且价格低廉,与润滑剂合理配比可使PVC树脂加工温度范围变宽,加工及后加工的产品质量稳定,是目前最常用的稳定剂。

铅盐稳定剂主要用在硬制品中。

铅盐类稳定剂具有热稳定剂好、电性能优异,价廉等特点。

但是铅盐有毒,不能用于接触食品的制品, 也不能制得透明的制品, 而且易被硫化物污染生成黑色的硫化铅。

3.2 金属皂类稳定剂硬脂酸皂类热稳定剂一般是碱土金属(钙、镉、锌、钡等)与硬脂酸、月桂酸等皂化制取。

产品种类较多,各有其特点。

一般来说润滑性硬脂酸优于月桂酸,而与PVC相容性月桂酸优于硬脂酸。

金属皂由于能吸收HCl,某些品种还能通过其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以脂肪酸根取代活性部位的Cl原子,因此可以对PVC起到不同程度的热稳定作用。

PVC工业中极少是有单一的金属皂化合物,而通常是几种金属皂的复合物。

常见的是钙锌皂类稳定剂。

根据Frye-horst机理,钙/锌复合稳定剂稳定机理可认为:首先锌皂与PVC链上烯丙基氯反应,然后钙皂、锌皂与氯化氯反应生成不稳定的金属氯化物。

这时,作为中间媒介的辅助稳定剂再把氯原子转移到钙皂中去,使锌皂再生,延迟了具有促进脱氯化氢作用的氯化锌的生成。

钙锌类稳定剂可作为无毒稳定剂,用在食品包装与医疗器械、药品包装,但其稳定性相对教低,钙类稳定剂用量大时透明度差,易喷霜。

钙锌类稳定剂一般多用多元醇和抗氧剂来提高其性能,国内已经有用于硬质管材的透明钙锌复合稳定剂出现。

3.3 有机锡稳定剂有机锡中的烷基锡通常是甲基、正丁基、正辛基等三种。

日本生产的大多是丁基锡类,欧洲辛基锡类更普遍一些,这是欧洲认可的标准无毒稳定剂,美国则甲基锡用的较为多一些。

常用的有机锡类稳定剂有三大类:(1)脂肪族酸盐类,主要是指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锡等;(2)马来酸盐类,主要是指马来酸二丁基锡、双(马来酸单丁酯) 二丁基锡、马来酸二正辛基锡等;(3)硫醇盐类,其中双(硫基羧酸) 酯是用量最多。

有机锡类热稳定剂性能较好,是用于PVC硬制品与透明制品的较好品种,尤其辛基锡几乎成为无毒包装制品不可缺少的稳定剂,但其价格较贵。

有机锡热稳定剂(巯基乙酸锡)对PVC有很好的稳定效果。

尤其是液态的有机锡稳定剂,相比较固体的热稳定剂,液态的有机锡稳定剂能够更好的与PVC树脂混合。

有机锡稳定剂(巯基乙酸锡)可以取代聚合物上的不稳定的Cl原子,使PVC树脂具有长期稳定性和初期颜色保持性。

并提出巯基乙酸锡的稳定机理:(1)S原子可以取代不稳定的Cl原子,因此抑制了共轭多烯烃的生成。

(2)HCl作为PVC热降解的产物,又可以加速共轭多烯烃的生成。

而巯基乙酸锡可以吸收产生的HCl。

3.4 稀土稳定剂稀土类热稳定剂主要包括资源丰富的轻稀土镧、铈、钕的有机弱酸盐和无机盐。

有机弱酸盐的种类有硬脂酸稀土、脂肪酸稀土、水杨酸稀土、柠檬酸稀土、月桂酸稀土、辛酸稀土等。

稀土稳定剂的作用机理初步研究为:(1)稀土镧系元素的特殊电子结构(最外层2个电子、次外层8个电子结构,有许多空轨道)所决定,其空轨道能级差很小,在外界热力氧作用下或在极性基团作用下,外层或次外层电子被激化,可以与PVC链上不稳定的Cl配位,并且可以与PVC加工中分解出来的氯化氢形成配位络合物,同时稀土元素与氯元素之间有较强的吸引力,可起到控制游离氯元素的作用,从而能阻止或延缓氯化氢的自动氧化连锁反应,起到热稳定作用。

(2)稀土多功能稳定剂可对PVC加工中的氧和PVC本身含有的离子型杂质进行物理吸附,并进入稀土多功能稳定剂的晶格穴中,避免了它们对母体C—Cl键的冲击振动。

因此,通过稀土多功能稳定剂的作用,可以提高PVC脱HCl的活化能,从而延缓PVC塑料的热降解。

(3)稀土化合物中合适的阴离子基团能起置换PVC大分子上的烯丙基氯原子的作用,消除这个降解弱点,也能达到稳定的目的。

稀土稳定剂国内研究的比较多。

总体来说,稀土热稳定剂的稳定效果优于金属皂类稳定剂,具有较好的长期热稳定,并与其他种类稳定剂之间有广泛的协同效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不受硫的污染,储存稳定,无毒环保的优点。

此外,稀土元素与CaCO3具有独特的偶联作用,同时促进PVC塑化效果,因而可以增加CaCO3的用量,减少加工助剂ACR的使用,有效地降低成本。

稀土对聚氯乙烯的稳定作用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协同作用。

稀土与某些金属、配位体和助稳定剂适当配合,能极大的提高稳定作用。

3.5 其他稳定剂3.5.1 环氧类环氧大豆油、环氧亚麻子油、环氧妥尔油能、环氧硬脂酸丁酯、辛酯等环氧类化合物是聚氯乙烯常用的副热稳定剂,它们与上述稳定剂配合使用有较高的协同作用,具有光稳定性和无毒之优点,适用于软质,特别是要暴露于阳光下的软质FVC制品,通常不用于硬质PVC制品,其缺点是易渗出。

有研究指出,将环氧的葵花子油添加到含有不同的金属皂盐(Ba/Cd和Ca/Zn)PVC中,通过对材料的热稳定性的测定,发现葵花子油与金属皂盐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能够增强PVC 材料的热稳定性,分析了协同作用产生的原因:降解产生的HCl被葵花子油和金属皂盐吸收了,HCl浓度减小同时降低PVC的脱HCl速度(HCl对PVC降解有催化作用),提高了PVC 的热稳定性。

3.5.2 多羟基类季戊四醇、木糖醇等多羟基化合物都对PVC有一定的热稳定作用,是PVC常用的副热稳定剂。

通过脱氯化氢速率和热稳定性实验,发现不含重金属和锌类热稳定剂的PVC/多羟基化合物热稳定时间延长到200℃,其稳定效果与多羟基化合物的类型和羟基数目有关,尤其是含端位羟基的多羟基化合物促进PVC长期热稳定性,吸收降解时产生的HCl。

3.5.3 其他亚磷酸盐、β-二酮、二氢嘧啶等都可作为PVC的辅助热稳定剂,吸收产生的HCl,延缓PVC 变色。

4 PVC热稳定剂的目前状况及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后,由于全球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严格,限制重金属稳定剂的法规日益加剧,使热稳定剂的生产及消费进一步向无毒、低毒、复合高效方向发展,无铅、无镉化已引起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替代产品不断出现和应用,铅、镉(特别是镉)稳定剂的应用已呈逐步下降的态势,出现了一些无毒或者是低毒的热稳定剂(如有机锡类化合物、钙\锌皂盐、稀土稳定剂等)。

尽管近年我国的复合型、无毒和低毒的热稳定剂生产与开发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许多的不足和较多差距(如品种少,生产规模小等)。

我国新型热稳定剂生产与应用远远不能满足国内PVC工业的发展,一些比较高档的PVC制品所需的热稳定剂还主要依赖于进口。

我国PVC工业的快速发展,为热稳定剂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保障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热稳定剂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我国新型热稳定剂研究和开发,应该重视一下几点:(一)加强原有无铅无镉钙锌稳定剂的研究和改进,提高原有产品质量;(二)根据原料来源和市场分布,逐步建立相对集中的大规模助剂生产厂群;(三)配合其他PVC助剂的开发和生产,发展多元复合式产品,进一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带动“绿色”助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