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式沉淀池
平流沉淀池

3.4.1 平流式沉淀池尺寸平流式沉淀池分设2座,每组设计流量:s m h m Q 33429.0=8.1545=74200= ; 沉淀时间T=2.0h ,沉淀池容积:W=QT=1545.8×2=3091.6m 3;考虑絮凝池尺寸,沉淀池池宽B=3.4×3+0.2×2=10.6m ;取沉淀池的有效水深:H=3.5m ,超高0.5m ,则池子总高度为4.0m ;沉淀池长:L=W/Bh=3091.6/(10.6×3.5)=83.3m ,取L=85m ;此时,沉淀池水平流速:v=L/3600T=85/(3600×2)=0.0118m/s=11.8mm/s在10~25mm/s 范围内。
沉淀池长宽比:L/B=85/10.6=8.02>4,长深比:L/h=85/3.5=24.28>10满足设计要求。
沉淀池放空时间以2小时计算,则放空管直径为:m T B L Hd 40.0=3600×25.3×85×6.10×7.0=7.0=5.05.0; 采用钢制DN500mm ,排泥管也采用同样的管径。
3.4.2 沉淀池水力条件复核每池中间设两道200mm 的隔墙将沉淀池分成三格,每格宽3.4m 。
水力半径:R=ω/χ=3.5×3.4/(3.5×2+3.4)=1.14m弗劳德数:F r =v 2/2g=0.01182/(2×9.81)=1.24×10-5 (在1×10-5~1×10-4之间)雷诺数:Re=vR/γ=0.0118×1.14/(1.007×10-6)=1.33×104 (在4000~15000之间) 沉淀池示意见下图:图3-3 平流沉淀池示意图3.4.3 沉淀池的进水设计进水采用穿孔墙布置,尽量做到在进水断面上水流的均匀分布,避免已形成的絮体破碎。
平流式沉淀池

谢谢观看
沉淀池
沉淀池,应用颗粒或絮体的重方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传统水处理构筑物。它的平面形式常采用长 方形和圆形两种。按池中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及辐流式三种形式。广泛应用于给水及污水处理工艺 流程中。有时作为原水水质较好的单独水处理构筑物,其出水术质即可满足设计要求,或作为污水的一级处理单 独使用。
简介
平流式沉淀池是沉淀池的一种类型。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和出口分设在池长的两端。池的长宽比不小于4, 有效水深一般3~4m,池子的前部的污泥设计。平流式沉/天的污水处理厂。
原理
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出口分别设在池子的两 端,进口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 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出口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 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 缓慢而稳定地流过。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设计数据
1.长宽比以4-5为宜; 2.长与有效水深比一般采用8-12; 3.池底纵坡一般采用0.01-0.02,机械刮泥时不小于0.005; 4.初次沉淀池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二次沉淀池为5mm/s; 5.进出口处挡板位置 1)高出池内水面0.1-0.15m; 2)进口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5-1.0m; 3)出口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 4)挡板距进水口0.5-1.0m,距出水口0.25-0.5m; 6.非机械刮泥时,缓冲层高度0.5m,机械刮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7.刮泥机行进速度一般为0.6-0.9......
平流式沉淀池计算

平流式沉淀池计算平流式沉淀池是一种用于水处理的重要设备,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重力沉淀将悬浮物从水中去除。
在水处理过程中,悬浮物的去除对于保护环境和提高水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平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设计参数、计算方法、优化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平流式沉淀池。
一、工作原理平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的作用将悬浮物由上向下沉降,从而实现水中悬浮物的去除。
在沉淀池内,水从入口进入并形成水平流动,悬浮物随水流向下运动,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沉淀到底部。
清水则从池的上部流出,经过去除悬浮物的处理后进入下一处理单元。
二、设计参数设计平流式沉淀池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参数:1.水流速度:根据水中的悬浮物浓度和颗粒大小来确定水流速度,一般为0.3-1.0m/s。
2.水深和宽度比:水深和宽度比决定了平流式沉淀池的流动特性,一般为1:3-1:53.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水在沉淀池内停留的平均时间,通常为2-4小时。
三、计算方法1.沉淀速度计算:沉淀速度是指沉淀物的下降速度,一般通过实验测定得到。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斯托克斯公式和离心加速度计算法。
2.沉淀面积计算:沉淀面积是指沉淀池的有效沉淀面积,根据水力停留时间和水流速度来计算,一般可根据公式:S=A/(t*v)进行计算,其中S是沉淀面积,A是沉淀池的有效断面积,t是水力停留时间,v是水流速度。
3.设计高度计算:根据平流式沉淀池的水深和宽度比,以及给定的宽度和流量计算,可得到设计高度。
四、优化措施1.增加沉淀面积:通过增加沉淀池的有效面积,可以增加悬浮物的沉淀时间和沉淀效果。
2.添加沉淀剂:在适当的条件下,添加一定量的沉淀剂可以提高悬浮物的沉淀速度和沉淀效果。
3.定期清理和维护:定期对平流式沉淀池进行清理和维护,清除污泥和沉淀物,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平流式沉淀池在水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计算,可以提高平流式沉淀池的去除效果,从而达到保护环境和提高水质的目的。
平流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基本概述平流式沉淀池就是沉淀池的一种类型,水沿水平方向流动的沉淀池。
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与出口分设在池长的两端。
池的长宽比不小于4,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池子的前部的污泥设计。
在池的进口处底部设贮泥斗,其它部位池底有坡度,倾向贮泥斗。
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好,使用较广泛,但占地面积大。
常用于处理水量大于150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厂。
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与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
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出口分别设在池子的两端,进口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出口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
堰前设浮渣槽与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
水流部分就是池的主体,池宽与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
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平流式沉淀池具有对冲击负荷与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施工简单,造价低的优点;但操作工作量大,采用机械排泥时,机件设备与驱动件均浸于水中,易生锈,易腐蚀的缺点;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及地质较差的地区;适用于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构造:平流式沉淀池有进水区、沉淀区、出水区、污泥区与缓冲区五部分组成。
1、进水区进水区的作用就是使水流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断面上,尽可能减少扰动。
平流式沉淀池的配水可采用进水挡板或进水穿孔强等;入口流速小于25mm/s。
为了保证不冲刷已有的底部沉淀物,水的流入点应高于出污泥层面0、5m以上。
水流入沉淀池后应尽快消能,防止在池内形成短流或股流,设置整流装置。
2、沉淀区沉淀区的高度(有效水深H)与其前后有关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布置有关,一般约3-4m。
沉淀区的长、宽、深之间相互关联,应综合考虑,还应核算表面负荷。
一般,L/B≥4,L/H≥10,每格宽度3-8m,不宜大于15m。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1.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原则:(1)流速的选择:在平流沉淀池中,流速是一个重要参数。
合理的流速可以保证颗粒物在污水中的充分沉降,并且避免泥沙的混浊现象。
通常来说,流速选择在0.3-0.6m/s之间。
(2)池长的确定:池长是通过污水流量来计算的。
池长的选择应该使水流能够充分停留在沉淀池中,以便颗粒物沉淀。
池长可根据公式计算:池长(L)=污水流量(Q)/流速(V)(3)水深的确定:水深是一个影响沉淀效果的重要参数。
水深的选择要根据入水水质、污水流量、池长等因素综合考虑。
过大的水深会导致水力停留时间过长,影响污泥颗粒的沉降效果。
过小的水深会导致水流速度过快,沉淀效果不理想。
一般来说,水深可选取0.8-1.2米之间。
(4)沉淀时间的计算:沉淀时间是指污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
沉淀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沉降效果。
通常来说,沉淀时间可根据公式计算:沉淀时间(t)=池长(L)/流速(V)2.平流沉淀池的沉降速度公式:v=(g×(ρp-ρf)×d^2)/(18×μ)其中,v为颗粒物的沉降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ρp为颗粒物的密度,ρf为介质(水)的密度,d为颗粒物的平均粒径,μ为介质(水)的动力粘度。
3.平流沉淀池的污泥回流比计算公式:污泥回流比(R)=回流泥浆量(Qr)/进水污泥浓度(C0)其中,回流泥浆量为回流污泥的流量,进水污泥浓度为进水中污泥的质量浓度。
污泥回流比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沉淀效果和经济性。
综上所述,平流沉淀池的计算公式涉及到池长、水深、流速以及沉降速度等参数的计算。
根据设计原则和需要,可以通过这些公式来确定各个参数的合理值,从而实现平流沉淀池的有效设计。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平流式沉淀池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设备,主要用于沉淀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它通过改变水流的速度和方向,使沉淀物沉积在池底,以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
设计原理: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原理基于流体力学中的平流概念。
当污水进入沉淀池时,由于水流的速度和方向的变化,导致其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相对静止,被重力沉积在池底。
这种设计原则使得污水中的污染物能够在沉淀池内有效地沉积下来,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结构设计:平流式沉淀池通常由进水管道、沉淀池本体、出水管道和泵组成。
其中进水管道通过设备设计来控制进水流量、速度和方向。
沉淀池本体的设计通常是矩形或圆形,底部设置有集水口以便清理沉淀物。
出水管道用于排出沉淀后的清水。
泵的作用是维持污水的流动和提高进水速度。
工作原理:当进水管道中的污水进入沉淀池后,由于沉淀池本体内有一定的空间,使流速减慢,使得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的密度大于水,从而开始沉积。
这种沉淀物在底部逐渐积聚,形成沉淀层。
清水则从中部或上部流出,经过出水管道排出。
设计要点:1.污水流入沉淀池的位置应考虑流速的调节,避免过高的进水速度导致出水中含有大量悬浮物。
2.沉淀池的内部结构应设计合理,以减少水流速度的变化,保证沉淀物能够充分沉积。
3.底部集水口的设置应方便清理沉淀物,避免沉淀物积聚过多影响沉淀效果。
4.出水管道的位置应选择在沉淀池中部或上部,避免从底部排水而将沉淀物再次搬运到出水中。
5.泵的选择应考虑污水的流量和压力需求,保证污水能够顺利流入和流出沉淀池。
设计步骤:1.确定污水处理量和水质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平流式沉淀池的容积和尺寸。
2.绘制沉淀池的结构图,包括进水管道、沉淀池本体、出水管道等。
3.根据设计要点确定进水管道位置和尺寸,确保污水能够均匀流入沉淀池。
4.设计沉淀池的本体结构,包括底部集水口的位置和尺寸,以及沉淀池的形状和尺寸。
第4章 平流沉淀池

曝气沉砂池的特点:
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 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 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 类的分离等作用。
曝气沉砂池的构造:
曝气沉砂池是一个长形渠道,沿渠道壁一侧的 整个长度上,距池底约60~90cm处设置曝气装 置;
在池底设置沉砂斗,池底有i=0.1~0.5的 坡度,
(二)凝聚作用的影响
原水通过絮凝池后,悬浮杂质的絮凝过程在平流式沉淀 池内仍继续进行。由于池内水平流速分布不均匀,存在 的速度剃度将引起颗粒相互碰撞而促进絮凝。
此外,水中絮凝颗粒的大小也是不均匀的,它们将具 有不同的沉速而引起颗粒碰撞絮凝。水在池内的停留时 间越长,由速度梯度引起的絮凝便进行愈完善。所以沉 淀时间t 对沉淀效果是有影响的;池中的水深愈大,因颗 粒沉速不同而引起的絮凝也进行得愈完善,所以池深对 沉淀效果也是有影响的。因此,实际沉淀池的沉淀时间 和水深对沉淀均有影响,因而也就偏离了理想沉淀池的 假定条件
平流式沉砂池的计算公式
1.长度L
L vt
式中:v——最大设计流量时
的速度,m/s;
t——最大设计流量时
的停留时间,s。
2.水流断面面积A
A Qm ax / v
式中:Qvmax——最大设计流
量,m3/s。
3.池总宽度B
B A/ h2
式中: h2——设计有效水深。
4.贮砂斗所需容积V
Q X T 86400 V max
平流式、竖流式、曝气沉砂池、 旋流式沉砂池
沉砂池工程设计中的设计原则与主要参数
城市污水厂一般均设置沉砂池,并且沉砂池的个数或分格数应不 小于2;工业污水是否要设置沉砂池,应根据水质情况而定。 设计流量应按分期建设考虑: 最大时流量、最大组合流量、合流制流量 沉砂池去除的砂粒相对密度为2.65,粒径为0.2mm以上。
平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平流式沉淀池简介平流式沉淀池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工程中。
它通过利用水体中的重力和浮力原理,对悬浮物进行分离和过滤,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平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平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基于物质在水中的比重差异。
当水体中悬浮的颗粒物具有比水重时,重力将使其沉降到底部;而当悬浮物的比重小于水时,浮力将使其上浮至水面。
平流式沉淀池正是通过利用这一原理,将悬浮物与水进行分离。
平流式沉淀池的结构和构造平流式沉淀池主要由进水口、出水口、沉淀池和放水管等组成。
进水口将待处理的水体引入沉淀池,并通过调节进水管的高度和角度,使水在进入沉淀池时能够形成平流状态。
水经过沉淀池的作用后,悬浮物会沉淀到底部形成沉淀层,清水则从出水口排出。
平流式沉淀池的优点1. 高效净化:平流式沉淀池能够有效地将悬浮物与水进行分离,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
2. 结构简单:平流式沉淀池采用简单的结构设计,易于安装和维护。
3. 节约能源:平流式沉淀池的工作过程中不需要额外消耗能源,仅依靠水体中的重力和浮力即可完成分离过程。
4. 适用范围广:平流式沉淀池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水处理工程,在工业、农业和生活中均有应用。
平流式沉淀池的应用领域平流式沉淀池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1. 工业废水处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常含有大量悬浮物和污染物,平流式沉淀池可以对其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2. 农田灌溉水处理:平流式沉淀池可以对水源进行净化处理,提高灌溉水的质量,减少污染对土壤的影响。
3. 自来水处理:自来水中可能存在微小的悬浮物或杂质,平流式沉淀池可以对其进行过滤和分离,提供更清洁的自来水。
4. 污水处理:平流式沉淀池是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常见的设备之一,可以将污水中的悬浮物与水进行分离,使污水得到处理和净化。
总结平流式沉淀池作为常见的水处理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处理效果好、应用领域广泛等优点。
在水处理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物质在水中的比重差异,对水体中的悬浮物进行分离和净化,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本次课程设计主要任务是对某城市50000m3/d污水处理厂三级处理工艺及部分构筑物进行设计。
本设计所处理的原水,属于市政污水经过二级生物处理后的出水(中水),水的浊度、CODcr、SS等,均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但是作为景观用水和部分工业补充用水,其浊度和卫生指标偏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处理,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以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出水作为原水,采用混凝—沉淀工艺进一步处理,达到景观和部分工业用水的要求。
第一节设计任务和内容一、设计任务1、本次课程设计为初步工艺设计及部分构筑物设计计算,设计要求如下:(1)工艺设计:给出污水混凝—沉淀处理工艺流程图,并说明理由;给出设计高程图,要求为一次提升,自然流动。
(2)给出所要求单个构筑物结构设计,并设计计算,给出设计图。
包括平面图、A-A、B-B、高程图以及工艺流程图。
2、处理工艺流程来自于二级生物处理的污水,经格栅截留大颗粒有机物和漂浮物后,通过剂量槽后,经过泵提升后进入三级污水处理厂,经三级污水处理后符合要求的出水进入城市工业用水管道。
第二节基本资料一、污水处理水量与水质进入水处理厂的城市中水的水量与水质为:设计流量:日处理废水50000m3中水水质:PH值~7.0水温4.5~25℃≤ 50 mg/LCODCr≤ 20 mg/LBOD5SS ≤ 250 mg/LTN ≤ 5 mg/LTP ≤ 0.05 mg/L二、处理要求中水经深度处理后应符合以下要求:PH值~7.0≤20 mg/LCODcrBOD≤15 mg/L5SS ≤ 10 mg/LTN ≤ 5 mg/LTP ≤ 0.05 mg/L三、气象及水文资料:风向: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风速:平均风速 < 2m/s, 最大风速 20m/s。
气温:年平均温度为6℃最冷月平均为-13.5 ℃ (1月)最热月平均为22 ℃(7月)水文:年平均降水量:417.5mm年平均蒸发量:1824.2mm地下水初见水位: 6~8m地形地貌:厂区地势由西向东呈下降趋势。
第二章 混凝—沉淀工艺流程设计第一节 工艺流程设计及说明厂的设计水量为5万立方米每天,厂自用水为5%。
原水为经过二级生物处理的污水,首先进入泵房进行提升,提升扬程为7.4米,然后经过细格栅进一步去除大颗粒有机物,在整个过程中形成自然水流。
在提升后进入混合反应池,通过配水井的闸门控制各絮凝池的水量。
水流在混合反应池内形成大的矾花后进入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池出水通过配水井后进入快滤池,过滤后进入消毒接触室进行消毒,最后进入用水管网。
其中沉淀池及快滤池产生的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然后经消化脱水形成泥饼,运出厂外。
该厂的工艺流程图如下:回流污泥剩余污泥脱水机污消泥化 池污浓泥缩 池消毒间加药间回用消接毒触 室快滤池平沉流淀式池反应池混合池计量槽细格栅泵房集水井原水主要设备:1、集水井:汇集原水以利于后续工艺流程的进行。
3、水泵:泵房进口处设闸门一座,手电两用操作。
采用螺旋提升泵,将水位一次提升为7.4米,使后面流程中形成自然水流。
4、计量槽:计量进入后续流程的水量,以利于调整后续流程的加药量。
5、混合反应池:进水在此与药剂反应生成大的矾花。
6、平流式沉淀池:通过已知数据进行计算(具体计算见第三章),通过静水压力排图2.1.1 工艺流程图泥。
6、快滤池:通过计算可知(见第四章主要设备说明)采用5个单层滤料的滤池,滤料为石英砂。
用于去除残存的胶体及部分溶解性杂质。
7、消毒接触室:用于出水消毒。
8、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处理主要作用是降低污泥中的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
9、污泥消化池:采用污泥厌氧消化的方法对污泥进行处理,厌氧消化池一般由集气罩、池盖、池体与下锥体等四部分组成,并附有搅拌和加温设备。
10、脱水间:沉淀池及快滤池的污泥通过排泥管进入浓缩池,再进入消化池,最后由污泥泵打入污泥脱水间,由脱水间中的离心脱水机将污泥中的部分含水脱去,泥饼运往厂外。
第二节流程图及高程图一、该厂的流程图(见附图)二、该厂的高程图(见附图)污水处理工程的污水处理流程高程布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各处理构筑物和泵房的标高,确定处理构筑物之间连接管渠的尺寸及其标高。
确定各部位的水面标高,从而使污水能够在处理构筑物之间通畅地流动,保证污水处理流程的正常运行。
本次课程设计只确定构筑物的水头损失,而不计管渠的水头损失。
1、布置原则:a.一级泵房提升水位应一次提升到足够高度,以使后面流程为自然流动。
水泵安装高度不宜过低,以减少调节池流出水的水头的损失。
b.流程各个设备之间的水头损失高度差不宜过大,以减少不必要的水头损失。
c.泵的提升高度为各设备水头损失、管路损失和各过程损失的安全余量之和。
2、高程图的特点简要的反应了整个水厂的各建筑物的高低比例,可以让人一目了然的了解水的流动过程及能头的损失的来源,高程图与平面图结合,就可全面反映整个水厂的大小及比例,工程施工上容易进行。
要想一次提升自然流动,则计算时是用总水头减去经过下一个池的损失水头,所得差值为下一能头,依次计算到最后即可。
高程图部分介绍如下:1、泵房:水泵将原水水位一次提升到7.4m,形成自然水流,以供后面流程中的水头损失。
2、混合反应池:混合反应池由混合池和反应池组成,反应时间为25min,池内水位为+5.24m。
3、平流沉淀池:沉淀池采用的是五个平流式沉淀池,有效水深为3.0m,底部坡度0.01,污泥斗高度3.46m,具体计算见第三章。
4、快滤池:快滤池流速10m/h,停留时间40min。
具体计算见第三章。
5、污泥脱水间:污泥脱水间高3.96m,通过离心脱水机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
第三章平流式沉淀池的计算第一节概述用于沉淀的构筑物称为沉淀池,沉淀池按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和斜板斜管沉淀池。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的平流式沉淀池。
图3.1.1 平流式沉淀池平流式沉淀池具有以下优点:1、可就地取材,造价低。
2、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
3、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
4、带有机械排泥设备时,排泥效果好。
平流式沉淀池是使用最早的一种沉淀设备,由于它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对水质适应性强,故目前仍在采用。
通过对平流式沉淀池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各种沉淀设备的原理、水力学条件及工艺参数。
平流式沉淀池一般是一个矩形结构的池子,常称为矩形沉淀池。
整个池子可分为进水区、沉淀区、出水区和排泥区。
1、进水区通过混凝处理后的水先进入沉淀池的进水区,进水区内设有配水渠和穿孔墙,配水渠墙上配水孔的作用是使进水均匀分布在整个池子的宽度上,穿孔墙的作用是让水均匀分布在整个池子的断面上。
2、沉淀区沉淀区是沉淀池的核心,其作用是完成固体颗粒与水的分离。
3、出水区出水区的作用是均匀收集经沉淀区沉降后的出水,使其进入出水渠后流出池外。
为保证在整个沉淀池宽度上均匀集水和不让水流将已沉到池底的悬浮固体带出池外,必须合理设计出水渠的进水结构。
4、污泥区和排泥措施污泥区的作用是收集从沉淀区沉下来的悬浮固体颗粒,在此我们采用的是静水压力排泥。
静水压力法是利用池内的静水位,将污泥排出池外。
第二节 平流式沉淀池的计算已知条件:水厂的设计水量Q = 50000m 3/d ;水厂自用水按5%考虑,平均流速4.5㎜/s ;沉淀时间1.5h ,其余数据可根据情况自行而定。
设计参数及计算过程:(1) 设计流量:Q=50000×(1+5%)=525003m /d=2187.53m /h (2) 池体尺寸:①池子总面积A ,设表面负荷q=2.03m /(㎡*h )8.109325.2187===q Q A ㎡ ②沉淀部分有效水深2h ,沉淀时间取 t=1.5h2h =qt=2×1.5=3.0m③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V =A 2h =1093.8×3.0=3281.43m④池长1L ,水平流速取4.5㎜/s(<5㎜/s)1L =6.3vt =4.5×1.5×3.6=24.3m⑤池子总宽度===3.248.1093L A B 45m⑥池子个数n ,设每个池子宽4.5m5.445==L B n =10(个) ⑦校核长宽比和长深比 长宽比:5.43.24=b L =5.4>4.0(符合要求) 长深比:33.242=h L =8.1(符合要求范围8~12) (3) 污泥部分(采用静水压力排泥) ①污泥部分所需容积)100(10086400)(0221P K T C C Q V -⨯⨯-=γ注:T —两次清泥时间间隔(1d )P 0—96%,K 2=1.2,γ=1.0t/3m=⨯-⨯⨯⨯⨯⨯-⨯=-3600)96100(0.12.11008640010)10250(5.21876V 262.53m每个池子污泥部分所需容积为:==105.262''V 26.25 ②污泥斗容积:污泥斗上口采用4500㎜×4500㎜污泥斗下口宽采用500㎜×500㎜ 污泥斗斜壁面与水面夹角为 60上口面积=1f 4.5×4.5=20.25㎡,下口面积=2f 0.5×0.5=0.25㎡排泥管直径:m t BLH d 25.036005.10.33.24457.07.05.05.00=⨯⨯⨯⨯==污泥斗高度:⨯-=22.05.4''4h tg 60=3.46m 污泥斗容积:32121''4124.26)25.025.2025.025.20(46.331)(31m f f f f h V =⨯++⨯⨯=++=③ 泥斗以上梯形部分容积(设池底坡度为0.01): 梯形部分高度:m h 099.001.02.)5.43.24('4=⨯÷-=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容积:3'42124.65.4099.025.43.242m b h l l V =⨯⨯+=+= ④ 污泥都和梯形部分污泥容积32164.324.624.26m V V =+=+>26.253m(4) 池子总高度缓冲层高m h 3.03=(0.3~0.5),超高m h 5.01=m h h h h h H 359.7)46.3099.0(3.035.0)(''4'4321=++++=++++=(取7.4m ) (5) 进水穿孔墙:墙长4.5m,墙高3.5m ,超高0.5m ① 孔洞处流速s m V /20.00=(0.2~0.3) 单池穿孔墙空洞总面积Ω2030.02.03600105.21873600m v Q =⨯⨯==Ω②孔洞的个数N ,采用圆形孔径为0.125m,则孔面积为(2125.041⨯π)24125.014.34130.0125.04122=⨯⨯=Ω=πN (个)③孔眼实际流速s m NA QV /21.03600125.0414.2105.21871021'=⨯⨯⨯⨯==π④孔眼布置a.孔眼布置4排,每排孔眼数为6424=÷(个),水平方向孔眼净距取375㎜(即1.5块砖长),则每排6个孔眼时其所占宽度为mm 300037561256=⨯+⨯b.剩余宽度mm B 15003000=-c.垂直方向孔眼净距取252㎜(即4块砖厚),最上一排的淹没水深取120㎜(120~150),则孔眼的分布高度为:mm 162825241254120=⨯+⨯+(6) 出水渠:采用薄壁堰出水,堰应保证水平出水渠截面宽度采用1.0m ,则渠内水深:m gb Q h 32.01036000.181.95.218773.173.13232=⨯⨯⨯== 为了保证堰顶自由落水,出水堰的高度采取0.2m ,则出水渠水深为0.5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