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课程代码:

学制:三年学时:96学时

学分:6学分开设时间:第1学期

一、课程定位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某些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非国际贸易专业的支撑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出口贸易的业务的各主要环节流程,了解在外贸实践环节中涉及到的证书、文件、单据等,掌握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国际规则与惯例在实践中的恰当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行外贸实务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实际操作的可模仿性。

1、知识目标:

1、具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基础知识。

2、具备对国际贸易宏观政策措施的分析能力。

3、进行贸易磋商与合同订立的业务。

4、能够从事催证、审证与改证的外贸单证工作。

5、能够从事报检报关工作。

2、职业技能目标:

1、理解工作任务的能力;

2、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自主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5、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6、总结工作结果的能力;

7、创新能力;

8、组织协调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1、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正直的品质;

2、讲诚信,遵守职业道德与法规;

3、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4、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勤奋努力;

5、有较好的安全意识;

6、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三、课程容和具体标准

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

一、考核知识点

1、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条件

2、国际贸易与国贸易的异同

3、国际贸易分类及常用术语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国际贸易的发展阶段与现阶段的特点(2)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条件(3)对外贸易与国贸易的异同

2、领会

(1)国际贸易的分类及相关概念:对外贸易、服务(无形)贸易、商品(有形)贸易复出口、复进口、净出口、净进口、转口贸易、过境贸易

(2)国际贸易常用术语:总贸易体系、专门贸易体系、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差额、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依存度 3、应用

(1)运用指标分析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状况

第二章国际分工

一、考核知识点

1、国际分工的含义与类型

2、国际分工的发展条件

3、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H-O理论、里昂惕夫之谜及相关解释理论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国际分工的含义、产生与发展各阶段(2)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3)各种贸易理论

第三章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价格

一、考核知识点

1、当代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世界市场价格的种类及各自含义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世界市场的含义与类型(2)开拓世界市场的方法

2、领会

(1)世界市场的交易方式(2)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因素(3)世界市场价格的种类及

含义(4)各种贸易条件的计算

第四章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一、考核知识点

1、对外贸易政策类型及不同历史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

2、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适用的法律条款

3、鼓励和限制进出口的贸易措施

4、关税的特点与种类

5、非关税壁垒措施的特点与种类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对外贸易政策的采用及理论依据(2)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的基本含义(3)经济特区的类型(4)海关税则和计税标准

(5)出口管制的原因、容与措施

2、领会

(1)重要概念: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出口信贷、普遍优惠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商品倾销、混合税、选择税、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出口信贷、外汇倾销(2)关税的类别

(3)非关税壁垒的特点和主要种类(4)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5)出口信贷的类型及含义

3、应用

(1)中国在现代国际贸易体制下应如何选择适当的保护贸易措施

(2)当前中国面临的来自其他国家的主要进口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反倾销

第五章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

一、考核知识点

1、国际投资的主要形式

2、跨国公司的特征、经营策略

3、跨国公司的作用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与决定因素(2)跨国公司的含义

2、领会

(1)国际投资的分类(2)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

第六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考核知识点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形式与特点

2、当代主要经济贸易集团

3、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4、关税同盟理论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与特点(2)区域贸易集团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领会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层次

(2)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的特征及区别(3)关税同盟的静态和动态效应

3、应用

(1)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及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时间、主要成员国、组织机构

第七章世界贸易组织

一、考核知识点

1、二战后多边贸易体制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的发展过程

2、世贸组织机制

3、世贸组织对国际贸易及世界经济关系的影响

4、中国与世贸组织关系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关贸总协定及世界贸易组织产生的背景和过程;关贸总协定的八个回合谈判及世贸组织的部长级会议谈判的进程

2、领会

(1)关贸总协定与世贸组织的区别与联系

(2)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基本原则、组织机构和决策方式(3)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3、应用

(1)世贸组织贸易体制对中国对外贸易及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第八章国际贸易术语

一、考核知识点

1、关于国际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

2、《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各术语的含义风险、责任及费用的划分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国际贸易惯例的性质

(2)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与2000的区别

2、领会

(1)贸易术语的含义及其作用

(2)11种贸易术语的风险、责任和费用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划分(3)贸易术语与合同性质的关系

3、应用

(1)有关贸易术语的选用及其合同的案例分析

九章合同的主体和标的

一、考核知识点

1、约定合同当事人条款的注意事项

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品质条款、数量条款及包装条款的基本容及规定方法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品名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2)品质的含义及产品的质量体系评审与认证

(3)商品的计量单位及数量条款的主要容

(4)销售包装与运输包装的作用与区别

(5)合同包装条款的主要容、有关注意事项

2、领会

(1)品质条款的主要容及订立品质条款应注意的问题

(2)品质机动幅度与品质公差的意义及订立方法

(3)重量的计算方法、数量机动幅度的规定方法及有关的选择权和计价方法

(4)运输包装标志的种类及含义

(5)重要概念:对等样品、唛头、溢短装条款、F.A.Q、G.M.Q、中性包装

3、应用

(1)合同中有关品质条款、数量条款及包装条款的制订及案例分析

第十章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

一、考核知识点

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运输条款及保险条款

2、国际货物运输及保险的基本知识及如何在合同中签订交货(装运)条款和保险条款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2)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的承保的风险、损失和费用的种类与含义

(3)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及其他货物运输保险的有关保险条款:CIC与ICC

2、领会

(1)海洋运输的分类、集装箱运输及国际多式联运的含义

(2)集装箱运输的特点与交接方式

(3)班轮运费的计算

(4)装运期与交货期的规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5)装运条款的主要容(装运港/地与目的港/地、分批装运与转运、装卸时间、滞期费与速遣费、装运通知)及注意事项

(6)海运提单的性质、作用、容和分类

(7)中国保险条款中海运货物保险的基本险、附加险种类及各自承保围(8)买卖合同保险条款的容及签订时的注意事项

(8)重要概念:清洁提单、指示提单、记名提单、空白提单、推定全损、共同海损、单独海损、仓至仓条款

3、应用

(1)有关装运条款及保险条款的制订与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商品的价格

一、考核知识点

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价格条款

包括价格条款的容、计价方法、价格的换算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商品的定价方法

(2)约定价格条款时的注意事项

2、领会

(1)佣金与折扣的含义、计算及其在价格中的标示(2)国际贸易中价格条款的容及单价的正确表示方法(3)计价货币的选择

3、应用

(1)有关贸易术语及价格条款的案例分析

第十二章国际贸易结算

一、考核知识点

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支付条款

2、国际货款各种结算方式

3、支付条款的签订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三种支付工具:汇票、本票、支票

(2)汇票的形式与容、分类

(3)汇付、托收方式下的当事人、种类及支付程序

(4)银行保函与备用信用证的含义

2、领会

(1)国际货款结算使用的主要票据--汇票的含义与使用程序

(2)信用证的含义与容、种类

(3)信用证支付的当事人及其权利和责任、一般程序

(3)重要的名词缩写:M/T、T/T、 D/D、 D/P、 T/R、 D/A、 L/C、 L/G、 UCP600

3、应用

(1)各种支付方式的特点、适用的规则以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情况

(2)各种支付方式的利弊及实际业务中的选用

第十三章检验、索赔、不可抗力与仲裁

一、考核知识点

1、国际货物买卖的商品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及仲裁四个合同条款的容

2、如何在合同中签订上述有关条款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商品检验的有关知识:检验机构、检验证书和检验标准

(2)索赔条款的主要容

(3)不可抗力的含义及条款容

(4)仲裁的含义、特点、程序及有关公约

2、领会

(1)商检条款的时间与地点的规定方法检验证书的作用

(2)违约金与定金的含义

(3)不可抗力事故的法律处理方法及不可抗力事件的通知和证明国际贸易争议解决的四种方式及各自特点

(3)仲裁条款的容及约定时的注意事项

3、应用

(1)不可抗力条款的性质和表述;仲裁协议的形式及合同中的仲裁条款

第十四章国际货物贸易流程

一、考核知识点

1、国际货物买卖达成合同的交易磋商过程

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履行的一般程序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国际货物买卖交易磋商的一般环节

(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基本形式与容

(3)进口合同、出口合同履行的一般程序

(4)主要出口单据的种类及制作填写

2、领会

(1)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四个环节在合同磋商过程中的法律意义(2)有效发盘的条件、发盘的有效期及其终止、发盘的撤回与撤销(3)接受有效的条件(4)合同生效的要件(5)违约的基本救济方法及对买方和卖方违约的救济方法

3、应用

(1)进出口合同履行应重点注意的问题

第十五章国际贸易方式

一、考核知识点

1、国际货物买卖中除单边逐笔出口(进口)外的贸易方式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对销贸易、加工贸易和的含义、特点及一般交易流程

2、领会

(1)包销、代理、寄售、展卖、招标与投标、拍卖的含义、特点及一般交易流程(2)补偿贸易、期货贸易的含义(3)加工贸易的主要方式

3、应用

(1)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展卖方式的类型与发展状况(2)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及其意义

四、学习资源的选用——教学参考书

1、《国际贸易》第五版主编:薛荣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8.2

2、《国际贸易实务》第二版主编:黎孝先石玉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7

五、教学条件要求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课程设计以职业需求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设置真实教学情景,以项目任务为课程训练载体,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主动参与,案例讨论、操作,带着任务和问题学知识、练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从感性经验、模糊理解入手,实践先行,老师带领学生完成任务,并讲解完成任务过程中运用的知识及方法。完成任务后,归纳总结上升至系统的理论。最终要求学生“理解、记忆、应用”。理解——通过老师讲述,让学生对基本概念、定理、方法透彻理解。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记住当堂课的重要容,并通过课堂上的反复练习、提问加深学生对课堂容的印象。应用——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再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整个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国际贸易实务作业

《国际贸易实务》作业5(第九、十章)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发生(),违约方可援引不可抗力条款要求免责。 A、战争 B、世界市场价格上涨 C、生产制作过程中的过失 D、货币贬值 2、在出口国检验,进口国复验这种检验条款的规定方法()。 A、对卖方有利 B、对买方有利 C、比较公平合理,它照顾了买卖双方的利益 D、对保险公司有利 3、按《公约》的解释,如违约的情况尚未达到根本性违反合同的规定,则受损害的一方 ()。 A、只可宣告合同无效,不能要求赔偿损失 B、只能提出损害赔偿的要求,不能宣告合同无效 C、不但有权向违约方提出损害赔偿的要求,而且可宣告合同无效 D、可根据违约情况选择以上答案 4、在我国的进出口合同中,关于仲裁地点的规定,我们应力争()。 A、在中国仲裁 B、在被告国仲裁 C、在双方同意的第三国仲裁 D、在对买方有利的国家仲裁 5、在国际贸易中,解决争议的方法主要是()。 A、友好协商 B、调解 C、仲裁 D、诉讼 6、我与德商签订一笔进口机器零件的合同。合同签订以后,德商的两间工厂都投入了生产。 再生产过程中,两间工厂之一由于意外事故遭致火灾,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德商()。 A、因遇不可抗力事故,可要求解除合同 B、因遇不可抗力事故,可要求延期履行合同 C、因遇不可抗力事故,可要求延期履行合同,但我方有索赔的权力 D、不属于不可抗力事故,我方应要求德商按期履行合同 7、根据《公约》的规定,买方向卖方提出索赔的最迟期限是()。

A、货物在装运港装运完毕即提单签发日期后两年 B、货物到达目的港卸离海轮后两年 C、经出口商品检验机构检验得出检验结果后两年 D、买方实际收到货物起两年 8、仲裁裁决的效力是()。 A、终局的,对争议双方具有约束力 B、非终局的,对争议双方不具有约束力 C、有时是终局的,有时是非终局的 D、一般还需要法院最后判定 9、在国际货物买卖中,较常采用的不可抗力事故范围的规定方法是()。 A、概括规定 B、不规定 C、具体规定 D、综合规定 10、以下()不是检验证书的作用。 A、作为证明卖方所交货物的品质、重量(数量)、包装以及卫生条件等是否符合合同规 定及索赔、理赔的依据 B、确定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的依据 C、作为卖方向银行议付货款的单据之一 D、作为海关验关放行的凭证 二、判断题 ()1.根据我国《商检法》的规定,属于法定检验的商品就是列入《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内的商品。 ()2.我国出口合同中规定的买方复验商品品质/数量的期限,一般就是买方向我方提出有关索赔要求的期限,超过索赔期险,在法律上无效。 ()3.在进出口业务中,进口人收货后发现货物与合同规定不符合,在任何时候都可向出口人提出索赔。 ()4.在国际贸易中,如果一方违约使另一方受到损害,以至于实际上使他不能得到根据合同有权得到的东西,就是根本违反合同。 ()5.凡是遇到不可抗力事故,遭受事故的一方就可以提出撤销合同。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三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问题1: 1.2003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贸易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2.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比重进一步上升。 3.一般贸易进口快速增长,加工贸易保持平稳发展。 4.中国贸易出口地理方向仍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美日欧为主要出口市场。 5.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加大。 问题2: 1.对外贸易额: 2003年的对外贸易额快速的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85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出口额4384亿美元,增长34.6%;进口额4128亿美元,增长39.9%。 2.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出口产品结构有所调整,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增长较快。机电产品出口额达22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11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6%。 3.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首先我国产品的主要市场仍旧以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主体,2003全年对美出口9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2%;对欧盟出口722亿美元,增长49.7%;对日本出口594亿美元,增长22.7%;其次,邻近或边境国家或地区仍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如2003年我国对东盟出口309亿美元,增长31.1%;对韩国出口201亿美元,增长29.4%;对俄罗斯出口60亿美元,增长71.4%。 4.对外贸易依存度: Z=(X+M)/GDP×100%=8512×8.27/116694=60%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三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问题1: 保护贸易只有在未引起别国的报复行为时才有可能达到保护的目的。但是很显然意大利的保

护贸易引起了关税大战,法国同样采取了关税保护手段,至使意大利的优势产品难以外销,引起了国内经济的动荡,不仅没有达到保护的目的,反而使国内经济严重下滑。 问题2: 中国当时的保护主义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中国工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80年代初期,由于国家长期的保护,没有竞争的压力,再加上体制等其他因素,致使中国的大部分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严重低下,影响了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 第四章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三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问题1: 中国一直在努力使自己的法律与WTO的精神相衔接,加入WTO后,对中国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清理、修订,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都能符合WTO的规则。自1997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后,在2001年经过了修正,年底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使得我们反倾销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后又于2004年3月31日作了相应修改,并于2004年6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作为我国反倾销方面的专门法规,在反倾销调查的实体和程序上,规范了我国反倾销的调查制度,在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损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该条例与欧美等国的反倾销法律和WTO的反倾销协议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 1.目前的反倾销条例属于行政法规,其效力有限,一旦与法律规定不一致,就无法适用。从长远看,应将反倾销条例上升为法律,这也是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 2. 目前我国反倾销条例相对于欧美等国的反倾销法律和WTO反倾销协议来说,显得较为简单,可操作性较弱,有待根据实践进一步完善,以便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结合国情,保留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裁量权。 3.反倾销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目的在于当国外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中国出口,并且给中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造成严重损害或威胁的情况下,可以运用规则来保护自己。对国内企业来讲,自身应具备实力,同时通过法律规则来规范市场。问题2: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最全版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与 实务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 课程代码:0014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国有丰裕的资本,故它应专门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 A.要素禀赋说B.比较成本说 C.绝对成本说D.产品生命周期说 2.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上层建筑B.资本流动 C.自然条件D.社会生产力 3.一定时期内,当一国的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时称为() A.贸易顺差B.贸易平衡 C.贸易出超D.贸易入超 4.在商品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加强了关税的保护作用的关税征收方式是() A.从量税B.从价税 C.混合税D.差价税 5.我国海关从1992年起采用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是() A.《协调制度》B.《海关合作理事会税则目录》 C.《国际贸易标准分类》D.《海关税则目案》 6.在下列的进口许可证制度中,最具灵活性和隐蔽性的是() A.公开一般许可证B.特种进口许可证 C.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D.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7.出口国政府减免出口商品的直接税的做法属于() A.出口直接补贴B.出口间接补贴 C.出口信贷D.出口行业产业政策 8.世界贸易组织实行的最惠国待遇是() A.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B.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 C.“美洲式”最惠国待遇D.“亚洲式”最惠国待遇 9.根据关税同盟理论,下列属于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的是() A.贸易转移效应B.促进技术进步 C.加速经济成长D.刺激投资 10.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原则是() A.最惠国待遇原则B.国民待遇原则 C.非歧视原则D.公平竞争原则 11.我某出口公司收到外商发来的电传,“有兴趣蝴蝶牌缝纫机MN-15000架即装请报价”,属于交易磋商环节中的() A.邀请发盘B.发盘 C.还盘D.接受 12.根据《2000年通则》解释,卖方承担责任、费用、风险最小的贸易术语是() A.CIFB.CIP C.EXWD.DDP 13.在农产品买卖中,使用农产品的每个生产年度的中等货作为交货标准的做法属于() A.凭商品规格买卖B.凭商品等级买卖 C.凭“良好平均品质”买卖D.凭“上好可销品质”买卖 14.下列运输方式中,最适宜运送急需物资、鲜活商品、精密仪器和贵重物品的是() A.海洋运输B.铁路运输

国际贸易实务习题答案完整版.doc

第一章:贸易术语 1.这一合同不属于CIF合同.因为CIF合同只要求卖方承担货物越过船弦之前的风险和损失,但根据合同规定,如果货轮迟于12月2日抵达目的港,买方有权取消合同.故卖方要承担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合同的规定已经超出了CIF的范围.若对方一定要我方保证到货时间,则应选用DES术语(目的港船上交货)或DEQ术语(目的港码头交货). 2.美方此举不合理.一般情况下,使用FOB术语订立的合同,卖方必须办理货物出口清关手续并支付出口关税及其它相关清关费用.(除非合同中另有规定,出口报关由买方负责.) 3.本案使用的是CFR价格条件,按照国际惯例的规定,此条件下当事人的风险划分是以装运港船舷为界。该案中货物在运输途中遭受风险损失,货物损失看似应由买方承担,但实际上卖方在装船时是将3000公吨小麦混装的,在货物抵运目的港后,再将其中1000公吨分拨给买方。这就涉及到有关“划拨”情况下风险转移的一种特殊原则,即在货物未划拨到合同项下之前,风险也不发生转移。在货物海运途中,合同项下属于买方的1000公吨货物尚未从卖方的其它货物中划拨出来,因此不具备风险转移的前提条件,即使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仍不发生风险的转移,有关风险损失仍应由卖方承担。本案因卖方未对合同项下的货物进行划拨,因此不具备风险转移的前提。 4.拒绝买方此要求.根据FOB术语我们可得知,租船是买方的责任,既然买方是以委托方式要求我方代为办理租船, ,并且费用由买方负担,所以能否租到合适的船,我方都不负任何责任。买方没有权利因此而撤销合同. 5.拒绝买方的要求.根据CIF术语,在货物越过装运港船弦时风险已经从卖方转移到买方.我方只负责货物在装运港之前的灭失或损失的一切风险,并支付货物运至目的港的正常运费以及签订保险合同及支付保险费.并在货物发出后及时将保险合同转让给买方.所以买方自己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也没有退还全部货款的必要.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性质:B类课程 课程代码:授课对象:电子商务(商务英语方向)11级 学分:3.5 学时:56 二、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支撑课程。是学生学习外贸理论知识、专业英语和业务操作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其功能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国际贸易的基本业务流程形成全景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运用相关的贸易、运输、保险、金融方面的知识从事国际贸易相关业务的工作的职业能力,此外,为学生进行外贸实务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实际操作的可模仿性。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国际贸易理论实物主要是以贸易合同为中心进行学习,包括五个部分,即国际贸易准备阶段的工作、交易磋商与合同订立、合同条款、合同的履行和合同的善后。因此,学生应该掌握: (1)、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2)、掌握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3)、了解其他的国际贸易方式、区域经济一体化; (4)、了解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世贸组织。 (5)、理解与合同磋商有关的惯例与法律; (6)、掌握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的基本知识; (7)、掌握商品的价格、支付方式、运输; (8)、掌握商品检验、索赔、不可抗力与仲裁; (9)、保险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理解进出口合同的履行和善后的有关国际惯例和法律; (10)、了解进出口交易前的准备工作的基本知识;

2、职业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熟悉国际贸易业务的一般流程、以及流程中包括的交易磋商、生产备货、报关运输、单证制作、贸易善后等阶段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掌握与各阶段商务交际相匹配的英语语言技能,培养学生具备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以及继续学习、能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为学生发展各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因此,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有: (1)、能进行商品与服务描述。 (2)、能进行独立交易磋商。 (3)、能填制合同和摘录合同要件(商品的品名、数量、包装等) (4)、能辨别各种包装标志,能设计唛头和选择包装方式。 (5)、能进行佣金及折扣的计算,并准确地进行FOB、CFR、CIF等贸易条件下的价格换算。 (6)、能进行汇付、托收和信用证结算的基本操作。 (7)、能进行货运、报检和报关的基本操作。 (8)、能进行出口收汇核销退税和进口付汇核销的基本操作。 四、课程内容 五、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认知特点,通过一系列教学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创新意识。 1、案例教学法。即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入案例分析,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贸易纠纷案件,做到学以致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能力都获得了提高。案例教学法既提高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

复习资料(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 课程代码:00149 一、单项选择题 1.总贸易体系是指进出口的统计标准为货物通过 A.关境 B.国境 C.质量检验 D.检疫 2.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计算出口额一般按 A.FOB计价 B.CIF计价 C.EXW计价 D.DES计价 3.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资本流动 C.上层建筑 D.社会生产力 4.按照赫—俄原理,一国应该进口 A.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B.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 C.绝对成本低的商品D.比较成本低的商品 5.按照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应该出口 A.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B.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 C.绝对成本高的商品D.比较成本低的商品 6.主张“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的贸易理论是 A.产业内贸易说 B.比较成本说 C.绝对成本说 D.产品生命周期说7.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是 A.国际生产价格 B.国际价值 C.国别价值 D.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8.李斯特“保护幼稚产业理论”认为保护的对象应为 A.农业B.已发展成熟的工业 C.刚刚开始发展且遭遇国外强有力竞争对手的工业 D.刚刚开始发展但没有国外强有力竞争对手的工业 9.关税的税收客体是 A.进出口商品 B.自然人 C.法人 D.海关 10.普惠制的主要原则之一是“非歧视的”,其含义是 A.发展中国家应对所有发达国家给予普惠制待遇 B.发展中国家应对所有发达国家的制成品出口给予普惠制待遇 C.发达国家应对所有发展中国家给予普惠制待遇 D.发达国家应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给予普惠制待遇 11.外汇倾销是指 A.一国对出口产品给以外汇补贴造成的低价出口 B.一国货币贬值造成的低价出口 C.一国对出口产品给以优惠外汇贷款造成的低价出口 D.一国对出口产品给以税收优惠造成的低价出口

国际贸易实务练习题

国际贸易实务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 选择题: 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主体是(A ) A、货物 B、买方和卖方 C、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D、中间商 2、以下(C )具有订约能力 A、未成年人 B、精神病人 C、法人代表 D、酗酒者 3、合同的权利与义务不包括(D ) A、合同的标的 B、货物买卖的价格 C、买卖双方的义务 D、合同的有效性 4、我国法律认可的进出口贸易合同形式是(B)。 A、口头形式合同B、书面形式合同 C、行为形式合同D、其他形式合同 5、在进出口贸易实际中,对当事人行为无强制性约束的规范是(C)。 A、国内法B、国际法 C、国际贸易惯例D、合同公约 第二章货物的质量

选择题 1.对一些质量不稳定的初级产品,在规定品质条款时,其灵活制定品质指标常用( A ) A.品质机动幅度 B.品质公差 C.交货品质与样品大体相等 D.规定一个约量 2.对工业制成品交易,一般在品质条款中灵活制定品质指标,通常使用( A ) A.品质公差 B.品质机动幅度 C.交货品质与样品大体相等 D.规定一个约量 3、凡凭样品买卖,如合同中无其他规定,则卖方所交的货物( C )。 A. 可以与样品大致相同 B. 许可合理的公差 C. 必须与样品一致 D. 可以与样品不同 4、卖方根据买方来样复制样品,寄送买方并经其确认的样品,被称为(B E )。 A、复样 B、回样 C、原样 D、确认样 E、对等样品 5、在国际贸易中,质量稳定、容易掌握的产品适合于(A ) A、凭样品买卖 B、凭规格买卖 C、凭等级买卖 D、凭产地名称买卖 6、若合同规定有质量公差条款,则在公差范围内,买方(A ) A、不得拒收货物 B、可以拒收货物 C、可以要求调整价格 D、可以拒收货物也可以要求调整价格 7.凡货、样不能做到完全一致的商品,一般都不适宜凭(D )买卖。 A.规格 B.号码 C.标准 D.样品 8、凭说明书和图样买卖,一般适用于(C ) A、一些品质稳定的产品 B、经过科学加工的初级产品

《国际贸易实务》电大作业(一)

电大《国际贸易实务》考试必备 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 2.转移价格 转移定价是指跨国公司内部,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销代产品,提供商务、转让技术和资金借贷等活动所确定的企业集团内部价格。 3.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常用的贸易条件有3种不同的形式: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国的贸易所得。其中价格贸易条件最有意义,也最容易根据现有数据进行计算。 4.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5.保护贸易 自由贸易”的对称。利用国家权力,制订高额关税以及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防止外国商品竞争,以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一直推行这种政策。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它幼弱的民族工业,也实行必要的保护贸易措施。 二、填空题 1.从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来看,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形成的物质基础,跨国公司则是对外直接投资的_____载体______。 2.进口许可证分为_公开许可证_和_特种进口许可证_。 3.斯密在其代表作__国赋论__中大力鼓吹__自由放任___,提出_绝对成本理论,李嘉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其核心是_两优取重,两劣取轻_。 4.世贸组织首次将_服务贸易_、_知识产权_和投资措施纳入多边贸易体制之中,比关贸总协定仅涉及__商品__贸易的范围广泛。 5.进口配额制主要分_绝对配额_和_关税配额_ 6.贸易条件指数=_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_,当指数>1时,表示_贸易条件改善_;当指数<1

(完整版)全国自考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直接贸易: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 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是间接进口,而对第三国而言是转口贸易。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 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分工 贸易条件: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比。 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 补贴指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对企业提供的财政捐助和政府对收入或价格的支持。 不可申诉补贴普遍性实施的补贴和在事实上并没有向特定企业提供的补贴。 差价税:又称差额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国内价格高于同类的进口商品价格进,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 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关税,就叫差价税。 非关税含义:指关税以处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出口信贷:是一个国家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通过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提供的货款。P140 国民待遇条款:指缔约国一方保证缔约国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 待遇。 贸易协定含义及特点:是两个或几个国家之间调整它们的互相贸易关系的一种书面协议。特点:对缔约国之间的贸易 关系规定得比较具体,有效期一般较短,签定的程序也较简单,一般只须签字国的行政首脑或某代表签署即可生效。 国际商品协定:是指某项商品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为了稳定该项商品价格和保证供销等目的所缔结的政府间多边贸易 协定。 备用信用证含义适用于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信用证,它是开证行受益人承担一项义务的凭证。 经济一体化含义与形式:一般是指国家通过签署条约或协定,采取具体的措施协调彼此之间的经济贸易政策,以促进 经济的共同发展。 国际货物关税合同特点1具有国际性2具有买卖的标的物是货物3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性质为买卖货物买卖合同。 货物买卖合同:是指卖方为了取得货物而把货物的所有权移交给买方的一种双务合同。 发盘的含义: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十分确定并且表明发盘人在得到接受时承受约 束的意旨,即构成发盘。 19贸易术语:又称价格术语,或价格条件,它是以简明的外贸语言或缩写的字母、或国际代号,来概括说明买卖双方 在交易中交货的地点,货物交接的责任、费用,以及风险的划分和表明价格构成等诸方面的特殊用语。 提单的含义: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在收到货物后签发给托运人的一种证件,它体现了承运人与托运人之立的相互关系。 性质、作用1 提单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出具的货物收据,证明其已按提单的记载收到托运人的货物2 提单是代表货物 所有权的凭证,提单的持有人拥有支配货物的权利,因此,提单可以用来向银行议付货款和向承运人提取货物,也可 用来抵押或转让,3提单是承运人和托运人双方订立的运输契约的证明,由于运输契约是在装货前商订的,而提单一般 是在装货后签发的,故提单本身不是运输契约,而只是运输契约的证明。 汇票含义及内容:是一个人向另一个签发的要求见票时或在将来的固定时间或可以确定的时间,对某人或某指定的人 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1应载明汇票字样2无条件支付命令3 一定金额4付款期限和地点5 受票人,又称付款人,即接受支付命令付款的人,在进出口业务中,通常是进口人或其指定的银行6受款人即受颔汇 票所规定金额的人在进出口业务中或其指定的银行7出票日期和地点8出票人签字 本票含义是一个人向另一个签发的,保证于见票时或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的时间,对某人的书面承诺。 支票含义:是以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即存款人对银行的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委托或命令。 24信用证含义: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 25信用证内容:1 对信用证本身的要求2 对货物的要求3对运输的要求4对单据的要求5特殊要求与指示6开证行保 证付款的责任文句。 争议含义:是指交易的一方认为对方末能部分或全部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与义务而引起的纠纷。 索赔含义指遭受损害的一方在争议发生后,向违约方提出赔偿的要求,在法律上是指主张权利,在实际业务中,通常 是指受害方因对违约而根据合同或法律提出予以补救的主张。 不可抗力又称人力不可抗拒,它是指在货物买卖合同签订以后,不是由于订约者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 由于发生了当事人既不能预见、又无法事先采取预防措施的意外事故,以至于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遭受意 外事故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或延期履行合同。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题详解

1、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应按由于地域、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商品成本绝对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移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成本论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合理,增加生产总额,对贸易各国均有利。但其前提是完全的自由贸易。因此,比较成本论的核心是“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2、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组织形式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如何? 答: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组织形式包括: (1)优惠贸易安排; (2)自由贸易; (3)关盟同盟; (4)共同市场; (5)经济同盟; (6)完全经济一体化。 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如下: (1)促进经了济一体化组织内部贸易的增长; (2)促进集团内部国际分工和技术合作的发展; (3)促进成员国资源优化配臵和产业结构调整;

(4)增强和提高了经济贸易集团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力量; (5)对集团外的国家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①对非成员国的贸易量减少,②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及利用外资极其不利。 3、战后国际资本移动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战后国际资本移动有哪些主要特点答二次大战后尤其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移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特点有: (1)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并占主地位; (2)发达国家是国际资本移动的主体,但发达国家间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3)国际资本移动的国别,地区流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4)国际资本移动的部门结构有了重大变化; (5)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外资本移动持续稳定发展。 4、简述李斯特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 答: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是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认为国家的强富不在于现有的财富多少,而在于将来能创造多少财富,而能创造未来财富的是生产力,生产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在对外贸易方面,他主张在国家干预下实行保护贸易政策,而保护贸易政策的关键是保护关税。但是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将使国民经济的某一部分遭受损失,因此应把实施保护政策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限度。对工业有选择的加以保护,以便被保护工业将来发展后所获得利益补偿因实行保护政策而造成的损失。这样,对幼稚工业应重点加以保护,而保护的重点应是生产生活必需品的工业。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对于当时德国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国际贸易实务学习心得

学习《国际贸易ABC》课程的总结 学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姓名:李雷波学号:041111235 一、学习《国际贸易ABC》的目的与意义 国际贸易这门课是一门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的学科,通过系统地学习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我们了解了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了国际贸易的基本程序、基本做法,熟悉了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同时掌握了国际上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经过近一学期的国际贸易理论课的学习,同时在老师平时的悉心教导下,我对国际贸易这门学问有了一些了解,并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感想,也为我们将来能够找到一个好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我国加入WTO之后,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强,知识经济也成为了主流。如何在贸易大潮中取得先机,如何利用贸易更好的发展经济、改善国民生活质量,这些都是一个国家要思考要探索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一直保持举世罕见的高速增长。但是,我们深知,经济总量上的增长并不代表经济质量的真正发展,以此我国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针。在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按照比例排,分别是“出口、投资、消费”。出口是主要增长点。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体在对外贸易上,就是要转变出口结构,从以低价产品为主向高新技术产品为主转变。因此,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想没有人可以完全对国际贸易丝毫不懂。 国际贸易的最大意义也在于此。同时,作为个人,要适应这样的时代,或者想要在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有所作为,就必须掌握国际贸易的知识。 二、学习《国际贸易ABC》的主要收获 课堂上讲到的保税区,自贸区,以及各类进出口贸易,WTO,达芬奇造假,复出口,服务类型,中美贸易统计顺逆差差异,以及一些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开拓了视野,IMF,ITO ,GATT,TTIP,TPP等深深吸引了自己的注意力,对经济贸易的兴趣大门就此打开。 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保险和费用问题。因为国际贸易术语大都用以划分买卖双方在交接货物过程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风险和费用,进出口贸易操作其实就是国与国之间商品的交换,而在交换过程中就离不开运输,运输中就存在风险。进出口商为了降低风险避免损失,货运保险就成了业务操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进出口业务操作内容其实很多,涉及面很广,涉及到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应用。既有出口业务,又有进口业务;既要掌握国际法律与惯例,学会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又要学会有关的计算方法。因此我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帮助我们充实自己并能解决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面临经济全球化的社会,我们多了解一些国际贸易的知识是有助于提高我们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竞争力的。 掌握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国内外常用的贸易政策,认识和理解国家有关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同时启发加入WTO后我国贸易体制和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实务作业

《国际贸易实务》平时作业 论文名称:《出口贸易中应用FOB术语的风险及防范》学生姓名: 所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成号:绩: 任课教师: 时间:2015 年4 月24 号 出口贸易中应用FOB术语的风险及防范 摘要:近年来,政府对出口创汇政策的淡化以及外资船公司、境外货运代理进入中国市场等原因,使得我国企业在进行出口贸易时更倾向于选择使用FOB术语,然而近年来FOB 术语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多,比如无单放货的风险,无法取得提单的风险,无法控制合同履行进程的风险,货损及脱保的风险,承担高额货代费用风险,卖方需要承担货交承运人之前货物损失所带来的风险,不同的结算方式存在的风险等等。这些风险给出口商带了很大的麻烦和不少的损失。为了减少风险和损失,有必要对其风险进行深入地探讨,分析其防范和规避措施。 关键词:FOB;风险;风险防范 Application in export trade FOB term risk and protection ZhaoChaona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salination of the government policy on export and foreign shipping companies, overseas freight forwarders to enter the Chinese market and other reasons, makes the enterprise when carries on the export trade in our country are more likely to choose to use FOB term, however, the risks of FOB term more and more in recent years, such as the risk of shipment release without collection bill of lading, the bill of lading cannot be obtained, unable to control the process of the contract risks, the risk of damage and TuoBao, bear the high freight cost risk, the seller need to take the risk before the cargo carrier cargo damage, different ways of settlement risks and so on.These risks for exporters brought big trouble and a lot of losses.In order to reduce risk and loss, it is necessary to deep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isk, analysis of the measures to guard against and evade. Key words:FOB,Risk;Risk prevention 一、FOB 术语简介 (一)FOB 概述 FOB(Free On Board的首字母缩写),也称“离岸价”,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贸易术语之一。按离岸价进行的交易,买方负责派船接运货物,卖方应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和规定的期限 内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只,并及时通知买方。货物在装运港被装上指定船时,风险即 由卖方转移至买方。 在FOB 条件下,卖方要负担风险和费用,领取出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证件,并负责办理出口手续。采用FOB 术语成交时,卖方还要自费提供证明其已按规定完成交货义务的证件,如果该证件并非运输单据,在买方要求下,并由买方承担风险和费用的情况下,卖方可以给予协助以取得提单或其他运输单据。 (二)采用FOB 术语时,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基本义务概括如下

(完整版)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实务》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培养综合营销管理人才的专业课 程之一。本课程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包括国家(地区)间货物买卖的程序、 操作方法和技巧,这其中应遵循的有关国际公约、国际贸易惯例和相关法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学生了解必要的国际贸易 实务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国际惯例,掌握进出口贸易的的程序、操作技巧以及注意事项,为今 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 三、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国际贸易的基 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程序、具体做法和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 合同条款的谈判及外贸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工作,同时对违反合同的现象能预先防范并能妥善 处理好索赔、理赔工作,学会国际上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将理论与实际相结 合,以便按国际规则办事,更好地进行进出口业务操作。

四、教学要求 本课程通过阐述有关国际贸易实务的程序、国际惯例和实际案例,要求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洞察形势、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掌握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程序、基本做法、通行惯例和普遍原则,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从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五、课程学时安排 六、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4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世界外贸发展格局,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掌握国际贸易适用的 法律原则,了解进出口贸易的一般程序。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世界及中国外贸的发展状况 内容:世界外贸的发展状况;中国外贸的发展状况;中国主要贸易伙伴 重点讲授:中国外贸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性质及特点 内容:国际贸易的性质;国际贸易的特点重点讲授:国际贸易的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作业

销售确认书 SALES CONFIRMATION 合同号:日期: Contract No.: Date: 签约地点: Signed At: 卖方: Sellers: 地址:传真: Fax: Address: 买方: Buyers: 地址:传真: Fax: Address: 兹买卖双方同意成交下列商品订立条款如下: The undersigned Sellers and Buyers have agreed to close the following transactions according to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stipulated below: 1.货物名称及规格Name of Commodity and Specification 2.数量 Quantity 3.单价 Unit Price 4.金额 Amount 5.总值 Total Value 数量及总值均得有 %的增减,由卖方决定。 With % more or less both in amount and quantity allowed at the Seller's option. 6. 包装: Packing: 7.装运期限:收到可以转船及分批装运之信用证 天内装出。 Time of Shipment: Within days after receipt of L/C allowing transshipment and partial shipment. 8. 装运口岸: Port of Loading: 9. 目的港:

Port of Destination: 10.付款条件:开给我方100%不可撤销即期付款及可转让可分割之信用证,并须注明可在上述装运日期后15天内在中国议付有效。 Terms of Payment: By 100% confirmed, Irrevocable, Transferable and Divisible Letter of Credit to be available by sight draft and to remain valid for negotiation in China until the 15th day after the aforesaid Time of Shipment. 12. 装船标记: Shipping Mark: 13. 双方同意以装运港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签发的品质的数量(重量)检验证书作为信用证项下议付所提出单据的一部分。买方有权对货物的品质和数量(重量)进行复验,复验费由买方负担。如发现品质或数量(重量)与合同不符,买方有权向卖方索赔。但须提供经卖方同意的公证机构出具之检验报告。 It is mutually agreed that the Inspection Certificate of Quality (Weight) issued by the China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y Inspection Bureau at the port of shipment shall be part of the documents to be presented for negotiation under the relevant L/C. The buyers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re-inspect the Quality and Quality (Weight) of the cargo. The re-inspection fee shall be borne by the Buyers. Should the Quality and/or Quantity (Weight) be found not in conformity with that of the contract, the Buyers are entitled to lodge with the Sellers a claim which should be supported by survey reports issued by a recognized Surveyor approved by the Sellers. 14. 备注 REMARKS: (1) 买方须于年月日前开到本批交易的信用证(或通知售方进口许可证号码),否则,售方有权不经通知取消本确认书,或接受买方对本约未执行的全部或一部,或对因此遭受的损失提出索赔。 The buyers shall have the covering Letter of Credit reach the Sellers (or notify the Import. License Number) before ________ otherwise the Sellers reserve the right to rescind without further notice or to accept whole or any part of this Sales Confirmation not fulfilled by the Buyers, or to lodge a claim for losses this sustained of any. (2) 凡以CIF条件成交的业务,保额为发票的110%,投保险别以本售货确认书中所开列的为限,买方要求增加保额或保险范围,应于装船前经售方同意,因此而增加的保险费由买方负责。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重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重点 1、影响国际分工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的主要内容 3、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与评价 4、要素禀赋论的主要结论有哪些 5、要素禀赋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6、简述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7、什么是贸易条件,有哪些形式,含义是什么 8、简述穆勒的相互需求法则 9、简述马歇尔的提供曲线法则 10、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11、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是什么 12、重商主义的主要论点 13、二战后至七十年代贸易自由化的表现与特点 14、管理贸易产生与发展的现实原因 15、管理贸易实现的机制与途径有哪些 16、战略贸易理论的基本论点,政策内容及评价 17、什么是财政关税与保护关税 18、关税的名义保护率与有效保护率是什么 19、关税的经济效应 20、出口信贷的特点 21、外汇倾销的含义及条件 22、鼓励出口的措施有哪些 1

23、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经济特区的措施有哪些 24、贸易条约与协定的内容结构 25、最惠国待遇条款适用范围 26、国际商品协定的内容 27、商品综合方案的内容 28、区经济一体化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29、欧盟的成立与发展 30、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是什么 31、关税同盟的动态效果是什么 32、什么是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 33、关贸总协定GATT的职能 34、WTO的职能 35、WTO的基本原则 36、WTO的贸易自由化原则怎样理解 37、WTO的决策方式 38、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特点 39、发盘应具备什么条件 40、构成有效接受的条件 41、书面合同有哪些类型 42、根据《INCOTERMS2000》,采用FOB术语,买卖双方应承担的基本义务 43、试问CPT与CFR有什么异同 44、根据《INCOTERMS2000》,各种术语的各自的交货地点,风险转移界限,费用的承担方是什么? 45、适于水上运输方式的术语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