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销售案例经典小故事
经典销售案例小故事

经典销售案例小故事经典销售案例小故事销售是商业运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卓越的表现往往可以带来数百万甚至上亿的业绩。
在世界各地都有经典的销售案例小故事,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经典案例。
一、麦当劳之父——雷·克洛克销售故事1972年,麦当劳之父雷·克洛克(Ray Kroc)首次访问日本时,发现日本并没有像美国一样的餐厅文化。
当时的日本市场上以家庭料理居多,除了传统寿司等日常用餐外,餐厅就属于高档大餐了。
但是雷·克洛克却看到了这里的商机。
雷·克洛克与当地一家存货很少的餐厅老板打了招呼。
老板表示,由于餐厅存货不多,所以让他感到困难。
那么雷·克洛克要怎么办呢?他意识到,如果他能够让餐厅老板成为麦当劳的加盟商,那么这些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于是雷·克洛克开始劝说这名老板,让他成为麦当劳的加盟商。
在长时间的谈判后,这名餐厅老板终于被雷·克洛克说服了,成为了第一个麦当劳的日本加盟商。
随着时间的推移,批量的饼干深受当地人的喜爱,这也成为了麦当劳在日本发展的契机。
二、“鹅”掌门的克服难关之路在当时中国,人们对制度转换并不熟悉,但鹅掌门的创始人张旭东却看到了商机。
鹅掌门是一家糕点店,其特色莫过于肉饼和鹅掌。
然而,当时的局势复杂,政府关门,公司经营不下去了。
在面临死亡危机时,张旭东并没有放弃,而是想方设法进行创新。
他从国外请来了一个音乐家,开设了“通行证音乐中心”;并开始进行“助农支持计划”,将糕点里的花椒、葱油、姜蒜等食材都是在当地收购;再通过聘请设计师改良,推出了白色和粉色两种新款样式;最后,张旭东还到了深圳,开展了饼干、糖果等业务。
经过一番努力和创新,鹅掌门成功逆转局面,重现辉煌。
三、劳斯莱斯的创意点子1911年,一位名叫查尔斯·劳斯的英国人创立了一家制造名车的公司——劳斯莱斯(Rolls-Royce)。
他开发出的引擎主要用于飞机和轮船的动力,其中最著名的是“银影”轿车。
成功推销案例

成功推销案例 销售代表⾯对客户要不卑不亢,坚信⾃⼰的产品和服务具有独特的优点,能给客户带来收益和价值,客户⽤钱买产品是等价交换。
以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关于成功推销案例,欢迎阅读! 成功推销案例1: ⼀个公司在招聘⼈员的过程中,经过重重⾯试最后还剩下三个⼈,该公司是⽣产梳⼦的,最后⼀道考试题便是谁能把梳⼦卖给和尚。
半个⽉后,三个⼈都回来了,结果分别如下: 甲:经过努⼒,最终卖出了⼀把梳⼦。
(在跑了⽆数的寺院、推销了⽆数的和尚之后,碰到⼀个⼩和尚,因为头痒难耐,说服他把梳⼦当作⼀个挠痒的⼯具卖了出去。
) ⼄:卖出了⼗把梳⼦。
(也跑了很多寺院,但都没有推销出去,正在绝望之时,忽然发现烧⾹的信徒中有个⼥客头发有点散乱,于是对寺院的主持说,这是⼀种对菩萨的不敬,终于说服了两家寺院每家买了五把梳⼦。
) 丙:卖了1500把,并且可能会卖出更多。
(在跑了⼏个寺院之后,没有卖出⼀把,感到很困难,便分析怎样才能卖出去?想到寺院⼀⽅⾯传道布经,但⼀⽅⾯也需要增加经济效益,前来烧⾹的信徒有的不远万⾥,应该有⼀种带回点什么的愿望。
于是和寺院的主持商量,在梳⼦上刻上各种字,如虔诚梳、发财梳……,并且分成不同档次,在⾹客求签后分发。
结果寺院在应⽤之后反响很好,越来越多的寺院要求购买此类梳⼦。
) 那么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什么,我相信每个⼈都有不同的看法。
因为讲故事的本⾝就是让⼤家思考的,因为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博⼤家⼀笑,⽽是在考察每个⼈⾯对困难的态度和⽅式。
⼤家也都知道,把梳⼦卖给和尚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因此这三个⼈都应该算是很优秀的销售⼈员。
但从三个⼈完成任务的⽅式上我们却能学到很多东西 甲是个很勤劳的销售⼈员,⾯对困难的时候契⽽不舍。
最后终于圆满的完成任务,从完成任务本⾝是很严谨的。
因为这把梳⼦的确是卖给和尚去使⽤了,不过是他挖掘了产品的另⼀个附加功能—挠痒。
这不能不说也是他的聪明之处。
我们做销售或者做策划的时候也是同样,是否要把我们认定的主要功能去推销出去,哪⼀种是客户或者消费者最需要的。
销售成功案例小故事6个_励志故事

销售成功案例小故事6个细心体会以下的销售案例小故事,故事中蕴含着一些销售的技巧和方法,需要大家去慢慢体会。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销售成功案例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销售成功案例小故事1:流水声也能卖高价费涅克是一名美国商人。
在一次休假旅游中,小瀑布的水声激发了他的灵感。
他带上立体声录音机,专门到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逛游。
他录下了小溪、小瀑布、小河流水、鸟鸣等声音,然后回到城里复制出录音带高价出售。
想不到他的生意十分兴隆,尤其买“水声”的顾客川流不息。
费涅克了解许多城市居民饱受各种噪音干扰之苦,却又无法摆脱。
这种奇妙的商品,能把人带入大自然的美妙境界,使那些久居闹市的人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还可以使许多失眠者在水声的陪伴下安然进入梦乡。
点评:留心处处皆商机。
在我们抱怨生意难做之时,却有无数的商机在我们身边溜走或等待我们去发掘。
发掘新的商机,比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更具发展前景,因为谁是新商机的发现者,谁就是市场的独占者,没有竞争,任君驰骋。
不过,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只有在需求存在时,营销才能构成新的商机,否则一文不值。
销售成功案例小故事2:此时无声胜有声美国纽约国际银行在刚开张之时,为了迅速提升知名度,曾做过以下这样一个广告。
一天晚上,全纽约的广播电视正播放节目,突然间,全市的所有广播都在同一时刻向听众播放一则通告:听众朋友,从现在开始播放的是由本市国际银行向您提供的沉默。
紧接着整个纽约市的电台就同时中断了10秒钟,不播放任何节目。
一时间,纽约市民对这个莫名其妙的10秒钟沉默时间议论纷纷,于是“沉默时间”成了全纽约市民茶余饭后的最热门话题,国际银行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很快便家喻户晓。
点评:“此时无声胜有声”。
国际银行的广告策略巧妙之处在于,它一反一般的广告手法,没有在广告中播放任何信息,而以全市电台在同一刻的10秒钟“沉默”引起市民的好奇心理,市民不知不觉地去探究根底,从而使国际银行的名声由“不知而人人皆知”,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成功销售案例故事8个

成功销售案例故事8个成功销售案例故事篇:一在你们眼里,只有想买鞋子的人才是你们的顾客;在我眼里,任何人都是我的顾客,包括那个一心向我推销帽子的人!任何人都是我的顾客上世纪20年代,随着体育运动的兴起,在一个名叫赫佐格奥拉赫的德国小镇上,先后出现了三家运动鞋作坊。
其中有个老板才20岁出头,他起初是跟着父亲在街头摆摊的修鞋匠,后来因为在体育行业看到了商机,才大胆投资办起了这家制鞋作坊。
有一次,小伙子和另外两家作坊的老板一起乘坐公共汽车去纽伦堡推销鞋子。
车到半路,上来一个拎着一大包帽子的推销员,那是一个无时无刻不想着业务的推销员,一上车就从包里取出几顶帽子滔滔不绝地向他们介绍了起来。
小伙子和那两个老板也是去推销产品的,对那人的帽子当然没有什么兴趣。
他的两个伙伴纷纷把头侧向了另一边,可小伙子却不一样,他饶有兴趣地听着。
后来,那个推销员问他:“买一顶帽子吧!等我下车之后你就要错过这个好机会了!”“你的话很有道理,但你的形象使我的购买欲打了不少折扣!”小伙子认真地说。
“我的形象?你是说我的穿着不得体?”帽子推销员纳闷地问。
“不,你虽然戴着非常不错的帽子,穿着非常不错的服装,但你的鞋子上沾满了灰尘甚至是污泥,而这足以间接地影响到你的产品形象!”小伙子说。
那个推销员听后连忙拍了拍自己鞋子上的脏泥,但很显然,鞋子上的污泥并没有那么容易被拍掉,他尴尬地说:“做推销员东奔西跑的,这是不可避免的!”“对!可是你如果穿着一双随时都能擦干净的运动鞋,这些就完全可以避免了!”小伙子边说边伸出脚,然后往自己的鞋子上洒了一些灰尘,接着用湿布一擦就干净了。
帽子推销员眼睛一亮,觉得穿运动鞋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仅走路比穿靴子轻松,最主要的是它能像皮鞋一样一擦就干净,可以保持自己的最佳形象,这样也就不会再因为形象问题而使别人的购买欲降低!帽子推销员忍不住问小伙子鞋子是从哪儿买的,他激动地表示下车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去买一双这种鞋子。
销售的小故事大道理

销售的小故事大道理1、把梳子卖给和尚说起故事营销案例,小马识途营销顾问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把梳子卖给和尚”这个经典营销故事。
有四个营销员到庙里找和尚推销梳子。
第一位一把都没卖成功,因为和尚说没头发,不需要梳子;第二位卖了十多把,他告诉和尚头皮要经常梳梳,可以活络血脉,有益健康;第三位卖了百十把,他跟老和尚讲,庙堂前面放些梳子,香客磕完头烧完香可以梳梳头,会感到这个庙关心香客,下次还会再来;第四位卖好几千把,而且还有订货,他跟老和尚说,在梳子上刻上“积善梳”,说可保佑对方,谁来送谁,保证庙里香火更旺。
该故事告诉我们,零增长不等于零需求,有大量潜在消费需求处于睡眠状态,营销者面对原有的消费市场,应随机应变,转换思维,树立市场创新意识。
2、扩大牙膏开口职场营销故事“扩大牙膏开口”又可以说是“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为十大经典营销故事之一。
某品牌的牙膏,包装精美,品质优良,备受顾客喜爱,连续10年营业额保持10%-20%的增幅。
可到了第11年,销售业绩却停滞不前。
不久后公司总经理召开会议,商讨对策,提出谁能有好销售方法,就奖励10万元。
员工们提出了无数的建议,当总经理看到一个年轻人的创意建议后,立刻给了他10万元,并拍板第二年按年轻人的创意去实施,牙膏的销售额果然翻了一番。
年轻人的创意很简单:就是将现有的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
该小故事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如果坚持既有的思维方法,很容易陷入瓶颈。
主动打破常规,说不定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3、卖住宅在英国,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
于是他宣布卖掉现在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
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10万英镑了,并且价格还在上涨。
这时,有位衣着朴素的年轻人来到老者身边说道:“先生,虽然我只有1万英镑。
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
”老人听到这样的话,立马把房子卖给了他。
成功营销案例故事5个

成功营销案例故事5个营销学不仅适用于产品与服务,也适用于组织与人,所有的组织不管是否进行货币交易,事实上都需要搞营销。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营销案例故事,欢迎阅读!成功营销案例故事1:在美国肯塔基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家格调高雅的餐厅。
店主人察觉到每星期二生意总是格外冷清,门可罗雀。
一个星期二的傍晚,店主人闲来无事,随便翻阅了当地的电话簿,他发现当地竟有一个叫约翰·韦恩的人,与美国当时的一位名人同名同姓。
这个偶然的发现,使他计上心来。
他当即打电话给这位约翰·韦恩,说他的名字是在电话簿中随便抽样选出来的,他可以免费获得该餐厅的双份晚餐,时间是下星期二晚上8点,欢迎偕夫人一起来。
约翰·韦恩欣然应邀。
第二天,这家餐厅门口贴出了一幅巨型海报,上面写着:“欢迎约翰·韦恩下星期光临本餐厅。
”海报引起了当地居民的瞩目与骚动。
到了星期二,来客大增,创造了该餐厅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大家都要看看约翰·韦恩这位巨星的风采。
到了晚上8点,店里扩音机开始广播:“各位女士、各位先生,约翰·韦恩光临本店,让我们一起欢迎他和他的夫人!”霎时,餐厅内鸦雀无声,众人目光一齐投向大门,谁知那儿竟站着一位典型的肯塔基州老农民,身旁站着一位同他一样不起眼的夫人。
人们开始一愣,当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之后,便迸发出了欢笑声。
客人簇拥着约翰·韦恩夫妇上座,并要求与他们合影留念。
此后,店主人又继续从电话簿上寻找一些与名人同名的人,请他们星期二来晚餐,并出示海报,普告乡亲。
于是“猜猜谁来吃晚餐”、“将是什么人来吃晚餐”的话题,为生意清淡的星期二带来高潮。
店主人没花一分钱,歪打正着,应归功于他大胆的创见。
成功营销案例故事2:那时候我已经做了竞价几年,因此代理公司请我们这些客户去郊游,说白了就是出去玩,去的地方倒没什么特别,就是在附近的一些小山村,先爬山,完了后去村里吃饭。
但这次经历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到现在仍然记得,只是没有将它落在纸上,就怕很多人的真实评论破坏了我心中当初的那种美好。
经典销售案例小故事(通用22个)

经典销售案例小故事(通用22个)经典销售案例小故事 1乔·吉拉德的故事乔·吉拉德在十五年的时间内卖出了13001辆汽车,并创下了一年卖出1425辆、平均每天4辆的记录,被人们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你想知道它推销成功的密码吗?以下是对乔·吉拉德故事的介绍,可供参考!记得曾经有一次一位中年妇女走进我的展销厅,说她想在这儿看着车打发一会儿时间。
闲谈中,她告诉我她想买一辆白色的`福特车,就像她表姐开的那辆,但对面福特车行的营销人员让她过一个小时后再去,所以她就来这儿看看。
她还说这是她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今天是我55岁生日。
”“生日快乐!夫人。
”我一边说,一边请她进来随便看看,接着出去交代了一下,然后回来对她说:“夫人,您喜欢白色车,既然您现在有时间,我给您介绍一下我们的双门式轿车也是白色的。
”我们正谈着,女秘书走了进来,递给我一打玫瑰花。
我把花送给那位妇女:“祝您长寿!尊敬的夫人。
”显然她很受感动,眼框都湿了。
“已经很久没人给我送礼物了。
”她说,“刚才那位福特营销人员一定是看我开了部旧车,以为我买不起新车,我刚要看车他却说要去收一笔款,于是我就上这儿来等他。
其实我只是想要一辆白色车而已,只不过表姐的车是福特,所以我也想买福特。
现在想想,不买福特也一样。
”最后她在我这儿买了一辆雪佛莱,并开了一张全额支票,其实从头到尾我的言语中都没有劝她放弃福特而买雪佛莱的词句。
只是因为她在这里感到受了重视,于是放弃了原来的打算,转而选择了我的营销产品。
经典销售案例小故事 2卖木梳给和尚木梳是用来梳头发的,和尚是没有头发的,怎么才能让和尚买木梳?这是一家公司在招聘业务主管时的一道面试题。
以下是对这个销售小故事的'详细介绍,可供参考!一家大公司扩大经营招业务主管,报名者云集,招聘主事者见状灵机一动,相马不如赛马,决定让应聘者把木梳卖给和尚。
以10天为限,卖的多者胜出。
绝大多数应聘者愤怒,说:出家人要木梳何用?这不是那人开玩笑嘛,最后只有三个人应试。
成功销售案例小故事18个

成功销售案例小故事18个成功销售案例小故事篇1:模仿一个人想做一套家具,就走到树林里砍倒一棵树,并动手把它锯成木板。
这个人锯树的时候,把树干的一头搁在树墩上,自己骑在树干上;还往锯开的缝隙里打了一个楔子,然后在锯,古哦了一会儿有把楔子拔出来,在打进一个新地方。
一只猴子做在一棵树上看着他干这一切,心想:原来伐木如此简单。
这个人干累了,就躺下打盹时,猴子爬下来骑到树干上,模仿着人的动作锯起树来,锯起来很轻松,但是,当猴子要拔出楔子时,树一合拢,夹住了它的尾巴。
猴子疼的大叫,它极力挣扎,把人给闹醒了。
最后被人用绳子捆了起来。
【成功销售案例小故事的启示】日本企业是靠模仿欧美产品起家的,但是他们在模仿中有创新,这就促成了日本经济30年的兴旺。
我国许多企业生产的产品也是模仿欧美企业的,但是我们在模仿中没有创新,所以如今电视、DVD 等许多产品的核心技术不在我们手中,这就像猴子的尾巴,一不小心就被树夹住,由此可见,模仿固然重要,但创新更为关键。
成功销售案例小故事篇2:医驼背有个自称专治驼背的医生,招牌上写着“无论驼得像弓一样,像虾一样,像饭锅一样,经我医治,着手便好”有个驼背信以为真,就请他医治。
他拿了两块木板,不给驼背开药方,也不给他吃药,把一块木板放在身上,叫驼背趴在上面,用另一块木板压在驼背的身上,然后用绳子绑紧。
接着,便自己跳上板去,拼命乱踩一番。
驼背连声呼叫求救,他也不理会,结果,驼背算是给弄直了,人也“呜呼哀哉”了。
驼背的儿子和这个医生评理,这医生却说:“我只管把他的驼背弄直,哪管他的死活!”【成功销售案例小故事的启示】顾客的需求是多样的,顾客的偏好也是多样的,企业营销的问题是找出解决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方法,并且这种产品和方法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这才是成功的营销。
许多企业在广告中吹嘘自己的产品可以解决什么什么问题,当顾客购买使用后却不见效果、想评理却找不到人诉说了。
成功销售案例小故事篇3:巧妙的批评卡尔文·柯立芝于1923年登上美国总统的宝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销售案例经典小故事
神奇旧钞的营销故事
营销人员要想取得好的销售业绩、获得好的职业发展,就需要不断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要像以下销售故事中的郑周永一样,用
宣传造势的方式获得更多的订单。
1970年,郑周永投资创办蔚山造船厂,要造100万吨级的油轮。
不多久,他就筹集了足够的贷款,只等客户来订货了,但订货单可
没有那么多容易得到。
当时,没有一个外商相信韩国的企业有造大船的能力。
怎么办?
郑周永为此苦思冥想,终于,他想出了一招。
他从一堆发黄的旧钞
票中,挑出一张500元的纸币,纸币上印有15世纪朝鲜民族英雄李
舜臣发明的龟甲船,其形状极易使人想起现代的油轮。
而实际上,
龟甲船只是古代的一种运兵船,李舜臣就是用这种船打败日本人,
粉碎了丰臣秀吉的侵略。
郑周永随身揣着这种旧钞,四处游说,宣
称朝鲜在400多年前就已具备了造船的能力,完全能胜任建造现代
化大油轮。
经他这么游说,外商果然很快签出了两张各为26万吨级
油轮的订单。
营销人员时时刻刻要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如何证明?“让历史说话”,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
我们发现,许多品牌企
业都喜欢“标榜”自己是“百年企业”、“老字号”、“历史悠久”,其道理就在于此。
刺激是最好的营销战术
纽约有位年轻商人摩斯,他在纽约市的一个热闹地区租了一家店铺,满怀希望地择了个吉日开始做起保险柜的买卖。
然而开业伊始,生意惨淡。
虽然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他店前走来走去,店里形形色色的保险柜也排得整整齐齐,店中销售人员更
是彬彬有礼、周到服务,但是很少有人光顾。
看着店前川流不息的
人群,却没有人光顾他的店铺,他不禁心中烦恼。
最后摩斯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突破困境的好办法。
第二天,他匆匆忙忙前往警察局借来正在被通缉的重大盗窃犯的照片,并把照片放大好几倍,然后把它们贴在店铺的玻璃上,照片
下面还附上文字说明。
照片贴出来以后,来来往往的行人都被照片吸引,纷纷驻足观看。
人们看过逃犯的照片后,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本来不想买保险
柜的人,此时也有些犹豫,前思后想还是觉得买一台踏实。
因此他
的生意立即有了很大的改观,原本生意冷清的店铺突然变得门庭若市。
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他的营业额就突飞猛进,连续上涨。
保
险柜在第一个月就卖出48台,第二个月又卖出72台,以后每月都
能卖出七八十台。
不仅如此,还因为他贴出了逃犯的照片,使警察
顺利地缉拿到了案犯。
因此,这位年轻人还荣幸地获得了警察局的
表彰奖状,报纸也对此作了大量的报道。
他也毫不客气地把表彰奖
状连同报纸一并贴在店铺的玻璃窗上,有此锦上添花,他的生意更
加红火。
通过外部的刺激和诱导来向客户传递产品的价值信息,从而挖掘客户的潜在购买欲望,这就是摩斯成功的原因。
原价销售术
岛村芳雄是日本东京岛村产业公司的董事长,他原先在一家包装
材料厂当店员,后来改行做麻绳生意,就在他做麻绳生意时,创出了
“原价销售术”。
岛村的原价销售术很简单。
首先,他以5角钱的价格到麻绳厂大
量购进45厘米的麻绳,然后原价卖给东京一带的工厂。
完全无利的
生意做了一年后,“岛村绳索确实便宜”的名声远播,订货单从各地
雪片般飞来。
此时,岛村开始按部就班,他拿购货收据前去订货客户
处诉说:“如果让我继续为你们服务的话,我便只有破产一条路可走了。
”客户为他的诚实所感动,甘愿把交货价格提高到5角5分。
同时,岛村又到麻绳厂商洽:“你们卖给我一条5角钱,我一直是原价卖
给别人,因此才得到在这么多的订货。
”厂方一看他开给客户的收据存根,大吃一惊。
这样甘愿不赚钱的生意人,麻绳厂还是第一次遇到,于是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他一条算4角5分。
如此一来,以当时他一天1000万条的交货量计算,他一天的利润就是100万日元。
创业两年后,他就成为誉满日本的生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