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考研722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贵州师范研究生考试大纲

贵州师范研究生考试大纲
一、前言
贵州师范研究生考试大纲是为选拔具有扎实专业基础,较高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的优秀考生而设立的。
本大纲旨在为考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复习方向,帮助他们更好地准备考试。
二、考试科目与内容
1. 英语: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五个部分。
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英语读写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2. 政治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要求考生对相关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3. 专业课:根据报考的专业不同,考试内容也有所差异。
如教育学专业的专业课可能包括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内容;心理学专业的专业课可能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内容。
三、考试形式与时间
考试形式主要为笔试,部分专业可能包含面试或实操环节。
考试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十二月或次年的一月,具体时间以官方公告为准。
四、复习建议
1. 对于英语,考生需要注重词汇积累和阅读训练,同时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2. 对于政治理论,考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 对于专业课,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同时关注学科前沿动态。
五、结语
希望各位考生能够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争取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大家考试顺利!。
《分析化学》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

《分析化学》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第一部分, 化学分析第1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述主要内容: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及分析方法分类滴定分析法概述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要求: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初步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基准物质的条件了解种试样的采集、制备及分解方法第2章误差与数据处理主要内容:误差及其来源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显著性检验及可疑值取舍回归分析法要求:掌握误差的表示方法、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特点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运算规则及数字修约规则初步掌握数据取舍方法,显著性检验的含义和方法了解随机误差的分布特征,正态分布与t分布的区别与联系初步掌握回归分析法第3章酸碱滴定法主要内容:酸碱定义、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换算;离子强度、活度系数和离子活度的计算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物料等衡式、电荷等衡式和质子等衡式;分布系数的计算及其应用强酸(碱)、一元(多元)强酸(碱)、强酸和弱酸的混合酸及两性物质的PH计算缓冲溶液的PH计算;缓冲容量、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和理论变色点;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滴定曲线、滴定突跃、指示剂的选择;强碱滴定一元弱酸、强碱滴定一元弱碱;多元酸和多元碱的滴定滴定强酸及弱酸的终点误差计算酸碱滴定法的应用要求:了解酸碱质子理论的酸碱定义、共轭酸碱对以及酸碱强度等基本概念掌握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的区别,物料等衡式、电荷等衡式和质子等衡式的写法掌握酸碱平衡体系中各型体分布系数的计算及其应用掌握酸碱平衡中溶液酸碱度的计算掌握缓冲溶液的PH计算,了解缓冲溶液的配制与选择、常用缓冲溶液、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等概念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变色范围,变色点,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常用的酸碱指示剂熟悉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的酸碱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滴定曲线的绘制及其有关的问题,熟悉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可行性判据,计量点PH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等熟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和测定结果的有关计算第4章络合滴定法主要内容:常用络合物络合物的平衡常数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络合滴定基本原理准确滴定与分别滴定判别式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要求:了解EDTA的性质及其与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和特点了解络合平衡体系中各种形成常数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络合平衡中有关各型体的分布及浓度的计算理解络合滴定中的主反应和副反应,掌握各副反应系数的定义和计算、络合物条件形成常数的意义和计算掌握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了解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指示剂的选择,常用的金属指示剂,掌握终点与指示剂的变色点的关系掌握林邦公式及其计算,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络合滴定中的酸度控制。
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分析化学》考试大纲分析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对本课程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并在此基础上了解考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学会、掌握化学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熟悉各部分知识的结构及知识的内在联系,树立量的概念,准确地计算;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进一步自学分析化学书刊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第一章误差与分析数据的处理考试内容1、定量分析误差来源和性质2、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含义、表示方法以及两者的关系3、有效数字的概念、记录和运算规则4、置信度与置信区间5、可疑值的检验:Q检验法与格鲁布斯法6、显著性检验:t检验法和F检验法考试要求1、掌握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概念、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2、掌握测定值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含义与关系,偏差与误差的计算3、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记录和运算规则4、掌握Q检验法、t检验法和F检验法的基本原理。
5、了解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系统误差的发现和消除(对照试验、空白试验、等方法);随机误差的减少。
第二章滴定分析法概论考试内容1、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主要滴定方式。
2、物质的量的浓度和滴定度3、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4、滴定分析中的计算考试要求:1、掌握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主要滴定方式。
2、掌握物质的量的浓度和滴定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其相互换算3、掌握基准物质的要求、直接配制法,标定法4、掌握滴定分析中的有关计算:试样或基准物取量的计算、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各种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考试内容1、共轭酸碱对的概念及其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的关系2、分布系数、物料平衡、电荷平衡、质子条件3、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4、缓冲容量及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选择及配制方法5、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区间及影响变色区间的因素;常用酸碱指示剂。
6、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计量点pH的计算方法,滴定突跃范围及影响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一元弱酸(碱)滴定可能性的判据,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一、考试基本要求:分析化学是化学类各专业的重要主干基础课,化学分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分离与富集方法。
要求考生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滴定突跃和滴定可行性判据,掌握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
了解常见的分离与富集方法。
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闭卷、笔试(总分:150分时间:180分钟)三、试题类型:选择题、填充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四、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本课程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分析化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各种化学计算。
要求学生全面熟练掌握上述知识内容。
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本章重点]有效数字的定位和运算规则,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滴定分析法计算。
第一节概述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第二节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一)准确度和精密度(二)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第三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有效数字及其修约规则和计算规则第四节滴定分析法概述(一)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二)滴定分析法计算第二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本章重点]酸碱平衡理论及其处理,具体包括:酸碱溶液pH值、酸碱组分浓度的计算,终点误差计算等。
第一节概述(一)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二)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第二节分布系数的计算一元酸溶液和多元酸溶液第三节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一)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条件(二)pH的计算第四节酸碱缓冲溶液(一)缓冲溶液pH的计算(二)缓冲指数和缓冲容量第五节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的原理第六节酸碱滴定法基本原理(一)强碱滴定强酸(二)强碱滴定一元弱酸(三)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第七节终点误差(一)强碱滴定一元弱酸(强酸滴定一元弱碱)(二)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第八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一)混合碱的测定(二)铵盐中氮的测定第三章络合滴定法[本章重点]络合平衡理论及其处理,具体包括:各种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及络合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初试分析化学科目考试大纲.doc

初试分析化学科目考试大纲(适用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考查目标分析化学是环境类专业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原子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和分离与富集方法。
要求考生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滴定突跃和滴定可行性判据,掌握重量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原子光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了解常见的分离与富集方法。
掌握的现代分析技术,要求考生牢固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过程要有基本的了解。
可以根据样品性质、分析对象选择最为合适的分析仪器及分析方法。
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绪论2-5分,定量分析化学概论10-15分,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20-30 分,络合滴定法20-30分,氧化还原滴定法10-15分,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15-20分,电位分析法10-15分,吸光光度法10-15分,原子光谱分析法4-7分,色谱分析法5-10分,分析化学屮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2-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占30%左右,基本计算占30%左右,综合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20%左右,综合实验占20%左右。
其中,难度较大的试题占20%左右。
三、考查内容1、绪论: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
2、定量分析化学概论了解误差的种类、来源及减小方法。
掌握准确度及精密度的基本概念、关系及各种误差及偏差的计算,掌握少数数据的t分布,并会用t分布计算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掌握t检验和F检验;熟练掌握异常值的取舍方法。
分析化学实验考试大纲

分析化学定量实验考试大纲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客观地评定学生的成绩,根据我们修订的《分析化学定量实验执行大纲》的要求,特制定本大纲。
一、考试内容分析化学定量实验的考试内容包括下列五上方面:1、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基本知识的理解;2、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3、定量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4、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的讨论;5、学生进行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1、定量分析基本操作考试:30%(1)基本操作考试范围:A、分析天平的正确使用B、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C、滴定管的正确使用(2)考试方法:由教师编拟一个实验,该实验包括天平称量,移液、定容、滴定等单元操作,由老师逐一观察学生实验的操作,并作好记录,学生操作完毕后,老师当场给予讲评。
平时实验各单元操作规范,熟练的学生,可以免考。
(3)考试时间:安排在学生实验完成之后,抽一个老师监考。
(4)记分方法:按各个单元操作的规范严格要求,根据学生完成各操作的熟练程度,桌面清洁、综合评分。
凡对分析结果有影响的错误操作扣分较重,注意拉开学生操作成绩的档次。
2、笔试(30%)(1)笔试范围:分析化学实验基本原理、基本操作和基本知识。
(2)试题形式:选择填空:填空;改错。
(3)考试时间:2小时(4)笔试试题库题目分布:(见附录)3、平时成绩(40%)(1)平时实验成绩(30%)包括实验态度,实验台整洁,课堂纪律,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
(2)设计实验成绩(10%)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完善性。
三、补考实验成绩不及格者,应予补考一次。
补考时学生哪一项不及格,补考哪一次。
实验补考可随下一届学生进行。
不降低要求。
分析化学教研室附录:笔试试题库试题分布第一部分: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100题1、实验室安全知识 52、玻璃器皿的洗涤 53、化学试剂规格 54、滤纸及滤器 55、常用干燥器 36、常用坩埚和研钵的使用 37、纯水的制备及鉴定 38、溶液的浓度及其配制方法 59、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510、定性分析常识1011、滴定分析基本知识2112、重量分析基本知识1013、光度分析基本知识1014、综合常识10第二部分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100题1、半微量定性分析基本操作152、分析天平基本操作253、滴定分析基本操作304、重量分析基本操作155、光度分析基本操作15第三部分:分析化学实验基本原理100题1、定性分析202、分析天平103、酸碱滴定法154、络合滴定法155、氧化还原滴定法156、沉淀滴定法 57、重量分析法108、光度分析法10。
702《化学》考试大纲I.考查目标

1.掌握误差分类与减免方法,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2.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3.掌握滴定分析基本概念和原理、滴定反应的要求与滴定方式、 基准物质的条件、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滴定结果的计算。 应做练习 (1)用四倍法和 Q 检验法进行离群值的取舍。(2)有关一组平 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中位数、极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 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的计算。(3)有效数字的取舍。(4)标准溶液 的配制有关计算。(5)滴定度的计算。(6)各类分析结果(含量)的 计算。 (六)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考试内容 酸碱质子理论、溶液酸度的计算;解离度、稀释定律、同离子效 应、盐效应、缓冲溶液的 pH、缓冲溶液的配制;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原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影响指示剂变色的因素,混合指示剂;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强酸强碱的滴定,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多元弱酸(碱)和混合酸的滴定;酸碱滴定中 CO2 的影响;酸碱溶液 的配制与标定,应用示例。 考试要求 1.了解质子条件式的书写,掌握弱酸、弱碱溶液酸碱度的计算。 2.掌握质子酸、质子碱、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共轭酸碱对、 解离常数等基本概念。
三具体考点有机化学概论和饱和脂肪烃考察难度不大主要为记忆性不饱和脂肪烃掌握不饱和脂肪烃的结构命名原则次序规则和理化性质等芳香烃结构命名及理化性质芳香性的判断方法苯的性质苯的衍生物的理化性质芳香烃会出现在以后各个章节中的物质合成中因此是有机化学复习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旋光异构构型的表示方法fischer标记方法手性c原子的判断含手性c原子但无旋光活性的物质卤代烃异构命名分类重点掌握亲核取代反应及其机理sn1sn2机理醇酚醚分类结构命名醇与金属的反应卤代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酚酸的性质亲电取代氧化反应与fecl的显色反应醚在低温下与浓强酸的作用检验环氧乙烷的反应及其在合成题中的应用醛酮醌的分类结构理化性质及命名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h的反应醛的氧化和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理化性质命名酸性h的反应还原缩合反应水解氨解反应羟基酸的脱水反应羟基酸的氧化反应会用三乙乙酰乙酸乙酯进行一系列合成反应胺的命名理化性质17碱性烷基化酰基化反应芳香胺重氮盐的制备及其在鉴别中的应用尿素的水解反应二缩脲的生成和应用杂环化合物的几种类型亲电反应活性的比较糖类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哈武斯式及其他几种构象式的转变各种化学性质鉴别中的应用还原性及非还原性氨基酸分类结构命名等电点表示方法和肽的命名原则类脂中几种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命名皂化反应等
《分析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分析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要求考生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各种方法、原理及应用,分析化学实验中常见玻璃仪器的操作要点及基础实验的方法、原理和步骤,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1. 分析化学概论2.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有效数字。
总体平均值的估计。
显著性检验。
可疑值的取舍。
3. 滴定分析法概述4. 酸碱滴定法质子条件式,分布系数,溶液pH的计算。
缓冲溶液。
酸碱指示剂及选择。
一元(多元)酸碱滴定曲线的计算,突跃范围及其影响因素,准确滴定的条件。
终点误差。
混合碱、极弱酸、铵盐等的测定和计算。
5. 配位滴定法EDTA的性质,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特点。
配位滴定中的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
滴定曲线的绘制,影响突跃范围的因素。
金属指示剂及其选择,指示剂的僵化、封闭。
单一离子滴定的酸度范围。
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
配位滴定的应用及计算。
6. 氧化还原滴定法能斯特公式,条件电位,反应进行的程度,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因素。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可逆氧化还原体系滴定曲线的绘制。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特点、反应条件、计算。
7. 沉淀滴定法滴定曲线、沉淀滴定指示剂和沉淀滴定分析方法,Mohr法,Volhard法,Fajans法。
8. 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的特点,基本概念,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及结果计算。
9. 吸光光度法物质的吸收光谱,光吸收基本定律,偏离比尔定律的原因。
分光光度计结构。
影响显色的因素及条件的选择。
吸光光度法测定条件的选择及应用。
10.色谱分析法色谱法特点、分类及应用范围,色谱相关术语和理论。
色谱定性定量方法。
气相色谱仪,检测器,固定相。
毛细管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液相色谱仪主要部件。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原理、应用特点及选择。
11. 电位分析法电化学分析基本概念、特点与分类。
电位分析法基本原理,pH玻璃电极的结构,pH仪及测定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722
一、考查总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分析化学科目的考试内容为化学分析部分。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有关分析化学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
填空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判断题:13小题,每题2分,共26分
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
计算题:4题,共40分
三、考查范围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础理论
2.掌握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各方法中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其选择方法;掌握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3.了解上述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初步具有应用各种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查范围
1.分析化学概要
(1)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作用;分析化学的分类
(2)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结果的表示
(3)滴定分析的基本知识
滴定分析的方法;滴定分析对反应类型的要求、滴定方式及分类;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滴定分析中有关的量和单位
2.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
(1)有关误差的一些基本概念
精密度与准确度;误差与偏差;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
(2)测量值的频率分布;测量值与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测量值与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3)有限数据的统计处理
集中趋势和分散趋势的表示;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异常值的检验;误差的传递
(4)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
减小测量误差;控制随机误差;消除系统误差
(5)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的定义;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数据运算规则
3. 酸碱滴定法
(1)酸碱质子理论及酸碱反应;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活度、浓度及酸度常数(2)pH对酸碱各型体分布的影响
分布系数的定义;一元酸碱的分布系数;多元酸碱的分布系数;优势区域图
(3)酸碱溶液中[H+]的计算
水溶液中酸碱平衡的处理方法;各种体系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4)酸碱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的定义与种类;缓冲溶液的pH计算;缓冲容量及有效缓冲范
围;缓冲溶液的选择;标准缓冲溶液
(5)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变色范围;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各种因素;混合指示剂
(6)酸碱滴定
酸碱滴定曲线;可行性判定与指示剂的选择
(7)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代数法;误差公式及其应用
(8)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示例
4. 络合滴定法
(1)络合滴定概论
分析化学中的络合物;EDTA及其络合物
(2)络合平衡
络合物的平衡常数和各级分布系数;络合物的副反应系数;络合
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3)络合滴定基本原理
滴定曲线;金属指示剂;终点误差与可行性判断;单一离子滴定;
酸度的控制
(4)混合离子的选择滴定
控制酸度进行分步滴定;利用掩蔽剂的选择滴定;利用其他络合滴定滴定剂的选择滴定
(5)络合滴定的方式与应用:
各种滴定方式及示例;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5. 氧化还原滴定法
(1)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与程度
能斯特方程;条件电位;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氧化还原进行的程度(2)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氧化还原速度的差异;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
(3)氧化还原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氧化还原指示剂;氧化还原预处理
(4)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
(5)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铈量法
6. 重量分析法与沉淀滴定法
(1)重量分析法概述
重量法的分类及特点;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和对沉淀的要求;
重量分析的计算
(2)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溶解度、活度积、溶度积与条件溶度积;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3)沉淀的形成与纯度
沉淀的分类;沉淀的形成过程;沉淀的纯度
(4)沉淀条件的选择
晶形沉淀沉淀条件的选择;无定型沉淀沉淀条件的选择;均匀沉淀法(5)有机沉淀剂的应用
有机沉淀剂的特点;有机沉淀剂的分类
(6)沉淀滴定法:
滴定曲线;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杨司法;银量法的应用
7. 吸光光度法
(1)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光的基本性质;吸收光谱的产生;溶液的吸光定律
(2)光度分析的方法与仪器简介
光度分析的几种方法;光度分析仪器简介。
(3)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与准确性
灵敏度的表示;影响灵敏度的因素;测量条件的选择
(4)显色反应与分析条件的选择
显色反应;分析条件的选择;重要显色试剂
(5)吸光光度法应用简介
微量组分的测定;示差光度法;多组分分析;光度滴定法;络合物的组成测定;稳定常数的测定;弱酸弱碱条件常数的测定
主要参考书:
1.华中师大,东北师大,陕西师大,北京师大等编:《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李克安主编:《分析化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四、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分析过程中,试剂中含有少量被测组分,它造成什么性质的误差?
A. 过失误差
B. 随机误差
C. 系统误差
D. 方法误差
2. 用K2Cr2O7法测定Fe2+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加入H3PO4的目的?
A. 与Fe3+形成稳定的无色配合物,减小Fe3+ 颜色的干扰
B. 减小电对Fe3+ / Fe2+的电极电势,增大突跃范围
C. 提高酸度,使滴定反应趋于完全
D. 用K2Cr2O7法测定Fe2+ ,需要多元酸
二.填空题
1. 标定0.10mol / L的HCl溶液,欲消耗HCl溶液25ml左右,应称取基准物硼
砂(Na2B4O7·10H2O,摩尔式量为381.37 g / mol)克。
2. 在重量分析中,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有和。
三、判断题
1. 从数据的精密度好坏来判断分析结果是否可靠的前提是系统误差小。
2. 现用25ml的移液管移取25ml的溶液,应记录为25.00ml。
四.简答题
1. 用草酸钠标定KMnO4溶液时,适宜温度范围是多少?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分
析测定有什么影响?
2.配位滴定中为什么要使用缓冲溶液?
五、计算题
1. 用0.1000 mol / L NaOH溶液滴定0.1000 mol / L HAc(pKa = 4.75)溶液,化学计量点的pH是多少?选用何种指示剂?
(甲基橙pKa = 3.4;甲基红pKa = 5.0;酚酞pKa = 9.1)
2. 移取含Bi3+、Pb2+的试液25.00ml,以XO为指示剂,在pH=1.0用0.02015mol / L EDTA溶液滴定,用去20.28ml;调pH至5.5,继续用EDTA 溶液滴定,又消耗30.16ml。
计算溶液中Bi3+、Pb2+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