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重点文言文篇目翻译整理(最详细)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翻译及赏析(上)《桃花源记》1、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看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见。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同乡的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渔人一五一十把自己所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个朝代了。

九、《陋室铭》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间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可以弹奏朴素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十、《爱莲说》1、世人盛爱牡丹。

译:世人大部分都喜欢牡丹。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到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八年级上册必考文言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必考文言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必考文言文翻译八年级上册必考文言文翻译 2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打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八年级上册必考文言文翻译 3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喜爱牡丹。

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艳,它中间贯通,外部笔直而不弯曲,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在远处观赏它,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它呀。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古文翻译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古文翻译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古文翻译
目的
本文旨在提供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重点古文翻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文知识。

重点古文翻译
1. 《诗经·秦风·蒹葭》
- 翻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解释:蒲草茂盛,颜色苍苍,白露凝结成霜。

所说的“伊人”
就在水的那一边。

2. 《论语·为政》
- 翻译: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解释: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辰星一样,固守自己的位置,其他众多的星星都围绕着它。


3. 《楚辞·离骚》
- 翻译:登鹳雀楼,凝望着遥远的天际,我心中的悲伤如滔滔
江水一般。

人生苦短,何必忧愁呢?
- 解释:登上鹳雀楼,凝望着遥远的天空,我心中的伤感如同
滚滚江水一般。

人的一生很短暂,为什么要忧愁呢?
4. 《史记·太史公自序》
- 翻译:太史公自称:“我是以史为业的,我要详尽地记载历史,以便后人能够了解过去的事情。


- 解释:太史公自称:“我以编写史书为职业,我要详细地记录
历史事件,让后人能够了解过去的事情。


5. 《资治通鉴·晋纪·世祖武帝太康中》
- 翻译:晋武帝在太康年间说:“我要推行德政,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 解释:晋武帝在太康年间说:“我要实施以德治国的政策,让
人民安居乐业,使国家繁荣昌盛。


以上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重点古文翻译,希望能
够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文言文重点篇目原文对照翻译

文言文重点篇目原文对照翻译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文学家)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没有)风,烟雾都消散净了,天空和群山呈现出一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富阳到桐庐,约一百多里,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江水都是青白色的,在千丈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游鱼和细小的石头,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好像奔腾的马群。

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两岸的高山,都长满了苍翠的树林,透出一片寒意,山峦依仗地势争高向上,7.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仿佛要比一比谁爬得更高,伸得更远,争着比高,笔直向上,形成了成千上百的山峰。

8.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泉水冲击着石头,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9.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蝉长久不停地叫,猿也长久不停地啼叫。

(像)鸢飞到天上(极力追求名利)的人,见到这些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10.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优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1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挡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12.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偶尔才能见到太阳。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明初文学家)1.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我小时候就喜欢读书。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期归还。

3.天大寒,砚冰坚,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台(里的墨汁)结成的冰很坚硬,4.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展,也不敢懈怠。

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毕,跑着去送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语文八上必备文言文翻译

语文八上必备文言文翻译

一、《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解读:这段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倡人们要勤奋学习,按时复习。

同时,也表达了对待朋友的真挚情感,以及对待误解和批评的宽容心态。

二、《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解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即以德治国。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引领民众向善。

三、《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住在仁义之地才是美好的,选择不住在仁义之地,怎么算是有智慧呢?”解读:这句话强调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选择居住在仁义之地,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四、《公冶长》原文: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翻译:子贡问道:“我怎么样?”孔子说:“你呀,是个器具。

”子贡说:“什么样的器具?”孔子说:“是宗庙里的瑚琏。

”解读:这句话揭示了孔子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就像器具一样,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发挥。

五、《雍也》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和爱好对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喜爱所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以上对《论语》中重要篇章的翻译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以及他对教育、治国、为人处世的看法。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译文1:《秦庭燎原》
秦朝东击赵国,烽烟四起。

一时间,天下大乱。

在这混乱中,
有一个叫陈胜的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带领农民起义。

他打败了秦军,进军都城咸阳,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然而,因为内部的分裂和
外部的围剿,陈胜的起义最终失败了。

译文2:《董卓的野心》
东汉末年,董卓是个野心勃勃的宦官,他唆使汉少帝杀害了大
将军何进,掌握了朝政大权。

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迁都洛阳,加强了自身的兵力。

他极度残暴,任意妄为,引发了各地民众的不满。

最终,义军联合起来推翻了董卓的统治。

译文3:《刘备的演说》
东汉末年,刘备是一个仁德之人,他希望能够平定天下,建立
安宁的社会。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与诸葛亮一起努力,先后组建
了蜀国和蜀汉政权。

在一次重要的演说中,刘备表达了他对民众的
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他的演说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为他
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译文4:《文学修养》
在古代,文学修养是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标志。

通过学习文学,人们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素养。

文学作品也
是人们思想和感情的表达。

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文学修养,多读经
典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升自己的修养。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为别人谋事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过量,居住不求舒适,做事敏捷而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贡问:“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傲,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不错。

但不如贫穷而快乐,富有而好礼的人。

”孔子说:“不怕物资少,只怕分配不均;不怕贫穷,只怕不安定。

如果分配均匀,就没有贫穷;和谐相处,就不会物资少;安定团结,就不会有倾覆。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忧愁不安。

”孔子说:“君子不是没有用处的器具。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的缺点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曾子说:“君子通过学习来结交朋友,通过朋友来培养仁德。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
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将介绍《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所包含的文言文古文及其译文。

古文1:《论语·学而》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研究并时常温它,难道不让人开心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让人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
古文2:《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漂亮的雎鸠在河洲上喧哗。

腼腆的女子,君子善媒。

古文3:《庄子·齐物论》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译文:北冥之中有一种鱼,名叫鲲。

鲲的体型之大,千里之外也不可知。

古文4:《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王肃之妻有罪,怒而杀之。

试以王之法视之说之,王怒,曰:“夫命也,不得不行。

”译文:王肃的妻子犯了罪,他生气后将其杀了。

有人用王的法律来视察并说情,王发怒说:“命令一出,就不能不执行。


古文5:《孙子兵法·谋攻》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谋始于使人,成于不失其机。

译文:所以用兵的方法,对方力量是自己的十倍就围困之,五倍就进攻之,对方力量超过自己的二倍就分割之。

计谋从派人开始,成功在于不失去战机。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古文及其译文,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古文,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东晋诗人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中:年间。

捕鱼为业:以捕鱼作为职业。

为:以…作为…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

句意: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逢:遇到,碰到。

夹岸:两岸。

中:其中,中间。

杂:其它的。

杂树:其它的树。

句意: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草:花草。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而错杂的样子。

句意: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错杂。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甚:非常。

异:对……感到惊异。

复:再,又。

前:向前。

欲:想要。

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的尽头。

其林:这片桃花林。

句意: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林尽水源: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

尽:尽头。

便:于是,就。

得:看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

句意: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舍:舍弃,丢弃。

初:起初,刚开始。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才:只。

句意: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句意: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平旷:平坦宽阔。

屋舍:房屋。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句意: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相通。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句意: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和狗的叫声到处可以听到。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往来:来来往往。

种作:耕种劳作。

衣着:穿着打扮。

悉:全,都。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句意: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着跟桃花源以外的人完全一样。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

并:都。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自乐:自得其乐。

句意:老人小孩个个都安闲愉快,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乃:竟然。

从来:从……地方来。

具:通“俱”,详细。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句意: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句意:村里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咸:全,都。

问讯:打听消息。

句意:村里人听说有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云:说。

先世:祖先。

率:率领。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的人。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复:再。

焉:从这里。

遂:就。

间隔:隔绝。

句意: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世:朝代。

乃:竟,竟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句意: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为:向。

具言:详细地说出。

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

叹惋:感叹惋惜。

句意: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都感叹惋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余人:其余的人。

各:各自。

复:又。

延:邀请。

至:到。

句意: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去:离开。

语:告诉。

不足:不必,不值得。

为:向、对。

句意:渔人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开。

村里人对他说:“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既:已经。

得:看到,找到。

便:就。

扶:沿着、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处处,到处。

志:做标记。

句意: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及,到达。

郡下:郡城。

诣: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如此:像这样在桃花源的见闻。

句意: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桃花源中的经历。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

遂:终于。

得:找到。

句意: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高尚士:品德高尚的人。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往:前往。

句意: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未果:没有实现。

果,实现。

寻:随即,不久。

终:死亡。

问津:问路,访求、探求。

津:渡口。

句意: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在:在于。

名:出名,著名。

句意: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显)灵异。

句意:水不在于深,有龙居住就成了灵异的(水)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

陋室:简陋的屋子。

惟:只。

吾:我。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句意: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因为我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长到。

入:映入。

句意: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句意: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往的没有浅薄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

句意: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耳:扰乱双耳。

乱:使……扰乱。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劳:使……劳累。

形:身体。

句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句意:好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又如西蜀扬子云的茅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句意: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

句意:水中、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句意: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染:沾染(污秽)。

濯:洗。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句意:我唯独喜爱莲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通:贯通。

蔓:生枝蔓。

枝:长枝节。

益:更加。

亭亭:高耸的样子。

净:洁净。

植:立。

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句意: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芬,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句意: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鲜:少。

同予者:和我一样的人。

宜:应当。

众:多。

句意: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三峡(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在,从。

连山:相连的高山。

略无:毫无。

阙:通“缺”,中断。

句意: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叠:层层叠叠。

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隐、蔽:遮蔽。

句意: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句意: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或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襄:上,冲上。

陵:土山,山陵。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阻绝:阻断。

句意: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船都被阻断。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有时。

王命:皇帝的命令。

急宣:急速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句意: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其间:这中间。

虽:即使。

奔:飞奔的马。

御:驾驭。

疾:快。

句意:其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白色的急流。

素:白色。

湍:急流的水。

绿潭:碧绿的深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句意:春冬两季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