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毛笔字学习教程-楷书
正楷书法入门教学

培养书写习惯:-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注意呼吸和用笔力度
- 良好的书写习惯有助持正确的姿势有助于书写准确和舒适- 头部端正,微向前倾,胸不靠桌,两肩齐平
基础阶段
学习基本笔画:- 横、竖、撇、捺、点、折等
- 每个笔画都有规范的书写顺序和形态- 注意起笔、运笔和收笔的技巧,力求平稳、流畅
掌握字的结构:- 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
- 注意字的结构平衡,使每个部分的比例合适,整体协调
进阶阶段
临摹练习:- 选择经典的正楷碑帖进行临摹,如《九成宫醴泉铭》、《多宝塔碑》等
- 认真观察每个笔画的形态和结构- 力求做到与原碑帖相似,逐步掌握正楷的书写风格
范字解析:- 分析目、耳、田、日、贝等偏旁部首的书写规律
- 注意占位、布白、间距等细节- 掌握不同偏旁部首在字中的变形和布局
提升阶段
持续练习:- 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练习- 不断总结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正楷书法入门教学
教学阶段
教学内容
注意事项
准备阶段
工具准备:- 毛笔(硬毫、软毫、兼毫)- 宣纸或米字格练字本- 墨汁、砚台- 笔架、毛边纸(用于洗笔)
- 选择适合初学者的毛笔,如兼毫笔- 宣纸或米字格练字本有助于掌握字的结构和比例- 墨汁要适量,砚台要保持清洁
书写姿势:- 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站姿:头俯、身躬、臂悬、足开
楷书笔法入门基础讲解

楷书笔法入门基础讲解
楷书是中国书法的基本体之一,是书法爱好者入门学习的必修课程。
想要掌握好楷书,除了了解其基本知识外,更需要熟练掌握笔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楷书笔法的入门基础,帮助读者打好学习楷书笔法的基础。
1. 毛笔的握法
毛笔是书法必不可少的工具,握笔的方法不仅影响字迹的美观度,也影响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
握笔时要用中、食指和拇指捏住笔杆,使笔杆简单、流畅地脱离掌心,保持笔的稳定性。
2. 毛笔的执墨
在开始写字之前,要先将毛笔沾取适量的墨汁。
握笔的时候,要让笔头与墨汁接触,稍微晃动毛笔,让墨汁沾满笔头。
要注意墨汁的清洁和墨量的适当控制,以防止字迹污浊或过于潦草。
3. 基本笔画
楷书的基本笔画有横、竖、撇、捺、点、提等。
在书写的时候,笔画应该有起笔、运笔、收笔三个过程。
起笔要轻,运笔要重,收笔要轻,以保证字迹的稳定和美观。
4. 造型要素
楷书的字形要求简洁、端庄、挺拔,追求笔画的强烈节奏感和气势恢宏的视觉效果。
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笔画的顺序、长度、宽度、厚度等,精益求精,不断改进。
5. 练字方法
练习楷书的最好方法是模仿名家,多看书法大师的作品,并且注意模仿其造型特点和笔画技巧。
同时要注重练习基本笔画和常用字,将自己的笔法不断提高,逐渐挖掘出自己的书法特色。
总之,学习楷书笔法需要耐心和恒心,只有日积月累、不断练习,才能在书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毛笔楷书28种基本笔画

毛笔楷书28种基本笔画毛笔是中国传统的写字工具之一,以其独特的笔触和艺术效果闻名于世。
楷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字体,被认为是最规范、最传统的字体之一。
在学习毛笔楷书时,了解并熟练掌握28种基本笔画是非常重要的。
一、横(héng)横是指由左向右的笔画,它是毛笔楷书中最基本的笔画之一。
横的特点是线条平直、宽度均匀。
横的用法很广泛,可以作为其他字的构成部分,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字体出现。
二、竖(shù)竖是指由上向下的笔画,与横相互独立。
竖的特点是线条直立、长度均匀。
竖与横结合,可以组成许多不同的字体。
三、撇(piě)撇是指由上向下向右偏斜的笔画,撇的特点是线条流畅、有一定的曲线。
撇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与其他笔画搭配成字。
四、捺(nà)捺是指由上向下向左偏斜的笔画,捺的特点是线条流畅、有一定的曲线。
捺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与其他笔画搭配成字。
五、竖钩(shù gōu)竖钩是指由竖与横相交组成的笔画,竖钩的特点是上部直立下部向右弯曲。
竖钩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与其他笔画搭配成字。
六、横钩(héng gōu)横钩是指由横与撇相交组成的笔画,横钩的特点是上部直线下部向右弯曲。
横钩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与其他笔画搭配成字。
七、捺钩(nà gōu)捺钩是指由捺与横相交组成的笔画,捺钩的特点是上部向左斜线下部向右弯曲。
捺钩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与其他笔画搭配成字。
…… (接下文省略)以上是毛笔楷书中的28种基本笔画介绍。
通过学习和练习这些基本笔画,可以逐渐掌握毛笔楷书的基本技巧和特点。
同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可以在书写中体现个人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
练习方法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基本笔画,以下是一些练习方法和建议:1.参考楷书字帖,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画结构和顺序,逐字逐笔地模仿书写。
2.利用毛笔和墨汁进行实际的书写练习,注意笔画的粗细、长度和曲线的流畅程度。
3.多角度观察、比较不同书法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技法和风格。
毛笔字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如:水、永、空、军、买。
精选课件
7
七、“挑”画
又称“提”画。是自左下向右上挑出的一笔, 仰势,逆锋取势,向下起笔,铺毫转锋,沉着有 力地向右上方行笔,速度渐渐增加,笔锋渐渐收 拢,力到笔尖,出锋时宜快不宜慢。教师演示写 法。
精选课件
5
五、“点”画
逆锋起笔,再折笔下顿,使笔毫沿中线两 边铺开,顺势下拖,完成笔画长度,最后提笔 回收。教师演示写法。
写点时,要落笔轻,着纸重,取势远,收 锋疾。
如:六、头、粒、空。
精选课件6六、源自钩”画钩画是其他笔画的附属品,但须形态饱满 锐利,才能为主笔增辉,左竖钩的写法是:先 写好竖,再写好钩。
悬针竖下笔同,收笔是中锋行至末端正锋 出尖,空收挥手,如:“十、千、干、末、未、 平、川”。
精选课件
3
三、“撇” 画
撇和捺是字的两翼,要左右呼应,两 两对称,撇是向左伸展的一笔,要写得仪 态舒展,弧度适中,首尾粗细相当,力度 灌注撇尖,使它既有兰叶般潇洒,又有象 牙般坚实,其写法是:逆锋向左上角起笔, 折笔向右作顿,顿后向左下用力撇出,长 撇末锋飞起,短撇迅速锋利撇出。
如:木、杉、月、川、生。
精选课件
4
四、“捺”画
与撇相反,是向右的一笔,捺作波浪形,有 一波三折之势,捺的上边要写得斜而直,不能凹 下去,捺角要丰满,不能缺角,散尾,垂尾,翘 尾,其写法是:先逆锋向左,然后转锋右下,再 右下行笔,捺角出停顿使笔毫尽量铺足,最后慢 慢提笔出锋。师演示写法。
写捺时做到:束得紧,提的起,按得下,收 得起。如:近、这、起、食。
如:以、切、攻、站。
正楷毛笔书法入门

正楷毛笔书法入门
楷书作为一种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书体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大部分人学习书法和认识书法都是从楷书开始的。
正楷书如何入门?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正楷毛笔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正楷毛笔书法欣赏
正楷毛笔书法入门技巧
书法楷书的入门应该从毛笔楷书书法开始,而毛笔楷书书法的入门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练好笔画,尤其要做到横平竖直。
书法培训网认为一般在开始正式临摹字帖之前都要先练习用毛笔书写长横,这不仅能够帮助初学者初步掌握运笔方法,还有助于提高初学者握笔的稳定度。
长横练习完毕之后,就是短横、竖、点、撇、捺等的练习。
书法楷书最讲究的就是横平竖直,只要做到这一点,即使在其他方面有瑕疵,也能够基本保证书法楷书作品整体的美观大方和方正整齐。
其次,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
青少年书法培训楷书受益终身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够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如果不做到“头正”、“身直”、“足安”和“臂开”,就无法写出工整美观的楷书书法作品。
此外,毛笔楷书书法无法涂改,并且是一个全神贯注、脑手并用的创造过程,这就要求青少年在书写时高度集中注意力,从而养成一气呵成的书写习惯。
最后,书法楷书最好先从大楷开始学起。
这是因为大楷的笔画较长,有利于锻炼书写时手的稳定度;同时,相较于小楷,初学者更容易掌握笔画较粗的大楷,并在练习大楷的过程中体会书法楷书的书写要领;此外,掌握大楷的结构布置和笔画要领为进一步学习中楷和小楷的书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毛笔书法教程:小楷入门的基本练习笔法

⽑笔书法教程:⼩楷⼊门的基本练习笔法⽑笔书法教程:⼩楷⼊门的基本练习笔法 ⽑笔书法教程:本篇主要介绍内容为⼩楷字体⼊门练习的基本笔法,主要有汉字笔画“点”交际、转折、连络、相接处,是纽络汉字笔画“点”,组成结构的关键之处,转换得好,不但汉字笔画“点”交待得清楚,同时可使字形结构惬当熨贴,给⼈以⼀各精严浑成,体势茂密的艺术感受。
⼩楷⼊门的基本笔法中最重要的练习诀窍是折以成⽅,转以成圆,⼩楷体势虽端庄⽅正,但笔法却有⽅圆之分,⽅圆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来表现:⼀是表现在汉字笔画“点”起⽌处,凡钩趯、撇捺处出现棱⾓或露锋者,统谓之⽅,凡藏锋敛锷,灭迹隐端者,统谓之圆。
⼆是表现在转折上,凡转⾓时出现棱⾓,如划⾦剖⽟,⼲净明利者谓之⽅。
同转⾓时圆转丰美、似纯钢之柔,婉融遒润者谓之圆,⽅笔雄强,有阳刚之美,圆笔秀媚,具阴柔之美。
(⼀)⼩楷⼊门练习要求:笔画清晰 练习⽑笔字⼩楷字体,结体虽微,但笔法要交待清楚,其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是组成⼩楷结构的汉字笔画“点”,笔法要清整,稍留渣滓不得,如笔法秽浊、臃肿、板滞、凝重,就势必会破坏结构的形体美,⼆是在练习⼩楷时,宜笔笔断⽽后起,使其汉字笔画“点”⾯转折、交换、连络、衔接之处要吻合得⾃然,交待得清楚,使其笔意,既能脱得开,分得清,⼜能粘得住、合得浑。
正如倪苏门《书法论》中报说的:“⼋法转换,要笔笔分得清,要笔笔合得浑。
”要做到能清能浑,其法有⼆:⼀是在汉字笔画“点”交际衔接处在意识地露出⼀个三⾓形的空隙,使其⼆笔若即若离,似粘似脱。
在这⾥必须说明⼀点,初学者并不要求在每⼀交际衔接处都要机械地这样做,看古⼈遺墨亦常常可以发现有⼆笔完全吻合的,形虽合⽽意欲分,这样反见⾃然之趣。
⼆是在转的过程中,要识得提笔⼆字,这种得笔有时是很明显的,但有时⼜有不很明显的,只是⽤暗提的办法,提⽽能换,⾃然笔笔清,笔笔浑。
⼩楷⼊门的基本笔法在书法术语中⼜称“密为际”。
体势的茂密,笔法的精到,笔调的流贯往往在交际处表现出来,⼆笔在衔接的过程中关键处⼜在第⼆笔的起笔,它要顺着第⼀笔的收势,相呼应、相粘脱、故落笔要轻灵,不可重浊。
楷书基本笔画 (完整)-楷书笔画写法入门

楷书基本笔画 (完整)-楷书笔画写法入门楷书基本笔画 (完整)-楷书笔画写法入门楷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主要字体,常用于书法作品和印章。
掌握楷书的基本笔画是学习楷书的重要第一步。
本文将介绍楷书常用的基本笔画及其写法,帮助初学者入门。
一、横横是楷书中最基本的笔画之一,用于书写字体的横线。
横的写法如下:- 左起- 从左到右横向划出直线- 笔尖保持一致的厚度- 结束时有适当的收尾二、竖竖是楷书中常用的笔画,用于书写字体的竖线。
竖的写法如下:- 从上到下竖向划出直线- 上宽下尖,呈锥形- 笔尖保持一致的厚度- 结束时有适当的收尾三、撇撇是楷书中的一种弯曲的笔画,用于书写字体的左上方弯曲线条。
撇的写法如下:- 从上向左下方弯曲- 保持流畅的曲线- 笔尖保持一致的厚度- 结束时有适当的收尾四、捺捺是楷书中的一种弯曲的笔画,用于书写字体的右上方弯曲线条。
捺的写法如下:- 从上向右下方弯曲- 保持流畅的曲线- 笔尖保持一致的厚度- 结束时有适当的收尾五、点点是楷书中的一种小而圆的笔画,用于书写字体的小圆点。
点的写法如下:- 以笔尖轻轻触碰纸张- 点的大小要适中- 位置要准确,避免偏离意图六、钩钩是楷书中的一种弯曲的笔画,用于书写字体的右下方弯曲线条。
钩的写法如下:- 与捺类似,从上向右下方弯曲- 保持流畅的曲线- 笔尖保持一致的厚度- 结束时有适当的收尾,形成钩状七、提提是楷书中的一种向下弯曲的笔画,用于书写字体的右下方弯曲线条。
提的写法如下:- 笔尖从上方向左下方弯曲- 保持流畅的曲线- 结束时有适当的收尾,形成提起的笔画八、撇底撇底是楷书中的一种右上方弯曲线条到底部的笔画,用于书写字体的右上方弯曲线条及末尾的竖线结尾。
撇底的写法如下:- 从上方向左下方弯曲- 底部形成一竖笔画- 保持流畅的曲线- 结束时有适当的收尾九、弯曲在楷书中,还有一些弯曲的笔画,用于书写字体的弯曲线条。
弯曲的写法如下:- 笔尖沿着弯曲的路径写出流畅的弯曲线条- 保持笔画的厚度一致- 结束时有适当的收尾以上是楷书中常见的基本笔画及其写法。
毛笔楷书基本笔画

毛笔楷书基本笔画毛笔楷书是一种传统的书法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中,基本笔画是毛笔楷书的基础,是熟练掌握毛笔楷书的必备技能。
本文将介绍毛笔楷书基本笔画及其特点,并对如何学习毛笔楷书提供一些建议。
一、毛笔楷书基本笔画介绍毛笔楷书基本笔画主要包括:横、竖、撇、捺、提、点、钩、折、弯等九种。
这些基本笔画是毛笔楷书的基础,所有的字都是由这些笔画组成的。
1. 横横是指由左向右的直线。
横的特点是长度比较长,通常是水平的,但有时也会倾斜。
横的写法:要注意横的粗细和长度,重点是结尾处的转折。
2. 竖竖是指由上向下的垂直直线。
竖的特点是长度相对较短,有时会倾斜。
竖的写法:要注意竖的长短和粗细,重点是开头和结尾的转折。
3. 撇撇是指由左上向右下的斜线。
撇的特点是开始比较高,结束比较低,长度适中。
撇的写法:要注意撇的斜度和长度,重点是结尾处的转折。
4. 捺捺是指由左下向右上的斜线。
和撇相反,捺的特点是开始比较低,结束比较高,长度适中。
捺的写法:要注意捺的斜度和长度,重点是开头处的转折。
5. 提提是指从字形的左上角向外略带弧度的一笔,有时也称折,是拉提、提折等笔画。
提的写法:要注意提的角度和长度,重点是结尾处的转折。
6. 点点是指小圆点,它可以用来点缀字体,用来刻画字体的形态。
点的写法:要注意点的大小和位置,点要圆润。
7. 钩钩是指一根基本笔画后面加上一小撇,形成类似钩子的形状。
钩的写法:要注意钩的位置和大小,重点是结尾处的转折。
8. 折折是指笔画中出现的弯曲部分。
折的写法:要注意折的位置和大小,重点是结尾处的转折。
9. 弯弯是指斜线向一个方向弯曲的一根曲线。
弯的写法:要注意弯的位置和形状,重点是结尾处的转折。
二、毛笔楷书学习建议毛笔楷书是一种需要长期积累和实践的技艺,但是初学者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毛笔楷书技能:1. 观摩大师作品。
学习毛笔楷书,最好的方法就是观摩大师的作品。
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学习大师的用笔和造型技巧,同时也可以增强对毛笔楷书的兴趣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楷书技巧、字帖目录请点击标题进入1、楷书入门1——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2、楷书入门2——笔法理论 (续2) (续3)3、楷书入门3——笔画起、行笔规律(附示范视频)4、楷书入门4——笔画收笔规律(附示范视频、字帖)5、楷书入门5——笔画折和钩的书写规律(附示范视频、字帖)6、楷书入门6 点的书写规律(附示范视频)7、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1(附示范视频)8、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2(附示范视频)9、楷书入门8 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附示范视频)10、楷书入门9 楷书笔画接笔规律(附示范视频)11、楷书入门10 粗细平衡规律(附字帖、示范视频)12、楷书入门11 重画变异规律(附字帖、示范视频)13、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1——长横(附字帖、示范视频)14、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2——悬针竖(附字帖)15、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1(附示范视频)16、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2(附示范视频)17、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3(附示范视频)18、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4(附示范视频)19、楷书入门13 主笔优先规律4—斜钩(附示范视频)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
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
一、书写姿势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
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1.臂开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2.身直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
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
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3.头正头部端正,略向前俯。
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
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
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二)立书姿势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高临下,视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白。
立书姿势的具体要求为:两脚稍微分开,一脚略向前,保持好身体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离不宜过远,左手按纸,右手悬腕悬肘书写。
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应太低,以免弯腰过度,容易疲劳。
二、执笔方法古人十分重视执笔方法,认为“凡学书字,先学执笔”。
古人的执笔方法很多,如捻管法、握管法、拔镫法、三指法、五指法等。
对执笔的松紧也意见不一。
王羲之主张执笔要紧,执笔紧方能贯力于笔端。
苏东坡主张虚而宽,即执笔要松,这样便于转动笔杆。
其实“紧”与“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
执笔是为了很好的运笔,所以“紧”是指要能很好地驾驭笔锋,不让其飘滑无力,“松”是指手中的笔运转灵活,笔锋能随心所欲地变化,字才有韵味。
科学的执笔方法可以概括为:笔杆垂直、指实掌虚、自然放松。
(一) 笔杆垂直笔正,指笔杆应与纸面基本保持垂直,为的是保证中锋行笔,具体说是笔杆垂直,便于调节八面锋的笔锋指向。
值得指出的是,在运笔过程中,随着手腕的摆动,笔杆会倒向笔锋所指的方向,如写横画时笔杆向左倾斜,写竖画时笔杆向前倾斜.这是完全合理的,但不能让笔杆倒向运笔方向而造成“拖笔”,更不可倒向笔画的两边而形成偏锋。
(二) 指实掌虚指实,用指尖捏笔,不能用指关节处勾笔。
因指尖部分感觉灵敏,易于控制笔锋的细微变化。
手指捏笔要松紧适度。
一般地说,所写的字越小,笔就越要捏紧一点,大字则可松一些。
坐书姿势捏笔要紧一些,立书姿势则可松一点。
掌虚,是指执笔时掌心要虚空。
无名指、小指不得握于掌内。
古人说,“虚可容卵“。
即是说掌心要有一个鸡蛋大小的空间,目的是便于手指及关节的灵活运动。
(三) 自然放松执笔自然放松,指、腕、肘、肩四关节必能灵活运转,写起字来轻松自如。
比如吃饭拿筷子,如果筷子抓得很紧,碗里的饭菜必然夹不到嘴里去,执笔的道理也是一样。
如果说执笔主要靠手指的话,那么运笔则主要靠手腕。
宋代姜菱说,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
运之在腕,腕不主执”。
运腕的方式,又分枕肘枕腕、枕肘悬腕、悬肘悬腕。
枕肘枕腕,是说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下有所依托(一般书家是将左手枕在右腕下面),这种方式用于写小楷。
枕肘悬腕,则是指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呈悬空状,写中、大楷或小行书用这种方式。
悬肘悬腕是指肘部和手腕全部悬空,常用于写行、草或很大的楷书。
最后还有一个执笔部位的问题。
一支毛笔,手指捏在什么部位才是合理的呢?这没有绝对的答案。
一般的原则是:写小字及楷书时,执笔部位可偏下:写大字或行、草书时,执笔部位可偏上一些,这样笔锋运转幅度大,笔法流转灵活。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种执笔法:五指法。
据说系唐代书法家陆希声所创,他以五个字分别说明五个手指在执笔时所起的作用。
五个字为;擫、押、钩、格、抵。
(擫)用来说明大拇指的作用。
以大拇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左侧。
(押)用来说明食指的作用。
以食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右侧,与拇指相对夹住笔杆。
(钩)用来说明中指的作用。
中指靠在食指下方,第一关节弯曲为钩,钩住笔管外部。
(格)用来说明无名指的作用。
无名指紧贴笔杆,把中指钩向内的笔杆挡住,防止笔杆歪斜。
(抵)说明小指的作用。
抵是垫托的意思,指小指垫托在无名指的下面,以增加无名指“格”的力量。
笔法理论“笔法”一词的完整含义是指执笔法和用笔法。
因前文已介绍过执笔方法,本节主要介绍用笔法,由于毛笔这一书写工具的性能和特点,决定了笔法在毛笔书法中的重要地位。
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毛笔的构造,赋予其在笔画线条的书写时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
随着书写者运笔的力度、速度、节奏、方法等的变化,汉字的笔画乃至整字也会显现出千姿百态。
一、笔位毛笔的笔头,主要由笔锋和副毫组成.所谓笔锋,是指笔头中心一簇长而尖的部分,所谓副毫,是指包裹在笔锋四周的一些较短的毛。
在运笔过程中,笔锋与副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笔锋是笔毫中最富有弹性的地方,它决定着笔画的走向和力度,所以有“笔锋主筋骨”之说。
但是光有筋骨而无血肉的毛笔字是不美的,所以历代书家在书写时都不是单用笔锋的(而且笔锋与副毫也无法截然分开),而须兼用副毫。
副毫控制着笔画的粗细。
副毫与纸的接触越多,笔画越显丰满。
故又有“副毫丰血肉”之说。
书家在运笔过程中,总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来协调运用笔锋和副毫的。
看重筋骨,以瘦劲为美的人,就少用副毫;而既重筋骨又重血肉,以丰腴为美的人,就必然多用副毫。
毛笔的笔头,按其部位大体又可分为三部分(见图2 —1):笔尖(锋颖处)、笔肚(中间部位)、笔根(与笔杆相接处)。
再把笔尖至笔肚的那一部分分成三等分,靠笔尖的三分之一这一段就称一分笔,从笔肚到笔尖这一段称三分笔,中间部位到笔尖这一段称二分笔(见图2—1)。
显然,使用一分笔书写,笔画就显得纤细、瘦劲。
如初唐时的书家禇遂良、薛稷常用此法。
宋徽宗的“瘦金书”也是突出的范例;使用二分笔书写,笔画则显得圆润、俊健。
如晚唐的柳公权、元代的赵孟顺多采用二分笔;使用三分笔书写,笔画就显得丰腴、浑厚。
如中唐的颜真卿、宋代的苏东坡(见图2—2)。
一般说来,使用三分笔写字,是用笔的极限。
古人有“使笔不过腰”的说法。
如“过腰”用笔,一是极易出现“墨猪”,而且笔锋提起时无法弹回;二是容易导致笔锋开叉收不拢;三是大大缩短笔的使用寿命。
对于初习字者,往往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不敢铺毫,单用笔锋书写,字显得纤弱无力;二是肆意铺毫,甚至用笔根书写,字显得臃肿、赘疣。
所以,初习字者应首先注意正确地使用笔位。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
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
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质量一样,偷工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种不认真练习笔画就直接写字的学法是不符合毛笔楷书学习规律的。
王羲之说:“……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
”充分说明了笔画质量与字的整体美的关系。
汉字的基本笔画共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斜点、竖点、左点、撇点、提点)、线(长横、短横、左尖横、悬针竖、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横折、竖折、撇折)、钩(横钩、竖提、竖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及复合笔画(共10个,名字略)五大类,每一类笔画的写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掌握起来并不难,以下就是我在学习和教学毛笔楷书过程中总结的规律。
一、起笔规律:点、带、转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是方便学生以后学习行书(见图3 —1)。
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
笔杆垂直,以斜势(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
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
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
注意: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
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
注意:转笔时毛笔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像跷跷板一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中心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以上只是以横为例说明起笔点、带、转的规律,其它笔画起笔可类推。
至于横、竖、撇、提、捺五个最基本笔画的起笔点、带、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看表和(图3 —2)。
二、行笔规律:中锋铺毫起笔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同时要求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方向(不能往运笔方向也不能往笔画两边倒,否则会造成拖锋或偏锋),笔杆倾倒幅度越大,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见图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