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_接入网体系结构

合集下载

物联网概论-2版-第2章

物联网概论-2版-第2章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4
应用层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应用层
2.4.1 应用层的功能
2.4.2 物联网中间件
2.4.3 物联网应用场景
2.4.4 物联网应用所需的环境 2.4.5 物联网面临的挑战 2.4.6 物联网前景展望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4.1 应用层的功能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4.6 物联网前景展望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休息一下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信息不是单向传递的,也有交互或控制。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物 联 网 体 系 架 构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3.3 互联网
3.互联网的基本功能 互联网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分布处 理。数据通信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功能,能够实现快速传送计算机与 终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各种信息。计算机互联网络的目的就 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互联网数据通信能力强,网上的计算机是相 对独立的,它们各自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4.2 物联网中间件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物联网概论(第2版)
2.4.2 物联网中间件

物联网-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物联网——体系结构、协议标准与无线通信-高泽华-清华大学出版社

物联网-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物联网——体系结构、协议标准与无线通信-高泽华-清华大学出版社
➢ 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个协议层的关系
2.2 网络传输层
➢ IPv6
➢ 地址空间巨大 ➢ 地址层次丰富 实现 IP 层网络安全 无状态自动配置
2.2 网络传输层
➢ 传输网与传感网的融合
2.3 应用层
➢ 应用层是物联网运行的驱动力,提供服务是物联网建设的价值所在。应用 层的核心功能在于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管理、运用资源。感知层和传输层将 收集到的物品参数信息,汇总在应用层进行统一分析、挖掘、决策,用于 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控制、共享、互通,提升 信息的综合利用度。应用层是对物联网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应用,面向各类 应用,实现信息的存储、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应用的决策等,涉及到海量信 息的智能分析处理、分布式计算、中间件等多种技术。 网络传输层 2.3 应用层 2.4 物联网体系构架
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 物联网是互联网向世界万物的延伸和扩展, 是以实现万物互联的一种网络。万物互联是 实现物与物、人与人、物与人之间的通信。 物联网系统架构和标准的技术体系包括:感 知层、传输层、应用层。
(1)感知网用于采集与传输环境信息 (2)接入网由一些网关或汇聚节点组成,为感知网与外部网络或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提
供基础通信接入设施 (3)网络基础设施是指下一代互联网NGN (4)中间件由负责大规模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软件组成 (5)应用平台涉及未来各个行业,它们将有效使用物联网提供服务以提高生产和生活的
➢ 业务模式和流程
➢ 1.业务模式
➢ 业务定制模式 ➢ 公共服务模式 ➢ 灾害应急模式
➢ 2.业务描述语言
➢ XML ➢ UML ➢ BPEL
➢ 3.业务流程
2.3 应用层
➢ 服务资源
➢ 1.标识

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偏理论)2_new

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偏理论)2_new

图2-12 UTRA 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信号处理与网络实验室(WSPN) 作者:彭木根 (pmg@)图2-19 Iu-BC总体协议结构图2-24 数据帧格式① 帧头中包含以下几部分:图2-25 控制帧格式图2-27 用户设备参考结构另一方面,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tion, MT)是用户设备的一部分,它是网络进行无线传输的源对象也是终止对象,并且它具备无线传输的各种能力要求。

从移动系统的角度讲,本身就是实际的终端设备。

移动终端能够在接入网络中改变地址或者用相同的接入技术转移到其它接入网络的覆盖区域中。

UMTS网络系统的业务终端也是移动终端。

的网络终端(Network Termination, NT)功能组是MT的核心网络组成部分。

循非接入层协议来进行移动性管理(MM/GMM)和通信管理(CC/SM)。

所以,从纯粹的核心网络角度看,NT可以视为终端。

的无线终端(Radio Termination, RT)功能组只和无线接入相关。

RT包括的功能是针RT无线接入技术的业务。

RT遵循接入层协议,比如在物理无线连接之上的媒体Media Access Control, MA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 RLC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等协议。

所以从UTRAN的角度来看,图2-28 UE的主要功能实体尽管终端结构和网络端的结构互不相同,但是一些相应的接口都可以在两端被识别。

自然而然两端使用的无线接口Uu是一样的。

参考点(参见图2-29)在移动终端把UTRAN和CN特定部分连接起来,就像网络端的连接一样。

实际上Tu参考点是专有的,它是嵌入在UE硬件中。

相应的图2-29 CN结构域根据各自支持用户业务的方式不同加以区分。

CS务提供电路交换类型连接的所有实体,以及所有支持相关信令的实体。

电路交换型连接在连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信号处理与网络实验室(WSPN) 作者:彭木根 (pmg@)图2-32 3GPP Release 4 网络体系结构示意图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信号处理与网络实验室(WSPN) 作者:彭木根 (pmg@)版权所有,翻印必究2-35 3GPP Release 5 网络体系结构示意图Release 5在其他性能方面也较Release 4有了很大的提高,简要归纳如下:)在空中接口上,增加了对TDD基站的分类;增强了)进行了多方面的性能增强,包括对源管理方面的优化,无线链路上的定时调整,资源预留和无线链路激活的分离,。

《网络体系结构》课件

《网络体系结构》课件

网络安全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在网络安 全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可用于预测网络攻击
行为,加强网络安全防御。
区块链技术的网络 安全应用
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数据的安
全性和不可篡改性,用于加强
网络安全。
云安全的挑战与解决 方案
云安全面临着数据隐私和访问 控制等挑战,而安全监控和加 密技术则是解决这些挑战的关 键。
网络安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决方案
谢谢观看!下次再见
网络体系结构的 演变
网络体系结构的演变从早期的单一主机到分布式计算,从 局域网演变到互联网,从传统的中心化体系结构到边缘计 算。
网络体系结构的演变
单一主机
网络仅由单一主机 组成
互联网
连接全球各地网络
边缘计算
在数据源附近进行 计算
分布式计算
多台计算机共同完 成任务
● 02
第2章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概 述
防火墙
用于控制网络流量, 保护内部网络免受
外部攻击
加密技术
用于保护数据的机 密性和完整性
入侵检测系统
监控网络流量,及 时发现异常行为
01 网络攻击
包括DDoS攻击、恶意软件、黑客攻击等
02 数据泄露
包括敏感数据泄露、隐私泄露等
03 合规要求
如GDPR、HIPAA等要求的合规性
网络安全的未来发展
未来,人工智能将被广泛应用于网络安全领域,帮助提高网 络安全的智能化水平。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也将为网络安全带 来更多创新。同时,云安全将面临挑战,但也必将迎来更多 解决方案。
网络体系结构的分类
分布式体系结 构
多个网络间互相连 接
对等体系结构

软交换(2软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

软交换(2软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

第14页 14页
现代通换网络中, 在软交换网络中 , 业务提供与用户接入属于 两个独立的层面, 业务可以与接入介质完全分离。 两个独立的层面 , 业务可以与接入介质完全分离 。 用户可以自行配置和定义自己的业务特征, 用户可以自行配置和定义自己的业务特征 , 不必 关心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及终端类型, 关心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及终端类型 , 使得业务 和应用的提供有较大的灵活性。 和应用的提供有较大的灵活性。 直接的例子就是现在的PSTN PSTN上实现的服务很 直接的例子就是现在的 PSTN 上实现的服务很 难同时放在宽带网上, 而在软交换的概念下, 难同时放在宽带网上 , 而在软交换的概念下 , 无 论用户用什么方式接入, 得到的业务是一样的。 论用户用什么方式接入 , 得到的业务是一样的 。 电话系统里的特殊业务同宽带网络或无线网络的 业务相同。 业务相同。
传送层
接入层
第 3页
现代通信网实验室
(1)接入层 接入层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各种接入设备实现 不同用户的接入, 不同用户的接入 , 并实现不同信息格式之间的转 接入层的设备没有呼叫控制功能, 换 。 接入层的设备没有呼叫控制功能 , 它们必需 和控制层设备相配合,才能完成规定任务。 和控制层设备相配合,才能完成规定任务。 信令网关( SG, Gateway) 信令网关 ( SG , Singnaling Gateway ) , 它 的作用是与No 信令网相连, 将窄带的No No. No. 的作用是与 No.7 信令网相连 , 将窄带的 No.7 信令 转换为可以在分组网上传送的信令, 或反之, 转换为可以在分组网上传送的信令 , 或反之 , 并 与控制层设备交互。 与控制层设备交互。 中继网关( TG, Gateway) 中继网关 ( TG , Rrunking Gateway ) , 它一 侧与传统电话网相连, 一侧与分组网相连, 侧与传统电话网相连 , 一侧与分组网相连 , 与控 制层设备配合,在分组网上实现语音汇接业务。 制层设备配合,在分组网上实现语音汇接业务。

5.10.15g网络架构、网元及接口

5.10.15g网络架构、网元及接口
SMF 通过提供与请求中发送的IP 地址相对应的MAC 地址来响应ARP 和/或IPv6 邻居请求 • 选择和控制UP功能,包括控制UPF代理ARP或IPv6邻居发现,或将所有ARP / IPv6邻居请求流量转发到SMF,用于以太网PDU会话 • 配置UPF的流量控制,将流量路由到正确的目的地 • 终止接口到策略控制功能 • 合法拦截(用于SM事件和LI系统的接口) • 收费数据收集和支持计费接口 • 控制和协调UPF的收费数据收集 • 终止SM消息的SM部分 • 下行数据通知 • AN特定SM信息的发起者,通过AMF通过N2发送到AN • 确定会话的SSC模式 • 漫游功能
中国电信无线维护 岗位认证培训教材
5G系列教材之
——5G网络架构、网元及接口
1
第1章 5G网络总体架构 第2章 无线接入网架构 第3章 5GC架构和网元介绍
2
5G端到端总体架构
5G各种NSA/SA组网架构Option
NSA:控制面锚定LTE, 连接EPC
NSA:控制面锚定eLTE, 连接NGC
定义 • 传输网络层建立在IP传输之上,为了可靠地传输信令消
息,在IP 之上添加SCTP。应用层信令协议称为NGAP (NG应用协议)。SCTP 层提供有保证的应用层消息 传递。在传输中,IP层点对点传输用于传递信令PDU
NG-U协议栈
NG-C协议栈
Xn接口协议栈
Xn用户面
• Xn 用户面(Xn-U)接口在两个gNB节点之间定义。传输 网络层建立在IP传输上,GTP-U用于UDP/IP之上以承载用 户面PDU
NG接口协议栈
NG接口用户面 • NG用户面接口(NG-U)在NG-RAN节点和UPF之间
定义 • 传输网络层建立在IP传输上,GTP-U 用于UDP / IP 之

物联网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

物联网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

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它提供整个网络信息
物联网的这种自主体系结构由数据面、的控完制整面视、图知,并识且面提和
炼成为网络系统的知
管理面四个面组成。
识,控用制于面指通导过控向制数面 的适据应面性发控送制配置信
息,优化数据面
的吞吐量,提高
可靠性
数据面主要用于
管理面用于协调数 图2.1 物联网的一种自主体系结构数据分组的传送
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图2.3 EPC物联网体系架构示意图
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由图2.3可以看到一个企业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基本架构。 该应用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RFID识别系统、中间件系统 和计算机互联网系统。
RFID识别系统包含EPC标签和RFID读写器,两者通过 RFID空中接口通信,EPC标签贴于每件物品上。
EPC Global对于物联网的描述是,一个物联网主要由 EPC编码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及EPC信息网络系统三部分组 成。
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1.EPC编码体系 物联网实现的是全球物品的信息实时共享。显然,首先 要做的是实现全球物品的统一编码,即对在地球上任何地方 生产出来的任何一件物品,都要给它打上电子标签。 这种电子标签带有一个电子产品代码,并且全球唯一。 电子标签代表了该物品的基本识别信息,例如,表示“A公 司于B时间在C地点生产的D类产品的第E件”。目前,欧美 支持的EPC编码和日本支持的UID编码是两种常见的电子产 品编码体系。
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EPC信息发现服务(Discovery Service)包括对象名解析服 务(Object Name Service,ONS)以及配套服务,它基于电子产 品代码,获取EPC数据访问通道信息。目前,根ONS系统和 配套的发现服务系统由EPC Global委托VeriSign公司进行运

第2章接入网体系结构

第2章接入网体系结构
4
2.2.1 G.902建议概述
定义了接入网的总体框架结构 定义的是基于电信网的接入网的框架 定义了接入网:
体系结构和功能 接入类型 管理和业务节点
着重从功能的角度对接入网进行描述
5
2.2.2 电信接入网的定义
接入网 (AN)
Access Network : An implementation comprising those entities (such as cable plant, transmission facilities, etc.) which provide the required transport bearer capabilities for the provision of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between a Service Node Interface (SNI) and each of the associated User-Network Interfaces (UNIs). An Access Network can be configured and managed through a Q3 interface. In principle there is no restriction on the types and the number of UNIs and SNIs which an Access Network may implement. The access network does not interpret (user) signalling.
17
2.3.1 Y.1231建议概述
2000年11月由ITU-T通过 定义了IP接入网的总体框架结构 Y.1231建议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调 管理包括
用户端口功能的管理 运送功能的管理 业务端口功能 的管理
注意:
指对接入网的管理,而非对用户的管理
12/47
lxm
2.2.5 电信接入网的功能
Q3
AN-SMF
UPF: User Port Function
UNI AN
CF
UPF
TF
CF
SNI SPF: Service Port Function
The access network does not interpret (user)
signalling.
7/47
lxm
2.2.2 电信接入网的定义
接入网 (AN)
接入网(AN)是由一系列实体(诸如线缆装置和 传输设施等)组成的、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 的一个实施系统。在一个业务节点接口(SNI) 与之相关联的每一个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 提供电信业务的所需的传送能力。
ITU-T:国际电联电信标准部
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TSS: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
ITU-T 1995年11月,发布第1个接入网标准G.902
基于电信网的接入网 接入网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出现
5/47
lxm
2.2.1 G.902建议概述
定义了接入网的总体框架结构 定义的是基于电信网的接入网的框架 定义了接入网的:
体系结构和功能 接入类型 管理和业务节点
着重从功能的角度对接入网进行描述
6/47
lxm
2.2.2 电信接入网的定义
接入网 (AN)
Access Network : An implementation comprising those entities (such as cable plant, transmission facilities, etc.) which provide the required transport bearer capabilities for the provision of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between a Service Node Interface (SNI) and each of the associated User-Network Interfaces (UNIs).
接入网的管理
经由Q3进行配置和管理 Q3:电信管理网TMN的系统管理接口
接入网不解释用户信令
SNI和UNI具有静态的关联 用户不能通过命令自动接入不同的业务节点(不能动态改变)
主要功能
复用、连接和运送,不含交换功能,独立于交换机
9/47
lxm
2.2.3 电信接入网结构与定界
G.902定义的接入网范围由三个接口定界:
2/47
lxm
第2章 接入网体系结构
2.1 引言
✓2.2 电信网接入体系——G.902 ✓2.3 IP网接入网体系—— Y.1231 ✓2.4 三平面结构的IP接入网 ✓2.5 G.902与Y.1231的比较
3/47
2.1 引言
英国电信1975年首次提出接入网概念 ITU-T制定接入网总体标准
用户网络接口 UNI:User Network Interface 业务节点接口 SNI:Service Node Interface 电信管理接口: Q3
电信管理网TMN
Q3
Q3
UNI
接入网AN
10/47
业务节 点SN
SN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lxm
2.2.4 电信接入网的接口
用户网络接口 UNI
连接用户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 类型:单一UNI和共享UNI
接入网可以经由一个Q3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
一个接入网实现UNI和SNI的数量和类型原则 上没有限制。
接入网不解释用户信令。
8/47
lxm
2.2.2电信接入网的定义
——进一步理解G.902
接入网组成
由线缆装置、传输设施等实体构成的一个实施系统
接入网目的
为承载电信业务提供传送能力 电信业务是在SNI和每一与之关联的UNI之间提供
SPF
CF: Core Function
TF: Transport Function
可归纳为两大功能群: 传送功能、系统管理功能
传送功能TF包括UPF、SPF、CF
承载并传送业务 UPF/SPF/CF主要是适配功能,是TF的外围功能
业务节点接口 SNI
连接接入网与业务节点之间的接口 典型的SNI如:Z接口,V接口,ATM接口等
业务节点 SN
业务节点(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 如对交换业务:SN提供接入呼叫和连接控制信令、接入
连接及资源处理
11/47
lxm
2.2.4 电信接入网的接口
电信管理接口 Q3
连接电信管理网与电信网其他部分的标准接口 电信管理网通过Q3接口实施对接入网的管理与
ITU-T 2000年11月,发布第2个标准Y.1231
基于IP网的接入网 符合Internet迅猛发展的潮流 揭开了IP接入网迅速发展的序幕
4/47
2.2 电信网接入体系——G.902
2.2.1 G.902建议概述 2.2.2 电信接入网的定义 2.2.3 电信接入网的结构与定界 2.2.4 电信接入网的接口 2.2.5 电信接入网的功能 2.2.6 电信接入网在电信网中的位置 2.2.7 对电信接入网体系G.902的评价
接入网技术
第2章 接入网体系结构
1/47
第2章 接入网体系结构
教学重点
接入网的两个重要标准 G.902 Y.1231
接入网两个标准的重要意义
要求
了解接入网的标准化进程与发展 掌握G.902和Y.1231的定义、基本特点、两者的异同
以及在接入网发展中的作用 理解IP接入网的三平面网络结构 理解为什么说IP接入网是发展方向
An Access Network can be configured and managed through a Q3 interface.
In principle there is no restriction on the types and the number of UNIs and SNIs which an Access Network may imple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