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青霉素菌株共29页

合集下载

青霉素高产菌株的理性筛选

青霉素高产菌株的理性筛选

青霉素⾼产菌株的理性筛选遗传育种与⽣物合成⽂章编号:1001-8689(2007)07-0403-02青霉素⾼产菌株的理性筛选娄忻 张莉 刘靓 张⽟莲 陈丽华 刘静 贺建功(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微⽣物药物国家⼯程研究中⼼, ⽯家庄050015)摘要: 以青霉素⽣产菌种87117#为出发菌种,采⽤紫外线诱变复合前体动态后处理的⽅法,结合限氧条件下的摇瓶筛选,从177⽀前体抗性株中筛出XY -137#⾼产突变株。

该菌株摇瓶效价平均提⾼了8.8%,且遗传特性稳定,单位菌丝产物合成能⼒强。

XY -137#菌株在百吨罐中经过近百批的⽣产验证,其放罐效价、发酵指数、罐批产量平均提⾼了3.83%、5.66%和2.69%。

关键词: 紫外诱变; 动态后处理; 理性筛选; 青霉素⾼产菌株中图分类号:T Q 465.1 ⽂献标识码:ARational screening of penicillin high producing strainLo u Xin, Zhang Li, Liu Liang, Zhang Yu-lian, Chen Li-hua, Liu Jing and H e Jian-g ong(N ew Dr ug R&D Co.,L td of N or th China Phar macentical Co rp.,N ational Eng ineering Resear ch Center of M icro bial M edicine , Shijiazhuang 050015)ABSTRACT U sing Penicillium chry sogenum #87117as starting strain ,a penicillin high yield str ain #XY-137w as obtained by U V irr adiation com bined w ith precurso r-resistant strain in shake flask selection metho d under lim ited o xygen.Penicillin potency of strain #XY-137w as increased by 8.8%cultured in shaking flasks.Average pr oductivity o f about 100batches ferm entation level w as increased by 2.69%~5.66%than that of strain #87117in 100-ton ferm entor .KEY WORDS U V m utagenesis; Dynamic po st-treatment; Rational screening ; Penicillin high-pr oducing strain收稿⽇期:2007-03-15 修回⽇期:2007-05-08作者简介:娄忻,⼥,⽣于1963年,⾼级⼯程师。

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PPT课件

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PPT课件
26
第26页/共31页
5.补料控制:
发酵过程中除以中间补糖控制糖浓度及pH外,
补加氮源也可提高发酵单位。经试验证实:若在发酵
60~70h开始分次补加硫酸铵,则在90h后菌丝含氮
量几乎不下降,维持在6%~7%,,且60%~70%的
菌丝处于年幼阶段,菌丝呼吸强度维持在二氧化碳量近
30μl/(mg菌丝·h),抗生素产率为最高水平的
前体要在发酵开始20h后加入,并在整个发酵过 程中控制在50µg/ml左右。前体用量大于0.1%时,青 霉素的生物合成均下降。所以一般发酵液中前体浓度以
24
第24页/共31页
3.pH : 在青霉素发酵过程中,pH是通过下列手段控
制的:如pH过高,则添加糖、硫酸或无机氮源; 若pH过低,则加入碳酸钙、氢氧化钠、氨或尿素, 也可提高通气量。另外,也可利用自动加入酸或 碱的方法,使发酵液pH维持在6.8~7.2,以提高 青霉素产量。
目前普遍采用淀粉的酶水解产物,葡萄糖化液流 加,以降低成本。
21
第21页/共31页
(2)氮源: 氮源的作用是供应菌体合成氨基酸和三肽
的原料,以进一步合成青霉素。主要有机氮源 为玉米浆、棉籽饼粉、花生饼粉、酵母粉、蛋 白胨等。玉米浆为较理想的氮源,含固体量少, 有利于通气及氧的传递,因而利用率较高。
25
第25页/共31页
4.温度: 青霉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0℃,而分泌青霉
素的适宜温度是20℃左右,因此生产上采用变温 控制的方法,使之适合不同阶段的需要。一般一 级种子的培养温度控制在27±1℃左右;二级种子 的培养温度控制在25±1℃左右;发酵前期和中期 的温度控制在26℃左右;发酵后期的温度控制在 24℃左右。
青霉素的发酵过程控制

青霉素发酵操作规程

青霉素发酵操作规程

青霉素发酵操作规程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抗生素,其生产主要依赖于霉菌发酵技术。

以下是青霉素发酵操作的规程:一、菌株选取与预处理1. 选择高产的青霉菌株,如青霉菌属(Penicillium)或念珠霉菌属(Aspergillus)。

2. 青霉菌株经过连续传代,筛选得到高产菌株。

3. 青霉菌株在含有20%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培养,温度为25-30摄氏度,pH为6.0-7.0。

4. 青霉菌株所用的贮藏物和传代培养基要消毒,以防止杂菌污染。

二、发酵培养基的配制1. 培养基的配制可采用以下配方:葡萄糖20g/L,麦芽粉20g/L,酵母粉2g/L,酵母浸粉10g/L,氨盐混合液100ml/L(含无机氮7.5g/L,有机氮1.5g/L),氢氧化锂0.5g/L,乳糖5g/L,氯化钠2g/L,柠檬酸二钠2g/L,硫酸镁 0.5g/L,纯水 1000ml。

2. 上述配方中的成分按比例称取粉末,加入适量纯水溶解,调节pH至6.0-7.0,然后加入适量纯水至最终体积。

三、发酵罐的消毒与接种1. 发酵罐内表面应经过严格的清洁和消毒,如用75%乙醇清洁,然后用蒸汽消毒至121摄氏度,压力为15磅/平方英寸,持续30分钟。

2. 青霉素发酵种子可采用液体或固体发酵培养基接种。

3. 液体接种:用适量的种子培养物接种进入消毒好的发酵罐中,接种量约为发酵罐容积的3-5%。

4. 固体接种:将适量的种子培养物加入消毒好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中,然后将其均匀分布在发酵罐内。

四、发酵条件的控制1. 温度控制:发酵初期温度设定为25摄氏度,后期升高至28-30摄氏度,根据青霉菌的生长和代谢情况可调整温度。

2. pH控制:发酵罐内的pH值通常为6.0-7.0,可通过添加适量的无机酸或碱来控制。

3. 溶氧控制:发酵罐内的溶氧量应保持在5-20%之间,可通过调节搅拌速度、气体流速来控制。

4. 搅拌速度:发酵初期的搅拌速度设定为200-300转/分钟,后期可增加至400-500转/分钟。

第一节青霉素演示文稿

第一节青霉素演示文稿
中β-内酰胺环开环自身聚合,生成的高分子聚合 物。
35
第35页,共64页。
5.临床应用及特点—过敏反应
n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能形成相同结构的抗原决定
簇,因此产生强烈的交叉过敏反应。
n 使用前皮试
36
第36页,共64页。
5.临床应用及特点—优缺点
• 优点:安全、副作用小、价廉、疗效确切。
• 缺点
对酸不稳定:只能注射给药,不能口服; 抗菌谱窄:革兰氏阳性菌;
产生耐药性:长期使用过程中,细菌逐渐产生一些分解酶
,如β-内酰胺酶,产生耐药性;
过敏反应,严重时会死亡; 体内作用时间短 ,每天至少注射两次,肌注疼痛。
37
第37页,共64页。
5.临床应用及特点 延长作用时间的方法 • 与丙磺舒合用 能抑制青霉素G的代谢,降低青霉素G的排 泄速度,延效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母核上有2个手性碳原 子,具有活性的绝对构型是6R,7R。
青霉素
头孢菌素
17
第17页,共64页。
分为:
• 天然青霉素
–从天然发酵中得到
• 半合成青霉素
– 以6-氨基青霉烷酸(6-APA)为基本母核,引入适当 的侧链而获得的,其稳定性更好,抗菌谱更广,耐 酸、耐酶。
18
第18页,共64页。
3.广谱青霉素
40
第40页,共64页。
1. 耐酸青霉素 设计思路:
HH H
N
S

O O
N H
青霉素V
COOH
侧链引入的电负性的氧原子,可降低羰基上氧的电子云密度
,阻碍了羰基电子向β-内酰胺环转移,增加了对酸的稳定
性。
41
第41页,共64页。

青霉素生产的工艺流程

青霉素生产的工艺流程

青霉素生产的工艺流程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下面将介绍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一般分为五个步骤:培养生长菌、发酵培养、分离青霉素、纯化青霉素和制备药物。

首先是培养生长菌。

青霉素生产的起始点是菌种的培养。

通常使用的菌种是青霉属真菌,通过前期培养方法培育得到。

经过一系列的培养和筛选,获得高产青霉素的菌株。

接下来是发酵培养。

将分离的高产青霉素菌株接种到发酵罐中,并加入适当的培养基,如碳源、氮源、矿物质等,为菌株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大规模发酵需要控制好温度、pH值、通气速率和搅拌速率等参数,以促进菌株的生长和青霉素的产生。

然后是分离青霉素。

通过培养得到的发酵液中含有青霉素和其他混杂物。

需要对发酵液进行分离和提纯,以获得纯净的青霉素。

分离青霉素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沉淀法、提取法和蒸馏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青霉素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

紧接着是纯化青霉素。

分离得到的青霉素还存在一些杂质和其他类似物,需要进行进一步纯化。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溶剂结晶和吸附层析等。

通过这些纯化方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青霉素。

最后是制备药物。

经过纯化的青霉素需要进行制剂,以便于临床应用。

制备药物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制备青霉素干粉、青霉素口服片和青霉素注射剂等。

制备过程需要控制好剂量和质量,确保青霉素的药物效果和安全性。

以上就是青霉素生产的工艺流程。

整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参数和条件,以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青霉素。

青霉素的生产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医疗领域的需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青霉素菌株的培育原理

青霉素菌株的培育原理

青霉素菌株的培育原理青霉素是一种由霉菌产生的抗生素,广泛用于临床医学中的抗感染治疗。

青霉素的生产首先需要培养出高产量的青霉素菌株。

本文将介绍青霉素菌株的培育原理,包括菌株的选育、培养基的选择和优化,以及培养条件的控制等方面。

青霉素菌株的选育是培养高产量青霉素的关键步骤。

选育青霉素菌株主要是通过从自然环境中筛选或基因改造的方法得到的。

自然环境中有很多能产生青霉素的霉菌,如盘尼西林蓝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 和秋霉(Penicillium notatum) 等。

这些菌株可以通过传代培养或继代培养得到高产青霉素的菌株。

培养基的选择和优化是培育青霉素菌株的重要步骤。

培养基是提供菌株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基础。

对于青霉素菌株的培养,需要使用一种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有复合碳氮盐培养基(complex carbon-nitrogen-salt medium) 和液态发酵培养基(liquid fermentation medium) 等。

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当的激素和辅酶等物质,可以促进菌株的生长和产生青霉素的能力。

培养条件的控制也是培养青霉素菌株的关键因素。

青霉素的生产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环境条件。

一般来说,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28摄氏度,但不同的菌株可能有不同的最适温度。

pH值通常在5-7之间,过高或过低的pH 值都会影响青霉素的产量。

此外,适宜的氧气浓度也是促进青霉素产量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青霉素的产量在高氧气浓度下会较低,而在较低的氧气浓度下会较高。

除了上述因素外,培养青霉素菌株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培养容器和培养方式的选择也会影响青霉素的产量。

常用的培养容器有培养瓶、发酵罐等,而培养方式包括液态发酵和固态发酵等。

其次,菌株的接种量、培养时间和采样方式等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最后,外界环境的卫生和操作的注意事项也会对菌株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

青霉素提取原始方法

青霉素提取原始方法

青霉素提取原始方法青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广泛用于医疗和农业领域。

它的发现和提取方法对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青霉素的提取原始方法,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首先,青霉素的提取需要合适的青霉菌菌株。

通常情况下,青霉素是由青霉菌属真菌产生的,因此需要从自然界或者实验室中获得合适的青霉菌菌株。

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筛选和培养来获得高产青霉素的菌株,以便后续的提取工作。

其次,青霉素的提取需要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青霉菌在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才能够高效产生青霉素。

一般来说,青霉菌的培养基中需要含有合适的碳、氮源以及一定的微量元素。

同时,培养条件包括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因素,都会对青霉素的产生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控。

接下来,青霉素的提取需要合适的提取方法。

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提取、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提取等。

溶剂提取是将青霉素所在的培养液与有机溶剂进行萃取,然后通过浓缩和结晶得到青霉素。

而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提取则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青霉素进行吸附和解吸,最终得到青霉素。

不同的提取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

最后,青霉素的提取需要进行纯化和检测。

提取得到的青霉素往往伴随着其他杂质,需要进行纯化工作以获得高纯度的青霉素。

纯化方法包括结晶、色谱等,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纯化方法。

同时,为了确保青霉素的质量和纯度,还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测工作,包括质量分析、结构鉴定等。

总之,青霉素的提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在菌株、培养条件、提取方法以及纯化检测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操作。

希望本文介绍的青霉素提取原始方法对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实践中能够不断总结和改进提取方法,为青霉素的应用和发展做出贡献。

高产青霉菌的育种方法

高产青霉菌的育种方法

高产青霉菌的育种方法青霉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中的微生物,其代表菌种为青霉属(Penicillium)。

其中,青霉菌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是广泛应用的一种菌株,它可以产生青霉素等抗生素。

育种方法是培育高产的菌株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介绍高产青霉菌育种的方法。

1.菌株的保存与筛选首先,要从已存在的菌株中挑选出适合育种的菌株。

在保存时,可将其用保鲜膜或瓶盖密封后,在4℃的冰箱中保存。

此外,为了筛选出合适的高产菌株,应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生长速率、代谢产物以及生物量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筛选代谢产物含量高、生长速率快、生物量大的菌株。

2.遗传变异当已筛选出可用菌株后,可通过化学物质或电磁辐射等方法对其进行遗传变异。

具体方法包括:用致突变剂,如乙酰胺、尿素或亚硝酸钠等化学物质,或电磁辐射来引起基因突变。

这样,突变的菌株会在生长产生变异,产生高产代谢产物的菌株便能被筛选出来。

3.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将合成的DNA片段作为外源基因导入细胞内的一种方法,常用于改良微生物。

对高产菌株进行基因工程,可把生产抗生素所需的酵素基因导入高产菌株中,以提高其产量。

此外,还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得到可产生定点变异的菌株,并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来完成基因片段的克隆。

4.培养条件的优化培养条件对菌株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优化培养条件是获得高产菌株的关键。

在培养过程中,可根据不同菌株的需求适当调整培养介质的 pH 值、温度、气体浓度、养分等因素,以提高其生长和产量。

总之,高产青霉菌的育种需要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筛选和选择,以达到最优的产量。

同时,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法对其进行优化,最终获得高产菌株,从而为工业生产提供优质的原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