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3 《精卫填海》(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3《精卫填海》(教案)教学内容《精卫填海》是一则古老的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本课讲述了炎帝之女精卫溺亡后化作神鸟,立志填平东海的壮丽故事。
故事通过精卫的形象,传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精卫的形象,理解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精卫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品格。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精卫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2. 分析精卫的形象,理解其背后的象征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神话故事的情境,激发学生对《精卫填海》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精卫的形象及精神内涵。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精卫精神的理解,以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挑战和如何应对。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精卫精神,强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6. 作业布置: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1. 课题:《精卫填海》2. 主体部分:精卫的形象、精卫精神、现实意义3. 配图:精卫填海的插图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精卫精神的感悟。
3. 画一幅精卫填海的图画,体现精卫的形象和精神。
课后反思1. 教师回顾教学过程,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学生反馈学习效果,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3. 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鄂尔多斯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教学资源包,包括相关资料说课稿课堂实录教案1教案2类文《精卫填海》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读课文,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发挥想象力,表演精卫和大海对话的情景。
3、结合自己的想法评价精卫填海行为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1.师: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
生2:我认识了这一课的生字。
生3:我知道了精卫是炎帝女儿变成的一只美丽的小鸟,为了填平大海,她每天衔石头和树枝。
师:同学上节课的收获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学这篇课文,说不定你会有更多的收获!(二)品味课文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写得最精彩?[在上节已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
](生自由读,有的读一遍,有的读两遍……)生1:我最喜欢第4自然段。
因为这一段写了精卫和大海的对话。
生2:我最喜欢第4自然段,因为从这段看出了精卫非常勇敢。
生3:我最喜欢第2自然段。
因为这一段告诉了我精卫是怎样来的。
生4:我最喜欢第5自然段。
因为这一段告诉了精卫的子子孙孙的仍然在填海。
(学生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的喜好,大部分喜欢4自然段)2、师:很多同学都喜欢第4自然段,那么喜欢这一段的同学愿意读一读吗?(大部分生起立朗读)3、师:喜欢其他自然段的同学,把你们认为精彩的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一名同学读第2自然段,几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
)4、师:刚才许多同学都认为第4自然段的对话非常精彩,很喜欢读。
我们再读一遍,怎样?(师读旁白,男生读大海,女生读精卫。
)师:你们来当当评委,你认为自己读得怎么样?男生1:我认为我们读得很好,声音响亮,读出了大海的气势。
男生2:课文中大海是“愤怒地问”,愤怒的感觉我们没有表现出来。
2019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3 精卫填海 教案(精选)

13 精卫填海【教材分析】《精卫填海》是小学四年级的一节语文课,本篇课文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经典之作,这个故事围绕精卫日日夜夜填海的事,让人感受到其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品格。
【作者介绍】许仲琳(约1567—1620),亦作陈仲琳,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明朝小说家。
著有《封神演义》。
活动于于隆庆、万历年间。
生平事迹不详.有些学者,专家以为许仲琳仅是别人托名,《封神演义》可能另有他人所著,到底是谁,尚有争论。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成语典故精卫填海解释: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
精卫衔木石,决心填平大海。
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
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处:《山海经·北山经》。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
(2)违伟:()反()大(3)弱溺:()亡微()(4)古故:()诗()事三、翻译句子。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
参考答案:一、皇帝啼叫溺水弱小返回饭菜衔着街头二、(1)美其名曰;日记(2)违反;伟大(3)溺亡;微弱(4)古诗;故事三、(1)它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2)溺水而死未能回。
四、游泳溺亡;树枝和石块;东海五、1.叫做;溺水,淹没;填塞;因此2.《山海经•北山经》;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神话中鸟的名字,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亡后的化身。
3.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叫做女娃。
有一次她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就再也没有回,就化身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头填海。
六、略。
嘉峪关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教学资源包,包括相关资料说课稿课堂实录教案1教案2类文《精卫填海》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读课文,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发挥想象力,表演精卫和大海对话的情景。
3、结合自己的想法评价精卫填海行为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1.师: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
生2:我认识了这一课的生字。
生3:我知道了精卫是炎帝女儿变成的一只美丽的小鸟,为了填平大海,她每天衔石头和树枝。
师:同学上节课的收获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学这篇课文,说不定你会有更多的收获!(二)品味课文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写得最精彩?[在上节已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
](生自由读,有的读一遍,有的读两遍……)生1:我最喜欢第4自然段。
因为这一段写了精卫和大海的对话。
生2:我最喜欢第4自然段,因为从这段看出了精卫非常勇敢。
生3:我最喜欢第2自然段。
因为这一段告诉了我精卫是怎样来的。
生4:我最喜欢第5自然段。
因为这一段告诉了精卫的子子孙孙的仍然在填海。
(学生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的喜好,大部分喜欢4自然段)2、师:很多同学都喜欢第4自然段,那么喜欢这一段的同学愿意读一读吗?(大部分生起立朗读)3、师:喜欢其他自然段的同学,把你们认为精彩的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一名同学读第2自然段,几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
)4、师:刚才许多同学都认为第4自然段的对话非常精彩,很喜欢读。
我们再读一遍,怎样?(师读旁白,男生读大海,女生读精卫。
)师:你们来当当评委,你认为自己读得怎么样?男生1:我认为我们读得很好,声音响亮,读出了大海的气势。
男生2:课文中大海是“愤怒地问”,愤怒的感觉我们没有表现出来。
晋城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教学资源包,包括相关资料说课稿课堂实录教案1教案2类文《精卫填海》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读课文,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发挥想象力,表演精卫和大海对话的情景。
3、结合自己的想法评价精卫填海行为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1.师: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
生2:我认识了这一课的生字。
生3:我知道了精卫是炎帝女儿变成的一只美丽的小鸟,为了填平大海,她每天衔石头和树枝。
师:同学上节课的收获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学这篇课文,说不定你会有更多的收获!(二)品味课文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写得最精彩?[在上节已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
](生自由读,有的读一遍,有的读两遍……)生1:我最喜欢第4自然段。
因为这一段写了精卫和大海的对话。
生2:我最喜欢第4自然段,因为从这段看出了精卫非常勇敢。
生3:我最喜欢第2自然段。
因为这一段告诉了我精卫是怎样来的。
生4:我最喜欢第5自然段。
因为这一段告诉了精卫的子子孙孙的仍然在填海。
(学生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的喜好,大部分喜欢4自然段)2、师:很多同学都喜欢第4自然段,那么喜欢这一段的同学愿意读一读吗?(大部分生起立朗读)3、师:喜欢其他自然段的同学,把你们认为精彩的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一名同学读第2自然段,几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
)4、师:刚才许多同学都认为第4自然段的对话非常精彩,很喜欢读。
我们再读一遍,怎样?(师读旁白,男生读大海,女生读精卫。
)师:你们来当当评委,你认为自己读得怎么样?男生1:我认为我们读得很好,声音响亮,读出了大海的气势。
男生2:课文中大海是“愤怒地问”,愤怒的感觉我们没有表现出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精卫填海》是一则古老的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故事讲述了炎帝之女精卫溺亡后,化为神鸟,不断从西山搬运小石和树枝填塞东海的悲壮故事。
本课旨在通过这一神话传说,引导学生理解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的精神,并从中汲取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与决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 体会精卫坚韧不拔、勇于挑战的精神。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勇于挑战的精神。
-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句:- 例如“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其深层含义。
2. 提炼精卫精神:-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精卫坚持不懈、不断努力的精神内核。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文插图- 生字卡片- 黑板和粉笔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大海的辽阔与神秘。
- 提问:你们知道有关大海的传说吗?进而引出《精卫填海》的故事。
2. 新课学习:-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标记生字新词。
-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把握。
3. 深入理解:- 通过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针对难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明白精卫的坚持与勇气。
4. 提炼精神:- 讨论精卫填海的精神内涵,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5. 巩固练习:- 进行生字词的听写和填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 让学生总结精卫填海的故事给自己带来的启示。
-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精卫精神的现实意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教案)教学内容《精卫填海》是一则选自《山海经》的神话故事,讲述了炎帝之女精卫在东海溺亡后,化为神鸟,不断从西山搬运小石子和树枝填平大海的故事。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精卫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精卫坚韧不拔的精神,懂得面对困难要勇敢坚持。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精卫填海的精神内涵。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文插图。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精卫填海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4. 全班交流: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深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精卫填海的精神内涵,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借鉴精卫的精神。
6. 朗读感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精卫坚韧不拔的精神。
7. 小结: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精卫填海的精神内涵。
板书设计1. 课题:《精卫填海》2. 插图:精卫填海的插图3. 重点词语: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勇往直前4. 精卫填海的精神内涵:勇敢、坚持、毅力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用自己的话复述《精卫填海》的故事,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山海经》中其他有趣的神话故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深入理解了《精卫填海》的故事内容,感受到了精卫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3《精卫填海》(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3《精卫填海》(教案)教学内容《精卫填海》是一则古老的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本课讲述了炎帝之女精卫溺亡后化作神鸟,立志填平东海的壮丽故事。
故事通过精卫的执着与坚韧,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理解精卫的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从精卫的坚持不懈中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难点1. 理解精卫填海的艰辛过程,体会精卫坚韧不拔的精神。
2. 分析神话故事中寄托的古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想象与解释。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音频、相关插图或动画片段。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精卫填海》的动画片段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标记生字词。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精卫的形象及其精神内涵。
4. 全班交流: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精卫的形象特点及其所代表的精神。
5. 朗读感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精卫的坚韧精神。
6. 板书设计:教师边讲解边板书,突出精卫填海的过程和精卫精神的内涵。
7. 作业设计: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精卫填海》的读后感,或创作一幅与精卫填海相关的图画。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可包括以下内容:- 课题:《精卫填海》- 精卫的形象:坚韧、执着、勇敢- 精卫填海的过程:溺水、化作神鸟、投石填海- 精卫精神的内涵:不屈不挠、持之以恒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精卫填海》的读后感,分享自己对于精卫精神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教学资源包,包括相关资料说课稿课堂实录教案1教案2类文《精卫填海》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读课文,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发挥想象力,表演精卫和大海对话的情景。
3、结合自己的想法评价精卫填海行为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1.师: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
生2:我认识了这一课的生字。
生3:我知道了精卫是炎帝女儿变成的一只美丽的小鸟,为了填平大海,她每天衔石头和树枝。
师:同学上节课的收获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学这篇课文,说不定你会有更多的收获!(二)品味课文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写得最精彩?[在上节已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
](生自由读,有的读一遍,有的读两遍……)生1:我最喜欢第4自然段。
因为这一段写了精卫和大海的对话。
生2:我最喜欢第4自然段,因为从这段看出了精卫非常勇敢。
生3:我最喜欢第2自然段。
因为这一段告诉了我精卫是怎样来的。
生4:我最喜欢第5自然段。
因为这一段告诉了精卫的子子孙孙的仍然在填海。
(学生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的喜好,大部分喜欢4自然段)2、师:很多同学都喜欢第4自然段,那么喜欢这一段的同学愿意读一读吗?(大部分生起立朗读)3、师:喜欢其他自然段的同学,把你们认为精彩的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一名同学读第2自然段,几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
)4、师:刚才许多同学都认为第4自然段的对话非常精彩,很喜欢读。
我们再读一遍,怎样?(师读旁白,男生读大海,女生读精卫。
)师:你们来当当评委,你认为自己读得怎么样?男生1:我认为我们读得很好,声音响亮,读出了大海的气势。
男生2:课文中大海是“愤怒地问”,愤怒的感觉我们没有表现出来。
师:你怎样理解“愤怒”呢?男生2:就是很生气的样子。
女生1:我们的声音太轻了,没有读出精卫的坚定。
师:你认为怎样是“坚定”呢?女生2:就是下了决心,一定要做到。
师:对了,大海的愤怒,精卫的坚定,该怎样读呢?(生踊跃举手)5、师:我们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试一试吧。
(生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师巡视指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以读来体会、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愤怒、坚定。
本来晦涩难懂的词语,学生在朗读的体验中领悟到了,较比起传统的查字典解释,这样的方式更适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更符合人文性。
]6、师:哪个小组推荐组内读得好的同学来试一试?[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生1:我认为自己读大海读得很棒,我推荐自己。
生2:我推荐我们组的刘映璇,她读精卫读得很棒。
(两名学生分角色读,一名学生读旁白,一名学生读到大海愤怒的语句时,许多学生不禁为她鼓掌)(三) 体验课文1.师:刚才大家把大海、精卫的语气读得很精彩,我想如果我们再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和想像,肯定更能够表现出大海和精卫,你们愿意试一试吗?(生上台表演,师分发大海精卫头饰,课件1:配以背景音乐——大海波涛声,鸟叫声。
)[继续加深对角色的理解,表演的方式既活跃课堂气氛,又锻炼胆量。
]生1:(饰大海)你这只可恶的小鸟,每天往我海里扔石头,树枝干什么?生2:(饰精卫)我要填平你!生1:填平我?休想!我这么大,你填得平吗?生2:我就是填一百年、一万年,也要把你填平!生1:我跟你有什么样的仇?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生2:因为你淹死了我,为了不让你再夺去别人的生命,所以我要填平你!生1:你就别白费力气了!生2:我填不平你,还有我的子子孙孙,只要我努力,一定会填平你的![在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由发挥,创设情境,体验角色,对精卫填海坚定的信念理解得更为透彻。
]2.师:从同学们的表演来看,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你有兴趣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吗?(生复述故事,展开了适当的想像,加上了一些课文中没有的情节。
)(四) 反思课文1.师:《精卫填海》这个故事中,出现了精卫,大海这两个角色,你欣赏谁呢?(生展开了一个小小辩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维火花的相互撞击,相互融合,创新在求异中进行。
]生1:我欣赏精卫,因为她很勇敢。
生2:我喜欢精卫的善良,她为了别人去填海。
生3:我喜欢大海,我认为大海不是故意要淹死精卫,可能是刮大风了,精卫才掉进海里的。
生4:我也喜欢大海,大海非常美丽。
生5:我喜欢精卫,她即使遇到困难也不放弃。
生6:我喜欢大海,如果大海真的填平了,地球不是变成沙漠了吗?……(生各抒己见)[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读书,深入地思考,积极地表达,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辩证思维能力,提高了对作品的理解、欣赏能力。
]2.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勇敢善良,又欣赏大海的宽广美丽,为人类造福。
3.师:如果你是勇敢善良的精卫,运用你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开放求异后的归纳、整合、评价和提升,思维和语言互为表里的训练,真正达到人文浸润,语言积累的目的。
]生1:我要建立一个海滩监测站,预测洪水的到来。
生2:我要设计一个大型的吸水管,水涨了就吸进大海的水,不漫出来。
生3:我要衔种子洒在海边,植树造林,就不会发生洪水了。
生4:我要驾着飞机把许多种子洒播在大地上。
……(生联系科学,展开想象,想出了许多办法。
)4.(课件2)师:大家为精卫想了这么多办法,精卫一定很感谢大家。
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
课后反思下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新“精卫填海”。
让学生将故事重新编写。
我以为平时不喜欢写话的学生会愁眉苦脸,但出乎意外的是,没有一个学生有不情愿的表情。
第二天早读,我走进教室,便有几个学生迫不及待地捧着手中的作品凑到我跟前,稚嫩的字迹,但却非常有趣。
有一篇作品充满浓厚的神话色彩,讲精卫被淹死后,炎帝找到龙王大帝制服大海。
有一篇写了精卫和大海最后成了好朋友。
还有一篇写了精卫和她的子子孙孙终于填平了大海,可是他们发现地球失去了大海之后变成了一片沙漠,后悔了,又齐心协力衔树种,植树造林,渐渐地,大海重回到地球,大海也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不再乱发脾气淹死人们,从此,地球上不再有灾害,大家一起快乐地生活。
我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着这一个个童稚却充满对地球、人类关爱,充满人情味的小故事,都开心地笑了。
捧读着孩子们富有想像力的小故事,回味着课堂中学生精彩而有独到见解的发言,我感到由衷地庆幸。
假如我在课堂上断然地否定那个说“不喜欢精卫”孩子的发言,假如我郑重其事地告诉学生“精卫填海”只是一个神话故事,并不是真实发生的。
也许,这一堂语文课只是一节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课,也许,学生过几天就淡忘了“勇敢的精卫”和“愤怒的大海”。
学生在表演、讲故事时加入了许多自己的语言,像“我不会放弃的”、“只要努力,我一定把你填平”等精彩的片断,还加上了惟妙惟肖的动作和表情。
在辩论和讨论时,他们并没有局限于书本,的确,用现代人的眼光和科学的角度来审视精卫填海这一行为,并不可取,而我们为什么非得让全班50位小孩异口同声地说喜欢精卫呢?为什么不允许他们将事实上我们心里也认同的话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呢?我为我的尊重学生的机智应变而高兴,我恰当地保护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火花的相互撞击,相互融合,创新在求异中进入沸腾状态,我和学生都获得了意外中的惊喜。
我想,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少些理性,多些情趣;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些自由,我们的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语文,我们的语文课程才会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精卫填海》说课稿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长春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十版块《精卫填海》。
这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经典之作。
课文围绕精卫及其子孙日日夜夜填海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精卫及其子孙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品格,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本课分三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语文新课标中提倡: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句,去培养语感,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根据第一学段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在努力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中,教学中以读为主,要在阅读中想象、交流、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阅读的乐趣。
特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读课文,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发挥想象力,表演精卫和大海对话的情景。
3、结合自己的想法评价精卫填海行为的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精卫与大海的对话情景。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认识精卫的行为是怎样的行为。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
朱熹在《孟子集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而成”。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创设情境法、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和表演感悟法为学生服务,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
课堂是教学设计实施的舞台,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争取在本次教学流程中展现以下特点:一、以读促讲,重在感悟。
上课伊始,利用动画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内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教在点子上。
让学生在粗读、精读等阅读实践中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平等对话,走进海神和精卫两个角色,想角色所想,说角色所说。
课堂活了,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刻体验,利用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做表情来理解“愤怒”,多媒体的运用“泛滥”一词的情景视频给学生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其效果不言而喻。
巧妙的突破重点,这样对文本所传达的勇敢、坚强的精神感悟自然水到渠成。
二、讲一读三,拓展视野。
新课程要求我们树立大教育观,要走出课堂,以课内促课外。
而低年级的阅读是教儿童读书,重在开始;低年的级阅读是了解性阅读,重在感受;低年级的阅读是模糊性的,重在综合。
在本节课向学生推荐一首赞美精卫的诗歌,反哺本文,升华主题。
同时引领学生走出书本的局限,走向更宽广的语文世界。
三、体验课文,表演升华在学生理解了课文之后,把课文表演出来,就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了解了角色的心里,走进文本。
四、延伸教学,适时教育让学生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联系科学,展开想象,想办法减少洪水的发生。
教育学生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
鼓励学生多读书。
说到不如做到,总之,在本节课中,我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尽情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