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高产菌株的理性筛选

合集下载

高产纤维素酶青霉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高产纤维素酶青霉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6 6 1 mL。 . 8 U/
关键词 :纤维素酶 ;青霉属 ;液体发酵 中图分类号 :T 2 12+5 S0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2 1 (07 2— 0 0一o 0 6— 53 2 0 )0 0 8 5
Th e e c fs r e ig a d c l r o dt n e r s a h o c e nn n ut e c n io s u i o in c l ls ・ p o u t g p nclu s r i fa hg e l o e - r d c i e ii m t n u - n l i a
I o r ci mp f t ,Mo i a e ,Mo i a e c ,As r i e e e nl l s i nl c a e i o p gl a ,P n el u l e ii i m. C l ls r d c in w s c r e u y s b r e l el a e p o u t a a r d o tb u me g d u o i fr na in w t t i 一5. T e r s l h w a e u e . % rc t w p wd r f ab n s u ̄ d 3 O e me t t i s a n X o h r h e u t s o s t tw s d 5 O s h i e sr o e t c r o o i e a . % a i 8 n b a a e me s nto e o r e. ̄ |me o du 6 mL,t e i o u a o mo n s5 O , e ck a a i gn suc n l r ou f me i m 0 h c lt n a u ti . % n i
鉴定为半知菌亚 门,丝孢纲 ,丝孢 目,丛梗孢科 ,青霉 属 ( e ilu 。对 青霉菌 x一5菌株进 行发 酵培养 P nel m) ii 条件 的研究结果表明 ,以 5O . %稻草粉为碳源 ,3 O . %豆饼粉为氮源 ,装液量 为 6 m 0 L,接种量 为 5O ,培养 .% 温度为 2 6~2 ℃ ,初 始 p 4 5~ 60 8 H. . ,培养 10 ,产 酶 活 力最 高 ,C 2h MC酶 活 为 7 .2U lL P酶 活 为 5 7 l / l,F I

选育青霉菌优势菌种的具体操作流程

选育青霉菌优势菌种的具体操作流程

选育青霉菌优势菌种的具体操作流程英文回答:To select advantageous strains of Penicillium, a specific procedure can be followed. The first step is to obtain a diverse collection of Penicillium strain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such as soil, plants, or food products. These strains can then be cultured individually on appropriate media to obtain pure cultures.Once pure cultures are obtained, the next step is to screen the strains for desired characteristics. This can be done by assessing their ability to produce secondary metabolites with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r other desirable traits. For example, if the goal is to find strains with high antibiotic production, a bioassay can be performed to test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each strain against a panel of bacteria or fungi.After the initial screening, the strains with the mostpromising characteristics can be selected for further evaluation. This can involve testing their ability to produce the desired metabolites under different growth conditions, assessing their stability and productivity over time, and evaluating their resistance to environmental stresses.In addition,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selected strains. This can be done by analyzing their DNA using techniques such as PCR or sequencing. By comparing the genetic profiles of the strains, it is possible to identify unique genetic markers tha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desired traits.Once the most advantageous strain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y can be further optimized through strain improvement techniques such as mutagenesis or genetic engineering. These techniques can be used to enhance the production of desired metabolites or to introduce new traits into the strains.Overall, the process of selecting advantageous strainsof Penicillium involves obtaining a diverse collection of strains, screening them for desired characteristics, evaluating their genetic diversity, and optimizing the selected strains through strain improvement techniques. By following this procedure, it is possible to identify strains with enhanced properties that can be used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such as antibiotic production or bioremediation.中文回答:选择优势的青霉菌菌株可以按照以下具体流程进行。

青霉素发酵工艺流程

青霉素发酵工艺流程

青霉素发酵工艺流程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畜牧养殖、农业等领域。

其制备过程主要是利用青霉菌进行发酵。

以下是青霉素发酵工艺流程的简要介绍。

首先,选用高产菌株进行繁种。

经过筛选和改良的青霉菌菌株具有较高的产青霉素能力。

通过筛选,从已有的菌株库中挑选出一个能够产生高效青霉素产量的菌株,进行培养扩大。

接下来,进行菌种扩大培养。

利用白垩液培养基培养菌种,保持培养基的稳定性。

菌种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PH 值、氧气供应等因素。

控制好这些因素,就可以使菌种的增殖速度达到最大化。

进行主发酵。

将已经增殖好的菌种接种到主发酵罐中,添加适当的基质,如磷酸盐、蛋白胨等,提供菌体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控制好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因素,同时保证氧气供应充分,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和产生青霉素。

进行青霉素分泌期发酵。

在主发酵结束后,通过一定的处理方式,将菌体分离出来,损坏菌体,将菌体内的青霉素释放出来。

方法有机械破碎法、超声破碎法等。

进行青霉素提取和纯化。

提取过程主要是利用有机溶剂将青霉素从发酵液中提取出来。

纯化过程则是通过各种化学方法,如薄层层析、反渗透、离子交换等,去除杂质,提高纯度。

进行药品制剂。

经过提取和纯化后的青霉素需要进行制剂,使其成为适合临床使用的产品。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制剂方法和辅料,制备出片剂、注射液等型态的青霉素。

以上就是青霉素发酵工艺流程的基本步骤。

在实际生产中,这只是一个简化的流程,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进行各种监测和控制,确保发酵过程中各项参数控制合适,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并减少成本和废物产生。

青霉素发酵工艺的不断改进和优化,使得青霉素的产量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抗生素选择。

青霉素高产菌株高通量检测和筛选方法的研究

青霉素高产菌株高通量检测和筛选方法的研究

青霉素高产菌株高通量检测和筛选方法的研究王丽丽;张春晓;刘晓红;陈晓波【摘要】Objective To estabolish a rapid penicillin titer detecting method to facilitate the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of penicillin-producing strains. Methods Penicillinase was employed to hydrolysis penicillin to penicillanic acid, which would react with iodine. Results The penicillin titer can be quantified within 10min at room temperature regardless of other by-products in the fermentation broth. In addition, and more than 200 samples can be simultaneously assessed by one operator within 10min. Conclusion This novel method provide a platform for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penicillin high producing strains.%目的:建立高通量筛选青霉素高产菌株的方法.方法:采用青霉素酶水解青霉素形成青霉噻唑酸,产物与碘液反应,以淀粉为指示剂,青霉素含量与碘液用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结果:在室温条件下,不超过10min,可并行检测多个发酵液样品的青霉素含量,该方法简便、迅速、微量并且不受发酵液中其他杂质成分的干扰,也可在10min内对超过200个发酵液样品中的青霉素含量进行相对评估,淘汰90%以上的低效价菌株.结论:提供了高通量筛选青霉素高产菌株的方法.【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11(036)003【总页数】4页(P183-186)【关键词】青霉素;青霉素酶;高通量检测;高通量筛选【作者】王丽丽;张春晓;刘晓红;陈晓波【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18;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18;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18;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19+.5青霉素生产离不开优良的菌株,各国科学工作者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不断选育优良菌种[1-3],使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青霉素发酵操作规程

青霉素发酵操作规程

青霉素发酵操作规程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抗生素,其生产主要依赖于霉菌发酵技术。

以下是青霉素发酵操作的规程:一、菌株选取与预处理1. 选择高产的青霉菌株,如青霉菌属(Penicillium)或念珠霉菌属(Aspergillus)。

2. 青霉菌株经过连续传代,筛选得到高产菌株。

3. 青霉菌株在含有20%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培养,温度为25-30摄氏度,pH为6.0-7.0。

4. 青霉菌株所用的贮藏物和传代培养基要消毒,以防止杂菌污染。

二、发酵培养基的配制1. 培养基的配制可采用以下配方:葡萄糖20g/L,麦芽粉20g/L,酵母粉2g/L,酵母浸粉10g/L,氨盐混合液100ml/L(含无机氮7.5g/L,有机氮1.5g/L),氢氧化锂0.5g/L,乳糖5g/L,氯化钠2g/L,柠檬酸二钠2g/L,硫酸镁 0.5g/L,纯水 1000ml。

2. 上述配方中的成分按比例称取粉末,加入适量纯水溶解,调节pH至6.0-7.0,然后加入适量纯水至最终体积。

三、发酵罐的消毒与接种1. 发酵罐内表面应经过严格的清洁和消毒,如用75%乙醇清洁,然后用蒸汽消毒至121摄氏度,压力为15磅/平方英寸,持续30分钟。

2. 青霉素发酵种子可采用液体或固体发酵培养基接种。

3. 液体接种:用适量的种子培养物接种进入消毒好的发酵罐中,接种量约为发酵罐容积的3-5%。

4. 固体接种:将适量的种子培养物加入消毒好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中,然后将其均匀分布在发酵罐内。

四、发酵条件的控制1. 温度控制:发酵初期温度设定为25摄氏度,后期升高至28-30摄氏度,根据青霉菌的生长和代谢情况可调整温度。

2. pH控制:发酵罐内的pH值通常为6.0-7.0,可通过添加适量的无机酸或碱来控制。

3. 溶氧控制:发酵罐内的溶氧量应保持在5-20%之间,可通过调节搅拌速度、气体流速来控制。

4. 搅拌速度:发酵初期的搅拌速度设定为200-300转/分钟,后期可增加至400-500转/分钟。

青霉素提取原始方法

青霉素提取原始方法

青霉素提取原始方法青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广泛用于医疗和农业领域。

它的发现和提取方法对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青霉素的提取原始方法,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首先,青霉素的提取需要合适的青霉菌菌株。

通常情况下,青霉素是由青霉菌属真菌产生的,因此需要从自然界或者实验室中获得合适的青霉菌菌株。

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筛选和培养来获得高产青霉素的菌株,以便后续的提取工作。

其次,青霉素的提取需要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青霉菌在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才能够高效产生青霉素。

一般来说,青霉菌的培养基中需要含有合适的碳、氮源以及一定的微量元素。

同时,培养条件包括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因素,都会对青霉素的产生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控。

接下来,青霉素的提取需要合适的提取方法。

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提取、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提取等。

溶剂提取是将青霉素所在的培养液与有机溶剂进行萃取,然后通过浓缩和结晶得到青霉素。

而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提取则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青霉素进行吸附和解吸,最终得到青霉素。

不同的提取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

最后,青霉素的提取需要进行纯化和检测。

提取得到的青霉素往往伴随着其他杂质,需要进行纯化工作以获得高纯度的青霉素。

纯化方法包括结晶、色谱等,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纯化方法。

同时,为了确保青霉素的质量和纯度,还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测工作,包括质量分析、结构鉴定等。

总之,青霉素的提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在菌株、培养条件、提取方法以及纯化检测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操作。

希望本文介绍的青霉素提取原始方法对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实践中能够不断总结和改进提取方法,为青霉素的应用和发展做出贡献。

青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青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青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青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青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兽医领域。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年的改进和优化,已经变得非常高效和可靠。

青霉素的生产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青霉素菌株的筛选和培养:首先需要从大量的霉菌中筛选出高产青霉素的菌株,然后通过发酵技术将这些菌株进行大规模培养。

培养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pH值、氧气和营养盐的
供应,以保证霉菌的生长和产酸。

2. 青霉素的提取:当青霉素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需要对发酵液进行提取。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树脂吸附和离子交换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将青霉素从发酵液中提取出来,并去除其他的杂质。

3. 青霉素的纯化和结晶:提取出的青霉素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纯化和结晶,以提高其纯度和稳定性。

这一步通常包括多次结晶、过滤和干燥等操作,最终得到结晶度高、纯度高的青霉素粉末。

4. 青霉素的包装和贮存:最后,生产出的青霉素粉末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和包装,然后存放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以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变得非常成熟和高效。

通过严格控制每一个生产环节,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青霉素产品,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青霉素菌株的培育原理

青霉素菌株的培育原理

青霉素菌株的培育原理青霉素是一种由霉菌产生的抗生素,广泛用于临床医学中的抗感染治疗。

青霉素的生产首先需要培养出高产量的青霉素菌株。

本文将介绍青霉素菌株的培育原理,包括菌株的选育、培养基的选择和优化,以及培养条件的控制等方面。

青霉素菌株的选育是培养高产量青霉素的关键步骤。

选育青霉素菌株主要是通过从自然环境中筛选或基因改造的方法得到的。

自然环境中有很多能产生青霉素的霉菌,如盘尼西林蓝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 和秋霉(Penicillium notatum) 等。

这些菌株可以通过传代培养或继代培养得到高产青霉素的菌株。

培养基的选择和优化是培育青霉素菌株的重要步骤。

培养基是提供菌株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基础。

对于青霉素菌株的培养,需要使用一种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有复合碳氮盐培养基(complex carbon-nitrogen-salt medium) 和液态发酵培养基(liquid fermentation medium) 等。

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当的激素和辅酶等物质,可以促进菌株的生长和产生青霉素的能力。

培养条件的控制也是培养青霉素菌株的关键因素。

青霉素的生产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环境条件。

一般来说,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28摄氏度,但不同的菌株可能有不同的最适温度。

pH值通常在5-7之间,过高或过低的pH 值都会影响青霉素的产量。

此外,适宜的氧气浓度也是促进青霉素产量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青霉素的产量在高氧气浓度下会较低,而在较低的氧气浓度下会较高。

除了上述因素外,培养青霉素菌株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培养容器和培养方式的选择也会影响青霉素的产量。

常用的培养容器有培养瓶、发酵罐等,而培养方式包括液态发酵和固态发酵等。

其次,菌株的接种量、培养时间和采样方式等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最后,外界环境的卫生和操作的注意事项也会对菌株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文章编号:1001-8689(2007)07-0403-02青霉素高产菌株的理性筛选娄忻 张莉 刘靓 张玉莲 陈丽华 刘静 贺建功(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石家庄050015) 摘要: 以青霉素生产菌种87117#为出发菌种,采用紫外线诱变复合前体动态后处理的方法,结合限氧条件下的摇瓶筛选,从177支前体抗性株中筛出XY -137#高产突变株。

该菌株摇瓶效价平均提高了8.8%,且遗传特性稳定,单位菌丝产物合成能力强。

XY -137#菌株在百吨罐中经过近百批的生产验证,其放罐效价、发酵指数、罐批产量平均提高了3.83%、5.66%和2.69%。

关键词: 紫外诱变; 动态后处理; 理性筛选; 青霉素高产菌株中图分类号:T Q 465.1 文献标识码:ARational screening of penicillin high producing strainLo u Xin, Zhang Li, Liu Liang, Zhang Yu-lian, Chen Li-hua, Liu Jing and H e Jian-g ong(N ew Dr ug R&D Co.,L td of N or th China Phar macentical Co rp.,N ational Eng ineering Resear ch Center of M icro bial M edicine , Shijiazhuang 050015) ABSTRACT U sing Penicillium chry sogenum #87117as starting strain ,a penicillin high yield str ain #XY-137w as obtained by U V irr adiation com bined w ith precurso r-resistant strain in shake flask selection metho d under lim ited o xyg en.Penicillin potency of strain #XY-137w as increased by 8.8%cultured in shaking flasks.Average pr oductivity o f about 100batches ferm entation level w as increased by 2.69%~5.66%than that of strain #87117in 100-ton ferm entor .KEY WORDS U V m utagenesis; Dynamic po st-treatment; Rational screening ; Penicillin high-pr oducing strain收稿日期:2007-03-15 修回日期:2007-05-08作者简介:娄忻,女,生于1963年,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微生物药物产生菌的遗传育种研究。

由于青霉素原料的后加工与半合成领域愈来愈广泛,世界青霉素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生产厂家唯有不断地提高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优质高产菌种的选育和应用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

随着青霉素菌种生产能力的提高,传统育种方法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理性化筛选是应用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的原理,根据已知或可能的目的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机制和产物的分子结构,设计筛选方法,定向选出有效的性状突变株。

我们依据理性育种的理念,参照现有生产条件设立基本筛选模型,采用紫外辐射震动工业生产菌种稳定的遗传结构,再辅以限氧条件下耐前体突变株的筛选,达到选育高产菌株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1.1 出发菌种 青霉素生产菌种P enicillium chry sogenum 87117#。

1.2 培养基(1)分离及斜面培养基 蔗糖、甘油、酵母粉、NaCl 、CaSO 4、微量元素、琼脂。

(2)种子培养基 以蔗糖、玉米浆为碳、氮源。

(3)发酵培养基 以乳糖、玉米浆为主要碳、氮源,加无机盐类组成。

1.3 菌种诱变与筛选(1)紫外诱变 将出发菌株的单孢子悬液置紫外灯下40cm 处照射90s 。

(2)前体动态后处理 定量吸取经过紫外线照射后的孢子液,分别加入含有不同剂量的前体(苯乙酸胺)的种子培养基试管中,使每支试管的前体终浓度在0~4.8%之间。

将上述试管置25℃恒温振荡培养18h 左右,然后稀释分离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

(3)前体抗性菌落检出 平板置25℃恒温培养・403・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年7月第32卷第7期8d 。

从耐受不同浓度前体处理后长出的抗性菌落中挑选孢子相对丰富、组织比较致密的菌落进行斜面传代培养,以备摇瓶筛选。

(4)摇瓶定向筛选低氧耗、低菌丝量的高产菌株 将摇瓶机转速由通常的220r /m in 降至160r /m in ,在低通气条件下进行摇瓶筛选。

后续的高产株特性考察和工艺优化均在此条件下进行。

摇瓶筛选考察指标为发酵效价和菌丝生长量(packed m ycelial v olume ,pm v )。

1.4 样品检测发酵液倒入刻度离心管中,3000r/min 离心10m in 。

取上清液,用美国OI 公司Flow Solution Ⅳ化学自动分析仪检测其中的青霉素效价(u/m l)。

沉淀部分所占体积与发酵液体积的比值即为pmv (%)。

2 结果2.1 XY -137#高产突变株的选育出发菌株87117#先经过两次自然选育,然后采用紫外线复合前体动态后处理,挑取177支抗性株,在限氧条件下进行摇瓶筛选。

于3.84%前体耐受浓度下获得XY -137#高产突变株,以87117#为对照,其5d 和7d 摇瓶相对效价分别为107.4%和110.3%,摇瓶效价平均提高了8.8%。

2.2 XY -137#菌株特性考察(1)菌种纯度 XY-137#菌株自然分离后正常型菌落达96.3%,符合上生产罐的要求。

(2)斜面周期 XY -137#与出发菌株相比其斜面外观有所改变,孢子长势较弱,颜色明显变浅。

若仍按原周期培养斜面,则种子瓶的培养时间需延长4~6h 。

经过试验比较,将斜面培养周期推后1d,种子瓶生长正常,且摇瓶前期发酵效价略有提高。

(3)单位菌丝产物合成能力 由图1可知,与出发菌种相比XY-137#菌株的摇瓶效价有显著提高,而菌丝量较低,说明XY-137#菌株单位菌丝产量明显优于87117#对照菌种。

1:87117#相对效价; 2:XY -137#相对效价;3:87117#菌丝生长量; 4:XY-137#菌丝生长量图1 XY -137#与87117#菌种摇瓶相对效价和菌丝量比较 (4)稳定性试验 XY -137#菌株经斜面传代后进行摇瓶考察,F 1~F 4代相对效价依次为100%、98.9%、101.1%和99.7%,证明其稳定性良好。

2.3 XY -137#菌株摇瓶工艺优化(1)培养基改良 进行了多轮均匀设计试验。

种子瓶经回归分析得到的最优配方中,减少了质量不易控制的玉米浆加量,增加适量的无机氮源,碳源比例也稍做了增加,优化后种子瓶的菌浓明显增大,发酵效价提高了7.5%。

发酵培养基则基于大罐的用料和配比,尝试添加适量固形有机氮源来稳定摇瓶效价。

经摇瓶发酵试验,在多种有机氮源中最终选择加入少量的麸质粉,摇瓶效价提高了6%左右。

(2)增加前体补入量 考虑到XY-137#系耐前体突变株,故欲增加前体补入量,以满足高产菌株的需要。

结果显示将前体浓度调高3%,补入体积不变,XY-137#菌株摇瓶效价提高了9.4%(表1)。

表1 前体增量试验结果前体浓度 pH 菌丝生长量(%)相对效价(%)对照+3%7.0233109.4对照6.9532100.02.4 XY -137#菌株生产试验XY-137#菌株在100m 3罐中考察其生产能力及对原材料和工艺条件的适应性。

经统计,该菌株放罐95批,在发酵周期短4h 、主要原材料消耗没有增加的情况下,XY-137#菌株的放罐效价、发酵指数、罐批产量比同期87117#菌株分别提高了3.83%、5.66%和2.69%。

上罐试验同时还证实XY-137#菌株不仅具备高产能力,而且发酵液粘度比87117#有所降低,可以减少动力消耗。

3 讨论对于青霉素这样产量已达较高水平的老品种,其产生菌久经人工选育,不论在遗传背景或生理特性方面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

因此在做进一步诱变育种时,不但要考虑诱变剂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对筛选方法作合理的设计,使变异株产量的提高和主要性状的改变能明显地表达出来。

有报道根据青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在固体培养基上加入缬氨酸、6-氨基青霉烷酸、苯乙酸等底物进行抗性筛选[1,2];或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使两株营养缺陷型菌株融合,筛选融合子[3]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下转第446页)・404・青霉素高产菌株的理性筛选 娄忻等种葡萄球菌菌群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门诊感染方面占有较大的分量。

本文头孢硫脒对138株各种葡萄球菌的敏感率为99.3%,仅次于万古霉素,其抗菌活性明显优于苯唑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克林霉素、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

说明头孢硫脒对葡萄球菌有优异的抗菌活性。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是近年来基层门诊、社区医院的重要病原菌,几乎所有的临床标本中都能检出。

本医院门诊检测了138株各种葡萄球菌菌群,M RS的总检出率为50.7%,与梅亚宁等报道的56%[3]相同,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M RS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95.7%,而其中又有表葡菌所占的比例最大(32.86%),这与国内同期文献[4]报告基本相同,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一定要重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糖肽类抗生素仍然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治疗M RS感染首选抗生素[5],且疗效甚佳,几乎没有耐药菌株产生。

本医院门诊检测了头孢硫脒对M RSA和M RCNS的敏感率分别为100%和98.5%,仅次于万古霉素,对M RSA的抗菌活性优于苯唑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克林霉素、红霉素等,对M RCNS的抗菌活性明显优于苯唑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克林霉素、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和红霉素。

因此,头孢硫脒对M RSA和M RCNS的作用仅次于万古霉素,与杜梅等的报道相符[6]。

头孢硫脒是我国自行研制并首先用于临床的头孢菌素,为半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属第一代头孢菌素,它主要作用于细菌的中膈细胞壁,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是强杀菌药,适用于对该药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和部分革兰阴性杆菌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创伤及外科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耳鼻喉感染、心内膜炎和败血症等,尤其适用于金葡菌、表葡菌、链球菌和肠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所引起的各种中、重度感染的治疗[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