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用刻度尺秒表读练习

合集下载

知识与能力训练人教版八上物理答案

知识与能力训练人教版八上物理答案

《知识与能力训练•物理》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自主导学1.km m dm cm mm μm nm m2.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在哪里3.(1)正确放置刻度尺(2)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3)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要注明单位4.秒表5.避免错误错误基础练习1.(1)1.25 1250 1.25x109 (2)250 2.5x108 (3)75 4500 (4)150 2.5 2.15.31cm 18.22cm3.对准物体的边缘 0~6cm 1cm 3.44.C5.D提高练习6.1mm 3.66cm 3.6cm 0.06cm7.C 8.B 9.B 10.B 11.B 12.C 13.180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二)自主导学1.配合法累积法替代法2.取平均值基础练习1.1﹕107 695km2.85 累积法3.400m4.D5.D提高练习6.7.6m第2节运动的描述自主导学1.位置2.参照物参照物相对基础练习1.运动运动静止运动2.B 3.C 4.B 5.D提高练习6.人山 7.B 8.D 9.A 10.D第3节运动的快慢(一)自主导学1.快慢路程时间2.m/s km/h 1m/s=3.6km/h3.直线速度4.平均速度基础练习1.5 72 2.30 3.B 4.C 5.C提高练习6.A 7.C 8.D 9.C第3节运动的快慢(二)自主导学2.回声火车过桥爆破基础练习1.<2.A提高练习3.甲丙乙4.加速直线匀速直线5.15 93.36.骑车者与跑步者都做匀速运动骑车者的速度比跑步者的速度要快7.C 8.B 9.B 10.C 11.24 12.229.5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自主导学1.刻度尺秒表基础练习1.0.752.0.17 0.25 0.20 哪一段路程提高练习3.(1)60.00 (2)20 (3)s/t 0.94.(1)质量 (2)在光滑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小球在斜面上滚下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无关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0.1cm 3.80cm2.15 183.东边地平线西边的山4.距离时间速度二、选择题5.B 6.B 7.D 8.C 9.B 10.A 11.B 12.C 13.A 14.D 15.B 16.A 17.A 18.C 19.D 20.D 21.A 22.D 23.B三、实验题24.(1)刻度尺秒表 (2)v=s/t (3)变速 (4)v2<v1<v3四、综合应用题25.200s26.8.1m/s27.42min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自主导学1.振动固体液体气体声波真空2.快快 340基础练习1.B 2.A 3.C 4.A 5.D 6.B 7.C 8.C 9.C 10.C提高练习11.A 12. 3 钢管 13.介质 345 14.C 15.B 16.空气强第2节声音的特性自主导学1.高低振动的快慢高2.强弱振幅3.音调响度音色4.20000 20基础练习1.B 2.A 3.D 4.A 5.C 6.A 7.B 8.D 9.B 10.C 11.D提高练习12.D第3节声的利用自主导学1.回声定位声呐2.能量基础练习1.A 2.B 3.D 4.D 5.D 6.D 7.D 8.B 9.A 10.750提高练习11.(1)高于20000赫兹(2)能量(3)真空不能传声(4)3000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自主导学1.分贝 dB 损害健康人耳刚好能听见2.(1)声源处安消声器(2)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人耳处减弱戴耳塞基础练习1.A 2.A 3.D 4.C 5.C 6.C 7.A 8.C提高练习9.B 10.A 11.B 12.声源处减弱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A 2.C 3.A 4.B 5.D 6.C 7.C 8.C 9.D 10.A 11.C 12.B 13.B 14.B 15.D 16.D 17.D 18.B 19.D 20.B 二、非选择题21.20 能量真空不能传声22.振动响度音调 4Hz 不能23.(1)能(2)逐渐变小(或听不到声音)(3)不能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4)空气真空24.瓶子和水音调降低25.空气锣面停止了振动26.固体快27.超声波能量次声波28.4s 660m29.牛30.(1)A B C(2)A D F(3)80 1.02 E G H31.(1)“烟”是以光速传播的,计时员看到“烟”所用的时间极短;而“跑”声是以声速传播的,计时员听到“跑”声所用时间较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试卷(2)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试卷(2)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学期《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018年同步练习组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C.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D.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测量单位。

2.四个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有一个测量数据是错误的,这个数据是()A.260mm B.26cm C.2.6dm D.0.26m3.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体检,现有以下四种规格的刻度尺,在测量同学们的身高时应选用()A.同学们常用的20cm刻度尺B.数学老师常用的50cm三角板C.总务处老师常用的2m钢卷尺D.体育老师常用的30m皮尺4.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B.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C.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5.一把金属刻度尺受热膨胀变长,用这把尺子测量长度时,所测得数据比标准刻度尺测得的数据()A.小一些B.大一些C.相同D.不能确定6.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A.20s B.3.2min C.200s D.180s7.某同学利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45cm、2.46cm、2.4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5cm B.2.457cm C.2.45cm D.2.46cm8.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5.3cm B.5.25cm C.3.25cm D.3.3cm9.在测量过程中,一般我们会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A.为了减小误差B.避免产生误差C.避免产生错误D.提高准确程度10.一位同学在实验室里测得某物体的长度是5.37cm,则他所用的测量工具可能是()A.能准确到1 cm的钢卷尺B.能准确到1 mm的刻度尺C.能准确到0.1 mm的游标卡尺D.能准确到0.01 mm的螺旋测微器1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的是()A.1.6m B.7.5dm C.18cm D.70um12.如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这型号电池高度为()A.14mm B.145mm C.500mm D.50.0mm13.在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约为()A.20次B.40次C.70次D.140次14.关于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1 sB.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 sC.升旗唱国歌用时约3 minD.普通中学生跑100 m用时约10 s15.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二.填空题(共8小题)1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该物体的长度是cm。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梳理本节的内容为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实验探究,并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通过探究过程,学会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客观评价结果是本节考查的主要方向,通常以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考查知识点有长度、时间的测量及读数,速度的计算,误差的分析等,难度一般不大。

一、怎样测量速度实验原理:s vt =。

实验测量器材:刻度尺、机械停表。

我们只需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出运动的时间即可算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如果要探究一段路程中速度的变化,只需将经历的路程分为若干段,再分别测出每段的平均速度,即可大致测量出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变化。

二、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1.实验原理:s vt =。

2.实验器材:停表、刻度尺、斜面、小车、金属片。

3.实验过程:a.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和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b.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和所用的时间t2,根据数据算出小车从中点滑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s3,以及用的时间t3;c.根据记录数据算出两段的平均速度,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三、实验分析1.注意事项测s:以看到小车的前缘撞击金属片为准。

测时间t:(1)记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2)斜面的倾斜度应该小些,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更小,这样小车运动时间更长,误差更小。

2.误差分析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s分得不等、计时不准、测量估读。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01 平均速度的理解典例在线一辆雪橇沿山坡滑下,第1 s内通过3 m,第2 s内通过6 m,第3 s内通过9 m…,则有A.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3 m/sB.雪橇做变速直线运动,但每秒内的平均速度都是3 m/sC.雪橇前2 m/sm/s【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由题意可知,雪橇每秒内通过的距离不相等,故物体做变速运动,故A错误;第一秒内【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应注意跟据物体的速度公式判断物体的运动,每秒内雪橇通过的路程都不同,找出每段对应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平均速度。

初二秒表读数练习题

初二秒表读数练习题

初二秒表读数练习题1. 计时器开始计时后,经过5秒钟,秒表的指针指向哪个刻度?答案:秒表指针应该指向"5"的刻度。

2. 如果秒表的指针指向了90刻度,经过了多少秒钟?答案:经过了90秒钟。

3. 使用秒表计时10秒钟,指针指向了20刻度,这是否正确?答案:不正确。

10秒钟应该对应指针指向"10"的刻度。

4. 凌晨12点,你开始使用秒表计时,经过了3600秒,指针指向了多少刻度?答案:经过了3600秒,指针应该指向"60"的刻度。

5. 花费了8分钟56秒完成一段任务,秒表指针应该指向哪个刻度?答案:8分钟56秒等于536秒,秒表指针应该指向"36"的刻度。

6. 你开始使用秒表计时,经过了1小时25分钟,指针指向了多少刻度?答案:1小时25分钟等于85分钟,也就是5100秒。

指针应该指向"0"的刻度。

7. 使用秒表计时25秒钟,指针指向了30刻度,这是否正确?答案:不正确。

25秒钟应该对应指针指向"25"的刻度。

8. 如果秒表的指针指向了120刻度,经过了多少秒钟?答案:经过了120秒钟。

9. 使用秒表计时15小时,指针指向了多少刻度?答案:15小时等于900分钟,也就是54000秒。

指针应该指向"0"的刻度。

10. 使用秒表计时90秒钟,指针指向了140刻度,这是否正确?答案:不正确。

90秒钟应该对应指针指向"90"的刻度。

总结: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进一步巩固和熟悉秒表的读数方法。

在使用秒表计时时,我们需要注意刻度的对应关系,确保准确读取时间。

通过反复练习,我们可以提高秒表读数的准确性和速度,为时间的测量提供准确的参考。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大单元整合复习 实验探究题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大单元整合复习 实验探究题

大单元整合复习实验探究题实验一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1.(2024·广州质检)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坡上的运动。

(1)若小明用秒表测量一段时间如图2所示,则测得的时间为337.5 s。

(2)图1中所用刻度尺分度值为 1 cm ,小车从A处滑到坡底C处所通过的路程s AC= 80.0 cm。

(3)实验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

t(4)小明将小车从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用秒表测出小车从A处滑到中点B处所用时间t1=1.8 s,滑到坡底C处所用时间t2=2.6 s,则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 BC= 0.5 m/s,v BC> (选填“>”“=”或“<”)全程的平均速度v AC。

(5)若在测量前半程AB段平均速度时,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选填“大”或“小”)。

(6)实验结果总有误差存在,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实验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2.(2024·湛江质检)在“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自下而上(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图1中装置有处明显错误,请指出来: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如图2中小芳正在对温度计进行读数,其中正确的操作方法是b。

(3)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变化情景如图3所示,则表示水沸腾时的是A图。

(4)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100 ℃;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通过这个实验,小芳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总是调为小火(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题汇总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题汇总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汇总1.刻度尺是测量的工具,测量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和。

(1)使用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2)读数:视线要刻度线;估读到。

(3)记录:数据包括和。

(4)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5)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6)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为()A.2.36cmB.2.357cmC.2.35cmD.2.4cm2.用停表测量,请观察如图甲机械停表的表盘,大表盘指针走一圈等于,使用停表测量时,用手握住停表,按一下按钮,表针立即走动,按第二下,表针走动,按下归零按钮时,秒针和分针都回到零点。

甲乙丙(1)图乙停表的读数为。

(2)图丙秒表的读数为s。

3.利用公式可求出平均速度,因此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时需要测量的是和,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和。

(1)在图中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让小车由斜面的A点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 =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由B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对吗?。

理由是。

4.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到橡皮筋在;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感觉喉头部分在;由此,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1)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我们听到声音__________________,再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到,声音又___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可以传播声音,而_____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人教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自主导学1.km m dm cm mm μm nm m2.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在哪里3.(1)正确放置刻度尺(2)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3)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要注明单位4.秒表5.避免错误错误基础练习1.(1)1.25 1250 1.25x109 (2)250 2.5x108 (3)75 4500 (4)150 2.5 2.15.31cm 18.22cm3.对准物体的边缘 0~6cm 1cm 3.44.C5.D提高练习6.1mm 3.66cm 3.6cm 0.06cm7.C 8.B 9.B 10.B 11.B 12.C 13.180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二)自主导学1.配合法累积法替代法2.取平均值基础练习1.1﹕107 695km2.85 累积法3.400m4.D5.D提高练习6.7.6m第2节运动的描述自主导学1.位置2.参照物参照物相对基础练习1.运动运动静止运动2.B 3.C 4.B 5.D提高练习6.人山 7.B 8.D 9.A 10.D第3节运动的快慢(一)自主导学1.快慢路程时间2.m/s km/h 1m/s=3.6km/h3.直线速度4.平均速度基础练习1.5 72 2.30 3.B 4.C 5.C提高练习6.A 7.C 8.D 9.C第3节运动的快慢(二)自主导学2.回声火车过桥爆破基础练习1.<2.A提高练习3.甲丙乙4.加速直线匀速直线5.15 93.36.骑车者与跑步者都做匀速运动骑车者的速度比跑步者的速度要快7.C 8.B 9.B 10.C 11.24 12.229.5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自主导学1.刻度尺秒表基础练习1.0.752.0.17 0.25 0.20 哪一段路程提高练习3.(1)60.00 (2)20 (3)s/t 0.94.(1)质量 (2)在光滑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小球在斜面上滚下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无关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0.1cm 3.80cm2.15 183.东边地平线西边的山4.距离时间速度二、选择题5.B 6.B 7.D 8.C 9.B 10.A 11.B 12.C 13.A 14.D 15.B16.A 17.A 18.C 19.D 20.D 21.A 22.D 23.B三、实验题24.(1)刻度尺秒表 (2)v=s/t (3)变速 (4)v2<v1<v3四、综合应用题25.200s26.8.1m/s27.42min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自主导学1.振动固体液体气体声波真空2.快快 340基础练习1.B 2.A 3.C 4.A 5.D 6.B 7.C 8.C 9.C 10.C提高练习11.A 12. 3 钢管 13.介质 345 14.C 15.B 16.空气强第2节声音的特性自主导学1.高低振动的快慢高2.强弱振幅3.音调响度音色4.20000 20基础练习1.B 2.A 3.D 4.A 5.C 6.A 7.B 8.D 9.B 10.C 11提高练习12.D3 .D第3节声的利用自主导学1.回声定位声呐2.能量基础练习1.A 2.B 3.D 4.D 5.D 6.D 7.D 8.B 9.A 10.750 提高练习11.(1)高于20000赫兹(2)能量(3)真空不能传声(4)3000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自主导学1.分贝 dB 损害健康人耳刚好能听见2.(1)声源处安消声器(2)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人耳处减弱戴耳塞基础练习1..A 2.A 3.D 4.C 5.C 6.C 7.A 8.C提高练习9.B 10.A 11.B 12.声源处减弱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A 2.C 3.A 4.B 5.D 6.C 7.C 8.C 9.D 10.A11.C 12.B 13.B 14.B 15.D 16.D 17.D 18.B 19.D 20.B二、非选择题21.20 能量真空不能传声22.振动响度音调 4Hz 不能23.(1)能(2)逐渐变小(或听不到声音)(3)不能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4)空气真空24.瓶子和水音调降低25.空气锣面停止了振动26.固体快27.超声波能量次声波28.4s 660m29.牛30.(1)A B C(2)A D F(3)80 1.02 E G H31.(1)“烟”是以光速传播的,计时员看到“烟”所用的时间极短;而“跑”声是以声速传播的,计时员听到“跑”声所用时间较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实验探究题训练(一)(解析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实验探究题训练(一)(解析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实验探究题训练(一)1.小明同学为研究小木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每次都使小木块从斜面上O点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12345从O点开始的路程s/m00.3 1.2 2.7 4.8(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成正比,表达式为:s=;(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物块自O点开始计时的5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3)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满足上述路程表达式的运动是一种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运动),而且表达式中系数是一个恒量,这个恒量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

在上面实验中,你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中的哪个方面因素来增大这个系数?。

(只需填一种方法即可)2.如图1,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S2。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用题中字母来表示);(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3)图2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3.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

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6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 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选填:A、B)(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

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2)。

屏幕图象如图3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选填:匀速、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四名同学分别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 量物体的宽度时,记录数据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c ) A、27.4cm B、27.9cm C、279.4mm D、27.648cm
3.铅笔的长度是1.634分米,则测量时所用 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c ) A .分米 B.厘米 C.毫米 D. 微米
4、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 25.0cm,25.1cm,25.3cm,26.4cm,则测量结果中 26.4cm 数据是不正确的,测量所使用刻度尺 cm 的最小刻度是 ,物体的长度更接近 25.1cm .
• 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3.60 ___ cm.此刻度尺的最 0.1 小分度值是 __ cm.
• 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 3.40 _____cm .
2.78cm
0
1
2
3
4
(cm)
3.2cm , 3.26cm 准确值为________ 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0.06c 估计值为______m_
3.2cm
0cm 1
2
3
4
5
0cm 1
2
3
4
5
3.15cm
练习:读出下列各物体的长度。
5.5cm
6 7 8
0cm
1
2
3
4
5
6.0cm
0cm 1 2 3 4 5 6 7 8
1.66cm
0cm 1 2
0cm
1
2
2.27cm
1.40cm
0cm 1 2
机械式秒表 小表盘表示 分钟,大表 盘表示秒, 大表盘一圈 为 60秒 (最小刻度 0.2秒)。
0 14 0 1
31 2 3 4 5
2 33 4 35 6 37 8 39
9
8 7 6
10
41 45 14 43 12
10.0s
2.6s
1、某同学测量一只铅笔的长度,测量了四次, 结果分别是:16.58cm,16.57cm,16.55cm, 16.56cm,该同学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测量结果是 16.57cm ,准确值 是 16.5cm ,估计值是 0.07cm 。
12
读数训练
59 57 26 55
0
14 0 1
28
13 12 11 10
31 2
2 33 4 35 6
24
53 22 51 20 49 18 47
9
3 4 5
8 7 6
37
8 39 10 41 16 45 14 43
12
59 57 26 55 24 53 22 51 20 49 18 47 16 28 13 12 11 10
59 57 26
0
14 0 1
28
13 12
31 2 3 4 5
2 33 4 35 6 37 8 39
55
24 53 22 51 20 49 18 47
11 10
9
8 7 6
10 41 16 45 14 43
机械式秒 表 小表盘 表示分钟, 大表盘表 示秒, 大表盘一 圈为30秒 (最小刻 度0.1秒)
9. 小明测量多次同一物体长度,得到的结果如 下: 则错误的是( D )
A、1.21cm
C、1.20cm
B、1.22cm
D、1.11cm
10. 几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 得到的结果如下: 则错误的是( D )
A、0.121dm B、1.22cm
C、12.0mm
D、1.210cm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 B、测量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C、选择精确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6、用皮尺测量时,若用力拉伸尺子进行测量, 则测量结果( ) B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长度换算练习
5dm= 6.45km= 24nm=
50
cmBiblioteka 6.45X103 m2.4X10-5 mm
给下列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某同学的身高是16.6( dm ②一铅笔的长度是18( ④教室每层楼高3.2( )
cm ) m

③一枚一角的硬币的厚度是2.1(mm )
巩 固 练 习
1.中学生身高1.63m = 16.3 dm 2.旗杆高度为17m = 0.017 km -2 7.5X10 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 μm = mm 4.新铅笔的长度约为0.175m = 17.5 cm 5.一本字典的厚度约为3.5cm = 3.5X104 μm 8 3 6.4X10 6.地球的半径约为6.4 x 10 km = cm 7、1h15min= 1.25 h, 150min= 2.5 h 8、4.5min= 270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