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刻度尺的读数问题
押填空题5:常见的测量仪器及读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

押填空题6:常考的测量仪器及读数本节内容包括了中考物理的所有常考的测量仪器,其中包括刻度尺、秒表、温度计、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和电能表。
从近3年的广东省卷、深圳卷和广州卷发现、深圳卷和广东省卷每年的填空题的第1道题均考查对测量仪器的读数问题,今年深圳卷和广东省卷同样会对中考常考的测量仪器的读数进行考察。
中考常考的测量仪器虽然有9个,但都是简单的送分题,考生务必拿下此分。
秘籍1.刻度尺(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始末刻度→相减①确定分度值:0.1cm;②确定起始刻度:6.00cm;③确定末端刻度:8.70cm;④确定物体长度:8.70cm-6.00cm=2.70cm.(2)注意事项:①视线与刻度尺垂直(如视线B);②读须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③刻度尺是初中物理唯一需要估读的测量工具.秘籍2.秒表(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分针的位置及读数→确定秒针的读数→相加①分针的分度值:0.5min;②秒针的分度值:0.ls;③分钟:4min,过半格;①秒针:由于分针过半格,读数从30开始,秒针读数为39.5s;⑤确定时间:4min39.5s(或279.5s).(2)注意事项:大表盘读数时应注意小表盘中分针的指针是否过半格(半分钟),过半格大表盘的读数在30s之上,没有过半格读数在30s之下.秘籍3.温度计(1)读数步骤:①温度计的示数由下至上变大,则可确定所读示数为零上温度;②在40℃~50℃之间共有10小格,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③温度计液柱的液面与示数40℃以上的第8小格相平,则温度计的读数为40℃+8×1℃=48℃(2)注意事项:①读温度计示数时一定要注意是零上温度还是零下温度;②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物体中;③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垂直(如视线B)秘籍4.天平(1)读数步骤:确定砝码的质量一确定标尺分度值→确定标尺示数→相加①确定砝码质量:20g+10g+5g-35g;②确定标尺分度值:0.2g;③确定标尺的示数:3g+1×0.2g=3.2g;④确定物体的质量:35g+3.2g=38.2g.(2)注意事项:①天平放水平,游码归至零,测量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②标尺读数时应读游码左侧对应的刻度值;(2)注意事项:①天平放水平,游码归至零,测量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②标尺读数时应读游码左侧对应的刻度值;③测量过程中,平衡螺母是不能移动的.秘籍5.量筒(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示数①确定分度值:1mL;②确定量筒的示数:10mL+8×1mL=18mL.(2)注意事项: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秘籍6.弹簧测力计(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弹簧测力计示数①确定分度值:0.2N;②确定弹簧测力计示数:2N+3×0.2N=2.6N.(2)注意事项:使用前应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秘籍7.电流表(1)读数步骤:观察电流表所选的量程→确定分度值→确定电流表示数①确定所选的量程:0~0.6A;②确定分度值:0.02A;③确定电流表示数:0.4A+2×0.02A=0.44A.(2)注意事项:串联接入电路,“十”进“-”出.秘籍8.电压表(1)读数步骤:观察电压表所选的量程→确定分度值→确定电压表示数①确定所选的量程:0~3V;②确定分度值:0.1V;③确定电压表示数:2V+5×0.1V=2.5V.(2)注意事项:并联接入电路,“十”进“一”出.秘籍9.电能表(1)读数:①电能表上最后一位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如图所示电能表示数为248.6kW·h,即248.6度;②1920r/(kW·h)表示转盘每转1920r电路消耗的电能为1kW·h.(2)计算电能的方法:①W =W 末-W 初;②w=kw·h1.(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亮亮同学做了如下测量:如图1,物体质量为:g ;如图2,停表读数为:s ;如图3,弹簧测力计读数为:N 。
中考物理常见题型—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

初中物理中考常见题型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知识积累】1、使用规则:(1)“认”认清刻度尺上所标注的单位、量程、分度值、零刻线的位置;(2)“选”,根据测量的要求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3)“放”,①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②刻度尺紧贴被测物体;③有刻度的一边与被测一边平行;(4)“看”,视线要与尺面垂直;(5)“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6)“记”,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
2、读数方法:准确值+估计值+单位(1)先按分度值的单位读取准确值,如分度值为mm,则先读准确值是多少mm;(2)再估读估计值,由于估计值不到一个小格,所以应读零点几mm;(3)最后将准确值加估计值,再把单位化成所需单位,即可。
例题: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 5.7cmB. 5.65cmC. 3.65cmD. 3.6cm【分析】首先观察刻度尺,确定分度值(每个小格代表)1mm,所以准确值按mm来读,物体的左边与2cm对齐,也就是20mm,右边已经过5cm后有过6个小格,也就是56mm,所以准确值为56mm—20mm=36mm;估计值不到1mm,我们估计成0.5mm;最终物体长度为36mm+0.5mm=36.5mm=3.65cm,故答案为C。
3、如何利用已知数值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1)现将数值的最后一位小数去掉,因为最后一位小数是估计值;(2)将剩下的数值变成整数,则整数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例题:某同学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为 1.34dm,那么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mmB.1cmC.1dmD.1m【分析】将1.34dm去掉最后一位小数,变成1.3dm,将1.3dm化为整数乘以10,就变成13cm,则13cm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即1cm。
故答案为B。
4、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1)将数据中错误的数据去掉;(2)剩下正确的数据取平均值,最后得到的数据要与题中给出的数据小数位数相同,以确保分度值不变。
物理测量仪器的使用和读数

测量仪器的使用和读数一、测量长度的仪器1.刻度尺(米尺)最小分度值:1mm,量程不等,常用于测量的刻度尺有钢板尺、钢卷尺、木直尺等,测量时要估读到毫米以下一位,如:L1=1.37cm,L2=23.65cm。
注意事项:(1)要使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眼睛应正对刻度线读数,以避免视差。
(2)用零刻度线在端头的刻度尺测量时,为了防止因端头磨损而产生误差,常选择刻度尺的某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测量的长度等于被测物体的两个端点在刻度尺上的读数之差。
2.游标卡尺根据游标上的分度格数,常把游标卡尺分为10 分度的、20 分度的、50 分度的三种。
读数规则:(1)看清卡尺精确度。
(2)以游标零刻线位置为准,在主尺上读取整毫米数。
(3)看游标上哪条刻线与主尺上的某一刻线(不用管是第几条刻线)对齐,由游标上读出毫米以下的小数。
(4)总的读数为主尺毫米整数加上游标毫米小数。
注意事项:(1) 根据被测对象情况,决定使用外测量爪、内测量爪、深度尺。
(2) 游标卡尺在读数时不需向后估读一位。
3.螺旋测微器(千分尺)量程一般为 0~25mm,最小分度是 0.01mm。
读数规则:(1) 以可动尺边缘为准在固定刻度上读出整毫米数。
(2) 从可动刻度上读出毫米以下的小数(3) 测量长度为上述二者之和。
注意事项:(1)先用粗测旋钮使测头小砧接近被测物,后用微调旋钮使测头小砧接触被测物。
听到“喀”、“喀”止动声后停止旋转。
(2)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线是否已经露出。
(3)螺旋测微器读数时必须估读一位,即估读到 0.001mm 这一位上。
二、测时间的仪器——秒表使用步骤:分为开始、停止、秒表回零三步:1 第一次按下手轮,开始记时,指针开始走动;2 第二次按下手轮,停止记时,指针停止走动,读出时间,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与所读刻度;3 第三次按下手轮,秒表回零,指针复位。
读数方法:秒表读数=短针示数(min)+长针示数(s)记录:(短针示数×60+长针示数)s三、测质量的仪器——天平使用步骤:(1)调水平(2)调平衡(3)称衡注意事项:(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2)待测物体和砝码的放置应为“左物右码”(3)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砝码,应使用专用镊子(4)取待测物或加减砝码时应使天平止动读数方法:待测物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示读数。
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读数规则实验记录表

标题:深度探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读数规则实验记录表一、引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刻度尺来测量长度。
刻度尺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我们通过刻度尺可以准确地测量出各种物体的长度,为科学实验、工程建设以及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读数规则以及实验记录表的填写等方面,很多人可能并不是很清楚。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读数规则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实验记录表的填写进行探讨。
二、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1. 准备工作在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之前,首先需要保证刻度尺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对刻度尺进行校准来确保其准确性。
另外,测量的物体也需要放置在水平平稳的表面上,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 测量方法在进行测量时,需要将刻度尺的起始刻度与物体的起始位置对齐,然后用眼睛在刻度尺上对准物体的终止位置,以获取准确的长度数据。
在测量柔软物体时,需要通过施加轻微的压力使其保持直线状态,以获取准确的长度数据。
3. 读数规则在读取刻度尺的长度数据时,需要注意到刻度尺上通常会有毫米和厘米两种刻度。
毫米的刻度是较小的刻度,一厘米等于十毫米。
在读取长度数据时,需要将毫米和厘米的刻度结合起来,以获取准确的长度数据。
三、实验记录表填写实验记录表是在科学实验中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的重要工具。
在进行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时,我们也需要填写相应的实验记录表。
实验记录表通常包括实验日期、实验人员、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及实验结论等内容。
通过填写实验记录表,可以系统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论提供依据。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时,需要严格按照测量方法和读数规则进行操作,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在填写实验记录表时,也需要认真、细致地记录实验数据和结论。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操作和记录,才能获取准确的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结论。
总结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读数规则以及实验记录表的填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初中物理刻度类器材的读数问题

物理刻度类器材的读数问题王福星(特级教师)邹平县码头一中山东邹平256214初中物理用于测量的带刻度类物理器材有: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弹簧秤共计8种。
实验中使用这些器材测量时,学生经常问要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要不要几次测量取平均值?本文就8种刻度仪器的读数问题,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探讨。
一、关于误差、估读、平均值、有效数字的问题误差、估读、平均值都涉及有效数字问题,我们首先弄清这几个相关的概念。
1、误差和平均值。
了解任何实验测量结果都有误差,对初中物理学习是很必要的。
因为假如没有一些误差的初步知识,绝大多数学生误认为读取的数字位数越多越准确。
在学习物理规律时要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相等、正比、反比等是困难的。
我们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在要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情况下,必然要求每次测量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而当某次所测刚好与刻度线对齐时,记录结果要加一个或两个“0”来表示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估读。
估读是当指针(指针式仪器)或当被测物体末端(非指针式仪器)在相邻两刻度之间时,需要整刻度以外的部分读出来——即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有效数字。
物理实验总是有误差的,所得的结果是近似数。
例如,用带有mm刻度的尺测得课本的长度是18.42cm,其中最末一位数字2是估算出来的,是不可靠数字,但是仍有意义,仍要写出来。
这种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有效数字。
4、记录测量结果的方法。
在有效数字中,数2.7、2.70、2.700的含义是不同的;它们分别代表二位、三位和四位有效数字。
数2.7表示最末一位数字7是不可靠的,而数2.70和2.700则表示最末一位数字0是不可靠的,因此,小数最后的零是有意义的,不能随便舍去或添加。
但是,小数的第一个非零的数字前面的0是用来表示小数点的位置的,不是有效数字。
例如,0.92、0.085、0.0063都是两位有效数字。
大的数目,如365 000,如果不全是有效数字,就不要这样写。
初中物理刻度类器材的读数问题

物理刻度类器材的读数问题初中物理用于测量的带刻度类物理器材有: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弹簧秤共计8种。
实验中使用这些器材测量时,学生经常问要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要不要几次测量取平均值?本文就8种刻度仪器的读数问题,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探讨。
一、关于误差、估读、平均值、有效数字的问题误差、估读、平均值都涉及有效数字问题,我们首先弄清这几个相关的概念。
1、误差和平均值。
了解任何实验测量结果都有误差,对初中物理学习是很必要的。
因为假如没有一些误差的初步知识,绝大多数学生误认为读取的数字位数越多越准确。
在学习物理规律时要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相等、正比、反比等是困难的。
我们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在要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情况下,必然要求每次测量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而当某次所测刚好与刻度线对齐时,记录结果要加一个或两个“0”来表示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估读。
估读是当指针(指针式仪器)或当被测物体末端(非指针式仪器)在相邻两刻度之间时,需要整刻度以外的部分读出来——即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有效数字。
物理实验总是有误差的,所得的结果是近似数。
例如,用带有mm刻度的尺测得课本的长度是18.42cm,其中最末一位数字2是估算出来的,是不可靠数字,但是仍有意义,仍要写出来。
这种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有效数字。
4、记录测量结果的方法。
在有效数字中,数2.7、2.70、2.700的含义是不同的;它们分别代表二位、三位和四位有效数字。
数2.7表示最末一位数字7是不可靠的,而数2.70和2.700则表示最末一位数字0是不可靠的,因此,小数最后的零是有意义的,不能随便舍去或添加。
但是,小数的第一个非零的数字前面的0是用来表示小数点的位置的,不是有效数字。
例如,0.92、0.085、0.0063都是两位有效数字。
大的数目,如365 000,如果不全是有效数字,就不要这样写。
关于刻度尺的读数问题

关于刻度尺的读数问题:确定刻度尺分度值的两种方法:例题: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3 m,则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
1. 对位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测量值所带的单位,将测量值的每个数位与长度单位一一对应。
此题中0.1753 m的个位“0”对应的单位是m,“1”对应的单位是dm,“7”对应的单位是cm,“5”对应的单位是mm,“3”对应的单位是0.1 mm。
在物理实验中,测量长度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题中的末位“3”是估读的,则“5”所对应的是分度值上的准确读数,即分度值就是1mm。
2. 移位法这种方法是将小数点移到测量值最后的一位与倒数第二位之间,在不改变测量值的大小情况下,此时测量值所带的单位,就是测该值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
此题中将小数点移到“5”与“3”之间,不改变原值的大小所带的单位应为mm,即175.3 mm,测量此值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
例如,测量值为40 mm,移位后为4.0 cm,则测量该值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cm。
1、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可估读到下一位,而5mm的怎么办?只估读到mm位,但可估读出1mm、2mm……。
因为1mm、2mm 只能是估读出来的,故不再估读到下一位。
2、这个长度的读数,,要怎么估读呢??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秒表,要估读吗?读数为:2.1cm。
每一小格表示0.2cm,即最小分度为0.2cm,在估读时不能按通常的10分制估读(即读成2cm+0.2×(4/10)cm=2.08cm,或读成2cm+0.2×(5/10)cm=2.1cm);最小分度为0.2cm,只能按2分制估读(即读成2cm+0.2×(1/2)cm=2.1cm)电流表和电压表要估读(最小分度为2的按2分制估读,最小分度为5的按5分制估读,最小分度为1的按10分制估读);指针秒表不要估读(因为指针一跳就是跳一格)3、有人说,应该读成20.9mm、21.0mm或者21.1mm,对吗?2.1cm中的0.1cm是估读出来的,说明cm的十分位上的数字是不准确的,怎么能读出20.9mm(2.09cm)、21.0mm(2.10cm)或者21.1mm(2.11cm)呢——怎么能估读到mm的十分位呢——那不是连续估读了两位数字(即:mm位与mm的十分位)吗?4、那要是不落在中间,偏左或偏右,那怎么读啊——据自己观察,最小分度为2的,按2分制估读时,可以估为0/2小格、1/2小格、2/2小格(即:2分制的话不是读中间的1、3、5、7、9就是读两头了0、2、4、6、8了);按5分制估读时,可以估为0/5小格、1/5小格、2/5小格、3/5小格、4/5小格、5/5小格。
刻度尺估读

刻度尺估读一、根据刻度尺分度值估读:精确的测量需要估渎,指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值)。
如25.38cm中, 25.3cm 是准确值,0.08cm是估计值,虽然估读的并不准确,但它对我们还是有用的,它表示该物体的长度在 25.3~25.4cm之间而更接近于25.4cm。
25.38cm = 25。
3cm + 0.08cm测量值 = 准确值 + 估读值二、根据测量值判断出刻度值分度值这种方法是将测量结果换算成小数点后只有一位数字的形式,此时换算所得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如测量值为40mm,移位后为4.0cm,则测量该值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cm.1、如果测量值是一位小数的话,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此时的单位.例如:4。
0cm 分度值:1cm 5。
6dm 分度值:1dm2、如果测量值是两位小数的话,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从后面数倒数第二位。
例如:5。
69cm 分度值:1mm10。
98dm 分度值:1cm6.32m 分度值:1dm3、如果测量值没有小数的话,刻度尺的分度值应该换算成后面有一位小数的。
例如:6dm 转化为:0.6m 分度值:1m9cm 转化为:0.9dm 分度值:1dm长度的测量练习一、选择题1.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1.700m,则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m B.dm C.cm D.mm2.“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的全长是[ ]A.6。
7×104m B.6。
7×105m C.6。
7×106m D.6.7×107m3.用直角三角板和刻度尺测量一圆柱形物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图是[ ]4.常见热水瓶的容积大小约为[ ]A.0.2m3 B.0.02m3 C.2dm3 D.200cm35.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6.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若用米作单位,则记录结果中小数点后数字有[ ]A.1位 B.2位 C.3位 D.4位7.某人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小桌每边长为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刻度尺的读数问题:
确定刻度尺分度值的两种方法:
例题: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3 m,则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
1. 对位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测量值所带的单位,将测量值的每个数位与长度单位一一对应。
此题中0.1753 m的个位“0”对应的单位是m,“1”对应的单位是dm,“7”对应的单位是cm,“5”对应的单位是mm,“3”对应的单位是0.1 mm。
在物理实验中,测量长度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题中的末位“3”是估读的,则“5”所对应的是分度值上的准确读数,即分度值就是1mm。
2. 移位法
这种方法是将小数点移到测量值最后的一位与倒数第二位之间,在不改变测量值的大小情况下,此时测量值所带的单位,就是测该值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
此题中将小数点移到“5”与“3”之间,不改变原值的大小所带的单位应为mm,即175.3 mm,测量此值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
例如,测量值为40 mm,移位后为4.0 cm,则测量该值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cm。
1、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可估读到下一位,而5mm的怎么办?
只估读到mm位,但可估读出1mm、2mm……。
因为1mm、2mm 只能是估读出来的,故不再估读到下一位。
2、这个长度的读数,,要怎么估读呢??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秒表,要估读吗?
读数为:2.1cm。
每一小格表示0.2cm,即最小分度为0.2cm,在估读时不能按通常的10分制估读(即读成2cm+0.2×(4/10)cm=2.08cm,或读成2cm+0.2×(5/10)cm=2.1cm);最小分度为0.2cm,只能按2分制估读(即读成2cm+0.2×(1/2)cm=2.1cm)
电流表和电压表要估读(最小分度为2的按2分制估读,最小分度为5的按5分制估读,最小分度为1的按10分制估读);
指针秒表不要估读(因为指针一跳就是跳一格)
3、有人说,应该读成20.9mm、21.0mm或者21.1mm,对吗?
2.1cm中的0.1cm是估读出来的,说明cm的十分位上的数字是不准确的,怎么能读出20.9mm(2.09cm)、21.0mm(2.10cm)或者21.1mm(2.11cm)呢——怎么能估读到mm的十分位呢——那不是连续估读了两位数字(即:mm位与mm的十分位)吗?
4、那要是不落在中间,偏左或偏右,那怎么读啊——
据自己观察,最小分度为2的,按2分制估读时,可以估为0/2小格、1/2小格、2/2小格(即:2分制的话不是读中间的1、3、5、7、9就是读两头了0、2、4、6、8了);
按5分制估读时,可以估为0/5小格、1/5小格、2/5小格、3/5小格、4/5小格、5/5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