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度尺的读数__秒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B卷(解析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卷(B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湖北省恩施州2015年中考物理试卷】据观察,教室的宽度最接近于()A.60mmB.8dmC.8mD.60m答案:C解析:根据经验可知,60mm与8dm的长度太小了,故AB错误;而60m有点太长了,故D错误;一般教室的宽度约为7.5m-8.5m,故C正确;应选C。
2.【2016南宁卷】小明用刻度尺测得一支水性笔的长度为15.10,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A.cmB.kmC.mD.mm答案:A解析:物理量的测量包括数据和单位,刻度尺测长虔时,小数位数要根据分度值来决定。
因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数据的最后一位是估读位,倒数第二位是精确位mm,因此应该记为15.10cm,或者1.510dm,或者151.0mm。
故正确的选项为A。
考点定位:长度的测量3.【2016苏州卷】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B.小明爸爸C.地面D.自家小车答案:A解析:在路口等待时,说明车没有动,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说明小明是以一个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与自己的车子有位置的变化,因此应该是以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为参照物,正确选A。
考点:参照物的选取4.【广西钦州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卷】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答案:B解析:平均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所对应的时间,小车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所以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通过的平均速度最小,故A 错误,B正确.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所以应选B。
押填空题5:常见的测量仪器及读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

押填空题6:常考的测量仪器及读数本节内容包括了中考物理的所有常考的测量仪器,其中包括刻度尺、秒表、温度计、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和电能表。
从近3年的广东省卷、深圳卷和广州卷发现、深圳卷和广东省卷每年的填空题的第1道题均考查对测量仪器的读数问题,今年深圳卷和广东省卷同样会对中考常考的测量仪器的读数进行考察。
中考常考的测量仪器虽然有9个,但都是简单的送分题,考生务必拿下此分。
秘籍1.刻度尺(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始末刻度→相减①确定分度值:0.1cm;②确定起始刻度:6.00cm;③确定末端刻度:8.70cm;④确定物体长度:8.70cm-6.00cm=2.70cm.(2)注意事项:①视线与刻度尺垂直(如视线B);②读须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③刻度尺是初中物理唯一需要估读的测量工具.秘籍2.秒表(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分针的位置及读数→确定秒针的读数→相加①分针的分度值:0.5min;②秒针的分度值:0.ls;③分钟:4min,过半格;①秒针:由于分针过半格,读数从30开始,秒针读数为39.5s;⑤确定时间:4min39.5s(或279.5s).(2)注意事项:大表盘读数时应注意小表盘中分针的指针是否过半格(半分钟),过半格大表盘的读数在30s之上,没有过半格读数在30s之下.秘籍3.温度计(1)读数步骤:①温度计的示数由下至上变大,则可确定所读示数为零上温度;②在40℃~50℃之间共有10小格,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③温度计液柱的液面与示数40℃以上的第8小格相平,则温度计的读数为40℃+8×1℃=48℃(2)注意事项:①读温度计示数时一定要注意是零上温度还是零下温度;②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物体中;③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垂直(如视线B)秘籍4.天平(1)读数步骤:确定砝码的质量一确定标尺分度值→确定标尺示数→相加①确定砝码质量:20g+10g+5g-35g;②确定标尺分度值:0.2g;③确定标尺的示数:3g+1×0.2g=3.2g;④确定物体的质量:35g+3.2g=38.2g.(2)注意事项:①天平放水平,游码归至零,测量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②标尺读数时应读游码左侧对应的刻度值;(2)注意事项:①天平放水平,游码归至零,测量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②标尺读数时应读游码左侧对应的刻度值;③测量过程中,平衡螺母是不能移动的.秘籍5.量筒(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示数①确定分度值:1mL;②确定量筒的示数:10mL+8×1mL=18mL.(2)注意事项: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秘籍6.弹簧测力计(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弹簧测力计示数①确定分度值:0.2N;②确定弹簧测力计示数:2N+3×0.2N=2.6N.(2)注意事项:使用前应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秘籍7.电流表(1)读数步骤:观察电流表所选的量程→确定分度值→确定电流表示数①确定所选的量程:0~0.6A;②确定分度值:0.02A;③确定电流表示数:0.4A+2×0.02A=0.44A.(2)注意事项:串联接入电路,“十”进“-”出.秘籍8.电压表(1)读数步骤:观察电压表所选的量程→确定分度值→确定电压表示数①确定所选的量程:0~3V;②确定分度值:0.1V;③确定电压表示数:2V+5×0.1V=2.5V.(2)注意事项:并联接入电路,“十”进“一”出.秘籍9.电能表(1)读数:①电能表上最后一位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如图所示电能表示数为248.6kW·h,即248.6度;②1920r/(kW·h)表示转盘每转1920r电路消耗的电能为1kW·h.(2)计算电能的方法:①W =W 末-W 初;②w=kw·h1.(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亮亮同学做了如下测量:如图1,物体质量为:g ;如图2,停表读数为:s ;如图3,弹簧测力计读数为:N 。
中考物理复习----仪器的使用及读数

2.某同学用天平测得物体的质量是7.5 g,将物体放入量筒前后,量筒 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物体的体积是 5 cm3,物体的密度是
1.5×103kg/m3。
3.如图8-3所示,有甲、乙两种不同规格的量筒,若要量 取35 mL的水,应该选取__乙__量筒,请在所选量筒上画出液 面所在的位置。
图 8-3
4.某同学用实验室的停表测得某次跑1 000 m所用的时间,秒表示数如 图所示,则读数为 337.5 s。
5.小明利用秒表测量自己脉搏跳动45次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秒表读 数为 35.8 s;由此可以推算出小明的脉搏一分钟大约跳 75 次。
二、体温计和温度计
1.如图所示,寒暑表测出的气温是 -3 ℃。
2.小明同学用托Βιβλιοθήκη 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调 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 衡,应使平衡螺母向 右 移动。天平平衡后,在左盘放木块,右盘添 加砝码,移动游码后,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 图乙所示,木块的质量是 62 g;若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游码没有 调到零刻度线处,测量结果将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 变”)。
3.天平是用来测量__质__量___的仪器,如图所示天平标尺 的 分 度 值 是 ___0_._2_g_ , 被 测 物 体 的 质 量 是 __6_6_._8__ , 合 ____0_._0_6_6_8_kg。
4.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块矿石的质量时,先把矿石放到已调平的托 盘天平左盘中,再通过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的办法,使托盘天 平再次平衡。当托盘平衡时,其右盘中所加的砝码及称量标尺上游码的 位置如图所示,则被测矿石的质量是 78.4 g。
2. 如图 所示,属于电流表的是____甲__、__丙_;属于电压 表的是__乙__、__丁__。读出它们的示数:甲是___0_._7_A,乙是
2024_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必刷题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科学探究含解析粤教沪版

0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科学探究一、单选题1.下列对质量和长度的估算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600g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m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kgD.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mm【答案】B【解析】A.因为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m,故此选项符合实际;C.因为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0g,1kg太大了,故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因为始终未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5cm20mm=2cm太短了,故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2.在某中学生的信息档案中,与实际差距较大的是()A.身高1.68m B.质量500kg C.体温37℃D.步行速度1m/s 【答案】B【解析】A.中学生身高1.68m,故A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质量约50kg,故B符合题意;C.中学生体温约37℃,故C不符合题意;D.中学生步行速度约1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PM2.5 ”颗粒物是造成天气阴霾的主要缘由,其中的“2.5 ”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毫米B.纳米C.微米D.厘米【解析】“PM2.5 ”颗粒物的直径特别小,比毫米要小的多,它的单位是微米,应选C.4.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A.减小视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D.避开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答案】C【解析】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行避开.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多次读数可以减小读数时估计偏大偏小而产生的误差,即偶然误差.而系统误差只能通过改进试验方法与试验器材来完成.A,B是读数时的错误,不是误差.错误的测量只能舍弃不能弥补.故选C.5.于娜同学用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如下:8.98cm、8.99cm、8.56cm、8.97cm.那么,更接近于物体真实长度的值是A.8.87cm B.8.88 cmC.8.98 cm D.8.99 cm【答案】C【解析】在8.98cm、8.99cm、8.56cm、8.97cm中,8.56cm测量结果偏差大,所以其中错误的数据是8.56cm,应当去掉;物体长度为:8.98cm+8.99cm+8.97cm=8.98cm3,故C更接近于物体真实长度.故选C.6.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去测量一本书的长为18.55c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毫米作单位时,书的长为185.5mmB.最终一位数字5是估读值C.这个值精确到毫米D.没有估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答案】DA.18.55cm=185.5mm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则分度值的下一位是估读值,185.5mm最终一位数字是5,是估读值,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则这个值的精确程度就是毫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测量值185.5mm 最终一位数字5 是分度值的下一位,是估读出来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常用的9大仪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

初中物理常用的9大仪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01刻度尺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始末刻度→相减① 确定分度值:0.1cm(1mm)② 确定起始刻度:6.00cm③ 确定末端刻度:8.70cm④ 确定物体长度:8.70cm - 6.00cm=2.70cm2、注意事项:① 视线与刻度尺垂直(如视线B)② 读数时必须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02天平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砝码的质量→确定标尺分度值→ 确定标尺示数→ 相加① 确定砝码的质量:20g+10g+5g=35g② 确定标尺分度值:0.2g③ 确定标尺的示数:3g+1 ×0.2g=3.2g④ 确定物体的质量:35g+3.2g=38.2g2、注意事项:① 天平放水平,游码归至零,测量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② 标尺读数时应读游码左侧对应的刻度值03秒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分针的读数→确定秒针的读数→ 相加① 分针的分度值:0.5min;秒针的分度值:0.1s② 分针:4min③ 秒针:由于分针过半格,读数从41开始,41s+9× 0.1s=41.9s④ 确定时间:4min 41.9s(或281.9s)2、注意事项:大表盘读数时应注意小表盘中分针指针是过半格(半分钟),过半格秒表的读数在30s之上,没有过半格(半分钟)读数在30s之下04弹簧测力计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弹簧测力计示数①确定分度值:0.2N②确定弹簧测力计示数:2N+3×0.2N=2.6N2、注意事项:使用前应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05电流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观察电流表所选的量程→确定分度值→确定电流表示数① 确定所选的量程:0~0.6 A② 确定分度值:0.02 A③ 确定电流表示数:0.4 A+2×0.02 A=0.44 A2、注意事项:串联接入电路,“+”进“-”出06温度计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零刻度线→确定示数在零上还是零下→确定分度值→确定示数①确定示数位置:零上②确定分度值:1℃③确定温度计的示数:40℃+8×1℃=48℃2、注意事项:①温度计不能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②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垂直(如视线B)07电压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观察电压表所选的量程→确定分度值→确定电压表示数①确定所选量程:0~3V②确定分度值:0.1V③确定电压表示数:2V+5×0.1V=2.5V2、注意事项:并联接入电路,“+”进“-”出08量筒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示数① 确定分度值:2mL② 确定量筒的示数:10mL+4×2mL=18mL2、注意事项: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如视线B)09电能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表盘参数的物理意义:“10(20)A”表示标定电流10A,额定最大电流20A2、读数:最后一位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高中物理仪表读数

高中物理仪表读数一、读数记录时要注意“有效数字”有效数字是运用在对结果的精确度表达的一种方式,如果给你一个数(如:0.0210),要确定有效数字是: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最后一个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有几个就是几个有效数字(如:“0.0213”就是三位有效数字),但结果真正有意义的只到倒数第二位,最后一位有效数是估计值。
例1:用最小刻度值为0.1cm (即:1mm )的刻度尺测量一木板的长度,如图1所示,因为该刻度尺精度0.1cm (即:1mm ),若以cm 为单位,则可以估读到小数点后第2位,小数点后两位数字都是有效数字,右图1木板的长度应记为 1.83 cm,其中0.03cm 是估读的。
例2:同样的刻度尺测量下面的木板的长度,如图2所示,如果认为刚好到2这个刻度值,则木板的长度应记为 2.00 cm,二、测量仪器的读数规则测量误差出现在哪一位,读数就相应读到哪一位,在中学阶段一般根据测量仪器的最小分度来确定读数误差出现的位置,对于常用的仪器可按下述方法读数: ①最小分度是“1”的仪器,测量误差出现在下一位,下一位按十分之一估读.最小分度是0.1厘米的刻度尺(如:三角板),读到小数点后第2位,小数点后两位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最小分度是0.1A 的电流表(量程为3A ),读到小数点后第2位,小数点后两位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最小分度为0.1V 的电压表(量程为3V ),读到小数点后第2位,小数点后两位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②最小分度是“2”或“5”的仪器,测量误差出现在同一位上,同一位分别按二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估读.最小分度是0.02A 的电流表(量程为0.6A ),读到小数点后第2位,小数点后两位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最小分度为0.5V 的电压表(量程为15V ),读到小数点后第1位,小数点后只有一位数字是有效数字。
图2图1三、实例讲析一般来说:在中学物理中,仪表的读数问题有以下三种情况,有的仪表的读数记录是需要估读的,读数按以上所讲的规则进行记录。
中考物理常考的8种基本仪器:刻度尺、秒表、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天平、量筒、电流表和电压表

中考物理常考的8种基本仪器:刻度尺、秒表、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天平、量筒、电流表和电压表2019年5月29日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一些基本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不断出现,其中,长度、时间、温度、体积、质量、重力(拉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读数)及相关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是考查的热点,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备考,小编着重讲解中考物理常考的8种基本仪器的读数步骤与注意事项。
一、刻度尺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始末刻度→相减①确定分度值:0.1 cm(1 mm)②确定起始刻度:14.00 cm;确定末端刻度:19.20 cm③确定物体长度:19.20 cm-14.00 cm=5.20 cm思考:上图中,在确认始末位置时,为什么不写作14 cm和19.2 cm,而写作14.00 cm 和19.20 cm?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诠释:上图中,在确认始末位置时,不写作14 cm和19.2 cm,而写作14.00 cm和19.20 cm是因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 cm(1 mm),由于刻度尺读数时要多估读一位,故写作14.00 cm和19.20 cm。
这样写的好处是:在确认物体长度时,不易遗漏了估读值。
2注意事项①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读数(即视线B)。
②读数时,必须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思考:若读数时视线如图中A所示,则读数与实际相比偏大还是偏小呢?这属于误差还是错误?诠释:如上图所示,若读数时按视线A读数,则读数与实际相比将偏大。
这个现象是可以避免的,故属于错误,不是误差。
二、秒表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分针的读数→确定秒针的读数→相加①确认分针的分度值:0.5 min;确认秒针的分度值:0.1 s②确认分针的读数:1 min③确认秒针的读数:若分针未过半格,读数从9开始;若分针过半格,读数从39开始.上图中秒针过半,读数为39 s+8×0.1 s=39.8 s④相加:1 min 39.8 s(或99.8 s)思考:初中阶段,哪个学生必做实验一定要用到秒表?秒表与其他计时工具(如时钟)相比有哪些优点?诠释:初中阶段的学生必做实验中,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即测平均速度)实验一定要用到秒表。
2020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达标试卷(A4可打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达标试卷(A4可打印)(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A .30μmB .30 mmC .30 cmD .30 dm2、以下长度的估测中最接近3m的是()A .物理课本的宽B .课桌的高C .教室的高D .中学生的身高3、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B .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 .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4、小明用一刻度尺对某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测量值分别是36.3cm、36.4cm、39.4cm、36.4cm,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作()A .37.1cmB .36.3cmC .36.37cmD .36.4cm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使用精密的仪器进行测量时能减小误差B .只要物体振动了,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 .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D .我们能用手准确的感受出水的温度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唯一办法B .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避免误差C .我们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也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D .光年是时间的单位7、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前提。
下列关于测量工具使用说法正确的是()A .该温度计示数为17℃B .量筒测体积时俯视读数会造成数据偏大C .物体的长度为3.50cmD .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可行的8、小明同学为学习方便,预备网购一台“喵喵机迷你口袋打印机”,卖家提供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口袋打印机的宽度约为()A .B .C .D .9、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不出来,这时可将许多相同的纸叠起来,使之有足够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总长度除以张数,就可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了,在下列测量中,与这一方法类似的是()A .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一圆锥体的高度B .用天平测量100ml水的质量C .用刻度尺测细铜丝的直径D .测地图上某段曲线的长度10、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 .某中学生的身高为170cmB .一张普通白纸的厚度约为1mmC .一个中等大小苹果的质量大约为1500gD .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m/s的速度正常行驶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B .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能的C .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少误差D .如果测量次数非常多,取平均值,误差就不存在了12、以下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B .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1.5mC .人体体温的变化范围约为0~42℃D .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5m/s13、某同学对预防新冠肺炎措施中使用的一些物品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测体温”:一个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B .“勤洗手”:一瓶家用洗手液的质量约为50kgC .“要消毒”:一张消毒湿巾的厚度约为20mmD .“戴口罩”:一只长方形口罩受到的重力约为1N14、下列关于小明同学的估算正确的是()A .锻炼后能举起5000N的杠铃B .在1000m跑的平均速度可达10m/sC .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04PaD .在立定跳远时跳出了8m的成绩15、小明对预防新冠肺炎采取的一些措施进行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测体温”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42℃B .“少出行”正常成年人行走的速度是5m/sC .“要消毒”一张消毒湿巾的厚度约为20mmD .“戴口罩”一只长方形口罩的面积约为180cm216、小梅同学对预防新冠肺炎措施中使用的一些物品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测体温”:一只测温枪的质量约为3gB .“勤洗手”:一瓶家用洗手液的质量约为50kgC .“戴口罩”:一只长方形口罩的面积约为180cm2D .“要消毒”:一张消毒湿巾的厚度约为20mm17、下列关于中考体育测试所估测的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 .测试所用实心球的质量约为2kgB .测试立定跳远满分成绩约为4mC .1000m测试所用时间约为50sD .某同学800m测试后心脏每秒跳动约为70次18、世界上有很多古老文明会利用人的身体丈量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6
7
8 cm
方法:先读小盘(分钟), 再读大盘(秒)。小盘中的指针超过一半, 大盘的秒数就超过30秒,不够就加30秒。
15 1 1314 2 3 12 11 4 10 9 8 65 7
3分 8秒
方法:先读小盘(分钟), 再读大盘(秒)。小盘中的指针超过一半, 大盘的秒数就超过30秒
15 1 1314 2 3 12 11 4 10 9 8 65 7
读数:先读大格,再读小格,再估 读一位,最后加上单位
0
1
3.34cm
2
3
4
5cm
3
4
5
6
7
8cm
3.76cm
3
4
5
6
7
8cm
4.12cm
3
4
5
6
7
8cm
4.02cm
3.2cm
3.8cm
3.0cm
2.上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的长 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D) A. 1 cm、5.50 cm B. 1 cm、8.30 cm C. 1 mm、8.30 cm D. 1 mm、2.80 cm
2分40秒
秒表
3分18秒
秒表
5分16秒
秒表
11分
0 59 28 57
14 13 12 11 1பைடு நூலகம் 0 1
31
2
2
3 4
33 4 35
26
55 24
2分28秒
6
37
5
9 8 7 6
53
22 51 20 49 18 47 16 45 14 43 12 41 39
8
10
0
59 28 57 26 55 24
下面各数的分度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 是多少? • 4.01dm,6.3cm,6.12cm,8.982dm。
1.工人师傅测得某零件长113.5mm,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1 m A.2 μm B.l dm B.2 cm C.l cm D.l mm
2. 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 C.2 mm D.2dm
读数:先读大格,再读小格,再估 读一位,最后加上单位
注意:分度值指的是最小一格是多宽, 初中只有1mm、1cm、1dm,没有mm、cm、或dm
3
4
5
6
7
8cm
3.76cm
3.8cm
• 看分度值是多少就看倒数第二位代表的 刻度。 • 如3.12cm的分度值就是1mm • 准确值是3.1cm,估读值是0.02cm。
长度的测量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测量长度的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卷尺
学生用刻度尺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3、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 置、量程、分度值.
零刻度线
量程(8cm)
单位
分度值(1mm)
①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左端, ②尺的位置与被测物体平行,不能倾斜。 ③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12 11 10 9 8 7 6
31
14
0
2
1 2 3 4
13
33 4 35
4分42秒
6 37
5
53
22
8
51
20 49 18 47 16 45 14 12 41
39
10
43
0 59 28 57
14 13 12 11 10 0 1
31
2
2
3 4
33 4 35
26
55 24
6分13秒
6
37
5
9 8 7 6
53
22 51 20 49 18 47 16 45 14 43 12 41 39
8
10
0 59 28 57
14 13 12 11 10 0 1
31
2
2
3 4
33 4 35
26
55 24
6分49秒
6
37
5
9 8 7 6
53
22 51 20 49 18 47 16 45 14 43 12 41 39
8
3.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 是 A. 17.31c B. 17.32cm C. 17.52cm D. 17.30cm 4.某同学测物理课本的宽,四次测量记录如下,其中错误的记 录是: A.18.41cm B.18.42cm C.18.40cm D.18.62cm
5.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 的单位是“厘 米”( )
• 1m=10dm • =100cm • =1000mm • =106um • =109nm • 1km=1000m
• 单位换算规律:保持前面的数不变,大 单位化小单位乘以它的倍率,小单位化 大单位除以它的倍率。 0.02m= 30mm= cm,200mm= m m,0.5m= km
刻度尺的读数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B.茶杯的高度是11.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测量的误差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
错误:测量方法不正确或粗心大意
造成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 间存在差异。
错误能避免。
误差
误差跟错误不同 ,测量中存在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错误是 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 减小误差 。
刻度尺越精密,即分度值越小, 测量值越准确
• 不规则测量方法:累积法、以直代曲法、 滚轮法
10
0 59 28 57
14 13 12 11
31
0
2
1 2 3 4 5
33 4 35 6
26
55 24
9分43秒
37
10
9 8 7 6
53
22 51 20 49 18 47 16 43 45 14 12 41 39
8
10
下图是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___, 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____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