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熔化和凝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熔化和凝固是物质在温度变化下的两种状态转变形式。
熔化指的是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而凝固则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这两种状态转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冰块融化成水、蜡烛燃烧后凝固成蜡等。
熔化是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物质受到足够的热能作用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减弱,最终克服固态结构的稳定性,使得物质的结构由有序的排列转变为无序的排列。
这个过程中,物质的温度逐渐升高,直到达到熔点,熔点是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临界温度。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的体积通常会增大,因为在液态状态下,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
凝固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当物质的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热运动减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增强,最终克服液态结构的不稳定性,使得物质的结构由无序的排列转变为有序的排列。
这个过程中,物质的温度逐渐降低,直到达到凝固点,凝固点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临界温度。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的体积通常会减小,因为在固态状态下,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
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状态转变的基本过程,它们与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密切相关。
在固态下,物质的分子排列有序,相互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因此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固定的体积。
而在液态下,物质的分子排列无序,相互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因此液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而是会流动。
当物质的温度超过熔点时,固态物质变为液态,分子的热运动增强,相互作用力减弱,物质的结构变得无序,体积增大,从而呈现出液态的特性。
相反,当物质的温度低于凝固点时,液态物质变为固态,分子的热运动减弱,相互作用力增强,物质的结构变得有序,体积减小,从而呈现出固态的特性。
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状态转变的重要现象,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也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冶金工业中的熔炼和铸造过程就利用了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特性,将金属矿石加热至熔点,使其熔化成液态金属,然后通过冷却使其凝固成固态金属,从而得到所需的金属制品。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知识点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知识点熔化和凝固是物质在温度变化下发生的两种状态转变。
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而凝固则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冰块融化成水,熔蜡变成液体等。
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向液态的转变过程。
当物质受热后,其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减弱,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
当温度达到物质的熔点时,物质的分子可以克服相互作用力,开始自由移动。
这时,物质的形态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熔化的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同物质的熔点各不相同。
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向固态的转变过程。
当物质受冷后,其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增强,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
当温度降低到物质的凝固点时,物质的分子无法克服相互作用力,开始重新排列成有序的结构。
这时,物质的形态由液态转变为固态。
凝固的过程也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同物质的凝固点各不相同。
熔化和凝固是相互关联的过程。
当物质受热熔化后,如果继续加热,其温度会上升,直到达到物质的沸点,就会发生沸腾,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而当物质受冷凝固后,如果继续降温,其温度会下降,直到达到物质的冰点,就会发生冰冻,从液态转变为固态。
熔化和凝固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状态转变。
温度的升高会使物质的分子动能增加,分子活动加剧,相互间的距离增大,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而温度的降低则会使物质的分子动能减小,分子活动减弱,相互间的距离缩小,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
熔化和凝固是物质性质的重要表现。
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各不相同,这是由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决定的。
例如,金属具有较高的熔点和凝固点,因为金属的分子间有很强的金属键相互作用力。
而非金属元素如氧、氮等则具有较低的熔点和凝固点,因为它们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
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它们与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密切相关。
熔化和凝固是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变,而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变是熔化和凝固的逆过程。
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不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
七年级科学熔化和凝固

01
02
03
准备实验材料
需要准备一些冰块、温度 计、烧杯和热水。
实验过程
将冰块放入烧杯中,然后 将温度计插入冰块中。接 着,向烧杯中加入热水并 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实验结果
随着热水的加入,冰块开 始融化,温度逐渐上升。 当冰块完全融化后,温度 保持稳定。
凝固的实验
准备实验材料
需要准备一些水、温度计、 烧杯和冰块。
七年级科学:熔化和凝固
目录
•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 • 熔化和凝固的原理 • 熔化和凝固的实验 •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 熔化和凝固的练习题
01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
熔化的定义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 的过程。
熔化是一个可逆过程, 即液态物质可以重新 变为固态。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 需要吸收热量。
凝固的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化学反应实验
有些化学反应需要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熔化和凝固操作, 例如结晶反应、合成高分子材料等。
05
熔化和凝固的练习题
熔化的练习题
判断题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选择题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熔化?
熔化的练习题
01
B. 露珠变成水滴
02
C. 蜡燃烧成蜡水
03
D. 玻璃摔碎
04
简答题:描述冰熔化为水的过 程,并指出温度如何变化。
凝固的练习题
判断题
水蒸气在凝固过程中一定会放热。
选择题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凝固?
凝固的练习题
B. 雪人融化变小 D. 玻璃窗上的小水珠
C. 冬天窗户上结霜 简答题:描述水凝固成冰的过程,并指出温度如何变化。
综合练习题
第三章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4、已知环境温度是0℃,水能否结成冰?冰能否化成水?
不能
2、冰的熔点是 0℃ ___, 在炎热的夏天,放在外面的冰会熔 化,那么在熔化过程中,冰的温度( B) A 降低 B 不变 C 升高 D 先降低后升高
3、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B、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C、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C )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什现象?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一、熔化和凝固概念: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 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熔 化 凝固
固态
液态
固态岩石 在高温下 化成液态 岩浆从火 山口喷出
刚从火山口 喷出的液态 岩浆冷却之 后则成固态
50
C
45 40
B
3、凝固过程中处于固 液共存状态; 4、凝固过程放热。
时间/分 A 0 2 4 6 8 10 12 14 硫代硫酸钠凝固的图象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温度 55 /℃
50
温度 55 /℃
50
45
45
时间/ 时间/ 40 40 0 1 2 3 4 5 6 7 分 0 1 2 3 4 5 6 7 分 比较两幅图像,能发现些什么?
(1)由图判断出 乙 图线是晶 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210℃ , 熔化时间是 3 分钟,另一图线 的物质是 非晶体 。
220 200 180
温 度 ℃
甲
D乙 B C
时间/分
A 1 2 3 4 5 6 7 (2)晶体温度升高的是 AB、CD 段,温度不变的是 BC 段,
3.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熔化★ 6 616二凝固★ 2 2一、熔化:1.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2.特点:吸收热量;(或者:遇到高温物体,从高温物体那里吸收热量)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物质;例如:金属、海波、冰、石英水晶;(2)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的物质;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非晶体是没有熔点的)5.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6.常见融化现象:冰融化成水、蜡烛燃烧时滴泪、铸造金属构件将金属熔化成液态;【例题1】谚语“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中,雪水化成河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凝固 C.凝华 D.熔化【答案】D【解析】解:雪化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
故选:D。
【变式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冰雪的消融 B.雾凇的形成 C.云海的形成 D.白雾的消散【答案】A【解析】解:A、冰雪的消融是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故A符合题意;B、雾凇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故B不符合题意;C、云海的形成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D、白雾的消散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例题2】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A.100℃B.37℃C.20℃D.0℃【答案】D【解析】解:冰是晶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熔点温度不变,此时的温度是0℃。
故选:D。
【变式2】雪天为了使积雪尽快熔化,环卫工人在路面上撒盐,这是因为()A.盐使积雪的熔点降低B.盐使积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C.盐使积雪的熔点升高D.撒盐后的雪不再属于晶体,不需要达到熔点就可以熔化【答案】A【解析】解:寒冷的冬季,空气温度低于雪的熔点,为了使雪尽快熔化,向积雪撒盐,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积雪上洒盐水相当于掺杂质,使雪的熔点降低,从而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故A正确。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2节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冰、水和水蒸气就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物质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三、熔点和凝固点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的固体叫做晶体。
2、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在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3、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1]、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等等;[2]、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等。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固定温度叫做熔点。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5、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熔化吸热][1]、晶体熔化图像: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2]、非晶体熔化图像:熔化特点:不断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6、液体凝固[凝固放热][1]、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固定温度叫做凝固点。
[2]、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3]、液体凝固形成晶体的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4]、液体凝固形成非晶体的图象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拓展]在晶体中加入其他物质时,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会发生变化(一般会降低)。
比如冬天常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盐来降低冰雪的熔点,从而加速除冰过程。
【典型例题】类型一、熔化和凝固现象1.下列自然现象中,通过熔化形成的是()A.春天河里的冰雪化成了水B.夏天清晨,花叶上的露水C.秋天,笼罩大地的雾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思路点拨】辨别物态变化,首先确定物体开始的状态(固、液、气),物体最后的状态(固、液、气),然后根据物体变化的名称来判断。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2、用光滑 线连接各点
40 0硫2代硫4 酸6钠熔8 化10的1图2 象14 时间/分
温度/℃ 75
60
45
30 0
时间/分 2 蜡4的熔6 化8图1像0 12 14
根据实验中的数据描绘图像如下
55 温度/℃
D
75 温度/℃
D
C
50
60
B
C
45
45
时间/分 时间/分
B
400硫A 2代硫4 酸6 钠8的10熔1化2 1图4 像 30A0 蜡2 的4 熔6化8图10像12 14
稠稠稀 稀
蜡的温 32 33 35 37 42 60 65 70 75 80 83 度/℃
熔化过程记录表
时间/ 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
温度/℃ 55
熔 化 50 图 像 45
40 0
2
4
6
时间/分 8 10 12 14
温度/℃ 55 50 45
怎样作图
固液共存状态;
40 0
2
4
6
A 时间/分 8 10 12 14
硫代硫酸钠凝固的图象
2、非晶体凝固规律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 中
温度不断降低,持续 放热
t温/℃
t/min
硫代硫酸钠熔化与凝固图象
55 温度/℃
D
55D温度/℃
50
B
C
45
50
C
B
45
时间/分 时间/分
400A硫2代硫4 酸6 钠8的10熔1化2 1图4 像 40 0硫代2 硫4 酸6钠8的1凝0 固1A2图14像
温度/℃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知识点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知识点熔化和凝固是物质在温度变化下发生的两种相变现象。
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而凝固则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这两种相变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冰块融化成水,熔蜡后再凝固成蜡烛等等。
熔化和凝固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物质的熔化温度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而凝固温度则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温度。
不同物质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是不同的,这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
例如,水的熔化温度是0摄氏度,凝固温度也是0摄氏度,而铁的熔化温度是1535摄氏度,凝固温度也是1535摄氏度。
2. 熔化和凝固的热量变化:物质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需要吸收或释放热量。
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的热量称为熔化热,凝固过程中,物质释放的热量称为凝固热。
熔化热和凝固热的数值相等,且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来说,熔化热和凝固热都是正值,表示物质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3. 影响熔化和凝固的因素: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受到温度、压强和物质本身性质的影响。
温度越高,物质熔化的速度越快;温度越低,物质凝固的速度越快。
压强对熔化和凝固的影响也很重要,高压下物质的熔化温度会升高,凝固温度会降低。
物质本身的性质也会影响熔化和凝固,比如有些物质容易熔化,而有些物质则不容易熔化。
4.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熔化和凝固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熔化和凝固可以制备各种金属和合金;在冶炼过程中,通过熔化和凝固可以分离出杂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熔化和凝固来制作食物、制作手工艺品等。
总结起来,熔化和凝固是物质在温度变化下发生的两种相变现象。
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热量变化、影响因素以及应用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物理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他相变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像松香(蜂蜡)那样,
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像硫代硫酸钠那样,
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
晶体 (有熔点) 固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非晶体 (没有固定熔点)
你知道有哪些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典型晶体:冰、海波、萘 、各种金属 典型非晶体:松香、玻璃、沥青、蜡等。
温 度 ℃
甲 D 乙 B A C
时间/分
乙
240 图线是晶体,
210℃ ,熔化时间是
220
200
3 分钟,另一图线的物质可能是非晶体 。
(2)根据乙图可知 温度升高的是 温度不变的是 AB段处于 BC段处于
180
1 2 3 4 5 6 7
AB、CD BC 固体
段 段,
状态,
固液共存 状态, 液体 CD段处于 状态, 吸热的是 AB、BC、CD 段,
◆问题: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 间里,(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冰 能不能继续熔化? 冰完成熔化过程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 是要达到熔点0℃,二是必须继续吸热。 题目中正在熔化的冰,温度是0℃ ,与 0℃的房间没有温度差,它们之间不发生 热传递,因此冰不能继续吸热,所以冰 不能继续熔化。
4 图所示是-10℃的冰块受热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开 始加热的最初5分钟内冰块是 态。 (2)5—15分钟内冰块逐渐 ,是 与 共存。(3)到20分钟时,冰全部变成 ℃ 的水了
8:2克、0℃的冰和1000克、0℃的水混合,设混 合过程中与外界不发生热量交换,则 [ ] A.2克、0℃的冰全部溶解为水. B.有少量的冰溶解成水. C.有少量的水凝固成冰. D.冰和水质量保持不变
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海波的熔点是48,则48的海波是: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纯铁 各种钢 各种铸铁 铜
我国黑龙江北部地区一月份的
平均气温在-30°C以下,漠 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52.3 °C,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 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 计呢?根据什么来选择?
家庭用的白炽灯,灯丝发光 时的温度可达2500 ℃,能 用铜、铁、铝做灯丝吗? (不能) 如果让你选,你将选那种物 质做灯丝? 选钨做灯丝
10、如图4-6所示,烧杯中装的是冰水混合物试管中装的是-5°C 的冰,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那么试管中的冰是否会升温到 0°C,试管中的冰是否会熔化?
基本规律: (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 ,
二是
(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
,不同物质的 。
熔点
(3)熔化
。
,凝固
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 的规律一样吗?
活动
固体熔化时的变化规律
问题:
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 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 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测:
晶体和非晶体可能有不同的 熔化规律
设计并进行实验:
硫代硫酸钠俗称海波 加热方法:水浴法 (均匀加热)
完成实验,填写表格
时间 (min)
5 在气温-20℃的冬天,河面上冰的上表面 温度是_____℃,冰的下表面温度是___℃
6 把冰水混合物放到一个-2℃的房间里,它将: A.继续熔化 B.继续凝固 C.既不熔化也不凝固 D.无法判断
7 如图所示,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 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然后对烧杯底 部缓缓加热,当烧杯内的冰块熔化一半 时,试管里的冰块将( ) A.全部熔化 B.不熔化 C.熔化一半 D.开始熔化
温度 (℃) 吸放热 状态 温度 (℃)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
海 波
蜡
吸放热 状态
根据熔化规律的不同,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根据结构规律的不同,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明矾
晶体:具有规则结 构的固体,叫晶体
非晶体:没有规 则结构的固体, 叫非晶体
几种常见晶体
几种常见非晶体
温度/℃
非晶体熔化特点: 继续吸收热量, 温度持续上升。 认识非晶体熔化曲线:
时间/min
表示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收热 量,温度持续上升。
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曲线
晶体凝固条件: 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
特点: 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海波和蜡的熔化有何相同之处?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溶 熔 化 、 化 融 化 升华 和 、 熔 凝 熔化 化 汽化 ( 固冰 水蒸气 水 晶
凝固
体 )
液化
凝华
物三 随 态种 着 变状 温 化态 度 。之 的 间变 变化 化, ,物 我质 们会 把在 这固 种、 变液 化、 叫气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滴等 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 请同学们讨论:
不同的晶体熔点相同吗?(不同)
固态
晶体 晶体有一定熔点,达到 熔点,温度不变.
熔化
熔 化 规 律
液态
非晶体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非晶体熔化是慢慢软化的过程
熔化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
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判断出 该晶体的熔点是
几种晶体的熔点 ℃
物质
金刚石
熔点
3550 3410 1535 1300-1400 1200左右 1083
物质
金 银 铝 铅 萘 硫代硫酸钠
熔点
1064 962 660 327 80.5 48
物质
冰
固态水银 固态酒精 固态氮 固态氢 固态氦
熔点
0 -38.8 -117 -210 -259 -272
钨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晶体熔化特点: 继续吸收热量, 温度保持不变。 认识晶体熔化曲线: (1)AB段物质处 于固态,表示晶体 吸热升温过程。 A
温度/℃
D B
C
时间/min
(2)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 收热量,温度不变。 (3)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4)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 完全处于固态;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 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