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个别幼儿个案分析(15篇)
大班个别幼儿个案分析(15篇)

大班个别幼儿个案分析(15篇) 大班个别幼儿个案分析第1篇:变冷的热水观察实录仪来到游戏区,看见杯子里有水,就在杯子外面摸了一下,“教师,这杯水是烫的。
”“另一杯呢?”“这杯是冷的。
”“你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我用手摸的。
”“你能用什么方法让热水变冷?”仪说:“用嘴把吹一吹,妈妈在家经常这样做的。
”一旁的旋说:“还能够放到电风扇下头吹一吹。
”“放到冰箱里。
”……“你能用桌子上教师准备的材料试一试吗?比一比谁先让热水变冷?”仪拿了一把扇子,对着杯子扇,还说:“力气大了,水就冷得快了。
”过了一会儿,她摸摸杯子,“怎样还不冷呀?”我请她再想想办法,一旁的匀说了一句“你能够用勺子在杯子里搅拌。
”仪听了匀的提议,拿起勺子搅拌起来,又过了一会儿,她又一次摸摸水,“教师此刻水变冷了。
”仪看到自我的水最终变冷了,异常开心。
她又用其他材料探索了。
案例分析仪在游戏的时候十分的认真,会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说出让热水变冷的方法,说明会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在探索活动中一边动脑筋一边探索,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能学习同伴的经验,用两种方法的叠加让探索活动更快成功。
下次游戏能够让她探索更多的方法。
大班个别幼儿个案分析第2篇:案例描述:午时起床时间,当小朋友陆续起床,穿好衣服和裤子,要去穿鞋子。
大多数的小朋友还是自我会穿鞋。
可是有个别几个小朋友还不会穿自我的鞋子,本案例先以贝贝为主进行描述,当时,贝贝只是手里拿着鞋子,小眼睛东张西望,即不要求教师帮忙,也不自我试着穿鞋,就傻傻可爱的站在那里。
当小朋友们都穿好鞋或请教师帮忙穿好鞋的小朋友完成后都去小便、洗手,准备吃点心。
他还是站在那里,一声不吭。
这时我过去问他:贝贝,小鞋子怎样不穿啦他不回答我,只是看看我,“你不会穿吗”他还是不回答我,“不会就点点头”是他点了下头。
“不会穿我们自我能够试着练一下,你坐下来,我来教你怎样穿小鞋,先把鞋子和小脚找对家,然后小脚套进去,用力往前钻,小手拿住小鞋的后跟处,往小脚的后跟紧靠,使劲就能把鞋子套进去。
幼儿园大班个案观察分析记录(精选19篇)

幼儿园大班个案观察分析记录幼儿园大班个案观察分析记录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个案观察分析记录(精选19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个案观察分析记录1幼儿基本情况:杨茂林是我班的调皮大王之一,如果哪个小朋友被欺负了或者哭鼻子了,那肯定与他有关。
他几乎没有安静的时候。
早上一来到幼儿园就和其他同伴追逐、打闹;户外游戏的时候,他更像是一匹脱了缰的野马,老师时刻要搜寻他的身影,控制在视线范围之内。
他还是个大嗓门,是个吵架高手。
每天都能听见他和别人吵架,那架势可真是没人敢与他抗衡。
但是他很诚实,不说谎话。
做错了事情,老师一问他就承认了。
他还喜欢帮老师做事情,像个小大人一样。
观察与记录:吃午饭时,还有一些小朋友在喝汤,我就听见了杨茂林在盥洗室里用他那特有的大嗓门跟谁在争执着什么,走近一听,原来是为了一块肥皂跟涛涛在抢夺呢。
看到我走进盥洗室,凡凡顿时没了声响,而胆小的涛涛委屈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一边口吃地解释一边用手比划着:“鲍、鲍、鲍老老师,我手上抹、抹、抹了油,杨茂林他、他不给我、我洗手的肥皂。
”杨茂林也不甘落后,马上大声辩解:“他一直在手上搓,肥皂都快没了。
我是想让他别把肥皂都用光的。
”那声音大得像豆炸了锅一样,震得我耳朵都轰轰响。
理性分析:幼儿都喜欢玩水,洗手时乘机玩水是幼儿园小朋友特有的一种现象。
因此,一有机会孩子们就会在盥洗室洗手玩水。
饭后一般只有一个老师在教室里,因此既要关注没吃完的孩子又要关注已经吃完的孩子,就显得有点顾此失彼。
根据大班孩子比较懂道理的年龄特点,我经常会安排他们一批一批的进入盥洗室。
但进盥洗室进行饭后漱口和擦嘴一系列入厕活动就关注不到,如果统一安排孩子们进行盥洗室活动就会造成拥挤,缺乏合理性,这就成为餐后管理的一个盲区。
凡凡和涛涛在教师的管理盲区活动,发生争抢肥皂也就不足为奇,因为凡凡一向喜欢多管闲事,爱打小报告,看到涛涛洗手时用肥皂搓个没完没了心里就很不舒服,而涛涛是个娇生惯养的孩子,在家中的影响下比较讲卫生,洗手一定要洗干净才罢休,因此就发生了争抢肥皂的事件。
幼儿 园大班个案分析范文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范文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阳是我们大班一个特别活泼的小男孩,他长得虎头虎脑的,一双大眼睛总是咕噜噜转个不停,好像随时都在想什么新奇的点子。
不过呢,这个小机灵鬼可是让老师们又爱又头疼。
二、行为表现。
# (一)课堂上的“小旋风”在课堂上,小阳就像一阵小旋风。
当老师在前面认真地讲绘本故事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听得津津有味,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
可小阳呢,他一会儿把自己的小椅子摇得嘎吱嘎吱响,像在演奏一场奇怪的音乐会;一会儿又趴在地上,说是要看看桌子底下有没有小蚂蚁在搬家。
有一次,老师提问的时候,他还没等老师叫他,就大声地喊出答案,而且答案有时候还牛头不对马嘴,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 (二)游戏中的“小霸王”到了游戏时间,小阳就变成了“小霸王”。
玩建构游戏的时候,他会抢其他小朋友已经搭好的积木,说是要给自己的城堡“添砖加瓦”。
在角色扮演中,如果他想当警察,就不允许其他小朋友扮演警察,还会把别人的“警察帽”抢过来戴在自己头上,惹得其他小朋友哇哇大哭。
三、原因分析。
# (一)好奇心过剩。
小阳是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他脑子里总是有无数个问题和想法。
在课堂上,他的那些看似捣乱的行为,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他对周围的事物太好奇了。
比如他趴在地上找蚂蚁,可能是他在想蚂蚁是不是也在上课呢。
他没等老师叫就回答问题,是他迫不及待地想分享自己的想法,只是还不太懂得课堂的规则。
# (二)缺乏社交技巧。
小阳在游戏中表现出的霸道行为,主要是因为他还没有掌握好和小朋友相处的技巧。
他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去加入别人的游戏或者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就直接用抢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而且他也不太能理解其他小朋友的感受,觉得自己想要的就一定要得到。
四、教育策略。
# (一)满足好奇心与规则教育并行。
1.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专门设置一些环节来满足小阳的好奇心。
比如在讲完故事后,可以留出一点时间让小阳提问或者分享他自己的奇思妙想。
但同时,也要加强对他的规则教育,像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告诉他什么时候可以发言,椅子是用来坐的而不是用来摇晃演奏的。
大班个案分析记录20篇

大班个案分析记录20篇这是大班个案分析记录2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观察记录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个案分析记录第1篇第1篇幼儿姓名:XXX幼儿姓别:男幼儿年龄:5岁情景分析:XXX小朋友的挑食现象异常严重。
虽然挑食、偏食是此刻孩子普遍存在的现象,可是像他这样挑食严重的却为数不多。
于是我们两位教师进取与其家长沟通交流,并询问其家中的饮食教养情景。
经了解孩子的父母平时工作很忙,所以照料孩子的起居饮食主要由奶奶承担。
而XXX的身体从小就不好,经常生病住院,所以爸爸妈妈和奶奶都对她十分宠爱,对孩子百依百顺,使其养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坏习惯。
长期如此,不良的进餐习惯得不到纠正,逐渐构成了XXX小朋友目前严重挑食、厌食的不良现象。
观察一:2019年**月**日盛饭时,我只给XXX盛了半勺,我心想:饭这么少,菜也十分不错。
小朋友都津津有味得吃着。
XXX扒了两口饭,就在那里歪着脑袋,皱着眉头,饭含在嘴里。
小朋友都快吃完了,可是他碗里的饭都没怎样动,我把勺子伸到XXX的嘴边,他别开了头。
任凭我怎样说,他就是不肯再张口。
无奈,我只好放弃好言相劝,实在没办法了,就说:“你今日必须要把饭菜吃掉,否则,等一下不要回家了。
”我原以为这样说了,他会再吃点,可是,根本没用,任凭我说破嘴皮子,他就是不动。
分析:家庭成员过分溺爱、迁就,生活上照顾太周到。
家长平时的教育方式不当养成了幼儿脾气倔强、任性随意的坏习惯,表此刻饮食方面也是自我说了算,构成了挑食、厌食的毛病。
措施:在班内开展“我是健康大力士”的一系列健康活动。
经过教学活动和生活活动让孩子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丰富幼儿的饮食生活经验,懂得每种营养都是人体必需的,所以不能挑食、偏食。
并以故事、儿歌等生动的形式引导幼儿要向“大力士胖胖熊”学习,不然就会变成儿歌中精精瘦的“小瘦猴”了。
观察二:2019年**月**日今日吃午饭的时间到了,香喷喷的鸡腿、翠绿的青菜都能勾起人的食欲,别的孩子们在津津有味的吃着,惟独XXX拿着筷子在盘子里搅来搅去,就是不将饭菜放入口中,还一边嘴里说着“这个我不要吃,这个我也不喜欢吃……”之类的话。
大班个案分析记录20篇

大班个案分析记录20篇一、案例1:小明背景信息•姓名:小明•年龄:5岁•班级:大班•家庭背景:独生子女,父母双职工问题描述小明在大班的学习和行为表现相对较差,经常无法专注听课,与同学发生冲突,且容易分心。
教师意识到小明可能存在学习和注意力问题。
分析和解决方案通过观察和与家长的沟通,发现小明缺乏集中注意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给予小明更多的个别指导和支持,帮助他理解课堂内容。
2.提供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3.与家长合作,建立家校沟通渠道,了解家庭情况,让家长参与帮助小明改善学习和行为问题。
二、案例2:小红背景信息•姓名:小红•年龄:5岁•班级:大班•家庭背景:独生女,家庭环境相对稳定问题描述小红在大班的学习和社交表现较好,但在沟通交流方面存在挑战。
她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与同学互动较少,喜欢独立完成任务。
分析和解决方案通过观察和与小红互动,发现她比较内向、害羞,缺乏主动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为了帮助小红开展更好的社交互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创建一个支持性和包容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小红与同学交流和合作。
2.设计小组活动,培养小红在小组中与他人进行互动的能力。
3.鼓励小红参与团队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她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十九、案例19:小京背景信息•姓名:小京•年龄:5岁•班级:大班•家庭背景:父母离异,目前与母亲生活问题描述小京在大班表现异常,经常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且注意力不集中。
分析和解决方案通过观察和与小京的家长沟通,发现他的情绪问题可能与家庭环境有关。
为了帮助小京改善情绪和集中注意力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积极的情绪管理机制,帮助小京学会应对情绪波动和发脾气的方式。
2.提供愉快和温馨的学习环境,让小京感到安全和受到关注。
3.鼓励小京参与艺术和体育活动,以释放情绪和提高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二十、案例20:小正背景信息•姓名:小正•年龄:5岁•班级:大班•家庭背景:父母离异,与父亲生活问题描述小正在大班的学习和行为表现不佳,经常缺乏注意力,与同学互动较少,情绪比较低落。
大班个别幼儿个案分析范本【三篇】

大班个别幼儿个案分析范本【三篇】导读:本文大班个别幼儿个案分析范本【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变冷的热水观察实录仪来到游戏区,看见杯子里有水,就在杯子外面摸了一下,“老师,这杯水是烫的。
”“另一杯呢?”“这杯是冷的。
”“你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我用手摸的。
”“你能用什么方法让热水变冷?”仪说:“用嘴把吹一吹,妈妈在家经常这样做的。
”一旁的旋说:“还可以放到电风扇下面吹一吹。
”“放到冰箱里。
”……“你能用桌子上老师准备的材料试一试吗?比一比谁先让热水变冷?”仪拿了一把扇子,对着杯子扇,还说:“力气大了,水就冷得快了。
”过了一会儿,她摸摸杯子,“怎么还不冷呀?”我请她再想想办法,一旁的匀说了一句“你可以用勺子在杯子里搅拌。
”仪听了匀的建议,拿起勺子搅拌起来,又过了一会儿,她又一次摸摸水,“老师现在水变冷了。
”仪看到自己的水终于变冷了,特别开心。
她又用其他材料探索了。
案例分析仪在游戏的时候非常的认真,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让热水变冷的方法,说明会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在探索活动中一边动脑筋一边探索,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能学习同伴的经验,用两种方法的叠加让探索活动更快成功。
下次游戏可以让她探索更多的方法。
【篇二】教育问答孩子答非所问我儿子3岁2个月。
最近,我发现一个现象:他经常答非所问,比如问他一个问题,他不但没有回答,还问出其他问题,或者说了其他的话;如果继续问,他仍然不回答,继续说其他的话。
有时问题并不难,就是问他有没有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就行,请问这是为什么呢?他是自己想找台阶下吗?请专家帮忙分析一下。
3岁2个月的孩子应该可以与家长进行一问一答式的对话了。
根据您的描述,建议您再继续观察以下情况。
1.孩子是否在感兴趣的问题上能回答,但在不感兴趣的问题上不愿意回答?如果是,这与该年龄段孩子思维的自我中心特点有关,他们对他人的关注度不够。
此时,父母需要逐渐培养孩子关注他人的问题、并能回答问题的能力,为日后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打好基础。
大班典型个案分析【精选篇】

【导语】个案分析可以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依据,利⽤个案分析的结果与家长沟通,教师的叙述不再空洞;家长也因了解孩⼦的发展状况,⽽知道怎样去帮助孩⼦,并与教师合作共同建构课程。
今天为您带来了⼤班典型个案分析【精选篇】,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篇⼀】 典型⾏为: ⼩斌⼩朋友是个⽐较活泼开朗的孩⼦,宝宝⽐较散漫、随便。
在活动中喜欢随便⾛动,注意⼒不容易集中。
睡觉、吃饭他都是最有问题的⼀个,吃饭的时候喜欢讲话;睡觉的时候经常去惹别的⼩朋友,就算⾃⼰睡也不好好地睡,不是脚翘起来就是⾃⼰跟⾃⼰讲话或者乱叫,⼀定要⽼师盯着才会安静。
⽼师批评他的时候,他叫的却更加的起劲。
可以说该幼⼉的⾏为习惯很差、⾃由散漫⽽且⼗分任性,典型的“以⾃我为中⼼”,活动⼒太强了。
成因分析: ⼩斌⼩朋友是跟爷爷奶奶⼀起住的,都是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来管的。
奶奶更是对他疼爱有加,家中吃饭也都是由奶奶喂他的,⼜因为现在是独⾝⼦⼥,⽗母更是疼爱有加,孩⼦要吃的就吃,不要吃的就可以不吃,所以到幼⼉园来孩⼦也把这样的脾⽓带来了。
妈妈反映在家⾥的时候宝宝也是⼀刻都停不下来,喜欢到处乱⾛,乱碰东西,他也谁都不怕,但却只怕也是⽼师的舅妈,我们也希望能通过家园的良好互动和沟通,使宝宝变的越来越好。
培养⽬标: 通过⽇常的各种活动,引导教育幼⼉积极参加的同时,⼀定要遵守规则。
对于孩⼦好的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励,进⾏正强化。
⽽当宝宝⾏为出错的时候,也应该及时的进⾏制⽌,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可以的,下次不可以这样⼦。
就这样,表扬的就要表扬,批评的就要批评。
希望宝宝能在经过⼀段学习和⽣活后,各⽅⾯都能够得到进⼀步的发展。
具体措施: 1、做好家园沟通,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在园情况,让家长正视⾃⼰孩⼦的优缺点,共同帮助幼⼉形成良好的⾏为习惯。
2、在⽇常⽣活与学习活动中,经常关注幼⼉,若出现了不好的⾏为习惯就进⾏及时的引导和教育。
3、培养幼⼉的良好习惯,如:吃饭姿势、坐姿、睡觉习惯等。
大班个案分析记录20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案例分析

大班个案分析记录20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案例分析“测量”是大班孩子非常喜欢也是他们能力范围以内的事。
所以,在大班适当地安排一些测量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不断地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我就和孩子一起进行了一个“学习用非科学测量工具测量”的活动。
首先,我作了充足的准备,给每个孩子设计了一份记录表,还准备了各种测量工具,让幼儿选择,今天活动我们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
所以,我实际上上了两次,但这两次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方法和效果。
其中我作了一些调整。
第一批孩子能力整体比较弱。
所以,在开始的第一环节“用筷子去量桌子的高度”时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孩子量的起点不对;有的孩子量了一段后接的不恰当,导致测量结果发生了偏差。
经过交流、演示,孩子们都掌握了一种正确的测量方法,他们都知道量好一段用手指按住作为记号,接着再量一段,可是接下去的一个环节又出现了很多问题。
我出示的记录纸上有四种东西:桌子、椅子、窗户、门,每种东西上分别用红线画出了被测量处,经过引导,孩子们基本上都能理解,而且实际操作时也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去量,问题出在记录上,孩子们缺乏记录的意识和方法,他们不知道去记,不会用数字或其他方法去表示自己的操作结果。
虽然我再三地提醒,但孩子们还是没有一种明确的方法。
有的孩子手眼不协调,总是记不住量了几段;有的孩子记是记了,但是看不清楚,根本没有按照标记去记,张冠李戴;有的孩子记到了第二次记录的格子里去了。
所以,在第一次测量后的展示交流中,我没有和孩子重点交流测量的正确方法(基本上已掌握),而是和他们探讨一种更明了、更好的记录方法,然后再让他们去重新进行第二次测量。
就这样,时间过得很快,本来还想接下去让孩子用其他量具去量,发现不同量具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的秘密,现在只能放到下一次了。
第二批孩子比第一批孩子相对来说能力较强,他们不用老师多指导、多演示就掌握了测量的方法,有的甚至还有创新。
如田丹小朋友用铅笔在接口出作记号继续量;赵志豪小朋友用一只有颜色的小袋子按住接口作记号……为了让他们学习记录的方法,我给他们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就放手让他们去量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个别幼儿个案分析第1篇
变冷的热水
观察实录
仪来到游戏区,看见杯子里有水,就在杯子外面摸了一下,“教师,这杯水是烫的。
”“另一杯呢?”“这杯是冷的。
”“你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我用手摸的。
”“你能用什么方法让热水变冷?”仪说“用嘴把吹一吹,妈妈在家经常这样做的。
”一旁的旋说“还能够放到电风扇下头吹一吹。
”“放到冰箱里。
”……“你能用桌子上教师准备的材料试一试吗?比一比谁先让热水变冷?”仪拿了一把扇子,对着杯子扇,还说“力气大了,水就冷得快了。
”过了一会儿,她摸摸杯子,“怎样还不冷呀?”我请她再想想办法,一旁的匀说了一句“你能够用勺子在杯子里搅拌。
”仪听了匀的提议,拿起勺子搅拌起来,又过了一会儿,她又一次摸摸水,“教师此刻水变冷了。
”仪看到自我的水最终变冷了,异常开心。
她又用其他材料探索了。
案例分析
仪在游戏的时候十分的认真,会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说出让热水变冷的方法,说明会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在探索活动中一边动脑筋一边探索,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能学习同伴的经验,用两种方法的叠加让探索活动更快成功。
下次游戏能够
让她探索更多的方法。
大班个别幼儿个案分析第2篇
案例描述
午时起床时间,当小朋友陆续起床,穿好衣服和裤子,要去穿鞋子。
大多数的小朋友还是自我会穿鞋。
可是有个别几个小朋友还不会穿自我的鞋子,本案例先以贝贝为主进行描述,当时,贝贝只是手里拿着鞋子,小眼睛东张西望,即不要求教师帮忙,也不自我试着穿鞋,就傻傻可爱的站在那里。
当小朋友们都穿好鞋或请教师帮忙穿好鞋的小朋友完成后都去小便、洗手,准备吃点心。
他还是站在那里,一声不吭。
这时我过去问他贝贝,小鞋子怎样不穿啦他不回答我,只是看看我,“你不会穿吗”他还是不回答我,“不会就点点头”是他点了下头。
“不会穿我们自我能够试着练一下,你坐下来,我来教你怎样穿小鞋,先把鞋子和小脚找对家,然后小脚套进去,用力往前钻,小手拿住小鞋的后跟处,往小脚的后跟紧靠,使劲就能把鞋子套进去。
结果说了半天,他还是站在原点不动,很无奈我只好帮他穿了这次鞋。
(类似的情景已经发生过好几次,有时不帮他穿,只教他方法,一圈转回来,他还是站在原点,不穿鞋)
案例分析
贝贝是个性格内向的小男孩,在平时的接触中,很少说话,与小朋友之间也较少的沟通。
家庭方面也是重大因素,由他父母平日很忙,没有太多时间还照顾他,所以请了个专业的阿姨来陪同他,平时也是和他的阿姨一齐生活的,交际的范围受到局限。
所以溺爱更是发生在那里,由照顾,基本上他的一切生活起居都是他阿姨包办,没有让他自我实践的机会。
并且爸爸妈妈偶尔见面,照顾下也仅有疼爱的份,更别说注意他的各方面的发展。
教育方式若不当,小朋友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小班的幼儿在动作发展发面已起到了必须的阶段,也是从大到小的发展规律进行的。
其实贝贝的年龄在本班中并不算小,如果教育得当,他的生活自理本事方面较有较好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一种训练,绝大多数也是发展在家中及他的主要抚养者给不给他实践的机会。
指导策略
一、家长方面
1、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教师要与其主要抚养人多沟通,交流让他在家中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家长只是交给他一种方法,让他多多尝试错误,最终总会穿鞋。
2、多带他外出,与同龄人多接触。
这主要针对他内向的性格,不要圈住他
的交际范围。
不要以为只要在家中就是安全的,就是好的。
多同龄人接触,才会更好地发展他的社会性。
3、要学会持之以恒,有些习惯结果,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是一种持续、动态的发展过程,既然学会了穿鞋,从此以后让他自我穿,再也不用帮忙他穿鞋,这才是真正习惯的养成,就可提升他的生活自理本事。
二、教师方面
1、不断与幼儿沟通,明白他的弱项,想出办法帮忙他提升。
2、多给幼儿自主锻炼的机会,允许小朋友犯错,成功时进行及时表扬。
3、与家长个别交流,家园同步,步调一致。
大班个别幼儿个案分析第3篇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实录
班里有个叫胡骏的孩子,一向让我很头疼。
每一天都有好多小朋友来告他的状,并且,"罪状"也是十分齐全,有打人,骂人,抢小朋友玩具,弄小朋友衣服、头发等。
我感觉,每一天在耳朵里,都总是听着胡骏的名字。
我尝试很多办法来
教育他,谈心说服,严厉批评,让他转换主角,体会其他小朋友的心境都没有什么明显效果。
我尝试和他的家长多交流,找出原因。
经过几次谈话,感觉到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表示无能为力,并且基本已经放弃,认为孩子是无可救要的。
我意识到,原因就在此。
家庭、幼儿园,教师和小朋友对他的排斥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他也对自我放弃了。
一个对自我不报期望,心里没有爱的孩子,又能期望他有什么表现呢?我抛弃了自我先前对他的所有认识和评价,开始关注他,重新了解他。
发现一区域活动结束后,胡骏收拾好玩具后,看到地上有纸屑,拾了起来。
我立刻在"小星星时刻",向全班小朋友介绍了他维护班级卫生的好行为,让全班给他鼓掌。
在为他贴小星星时,告诉他教师很喜欢他这样做,还亲切的抱抱他。
发现二早晨,胡骏通常来园很早,帮忙教师整理图书,从大到小整理的井井有条,还照教师的样貌,把破损的图书全部粘好,晾干,然后很有耐心的摆放整齐。
我决定抓住他的这个"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他。
我选他做班级里的小小图书员,负责班里所有的图书的整理、发放和保护,他干的可认真了。
并且经过图书的桥梁,与小朋友交往的也十分愉快。
发现三区域活动中,在智力魔珠游戏中,胡骏拼的又快又好,并且还帮忙新来的小朋友夏寒,教她怎样玩,小教师做的十分好。
当天的评价活动,夏寒就讲了胡骏帮忙自我的事,还有几个小朋友说胡骏改正了错误,此刻很棒。
我看到了胡骏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我也相信胡骏以后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