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滑轮组教学设计 (全国通用版)

合集下载

12.3机械效率(讲义)学生版

12.3机械效率(讲义)学生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2章《简单机械》第3节 机械效率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 知识点难易程度 例题数 变式题数 合计 一 有用功和额外功 ★ 3 3 22二 机械效率★★ 4 4 三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2 2 四杠杆和斜面的机械效率★★22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1.有用功(W 有) :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必须要做的功。

如右图,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就是有用功: W 有=GhG :物体的重力; h :物体提升的高度;2.额外功(W 额):对人们没有用但不得不做的功;3.总功(W 总):利用机械做功时,对机械所做的功叫做总功;4.说明: (1)W 总=W 有+W 额(2)总功、有用功、额外功的单位都是焦(J )。

5.杠杆和斜面做功:【例题1】水桶掉进水里,打捞时桶里带些水,下列所述中属于有用功的是()A.把桶中水提高做的功B.手对绳子拉力做的功C.提整个桶做的功D.把桶提高做的功【变式练习1】甲吊车比乙吊车的机械效率高,当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则()A.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有用功较多B.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C.乙吊车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D.甲、乙两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相同【例题2】卖茶杯的人,从货架上拿起茶杯;喝茶水的人,从桌面上端起盛茶水的茶杯,就两人克服茶杯重力做功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都是有用功B.都是额外功C.对喝茶的人而言是有用功D.对卖茶杯的人而言是有用功【变式练习2】如图所示,小明用桶把一些沙子运上三楼。

在此过程中()A.小明克服自身重力所做的功是总功B.小明克服沙子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C.小明克服沙子重力所做的功是额外功D.小明克服桶的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例题3】如图所示,斜面长度为4m,高度为1.5m,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50N,将重为100N 的物体由斜面的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拉力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为J,拉力做总功J,物体受到的摩擦力N。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三节 机械效率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三节 机械效率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机械效率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三功之间的数量关系。

2.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并能用机械效率公式准确计算。

3.知道机械效率取值范围及原因。

【预习生成】知识回顾:(要求:独立完成)时间3分钟每空0.5分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物体要作用,二是物体要在方向上通过一定的。

2.功等于与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______。

即W用机械 ____W不用机械.4.光滑程度相同的斜面,越平缓越______(省力或费力)。

【新知探究】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时间20分钟每空 0.5分我们学校的学生宿舍楼正在建设中,现在需要把100N重的沙子运到6m高的楼上, 利用P107页的三种方法向宿舍楼上运沙子,按表中要求通过计算回答哪种方法最好?哪种最不好?并说明理由。

问题:1.本图中我们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方法二为例:A.那么为了完成目的而做的功是对_____做的功。

这部分功等于______________J。

B.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多做的功是对_______做的功。

这部分功等于__________J。

C.那么在整个过程中人所做的总功是对____和______做的功。

这部分功等于______J。

结合108页内容总结:有用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额外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1.甲用桶从井中提水其中对_______做的功是有用功,对_____做的功是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是__________。

2.乙从井中捞水桶,桶中带有半桶水,则对_____做的功是有用功,对____做的功是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总功。

机械效率滑轮组机械效率专题计算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机械效率滑轮组机械效率专题计算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2)探究阶段:指导学生进行滑轮组实验,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机械效率的计算规律。
(3)应用阶段:设计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计算方法。
(4)总结阶段:组织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强化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3.教学评价
(1)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
(2)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可靠的结论,并能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2.能力重难点
(1)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
(3)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特别是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将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概念。首先,我会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并引导学生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接着,我会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给出计算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在此过程中,我会注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自主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运用问题链教学策略,设计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过程。
(3)结合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难点问题。
2.教学过程
(1)引入阶段: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滑轮组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5.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齿轮和齿轮组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作业布置时,我会强调以下几点: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3《机械效率》教案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3《机械效率》教案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用/W总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活动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概念教学和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2、难点:在实例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确定,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的理解。

教材分析:机械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法中既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重就重在它可使学生对全章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知识结构,真正掌握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难就维在:1前面在讲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都没有考虑摩擦和某些机械自身的重。

因此对本节课讨论的内容很难捉摸理解,在具体实例中分不清哪部分是存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2对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不能真正理解,只会死记公式,遇到具体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

为此我在教学中将“用动滑轮提升重物”这个综合性的问题分解成三个单一的问题提出来即a直接提升重物b直接提升滑轮c用滑轮将重物提升。

学生分析:学生在前一章的学习中已对“功”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在杠杆和滑轮学习中知道在用机械进行做功时无法避免对机械本身做功;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知识的理解奠定一定的基础。

教学方法: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不善于动脑,好奇心强,集中精力听课的持久性差,比较好动,根据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配以谈话、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白板展示,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叫功?怎样计算?2什么叫功率?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3功的原理内容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通过对功的原理的学习,我们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那么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何在?(学生回答:省力或工作方便)在省力和工作方便的同时,我们以学习了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哪一个?(学生回答:功率)今天我们将讨论使用简单机械中的另一个问题“机械效率”,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滑轮组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滑轮组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滑轮组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滑轮组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滑轮组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机械效率年级八科目物理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12.3机械效率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3.2。

3知道机械效率。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例2 测量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1、通过对做功的分析,知道功的原理,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能计算简单的机械效率。

2、通过经历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加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功的原理,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能计算简单的机械效率。

2、经历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过程3、理解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教学难点1、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能计算简单的机械效率。

3、理解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小结知识技能视频J G回顾本节内容4min下载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

八年级物理下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滑轮组应用实例,如吊车、升国旗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滑轮组带来的便利。
-提问:“为什么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内容:
-简要回顾简单机械的原理,如杠杆、轮轴等,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介绍滑轮组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方案,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数据分析与总结: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掌握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师辅导、解答,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关知识。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2.教学内容:
-滑轮组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注意事项。
3.教学方法:
-采用总结归纳法,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学生分享、提问,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
-请学生完成课本第章第节后的习题,重点复习滑轮组的基本原理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题,加深学生对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因素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大单元教学设计
本章涉及的概念有简单机械中的杠杆、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和机械效率(包括总功、有用功、额外功),涉及的物理规律有杠杆的平衡条件。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正确、合理地使用杠杆、滑轮,以达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目的;能从生活和生产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杠杆、滑轮,以达到省力或方便的目的。
本章章首图呈现的是2005年7月30日,美国宇航员史蒂夫·罗宾逊在机械臂的辅助下,对发现号航天飞机的隔热层进行维修的情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机械的发展,展现人类的伟大智慧。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产生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等方面会起到较强的激励作用。
单元课时划分
(单元整体划分为几个课时,每个课时的主题)
第1节 杠杆 1课时
第2节 滑轮 1课时
第3节 机械效率 1课时
二、学情分析与学习条件支持
主题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已有生活、知识、活动、方法等方面的经验)
本届八年级学生物理基础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中等生和学困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中等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物理”互助的意识。
3.通过拼图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四、单元教学整体构思框架图
(图示学科核心素养、单元学习目标、核心问题串、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评价任务以及课时数的对应关系。)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上学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许多学生对物理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新课标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第三讲 滑轮组、机械效率

新课标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第三讲   滑轮组、机械效率

第十二章第三讲滑轮组、机械效率基础过关一、滑轮组:1.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3.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 n G 。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 n (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v G)4.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 F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

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例1.如图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这幅漫画说明了.例2.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600N的重物时,人手实际需提供的拉力应该( )A.小于200N B.等于200NC.大于200N D.大于300N例3.如图所示,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g,滑块A在钩码的作用下恰能沿水平面匀速滑动,那么滑块A受到的摩擦力是 ( )A.2.94 N B.1.96 N C.0.98 N D.0.49 N二、机械效率: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

通常用 百分数 表示。

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例4.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其重力均为10牛。

分别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40牛的物体匀速提升0.5米。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汁绳与滑轮的摩擦) ( ) A 、力F 1和F 2大小相等 B 、两机械做的有用功相等C 、两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等D 、两装置的机械效率相等例5.计算题工人利用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400N 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2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八科目物理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12.3机械效率授课类型新授
课标依据3.2.3知道机械效率。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例2 测量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1、通过对做功的分析,知道功的原理,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能计算简单的机械效率。

2、通过经历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加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重点
1、知道功的原理,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能计算简单的机械效率。

2、经历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过程
3、理解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找出提高机
械效率的方法,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
教学
难点
1、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能计算简单的机械效率。

3、理解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找出提高机
械效率的方法,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学习目标
媒体
类型
教学作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

媒体来源
小结知识技能视频J G回顾本节内容4min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
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
D.讲解—播放—举例;
E.播放—提问—讲解;
F.播放—讨论—总结;
G.边播放、边讲解;
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1、提出问题:直接提升物体做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功相
同吗?
2、定滑轮与动滑轮各自的G、h、F、s,计算W直与W机,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回顾上节关键
内容,为本节
奠定基础。

知道功的原理
机械效率
1、W有、W额和W总的概念和关系式。

教师引导分析上述数据,学生观察思考、判断后,教师板书
2、机械效率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判断后,教师板书
结论:(公式,略)
掌握机械效率
计算要点、方
法和物理意
义,理解机械
效率不可能是
100%
滑轮组机械效率
例题讲解1:出示题干和图片
教师引导,3个学生分别口述3类方法所做功的种类,并口头计算,他
生纠错,教师点评,学生听讲
2、计算:W有、W额、W总和η
再次通过对做
功的分析,知
道功的原理,
理解有用功和
额外功
【感谢您的阅览,下载后可自由复制或修改编辑,敬请您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