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镀膜技术概述
离子束镀膜

离子束镀膜一、什么是离子束镀膜?离子束镀膜是一种表面处理技术,它使用离子束将材料沉积在另一个材料表面上。
该技术常用于制造高质量的光学和电子器件,因为它可以产生非常均匀和致密的涂层,同时还可以控制涂层的厚度和化学成分。
二、离子束镀膜的原理离子束镀膜的原理基于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
在这种技术中,材料被加热到高温并被蒸发。
然后,这些蒸发物质会在真空室中沉积在另一个材料表面上。
离子束镀膜与传统PVD技术不同之处在于,在此过程中使用了带电粒子(即离子)。
这些带电粒子被加速到非常高速,并且具有足够的能量来改变目标表面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当这些粒子与目标表面相互作用时,它们会改变表面结构并形成致密、均匀且具有良好附着力的涂层。
三、离子束镀膜的优点1.高质量涂层:离子束镀膜可以产生均匀、致密和具有良好附着力的涂层,这些涂层可以提供更好的光学和电学性能。
2.高精度控制:离子束镀膜可以控制涂层的厚度和化学成分,从而实现高精度控制。
3.多种材料可用:离子束镀膜可以使用多种材料进行镀膜,包括金属、陶瓷和聚合物等。
4.环保:离子束镀膜是一种无污染的技术,不会产生有害化学物质或废弃物。
四、离子束镀膜的应用1.光学器件:离子束镀膜常用于制造光学器件,如反射镜、滤波器和透镜等。
该技术可以产生高精度、高反射率和低散射率的涂层。
2.电子器件:离子束镀膜还常用于制造电子器件,如集成电路(IC)和显示器。
该技术可以产生非常均匀且具有良好附着力的金属涂层。
3.医疗器械:离子束镀膜还可以用于制造医疗器械,如人工关节和牙科设备。
该技术可以产生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耐磨性的涂层。
五、离子束镀膜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离子束镀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离子束镀膜将更加普及,并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如太阳能电池、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等。
同时,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和新技术的引入,离子束镀膜将变得更加高效、环保和经济。
第四章离子镀膜

2021/8/6
2222
The End
2021/8/6
23
离化率是指被电离的原子数占全部蒸发原子数的百 分比例。是衡量离子镀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 量活化程度的主要参量。特别在反应离子镀中更为重 要。被蒸发原子和反应气体的离化程度对薄膜的各种 性质都能产生直接影响。 1.中性粒子的能量
中性粒子所具有的能量Wv主要取决于蒸发温度
2021/8/6
14 14
分析离子镀的成膜条件
若辉光空间只有金属蒸发物质,且只考虑蒸发原子的淀积作
用,则单位时间内入射到单位表面上淀积的金属原子数 n 可用
下式表示
n 104 NA
60M
(4-1)
2021/8/6
66
n 104 N A
60M
式中, --淀积原子在基片表面的淀积速率(m / min ); -薄膜的密度( g / cm3 );
与蒸发镀膜和溅射镀膜相比较,除具有二者的特点 外,还特别具有膜层的附着力强、绕射性好、可镀材 料广泛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
2021/8/6
22
§4-1 离子镀原理
图4-1为Mattox采用的直流二极型离子镀装置的示意图。
2021/8/6
33
2021/8/6
4
1. 真空室抽至10-4Pa的高真空后,通入惰性气体(如氩气),使真 空度达到 1~10-1 Pa。
15 15
当 nvEv ni Ei 时,可得
ni Ei nv Ev
eUi ( ni ) C Ui
3kTv / 2 nv
Tv
(
ni nv
)(4-7)
式中,ni / nv-离子镀过程中的离化率;C-可调节参数。
离子镀膜技术概述

可镀制的膜层包括几乎全部金属盒部分合金材料。而且,在镀制合金镀层时,该 方法所获得的膜层能保留靶源合金材料的成分比例不变。因此,阳极真空电弧镀 膜方法出现伊始就引起了广泛重视。 1.3.2.3 辅助阳极技术 辅助阳极多弧沉积技术所用弧源与偏压电源和一般的阴极电弧沉积设备相 同, 其目标是提供一种真空电弧沉积装置,不是通过等离子流中离子在进行离子 清洗和基体加热, 而是通过增强此阶段中使用的气体的离化率的一种辉光放电来 达到。 由于辅助阳极的点位相对于等离子体为正,部分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加速移 向阳极, 获得相应电势差加速带来的能量。此外还可以通过气体的离子轰击基材 表面来达到清理和加热, 防止形成有害的中间层。进一步的发明在于辅助阳极采 用磁性材料制成。为防止大颗粒污染基体表面,对部分阴极靶安装了隔离装置。 它可在两个位置上移动, 一个位置完全挡住靶与基体的直线距离位置,另一位置 完全打开通道。 前一位置主要用在清洗、 加热阶段。 图 1.11 为辅助阳极示意图。
镀膜技术
一、多弧离子镀
多弧离子镀技术是采用阴极蒸发源的一种离子镀技术。 阴极电弧蒸发源可以 是 Ti、Al、Zr、Cr 等单相靶材也可以是由它们组成的多相靶材。多弧离子镀应 用面广,实用性强,除了具有其他各种离子镀方法的广泛用途之外,特别是在高 速钢刀具镀覆 TiN 涂层的应用方面发展的最为迅速,并进入了工业化阶段。
图 1.3 阴极靶表面离化区域示意图
离化区域的空间电荷, 是导致加速区强电场的主要原因,该电场一方面使电 子加速离开阴极表面, 另一方面也使得离子回归阴极表面,该回归的离子流可能 导致阴极表面温度在一定程度上的增加。此外,回归的离子流对熔池表面的冲击 作用可能是液滴喷溅的原因, 这可以与一杯水在表面受到冲击时产生的喷溅现象 相类比。按照这种解释,在阴极表面附近只有离子和液滴向外空间发射,即在基 片上只能接收到离子和液滴,而无中性原子。
离子镀原理

离子镀原理一、引言离子镀是一种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气体引入真空镀膜室内,通过气体放电和离子化过程,将气体或固体颗粒离子化,然后将这些离子沉积在基材表面形成薄膜。
与传统的镀膜技术相比,离子镀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如沉积速率高、附着力强、薄膜质量好等。
因此,离子镀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光学、电子、机械、化学等领域。
二、离子镀原理概述离子镀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气体放电和离子化过程、基材偏压和离子能量、薄膜沉积过程等几个方面。
1.气体放电和离子化过程气体放电和离子化过程是离子镀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真空镀膜室内,通过辉光放电或弧光放电等方式,使引入的气体或固体颗粒发生电离,形成大量的正离子和负离子。
这些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向基材表面运动,从而实现沉积。
气体的放电和离子化过程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电源和控制方式来实现。
2.基材偏压和离子能量基材偏压和离子能量是影响离子镀的重要因素。
基材偏压是指基材表面相对于镀膜室电极的电位差,它可以影响离子的运动轨迹和能量。
通过调整基材偏压,可以控制离子的沉积速度、薄膜的质量和附着力等。
离子的能量则决定了其与基材表面原子的相互作用程度,从而影响薄膜的结构和性能。
离子的能量可以通过控制放电电压和电流来调节。
3.薄膜沉积过程薄膜沉积过程是离子镀的主要环节之一。
在气体放电和离子化的过程中,正离子和负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向基材表面运动,并与基材表面碰撞,将能量传递给基材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使其脱离基材表面并被蒸发或溅射。
这些被蒸发或溅射的原子或分子在基材表面重新凝结形成薄膜。
在沉积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沉积速率、温度、气体流量等参数来优化薄膜的结构和性能。
三、离子镀的特点离子镀作为一种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其主要特点包括:1.沉积速率高:由于气体放电和离子化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大量的离子,因此离子镀的沉积速率较高,可以大大缩短加工时间和降低生产成本。
2.附着力强:由于离子镀过程中基材表面被高能离子反复轰击和刻蚀,使其表面粗糙度增加,形成“锚定”效应,使得薄膜与基材的附着力更强。
真空镀膜技术_第10章: 离子镀

离子镀膜技术——离子镀膜的类型
综上所述,射频放电离子镀具有下述特点:
a. 蒸发、离化、加速三种过程可分别独立控制,离化 率靠射频激励,而不是靠加速直流电场,基板周围不产生 阴极暗区。
b. 在10-1-l0-3 Pa的较低工作压力下也能稳定放电,而且 离化率较高,薄膜质量好。
c. 容易进行反应离子镀。 d. 和其它离子镀方法相比,基板温升低而且较容易控 制。
离子镀膜技术
Ion Plating
§4.4 离子镀膜技术
★ 离子镀膜的原理 ★ 离子镀膜的特点 ★ 离子轰击的作用 ★ 离子镀膜的类型
离子镀是在真空条件下,利用气体放电使气体 或被蒸发物质部分离化,在气体离子或被蒸发物质 离子轰击作用的同时把蒸发物或其反应物沉积在基 片上。
离子镀把气体的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技术与真 空蒸发镀膜技术结合在一起,不仅明显地提高了镀 层的各种性能,而且大大地扩充了镀膜技术的应用 范围。
离子镀膜技术——离子轰击的作用
当 n E 远小于 ni Ei 时,
ni Ei n E
eUi 3kT
2
ni n
C
Ui T
ni n
离子镀膜中的活化系 数与离化率、基片加速电 压、蒸发温度等因素有关。
离子镀膜技术——离子轰击的作用
离子镀膜技术——离子轰击的作用
离子镀膜技术——离子镀膜的类型
(4) 调节或改变蒸发速率及反应气体压力可以十分方 便地制取不同配比、不同结构、不同性质的同类化合物。
(5)由于采用了大功率、高功率密度的电子束蒸发源, 几乎可以蒸镀所有金属和化合物。
(6)清洁,无公害。
ARE的缺点:电予枪发出的高能电子除了加热蒸发薄膜
离子镀膜法

离子镀膜技术——离子镀膜的类型 ★ 离子镀膜的类型
按薄膜材料气化方式分类:
电阻加热、电子束加热、高频感应加热、阴极弧 光放电加热等。
按原子或分子电离和激活方式分类:
辉光放电型、电子束型、热电子型、电弧放电型、 以及各种离子源。 一般情况下,离于镀膜设备要由真空室、蒸发源 ( 或 气源、溅射源等 ) 、高压电源、离化装置、放置基片的阴 极等部分组成。
离子镀膜技术——离子轰击的作用
溅射清洗
薄膜淀积前对基片的离子轰击。将产生如下 结果:
溅射清洗作用 吸附气体、各种污染物、氧化物
产生缺陷和位错网
入射粒子传递给靶材原子的能量超过靶原子发生离位的 最低能量时,晶格原子将会离位并迁移到晶格的间隙位置上 去,从而形成空位、间隙原子和热激励。轰击粒子将大部分 能量传递给基片使其发热,增加淀积原子在基片表面的扩散 能力,某些缺陷也可以发生迁移、聚集成为位错网。
离子镀膜技术——离子轰击的作用
破坏表面晶格 离子轰击产生的缺陷很稳定的话,表面的晶体结构 就会被破坏而成为非晶态 气体掺入 不溶性气体的掺入能力决定于迁移率、捕获位置、 基片温度及淀积粒子的能量大小 非晶材料捕集气体的能力比晶体材料强。
表面成分改变 溅射率不同 表面形貌变化 表面粗糙度增大,溅射率改变 温度升高
由于高能粒子轰击,基片温度较高,有时不得不 对基片进行冷却。
薄膜中含有气体量较高。
离子镀膜技术——离子轰击的作用 ★ 离子轰击的作用
离子镀膜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着离子轰击。 离化率:是指被电离的原子数占全部蒸发原子的百分数。
中性粒子的能量 W n E
3kTv Ev 2
离子镀膜技术——离子镀膜的类型
直流二极型离子镀
离子镀膜工艺

离子镀膜工艺
离子镀膜是利用离子开展的一种表面处理工艺,其步骤如下:
1. 准备基材:首先需要将待镀膜的基材放入真空腔室中进行清洗和抛光,确保表面干净平整。
2. 预处理:在真空腔室中,通过加热或辉光放电的方式,将气体转化为离子,并将其轰击到基材表面,以清除表面的氧化物和其它杂质,同时提高基材表面活性和粗糙度,以便于离子镀膜的开展。
3. 进行离子镀膜:在离子源产生的离子束下,基材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金属氧化物膜。
通过控制离子束能量和离子束的扫描速度,可获得不同形状、不同厚度、不同复杂度的膜材。
4. 收尾处理:离子镀膜后,需要进行后处理,以确保膜材的质量和稳定性。
常见的后处理方式有氧气退火、氢气退火、压电浸渍和化学强化等。
整个离子镀膜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种工艺参数,如离子能量、离子流量、离子束方向、基材温度等,以获得最理想的膜材特性。
pvd离子镀膜

PVD离子镀膜一、什么是PVD离子镀膜?1.1 PVD的定义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PVD)是一种常用的薄膜制备技术,通过将固体材料蒸发或溅射成蒸汽或离子,然后沉积在基底表面上形成薄膜。
1.2 离子镀膜的概念离子镀膜是PVD技术的一种应用,它利用离子束轰击基底表面,使蒸发或溅射的材料以离子形式沉积在基底上,从而形成一层均匀、致密、具有优异性能的薄膜。
二、PVD离子镀膜的工艺过程2.1 蒸发法蒸发法是PVD离子镀膜的一种常用工艺,它通过将固体材料加热至蒸发温度,使其转变为蒸汽,然后沉积在基底表面上。
蒸发法可以分为热蒸发和电子束蒸发两种方式。
2.1.1 热蒸发热蒸发是利用电阻加热或电子束加热的方法将固体材料加热至蒸发温度,使其蒸发成蒸汽。
蒸汽经过减压系统传输到基底表面,并在表面形成薄膜。
2.1.2 电子束蒸发电子束蒸发是利用电子束轰击固体材料,将其加热至蒸发温度,使其蒸发成蒸汽。
蒸汽经过减压系统传输到基底表面,并在表面形成薄膜。
电子束蒸发具有高能量密度、高蒸发速率等优点。
2.2 溅射法溅射法是PVD离子镀膜的另一种常用工艺,它通过将固体材料置于溅射靶材的位置,然后利用离子束轰击靶材,使其溅射成蒸汽或离子,最后沉积在基底表面上。
2.2.1 直流溅射直流溅射是利用直流电源,通过离子轰击靶材,使其溅射成蒸汽或离子。
直流溅射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膜层质量较低。
2.2.2 射频溅射射频溅射是利用射频电源,通过离子轰击靶材,使其溅射成蒸汽或离子。
射频溅射具有溅射效率高、膜层质量好等优点,但设备成本较高。
三、PVD离子镀膜的应用领域3.1 光学领域PVD离子镀膜在光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镀膜玻璃、反射镜、透镜等。
离子镀膜可以提高光学元件的透过率、反射率和耐磨性,提高光学元件的性能。
3.2 电子领域PVD离子镀膜在电子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集成电路、显示器、光伏电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7 受控电弧蒸发源
6
1—线圈 2—冷却水 3—点弧源 4—钛阴极 5、6—导磁环 7—磁轭
图 1.4 为阴极自然冷却,用电启动器进行引弧的电弧发源示意图。弧光蒸发 源由圆锥状阳极、圆板状阴极组成。采用 200A、30V 的直流电源。引弧电极设 在阴极附近,通过绝缘材料,利用与阴极间的火花进行引弧。图 1.5 为阴极强制 冷却的电弧蒸发源。 圆板状阴极从背后用水等强制冷却,绝缘材料将圆锥状阳极 与阴极隔开。 在弧光蒸发源周围防止磁场线圈,引弧电极安装在有回转轴的永久 磁铁上。磁场线圈中无电流时,由于作用于永久磁铁的磁力使轴回转,引弧电极 从阴极离开。通过此电极与阴极接触和分离时的火花实现引弧。图 1.6 是离子枪 型多弧离子镀蒸发源,其特点是蒸发源可移动,阴极面积小,离子束以很窄面积 发射出来。因阴极小,在厚度方向消耗快,所以把阴极制成圆柱状可从后慢慢推 出连续使用。图 1.7 为采用外加横向磁场以提高弧斑在阴极表面上的于东速度的 受控电弧蒸发源。阴极直接水冷,采用电磁线圈以便调节磁场强度。 1.3.1.2 国内早期设备 从 1985 年开始我国几家刀具生产厂先后从美国引进了多台多弧离子镀膜机, 在此基础上, 国内掀起了多弧离子镀膜设备研究开发的热潮,很多科研院所和生 产厂家纷纷研制国产设备, 对国外的设备进行了消化和吸收,并逐步形成了自己 的技术。
图 1.4 阴极自然冷却电弧光蒸发源示意图 1—真空室 2—基板 3—阳极 4—火花间隙 5—阴极 6—绝缘 7—引弧电源 8—DC 电源
5
图 1.5 阴极强制冷却的电弧光蒸发源示意图 1—直流电源 2—磁场线圈 3—绝缘体 4—阳极 5—阴极 6—引弧电源 7—复位弹簧 8—冷却水
图 1.6 离子枪型多弧离子镀蒸发源 1—气体 2—屏蔽 3—阳极 4—阴极 5—气体喷嘴 6—水套
图 1.2 阴极电弧产物示意图
为了解释这种高度离化的过程,已经建立了一种稳态的蒸发离化模型,如图
2
1.3 所示。该模型认为,由于阴极弧斑的能流密度非常大,在阴极的表面形成微 小熔池, 这些微小熔池导致阴极靶材的剧烈蒸发。热发射和场致发射共同导致电 子发射,而且电子被阴极表面的强电场加速,以极高的速度飞离阴极表面,在大 约一个均匀自由程之后,电子与中性原子碰撞,并使之离化,这个区域称为离化 区。在这一区域内将形成高密度的热等离子体。由于电子比重离子轻得多,所以 电子飞离离化区的速度要比重离子高得多, 这样在离化区就出现正的空间电荷云。
7
流在工件负压的作用下加速到达工件表面, 与反应气体离子化合并沉积形成涂层。 该设备金属离化率较高,操作简便,蒸发源没有固定熔池,阴极电弧源可以任意 安放,镀膜均匀区大,对工件转架要求低,得到广泛使用。
1.3.2 国外设备进展
1.3.2.1 阴极电弧斑点的控制 在真空电弧技术中, 弧源的性能无疑是决定真空电弧沉积设备整体性能的关 键。设法稳定放电过程,实现对电弧的稳定控制具有重要作用。阴极斑点以很高 的速度做无规则的运动, 常常因此而跑向阴极发射表面以外的部位。这一现像尤 其易发生在初始放电阶段, 发射表面的氧化物等其他杂质的存在诱发了放电过程 的不稳定, 导致杂质气体的产生,因此限制和控制阴极斑点的运动成为问题的关 键。 小电流真空电弧的运动受磁场的影响较大, 所以可以利用磁场限制电弧并控 制阴极斑点的运动轨迹。 当磁场平行于阴极表面时, 电弧斑点作所谓的反向运动, 即运动方向与安培力方向相反。 当磁场与阴极表面相交时,则在反向运动上还叠 加一个漂移运动, 漂移运动的方向指向磁力线与阴极表面所夹的锐角区域,此即 为锐角定则。上述规律用于真空电弧沉积阴极弧源设计时,有两种表现形式:一 是在阴极表面形成环拱型磁场。 根据反向运动原理和锐角法则,电弧将沿着磁力 线与阴极表面的切线作环绕运动。调整切线的位置,可以将阴极斑点限制在某一 区域内;二是改变阴极的形状,使磁场与阴极的非烧蚀面斜交,通过漂移运动使 电弧转移至烧蚀面,如图 1.9 所示
图 1.3 阴极靶表面离化区域示意图
离化区域的空间电荷, 是导致加速区强电场的主要原因,该电场一方面使电 子加速离开阴极表面, 另一方面也使得离子回归阴极表面,该回归的离子流可能 导致阴极表面温度在一定程度上的增加。此外,回归的离子流对熔池表面的冲击 作用可能是液滴喷溅的原因, 这可以与一杯水在表面受到冲击时产生的喷溅现象 相类比。按照这种解释,在阴极表面附近只有离子和液滴向外空间发射,即在基 片上只能接收到离子和液滴,而无中性原子。
图 1.8 多弧离子镀膜机设备结构示意图 1—阴极弧电源 2—反应进气口 3—工件 4—氩气进气口 5—主弧源 6—偏压源
图 1.8 为多弧离子镀膜机设备结构示意图。在镀膜过程中,工件被烘烤加热 和轰击净化后启动引弧针, 在引弧针离开阴极表面时触发引燃弧光放电,在真空 条件下这种冷场致弧光放电可以自动维持。 阴极电弧源发射出的高密度金属离子
1.2 多弧离子镀的技术特点
多弧离子镀具有以下特点: (1) 金属阴极蒸发器不融化,可以任意安放使涂层均匀,基板转动机构简 化。 (2) 金属离化率高, 有利于涂层的均匀性和提高附着力,是实现离子镀膜
3
的最佳工艺。 (3) 一弧多用,既是蒸发源,又是加热源、预轰击净化源和离化源。 (4) 设备结构简单,可以拼装,适于镀各种形状的零件。 (5) 可以外加磁场改善电弧放电,使电弧细碎,细化膜层微粒,对带电粒 子产生加速作用。 (6) 会降低零件表面光洁度。 在化学气相沉积和蒸镀以及溅射镀中,必须在基片保持高温的条件下,才有 可能获得良好的膜层组织, 对于多弧离子镀,离子对基片轰击的效果相当于对基 片加热, 基片温度就取决于离子能量和离子流密度,即阴极弧斑所发射的等离子 体重的离子直接关系到膜层的组织。 而离子到达基片的能量主要由基板负偏压供 给;通过对弧源电流的调整来改变离子流密度。如果需要考虑基片的温度限制, 完全可以通过沉积工艺过程的调整, 在保证膜层质量的同时, 又不超过温度限制。 同样,由于等离子体中离子的较高能量,易于使已沉积的松散粒子被溅射下来, 从而造成膜层的高致密度。 多弧离子镀膜层与集体的结合牢固,是高能离子的又一贡献。高能粒子导致 膜层与基片之间以原子键结合, 并于界面处建立一互扩散层,同时还能减少或消 除膜层与基体界面之间的孔隙缺陷,因此使膜层具有良好的致密性和附着性。当 然,离子的能量主要依赖于基片负偏压,在镀前轰击清洗基片表面时,尤其需要 较高的负偏压。 对于反应物膜层的沉积, 在多弧离子镀中主要影响反应效果的因素是等离子 体的离化程度和离子处于各种价态上的几率, 由于充分电离的金属等离子体具有 很大的活性,因此促使化学反应容易发生。此外,当反应气体进入镀膜室后,阴 极辉点和电弧离子体的作用都能促使它们部分电离,有利于反应的充分进行。多 弧离子镀进行反应沉积所制备的反应膜几乎都是化学计量的, 而且反应过程也易 于控制。 在多弧离子镀中, 由于阴极靶可以安装在镀膜室壁的任一面上,而且靶的形 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气体的碰撞和等离子体中的库伦散射使膜层可以再基 片的侧面和背面沉积, 因此多弧离子镀具有良好的绕镀性。随着工件架设计的不 断改善, 基片在镀膜过程中同时参与自转和公转, 使得基片各面的沉积条件均等,
9
可镀制的膜层包括几乎全部金属盒部分合金材料。而且,在镀制合金镀层时,该 方法所获得的膜层能保留靶源合金材料的成分比例不变。因此,阳极真空电弧镀 膜方法出现伊始就引起了广泛重视。 1.3.2.3 辅助阳极技术 辅助阳极多弧沉积技术所用弧源与偏压电源和一般的阴极电弧沉积设备相 同, 其目标是提供一种真空电弧沉积装置,不是通过等离子流中离子在进行离子 清洗和基体加热, 而是通过增强此阶段中使用的气体的离化率的一种辉光放电来 达到。 由于辅助阳极的点位相对于等离子体为正,部分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加速移 向阳极, 获得相应电势差加速带来的能量。此外还可以通过气体的离子轰击基材 表面来达到清理和加热, 防止形成有害的中间层。进一步的发明在于辅助阳极采 用磁性材料制成。为防止大颗粒污染基体表面,对部分阴极靶安装了隔离装置。 它可在两个位置上移动, 一个位置完全挡住靶与基体的直线距离位置,另一位置 完全打开通道。 前一位置主要用在清洗、 加热阶段。 图 1.11 为辅助阳极示意图。
图 1.102—辉光放电电极 3—阴极 4—屏蔽罩 5—抽气系统 6—阳极 7—阳极偏压 8—样品 表 9—衬底偏压
阳极真空电弧镀膜装置结构示意图见图 1.10。在真空室内,有一个水冷棒状 阳极, 其前端用难熔金属棒弯成一个支架,然后将所要镀制的材料加工成金属丝 并缠绕在支架上。正对阳极前端是水冷盘状阴极,可由金属或合金制成,同时利 用磁场控制阴极斑点的位置, 使之不逸出阴极端面。 在阴极外围, 有一个屏蔽罩, 用以限制阴极斑点的运动, 并阻止阴极熔化金属液滴向衬底喷射。样品架位于放 电区间的上方,并施加一定的负偏压,以加速离子向衬底运动;如果衬底为非导 电材料,则可在阳极上加一定的正偏压,也可达到使衬底吸引离子的效果。 阳极真空电弧镀膜方法是一种区别于阴极真空电弧镀膜的全新薄膜沉积方 法,它保留了 VAC 技术的长处,克服了大颗粒污染的弊端,同时又具有自身独 特的优点,如设备结构简单,衬底温升低,可在金属、非金属衬底上进行镀膜,
a
b
图 1.9 磁场控制电弧斑点的两种表现形式 a—在阴极表面形成环拱型磁场;b—改变阴极的形状,使磁场与阴极的非烧蚀斜交,通过漂
8
移运动使电弧转移到烧蚀面
1.3.2.2 真空阳极电弧沉积技术 为改善膜层表面出现的大颗粒缺陷, 以及弧斑对阴极表面的腐蚀不均所造成 靶面局部穿孔从而使靶材浪费的缺陷, 提出了阳极弧设想, 即被镀材料作为阳极, 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该技术利用电子轰击阳极靶材,经过电弧等离子体,可使 蒸发出来的靶材与背底气体之间发生化学反应, 因而在各种化合物薄膜及多元合 金膜层的制备方面有很大应用前景。
1.1 多弧离子镀的基本结构与沉积原理
多弧离子镀的基本组成包括真空镀膜室、阴极弧源、基片、负偏压电源、真 空系统等,如图1.1所示。阴极弧源是多弧离子镀的核心,它所产生的金属等离 子体自动维持阴极和镀膜室之间的弧光放电。 多弧离子镀的工件原理主要是基于 冷阴极真空弧光放电理论, 按照这种理论, 电量的迁移主要借助于场电子发射和 正离子电流,这两种机制同时存在, 而且互相制约。在放电过程中, 阴极材料大 量蒸发产生等离子体, 这些等离子体所产生的正离子在阴极表面附近很短的距 离内产生极强的电场, 约为108V/cm2。在这种强电场作用下, 电子能直接从金属 的费米能级逸出到真空, 产生所谓 “场电子发射” , 发射电流可达到5× 107A/cm2, 从而产生新的等离子体。 上述过程的进行维持电弧持续工作。一般阴极靶本身既 是蒸发源又是离化源。 外加磁场可以改变阴极弧斑在阴极靶面的移动速度,并使 弧斑均匀、细化,以达到阴极靶面的均匀烧蚀,延长靶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