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选择题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题库选择题专项练习

中考历史题库选择题专项练习

中考历史题库选择题专项练习一、选择题目1. 下列哪个朝代实行科举制度?- A. 唐朝- B. 隋朝- C. 宋朝- D. 明朝2. 哪个历史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A. 春秋战国时期- B. 西周时期- C. 战国时期- D. 明清时期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的成立?- A. 五四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五卅运动- D.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4.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A. 火药- B. 纸- C. 印刷术- D. 指南针5. 下列哪个人物是中国古代的伟大诗人?- A. 李白- B. 孔子- C. 刘备- D. 秦始皇6. 中国古代的长城是为了防御哪个民族的入侵而修建的?- A. 日本- B. 英国- C. 蒙古- D. 法国7.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 A. 文化大革命- B. 抗日战争胜利- C. 第一次国共合作- D. 政治体制改革8. 下列哪个历史时期是中国的封建时代?- A. 春秋战国时期- B. 战国秦汉时期- C.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D. 唐宋元明清时期二、答案解析1. 答案:C. 宋朝。

唐朝实行的是科举制度的前身,隋朝并未实行科举制度,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已经相对复杂化。

2. 答案:D.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他选项的历史时期并不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3. 答案:B.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成立,其他选项与中国的成立无关。

4. 答案:C. 印刷术。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他选项也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但不属于四大发明。

5. 答案:A. 李白。

李白是中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其他选项是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但不是伟大诗人。

6. 答案:C. 蒙古。

中国古代的长城是为了防御蒙古族的入侵而修建的,其他选项并非长城修建的原因。

7. 答案:D.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其他选项并非改革开放的标志。

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以下哪项措施?A. 焚书坑儒B. 推行科举制C. 建立郡县制D. 创立儒家学说答案:C2. 唐朝时期,实行了一种开放的对外政策,下列哪项不属于唐朝的开放政策?A. 丝绸之路的繁荣B. 遣唐使的交流C. 闭关锁国D. 与外国通商答案:C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答案: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

2. 清朝末年,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的条约是______。

答案:《南京条约》。

三、简答题1.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 请简述唐朝盛世的成因。

答案:唐朝盛世的成因主要包括:政治清明,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化开放,与外国的文化交流频繁;军事强大,边疆稳固。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及其影响。

答案:洋务运动是清朝晚期的一场以“自强”和“求富”为目标的改革运动。

它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创办了一批军事和民用企业,提高了中国的军事实力和工业水平。

但洋务运动未能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最终未能实现其目标,也未能阻止列强的侵略,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 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及其影响。

答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制度变革,包括土地改革、公私合营、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这些变革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这些变革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五、材料分析题1. 阅读以下材料:“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请分析这句话在中国历史上的体现,并说明其意义。

答案: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的循环往复。

中考历史知识选择题练习集

中考历史知识选择题练习集

中考历史知识选择题练习集一、填空题1. 1911年辛亥革命的直接导火索是()。

A. 五四运动的兴起B. 戊戌变法的失败C. 辛亥革命的胜利D. 辛亥革命的失败2. 中国成立于()。

A. 1921年B. 1949年C. 1945年D. 1919年3.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于()。

A. 1840年B. 1911年C. 1898年D. 1949年4. 中国最早的封建王朝是()。

A. 商朝B. 唐朝C. 春秋时期D. 秦朝5.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是()。

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造纸术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个国家不是中国的邻国?A. 韩国B. 俄罗斯C. 印度D. 日本2.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中国成立D. 南京大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中国成立D. 建国大业4. 中国的国庆节是在哪一天?A. 1月1日B. 5月1日C. 10月1日D. 12月25日5.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不包括下列哪个作品?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三、判断题1.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封建的结束。

(正确/错误)2. 是中国的创始人之一。

(正确/错误)3.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

(正确/错误)4.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一种奴隶制度。

(正确/错误)5.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确/错误)。

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纸的出现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下列人物中与纸的改进直接相关的是()A.屈原B.张衡C.蔡伦D.郦道元2.黄帝和炎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他们生活在我国古代的()A.黄河流域B.淮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3.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有精深独到的见解,他说:“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

下列那句话符合材料中的思想()A.儒家的和谐思想B.儒家的德治思想C.法家的法治思想D.道家的无为思想4.如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是()A.蜀、吴、魏B.吴、魏、蜀C.魏、吴、蜀D.魏、蜀、吴5.下表是西周中期一件青铜器的介绍回该青铜器最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AB.体现汉字的造字方法和造字特点C.说明晋国是西周分封的第一个诸侯国D.凸显晋国青铜铸造水平世界领先6.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著名水利工程是()A.永济渠B.郑国渠C.都江堰D.大运河7.与下图信息相关的古人类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B.元谋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8.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

下列我国古代人物与科技文化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A.华佗——《本草纲目》B.司马迁——《史记》C.宋应星——《农政全书》D.罗贯中——《红楼梦》9.明清时期,适应平民欣赏趣味的戏曲、小说风靡全国,导致这一文化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市镇经济繁荣B.文化专制松弛C.外来文化影响D.印刷技术进步10.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下面《夏商周更迭的年代尺》中的②处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11.某历史读物中提到了“达赖金印和班禅金印”“《平定准噶尔图卷》”“伊犁将军府”的内容。

上述内容中的民族交往方式不包括()A.平定民族叛乱B.和亲C.设置管理机构D.册封12.私有财产、阶级和国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人类历史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C.阶级斗争的结果D.社会规律的结果13.“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中考历史选择题归纳

中考历史选择题归纳

1.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这一局面出现在()A.秦朝B.东汉C.隋朝D.明朝2.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3.符合“江苏南通人”“实业救国”“大生纱厂”这三个关键词的历史人物是()A.张謇B.卢作孚C.洪秀全D.侯德榜4.下图是1931年刊发于《互助周刊》的漫画《看呀!倭奴把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点燃了!》。

下列选项中,对漫画相关史事解读合理的是()A.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标志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C.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5.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

它修建于()A.抗美援朝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6.近年来,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

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许多科研成果世界领先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C.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D.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7.九年级同学以“古代人类文明的多元面貌”为题,展开研究。

下列搜集的资料搭配正确的是()A.古埃及———奴隶制民主政治B.古巴比伦———胡夫金字塔C.古印度———《汉谟拉比法典》D.古罗马———《十二铜表法》8.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变化,对这些变化表述正确的是()①使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②消除了社会的贫富差距③带来了环境的变化④提高了欧美各国大众文化水平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9.某国际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它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

该国际组织是()A.国际联盟B.联合国C.欧洲联盟D.世界贸易组织10.唐三彩闻名中外,造型精美,色彩艳丽。

中考历史选择题专业练习

中考历史选择题专业练习

中考历史选择题专业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a. 夏朝b. 商朝c. 唐朝d. 清朝2.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中共一大3. 以下哪个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转折点?a. 平型关战役b. 百团大战c. 淞沪会战d. 重庆谈判4.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a. 五四运动b. 中共一大c. 三大改造d. 长征胜利5. 红军长征中经过的最艰苦的一段路线被称为:a. 南线b. 中线c. 北线d. 西线6.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a. 文化大革命b. 改革开放c. 三大改造d. 五四运动7. 以下哪个国家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a. 英国b. 韩国c. 法国d. 俄罗斯8.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以下哪几项?a.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b.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c.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火炮d. 火药、火炮、活字印刷术、指南针9.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a. 五四运动b. 中国成立c. 长征胜利d. 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10.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的封建社会结束?a. 辛亥革命b. 文化大革命c. 三国演义d. 明朝灭亡二、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2. 解释什么是五四运动,它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何影响?3. 简要描述中国的成立和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请说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

5. 什么是改革开放政策?简要描述它对中国的影响。

6. 请简要描述中国的封建社会及其特点。

7. 请解释长征对中国的意义和影响。

8. 简要描述中国的近代史。

9. 请解释中国的三大改造是什么以及它们对中国的影响。

10. 请简述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三、论述题请根据你对中考历史知识的了解,选择以下一道论述题进行作答。

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含参考答案)

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含参考答案)

中考历史选择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一项是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D.实行改革开放2.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为纪念这一关系中国命运与前途抉择的大事,首套“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章”隆重发行(右图)。

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于..:A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5.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A.七届三中全会B.八届三中全会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二届三中全会6.下列各项,属于右图所示会议公报内容的是:AA.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C.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D.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7.“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9.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

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A.实现国家工业化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实行改革开放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10.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下列哪一次会议的召开A.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七大”C. 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我国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表明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需要B.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状况相适应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惟一途径 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12.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A.解放、土改、三大改造 B.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C.上山下乡、红卫兵、造反有理D.希望工程、炒股、个体户13.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写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反映的是A.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实施“863”计划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4.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实行土地所有制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②人民公社化运动,强化了土地集体所有制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土地在公有制基础上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④农业合作化完成,土地归集体所有A.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②C. ①④②③D.②③④①15.流行语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标记之一,下列哪一流行语是改革开放时代的A.“公私合营”、“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B.“割资本主义尾巴”、“一大二公”C.“走资派”、“封资修” D.“招商引资”、“科学发展观”16.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变化和调整的先后顺序是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农业集体合作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D.①③②④17.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历史中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中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统一度量衡B. 焚书坑儒C. 推广铁器D. 修建长城答案:C2. 唐朝时期,被誉为“诗仙”的诗人是?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A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新大陆D. 寻找长生不老药答案:B4.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推翻了清朝统治B. 建立了中华民国C.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D. 彻底结束了封建制度答案:D5. 下列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 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B. 结束于1943年C. 中国军队在战争中始终处于劣势D. 中国军队在战争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答案:A6.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提倡白话文B. 反对封建礼教C. 提倡儒家思想D. 提倡科学和民主答案:C7.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B. 发生于1919年C. 直接导致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 促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答案:C8. 下列关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表述,正确的是?A. 始于1934年B. 历时两年C. 长征的终点是延安D. 长征的目的是寻找新的根据地答案:D9.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B.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D. 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答案:D10.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始于1966年B. 持续了十年C. 被称为“十年动乱”D. 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统一的货币,这种货币被称为________。

答案:秦半两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

本大题共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主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地。

”这反映出了分封制()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促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疆域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现固了统治
2.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

下列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的搭配,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学习资料卡片。

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休养生息
B.兵变政移
C.尚武轻文
D.重文轻武
4.某位学者指出:“郑和和平外交思想和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是世界的共同财富。

”结合下图对这一表述的理解,
正确的是()
①最远到达欧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②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关系
③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明清之际,晋商在东北地区及南方各省十分活跃。

他们经营的商品由盐、粮、布绸等已扩充到颜料、纸张、裘皮、油、酒、茶叶、典当、药材、杂货、洋铜、木材、煤炭、铁、瓷器、玉石等数十行。

清朝中叶,晋商进入鼎盛,他们不仅成为称雄国内的最大商帮,还由内商发展成了外商,走出国门,踏上安息(今伊朗)、俄国、朝鲜、日本的国土从事商贸活动。

从上述材料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A.晋商经营商品品种十分广泛
B.晋商活动足迹涉及国内外
C.晋商成功的秘诀在于诚信
D.清朝中叶,晋商称雄国内
6.比较法是历史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太平天国运动与印度民族大起义不同点的表格,
其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7.下面是某同学收集整理的山西近代部分史实。

这些史实可以说明()
①张之洞与胡聘之属于洋务派
②山西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③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诞生在山西
④张之洞与胡聘之为山西的近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李明同学在参观辛亥革命文物陈列展时,看到某文献上写有“…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

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的字样。

据此判断,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A.强令革除社会陋习
B.主张剃发去辫
C.提出自由平等观念
D.倡导多元化的社会风尚
9.“到1948年春,山西各老区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

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田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下面关于材料提到的两次土地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乙和丁
10.民主法治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世界各国人民为追求民主与法治进行了许多的尝试与努力。

《汉谟拉比法典》和《查士丁尼法典》是古代社会追求法治的杰出成果,关于这两部法律文献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都有助于人们了解古代罗马的社会状况
B.都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都是《罗马民法大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两部法律文献都对后世立法具有重大影响
11.“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乃至影响到全人类的一次人文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虽然以发掘和研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遗产为旗帜,但欧洲的文艺复兴绝不是复古,而是在复古表象下的创新。

”对上述观点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
B.文艺复兴倡导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C.文艺复兴运动中首次提出了人文主义思想
D.文艺复兴全部继承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遗产
12.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社会面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下面《工业革命进程示意图》中的空缺部分“▲”应该填写()
A.珍妮机
B.蒸汽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
13.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明治维新与戊成变法
成一败的原因”话题展开讨论。

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分析,其中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14.改善和保障民生,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1933年,美国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下列措施来扭转经济形势,其特点是()
①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②通过国家立法方式指导建设
③救济与就业相结合
④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与发展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苏联的解体,是一次突发的雪崩,谁也没有预料到。

庞大帝国的身影,消失在世纪末的地平线,为半个世纪的冷战划上了句号。

苏联解体意味着( )
A.社会主义运动的彻底失败
B.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动
C.美国确立了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D.动荡不安的局势完全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