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特性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减少声音的分散, 增大声音的响度
音调与响度如何辨识
音调与发声体的质量 有什么关系
音色
小游戏——“听音辨乐器” “听声辨人”
结论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
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观看】
用示波器演示不同乐器演奏相同曲子的波形。
音色在生活中的应用
买瓷器时,我们用手 敲敲瓷器,通过声音就 能判断瓷器的好坏,买 西瓜时敲敲就知道生熟。
发声体本身 的材料、结 构
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编后语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D )
A.声带振动变快
B.声带振动变慢
C.声带振幅变小
D.声带振幅变大
12.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
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
原因是( A )
A.远处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幅大
科学世界,拓展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6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 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乐音? (2)乐器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3)乐器分为哪几类型?怎样发声的?怎样改变音 调的?
如图所示的下列乐器你一定很熟悉,其中属于打 击 乐 器 的 是 ____G_H_____ , 它 是 通 过 改 变 振 动 物 体 _____振_幅___ 的 方 法 改 变 响 度 ; 属 于 弦 乐 器 的 是 ___A_B_C_D_,它是通过改变弦的__长__短_和_粗_细____达到改变 音调的目的;属于管乐器的是___E_F___,它是通过 ___空_气__柱__振动发声的,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 空气柱的_____长_度___,从而改变音调。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第2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3节第4节第5节编辑整理:第6节第7节第8节第9节第10节尊敬的读者朋友们:第11节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第12节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3节第14节声音的特性(共2课时)第一课时音调与响度【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3.知道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了解超声波、次声波.【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重点】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知识点一音调【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2-34,完成以下问题:1.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2.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振动频率越高,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声音音调越低。

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20到20 000Hz;人们把高于20 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如下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和发声频率范围.【合作探究】演示一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实验一: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尺按在桌面上,露出桌面一定的距离,用力拨动塑料尺,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快慢,听发出的声音;缩短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再以大致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的振动快慢,听发出的声音.并回答以下问题.1.观察上图可知,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越长,物体振动越快?还是露出桌面的长度越短,物体振动越快?答:露出桌面的长度越短,物体振动越快.2.塑料尺振动得越快,听到的声音有什么特点?答: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实验二:在水平桌面上放一铁制容器,不断往铁制容器中倒水,同时用同样的力敲击铁制容器发声,倾听声音的变化.1.随着容器内水量的增多,听到的声音有没有变化?答:有变化.2.容器中水越多,水振动的快慢如何?答:水越多,水振动得越慢.3.听到的声音和水的振动快慢有什么关系?答:水振动得越慢,听到的声音的音调越低.思考: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和发声频率范围.1.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答: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次~600次,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 Hz-20 000 Hz,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2.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答: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教师点拨】1.与音调有关的因素是——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八年级物理上册 2.2声音的特性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2声音的特性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声音的特性》◆教材分析这一节内容在整个教材安排中比较重要,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

教材中“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实验探究较为简单,但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兴趣。

音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体验。

可设计游戏使学生切实感悟到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还是有区别的,有各自的特色。

教材安排的观察波形的演示实验,除了能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外,还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出不同音色的声音的本质,增加学生对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感性认识。

本节名词术语比较多,如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等,教学中不宜过分强调概念的记忆与辨析,应让学生通过听、看、想、做等活动,来感知声音的特性,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性。

因此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讨论、阅读和交流等,以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课前准备器材:鼓、音叉、铁架台、细线、乒乓球、纸板、梳子、橡皮筋、钢尺等多媒体资源:多媒体课件、暴风影音播放器、音频文件、视频文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问: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有哪些地方不同?【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通过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可以评价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观察他们是否能够有效地沟通和合作,以及他们是否能够提出有意义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可以评价学生对声音特性的基本概念、产生原理和传播过程的理解。测试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环节中表现出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过程方面。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验指导和示范,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并理解实验背后的原理。
此外,我在小组讨论环节中发现,部分学生不愿意积极参与讨论,而是选择保持沉默。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计划设计更具挑战性和启发性的讨论题目,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 不同介质传播速度
3. 声音特性的实际应用
- 音量调节:振动幅度
- 隔音:材料、结构
4. 实验操作:观察声音特性变化
- 尺子振动:音调变化
- 球体碰撞:响度变化
5. 小组讨论:声音特性的应用
- 音乐、通讯、建筑等领域
- 解决实际问题:噪音减少、音质改善
6. 总结回顾:声音特性的重要性和应用
- 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3)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生可能不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声音的特性,如音调、响度和音色。例如,可以使用不同长度的尺子进行振动,观察音调的变化;使用不同大小的球体进行碰撞,观察响度的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集体备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集体备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声音的特性集体备课教案课时编号 NO:授课时间:第周星期 2013 年月日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特性知识点精细梳理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特性知识点精细梳理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特性知识点精细梳理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大小并不会影响到声音传播的速度。

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知识点3 回声(1)回声的产生:如果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则发生声音的反射,形成回声.(2)人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人耳只能区分时间间隔0.1s以上的两个声音。

如果回声与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那么人耳就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这时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如果回声和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s,人耳就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从而听到回声。

[参考资料]:要想听到回声,声源距障碍物至少要多远呢?我们可作如下分析:人要听到回声,则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晚0.1s以上,在此过程中,声音在人和障碍物之间运动了一个来回.因此声音从人到障碍物所需的时间是整个时间的一半,即0.05s 2t t '==,取声速为340m/s ,则340m/s 0.05s=17m s vt '=>⨯.可见,要想听到回声,声源与障碍物间的距离至少为17m .平常我们在教室里时,由于教室的长、宽均小于17m ,所以在教室里听课时听不到回声.(3)利用回声测距声音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变的.从声源发声到听到回声的过程中,声音的运动经历了“声源——障碍物”和“障碍物——声源处接收器(如人耳)”两个过程,所以声音从声源到障碍物所需的时间是整个时间的一半,即2t t '=,则2t s v =⋅,因此,当已知声音在某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时,只要测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就可算出声源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迷你小实验]:听到两次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回声吗?我们将一只耳朵贴在一段长钢管的一端,另一位同学在另一端敲击一下钢管,我们会听到两次声音,听到两次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回声吗?发声体振动后,声音依靠介质向四周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如果碰到障碍物,就会发生反射现象,形成回声.人听到声源直接传来的声音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时人就会把原声与回声分开,听到两次声音.但是,听到两次声音并不都是回声.我们在上述实验中听到的两次响声,却不是因为障碍物而形成的回声,而是由于声音在钢中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得多,声音通过两种介质传入人耳的时间间隔大于0.1s,人耳便能区分这两次声音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讲义(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讲义(新版)新人教版

声现象(讲义)一、知识点睛1.常见的物理实验方法(1)转换法:把的现象转换成的现象。

应用:。

(2)实验推理法:有的实验受条件限制难以实现,可在大量可靠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得出规律。

应用:。

(3)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受影响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因素,而控制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

应用:。

2.声音的特性和波形图频率越高,越高;波形图横向越。

振幅:物体振动时离开_ 的最大距离;决定的大小。

振幅越大,越大;波形图纵向越。

波形:波的形状反映的是声音的。

3.影响乐器音调的因素:鼓:、;编钟、铜锣:、;弦乐器:、、;管乐器:。

二、精讲精练【板块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有声音的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C.振动停止,声音要慢慢消失 D.拍桌子时,桌子不振动也可以发声2.如图所示,用一个纸糊的箱子盖在音响的喇叭上,然后把一个玩具小矮人放在纸箱上,当用这个喇叭播放音乐时,小矮人便会翩翩起舞,这说明了。

3.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该实验使用了法,乒乓球的作用是。

4.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运用的物理方法是。

5.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

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

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精品练习(附答案)《声音的特性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

精品练习(附答案)《声音的特性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节节过关第2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一、单选题1.“公众场合轻声细语”是一种文明行为,这里的“轻声”指的是声音的()A.频率B.音色C.音调D.响度2.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脏跳动主要是为了()A.适当改变心脏跳动频率,使音调变高B.缩短和病人之间的距离,增大声音的响度C.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听到的响度D.可以增大心脏跳动振幅,使响度增大3.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而产生的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D.人耳能区分编钟与其他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4.《红楼梦》中关于王熙凤的出场有这样的描写: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一屋子的人除了黛玉,闻其声就知来者是谁.这是通过声音辨人,利用了不同人的声音有不同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5.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分别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

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B.声音是靠物体振动产生的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音调与振幅的关系6.如图,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种声音,它们的部分特性如下表所示。

则下A.甲的音调高B.乙的响度大C.发出甲声音时,声源的振幅较大D.发出乙声音时,声源振动得较慢7.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小声交流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小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8.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和二胡的声音,判断的依据是()A.音色B.响度C.音调D.频率9.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10.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丙乙甲丁D.丁甲乙丙11.CCTV3有一档节目叫《开门大吉》,规则是:参赛选手按响门铃,先听15 s音乐,后猜演奏的是哪一首歌曲,并说出歌曲名.参赛选手听音乐判断歌曲是根据播放音乐的()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1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的一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它的振动情况,然后减小钢尺伸出长度约为尺长的1/2,再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A.声音变大B.频率变高C.振动变慢D.响度变小二、填空题13.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Hz,人类___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14.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小孩子的声音,这种方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不同,发出声音 的声音的重要特征
色的音色就不同 牛牛文档分 享例题1.要提高胡琴的音调,应将( A )
A.琴弦调紧一些 B.琴弦长一些 C.琴弦松紧不用调,只要用力拉弦 D.琴弦松紧不用调,加快拉弦的速度
例题2.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
和“低”是指A( )
响度还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 小.
与声音分散的范.
是由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等 方面引起的,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例: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不同,就是音色不同
不同的乐器演奏相同的曲子,我们却可 以分辩出来;度小 牛牛文档分 享 牛牛文档分 享

小结
定义

声音的高低

决定因素
听感表现
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 音调高:声音清脆、
定;频率大,音调高; 尖细;音调低:声音粗
频率小,音调低
犷、低沉

声音的强弱

由声源的振动幅度决 定;振动幅度越大, 响度越大
响度大:震耳欲聋;响 度小:轻声耳语

对声音音质的感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 分辨不同发声体发出 牛牛文档分 享音调实验结论
物理学上将发声体每 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是描述发声体振 动快慢的物理量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符号为Hz。 物体在1秒种内若振动100次, w频ww.率niuw为k.c1om0享0牛H牛文Z库文档分
4、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如何的?
声波
外耳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觉神经大脑 牛牛文档分 享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原因:
转速逐渐加快, 分辨音调的高 低振动的快慢 有什么关系?
次声波 正常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超声波
20Hz
20 000Hz
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它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 所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 你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
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小于 10Hz,发出的是次声波, 人听不见;而蚊子的翅膀 振动频率为500—60音的强弱
体验:用不同的力敲桌面,体会声音响度的不同.
2.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演示用: 不同力敲音叉,观察 乒乓球弹起的距离和声 音的大的振幅决定的.
频率:表示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简称赫 符号:Hz
例:蝴蝶翅膀每秒钟振动约5次,则蝴蝶发声的频率 是 5 H。z 例:蚊子翅膀每秒钟振动约500次,则蚊子发声0 000Hz的声音。
它们已经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
A.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低音放声歌唱时,由女高音
轻声伴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
度小
B.“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
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