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口腔修复学0303
第七版口腔修复学(二)

口腔修复学(二)1、固定桥无法戴入或戴入后边缘不密合0.5分A.基底冠内有小瘤子B.冠边缘蜡型修整不准确C.基牙预备量不足或不均D.桥体两侧基牙无共同就位道E.蜡型变形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固定桥在备牙过程中如两侧基牙如无共同就位道,则会因为倒凹的出现使基底冠蜡型无法取出或在取出过程中变形,如填倒凹后制作蜡型则会导致固定桥戴入后与基牙边缘不密合。
2、对骨尖或骨突进行牙槽嵴修整术宜在拔牙后0.5分A.立即B.1周C.3周D.1个月E.3个月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牙槽嵴修整术宜在拔牙后1个月,此时牙槽窝内已有新骨形成,即可平复。
3、患者男,61岁。
戴全口义齿1周,上唇牵动时感觉疼痛,左侧咬食物时义齿不脱位,右侧咬食物时义齿脱落,有时将颊部软组织咬出血肿,检查见正中咬合接触良好,上唇系带处2mm大小的溃疡,左侧第二磨牙区的颊黏膜见4mm直径大小的血肿。
上唇系带处疼痛的原因是0.5分A.上唇系带附丽过高B.上唇系带过长C.基托在上唇系带处缓冲不足D.基托在上唇系带处太厚E.基托在上唇系带处不密合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系带是义齿缓冲区,如缓冲不够,会致系带处牵拉疼痛。
因此,此处义齿基托应充分缓冲。
4、可摘局部义齿基托组织面不应作缓冲的部位是0.5分A.上颌结节颊侧B.上颌硬区C.下颌隆突D.磨牙后垫E.内斜嵴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下颌义齿后缘应覆盖磨牙后垫的前1/3~1/2,以形成良好的封闭固位作用。
5、上颌骨部分缺损患者要行上颌阻塞器修复,余留牙松动Ⅱ度,缺损腔软组织有倒凹,患者因经济原因无法支付种植费用,最为合适的可利用的固位力为0.5分A.留牙放置卡环固位B.软组织倒凹固位C.种植固位D.粘结固位E.吸附力固位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上颌阻塞器修复常用的固位力有:余留牙卡环固位和软组织倒凹固位。
因患者余留牙松动Ⅱ度,且无法支付种植修复的费用,因此选择软组织倒凹固位。
6、某患者,女,39岁,6个月前因外伤致一上前牙脱落,今要求烤瓷桥修复。
口腔修复学(第七版)教学大纲

蚌埠医学院修复正畸学教研室《口腔修复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 [ 教学目标 ]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 1 、了解什么是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的研究对象和在本校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
2 、了解口腔修复学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基本治疗手段及其基本治疗过程,了解口腔修复工作的意义。
3 、掌握口腔修复学三个重要的术语定义: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初步了解相对应的治疗方法。
4 、了解国内外口腔修复的历史发展过程,现行状况以及未来修复的展望。
5 、了解口腔修复学的特点。
[ 教学内容 ] : 1 、口腔修复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2 、口腔修复学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基本治疗手段及其基本治疗过程,简述口腔修复工作的意义。
3 、口腔修复学三个重要术语: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定义,简述其相对应的治疗方法。
4 、国内外口腔修复的历史发展过程,现行状况以及未来修复的展望。
5 、口腔修复学的特点。
[ 学时] :1 学时 [2016-3-1(6)] [ 教学方法] :讲授[任课教师]:张晓东第二章临床接诊[ 教学目标 ]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 1 、掌握患者就诊后的接诊顺序、临床检查的方法和内容、如何根据诊断制定治疗计划,初步对牙科椅的性能有所认识,了解口腔器械的功用。
2 、了解修复前应作的准备及处理。
3 、掌握病历书写格式及注意事项4 、了解医生与患者及技工交流的重要性。
[ 教学内容] : 1 、初诊准备,通过病史采集充分了解病员的主诉以及病员的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
2 、通过口腔检查及各种辅助检查了解患者的口腔颌面部外形,缺牙区伤口愈合情况,口腔余留牙情况,颌骨和牙槽嵴以及口腔软组织情况,全身情况等。
3 、如何拟订治疗计划和修复计划,记录治疗全部过程。
14 、简述修复前准备及处理:口腔一般处理、余留牙保留与拔除、正畸治疗、咬合调整与选磨、临床牙冠延长、口腔黏膜疾患治疗及修复前外科处理。
第七版口腔修复学0302

★三、治疗步骤(一)金属嵌体的牙体预备嵌体(inlay)是一种嵌入牙冠窝洞内部,用以恢复缺损牙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根据预先制备好的窝洞形状,利用不同的材料在口外制成与窝洞一致且吻合的修复体,经口内试戴并调整合适后,再用粘固剂黏着于窝洞内。
1.牙体预备的要点嵌体窝洞制备的主要原则和要求,如 去除腐质,做预防性扩展,洞底平,壁直,点、线角清晰 等,均与充填体洞形制备大体相同,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1) 洞壁无倒凹 :嵌体洞形的所有轴壁不能有倒凹,且要相互平行,否则蜡型难以取出,修复体更难以顺利就位。
为了便于戴入,允许 各轴壁微向 面外展2°~5° .(2) 洞缘有斜面 :在窝洞边缘的牙釉质内,制成洞斜面。
其目的是:①防止在洞缘处无基釉受力时折断,导致修复体边缘与洞缘结合处出现裂隙;②使嵌体的边缘形成薄边,增加洞缘处的密合性与封闭作用,防止粘固剂溶解及发生继发龋。
洞斜面的形成应根据釉柱的方向和修复材料的机械性能进行调整。
斜面的深度一般为釉质壁的1/2,洞斜面与洞壁成45°角,龈壁处的夹角约l0° .洞斜面的深度不可过大,否则影响轴壁深度,降低固位力。
斜面宽度约为1.5mm.(3 )邻面制备 :牙体邻面可制备成 箱状形和片切形 两种。
邻面突度大而缺损范围较小的患牙,为了少磨牙体组织,可选用箱状形邻面。
其洞形的颊壁和舌壁要彼此平行,不能有倒凹,允许向 面外展2°~5°,龈壁要清晰而平,洞缘应作洞斜面,髓轴壁和牙长轴平行。
当患牙的邻面突度小、缺损表浅时,可做邻面片切形。
片切面可微向 方内聚,颊舌边缘稍向外展隙扩展,便于自洁。
龈边缘应远离接触点,可以和龈缘平齐,也可置于龈下。
为增强固位,可在片切面内做小箱状洞形或沟。
(4)利用辅助固位形:嵌体除了采用箱状固位形外,根据需要还可采用鸠尾、钉、沟等固位形来增强固位。
在做这些固位形时应充分考虑余留牙体组织的抗力和保护牙髓。
口腔修复学课件

口腔修复学课件
很抱歉,我无法提供直接的课件。
但是,我可以给您提供关于口腔修复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
口腔修复学是牙齿损伤或缺失的修复与恢复的学科。
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修复性牙科、牙齿美容修复、义齿修复和颌面修复等。
以下是口腔修复学的一些主要内容:
1. 牙齿修复材料:常用的牙齿修复材料包括金属合金、陶瓷材料、树脂等。
根据不同的修复需求和患者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修复。
2. 固定修复:这是一种通过修复体与天然牙齿相连接来修复缺失牙齿的方法,如牙冠、桥和镶嵌体等。
使用这些修复方法可以恢复牙齿的功能和美观。
3. 可移动修复:这种修复方法通常用于替代完全缺失的牙齿,包括活动义齿、假牙和半固定修复等。
可移动修复可以通过与天然牙齿或组织相连接或使用粘附剂固定。
4. 牙齿美容修复:包括牙齿美容修复和牙齿矫正等方法,旨在改善牙齿的外观和咬合功能。
常见的美容修复方法包括牙齿贴片、烤瓷牙冠和牙齿美白等。
5. 颌面修复:这是一种综合性的修复方法,涉及到牙齿缺失、牙颌关系异常和面部美容等问题。
通过正畸治疗、牙齿修复和种植等方法,达到改善颌面功能和外观的目的。
以上仅为口腔修复学的基本概述,详细的内容还需要参考具体的教材和课程资料。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口腔修复学0303

▲四、修复体戴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一)疼痛
1.过敏性疼痛
(1) 修复体粘固后过敏性疼痛原因
1)若患牙为 活髓牙 ,在经过牙体切割后, 暴露的牙本质遇冷、热刺激 会出现牙本质过敏现象。
2) 若牙体预备时损伤大,术后未采取保护措施 ,牙髓常常充血处于激惹状态。
2) 电解蚀刻 ,根据不同金属选择相应的酸蚀液体和电流条件,电解蚀刻粘固面。
3) 金属表面激活剂、偶联剂的使用 ,可改善粘固剂对金属的粘结力。
4)若修复体与牙体十分密合,可在粘固前 将粘固面制备出一纵向小沟,以利于多余的粘固剂排溢,防止升高咬合 。若修复体过薄,也可在牙体轴壁上磨出一条纵行粘固剂溢出沟。
(3)粘固:以棉球或橡皮障隔湿,用75%乙醇消毒,以热空气干燥牙面。调和粘固剂,分别放在修复体粘固面和牙体制备的沟、洞、钉洞或根管内,并在牙体颈缘涂布少许,修复体按就位道方向就位,前牙用手指加压或用木棒轻轻敲击加压,后牙则在 面垫一棉卷,让患者紧咬。
然后去除棉卷,仔细检查冠边缘,确实到位后,对冠再持续加压3~5分钟。若用树脂类粘结剂,在冠就位后用小棉签、探针或牙线将多余粘结剂立即刮除,并仔细清理龈沟与邻间隙处。
5) 根管侧壁钻穿未完全消除炎症 。
6) 咬合创伤引起的牙周炎 。
(2)自发性疼痛的处理
1)牙髓炎引起的自发性疼痛因修复体覆盖不易定位,应仔细检查修复体有无松动、破损、缝隙及 障碍等,再做牙髓温度测试和活力试验,明确诊断后,再决定是拆除修复体还是局部打孔,做牙髓治疗。
2)如有创伤 ,应仔细调 ,观察。对于牙周炎或尖周炎,应做X线片检查,确诊后,根据病因做相应治疗。
3)桩核冠修复后出现的根尖周感染,如固位良好,铸造桩不易拆除者,可先做理疗,或根据病情做尖周刮治或根尖切除等手术治疗。
口腔修复学绪论

颌面缺损修复(赝复体)
颌面赝复学是口腔修复学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是应用口腔修复学的原理 和方法,以人工材料修复难以用自体 组织和外科手术方法重建患者颌面部 缺损的一门学科。
颌面缺损的修复(赝复体)
肿
瘤
切
除
术前
术
导
致
缺
损
模型灌注
缺损 恒基板腭侧
戴入口腔 蜡 牙合 堤 赝复体戴入口腔
口内观 颌关系转移完成
• 牙体缺损或畸形的修复治疗 • 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 • 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 • 颌面缺损的修复治疗 • 牙周疾病的修复治疗 • 颞下颌关节疾患的修复治疗
口腔修复学的基本治疗手段及过程
手段: 设计制作--修复体 过程: 病史搜集 -临床检查- 初步诊断 - 模型复制-诊断及设计-修复体制作- 试戴-调整-定期复查-修复体维护
牙列缺失的全口义齿修复
检查发现开口度正常,无偏斜, 双侧颞颌关节动度一致。 口内检查发现上颌骨头 粘膜条件良好,下颌齿槽 脊低平,舌系带附着水平高。 下颌舌骨嵴粘膜菲薄。 拟给予上下支架+树脂牙修复。 加大下合基托面积, 粘膜薄处的骨嵴做缓冲。
蜡合堤的制作
垂直距离确定 合平面规
确定正中关系
禁忌症 患者患有全身疾病 如糖尿病等 缺牙区有颌骨囊肿,骨髓炎等较重软组织病变及有严重牙 周病 严重的错合,紧咬合,夜磨牙,偏侧咀嚼等造成的咬合力 过大,咬合不平衡可导致种植失败 缺牙区骨量和骨密度不足,通过外科手术不能解决
种植体义齿
钻骨
种植体植入 6个月后 安装烤瓷义齿源自牙列缺失的全口义齿修复为牙列缺失患者制作的义齿称全口义齿, 俗称总义齿。 牙列缺失是指整个牙弓上下不存留任何 天然牙或牙根,又称无牙颌。
第七版口腔修复学(一)----选择题-有答案

口腔修复学(一)1、人造冠龈边缘必须高度磨光的主要理由是0.5分A.美观B.加强抗力C.加强固位D.有利清洁卫生E.患者舒服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修复体边缘若不高度抛光,容易导致菌斑聚集,引起牙周疾患。
2、以下关于金瓷冠基底冠的描述,错误的是0.5分A.与预备体密合度好B.支持瓷层C.金瓷衔接处为刃状D.金瓷衔接处避开咬合区E.唇面为瓷层留出0.85~1.2mm间隙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金瓷结合区域不能形成刃状,否则烧结的陶瓷没有足够的厚度,容易导致崩瓷。
3、关于腭前神经麻醉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0.5分A.当注射量过大时或位置偏后时可出现恶心或呕吐B.麻醉区域包括同侧上颌磨牙、前磨牙腭侧黏骨膜及牙槽骨C.注射点位于上颌第二磨牙腭侧龈缘与腭中线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D.拔除上颌磨牙时必须行腭前神经阻滞麻醉E.腭前神经麻醉时很容易同时麻醉腭小神经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上颌牙槽骨因骨质较为疏松,拔牙时可选择局部浸润麻醉,行胯前神经阻滞麻醉时不会麻醉腭小神经。
4、以下关于早期矫治描述不正确的是0.5分A.早期矫治应采用柔和的轻力B.对严重下颌后缩的前导,一般初次不超过7mmC.早期矫治的矫治器口内戴用时间一般不超过6~12个月D.早期矫治又称有限矫治E.上颌骨前牵引治疗一般每侧力值为500g以上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早期矫治的施力应根据治疗的对象不同而异,通常对牙的矫治应采用柔和的轻力,而对颌骨的娇形应施用重力。
5、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其中一根受累较重,另一根健康,有支持骨不松动,并能进行根管治疗。
应选择下列哪种手术0.5分A.引导性组织再生术B.截根术C.切除性骨手术D.翻瓣术E.分根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题干符合截根术的适应证多根牙的某一个根的牙周组织破坏严重,且有Ⅱ度或Ⅲ度根分叉病变,而其余牙根病情较轻,牙齿松动不明显者。
6、三叉神经痛的特点为0.5分A.阵发性持续性疼痛,夜间加重B.阵发性疼痛,白天多发疼痛一般与咀嚼和张闭口运动有关C.阵发性疼痛,冷热刺激诱发骤然发生的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D.持续性疼痛,咀嚼和张闭口运动加重临床上常有先兆期和头痛期E.持续性疼痛,吞咽加剧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三叉神经痛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在三叉神经某分布支区域内,骤然发生闪电式的极为剧烈的疼痛,通常白天发作,与冷热刺激无关。
口腔修复学(定稿)

口腔修复学(定稿)第一篇:口腔修复学(定稿)名解1.垂直距离:天然牙列呈正中颌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部下三分之一的距离。
2.牙体缺损:是指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被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异常,影响牙髓、牙周组织的健康,对咀嚼功能、发音和美观等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口腔修复学:是采用用人工装置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并保持其相应的生理功能,预防或治疗口颌系统疾病的一门临床科学。
4.抗力形:是指将牙体预备成一定的形状,使修复体和患牙均能承受咀嚼压力而不致被破坏。
5.固位形:是指为了使修复体在行使功能时,不致从患牙上脱落,须在患牙上磨除一定的牙体组织,形成面、钉、洞、沟等有利于固位的形状。
6桩冠:是利用桩插入根管内以获得固位的一种全冠修复体。
7.牙周潜力:是指在正常咀嚼运动中,咀嚼食物的he力大约只为牙周组织所能支持的力量的一半,而在牙周组织中尚储存有另一半的支持能力。
8.屈距:固定桥受力时,基牙不但有负重反应,还有抵抗或防止两端向上的力矩反应,这种桥基内由屈应力所产生的力矩反应。
9.贴面修复:采用粘结技术,对牙体表面缺损、着色牙、变色牙和畸形牙等,在保存活髓、少磨牙或不磨牙的情况下,用修复材料直接或间接粘结覆盖,以恢复牙体的正常形态和改善其色泽的一种修复方法。
10.可摘局部义齿RPD:是指利用天然牙合基托下黏膜及骨组织作支持,依靠义齿的固位体和基托来固位,用人工牙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用基托材料恢复缺损的牙槽脊及软组织形态,患者能够自行摘戴的一种修复体。
11.固定—可摘修复体:是指利用附着体或套筒冠、磁性固位体等装置将固定、可摘义齿两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修复体。
12.间接固位体:用以辅助直接固位体的固位部件,起防止义齿发生翘起、摆动、旋转及下沉的作用。
13.观测线:又称导线,指按共同就位道描画的、用以区分硬、软组织的倒凹和非倒凹区的分界线。
14.平均倒凹法:将模型方向调节在各基牙的近远中向和颊舌向倒凹比较平均的位置,使两端和两侧基牙都有一定程度的倒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印模与模型制取牙体缺损各种修复类型的印模和灌注模型基本相同,其方法有以下方面:1.制取印模根据牙列形状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有孔托盘,要求托盘能盖过制备牙近、远中两个以上的邻牙。
严格按弹性印模材料生产厂家的说明取粉末和液体或粉末和水,调和后置于托盘内。
先用手指取少量印模材料,压人窝洞内,使窝洞内的气体溢出,再把托盘送人口内,保持托盘稳定,待印模材料凝固后轻轻取出。
印模应清晰、完整。
确定印模符合要求后,将托盘外边缘多余的印模材料削去,同时,取对颌印模和记录正中 蜡 。
此外,可用琼脂和橡胶印模材料。
其印模的清晰程度、准确性以及体积稳定性和弹性均优于藻酸盐印模材料。
以 橡胶印模材料最佳 。
2.灌制模型及制作可卸代型 制作可卸代型有两种方法,即灌工作模型同时加钉法及灌工作模型后加钉法。
(1) 灌工作模型同时加钉法 :在制备牙的印模中央,沿其长轴方向插入一个锥形多面体金属桩或钉,桩的头部应略大于根部,形成倒凹或齿状,以利于桩和人造石的固位。
将桩的根部用一小发夹夹住,确定桩的头部位置在制备牙的印模中央,且不与印模材料接触,根部顺其长轴方向排列。
再把小发夹的两端用蜡固定在托盘的边缘上,确保桩和发夹在灌注模型时不移动。
分两层灌注模型,第一层为人造石,第二层为石膏。
按比例调和人造石,振动橡皮碗,使调拌时混入人造石的气泡排出。
先取少量调好的人造石,从印模较高位置处小心灌人。
将托盘放于橡皮碗边缘或振荡器上,轻微震动,使人造石从龈端流至印模最低处,排出气泡。
人造石应充满印模牙冠至龈上1Omm.在人造石凝固后,灌注第二层模型硬石膏材料。
同时,用硬石膏灌注对 模。
待石膏凝固后即可脱模。
(2) 灌工作模型后加钉法 :严格按比例调拌人造石灌注工作模,将托盘放于橡皮碗或振荡器上震动,人造石必须超过牙龈线1Omm以上,待模型凝固后,仔细分离印模和模型。
模型放置24小时后,用模型修整机修整模型四周及底部,修整后的模型底部到患牙颈缘的厚度为lOmm,且底部为平整的平面。
然后用打孔机在底部打孔形成复位钉孔及固位钉孔,安装钉后,应用模型底座成型器形成工作模型底座,继之锯代型,形成分段工作模的制作。
(七)修复体试合、磨光、粘固1.试合是指修复体制作好之后,在口内试戴,检查修复体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质量要求。
发现缺点,应做适当调整,如存在无法改正的缺陷,影响修复质量者,应部分返工或重做。
在试合时,对修复体逐一检查和调整。
(1) 检查修复体 :将修复体洗净,仔细检查是否完整,有无缺损、皱褶、砂眼或缩孔,粘固面如有金属瘤、石膏、抛光剂等,应用砂轮或车针去除。
经初步磨光的冠,以75%乙醇消毒后方可在患牙上试戴。
(2) 就位 :将人造冠戴人制备过的患牙上并达到正确位置称为就位。
制备良好的修复体,经检查及小的调整即可沿就位方向戴人,修复体就位可借助手指压力、患者轻咬或轻轻用牛角锤敲击即可就位。
人造冠就位的标志有以下方面 :1) 人造冠的龈边缘到达设计的位置 :有肩领制备的颈缘应与冠边缘密合无明显缝隙。
人造冠就位后,以口镜柄或其他小器械柄叩诊,可听到高调实音而不是低调空音。
就位、固位良好的冠在就位时还可听到一声清脆的就位音。
2) 咬合基本良好 :制作良好的人造冠就位后,咬合应基本合适,或稍加调整即合适。
如咬合过高,常由于冠没有完全就位,故应先确定是否完全就位,然后进行调 。
3) 人造冠在患牙上就位后不出现翘动现象 :如果人造冠组织面有支点,如存在金属瘤等;或邻接过紧,改变人造冠就位方向,冠边缘卡在邻牙 面上:或因石膏代型磨损,人造冠的组织面变形出现支点等,可导致翘动现象,应仔细检查,并做相应磨改。
阻碍冠就位的因素很多,如牙颈部肩台不整齐、邻接过紧、人造冠过长、牙体制备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倒凹、铸造收缩等原因造成就位困难, 消除阻力后,一般可顺利就位。
若因蜡型变形;印模、工作模变形等造成就位困难,经调改仍不能就位时,则需重作。
(3)检查人造冠龈边缘1)长短:人造冠龈边缘长短合适的标志是,冠完全就位后,到达设计的位置。
若冠边缘过长,受压的牙龈组织出现苍白,患者有压痛感 ,应做相应的调整。
若人造冠边缘没有到达设计的位置则应重做。
2)密合:人造冠边缘与牙体组织间应无明显缝隙, 允许的微小间隙不超过0.1mm 。
用探针可探入,或发现明显缝隙,常是由于牙体制备不标准,取模不准,间隙涂料涂得过多过厚,石膏膨胀过大,蜡型不准等原因造成。
一般均应重做。
3)龈边缘外形与牙颈部一致:若人造冠龈边缘与牙颈部肩台外形不一致,可能造成菌斑附着。
如果边缘过厚,会高出牙颈部,影响龈隙沟的生理状态,刺激牙龈增生或出现炎症。
因此,应对悬突、台阶做修改,使之与牙颈部外形一致。
(4)检查冠外形及邻接关系:人造冠的外形应符合生理要求及解剖特点,其形态、大小、颜色尽量与对侧同名牙一致,与邻牙协调。
各外展隙和邻间隙应清晰,有利于食物排溢和保持龈乳头健康。
面、轴面外形应符合修复原则。
人造冠就位后,用细牙线检查邻接的松紧。
牙线勉强通过说明邻接正常 。
若牙线通过无阻力,说明邻接过松,可用加焊的方法恢复正常邻接。
若牙线不能通过而又有胀痛感,说明邻接过紧,可磨改邻接区修正。
邻接明显不良者应重做。
(5)调 :应在人造冠完全就位后进行。
原则上,调 应在修复体上进行,但当牙体制备不够及修复体厚度不够时,可适当磨改对颌牙,调过 的活髓牙应做脱敏处理。
调 应结合用咬合检查和患者主诉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并磨除早接触区,使修复体在正中 时有广泛接触。
在侧方 和前伸 时无早接触,并实现组牙功能 和尖牙保护 。
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牙列中平衡 者很少,且为有害因素,因此,人造冠修复体的调 应与全口义齿的调 有区别。
(6)患者试戴观察:修复体试合满意后,一般应做永久粘固,但如果患牙有轻微牙髓、牙周反应,或因对颌牙伸长,调 有困难,或一次戴修复体数目较多,颞下颌关节、肌功能不协调,患者对修复体质量、效果不满意者,可用暂时粘固剂粘固修复体,观察一段时间,待满意后再做永久粘固。
需试戴观察的修复体在试合、调 、磨光后,以75%乙醇消毒,用丁香油氧化锌粘固剂暂时粘固。
并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防止修复体脱落、丢失或误吞。
2.磨光、抛光是在修复体试合后,粘固之前进行。
修复体表面高度磨光、抛光可提高其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和自洁作用,患者感到舒适、美观。
磨光、抛光的要求是:(1)应在试合完成后,咬合关系、外形、邻接均满意之后进行。
(2)应遵循细砂轮修平,橡皮砂轮、湿砂布轮磨光,干抛光布轮抛光,即 由粗渐细的过程 ,不得省略中间的操作步骤。
磨光面不应有任何粗糙面和纹理,反光均匀一致。
(3) 金合金用氧化铁抛光剂抛光,其他合金用氧化铬抛光剂抛光 。
3.粘固 是用粘固剂将修复体固定在患牙上的过程。
粘固剂在人造冠的固位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患牙固位形、抗力形不良的情况下,正确地选择好粘固剂,准确地进行粘固操作,对修复体的固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粘固剂的选择与使用:粘固剂起到填补并封闭修复体与牙体表面的缝隙、增加修复体对牙体表面摩擦力的作用,因而增加了两者间的结合强度。
传统的粘固剂磷酸锌粘固粉对牙髓刺激较小,是电、热的不良导体,但对牙体和金属材料的粘结力较低。
聚羧酸锌粘固粉对牙髓刺激作用小,粘结力较高。
树脂类粘结剂的粘结力强,不溶于水,封闭性好,但应注意冠边缘残余粘结剂刺激龈组织。
不论哪种粘固剂,均应在有效期内严格按说明使用。
其 最大被膜厚度一般不得超过30μm ,否则会增加被膜厚度而使修复体粘固后加高咬合。
(2)粘固前修复体的处理:修复体在试合满意后,应仔细清洗,去除油污、残留的抛光剂及切割碎屑。
用75%乙醇消毒、吹干 。
有条件者可用超声清洁器处理5分钟,以暴露出金属洁净面。
若修复体固位不良,应作如下处理:1) 粘固面喷砂处理 :处理前,冠边缘以胶布保护,用80目石英砂以0.2~0.4MPa压力下喷砂,去除金属表面沾染物。
2) 电解蚀刻 ,根据不同金属选择相应的酸蚀液体和电流条件,电解蚀刻粘固面。
3) 金属表面激活剂、偶联剂的使用 ,可改善粘固剂对金属的粘结力。
4)若修复体与牙体十分密合,可在粘固前 将粘固面制备出一纵向小沟,以利于多余的粘固剂排溢,防止升高咬合 。
若修复体过薄,也可在牙体轴壁上磨出一条纵行粘固剂溢出沟。
(3)粘固:以棉球或橡皮障隔湿,用75%乙醇消毒,以热空气干燥牙面。
调和粘固剂,分别放在修复体粘固面和牙体制备的沟、洞、钉洞或根管内,并在牙体颈缘涂布少许,修复体按就位道方向就位,前牙用手指加压或用木棒轻轻敲击加压,后牙则在 面垫一棉卷,让患者紧咬。
然后去除棉卷,仔细检查冠边缘,确实到位后,对冠再持续加压3~5分钟。
若用树脂类粘结剂,在冠就位后用小棉签、探针或牙线将多余粘结剂立即刮除,并仔细清理龈沟与邻间隙处。
待粘固剂结固后,以镰形刮匙或探针刮除修复体周围多余的粘固材料,必要时用小橡皮锥在口内磨光修复体边缘。
粘固完成后,应再一次检查咬合,必要时做相应处理。
然后对患者作修复体的使用指导和卫生指导。
如果暂时粘固,应规定复诊日期。
如果在试冠或粘固过程中刺激牙龈组织,龈沟内应涂布少许1%碘合剂以预防龈缘炎 。
▲四、修复体戴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一)疼痛1.过敏性疼痛(1) 修复体粘固后过敏性疼痛原因1)若患牙为 活髓牙 ,在经过牙体切割后, 暴露的牙本质遇冷、热刺激 会出现牙本质过敏现象。
2) 若牙体预备时损伤大,术后未采取保护措施 ,牙髓常常充血处于激惹状态。
3) 粘固时,消毒药物刺激、戴冠时的机械刺激、冷刺激加上粘固剂中的游离酸刺激 ,会引起患牙短时疼痛。
待粘固剂充分结固后,疼痛一般可自行消失。
由于粘固剂为热、电的不良导体,在口内对患牙起到保护作用,遇冷热不再出现疼痛。
4)若粘固后牙长时间持续疼痛,说明牙髓受激惹严重,或可发展为牙髓炎。
(2) 修复体使用之后出现过敏性疼痛1) 继发性龋 :多由于牙体预备时龋坏组织未去净,或未做预防性扩展。
2) 牙龈退缩 :修复时牙龈有炎疗、水肿或粘固后牙龈萎缩等,均造成牙本质暴露,引起激发性疼痛。
3) 粘固剂脱落或溶解 :修复体不密合、松动;粘固剂或粘固操作不良,粘固剂溶解、脱落、欠去封闭作用。
2.自发性疼痛(1)自发性疼痛原因1)其常见原因为 牙髓炎、金属微电流刺激和根尖炎或牙周炎 。
2)由于 牙体切割过多,粘固前未戴暂时冠做牙髓安抚治疗 ,牙髓受刺激由充血发展为牙髓炎。
3)修复体戴 用一段时间后出现的自发性疼痛,多见于继发龋引起的牙髓炎 。
4)由于 修复前根管治疗不完善 ,根尖周炎未完全控制。
5) 根管侧壁钻穿未完全消除炎症 。
6) 咬合创伤引起的牙周炎 。
(2)自发性疼痛的处理1)牙髓炎引起的自发性疼痛因修复体覆盖不易定位,应仔细检查修复体有无松动、破损、缝隙及 障碍等,再做牙髓温度测试和活力试验,明确诊断后,再决定是拆除修复体还是局部打孔,做牙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