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诗歌
先秦最有名的十大诗词

先秦最有名的十大诗词
先秦时代,诗歌以民间歌谣和士人诗歌为主,其中一些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以下是先秦最有名的十大诗词:
1.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其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等诗句广为人知。
2. 《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所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其中最有名的是屈原的《离骚》。
3. 《九歌》:《九歌》是屈原创作的一组诗歌,包括十一首歌曲,是楚辞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4. 《九章》:《九章》也是屈原的作品,包括九首诗歌,是《楚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易经》:《易经》是中国最早的卜筮之书,其中的卦辞和爻辞是一种古老的诗歌形式。
6. 《尚书》:《尚书》收录了古代的各种文书、信札、讲话等,其中有些篇章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7. 《左传》:《左传》是《春秋》的注释和阐述,其中收录了一些古代的诗歌和谚语。
8. 《国语》:《国语》是一部各国史书的汇编,其中收录了一些古代的诗歌和民谣。
9. 《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有些章节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10. 《孟子》:《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有些章节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这些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诗歌、戏曲等文学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编 先秦文学诗歌

第一编先秦文学诗歌一、诗经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庄子·天运》最早出现诗经二字,至汉代儒家著作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诗经一共305篇,另有《小雅》中的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约成书于6世纪,编订有采诗、献诗、删诗之说。
《诗经》多为抒情言志之作,内容深刻地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开端。
2、《诗经》的分类——风雅颂《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即国风,共160篇,大多是带有民歌色彩来自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土乐;雅即指周朝王畿之地的雅正之乐,出自各级贵族之手,主要内容是怨刺和颂赞;雅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包括周颂31、鲁颂4、商颂5三种,大多数颂赞之作,可以说是庙堂文学之祖。
周颂和大雅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大雅小部分和小雅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国风大部分和鲁颂、商颂的全部则是东迁后至春秋中叶的作品。
周颂《生民》《公刘》《緜》《皇矣》《大明》前三部是周人建国三部曲。
3、《诗经》的艺术手法——赋比兴(1)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赋即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都包括在内,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
如《豳风·七月》即以直接叙述农民的衣食住行和描写四季变换来加以表现。
《卫风·氓》也以叙述和描写手段写出了弃妇的遭际和复杂的心理情感。
(2)比就是比喻,也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如《魏风·硕鼠》《新台》等整首都拟物作比,多数篇章都是具体的比喻,如《卫风·硕人》以一系列比喻描写形容女子的美丽。
诗经的比喻拥有广泛,形式多样(3)兴即触物兴词,是诗歌开头而引起下文的一种手法。
有的只是作为开头,但多数有与下文具有某种意义的关联,起到象征、烘托、联想、比喻等作用。
关于诗经的诗歌

关于诗经的诗歌1、《卫风硕人》先秦·佚名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
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2、《关雎》先秦·无名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蒹葭》先秦·无名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桃夭》先秦·佚名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5、《氓》先秦·佚名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6、《采薇》先秦·佚名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古诗文300篇--先秦两汉诗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注释】壤:据论是古代儿童玩具,以木做成,前宽后窄,长一尺多,形如鞋。
玩时,先将一壤置于地,然后在三四十步远处,以另一壤击之,中者为胜。
作:劳动。
息:休息。
帝力句:一说为“帝何德与我哉”。
帝力:尧帝的力量。
何有:有什么(影响)。
如果是“何德”,那就是有什么(恩惠)。
【译文】太阳出来就去耕作田地,太阳落山就回家去休息。
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种出庄稼就不会饿肚皮。
这样的日子有何不自在,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
【赏析】这首歌谣大约流传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
是一首淳朴的民谣。
也许是中国歌曲之祖。
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
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
”这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所歌的歌词就是《击壤歌》。
1.桃夭【先秦】【佚名】桃之夭夭,灼[zhuó]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宜:和顺、亲善。
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赏析】各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这种意象被后世的诗人反复使用。
诗中运用重章迭句,反复赞咏,更与新婚时的气氛相融合,与新婚夫妇美满的生活相映衬,既体现了歌谣的风格,又体现了农村的物侯特征。
先秦的著名古代诗歌

先秦的著名古代诗歌到了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
律诗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对仗都有规定。
绝句的规定稍微松一些。
本店铺在此整理了先秦的著名古代诗歌,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先秦的著名古代诗歌11蒹葭佚名〔先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及其弟子〔先秦〕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
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形成压倒一切的逼人气势,在艺术上也很值得称道。
先秦的著名古代诗歌21鱼我所欲也孟子及其弟子〔先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先秦经典诗歌民谣,一起回味两千年前的美好爱情

先秦经典诗歌民谣,一起回味两千年前的美好爱情秦朝统一各国前的诗歌为先秦诗歌。
先秦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汉族民歌和部分原始社会歌谣。
民歌及上古歌谣集中收录于《古诗源》中。
先秦诗歌是中国汉族诗歌的源头,其中《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而《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先秦诗歌大都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极富诗意,特别是那些表现男女青年的热烈追求和真挚爱恋的诗歌民谣更是成为千古佳作。
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小诗。
采葛为织布,采萧为祭祀,采艾为治病。
都是女子在辛勤劳动。
男子思念起自己的情人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月、年)。
说一天会像三个月,三个季节,甚至三年那样长,这当然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区别所在。
用这种有悖常理的写法,无非是为了极言其思念之切,之深而已。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从桃花到桃实,再到桃叶,三次变换比兴,勾勒出男婚女嫁一派兴旺的景象。
古人通过桃花似的外“美”,巧妙地和“宜”的内“善”结合起来,表达着人们对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生活的美好向往。
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晚是怎样的晚上啊河中漫游。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与王子同舟。
先秦时期诗歌

采薇歌作者:伯夷年代:先秦体裁:类别: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吾适安归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硕鼠作者:国风年代:先秦体裁:类别: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易水歌作者:荆轲年代:先秦体裁:类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九辩作者:宋玉年代:先秦体裁:楚辞类别: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
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
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
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
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去乡离家兮徠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柰何!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
原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
车既驾兮朅而归,不得见兮心伤悲。
倚结軨兮长太息,涕潺湲兮下霑轼。
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
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
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
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沉藏。
叶菸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
颜淫溢而将罢兮,柯仿佛而萎黄。
萷櫹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
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
揽騑辔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佯。
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
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俇攘。
澹容与而独倚兮,蟋蟀鸣此西堂。
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
卬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极明。
先秦的爱情诗歌《诗经·邶风·击鼓》阅读

【导语】《诗经·邶风·击⿎》是⼀篇典型的战争诗,其中描写战⼠感情的“死⽣契阔,与⼦成说,执⼦之⼿,与⼦偕⽼”,在后世也被⽤来形容夫妻情深。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先秦的爱情诗歌《诗经·邶风·击⿎》,欢迎阅读! 《诗经·邶风·击⿎》 先秦·佚名 击⿎其镗,踊跃⽤兵。
⼟国城漕,我独南⾏。
从孙⼦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契阔,与⼦成说。
执⼦之⼿,与⼦偕⽼。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赏析】 如果说起《诗经》中的爱情诗句,相信很多⼈最先想到的应是这⼏句“死⽣契阔,与⼦成说。
执⼦之⼿,与⼦偕⽼”,其间包含多少深情、多少执念,⼀读便知,⽆需赘⾔。
这⼏句本来是描写战友之间同⽣共死的深情厚谊的,后来演化为形容爱⼈之间不离不弃、相伴到⽼的美丽誓⾔。
《击⿎》⼀诗是描写战争的,“怨”的情绪贯穿始终。
战争着实让⼈痛恨,征夫远离妻⼦家乡,远离了幸福,承受⽣命中的本不该有的痛苦,都是因为战争。
然⽽这⼏句战友之间共勉的话语却铿锵有⼒,充满凝聚⼒,也体现了作为个体的⼈所应该具备的团结互助意识。
也有⼈说,这⼏句是诗⼈的回忆,回忆离家时与妻⼦执⼿泣别时的情形,“死⽣契阔,与⼦成说,执⼦之⼿,与⼦偕⽼”,反映了夫妻⼆⼈深沉、坚贞的感情,也包含着对未来的隐隐担忧。
然⽽这种担忧终成为严酷的现实,征⼈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
扩展阅读:《诗经》产⽣年代 《诗经》是中国第⼀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
产⽣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肃、⼭西、⼭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的。
《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是贵族⽂⼈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采薇》作品赏析
艺术手法: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相映成辉
26 2013-7-21
三、《采薇》作品赏析
诗句分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
增其哀乐!(王夫之)
27 2013-7-21
五、《伯兮》赏析
楚辞的一些特点:
①语气词语“兮” ②神话色彩
北方:史官文化,重人事,讲求实际。
南方:巫官文化,信鬼神,富于想象。 ③比兴和象征
三、《湘夫人》讲析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配偶神。湘君是湘水神,湘夫人
是帝女,居于洞庭之山。因为湘水与洞庭湖相距甚近,所以 民间传说这两个神有恋爱关系。
《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是屈原根据楚国沅、 湘一带的民间祭歌为素材,再加工创作而成的两篇抒情诗。 两诗的具体内容无疑是描写神灵在爱情生活中的遭遇与 追求,并且通过一种祭礼仪式表现出来,然而作者却是把人 间的恋爱生活寄托在神灵的形象上。古代的祈神赛会活动, 正是人们借以交往、娱乐的好机会,更是青年男女寻求伴侣 和发展爱情的大好时机。作为祭歌的“二湘”,名为娱神, 实为娱人。诗中抒写男女相恋之情,主要通过一次赴约—失 约的过程表现出来。
“在水一方”则表现人类的一种悲剧处境
和悲剧心态。在这里,不懈的追求精神是
可嘉的,但结果是可悲的,前途是渺茫不
确定的。
22 2013-7-21
二、《蒹葭》作品赏析
艺术表现手法: 1、运用起兴手法,达到情景交融;
2、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3、采用回环、反复或复叠的章法。
23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三)中唐 1、韩愈、李贺
2、柳宗元、刘禹锡
3、郊寒岛瘦:贾岛、孟郊 4、元白:元稹、白居易
10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四)晚唐两宋 1、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北宋:“江西诗派”(黄庭坚等)、
“诚斋体”(杨万里)。
11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2、赋比兼用,曲尽其妙。
3、刚柔并济,富有感染力
29 2013-7-21
三、《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开辟了诗歌抒情和反映现实的创作道路:
其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
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风
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确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赋比兴等艺术表现手法为后世文学提供了
一、《诗经》概说 (二)主要内容
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2、农事劳作诗歌; 3、宴飨饰美诗; 4、政治怨刺诗; 5、战争徭役诗; 6、婚姻爱情诗;
16 2013-7-21
一、《诗经》概说 (三)内容来源
1、采集于各地民间之诗(周王朝采诗制 度—了解民情民风); 2、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颂美或讽谏); 3、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 乐歌等。
三、《采薇》赏析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yōu)止。 忧心烈烈,载(zài)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pìn)。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huáng)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一、《诗经》概说
(五)表现手法——“赋”、“比”、“兴”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 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词也。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其它表现手法: 1、四言为主( 句式多是四言); 2、重章叠句(章节回环复沓,反复咏唱) 。
楚物(方言文学)。南方民歌给予楚辞直接影响,但经过屈 原等人的努力,“楚辞”这种文体才正式建立,并且在诗歌
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屈原是最主要的代表作家。
《楚辞》是指西汉末年,刘向编定的一部“楚辞”体诗歌
集,用“楚辞”作书名,内收有屈原《离骚》、《天问》、 《九章》、《九歌》等楚辞体作品。 “楚辞”是一种诗体的名称,《楚辞》是一部诗集名称。
——《诗经· 卫风》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qiè
jié
shū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適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28 2013-7-21
gǎo
yì n
xuān
mèi
五、《伯兮》作品赏析
艺术特色: 1、层层递进,表现怨思之深。
17 2013-7-21
一、《诗经》概说
(四)性质分类——“风”、“雅”、“颂”
1、“风”(160篇) ——十五国风(地方乐调或 民歌)。 2、“雅”(105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
雅,即正,指朝廷所作地的音乐,多为贵族、士大夫
所作,用于宴会典礼。 鲁颂、商颂等。
18 2013-7-21
3、“颂”(40篇)——宗庙祭祀之乐,包括周颂、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
客,应对诸侯。 ——《史记· 屈原列传》
2013-7-21
33
屈原与龙舟赛
二、关于“楚辞”与《楚辞》
“楚辞”是指战国时产生在楚地,吸取楚地民间神巫文化
而创作的一种诗体,又成“骚体”。 它具有楚国地方地方
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
靡室靡家,玁(xiǎn)狁(yǔn)之故。不遑(huáng)启居,玁狁之故。
戎车既驾,四牡(mù)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j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fēi)霏。
5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1、建安文学:三曹七子(孔融、陈琳、王粲、俆 干、应玚 、阮瑀 、刘桢) 2、正始文学:阮籍、嵇康
3、两晋文学:左思(西晋)、陶渊明(东晋)
谢灵运(南朝)
6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4、南北朝乐府民歌: 1)南朝:《西洲曲》、《孔雀东南飞》 2)北朝:《木兰辞》
《楚辞》:中国浪漫主义诗歌
的源头。(战国后期)
14 2013-7-21
第一节 《诗经》选讲
一、《诗经》概说 (一)名称由来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我国诗歌的源头)。
共收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
(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相传孔子删 定为305篇,其中5篇为“笙诗”;原名为 《诗》或《诗三百》。 从汉代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 《诗经》。汉朝毛亨、毛苌兄弟曾注释《诗 经》,因此又称为《毛诗》。
19 2013-7-21
二、《蒹葭》作品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诗经》的那些艺术表
现手法?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诗中所谓的 “伊人”,你觉得是指什么?
20 2013-7-21
二、《蒹葭》作品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一种强烈的怀人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伊
人”的一种执着的思念和追求;
“在水一方” :追寻者——河水——伊人。
成功的艺术借鉴。
30 2013-7-21
第二节 “楚辞”选讲
——《湘夫人》
一、屈原生平简介:
(约前340至约前278)出生于楚国贵族,与楚 王同姓。始祖为传说中的古帝颛顼高阳氏。“帝 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离骚》) 屈原家乡为湖北秭归县。贵族出身,使他有机 会接受教育。学识渊博,同时由于他和楚王同姓, 所以培养出较浓厚的宗国感情。 屈原生活的时代在战国中期,七大国之间连 年征战。当时最有条件统一中国的是秦国和楚国, 但秦国占优势,因为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更加强 大起来,而楚国在吴起变法失败后越加腐败,所 以楚国必须和齐国结盟共同对抗秦国。
屈原——(约前340至约前278)
左徒(兼管内政外交) 计划改革内政,并出使齐 国,订立齐楚联盟 受 到贵族排挤打击,怀王 “怒而疏屈平” 张仪游 说,楚王断绝与齐的联盟 (受骗) 怀王武关被 劫,死于秦 顷襄王 即位,做了秦国女婿 屈原再次被谗,遭流放到 南方 顷襄王二十 一年郢都沦陷 屈原 在汩罗河投江自尽。
3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二、先秦时期(诗歌发展两大源头)
1、现实主义源头:《诗经》(西周至春秋)
2、浪漫主义源头:《楚辞》(战国后期) 注意:“楚辞”与《楚辞》的区别。
4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三、中国诗歌成熟期(两汉至魏晋南北朝)
(一)两汉时期
1、汉乐府:《上邪》、《陌上桑》 2、《古诗十九首》、文人五言诗;
7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三、中国诗歌繁荣期(隋唐时期)
(一)初唐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
卢照邻、 2、陈子昂
骆冰王
8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二)盛唐 1、“双子星”:李白、杜甫;
2、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
3、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
9 2013-7-21
大学语文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概况
远古歌谣、神话 先秦诗文(诗歌、散文) 汉赋 魏晋六朝骈文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2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一、原始发生期(上古歌谣)
1、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
2、重要特征: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代表作——《吴越春秋》九卷所载《弹歌》: 断竹,继竹,飞土,逐宍(古“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