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先秦诗歌

合集下载

一、先秦诗歌

一、先秦诗歌
教 学 目 的
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关于《诗经》的成书、分类、应用和传授等情况, 《诗经》中风、雅、颂三大类诗歌的基本内容,《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和赋、比、 兴的写作手法以及《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
教 学 要 求
学 习 方 法
1、了解《诗经》的成书、分类、应用和传授。 2、掌握《诗经·国风》的思想内容:反映农奴生活的诗歌,反映兵役和徭役痛苦的诗 歌,反映恋爱和婚姻生活的诗歌,嘲讽统治者荒淫生活的诗歌,反映劳动和爱国感情的诗歌。 3、掌握《诗经》中二《雅》和三《颂》的思想内容:赞美神权、王权、贵族的诗歌、民 族史诗、政治讽喻诗、贵族生活诗。 4、掌握《诗经》的艺术成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朴素简洁 的语言;重章叠句的章法;主要是四言句的体裁。 5、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阅读《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第二章《古代诗歌总集――诗经》,熟练掌握全部内 容。 2、阅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先秦部分·诗歌”中所选的《诗经》二十 五篇,重点掌握:《国风》中的《关雎》、《卷耳》、《氓》、《伯兮》、《黍离》、《伐 檀》、《硕鼠》、《蒹葭》、《无衣》、《东山》;《小雅》中的《采薇》。
4
文 本 材 料
第三节 雅、颂 一、《雅》诗中的民族史诗 “雅”是一类符合朝廷礼仪规范的乐曲名称。“雅”乐有两个特征:一是地区的确定 性,一是音乐的正统性。“雅”的原产地在西周王室的所在地镐京(今陕西西安西)一 带。《雅》分大、小,有两个可能。一是大、小《雅》之分可能根据“雅”乐歌曲的长、 短。《大雅》中的诗一般较长,《小雅》中的诗一般较短。二是大、小《雅》之分可能基 于乐辞的来源。《小雅》收有不少民间诗,这些诗大概从民间采集上来的镐京“土风”, 故归之于《小雅》。《大雅》收的都是文人诗,是朝廷士大夫写作的“献诗”,乐曲由王 室乐官谱写,是写纯粹的“朝廷之音”,故归之于《大雅》。 推翻殷商王朝的姬姓周人本是渭水流域一个历史悠久的氏族。有关它发祥的古史传 闻,远古以来,一直在民间口耳相传。西周初年,周王朝史官根据古史传闻,加工编写了 三篇专记先祖史迹的诗――《生民》、《公刘》、《緜》。 《生民》是献给周氏族“第一个男人”后稷的颂歌。全诗八章。第一、二章写姜嫄踩 了上帝的大脚印而怀孕,生下了后稷。第三章写后稷出生后逢凶化吉,经受各种危难。第 四章写后稷天姿聪颖,仅仅是幼儿便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第五章写后稷长大后精通稼 穑,使谷物丰茂,并迁居有邰(今陕西武功地区),成家立业。第六、七章写后稷教子孙 耕种百谷、祭祀鬼神并祈求丰年。第八章写上帝享祀,后稷开创的祭祀使后代得到福佑。 《生民》是一部浸透着神话的传奇,也是一段神话包裏的历史。它所记载的姜嫄履迹 怀孕、无夫生子的奇迹,隐含着母系氏族社会婚姻杂交、原始野合、知其母不知其父以及 图腾崇拜的史实。它所记载的后稷初生即履险不惊、大难不死的神异,隐含着原始氏族使 用巫术考验儿童的史实。它所记载的周人始祖后稷是一个天生的“庄稼汉”的形象,符合 考古发现的周氏族本是农业氏族。后稷其实就是周氏族由母系氏族进入父系氏族时,率领 族人定居有邰,经营农业的最初几代男性的化身。 “后稷”之后数百年,周氏族举族迁徙,从有邰迁往豳地(今陕西栒邑、彬县一 带)。这次迁徙为周氏族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环境,事关重大,福泽深远。而领导周人 完成为这次迁徙壮举的领袖史称公刘。《公刘》一诗描写的就是这次迁徙,赞颂的就是这 位领袖。《公刘》言人事而不言鬼神,史迹比《生民》清楚,从中可以看出,公刘时代的 周民族已经演进为一个农业军事部落。这个部落的酋长由族人推举,族人皆兵,按军事组 织从事生产,生产技术已有一定水平,既能分清土地的燥湿、丈量土地的方圆、摸清水流 的分布,又能利用太阳测定方向等等,文明程度和社会形态均高于后稷时代。 公刘之后数百年,周氏族又一次举族迁徙,从豳地迁至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并在 周原建立了家天下的周王国。领导迁徙和建国的领袖是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緜》称 颂的正是古公亶父的功业。《緜》共九章。前四章描述古公亶父率领族人找到了土肥水美 的周原,指挥族人兴修农田,种植庄稼。中间三章描述古公亶父在周原大兴土木,建造宫 室。第八章描述古公亶父修好邻邦,虞、芮归顺;文王出世,后继有人。满朝文武,各司 其职。 《緜》显示,古公亶父时的周氏族已由农业军事部落进化为周王国。“乃召司空,乃 召司徒”,官制有了。“乃立应门,应门将将”,宫廷有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专门的军队有了。“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后稷的妻子《生民》不提,公刘的妻子 《公刘》不提,古公亶父的妻子却被载入诗歌,可见她的身份和地位已不同凡响。“文王 蹶蹶生”――文王出生,特书一笔,则王位世袭的消息也显而易见了。古公亶父是周朝王 业的奠基人。 《生民》、《公刘》、《緜》可以看作周氏族早期发展的“三部曲”――由父系农业 氏族到农业军事部落再到周王国的“三部曲”。史诗作者有这种合乎社会形态发展逻辑的 “史”的认识,所以他们能较为忠实地客观记录古史传闻。

先秦的爱情诗歌《诗经·唐风·绸缪》阅读

先秦的爱情诗歌《诗经·唐风·绸缪》阅读

先秦的爱情诗歌《诗经·唐风·绸缪》阅读《诗经·唐风·绸缪》先秦·佚名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译注】今夜究竟是哪一夜?得以见到这个良人。

你啊,会怎么亲昵这位良人呢?①良人:丈夫,指新郎。

朱熹《诗集传》:“良,夫称也。

”【赏析】“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这几句是以戏谑的口吻来调侃这对新婚夫妇,逼迫二他(她)说出新婚感言。

语言风趣幽默,极富生活气息。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可以理解为新娘的内心活动,由于太过欢快喜悦,竟然一时忘记今日是什么日子,以至于轻轻发问。

这几句虽然言语平平,事为常见之事,情为普通之情,却有无限情境,让人觉得缠绵悱恻,却难以描摹,这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创造力之高妙。

尤其是前两句,对后世影响极大,用以表示由于一时的惊喜而忘乎所以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男女之间的情爱。

如《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赠卫八处士》“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扩展阅读:《诗经》的风篇《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

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桧即“郐”kuài)、曹风4篇、豳(bīn)风7篇。

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扩展阅读:诗经的内容简介《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10首短篇古诗,短小精炼,首首经典!

10首短篇古诗,短小精炼,首首经典!

10首短篇古诗,短小精炼,首首经典!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一边劳动一边高歌,这才有了《诗经》。

在时间的浸润下,诗歌一再发展,到了唐宋时达到顶峰。

其实,在三千年前到魏晋南北朝时,就诞生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今天分享10首短篇古诗,首首经典!击壤歌【先秦】佚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这是一首远古先民咏赞美好生活的歌谣。

歌谣般的风貌,仿佛听到了一个苍老而健硕的农人,在田地中对着无垠田畴悠扬地咏颂。

太阳出来起来劳动,太阳下山休息养生,打一口井用以饮水,整理田地种出五谷丰登。

全歌用语纯净,不染尘灰,意境高古,文字流畅。

自然中见淳美,朴拙中见太平。

上邪【两汉】佚名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一首情歌,是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自誓之词。

此诗自“山无陵”一句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情,充满了磐石般坚定的信念和火焰般炽热的激情。

全诗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新颖泼辣,深情奇想,气势豪放,感人肺腑,被誉为“短章中神品”。

明代胡应麟《诗薮》:“《上邪》言情,短章中神品!”古艳歌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此诗最初见于《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十九,题为《古艳歌》,无作者名氏。

这首诗是弃妇诗,上二句比喻自己被出而终恋故人,下二句是说服故人也应该念旧。

这首诗的前两句即以动物起兴,兴中兼含比喻。

写弃妇被迫出走,犹如孤苦的白兔,往东去却又往西顾,虽走而仍恋故人。

后两句是规劝故人应当念旧。

公无渡河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据崔豹《古今注》记载,一天早晨,汉朝乐浪郡朝鲜县津卒霍里子高去撑船摆渡,望见一个披散白发的疯颠人提着葫芦奔走。

眼看那人要冲进急流之中了,他的妻子追在后面呼喊着不让他渡河,却已赶不及,疯癫人终究被河水淹死了。

全诗描写生动,气势磅礴,表现了一种知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体现了浓郁的悲壮色彩。

先秦文学诗歌

先秦文学诗歌

先秦文学诗歌
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疋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曀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皇览曀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4.《楚辞·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疋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曀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皇览曀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古诗文300篇--先秦两汉诗

古诗文300篇--先秦两汉诗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注释】壤:据论是古代儿童玩具,以木做成,前宽后窄,长一尺多,形如鞋。

玩时,先将一壤置于地,然后在三四十步远处,以另一壤击之,中者为胜。

作:劳动。

息:休息。

帝力句:一说为“帝何德与我哉”。

帝力:尧帝的力量。

何有:有什么(影响)。

如果是“何德”,那就是有什么(恩惠)。

【译文】太阳出来就去耕作田地,太阳落山就回家去休息。

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种出庄稼就不会饿肚皮。

这样的日子有何不自在,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

【赏析】这首歌谣大约流传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

是一首淳朴的民谣。

也许是中国歌曲之祖。

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

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

”这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所歌的歌词就是《击壤歌》。

1.桃夭【先秦】【佚名】桃之夭夭,灼[zhuó]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宜:和顺、亲善。

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赏析】各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这种意象被后世的诗人反复使用。

诗中运用重章迭句,反复赞咏,更与新婚时的气氛相融合,与新婚夫妇美满的生活相映衬,既体现了歌谣的风格,又体现了农村的物侯特征。

先秦诗歌解析

先秦诗歌解析

先秦诗歌解析
先秦诗歌是指秦朝统一各国前的诗歌,主要包括《诗经》、《楚辞》、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传统民歌和部分原始社会歌谣。

这些诗歌是中国传统诗歌的源头,具有丰富的内容、完备的韵律、精巧的构思,为中国诗歌开了一个水平极高的头。

先秦诗歌的特点是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极富诗意。

其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三种手法。

其中,《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而《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诗歌,共三百一十一首。

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形式上多是四言一句,兼用杂言,隔句用韵,但不拘泥,富于变化。

在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三种手法。

《楚辞》则是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原地区的新声变曲和民歌的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表达方式独特,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其中最著名的是屈原的《离骚》,它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故国和乡土的眷恋之情。

总之,先秦诗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内容、精巧的构思、独特的韵律和表现手法都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先秦诗歌

先秦诗歌
战国时期楚国人, 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 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 文体,也开创了“香草 美人”的传统。《离骚》 《九章》 《九歌》 《天问》是屈原最主要 的代表作。
终主举他 于张贤在 自联授政 杀齐能治 。抗,方 古秦使面 人,国主 或却家张 曾被富施 慨上强行 曰层,美 :集在政 团军, 疏事修 远外明 、交法 流方度 放面, ,
帝舜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他 的两个妃子,帝尧的女儿娥皇、 女英闻讯,便去奔丧,亦死于湘 江。帝舜死后,天帝封其为湘水 之神,号湘君,封二妃为湘水女 神,号湘夫人。在楚人心目中, 他们是一对配偶神。
本篇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 《湘君》是姊妹篇。全篇以湘君 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 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 不见的惆怅心情。
楚辞的历史地位


楚辞是楚民族文化的精华 楚辞和诗经并列为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 后世文学形成无穷的影响。 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 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 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 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楚辞的特点

和《诗经》相比,楚辞这种诗体呈现出诸多特点: 地方特色:“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 名楚物,故谓之楚辞。” 句式参差,以五言为多,较少重章 章法多鸿篇巨制 虚词如“兮”大量使用,使语气深婉悠长,深情荡漾 诗不配乐,而强调本身节奏、韵律、声调的旋律美 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幻想为题材 文辞华丽铺张,多用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 注重意境创造,以境传神 包含作者际遇,深沉炽烈的个体情感和作者个性的个 人创作
《九歌之三· 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 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 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 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 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櫂兮兰枻,斲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 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 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鼂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 下。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 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第一讲先秦诗歌

第一讲先秦诗歌
(二)诗歌集:
西汉时,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现存最早的楚辞作品, 是东汉王逸《楚辞章句》。
(三)汉代又称“楚辞”为“赋”。
三、“楚辞”的起源:
(一)外来因素。即中原文化和楚国文化的交流融合。 (二)楚国信巫、事鬼、祭神的民情风俗,对《楚辞》的产生有着接影响。 (三)民间的楚声、楚歌,是“楚辞”的直接源头,是“楚辞”形成的基础。
三、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
(一)充分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风格:
1、并非按照本来面目描写显示,而多美好理想、叛逆精神和真挚情感的抒发。 2、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3、广泛运用比兴和象征手法。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二、屈原作品的思想内容:
(一)《离骚》:慷慨悲壮的政治抒情诗,表达诗人深挚的爱国、忠君情怀, 和对民族命运的忧思。
1、前半部分:叙述现实,追怀过往。 2、后半部分:通过想象,探寻出路。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诗经·鄘风·相鼠》
第二节、《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诗经》的主要内容:
(一)祭祀颂歌和民族史诗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 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jian jia:泛指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这人) (另一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沿着弯曲的河道向上游走;(险阻,道路难走)(指直流的水道)(仿佛,好像) 从:追,寻求的意思。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同“萋萋”,茂盛的样子) (干) (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二、《诗经》的编集 1、“采诗”说 2、“献诗”说 3、“删诗”说
1、采诗: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 • 班固《汉书· 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 行人振动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 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 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男女有所怨恨,相 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 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 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荇 淑 不 悠
菜, 女, 得, 哉,
左 寤 寤 辗
右 寐 寐 转
流 求 思 反
之。 之。 服。 侧。
参 差 荇 菜, 左 右 采 之。 窈 窕 淑 女, 琴 瑟 友 之。 参 差 荇 菜, 左 右 芼 之。 窈 窕 淑 女, 钟 鼓 乐 之。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配偶)
(象声词,鸟的啼叫声 )(河中沙洲)(美心为窈,美状为窕 )
——【诗经· 国风· 王 风】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 蒹葭苍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欣赏:《在水一方》
• 出自诗经的成语.doc
《诗经》 一、《诗经》概说 二、《诗经》的编集 三、《诗经》的分类 四、《诗经》的应用和流传 五、《诗经》的内容 六、《诗经》的艺术特点
六、《诗经》的艺术特点
1、《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的开端 2、赋、比、兴的手法 3、重章叠句:《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 诗 经 》 赏 析
关 雎
(周 南)
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参 窈 求 悠
差 窕 之 哉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长短不齐) 淑:善和好的意思)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睡醒、睡着) (忧思状) (半转)(侧身)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交好)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择取)
蒹 葭
(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si)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zhi) 。
2、献诗: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
或讽谏。 《国语· 召公谏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公卿 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 赋,矇诵”。
3、删诗说:
•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古者《诗》 三千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 义……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 韶武雅颂之音”。 • 东汉王充《论衡· 正说》:“《诗经》旧时 亦数千篇,孔子删其重复,正而存三百五 篇”。
• 不学诗 ,无以言。 • 不学礼 ,无以立。
《论语》季氏篇
三、《诗经》的分类 :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是地区、方域 之意。十五国风即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 雅和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一、《诗经》概说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 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 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 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 一带。也就是黄河、长江、汉水、渭水流域的广大地区。 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 分已不可考。
四、《诗经》的应用和流传
1、赋诗言志:
吴楚交战,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秦伯使辞焉,曰:‚寡 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 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 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 坐,秦师乃出。(《春秋左传· 定公五年》) 齐庆封来聘,其车美。孟孙谓叔孙曰:‚庆季之车,不亦 美乎?‛叔孙曰:‚豹闻之:‘服美不称,必以恶终。’美 车何为?‛叔孙与庆封食,不敬。为赋《相鼠》,亦不 知也。(《春秋左传· 襄公二十七年》)
• 阅读:《桃夭》、《氓》、《鹿鸣》、《七月》
桃夭
桃之夭夭[1],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2],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3]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 【注释】:
[1]夭夭:木少盛貌
[2]于归:指姑娘出嫁
[3]:音坟,果实将熟的样子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 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 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 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 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 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 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 【注释】:
①木瓜:一种落叶灌木,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食用,不同于今天供生食的番木瓜。 琼:赤色玉。 亦泛指美玉。 琚(音居):佩玉。 ②匪:非。 ③瑶:美玉。一说似玉的美石。 ④玖(音久):浅黑色玉石。
The
end
相鼠
• • • • • •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 注释 统治阶级用虚伪礼节欺骗人民,人民深恶痛绝,比之为鼠,给予辛辣的讽刺。 相:视也。 止 :容止。指守礼法的行为。 仪:威仪也。 遄(音船):速。
无衣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 • • · 注释: 反映战士的友谊。从穿衣到赴敌,愿共患难。 袍:长衣服的统称。 戟(己):长一丈六尺,镶有分枝的锋刃。 泽:里衣。 甲:铠甲。兵:兵器。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ji: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 (众多的样子) ( 止) (迂回曲折 ) (chi:水中小洲或高地。) (水边) (水中小沙滩,比坻稍大)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si)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
【注释】 ⑴这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可得的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见到意中人的深切感情。 秦:指春秋时的秦国,故址在今陕西、甘肃一带。 ⑵蒹葭(jianjia):泛指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⑶伊人:这人。一方:另一边。方:旁。 ⑷溯(su)洄:沿着弯曲的河道向上游走。从:追,寻求的意思。阻:险阻,道路难走。 ⑸游:指直流的水道。宛:仿佛,好像。说好像在水的中央,言近而不至。 ⑹凄凄:同"萋萋",茂盛的样子。晞(xi):干。 ⑺湄(me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⑻跻(ji):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 ⑼坻(chi):水中小洲或高地。 ⑽采采:众多的样子。已:止。 ⑾(si)水边。 ⑿右:迂回曲折。 ⒀(zhi):水中小沙滩,比坻稍大。
中外文学赏析
学习目的: • 1、对重要文学常识有所掌握。 • 2、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提高文学 修养。 • 3、培养对文学的兴趣,能主动学习。
• 王蒙说:我们要做有文化修养的人 • 爱因斯坦说: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音乐家两 者在一点上是相同的,他们都是伟大的诗人。
• (小知识:七大艺术包括文学、戏剧、绘画、 音乐、舞蹈、雕塑、电影)
窈参 窕差 淑荇 女菜 ,, 钟左 鼓右 乐芼 之之 。。
窈参 窕差 淑荇 女菜 ,, 琴左 瑟右 友采 之之 。。
悠求 哉之 悠不 哉得 ,, 辗寤 转寐 反思 侧服 。。
窈参 窕差 淑荇 女菜 ,, 寤左 寐右 求流 之之 。。
窈关 窕关 淑雎 女鸠 ,, 君在 子河 好之 逑洲 。。
关 雎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2、四家诗:
鲁、齐、韩三家诗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 韩诗出自燕人韩婴)
今本《诗经》,乃是“毛诗”。
(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 )
五、《诗经》的内容
1、祭祖颂歌: 2、农事诗: 3、燕飨诗: 4、怨刺诗: 5、战争徭役诗: 其一、对周边叛乱的。 6、婚恋诗。
专题一:先秦诗歌及其影响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前的诗歌创作习惯上称为先秦诗歌。
★“风”的传统: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骚”的传统: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 人屈原(约前340——前278)。 广泛运用楚地方 言的“楚辞”体新诗歌。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辗转反侧
——【诗经· 国风· 周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