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操作步骤
gis线路pt的操作流程

gis线路pt的操作流程英文回答: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s a powerful tool that allows us to analyze and visualize spatial data. One common task in GIS is working with line features, such as transportation routes. In this response, I will outline the general workflow for working with PT (public transportation) routes in GIS.First, we need to obtain the PT route data. This data can come from various sources, such as publictransportation agencies or open data repositories. Once we have the data, we can import it into a GIS software, suchas ArcGIS or QGIS.Next, we need to clean and preprocess the PT route data. This involves removing any duplicate or erroneous records, as well as ensuring that the data is in the correct format for analysis. For example, we might need to convert thedata from a shapefile to a geodatabase feature class.After preprocessing, we can start analyzing the PT routes. One common analysis is to calculate the total length of each route. This can be done using the GIS software's geoprocessing tools. We can also calculate other attributes, such as the average speed or the number of stops along each route.Once we have analyzed the PT routes, we can visualize them on a map. This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routes and identify any patterns or trends. For example, we can create a map that shows the density of PT routes in different areas, or a map that shows the connectivity between different routes.In addition to visualization, we can also perform spatial analysis on the PT routes. For example, we can calculate the nearest PT route to a given location, or identify the overlapping se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routes. These analyse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Finally, we can share our findings with others. This can be done by creating interactive web maps or generating reports that summarize the analysis results. By sharing our work, we can collaborate with others and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s.中文回答: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可视化空间数据。
mapgis地类面积统计操作步骤

实验二MAPGIS用于地类的面积统计一、各地类面积查询统计图形处理里的,输入编辑1、MAPGIS——装入或打开工程——点开“乡镇.wp”,让“乡镇.wp”处于编辑状态;2、工具栏——其他——区属性统计3、在弹出的“分类设置”对话框中,添加属性字段(如添加地类名称属性,表示按照各地类名称来统计),然后点击下一步;4、在弹出的“统计”对话框中的“统计字段”,选择“面积”,然后在“面积”正下方再点击统计。
这样就得到各地类的面积;5、如果添加的是其他属性字段(如添加规划分区属性,表示按照规划各分区来统计),按照步骤继续操作,就得到各规划分区面积。
二、分乡镇统计单个地类面积(如每个乡镇耕地面积)(一)提取地类区文件(地类信息,如耕地)1、选定地类信息(方法一):工具栏——区编辑——统改参数——统改区参数选定地类信息(方法二):(1)工具栏——检查——工作区属性检查——一般农地区,并点击“选择结果”,就会把所有一般农地区图斑选中;(2)常用工具栏——修改区参数——输入图层1002、把地类信息所在的100层,设为当前图层,并保存。
(1)图层——改变当前层——选择图层号100——确定(2)图层——存当前层——确定,地类信息(一般农田)提取成功!3、工作台——添加区文件——选择刚保存的区文件“一般农田.WP”。
(这步只是查看结果,与求面积无关,可不做)。
(二)分乡镇地类面积导出(一般农田的面积统计)1、MAPGIS主菜单——属性库——属性库管理2、文件——装入区文件3、属性——输出属性(因为MAPGIS不能直接统计面积,需要把面积属性输出,用Excel表格进行求和统计)4、选择输出文件、属性和输出格式(﹡.dbf),以及输出文件保存路径。
5、将输出文件“一般农田.dbf”,用Excel表格打开,或者直接将“一般农田.dbf”改为“一般农田.xls”;然后用Excel 表工具栏中的“数据”——“数据透视表”,导出各乡镇的一般农田面积。
gis基于点空间插值操作步骤

首先,加载miyunwater.jpg文件,因为jpg文件缺乏空间信息,需要对其进行空间配准。
在菜单栏点右键加载Georeferencing工具栏,如下图。
在地图的经纬度交叉点点击右键输入地理坐标,经度为X,纬度为Y。
一般输入十几个点的坐标,当残差小于一定值就满足要求。
由于作业对空间信息的要求不高,没必要添加那么多,添加适当的点就行,如下图。
(添加点的数目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配准完成之后,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即建立水库的shapefile文件。
打开ArcCatalog,点右键新建一个shapefile,注意需要定义坐标系,选在地理坐标中选Beijing 1954.prj。
Shp文件建立之后,添加到数据层中,打开editor工具,开始编辑。
选取草图工具,勾勒出密云水库的边界,最后画完后,切记要保存编辑,如下图。
然后再加载sampledata.xls,操作如下图,同样注意经度为X,纬度为Y,定义坐标系为beijing1954.prj,如下下图。
稍后将加载的点导成shp文件,如下图。
前一步的结果如下图,然后对两个shp文件定义投影坐标(这步可有可无,对插值结果无影响,具体方法是用project命令,选取投影坐标系高斯克里格,如果选用6度带,就是20带)。
定义好投影坐标之后即可对数据进行空间插值,首先需要加载Spatial Analyst工具栏如下图。
完成这步需要之前在tools-extension选项里勾选上Spatial Analyst。
进行插值之前,需要设置空间分析的范围。
点options选项,在extent里设置,因为是基于水库插值,所以设置same as layer “密云水库_project”。
范围设置之后进行插值,在Z value field中选N,也就是说是基于N这个字段进行插值。
效果如下图。
现在需要用水库的shp文件来裁剪插值的结果,命令为extract by mask,设置如下图。
效果如下图,设置不同颜色即可。
GIS操作手册

GIS学习笔记生标准框主菜单:投影变换(绘制经纬网)给横向网间隔()km(一般1或5)纵向网间隔()km依图经纬网格来定1、①最小起始经度(输入左下角经度数值)②最大结束经度(右上角经度数值)③最小起始纬度(左下角纬度数值)④最大结束纬度(右上角纬度数值)⑤经度间隔,纬度间隔给值:5000(起始网经度、纬度给10)2、点击角度单位:坐标系类型(选择,下拉表)选地理坐标坐标单位(选择)DDDMMSS.SS(度分秒)椭球参数(选择)北京坐标系,确定,确定,(或西安坐标系)点击投影参数:坐标系类型(选择)(投影平面直角)比例尺分母(给值)例图为10000,按图上比例尺给值椭球参数(选择)北京坐标系,确定,确定,(或西安坐标系)点击点参数:点击投影带类型:这里选(3°带)点击投影序号(给值,得查)这里为42°给高度3、宽度3。
6°=22 3°=423、显示1:1,选点、线确定,点保存(存名为标准框),点保存(关闭)。
在主菜单中:①装入要改图的点、线、面。
②输入四角坐标(子图号406,红色,给图层号)。
③关所有层,改层开关,打开图层(上步存的)④存出四点红“十”字点(实际值)主菜单中:输入编辑中,打开标准框,对对经纬度点内框四角坐标(子图号406,兰色)(给图层号)单存出四点(用部分存点)名为理论值。
关所有层,改层开关,(存名)(理论值)4、实用服务中①点误差校正,(打开实际值、理论值)②实际值用(红“十”光标点)S——实际值,E——实际(确定),1:1实际确定,F自动采集控制点(1、2、3、4)。
③控制点(理论值)(以上①②)(添加控制点)用手动控制点(存名控制点)关闭要校正的图(文件—保存控制点),打开文件,打开控制点。
④数据校正(保存点线区)另存文件(带NEW的P、L、T)存入输入编辑中,打开标准图框,添加点线区文件输入编辑中,打开标准图框(改后的)⑤文件(打开标准图框)删除标准图框。
GIS作业操作过程-王秀虹讲述

GIS作业操作过程姓名:王秀虹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015-5-1GIS作业操作过程(作业全部在ArcGIS10.2.2英文界面上完成)1、图像的配准(1)打开ArcMap界面,使用将zsl.tif文件加入;(2)在Catalog中右键,单击Properties,在Spatial Reference 一行中单击Edit加入坐标Beijing_1954_3_Degree_GK_Zone_40,然后点击确认。
(3)在工具条空白处右击,选择Georeferencing,然后选择操作的图层,之后用根据公里网在图层上单击选择控制点,并右键使用Input X and Y 输入数据,至少在图层上均匀地选择四个控制点并输入数据;(4)输入完数据后,结果如图(5)在Georeferencing 中选择Rectity,然后点击Save。
2、图像的坐标传递(1)将步骤1最后生成的zsl1加入到图层中,移除zsl.tif;(2)将zslxb.tif加入到图层,然后在Georeferencing中选择操作的图层,使用将zsl1.tif中的坐标传递给zslxb.tif,至少在图层上均匀地选择四个控制点,结果如图:(3)在Georeferencing 中选择Rectity,然后点击Save。
3、栅格数据矢量化(1)将步骤2中最后生成的zslxb1.tif加入到图层,将其他图层移除;(2)在Catalog中选择zslxb1.tif的文件夹,右键选择new,新建Shapefile,并修改其中一些参数,然后单击OK,如图;(3)在工具条空白处右击,选择Editor,①单击Editor →②Start Editor →③→④→⑤使用进行跟踪描图→⑥使用或者中的进行追加或者分割图形,直到完成所有,如图(4)在工具条空白处右击,选择Topolopy,使用进行拓扑检查。
4、矢量图层属性表编辑(1)Stop editing矢量图层13-15.shp,在layers中右击13-15.shp,选择Open Attribute Table 进入属性表,单击选择Add Field 进行添加字段,如图:(2)Start editing矢量图层13-15.shp根据zxlxb1.tif中信息进行矢量图层的属性表的编辑,其中面积一列的信息为右键单击面积,之后选择Calculate Geometry,在Property选择Area,之后选择OK;然后右键单击面积,选择Field Calculator,点击OK;(3)Stop editing矢量图层13-15.shp,属性表编辑工作完成,最后结果为:5、专题图制作(1)统计表①打开13-15.shp属性表,在面积上右击,选择Statistics,在Field那一栏选择面积,之后关闭;②在地类上右击,选择Summarize,如图,之后选择OK;③在工具栏选择中的View单击,选择Graphs→ Creat Graph,之后如图,最后点击finish;④结果如图(2)合成林班矢量图选择Toolboxes →System Toolboxes →Data Management Tools.tbx →Generalization →Dissolve,之后如图操作,最后点击OK。
GIS指导书、操作步骤

数据源自第一章练习一 Arcview入门所需数据:emidatat,一个高程格网文件,emidastrm.Shp,一个河流shapefile文件。
习作1是一个简单练习,将格网格式的高程图和shapefile格式的河流图加到视图中。
因为格网格式高程图包括栅格数据,你需要使用Spatial Analyst扩展模块来显示。
1、启动Arcview。
Arcview创建了一个空的Project,并打开Project窗口。
为了加载SpatialAnalyst扩展模块,点击File下拉菜单并选择Extensions。
Extensions对话框列出了计算机上装有的扩展模块,每个模块旁都有一个复选框。
点击Spatial Analyst,一条短信息出现在下方。
它描述了Spatial Analyst的功能。
对Spatial Analyst打钩,点击ok。
2、Arcview以等级结构组织它的对象。
一个Project可使用5个文件:View、Table飞、Chart、Layout和Script。
View显示地图,Table显示表格数据,Chart用图表显示数据,Layout用于生成地图和数据显示,Script用Avenue语言编写宏(程序)。
每个文件都有自己的窗口,习作1要求你用View和Table进行操作。
在Project窗口点击View,若View尚未高亮显示,则点击New。
这样就打开了一个名为View1的视图窗口。
3、在Arcview中每个文档都有其自己的菜单、按钮和工具,在窗口顶端排成三行,它们为用户提供了Arcview界面。
按钮和工具是图标形式,代表了常用的菜单项,点击便能执行某种功能。
点击后,工具按钮呈凹下状态,直到你再次点击或对激活的文件操作前,呈锁定状态。
用鼠标将光标移到图标上时,名为ToolTip的短信息以一浮动黄色方框形式出现,告诉你该图标的功能。
4、点击View菜单,出现下拉菜单和菜单选项。
一些选项是清晰的,说明它们处于激活状态,而另一些是模糊的,说明它们尚不能用。
最新mapgis67操作流程

m a p g i s67操作流程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图像文件的格式转换点击文件→→→“数据输入”或“数据输出”→→→转换数据类型(选择要转入或转出的图像文件格式如:tif)→→→单击“添加文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要转换的文件→→→单击“打开”按钮→→→单击“转换”按钮,系统提示保存结果文件→→→换名保存→→→关闭→→→点击文件→→→打开影像→→→选择要打开的影像文件→→→点击打开即可!!标准分幅的影像校正单击“文件”菜单→→→“打开影像”→→→选择要校正的影像文件→→→点击打开→→→镶嵌融合→→→DRG生产→→→图幅生成控制点→→→单击“输入图幅信息”按钮→→→输入图幅号,网格间距,坐标系→→→确定→→把图像左上角放大一点(鼠标右键选择放大,拉框放大)→→单击“左上角”三个字→→鼠标点击左上角的内图廓交叉点(让红颜色的十字正好放在黑颜色的十字里面)→→单击“右下角”三个字→→鼠标点击右下角的内图廓交叉点→→单击“左下角”三个字→→鼠标点击左下角的内图廓交叉点→→单击“右上角”三个字→→鼠标点击右下角的内图廓交叉点→单击“生成GCP”按钮→→镶嵌融合→→DRG生产→→顺序修改控制点→→鼠标右键放大第一个控制点直到可以清楚的看见红颜色十字是否完全放在黑颜色十字里面→→鼠标右键选择指针→→让红颜色十字完全放在黑颜色十字里面→→点“空格键”确认(直到把所有控制点修改好)→→镶嵌融合→→DRG生产→→逐格网校正→→换名保存结果文件→→输入与原图一样的分辨率→→确定即可非标准分幅的影像校正单击“文件”菜单→→“打开影像”→→选择待校正的非标准影像→→点击打开→→单击“镶嵌融合”→→打开参照文件→→参照线文件→→选择做好的图框文件(在实习中用的是误差校正里面的”标准.WL”)→→“镶嵌融合”菜单→→删除所有控制点→→镶嵌融合→→添加控制点→→单击左边影像内一图幅角点→→确定准确位置→→按空格键确认→→单击右边影像内对应位置→→确定准确位置→→按空格键确认→→按照上面操作依次确定四个图幅角点位置(注意要按空格确认)→→镶嵌融合→→校正预览→→镶嵌融合→→影像校正即可影像镶嵌单击“文件”菜单→→“打开影像”→→选择左边的影像图→→点击打开→→单击“镶嵌融合”→→打开参照文件→→参照影像文件→→选择右变的影像图→→点击打开→→“镶嵌融合”菜单→→删除所有控制点→→镶嵌融合→→添加控制点→→单击左边影像内一图幅角点→→确定准确位置→→按空格键确认→→单击右边影像内对应位置→→确定准确位置→→按空格键确认(选择明显的地物点方便左右对应)→→按照上面操作依次确定六个点(尽量均匀分布在重合区域)→→镶嵌融合→→校正预览→→镶嵌融合→→影像镶嵌即可图形处理→→输入编辑矢量化文件菜单→→新建工程→→确定→→确定→→点一下右边的窗口(激活菜单)→→矢量化→→装入光栅文件→→选择要矢量化的图像文件→→打开→→在左边的窗口鼠标右键新建文件→→新建点文件→→取名→→确定→→文件前面打勾→→点编辑→→输入点图元→→文字就选注释→→给注释高宽,颜色→→确定→→点击要输入的地方→→输入汉字→→地物点就→→点编辑→→输入点图元→→选择子图→→子图号→→找到和图上一样的子图,给子图高宽,颜色→→确定→→在地物点上点鼠标左键即可→→新建线文件→→取名→→确定→→线编辑→→输入线→→选择线类型(双线,折线,流线)线型,颜色,线宽→→确定→→按地图画线→→鼠标右键结束→→新建区文件→→取名→→确定→→文件前面打勾→→区编辑→→输入弧段选择弧段类型,线型,颜色,线宽→→最后ctrl+鼠标右键封闭→→区编辑→→区编辑→→输入区→→给图案(记住要给图案高宽)等高线自动赋值文件菜单→→新建工程→→确定→→确定→→点一下右边的窗口(激活菜单)→→在左边窗口上鼠标右键添加项目→→选择等高线文件→→打开→→矢量化→→“高程自动赋值”→→鼠标放在你要赋值的第一条等高线旁边点一下→→拉出一条线,这条线要穿过你要赋值的所有的等高线,在点一下鼠标左键→→在高程域名这里选择高程的属性结构→→输入当前高程(鼠标点击的第一下的等高线的高程值)→→输入高程增量(相邻的等高线的高程差值)→→确定→→线编辑→→参数编辑→→修改线属性→→点击每条等高线,属性里面都有等高线的高程值工程裁减文件菜单→→新建工程→→确定→→确定→→点一下右边的窗口(激活菜单)→→在左边窗口上鼠标右键添加项目→→选择你要裁减的所有文件→→在右边窗口上鼠标右键→→新建区文件→→文件前面打勾→→区编辑里面输入弧段→→做一个封闭的弧段→→输入区→→在新建的区文件上面鼠标右键→→保存或者另存项目→→保存→→再在这个区文件上鼠标右键删除项目→→其他菜单→→工程裁减→→选择保存结果文件目录(不要和源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里)→→保存→→添加全部→→选择全部→→内裁→→拓扑裁减→→把保存的工程文件的文件名改一下,不要用noname.mpj换成xxx.mpj→→参数应用→→装入裁减框(选择刚保存的区文件)→→确定→→开始裁减即可!!拓扑造区文件菜单→→新建工程→→确定→→确定→→点一下右边的窗口(激活菜单)→→在左边窗口上鼠标右键添加项目→→选择拓扑造区的线文件→→打开→→文件前面打勾→→其他菜单→→清线重叠坐标及自相交→→其他菜单→→自动剪断线→→其他菜单→→清除微短线→→关掉对话框→→其他菜单→→重叠线检查→→其他菜单→→线拓扑错误检查→→在每个错误上点一下,查看错误,再在错误上点鼠标右键,选择错误的解决方法(反复做这一步直到没有错误弹出为止)→→其他菜单→→线转弧段→→取名保存区文件→→确定→→左窗口→→鼠标右键添加项目→→选择刚保存的区文件→→确定→→文件前面打勾→→其他菜单→→区拓扑错误检查(反复做这一步直到没有错误弹出为止)→→其他菜单→→拓扑重建即可实用服务→→误差校正误差校正文件菜单→→打开待校正的所有文件→→“控制点”菜单→→设置控制点参数→→单击“控制点”菜单下“采集数据值类型”选择“实际值”→→确定→→选择采集文件→→选择实际值文件(方里网.WT)→→确定→→“控制点”菜单下“自动采集控制点”→→系统会提示“是否新建控制点文件”→→是→→单击“控制点”菜单下“设置控制点参数”→→单击“控制点”菜单下“采集数据值类型”选择“理论值”→→选择理论控制点文件(标准.WL)→→确定→→单击“控制点”菜单下“自动采集控制点”命令→→确定→→“数据校正”菜单下“线文件校正转换→→选择要校正的线文件(综合.WL)→→确定→→“数据校正”菜单下“点文件校正转换→→选择要校正的点文件(综合.WT)→→确定→→“数据校正”菜单下“区文件校正转换→→选择要校正的区文件(综合.WP)→→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复位”命令→→选择新生成的三个文件(NEW开头的文件)和理论值文件(标准.WL)→→确定即可实用服务→→投影变换小比例尺的标准框文件菜单下→→新建窗口→→系列标准图框→→选择小比例尺图框→→选择自己需要的图框模式→→输入图幅坐下角经纬度值(度分秒)→→椭球参数→→确定→→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参数(一般都要把左下角平移原点和图框底边水平的勾去掉)→→确定即可小比例尺的非标准框文件菜单下→→新建窗口→→投影转换→→绘制投影经纬网→→给起始和结束的经纬度(角度单位设度为单位就是度,设度分秒为单位就是度分秒)→→选择绘经纬网或者是公里网→→给网间隔距→→投影参数→→给比例尺分母(也就是图框的比例尺)→→确定→→输入自己对应的参数→→确定→→复位窗口→→选择要复位的文件即可大比例尺的标准和非标准的图框文件菜单下→→新建窗口→→系列标准图框→→选择大比例尺的图框→→选择矩形分幅方式(标准的选正方形和矩形,非标准的选任意矩形分幅)→→给定起始的公里值以及自己需要的参数→→确定即可投影变化投影变换→→进行投影变换→→选择文件→→找到你要投影的文件→→当前投影→→设置当前文件的投影参数(坐标系类型,椭球参数,投影类型,比例尺分母,坐标单位,中央经度)→→目的投影(你要把文件投影到的坐标系)→→开始转化→→复位窗口→→new开头的文件便是新生成的文件坐标系转换(北京54转西安80)投影转换→→坐标系转换→→输入坐标系(北京)→→输出(西安)→→转换方法,公共点求系数→→在输入和输出那里分别填入一组坐标点在北京和西安坐标系下的坐标→→点击一下输入公共点→→再输入一组公共点→→再在输入和输出那里分别填入一组坐标点在北京和西安坐标系下的坐标→→输入你知道的几组公共点(最少三组点)→→在转换方法那里选择七参数布尔莎模型→→点击转换→→记录下七个参数的值→→确定→→投影转换→→编辑坐标转换参数→→源坐标系选择北京→→目的坐标系选择西安→→输入记录下来的七个参数→→添加项→→确定→→投影变换菜单下→→进行投影变换→→选择文件→→找到你要投影的文件→→当前投影→→设置当前文件的投影参数(椭球是北京)→→目的投影参数(其他参数不变,椭球参数变为西安)→→开始转化→→复位窗口→→new开头的文件便是新生成的文件库管理→→地图库管理文件批量入库Mapgis67主界面设置按钮→→把工作目录设置到将要入库的文件夹(文件夹里最好只有将要入库的文件)→→库管理→→地图库管理→→文件→→新建图库→→等经纬度梯形分幅→→下一步→→图库数据投影参数设置(输入成将要入库的文件的投影参数)→→输入图库的起始经纬度(也就是图幅的起始经纬度)→→原图比例尺(选择你入库文件的比例尺)→→图幅数→→完成→→图幅管理→→图幅层类管理器→→新建→→层类路径及属性结构提取→→选择将要入库的文件(属性结构相同的入一层不同的分别入一层)→→确定→→再点新建→→选择将要入库的文件直到文件入完→→利用上移和下移的按钮让入库的顺序为面线点→→确定→→图幅管理→→图幅批量入库即可文件的无缝拼接文件→→打开图库→→选择要接边的图库→→接边处理→→设置当前图库接边参数→→确定→→接边处理→→选择接边条启动接边过程→→选择将要接边的层→→确定→→在将要接边的两幅图中间点一下→→再选择接边的方式→→接边→→保存接边修改数据→→取消接边条终止接边过程库管理→→属性库管理属性挂接关闭所有文件→→属性→→连接属性→→连接属性(选择点线面的文件)→→被挂接文件(选择WB表文件)→→确定即可属性导出新建Excel文件→→文件→→导出→→打开(选择要导出属性的文件)→→数据源后面的”+”→→添加→→选择Excel驱动→→完成→→输入一个数据源名称→→选择工作簿→→找到新建的Excel文件→→把只读前面的勾去掉→→确定→→确定→→确定→→数据源里选到刚配置的数据源名→→给一个表格名称→→导出即可图形处理→→输出文件→→打开工程文件→→文件→→编辑工程文件→→把所有的文件激活→→工程输出编辑→→页面设置选择要输出的参数→→确定→→确定→→windows打印就可以windows输出直接打→→如果是光栅打印→→光栅输出→→设置光栅化参数→→选择输出分辨率→→确定→→光栅输出→→光栅化处理→→光栅输出→→打印光栅化文件→→输出设备选择对应的打印机驱动→→设置纸张大小→→使用打印机选择已有的打印机→→确定即可空间分析→→空间分析矢量文件的迭加分析文件→→装入将要进行分析的文件(两个文件)→→空间分析→→选择要分析的类型(最后生成什么文件就选择什么样的分析)→→叠加文件1,2分别选择要迭加的文件→→确定→→取名保存结果文件→→文件→→装入刚保存的文件即可缓冲区分析文件→→装入要进行分析的文件(一个文件)→→空间分析→→缓冲区分析→→输入缓冲区分析→→给以个半径值→→确定→→选择一个或一组或全部的内容做缓冲区分析→→取名保存即可空间分析→→DTM分析GRD模型文件→→打开数据文件(点或者线)→→点或者线数据高程点提取→→属性高程数据域(选择高程属性结构)→→确定→→GRD模型→→离散数据网格化→→文件换名→→换名保存→→确定→→文件→→打开三角剖分文件→→GRD模型→→绘制三种图即可TIN模型文件→→打开数据文件(点或者线)→→点或者线数据高程点提取→→属性高程数据域(选择高程属性结构)→→确定→→TIN模型→→快速生成三角剖分网→→TIN模型→→三种坡元图绘制即可。
GIS操作手册v1.0

GIS操作手册一、基础功能功能入口:1、图层控制图层控制主要是控制地图上对应资源的图标和标签的显示。
入口如下图所示:勾选要展示的内容,例如只查看光缆的资源,则把相应复选框勾上。
设置后,地图上则只显示光缆资源,如图所示2、前屏和后屏顾名思义,就是上一刻停留时的地图位置和下一刻停留时的地图位置3、查看属性顾名思义就是查看选定资源的相关属性等,功能入口如下图:先点击查看属性按钮,后选中对应的资源,系统会弹出对该资源操作的复选框,点击对应按钮,进入对应的操作界面。
4、平移、刷新、测距、计算面积平移:点击平移按钮后,鼠标左键按住地图拖动即平移刷新:当改了设置或新增了资源,看不到效果时,可以点击刷新按钮测距:测两点的直线距离计算面积:计算闭合多变形内的面积,选好多变形后双击则计算面积5、视图收藏夹收藏当前地图的视图,方便下次登录系统是直接定位对应的地图位置;功能入口如下图所示:视图收藏:点击视图收藏图标——点击“收藏图标”框——输入视图名称——点击收藏使用视图收藏:进入gis后——点击视图收藏图标——选择视图回放——双击对应视图——地图则自动定位到对应坐标二、系统应用1、查询点击圆形查询或拉框查询——选择区域——系统跳转到列表浏览框页面在本页面可查看圈中的资源详情2、资源勘查点击资源勘查图标——点击获取——点击地图上对应资源——定位定位资源可以选择点击获取,也可以直接输入指定坐标定位后,点击确定进入下一步——输入勘查距离——勾选接入点类型——点击确定进入下一步选择对应设备——点击查询空闲数该设备的空闲资源情况展示除了输入坐标定位或点选定位,也可以框选定位。
三、数据维护1、资源维护1.1单个创建资源1.1.1创建资源点击创建资源按钮--系统弹出资源选择面板选择要创建的资源点击地图上相应位置—系统弹出选择框—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单个新增或者模板新增等单个新增:表示只新增设备,设备下的框、板卡、端口等都没有,要另行单独新建;模板新增:用建好的模板新增设备;描述创建:通过描述列框、模块、端口来创建设备,建好的设备有端子,可以进行连接管理等操作;选好新增模式后点击确定—系统弹出创建页面—填好相关属性点击保存即可(名称和编码可以手动输入,也可以自动生成,自动生成时确保除名称编码以为的其他必填属性已经填好,才能保证自动生成正确的编码和名称)确认除名称和编码的所有必填属性都填完后,点击自动生成按钮(如下图圈出的按钮),生成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例2操作步骤
软件环境:ArcGIS 9.3 DeskTop
操作步骤:
1、格式转换:
启动MapInfo使用“工具”菜单下的“通用转换器”,将已知的admin.TAB、landuse.TAB和river.TAB数据转换成.shp矢量数据格式。
2、加载shp数据:
在ArcMap中加载数据admin.shp、landuse.shp和river.shp三个文件。
3、计算各村耕地面积:
(1)在admin.shp的属性表中添加“耕地面积”字段,在耕地图landuse.shp 的属性表中添加Area字段,使用Calculate Geometry工具来更新Area字段的列内容:
(2)先用图标选择admin.shp数据中的一个行政村,再用菜单Selection→
Selection By Location,在Selection By Location设置需要提取的要素图层为landuse_region,被提取要素所在的图层设置为:admin_region。
(3)打开landuse_region的属性表,然后点击“selected”按钮来将上一步中选择的行政村所对应的耕地信息提取出来,对Area字段使用“statistics”统计工具统计出该村所对应的耕地面积;将统计出的“sum”数据复制粘贴到admin.shp属性表中该村的“耕地面积”中去,即可得到该村的耕地面积,其它
存的耕地面积计算过程是一样的,以尾林村为例如图所示:
(4)在admin图层中以各村的“耕地面积”为值域利用Symbology进行渲染,并在Lables功能设置中显示各村村名,这样就生成了各村耕地面积图,如下图所示。
4、求河流两侧各500米范围内的耕地类型及其面积:
(1)通过步骤ArcToolbox→Analysis Tools→Proximity→Buffer(缓冲区范围设置为500Meters),即可生成河流两侧各500米范围的缓冲区,如图所示:
(2)求解上述步骤生成的缓冲区范围内耕地类型及其面积:
通过步骤ArcToolbox→Analysis Tools→Overlay→Intersect,将上述步骤生成的缓冲区与landuse_region图层进行叠置分析,从而求解出河流两侧500米范围内的耕地面积图。
将“缓冲区内耕地”图层进行渲染,并且将耕地面积显示出来,即可得到500米缓冲区内不同耕地类型及其面积的分布图。
“statistics”统计河流两侧500米缓冲区内耕地面积。
在“Statistics”对话框中,通过sum数据即可求得,在河流两侧各500米范围内的总面积10252604.41平方米,并且其耕地类型只有11和15两种类型。
11:7755674.717576
15:48344.295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