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之学写读后感
《学写读后感》

最后,需要明确本次读后感的主题 ,即你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或情感 ,让读者对你的感想有一个初步的 期待。
如何展开论述
深入分析作品
在展开论述时,需要深入分析作 品的内容、结构、人物形象等方
面,找出支持你感想的证据。
结合个人经历
将作品中的情节、主题与自己的 生活经历相结合,阐述作品对你 的启发和影响,增加感想的深度
《学写读后感》PPT 大纲
2023-11-11
目录
• 读后感概述 • 读后感的写作步骤 • 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 读后感实例与点评 • 总结与展望
01
读后感概述
读后感的定义
个人情感体验
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出个人情感体验的文 章。
阅读理解与思考
读后感不仅是对作品内容的简单描述,更是读者对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后 的产物。
感谢您的观看
和分析,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何将技巧应用于实践
勤写勤练
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将所学的读后感技巧应用 于实际的写作中,提升写作水平和效率。
阅读多样化
多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拓宽阅读视野,为读后感 的写作提供丰的素材和观点。
交流分享
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读后感作品,听取他人的 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升写作能力。
和真实性。
引用原文
适当引用作品中的原文,既能证 明你对作品的深入理解,也能为
你的感想提供有力的支持。
如何结尾收束
总结观点
在结尾部分,需要简要总结本次读后感的主要观点,强调作品对 你的影响和启发。
回应初步印象
与引入部分相呼应,可以再次谈谈你对作品的整体印象,以及经过 深入阅读和思考后,对作品的新认识。
学写读后感教案

学写读后感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读后感及写读后感的方法,开发“引——议——联——结”的写作思路,提高写作能力。
2.结合具体文章的阅读,借鉴写作,把握“读”和“感”的关系,善读会感。
3.通过学写读后感,培养学生边读边教学重点:把握“读”和“感”的关系,开发“引——议——联——结”的写作思路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一】导入新课如果读别人的文章只是走马观花地读,那还不算读,真正地读,是从文章中“读出自己”。
好比看一场电影,看到动情处,你会流泪,这说明你不仅仅是在看电影,而且是从电影中“看出了自己”。
总之,我们读到一篇好的文章,会浮想联翩,会感慨万千……因此我们从中“读出了自己”。
我们可以把读书中的感想写下来,长期积累,这会让我们的文化素养有所提升。
(板书:学写读后感)【二】课堂活动活动一读文章,谈感受,了解读后感。
1.学生阅读课前选好的文章,全班交流读后的感受。
2.引出什么是读后感,并让学生了解读后感。
明确:顾名思义,先来读,再有感受和想法。
读后感就是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收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3.读后感常见的标题形式有哪些?明确:一种直接命题,一般为:“读《╳╳╳╳》有感”或“《╳╳╳╳》读后感。
”如:《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读《滥竽充数》有感。
另一种可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提炼感点),副标题(表明出处)。
如:金钱不是万能的——读《我的叔叔于勒》有感实践出真知——《小马过河》读后感活动二结习作,借写法,把握习作思路。
1.再次重温《滥竽充数》和《小马过河》两个故事。
2.以《读《滥竽充数》有感》和《实践出真知——读《小马过河》有感》为例,结合具体习作,借鉴写法,系统学习“引——议——联——结”的常规写法。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灵活)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深入)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广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紧凑)活动三试牛刀,改习作,学以致用。
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随堂测试
遵守礼仪,让生活充满仪式感
——《论语》乡党篇阅读感悟
优 秀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要有仪式感?近日,我读了《论语》乡党篇,对这一问
例 题,有了深入地思考和收获。我们要遵守礼仪,才能让生活充满仪式感。
文
《论语》乡党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平时的言谈举止和衣食住行,重点记述孔
子在不同场合的礼仪仪态,充分体现他对礼的高度重视,对自身的严格要求。
联
联系实际
结
总结抒情
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 结合生活经历中的类 似体会来写,注意一 定要回扣“引”和 “议”,生动、合情 理地贴合。
将个人的思想与感点、 社会现象总结在一起, 或展现时代气息,或 表达真情实感,升华 感受,或提出问题解 决办法。
写作技法
4.
①拟好标题——题好一半文,标题展个性。
写 A.直接拟题。 读 后 例如 :读《……》有感 ; 《……》读(观)后感。 感 需 B.以感点为正标题,以“读《……》有感”等为副标题。 注 意 例如:愤怒与惋惜——《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写作实践
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写一则随感。200字左右。 审题指导
(3)思路导引 ①要先拟好题目。可以直接写《x(课文或名著名称)读后感》,也可以根据你 写的内容,拟一个新颖、醒目、简洁的正题,然后以《XX读后感》作为副标题。 ②写好开头。开头可“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即简述原文有关内容;也 可“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即亮明基本观点。 ③写好“感”。这是读后感的主要内容。要学会使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④写好结尾。也就是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得出结论,要么强调中心论点,要 么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值得注意的是,结尾必须短小而有力。
如何写好读后感?
1. 阅读与思考。 2. 选择与联想。 3. 写作与创意。 4. 写读后感的注意点。
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

《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定义和写作要求。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3. 指导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结构和技巧。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读后感的定义和作用2. 读后感的结构和要素3. 写作读后感的技巧和方法4. 优秀读后感案例分析5. 写作实践和修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结构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读后感的定义、结构和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读后感文章,让学生了解优秀的读后感是如何写的。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写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点评。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读后感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读后感的结构和要素,分析优秀读后感文章。
3. 讲解写作读后感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点评。
5. 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写作实践:评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路清晰度、条理性和表达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分享心得和互相学习的程度。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读后感写作指导书籍或教材,供学生参考。
2. 案例文章:收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文章,用于分析和示范。
3. 写作纸张和文具: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写作纸张和文具。
4. 投影仪和屏幕:用于展示案例文章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读后感的定义和作用,讲解读后感的结构和要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

写作学写读后感1.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写作要求和写法。
2.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养成读思结合、经常写读后感的习惯。
1课时提前一周指导学生阅读《傅雷家书》。
一、导入新课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言外之意是,多读书对写作大有好处。
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得心应手。
其实,读书妙处无穷,书香浸润人生。
所以,每读完一本书,我们都要写下自己读书的感悟,让每一本书真正发挥效用,成为我们成长旅途中的路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写好读后感。
(板书:学写读后感)【设计意图】从杜甫的名句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读书和写作的辩证关系。
二、了解读后感1.读后感和读书笔记的关系师:进入初中以来,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名著了,也掌握了不少阅读的方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做了不少的读书笔记。
有的在书上画线做标记,有的在书上做批注,有的用笔记本做摘抄,还有的写读书感悟。
设问:你发现读后感和读书笔记有什么关系?预设读书笔记种类多样,但之前所做的读书笔记只能算是一种“低级”的“动笔墨”。
我们读了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后,总会有些体会或感想,把这些写下来,就成了读后感。
读后感是一种高端的读书笔记,侧重于记录自我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摘抄、批注或记载。
2.了解读后感师: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在深入领会原文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表现手法或某一感兴趣的问题等提出自己看法,表明自己见解的一类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
它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
读后感作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的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感”是重点。
“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

【导语】《学写读后感》是部编⼈教版⼋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
我们阅读时侯常常会有所触动,或得到⼀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要做到以下四点:第⼀,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
第⼆,针对材料,亮出感点;第三,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第四,联系实际,论证感点;第五,回应前⽂,收束全⽂。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导学⽬标】 1.了解读后感的⼀般写作思路和⽅法。
2.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闻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作。
【课时计划】 2课时第⼀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课时完成学⽣写作,集体评议。
精彩导⼊⽣成问题 ⾼尔基说:“书籍是⼈类进步的阶梯”。
在⼈⽣漫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照亮了我们蒙昧的⼼灵,指引着⼈⽣的航程。
现代社会中,我们⼏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
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本书、⼀篇⽂章、⼀⾸诗、⼀段语录,当我们看完⼀幅画后,我们的⼼灵会产⽣⼀些共鸣和震荡。
当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的时候,便成了⼀篇读后感。
例⽂引路掌握要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九世纪有两奇⼈,⼀个是拿破仑,⼀个就是海伦•凯勒。
”最近我读了⼀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以爱,给⼈以光明,给⼈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类⽣命的⾳乐!”的确,知识的⼒量是⽆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间奇迹! 海伦是不幸的,但她⼜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
在她19个⽉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这个幼⼩的⽣命不知道如何排遣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礼,直⾄她的莎莉⽂⽼师⾛进了她的⽣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灵的眼睛,得以与⼈沟通。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4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写读后感》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写作要求和技巧。
2.培养学生发表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感受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准备:书本《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学写读后感》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和学生讨论一下读后感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读后感。
2.导入课文《学写读后感》,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一下问题:(1)作者通过阅读什么书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评价的能力?(2)作者对《红与黑》这本书的评价有哪些?2.讲解课文,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三、讨论写读后感的要求和技巧(10分钟)1.让学生讨论一下写读后感的主要要求和技巧,并记录在黑板上。
四、写读后感(20分钟)1.让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并独立阅读。
2.让学生按照课文的要求和技巧,写一篇自己的读后感。
五、分享读后感(10分钟)1.让学生互相交换读后感,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六、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体会,以及写读后感的收获和困惑。
课后作业:写一篇自己对一本喜欢的书的读后感,并交给老师检查。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精选4篇(二)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说明的顺序》【教学目标】1. 了解说明文的特点与写作要求;2. 学习说明文的顺序安排方法;3. 能够运用说明文的顺序写作法撰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1. 说明文的特点与写作要求;2. 说明文的顺序安排方法。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引入(10分钟)1. 复习学生对于说明文的了解,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说明文是用来做什么的?说明文的特点是什么?2. 阐释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提醒学生注意说明文的写作规范和技巧。
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2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读书引领人生,创作点亮梦想。“书 香盐城”微信公众号为了促进全民阅读 ,开展以“吐读书真知,生笔下云烟” 为主题的“我读经典”读后感征文比赛 ”活动。方方同学想参加这一活动,但 是她困惑于如何写读后感,同学们能不 能教教她怎样写读后感?
PART 01
什么是读后感?
•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 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那是一道爱的背影,温暖着每位读者的心房,也触动着每个儿女最柔软的情感芳草地。 那也是一道爱的背影,在推开现实大门的那一刻,我们被深深地震撼!那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山崩地 裂,摧倒生命无数!汶川,一个让人听到它便无限悲痛的地方。有多少父母,为了儿女的安危,留下了这一幕幕 壮丽的背影。在楼房塌陷的那一刻,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仅有15个月大的孩子。她用精神肉体筑成了一 座永摧不毁的堡垒。沉重的水泥板、石块砸下来,她纹丝不动。而更让人惊异的是,孩子竟在母亲的庇护下安静 地睡着了!母亲最后留下的背影,那样艰难却又那样坚强地匍匐着,守护着她身下挚爱的幼小生命。这是生命中 最亮丽的背影,留给世人最伟大的母爱芬芳! 背影,无数的背影。抗洪抢险时,一个又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泛滥的生死关头,日夜兼程赶 赴灾区。他们轻轻地来,默默地走,不留下一个姓名,只留下一个个在洪水中浴血奋战着的背影,那样疲倦却又 那样巍然的背影,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 背影,静静地来,悄悄地去。无论是大是小,是崇高是卑微,都凝聚了水乳交融般的真挚情感,那是自然赋 予人类最美的情感——爱!
或许,我的理解力可能还没这么强,读完全文,我首先领悟到的是:不要扼杀儿童爱玩的
天性。 几乎每一个儿童都爱玩游戏,而几乎每一个大人都极力反对儿童玩耍,鲁迅先生另一篇作
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可见一斑,不仅是古代、近代,连当代也有这样的事,甚至更 “昌盛”。就拿我家从前住的那幢大楼来说,三天两头就听见琴声,不是提琴,便是钢琴,还 有古筝。我还经常听说三四岁的稚童围棋下得如何出神人化。我真不明白,难道有那么多的莫 扎特、嵇康……在我们身边吗?难道他们就没有想过亲手扎一只风筝,让它在蓝天下遨游吗? 难道没有人敢站出来,稍稍反抗一下吗?难道中国的下一代需要那么多音乐家与优秀棋手吗? 这样看来,鲁迅那位瘦弱的小兄弟还是很自由,很勇敢的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教学之学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真理解原文,把握要领,写出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获取感受,在写作中具体、深化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从有益的书籍中获得启迪。
【教学重难点】
1.难点学习读后感的一般写法,结合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篇诗文或一本著作(也包括一部影视作品),我们读过(或看过)之后,总会有些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观)后感。
如果我们能坚持写读后感,既可以加深对原作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二、认知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
读后感作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感”是重点。
“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三、学写读后感
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来:
1.写好读后感的三点要求
(1)理解原文抓要领。
要想“读”后生“感”,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要能够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抓准文章的要领。
这样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发出自己的感想。
(2)突出重点谈感受。
读的内容往往是丰富的,涉及的问题较多,读后的感受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
而读后感则应当围绕某一中心有重点地来写,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有独到见解的内容来写。
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
(3)联系实际深开掘。
写读后感受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要把所读的内容与自
己在生活中体会较深的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要尽可能使感想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根据以上要求,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可概括为四个字:
(1)引,概括地引述原文观点或具体文字的内容。
(2)议,以所引内容为基点生发展开,发表议论。
(3)联,在所引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或问题。
(4)结,提出看法,小结全文。
当然,任何文章的写法都不应该受某种框框的局限,以上所讲的写法只是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参考的内容和思路。
具体写起来应灵活掌握。
3.克服常犯的毛病
根据以往经验,最常见的毛病有四点:
(1)大量引述原文。
读后感,顾名思义,主要是写“感”,引述是为写“感”服务的,但有些同学偏偏忘记了这一条,本末倒置,大量抄录或复述原文,结果犯了以“引”代“感”、代“联”的毛病。
(2)脱离原文空写“感”。
任何事物都非凭空而生,都有个由来。
“读”是“感”的基础,“感”由“读”而生发。
只写感想而不交代其来由,不知“感”从何来,使“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就里。
因此,写“感”应当与原文自然结合起来。
(3)内容杂乱无中心。
写出的读后感无中心,是犯了作文之大忌,也不符合写读后感应“抓要领”“突出重点”的要求。
因此,一定要确定好中心,不可漫无边际地想到什么写什么。
(4)感受认识太肤浅。
读后感要求写个人在感情上最受触动,在认识上最受启发的内容。
因此,一定要联系和对照生活现实和个人实际,写与个人真情实感相结合的内容。
但是,在不少同学的读后感中,看不到作者读后的动情点和深刻的启示点,内容浮浅杂乱。
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只要同学们多读、多想、多练,不断总结写作经验,就一定会把读后感写好的。
四、写作文题
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可以针对这部名著的整体或其中某一个章节、片段来写。
选定之后,重读一遍,然后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来写。
2.引用名著原文时,要仔细核对,以保证引文与原文一致。
3.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五、佳作欣赏
叹为观止《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公认的文学巨著。
曹公之功力,无法用语言形容。
全书包罗万象,煞是好看。
鲁迅先生评价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缠绵,革命家看排满,流言家看宫闱秘闻。
”除此之外,实还可看社会万象,看养身之道,看官场百态,看工艺建筑;并可看戏看诗文看排场看笑话。
我自十一岁始读《红楼梦》后欲罢不能,得空便读。
初,纯乎是看个热闹,只觉人多事也多。
后来渐渐看起了交际之道,读起了原先跳过的诗文。
愈读愈觉得好,“如口中含了个千斤重的橄榄”(香菱语),味美得说不出。
不必说全文,单取任一段看,都有独到之处。
仅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
先说其热闹。
门外已然一片盛景,进门后左拐右转,便初领了贾氏大家之气。
人物陆续登场,丫环婆子已不寻常,太太奶奶更是了不得。
借黛玉之眼,看那珠光宝气,富贵堂皇。
那些个霓裳锦衣,通体的装饰,名堂甚多,皆未听说过。
各人容貌,谈吐举止,仪礼之道,亦是与众不同。
数年前初看此段,便有点发呆,无话可说。
再略探门道。
各人出场不同:有扶,有请,有自个儿跑来,有的“千呼万唤始出来”,更有的借故不见,“出场”的只是个名字。
各人之言语又不同:有的小心翼翼,中规中矩,有的放诞不拘,先声夺人。
各人动作亦不同:有携、拉、扶、送……借黛玉之耳目,皆跃然于纸上,是曹公用笔之精妙。
这些个不同,都很有道理。
再说那“凤辣子”,偏不像其他人规规矩矩,安安静静,而是自己“不请而至”,人不到声先来。
令黛玉私下纳罕,也让读者心存疑虑,兴趣顿生:究竟是谁,如此特别?人来了,却仍看不清。
只因浑身上下实在鲜亮夺目,几乎叫人睁不开眼。
足见其贪图虚荣爱好富贵且非风雅之士。
待看清面目,只觉美则美矣,却亲近不得。
含春粉面中也透着可畏阴气。
好可怜见的黛玉!被凤姐拉来送去,很是被动;又时悲时喜,甚是唬人。
凤姐那段著名台词,亏曹公想得出!一箭数雕,讨好这个,笼络那个,亲在其表威匿其中,八面玲珑,又很是干练,但藏不住那虚伪之心。
再说两个“文”字辈。
曹公用虚笔免他们出场,也免读者因雷同而生厌。
把个活宝宝玉,也藏得甚好,最后一个露面。
写其外貌装束,穷极美词,一首《西江月》寓褒于贬。
两个悲剧主人公初次见面,一惊一笑,暗藏悲情。
曹公处处用心,为下文作好铺垫。
少不得要提高君那后四十回。
十一岁时便很不喜欢,捏着鼻子读完,现在更多些恶感。
枉
费曹公心计,前八十回在高君眼里,仅剩一“人物关系表”而已。
后四十回人物形象干瘪,一个个均突然转变,如第八十三回中,黛玉竟然没来由地劝宝玉读书。
事儿也少,热闹也少。
待到“沐皇恩”,只叫人无语。
高君写得当然不坏,但多少破坏了全书整体美感。
这与他出身环境有关,可以理解。
《红楼梦》是本叹为观止的好书。
对待它,或许应像爱因斯坦对待巴赫一样:“我们只能品味,只能欣赏,不要妄加评论”。
点评:洋洋大观一部《红楼梦》,作者用短短千字便评出一些情味来,个中原因何在?在于抓住典型,撮其要领。
先总评其博大精深,然后由总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由一般到典型,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叙与议、引与评巧妙结合。
结尾用“闲笔”提一下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对比。
语言洒脱不拘,大家气象,特别有概括力。
例如:“只觉人多事也多”,“后来渐渐看起了交际之道,读起了原先跳过的诗文”,“进门后左拐右转,便初领了贾氏大家之气”,妙极!“好可怜见的黛玉”,着一“见”字,那情味便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