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高考语文2020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

高三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新100套试题答案仅9.9,费力下载不如直接搞定

维新:伊三二,柒肆伊另,酒三捂二

一个人一生要追求些什么?我认为有三点:必要、需要和重要。“必要”就是非有它不可,有它还不够。像生活条件是必要的,非吃饭不可,但是光吃饭不够。

人生的需要是什么呢?人生的需要是发展潜能,即心智上的潜能,包括三方面:知、情、意。“知”就是求知。古人读书,书不多,五本就够了,即《诗》、《书》、《礼》、《乐》、《易》。《诗》代表文学,《书》代表历史,《礼》代表社会规范,《乐》代表艺术修养,《易》代表哲学。当时,如果把这五本书都读好的话,就是全方位的学习。所以,“知”的重要性是帮助我们这一生过得充实又快乐。

“情”就是情感。人的情感要调节,意即“情绪智商”。我们如果处在穷困的境况中,怎么才能快乐呢?调节情绪。情绪调节有很多方法,譬如欣赏音乐或通过休闲生活接触大自然等,在这一享受休闲生活的过程中,你就会感觉到人我之间微妙而又美好的互动关系,可以慢慢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因为一般人的情绪都是利己的,人与人互动很自然都希望对自己有利。如果你培养好的情绪智商,就会慢慢想到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有利。就像《易经》中的“损卦”。很多人听到“损”字,就觉得是损失。但是《易经》六十四卦中,只有两卦卦辞是上上大吉,其中一个就是“损卦”,为什么呢?就是“损己利人”这四个字,与我们平常想的“损人利己”倒过来。一般人如果做事损人利己,肯定人缘不好,大家都讨厌。如果是损己利人,做任何事都考虑到别人的要求,自己吃亏无所谓,这样的人谁不喜欢?

我以前读《论语》,常常觉得自卑,打开《论语》一看,里面好像只有两种人:君子和小人。仔细看孔子的描写,发现自己就是小人。因为君子所了解和考虑的是道义,小人则专注于利益。想想看,我们从小一路走来,真的很像小人,没什么长进。是不是这样呢?也不尽然。君子跟小人的区别在于“小人”就是小孩子,身体长大了,但是心态还是小孩的阶段,只顾自己,只替自己着想,所以小人就是没有立志的人。君子就是立志的人。所以孔子所说的君子就是立志者,有志向,让自己每天提升、改善的人。所以我们在读《论语》的时候,要把“君子”看成正在进行的状态,君子就是立志成为君子的人,而不是已经做到的君子,真要做到君子的境界很难,没多少人能做到。

“意”就是意志。何谓意志呢?当你做一个选择的时候,请问你是被动还是主动?通常我们做选择都会有几分被动,几分主动,而被动成分居多,所以要慢慢修炼。如何修炼?慢慢增加主动的成分。本来是我不太愿意做的,被要求做,慢慢变成是“我觉得我也能够做”,到最后变成“我愿意做”。所以我们平常要练习把自己的责任都当做是自己愿意做的,心情就不同了。上班的时候很开心,工作的时候很认真,学习的时候也很快乐。如此一来,作为部属,上司对你很满意;作为学生,老师对你也很满意。

快乐人生的秘诀无它,关键就在“化被动为主动”,古今中外都相同。不能做到这一步,什么快乐都是假的。

(摘编自傅佩荣的《人生追求无私无欲的快乐层次》,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一生的追求分为必要、需要和重要,例如衣食、住房、私家车等是非有不可的“必要”之物。

B.古人读书不提倡多,只需要把《诗》《书》《礼》《乐》《易》五本书全方位地研究透就行了。

C.处在穷困境地的人可以通过欣赏音乐、接触大自然等休闲生活的方式来调节情绪、获得快乐。

D.每个人都要好好修炼意志,因为我们每做一个选择,总是被动的成分比主动的成分多。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人生的需要出发,分别从“知”“情”“意”三个角度逐层展开,阐述了人应该怎样追求无私无欲的快乐层次。

B.人生的追求虽然可以分为必要、需要和重要三类,但本文只是重点阐述了“需要”这一类。

C.文章举自己读《论语》例子,阐明我们做立志成为君子的人就行了,不必真正达到君子的境界。

D.文章通过对人在知、情、意三方面发展潜能的分析,得出人生快乐秘诀的关键是“化被动为主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如果把《诗》《书》《礼》《乐》《易》这五本书读好了,他们就可以过一个充实而快乐的人生了。

B.一个人如果以“吃亏是福”为人生信条,不计较自己吃不吃亏,多考虑到别人要求,

他定会招人喜欢。

C.工作学习时,多一分主动,往往多一分快乐。因为主动,就少了抱怨,多了认真,好了效果,来了赞誉。

D.即使是亿万富豪,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要能主动担当自己的责任,否则,工作不一定开心,生活也不一定愉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机融合将在本世纪完全实现,人类未来生活将发生巨大改变,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而作为人工智能从业者,旷视(Face + +)创始人兼CEO 印奇则认为机器不会完全取代人类,他表示:“人类非常善于利用新技术对自身进行变革,人类自身的演化会跟技术的演化一起发展,随着技术的演化加快,人类自身的演化也会越快。与其说机器会在某一瞬间超过人类,不如说人类和机器会逐渐融合并且会早于机器超过人类。”

印奇自称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一直对技术抱有乐观的态度,并认为技术的本质是让世界变得更好。他认为,人工智能的第一个阶段是替代一部分“low level”的底层工作;第二阶段则是人与机器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人用机器来增强人的能力实现人机融合;第三阶段才能达到人与机器共生共存的状态。

“人类最有优越感的是拥有神奇的大脑。人工智能可以看作是对大脑的模拟,深度学习本质上是比较初级地对人类大脑进行模拟的一种算法,虽然这套机制还缺少很多复现技术,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像人脑的运转原理,也许这在未来十年中就可能实现。”印奇表示。

他说,随着人工智能商业化的快速推进,人像识别、图象识别技术已经在金融、物联网行业广泛应用,旷视(Face + +)也正在帮助公共安防搭建科幻影片中才能看到的天眼系统,让智能摄像头成为24小时在岗的保安。

而人工智能技术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印奇和尤瓦尔·赫拉利的看法大致相同,他们认为技术在某种意义上会加大阶级差异,当一些人利用基因技术和一些人工智能能力将以往由基因决定的记忆力和运动能力增强的时候,就会出现有资源的人越来越强的阶级

分化现象,他们可能会通过技术的方式对核心资源进行革新。

(选自《未来进化·人工智能如何影响人类生活》,有删改)材料二:

全球知名专业服务公司埃森哲在最新研究《人工智能:助力中国经济增长》谈到,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激发经济增长。第一,人工智能创造了一种新的虚拟劳动力,能够解决需要适应性和敏捷性的复杂任务。人们称其为“智能自动化”,以区别于传统的自动化解决方案;第二,人工智能对现有劳动力和实物资产将进行有力的补充和提升,提升员工能力,提高资本效率;第三,人工智能的普及,将推动多行业的相关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开辟崭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基于人工智能对中国经济整体影响的模拟分析,并结合行业规模数据,埃森哲进一步解读了人工智能对中国15个行业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研究显示,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升2%、1.8%和1.7%。

(选自中国经济网《人工智能或拉动中国经济年增长率至7.9%》,有删改)材料三:

全球五大科技巨头谷歌、亚马逊、Facebook、苹果、微软都在做人工智能,机器换人已成为无法阻挡的趋势。麦肯锡近期的一份报告对全球800多种职业所涵盖的2000多项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50%的工作可以通过机器实现自动化,这意味着许多行业生态将被改变,像是翻译、医疗、财会等行业许多岗位的人可能会面临着失业的威胁。

但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人工智能在摧毁一些岗位的同时也能造就一批新职业,比如开发人工智能科技和应用等。所以基本上会是一个重复性工作消失,创意性工作产生的过程。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世界智能大会”上表示,在人与机器的竞争中,人是有智慧的,而机器只能是智能。人类要明白人类应做什么、机器应做什么,要尊重和敬畏机器的智能,但不要害怕机器,机器不可能代替人类。

(选自凤凰网《未来50%的工作将被机器取代》,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会让人机融合在本世纪完全实现,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

B.旷视(Face + +)搭建的在科幻影片中才能看到的天眼系统,已在公共安防方面广泛运用,让智能摄像头成为24小时在岗的保安。

C.埃森哲公司的研究表明,中国将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是制造业、农

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

D.麦肯锡近期的一份报告指出,翻译、医疗、财会等行业许多岗位的人可能会面临着失

业的威胁。

5.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印奇是个理想主义者,他认为虽然技术的发展会使机器超过人类,但最终会实现人机

融合、人机共存。

B.材料一告诉我们,当有资源的人通过技术的方式将决定人的记忆力和运动力的基因增

强的时候,就会出现越来越强的阶级分化。

C.根据材料二可知,人工智能激发经济增长的方式有创造虚拟劳动力、补充和提升现有

劳动力和实物资产、推动行业的相关创新三种方式。

D.在谷歌、亚马逊、Facebook、苹果、微软五大科技巨头的推动下,人工智能会改变许

多行业的生态,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这是无法阻挡的趋势。

6.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流浪汉

侯发山

父亲去世后,小康就正式接管了店铺。店面不大,经营的不是金银珠宝,是相机专卖,

尼康啦,佳能啦,这家伙,也贼值钱,好的,也是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不亚于一台小轿

车。小康每天早上来到店门口,总能看到一个流浪汉蜷曲在店外边。他的年龄大约在六十岁

左右,胳膊腿健全,不残疾,长长的头发,像是被膙子给糊住了,一绺一绺的,脸上黑一块

紫一块的,好似被紫外线灼伤了的藏族同胞,身上的衣服长一片短一截的,类似时下流行的

混搭,自打套在身上怕是没脱下洗过,已经看不清本来的色彩……眼下是秋天,他却穿着羽

绒服,还是女式的。走的近了,还能闻到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刺鼻的味道。这个流浪汉也不

傻,只要看见小康来,就知趣地走开了,走得远远的,一整天都不见他的踪影。

难道这个流浪汉打算伺机偷盗?想到这里,小康着急了。然而,媳妇正在坐月子,母亲

又有病,他白天不在家,晚上总不能守在店里不回去啊?父亲活着的时候,也不是常常住在店里。有几个晚上,小康不放心,悄悄踅摸到店铺门口,每次都是看到流浪汉睡在门口,没有什么反常的行为。但老话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虽然不能排除怀疑,还是把他撵走的好,免得夜长梦多。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这天早上,小康来到时,流浪汉还在门口酣睡。小康也不理会,越过流浪汉,悄悄打开门,扫地时故意把尘土往他身上扫,即便这样,流浪汉还没有醒,小康就用扫帚去撩拨流浪汉的脸,流浪汉这才醒过来,讪讪着走开了。小康挥舞着扫帚,捂着嘴朝他叫道:“滚!滚得远远的。”

小康以为,他这一下,流浪汉肯定会流浪到别处去。第二天清晨,远远地,小康又看见那个流浪汉还在店铺门口,靠着防盗门,半躺半坐,悠闲悠哉的,好像自己是店老板似的。小康便气不打一处来,走到流浪汉跟前,抬脚去踢他,同时把手里半瓶矿泉水泼到他身上,一边怒吼着:“滚!滚!滚!”那架势,仿佛他跟流浪汉之间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

流浪汉诧异地看着小康,似乎心说,我也并没有杀你的父亲、夺你的妻子,为啥发这么大的火气?

“看什么看?你聋吗?再不滚我揍死你!”小康把矿泉水瓶子朝流浪汉摔去。

流浪汉下意识地躲了一下,走了。

此后,小康再没见到过那个流浪汉。

大约过了半个月,小康的店铺被盗了,丢了五台索尼高档相机,每台都在一万元以上。

小康的脑海里立马出现了那个流浪汉的影子,他断定是流浪汉在报复。当警察赶到后,小康说出了自己的直觉。

怀疑归怀疑,警察要的是证据。幸亏店铺对面有家面包房,人家在外面装了两个摄像头,有一个刚好照到小康的店门口。

警察打开监控,根据监控拍到的画面,短短时间内便抓获了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交代,他早就盯上了小康家的相机专卖店,因为流浪汉的缘故,才一直没有下手。

面包房的监控录像证明了犯罪嫌疑人所言不虚。小康一边看监控一边泪流不止:小偷光顾那几次,每次来都是因为流浪汉睡在门口,他才没有得逞。有一个晚上,月黑风急,昏黄的路灯像是睁着惺忪睡眼的醉汉,街上少有行人。那个小偷又鬼鬼祟祟地出现了,拿着刀子威逼流浪汉离开。流浪汉头一低,不管不顾朝小偷身上撞去。不怕人横,就怕人不要命,这话不错。见此情形,小偷也屙稀屎,转身逃了……

流浪汉为什么要这么做?

面包房老板的话让小康如梦初醒:小康的父亲在世时,时常买面包给流浪汉!

小康转遍了大街小巷的旮旯角落,没有找到那个流浪汉。

大叔,您在哪儿呢?店里清闲的时候,小康常常盯着门口自言自语。

(摘编自《天津文学》2017年第5期)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对流浪汉外貌的描写,有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为下文展现人物美好的心灵作了铺垫。

B.小说中小康的父亲虽然没有出场,但是却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为小说留下了含蕴不尽的想象空间,足以使读者浮想联翩,感慨不已。

C.小说以流浪汉为报恩而暗中保护店面为明线,以小康对流浪汉的态度变化为暗线,双线交织,行文错落有致,摇曳生姿。

D.作者善于设置悬念,环环相扣,直到小说结尾才抖开包袱,使真相大白,实在是匠心独运,与相声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8.你觉得小说情节发展上的转折点在哪里?该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以“大叔,您在哪儿呢?”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孙伏伽,贝州武城人。仕隋,以小史累劳补万年县法曹。高祖武德初,上言三事。帝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朕惟寡德,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初,帝受.禅.,伏伽最先谏,帝欲尽下情,故不次见拔,以示群臣。是时,军兴赋敛重,伏伽数请厘损。帝语裴寂曰:“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

朕所望哉?”东都

..平,大赦天下,又欲责贼支党,悉流徙恶地。伏伽谏曰:“臣闻王者无戏言,今四方已定,法者陛下自作,须自守之,使天下百姓信而畏也。自为无信,欲人之信,岂可得哉?臣愚以为贼党于赦当免者,宜一切加原,则天下幸甚。”又表置谏官。帝皆钦纳。太宗

即位,封乐安县男

..,迁大理少卿。帝数出驰射,伏伽谏曰:“臣闻天子之居,禁卫九重,出也

警.,入也跸.,非直尊其居处,为社稷生人计也。比闻陛下走马射帖,此直少年诸王务耳,安得既为天子,尚行之乎?”帝悦曰:“卿能言朕失,朕能改之,天下庶有瘳乎!”后坐奏囚失,免官。起为刑部郎中。累迁大理卿。时司农市木橦,倍直与民,右丞韦悰劾吏隐没,事下大理讯鞫。伏伽曰:“缘官市贵,故民直贱。臣见司农识大体,不见其罪。”帝悟,顾悰曰:“卿不逮伏伽远矣。”久之,出为陕州刺史,致仕。显庆三年卒。始,伏伽拜御史时,先被内旨,而制未出,归卧于家,无喜色。顷之,御史造门,子弟惊白,伏伽徐起见之。时人称其有量,以比顾雍云。

(节选自《新唐书·孙伏伽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B.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C.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D.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指我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B.东都,历代王朝在京师以东的都城。隋唐时指洛阳,时京都在长安。

C.县男,爵位名。爵制早已有之,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历代因之。

D.警、跸,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设置侍卫警戒,开路清道,禁止通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武德年间,战事不断,赋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孙伏伽为民请命,多次请求整治裁减;高祖不仅予以采纳,还夸他为谊臣。

B.唐太宗多次出城打猎,孙伏伽犯颜直谏,认为打猎行为,不务正业,玩物丧志,既为天子,应有所收敛。帝欣然接受其劝谏。

C.孙伏伽认为司农加价出售木橦无过,因为官价贵,私营的相对便宜,对百姓有利。太宗顿悟,并批评了韦悰。

D.孙伏伽处事从容,有顾雍之量。拜治书侍御史时,自己已知旨意,归家后却秘而不宣,

待制文到来,举家欣喜而他却若无其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伏伽最先谏,帝欲尽下情,故不次见拔,以示群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者陛下自作,须自守之,使天下百姓信而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词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4-15 题。(本题共 2 小题,9分)

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①

【南朝?梁】何逊

缘沟绿草蔓,扶楥②杂华舒。

轻烟澹柳色,重霞映日余。

遥遥长路远,寂寂行人疏。

我心怀硕德③,思欲命轻车。

高门盛游侣,谁肯进畋渔④。

注:①此诗写于何逊“州举秀才”之后,诗人于落日前立村落所望,其时范云任广州刺史。②楥:篱笆。③硕德: 美德。④“畋渔”,种田、捕鱼的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绿”“杂”描绘了青草绵延,碧绿如茵;野花开放,杂乱无序的画面,让景物鲜活灵动。

B.“澹”将轻烟、垂柳、夕阳和余晖融合,描绘了一幅春野夕照图,富有诗意美。

C.前四句描写黄昏眺望所见春野景致,优美宁静,触动诗人情绪,乐景衬哀情。

D.本诗结构严谨,前四句写景,“遥遥长路远”是诗人览物所感,为下文抒情作转笔。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本诗作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宋人罗大经指出杜甫《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含有八层意思,寓指

八层悲伤,层层推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浔阳城当地虽有乡土音乐但难以入耳。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对月抒怀,表达对人生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这样的飞跃,源于一个先进的政党,源于一个_____的制度,源于伟大的中国人民。

_________凝结而成的“中国方案”,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奏出的时代强音。从_______思想束缚到改革开放伟大觉醒,再到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________;从被围堵孤立到融入世界,再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风雨砥砺不忘初心,春华秋实继往开来。70 年披荆斩棘,70 年风雨兼程,我们的国家,无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感天动地的一部奋斗史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优秀未雨绸缪突破新格局

B.优越未雨绸缪突破新形势

C.优越厚积薄发冲破新格局

D.优秀厚积薄发冲破新形势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时代坐标不断更新中国的发展方位。

B. 时代坐标不断更新中国的发展方位,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C.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坐标不断更新中国的发展方位。

D.不断更新中国发展方位的时代坐标,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无论在世界历史上,还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B.无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感天动地的一部奋斗史诗。

C.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感天动地的一部奋斗史诗。

D.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对于一个接受移植的器官来说,除了发挥生命功能的外来细胞是核心之外,

①。“单一外来细胞移植不易成活,也不‘合群’”,必须为器官提供细胞载体与结构支架,这就需要用到生物材料。通俗地说,生物材料是要为移植的功能细胞搭个“家”,连“家”一起搬过去,②,进而成活下来。由于要植入体内,甚至是人体内的核心部位,因此对于生物材料的选择,③,如可降解、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以及一定的空间结构、孔隙率、降解速率等特性。

①②③

21.黄庭坚57岁结束四川六年贬谪生活,从贬所东归,途经咸宁,留诗一首:山行十日雨沾衣,幕阜峰前对落晖。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灵源大士人天眼,双塔老师诸佛机。白发苍颜重到此,问君还是昔人非?请发挥想象将诗句“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所描写的画面,扩展成一段话,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5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自首次参加 1984 年第 23 届奥运会至今,中国已参加了八届奥运会,七届奖牌数位居前五,其中最近四届奖牌数稳居前三。

②2018 年江苏省大一新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合格率为 78.78%,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调查还显示,高考成绩高的学生体测成绩也较好。

③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

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