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木雕文化的历史变迁和积淀

东阳木雕文化的历史变迁和积淀
东阳木雕文化的历史变迁和积淀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句生动概括了金华的重要位置和雄伟气势。金华市位于浙江省的中部,为省辖地级市,界于东经119゜14′ -120゜46′30″ ,北纬28゜32′-29゜41′,南北跨度129公里,东西跨度151公里,土地面积10918平方公里,2008年末人口461.41万人,其中市区92.38万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东阳木雕文化的历史变迁和积淀

孙华东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081 08280147)

摘要:历史时期中华名族的文化发展具有阶段性。东阳木雕的历史文化变迁同样受到了阶段性文化主题的影响,相继呈现出汉文化的合一性、宋文化的本然性和宋以后文化的大众性。东阳木雕作为一门传统工艺,在历史时期的文化转型中亦发生了文化积淀,以至于东阳木雕在清代全盛期,继承并发展了三大文化主题合一性、本然性、大众性的风格。

关键词:东阳木雕;文化;积淀;变迁

1 背景

东阳木雕,历史悠久,师宗鲁班,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滋长于秦汉,形成于唐,经宋至明,技艺臻于纯熟境界,至清代,进入全盛时期。史载,自清朝嘉庆年间始,营造皇家宫殿,雕刻一技,多征自东阳木雕之翘楚。由此奠定了东阳木雕在国内工艺美术界的重要地位。

东阳木雕,欣逢盛世。1995年,东阳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0年,东阳木雕被列为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2002年10月,东阳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名为“中国木雕之乡”;2006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2006]18号文件,东阳木雕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 东阳木雕的历史变迁

文化随时间的变迁主要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环境变化所导致的文化模式的变化。一般来说,“每一个民族、国家在文化发展历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与其他阶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文化主题【】。张立文先生(1987)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汉文化、宋文化、近代文化等三层次结构”【】。可见,历史时期中华名族的文化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汉文化、宋文化、近代文化等三层次结构的文化主题随时间变迁,彼此之间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在国家政治格局和文化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东阳木雕这门千年古艺,在历史时期的文化变迁中,同样受到了阶段性文化主题的熏陶与洗礼,其文化意蕴随时间的变迁亦刻上了阶段性文化风格和时代的烙印。

2.1 东阳木雕的汉文化风格

先秦之时,国家林立,诸侯异政。从先秦到汉,完成了中原华夏多种文化与四夷(包括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百越等)文化的交融,最终形成中华民族文化,即汉文化。其最典型、最一般、最普遍的思维特征是统一协调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格局和中庸、和谐、合一的思维模式的确立【】。

根据现有资料记载,东阳木雕起源于秦汉,形成于唐,经宋至明,技艺渐臻纯熟,清代至民国,进入鼎盛时期。而从西周古墓出土的印纹陶罐等物品的装饰花纹上看,当时东阳已出现雕刻技术。由此可知,东阳木雕可溯源到商周时期。

虽然有关汉代东阳木雕的实物尚未可考证,但以圆木雕刻为主的汉代雕刻的艺术之风亦落东阳。在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格局和中庸、和谐、合一的思维模式下,东阳木雕体现地是线与面、粗与细、简与繁的合一。整体艺术造型庄重威严,雄浑大度,体现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所特有的气魄。

2.2 汉文化时期东阳木雕兴起的社会性需求

作为一门传统工艺,东阳木雕得以兴起并发展,离不开社会性的需求。殷商时期用活人殉葬,该习俗随历史发展逐渐发生了异化,取而代之的有削木成人的木

俑。木俑以圆木雕刻为主要手法,整体风格饱满坚实。木俑殉葬而形成的社会性需求对东阳木雕早期的形成起着拉动性的作用。

2.3 宋文化下的东阳木雕

汉以后,中华民族本土第一次迎来了外来印度佛教文化的撞击,由秦汉至宋,一千余年中外文化的融合发展,创造了世界上最辉煌的中世纪文化——宋文化、其思维特征包括从本然之全体上,构造了自然、社会、人生一体化的系统思维模式以及群体意识的强化等【】。

发现于东阳南寺塔的一尊北宋善财童子像是现存最早的东阳木雕实物。此像身贴金色长袍,衣纹皱褶,显得质地轻薄。佛座和佛龛均有云纹雕饰。人物神态生动,眉须毕现,双手合十,神态慈祥,是一尊用枫木镂空雕成的圆雕作品。以线为主,线面结合,刀法应用熟练;风格朴实,古典端庄,具有早期东阳木雕的艺术风格。从善财童子面部刻画形式、衣纹线条及刀法、用材来看,都具有东阳木雕的独特风格,有别于粗犷、以透雕为主的潮州金漆木雕,也相异于以块面、立体雕为主的黄杨木雕。

宋文化思维模式影响下的东阳木雕,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从现存寺庙的梁架、斗拱、门窗、香案、佛像等的雕刻装饰上看,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东阳木雕的艺术手法在圆木雕、圆木浮雕、平面浮雕上的发展。在艺术造型上,东阳木雕继承并发展汉文化下东阳木雕线面合一的一体化风格。宋文化中的佛学推崇返璞归真,遵循事物的本然,在佛文化熏陶下的东阳木雕风格多朴实素雅。于此同时,东阳木雕取材于天然的木材,在漆色上多保留材质本色,追寻木质和工艺上的本然。

2.4 宋文化时期东阳木雕变迁的社会性需求

文化随时间的变迁主要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环境变化所导致的。东阳木雕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非物质文化,其随时间的变迁离不开社会性文化需求的变化。相对于汉文化时期东阳木雕由木俑殉葬形成的社会性需求,佛教的兴盛及雕板印刷术的发展为宋文化时期的东阳木雕形成了较为广泛的社会性需求。据《东阳

县志》载,境内130所寺庵多为唐宋时期所建,寺庵的建筑装饰,以及佛像、供桌等宗教用品的普及,促进了宋东阳木雕艺术的发展【】。至宋代,东阳木雕技术应用了刻书行业,形成了一支雕板队伍,且技术十分娴熟,专事刻板印书。南宋金华人唐仲友曾雇佣东阳木雕匠人,用公使库的钱雕刻印刷《荀子》等书600余部。此批书雕刻得十分精细,也异常明晰,比一般木刻版的书要好得多,是中国出版史上的精品,为世人所重,视为珍版,人称“宋椠上驷”【】。

2.5 宋以后东阳木雕的文化变迁

经过了近千年的发展,宋以后东阳木雕的工艺水平和艺术水准到了很高的程度。雕刻技术精湛,构思立意娴熟,每一个部位都处理的恰到好处。建筑雕刻技艺的形式、手法基本固定,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装饰手法和艺术风格。家具装饰雕刻也包罗万象,都做到造型与装饰、实用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宋以后东阳木雕的内容和风格更加注重人性的刻画。那些构图完整、刻工精致的人物场景木雕,以人物为主,注意人物相互间的呼应和联系,把不同人物的衣着、体态、神情刻画得生动传神,再衬以亭台楼榭与山水林木、花鸟走兽,人景相融,烘托出一派和谐完美的生活场景。即使是一人一事的作品,也会使内容与形式丰富而又和谐。

作品的立意多与民众的心理相符合,作品设计更加贴近民居的装饰。山水多取材于文人画品,结合东阳民居木雕装饰艺术的特点加以取得充实。花卉、鸟兽往往带有吉祥喜庆的含义。例如凤穿牡丹、龙凤呈祥、鸳鸯戏水、松鹤延年等。图案讲究“满花”,画面设计丰富而有变化。

2.6 宋以后东阳木雕变迁的社会性需求

东阳木雕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其意蕴的表达需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类似于宋文化时期依托雕板印刷而得以表达的东阳木雕艺术,元曲的繁荣为元代东阳木雕的艺术表现提供了新的物质载体,同时形成了新的需求。元代木雕刻画虽不甚发达,但以关汉卿、王实甫为代表的韵文学——元曲新兴,诸多优秀作品刊印出版,

其中也少不了木刻插画。当年,东阳木雕艺人从事这项工作的甚多,不少元曲的珍贵版本就出自他们之手。

宋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粮食产量的增加,宋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中国人口显著增加。人口的增加形成了一定的购买力,从而促进木雕制品的内容和风格更加贴近民众的需求。东阳木雕艺人流传着“刻花要吉利,才能合人意;画中要有戏,百看才有味”的口诀,宋以后东阳木雕艺术的内容和形成的审美本质逐渐趋向于大众化。

明朝中后期,中国萌发了以简单雇佣关系为基础的早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一直处于萌芽状态,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本的聚集,一部分雇佣主逐渐富裕起来。他们和官僚阶层一样都非常注重宅邸的建设,将大量的资金用来建造豪宅。这便为宋以后东阳木雕的变迁形成了新的社会性需求。明朝东阳木雕日臻成熟,并广泛用于建筑和家具的装饰上。建于明永乐年间的大型院落式建筑“肃雍堂”就是这时期建筑的代表之一。

3 东阳木雕文化的历史积淀

我国历史时期阶段性文化主题的联系性,构成强大的文化传统,使得每一种文化模式得以在历史中延续。所谓文化积淀是指文化在历史上累积和传播出去的总量。它主要由两种因素,即对旧文化的保存和新文化的增加而造成。文化有一种惰性,它一经制造后,就保存下来,而不轻易消失,正因为这样,文化才得以愈积愈多【】。

历史时期东阳木雕至汉代兴起,至清代繁盛,发展并完善了形成于汉文化下的的圆雕,浮雕等艺术手法;继承并发扬了佛文化熏陶下遵循事物本然的艺术风格,注重以天然木材为原料,一般很少大面积设色贴金,多用木色透明漆涂罩,以保持木料的清淡本色及原木材的天然纹理色泽;保持了东阳木雕艺术在内容和形成的审美本质上的大众化。

东阳木雕积淀的历史文化中饱含着社会政治伦理、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下的造物观和吉祥观,同时东阳木雕这门传统工艺,在历史文化的积淀中造就了东阳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的个性。

后阶段的文化主题相对前一阶段的文化主题来说是一种新文化。历史时期我国阶段性文化主题之间本来是对立的,但新文化出现之后,欲要取得立足之地,必须同某种固有文化结合,加入其内,使固有文化在其总量上得到增加【】。因此,后阶段文化主题的出现,非但不能削弱固有文化主题的发展,相反地,在它借助于固有文化主题保存自己、发展自己时,反而会使固有文化的累积和传播有所增加和扩大。东阳木雕的发展相继经历了汉文化、宋文化、近代文化等三大文化主题的影响,其历史文化的积淀亦是三大文化主题保存自己,发展自己的放映。

宋文化时期的东阳木雕继承了汉文化合一性、整体性的艺术风格,同时在汉代圆木雕的手法和造型上融入佛教文化的本然思想;宋以后的东阳木雕将木雕艺术与大众化的社会性需求紧密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并了颇具大众性且立意丰富、风格多样的东阳木雕。

参考文献:

浅谈木雕艺术内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411467586.html, 浅谈木雕艺术内涵 作者:王福森 来源:《绿色科技》2013年第11期 摘要:分析了木雕创作的表象形式及相信艺术的内涵位价,探讨了莆田木雕艺术,从浮雕技法、镤雕技法、通雕技法等方面对福建金漆木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木雕;艺术内涵;表象形式 中图分类号:J3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289-02 1引言 木雕创作由于其物质基体自身的相对封闭、系统架构的相对单一以及人文内涵的相对纯粹,所以木雕艺术具有很深的学问和内涵。 对木雕的线条美感,色彩涂饰,图案设计等方面进行比较透彻的研究和分析。需要对木雕艺术进行感性的认知和理性的研究,多方面的了解这一艺术类型,从而最终得出具体可行的形式层面官能释放、艺术层面精神享受的双元一体式的交融亲和。2木雕创作的表象形式 木雕是一门侧重技术工艺,艺术审美,注重传统手工制造的民间艺术,具有很深厚的艺术内涵。从立体表现形式来划分,大致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3大类,这三类组成了木雕这一独特的艺术门类。而如果在地域上进行分属,则可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部主要以东南沿海为主,形成集散地。而西部就相对比较分散,没有集散地,分布零星,大致以云、贵、川、陕居多。在这么多的木雕集散地中,几种独特的木雕为主,最为著名。这其中尤以浙系的东阳木雕与乐清黄杨木雕、粤系的潮州金漆木雕、闽系的龙眼木雕最为世人所知,也最具形式美与艺术美。 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使得东部的木雕大多存在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及兼容并蓄的特点。创作形式表现载体都突破了自身内涵的原有特性。并且由于过多的依赖美学等特点的美学感染,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内容表现形式的再造,同时也在设计造型,线条勾勒,色彩涂饰,样式设计,图案描绘等方面进行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改造,凸显出鲜活个性的时代特征。继而使得线条更为圆润、色彩更为素洁、图案更为灵动,凸显出一种张扬活跃的自信之气。 在东部,尤其是以浙江西部为代表的一些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尚不丰盛的整体背景的熏陶下,还普遍的存在着自身独有的一些木雕艺术。诸如浙江乐清地区仍以黄杨作为木雕的创作原料,该原料木质坚实、色泽柔和,纹理密实,颇具象牙的视觉感观,且随

关于东阳木雕的研究

简介。 被誉为我国木雕之乡的浙江东阳,有千余年的木雕历史,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东阳木雕,是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其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又因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又称“白木雕”(示以木材的天然色泽,不同于彩绘),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 东阳木雕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东阳木雕"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瓯塑”并称"浙江三雕一塑"。相传早在一千多年前,东阳人就开始其木雕的历史,他们世代相传,创造了众多的千古佳作,造就了上千的木雕艺人,从而成为著名的"雕花之乡"。东阳木雕主要分布在东阳各乡镇,延及周边县市,并流入江苏、上海、江西、安徽、福建、广东、湖北、河南、吉林、四川、重庆、台湾、香港、澳门,远达至新加坡、泰国、蒙古、阿尔巴尼亚、加拿大等国家。 溯源。 东阳木雕约始于唐而盛于明清,自宋代起已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据东阳《康熙新志》载,唐太和年间,东阳冯高楼村的冯宿、冯定两兄弟曾分任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其宅院"高楼画栏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陆氏墓与唐元和年间进士、宰相舒元舆的墓同在20世纪初被盗,均有精雕的陪葬东阳木雕-挂件屏风 木俑出土,可见唐代太和年以前东阳木雕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现存宋代建隆二年所雕的善才童子和观音菩萨像造型古雅端庄,足以说明东阳木雕当时的水平与风格。当明代盛行雕刻木板印书后,东阳逐渐发展成为明代木雕工艺的著名产地。主要制作罗汉、佛像及宫殿、寺庙、园林、住宅等建筑装饰。至清代乾隆年间,东阳木雕已闻名全国,当时约有400余名能工巧匠进京修缮宫殿,有的艺人被觅选进宫雕制宫灯及龙床、龙椅、案几等、后来又发展到在民间雕刻花床、箱柜等家具用品。东阳木雕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装饰,形成整套的技艺和完善的风格,现存有卢宅"肃雍堂"和白坦"务本堂"、马上桥"一经堂"等明清古建筑及"千工床"、"十里红妆"等家具。辛亥革命以后,东阳木雕转向商品性,木雕艺人制作的工艺品及箱柜家具被商人买去远销香港、美国、南洋等地,形成东阳木雕产品的盛期。1914年在杭州开设的"仁艺厂"是东阳木雕最早的厂家,以后逐步向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东阳木雕曾一度凋零,产品滞销,艺人失业。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流散在各地的木雕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合作社。1954年又成立了东阳木雕厂,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东阳木雕已发展到七大类三干六百多个品种。其中木雕屏风、挂屏和立体艺术台屏等艺术性较高的欣赏品是近年来东阳木雕行业在传统浮雕工艺形式基础上的一个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东阳木雕在结合运用传统的木雕工艺,仿古、营造现代建筑与装饰的方面又有很多成功的作品。 传说。 据说,唐朝活鲁班华师傅为冯宿冯定兄弟营造厅堂,准备接楹上梁时,一复查,180 东阳九龙木雕-九龙戏珠 根楠木大梁全短了一尺二寸,活鲁班大惊!适有一老翁上门要鱼要肉,活鲁班款待之,老翁把两条鱼尾分移在两碗上,象两个鱼头相对,伸出一截,然后用一筷子往两嘴套,扬长而去。活鲁班突然领悟,立刻命匠工做了360个鱼头,固定在柱头上。以此把梁接住,柱上按鱼头,新颖又美观,且鱼头与"余头"谐音,大吉大利,后人又在鱼头上加上牛腿,这便成了最早的东阳木雕。

徽州木雕的艺术特色

徽州木雕的艺术特色 徽州古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建筑空间和雕刻装饰展现着艺术魅力,赢得世人瞩目,徽州木雕,更为古色古香的建筑锦上添花。 以砖木结构为主体的徽州古建技艺,经受大自然暴力的考验,数百年来依然耸立,从建筑学和美学两个方面展示着自身的生命力,它不仅体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与伟大,也表明建筑与雕刻装饰艺术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善于处理原材料本色是徽州木雕一大特色。木雕选用木质多为特种木材,如圆柏、梓、椿、银杏、楠木、榧、甲级杉树等,为炫耀木材质地的高贵,雕艺品均不油漆,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及自然纹理来充分体现徽州人的建筑风格和气派;同时雕刻的细部在自然成色中更是熠熠生辉,尽显匠心独韵。家具方面,如床和衣橱,一般用朱漆和金箔装饰木雕的表面,使其更加鲜明生动。 徽州木雕是传统“徽州四雕”之一,它的艺术特色能充分体现在刀刻形象上,应该感谢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能工巧匠,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艺术遗产。 徽州木雕作品绘画性很强,作品从正面观赏最佳,每地一块或一组献词是在一个平面上,采用阳刻的手法,依据画面的结构,逐渐递增使层次加深。它们的形体受雕刻材料的实用板面所约束,处理层次基本上在允许雕刻深度的平面上变化,整体感很强。 从雕刻装饰角度,安装时也有技巧,这类雕刻 在动工之初,设计者已有整体规化,特别是梁托, 梁架,斗拱,雀替,檐条,月梁上的雕刻,需待雕 成后方能安装,使用什么样的内容与形式,既要考 虑美观,又要重视实用,不损梁柱承重功能。 如大窗子下方栏板,天井四周上方横板,檐条 等,板薄采用浮雕较多,雕刻戏剧题材如连环计里 的貂蝉和吕布,白蛇传里的许仙与白娘子,庆功堂 上的八千岁程咬金与众将官等多采用亮相式的手 法表现,一天到晚在窗下或檐条上粉墨登场,也有 表现动态的如打仗、比武、游艺等。 在窗子和屏门隔扇下方的雕刻花鸟走兽,虫芋、八宝博古等也都是采用浅浮雕表现手法,但刻画的比较精细。 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粗大的月梁上采用圆雕,高浮雕、镂空雕,还要不妨碍它的承重力。如休宁陈霞村一户清代民居,月梁“双狮相对抢绣球”很巧

浅谈木雕的形式美

XXXXXXX学院 本科毕业创作(论文) 题目浅谈木雕的形式美 学生姓名 XXX 专业班级08级雕塑 学号 2008XXXXXXXX 院(系)XXXXXXXXXX学院 导师(职称)XXXXX 完成时间 XX 年 00月 20日

浅谈木雕的形式美 摘要 木雕是雕塑材料表现中的一种,木雕艺术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发展,木雕艺术正在从形式美向艺术形式发展,其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应当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并且包含艺术性,让木雕作品更加富有内涵。艺术家在创作木雕作品的过程中始终贯穿并把握创作的意念与追求,还要结合木材本身的形状与特性,从原始材料的形态中挖掘到美的要素,并且体现出木雕作品的艺术美,然而这样又是形式美和艺术美的集中表现,但是我们在艺术美中能看到木雕作品表现出来的形式美,所以形式美和艺术美是相辅相成,后者又是前者的统一。到了现代社会,我们所判定审美属性的一些最初步的因素,美丽的东西最简单的表现是艺术语言的来源。 关键词:木雕;形式美;内涵

目录 一绪论 (3) (一)课题简介 (3) (二)选题背景 (3) 二现代木雕的发展与美的要素 (4) (一)现代木雕的发展 (4) (二)现代木雕美的要素 (4) 三现代社会对木雕的审美趋向 (6) 四现代木雕形式美的艺术发展 (7) 五对创作的启迪与思考 (8)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10)

一绪论 (一)课题简介 本论文课题是关于木雕的形式美,通过研究木雕的发展,其色彩、纹理、神态都能充分体现出木雕艺术的形式美,体现现代的人们审美趋向有了显著地提高,木雕创作是艺术家对生活中现实存在的一种表达,只是在整个的表达过程中,艺术大家们或多或少的融入可自己的思维,通过美的方式表现给欣赏者。我们的艺术家创作作品是自己对生活、对艺术的表达,都是满足人们美的需要,是社会现实的一种真实的表达和写照。通过研究木雕的形式美也能把这些运用到我的创作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与创作水平。 (二)选题背景 木雕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的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孕育出了璀璨的木雕艺术,是中华文化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承载着更丰富的意义和内容。 木雕的形式美是木雕的关键,本文通过探索木雕形式美的法则,从而做到掌握木雕设计中的形式美规律,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以引导木雕设计者做出有价值更具有形式美的作品。

东阳木雕社会实践文字整理报告

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 老辈艺术家们的木雕人生 世界上的雕刻艺术当属中国为最,而木器雕刻又以东阳木雕为佳。 东阳木雕因地而名,自唐至今千余载,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物质化的快速侵染,东阳木雕作为非物质文化受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越来越少的年轻人会放下姿态去安静的学习这项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古老艺术瑰宝。而精湛的掌握这项木雕艺术的老艺人们也大多进入古稀之年,当我们通过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才真正领悟到东阳木雕这件艺术瑰宝的伟大和精华所在。 在东阳有很多著名的木雕雕刻大师,其中有为百姓所熟知,在行业内被封为“雕花皇帝”杜云松、“雕花状元”楼水明、“雕花宰相”黄紫金。目前较为著名的东洋木雕雕刻大师,主要有获得“亚太手工艺大师”的陆光正大师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冯文土。

继承发扬木雕艺术, 翁凿、占铁雕刻木雕人生陆光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阳木雕传承人) (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民间艺术家,1988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8年荣获“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称号;同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历任东阳木雕总厂厂长,东阳木雕技校校长、深圳东方工艺装饰公司特聘总设计师等职。) 东阳木雕起源于唐朝,从宋朝一直发展到明清到现代。据东阳的《康熙新志》载,唐太和年间,东阳冯高楼村的冯宿、冯定两兄弟曾分任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其宅院“高楼画栏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陆氏墓与唐元和年间进士、宰相舒元舆的墓同在20世纪初被盗,均有精雕的陪葬木俑出土,可见唐代太和年以前东阳木雕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现存的宋代建隆二年所雕的善才童子和观音菩萨像造型古雅端庄,足以说明东阳木雕当时的水平与风格。 明代时期,东阳逐渐发展成为木雕工艺的著名产地。主要制作生产罗汉、佛像及宫殿、寺庙、园林、住宅等建筑装饰。而到了清代乾隆年间,东阳木雕已闻名全国。当时,约有400余名来自东阳的能工

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6课《东阳木雕》教案浙美版优秀版

第十六课东阳木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东阳木雕工艺,初步欣赏木雕工艺之美。 2.感受木雕的美好寓意、精美雕工,体验简单的雕刻造型方法。 3.激发对木雕艺术的兴趣,培养热爱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木雕作为雕刻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我国民间木雕种类繁多,遍布于大江南北,最著名的是:浙江的东阳木雕和温州黄杨木雕,广东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人称“四大名雕”。这些木雕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都是因产地、选材或工艺特色而得名。本课选取的是浙江东阳民间木雕,其题材广泛,寓意美好,形象饱满,雕刻细腻华美、巧夺天工,既有浓厚的装饰趣味,又极具艺术魅力,是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木雕艺术特点和雕刻工艺的典型范例。 学习了解以东阳木雕为代表的我国传统木雕知识并尝试制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及动手操作能力。教科书提供了有关东阳木雕的小知识,使学生了解东阳木雕的大致发展史及艺术特点。图文并茂地呈现东阳木雕的深浅浮雕、圆雕、镂空雕等雕刻方法,使学生直观感受木雕工艺之美。另外,教科书还展示木雕的制作步骤,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进行实践。在学习建议上,则别具一格,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肥皂或蔬果雕刻一件自己喜欢的作品使学生感到耳臼一新,饶有兴趣,创作时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木雕的工艺之美,感悟小雕的艺术价值。 难点:选择适合雕刻的材料尝试创作有特点和创意的作品。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雕刻工具、搜集东阳木雕作品及资料等。 (教师)雕刻工具、雕刻作品及资料、雕刻制作程序的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东阳木雕文化的历史变迁和积淀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句生动概括了金华的重要位置和雄伟气势。金华市位于浙江省的中部,为省辖地级市,界于东经119゜14′ -120゜46′30″ ,北纬28゜32′-29゜41′,南北跨度129公里,东西跨度151公里,土地面积10918平方公里,2008年末人口461.41万人,其中市区92.38万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东阳木雕文化的历史变迁和积淀 孙华东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081 08280147) 摘要:历史时期中华名族的文化发展具有阶段性。东阳木雕的历史文化变迁同样受到了阶段性文化主题的影响,相继呈现出汉文化的合一性、宋文化的本然性和宋以后文化的大众性。东阳木雕作为一门传统工艺,在历史时期的文化转型中亦发生了文化积淀,以至于东阳木雕在清代全盛期,继承并发展了三大文化主题合一性、本然性、大众性的风格。 关键词:东阳木雕;文化;积淀;变迁 1 背景 东阳木雕,历史悠久,师宗鲁班,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滋长于秦汉,形成于唐,经宋至明,技艺臻于纯熟境界,至清代,进入全盛时期。史载,自清朝嘉庆年间始,营造皇家宫殿,雕刻一技,多征自东阳木雕之翘楚。由此奠定了东阳木雕在国内工艺美术界的重要地位。 东阳木雕,欣逢盛世。1995年,东阳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0年,东阳木雕被列为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2002年10月,东阳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名为“中国木雕之乡”;2006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2006]18号文件,东阳木雕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 东阳木雕的历史变迁

浅谈徽州木雕的技艺精髓

浅谈徽州木雕的技艺精髓 本文浅谈了徽州木雕的技艺精髓。 标签:徽州木雕技艺精髓 徽州雕刻是徽州木雕、石雕、砖雕、竹雕四种雕刻技艺的总称。作为灿烂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雕刻其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时代而达极盛。皖南的山区盛产木材,房屋建筑以砖木石结构为主,其中木料的使用占据比例更大,这就为木雕艺人展示雕刻技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徽州木雕作为徽州四雕之一,也是中国木雕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木雕区别于其他木雕流派的特性是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艺术风格,徽州木雕的创作者多为民间艺人,雕刻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地映射出古时徽州的社会生活情景、社会各个阶层的情趣,大多以删繁就简、细化局部的手法来表现所选取的题材,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联想。 徽州木雕的艺术成就主要就在于它因材施教、因需造型,徽州木雕在设计局构图上善于采用谐音来寓意,例如荷花螃蟹则比喻为:和谐;青蛙荷花喻为:和鸣等。此外徽州木雕还重视审美中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伦理的自然融合。就取材方面,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书画经典、自然现象等各种吉祥如意的图案都是徽州木雕艺人取材的对象。 徽州木雕見证了徽商的兴起与衰落,同时也是徽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木雕是文化积淀,更是高品位的艺术,蕴藏着纯净、自然、真挚的儒家文化内涵,是徽州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经过了几百年岁月的洗礼和一代又一代木雕艺人技艺的传承与积累,徽州木雕形成了朴素简洁、淡雅清丽的艺术风格,适用于审美完美结合的设计理念,是值得我们不断地研摩学习的,从中汲取文化精髓,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徽州木雕艺术。传承和发展徽州艺术木雕,首先最重要的是要革新观念,提升审美水平。也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才能不囿于原有的思想,不断地向前发展。 艺术家的观念决定了其作品的题材、表现形式及创作手法等。表现题材、表现形式、具体的创作手法上应尽可能的丰富多样。反过来,题材的丰富、表现形式的变化、雕刻手法的创新也会逐渐引导艺术家观念的变化。 一是要丰富题材。徽州艺术木雕的表现内容主要是宗教人物、历史人物以及表示吉祥的动物、花鸟树木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事物层出不穷。如果徽州艺术木雕的题材还是局限在传统的那些内容上,则难逃陈旧之嫌。 二是要把握好构思设计的关键。所谓的“构思设想”是指创作者在实际的制造作品之前,对于想要制造的作品心中已经有了某种想法,或称之为意念或者想象,然后将这些创作意念进行整理、综合,最后付诸实践形成具体形式的艺术作品。

东阳木雕艺术的特征和在现代装饰中的应用创新

东阳木雕艺术的特征和在现代装饰中的应 用创新 东阳木雕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特色鲜明、影响深远。在现代社会,民间艺术的繁荣与发展需要注入新的观念和机制,通过继承和创新,将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以开创东阳木雕在现代建筑装饰中一个新的局面。 东阳木雕艺术的主要特征 1.内容广博、手法丰富 与其它多数民间艺术一样,东阳木雕的题材内容主要来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名人逸事、文学典故、庶民生活、宗教人物、山川草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风土民情,以及社会生活等无不涉及,作品善于表现故事性强的内容,民族风情、神话传说、寄情山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等,都在表现之列。在表现手法上,层次分明、远近相宜,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和鸟瞰式透视,具有很强的空间表现能力。因此,东阳木雕能够反映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也给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表现手段和艺术创作的广阔空间。内容上的丰富多彩和表现手法的兼收并蓄,使东阳木雕产品种类丰富、美不胜收。 2.材料天然、材质优良

东阳地区自然环境优越,这里山川I毓秀、气候温润,盛产梨、银杏、樟、松榧等优良木材。东阳木雕用料面相对较宽,以香樟木、白桃木、银杏木为主,也有用柏木、红木(花梨木)、水曲柳、水杉、红豆杉等。相比之下,因雕材而闻名的乐清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的用材比较单一。其中由于樟木具有香气浓郁、色泽淡雅、纹理致密、防蛀耐腐、不易变形开裂的特点,在东阳木雕作品中使用最为广泛。选料的严格,保证了东阳木雕作品的品质。 3.技法娴熟、工艺精湛 东阳木雕是一种装饰性浮雕,以平面浮雕为其基本雕刻技法,有薄、浅、深、高浮雕、多层叠雕,透空双面雕、锯空雕、满地雕、彩木镶嵌雕、圆木浮雕等十多种技法,层次丰富而又不失平面装饰的基本特点,雕工精致、洗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东阳木雕借鉴了古代和西洋等其它雕刻技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 4.功能实用、品种丰富 东阳木雕不仅题材丰富、艺术性强,而且功能实用、牢固耐久。无论是古建园林营造、室内外装饰、木雕工艺品,还是家具陈设、旅游产品、衣橱箱柜等日常用品,东阳木雕既满足人们观赏性和艺术性的需求,也兼顾实用性和耐用性,讲求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统一。 东阳木雕在现代装饰中的运用创新

介绍徽州木雕的艺术价值与特色

徽州古建筑中木雕之美在于其高超的雕刻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徽州木雕是指徽州古建筑中的雕饰部分,那些隔扇、窗扇和拦板、梁、柱、斗拱、雀替等,到处都是精雕细刻的木雕艺术,构成徽州建筑别具一格的艺术韵味。徽州木雕艺术具有中国正统文化思想,又带有地域文化的烙印。在徽州木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国正统的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贯穿于其中,徽州木雕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徽州木雕艺术特色 1. 徽州木雕展现生气勃勃的艺术风格。徽州木雕产生于明清时期,由于徽州区域经济的强盛和文化的繁荣,徽州木雕同时又洋溢着浓郁的祥和之气。徽州木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活泼。表现远景的木雕作品构图紧凑,层次分明。表现近景的木雕作品着重刻画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将人物身材雕刻的较为短小,衬托人物的脸更加饱满生动,徽州木雕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明代,徽州木雕以平面淡浮雕为主,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木雕艺术也逐渐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成为徽州木雕的主流。 清朝以后,由于追求木雕装饰美感,使有些作品因过于精工而趋向繁琐。明初为发展期,明中叶至清中叶为鼎盛期,清末至民国间为衰落期;明代的风格呈古朴特征,接近汉画像砖风格,造型浑圆结实,简朴中富有变化,用线粗放刚劲,人物形象略有夸张,其间雕刻工艺有浅浮雕、深浮雕和圆雕几种。清后期又一改明代的质朴,趋向繁复精巧,增加了透雕、凹雕、线刻和多层雕刻等手法。到民国时,由于受到绘画的影响而呈现出较强的写实性,民间的拙味相对减弱。在雕刻的题材内容上,明代木雕内容相对单纯,清代更为注重情节和典故,如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更加普及,内容更为丰富多样。从整体风格上来看,徽州木雕呈现出民族上升时期所特有的生气勃勃的艺术风格,其原因就在于徽州地区当时的强盛,这种热情的格调与地域经济生活的富庶是契合的。明清时期古朴的艺术风格中,人物造型非常生动,造型准确,栩栩如生。 2. 徽州木雕强调主观的艺术表现手法。建筑装饰反映了一定群体的意识,民间艺人根据世俗情感和传统观念来确定木雕的内容和形式,在体裁的选择上也反映出不同文化层次的审美标准。木雕的题材丰富,有人物故事、山水;有抽象的纹样也有动植物的题材,如“凤穿牡丹”。一般文人学士较集中的地方,往往选择花鸟山水,由于文人审美意趣所造就的定型化抽象符号作为雕饰题材。在富商云集之处,由于其文化层次不高但经济富有,雕刻装饰常取传统中的历史人物故事与戏文题材等),雕刻的主题也是表达了民间艺术的特性。可见,徽州木雕较之于历代宗教雕塑来说更贴近于生活,具有生动的特点。皖南某宅门扇木雕《仙饮图》是一幅出色的作品,陶渊明倚坐塌上如仙,手执长茎荷叶如执如意,一童子正往荷叶中倒酒,憨态可掬,而“仙人”仰头眯眼,口含荷茎,仿佛已吸到甘咧的酒水,人物前有几案和杯、碗。整副画面构图完整,言简意赅,体现了木雕艺术表现手法上的主观意向性。徽州的建筑天井起着四水归堂的招财作用;中堂条案上摆放的钟、镜子和花瓶表示终生平静(钟声瓶镜),这些式样每家几乎相同,木雕作品也不例外。徽州木雕主要表现传统吉祥图案,装饰题材广泛,大多为人物故事、风俗民情,木雕相对于其他的建筑装饰方式,更注重立面的观赏效果,它属于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题材的选择和表现的方式偏向于世俗化和生活化,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常见的有如意、祥云、五子登科,还有五福捧寿等吉祥图案。 3. 徽州木雕注重装饰性与实用性,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徽州木雕在装饰

艺匠生辉东阳木雕的工艺流程东阳木雕名列我国四大木雕之首始

艺匠生辉 东阳木雕的工艺流程: 东阳木雕名列我国“四大木雕”之首。始于唐朝,发展于宋元,至明代已臻至纯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装饰技法,并广泛应用于建筑与家具装饰上。到清朝中叶,进入了鼎盛时期。 东阳木雕的工艺流程主要有五个步骤,就是我们分别用图片和实物来展示的:①、设计画稿:即根据雕刻的题材、材质的特点来确定雕刻的主题内容。②、复样打地:用墨线将造型设计勾画放大到木材上,依稿雕凿。③打坯:木雕的关键步骤,要求打虚留实,先整体后局部,将具体形态逐步落实并成型。④修光:是对打坯不足之处再进行精加工的过程。⑤成品:打磨、上漆,使作品呈现理想的效果。清代东阳木雕金漆戏剧人物故事花板(三块) 三块花板是建筑构件,在一定的平面上精工浮雕了各色戏曲人物故事,有“穆桂英挂帅”、“西游记”等,人物造型生动,画面动感强烈。创作布局不受时空的限制,常常用一幅画面表现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全过程,使构图显得饱满而充实,充分彰显了传统木雕的艺术特点。 现代厉守铭东阳木雕《大闹天宫》壁挂 作品采用多层次透空深浮雕,主题主象相当突出,孙悟空仪表威严,呈横扫千军之势;整个画面人物众多,气势磅礴,开创了木雕艺

术的新意境,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一时的佳作。 作者厉守铭(1914--1978),已故著名东阳木雕老艺人。从小拜师学艺,几经磨练,技艺超群。擅长制作毛坯,凿头清晰,线条流畅。“大闹天宫”与“红楼梦”为其代表作。 □现代东阳木雕樟木箱 木雕樟木箱在家具中既是实用品,亦是室内陈设的工艺品。雕饰的技法以浮雕为主,也常采用半雕,满地雕,阴雕等。此件樟木箱为满地雕花箱,特点既为“满”字,是满地施雕,密而不乱。五面皆突出凤鸟为中心物象,地底则填满了花叶,艺术效果极佳。 现代郑祥奎黄杨木坯雕《三英战吕布》 黄杨木雕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省“三雕”。黄杨木雕的制作流程中,打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与造型的过程,通常是艺人们依据设计稿完成的。而此件坯雕作品是乐(yuè)清已故著名黄杨木雕老艺人郑祥奎脱稿手工打坯而成的。郑祥奎老人以刀对木直接敲坯定型的过硬功力,至今仍被黄杨木雕界所推崇。 清末朱子常黄杨木雕《捉迷藏》 朱子常(1874--1934),名正伦,字子常,清末浙江温州人,是使黄杨木雕发展为独立艺术门类的开山鼻祖,最擅长佛像、仕女、婴戏等人物形象的刻画。作者巧妙运用多变的刀法,心拟刀随,八名孩童各尽其态,童真童趣跃然其中。此件作品是作者的代表作,相同题材的作品曾于1915年的巴拿马博览会上荣获二等奖。

东阳木雕简介

东阳木雕简介 雕刻类型 传统的东阳木雕属于装饰性雕刻,以平面浮雕为主,有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多层叠雕,透空双面雕、锯空雕、满地雕、彩木镶嵌雕、圆木浮雕等类型,层次丰富而又不失平面装饰的基本特点,且色泽清淡,不施深色漆,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被称为“白木雕”。 木雕材质 东阳木雕选料严格,多用椴木、白桃木、香樟木、银杏木等材质。其工艺类型有无画雕刻与图稿设计雕刻两类,均注重创意和“绘画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著名艺人 东阳木雕的著名艺人有杜云松、黄紫金、楼水明,他们被分别称作“雕花皇帝”、“雕花宰相”、“雕花状元”,人称“三杰”,是东阳木雕老一代艺人中的佼佼者。东阳木雕的传统风格主要有“雕花体”、“古老体”,以后又产生了戏文化的“微体”、“画谱化的”“画工体”。东阳木雕流派众多,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要传承方式,而今主要传承者有陆光正等人。 陆光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全国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从艺40载,陆光正在木雕艺术领域孜孜以求,有贯穿多种雕刻技法、涉及各种题材的艺术珍品400多件问世,曾多次参加全国、国际性大展并获大奖,赢得国内外赞誉,不少佳作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台湾南园及知名人士收藏,被工艺美术行家们称之为“国之瑰宝”。1974年他创作的木雕挂屏《松鹤同春》、《百鸟朝凤》被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1979年他创作的木雕台屏《三英战吕布》被评为国家珍品,现陈列于中国美术馆珍宝苑;1981年,在由国务院轻工业主持的全国木雕技术大赛上,陆光正创作的木雕壁挂《三战白骨精》、《三打祝家庄》一举夺冠,获得全国第一名,陆光正从此名满天下;1988年他创作的大型木雕落地屏风《锦绣中华》,是当今木雕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现收藏于台湾南园;199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赠给香港特区政府的香港回归礼品巨大的落地屏风《航归》也是出自陆光正之手;2003年他为杭州雷峰塔的重建而创作的大型木雕壁画《白蛇传》,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的盛赞,李长春点名要他全权负责整个修建工作。他主持设计的新加坡“董宫酒家”大厅巨型木雕装饰,被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称为“新加坡至今最好的建筑雕刻”。

徽州木雕

徽州木雕用于旧时建筑物和家庭用具 上的装饰,遍及城乡,其分布之广,在 全国首屈一指。它与徽州的砖雕、石雕、 竹雕一起并称为“徽州四雕”。至今在皖 南的青山绿水间还遍布着大量的古民 居、祠堂、塔、牌坊、寺庙、井、桥、坝等古建筑,它们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以其浓厚的文化内涵、地方特色以及高超的建筑技术闻名中外。 徽州木雕艺术有使其蓬勃生长的土壤:徽商的崛起与兴盛给予了徽雕艺术雄厚的财力支持,徽州的地域文化给徽州木雕提供了崇儒兴文的文化氛围,山灵水秀的自然风物是徽州木雕产生的地理环境。 徽州木雕艺术题材丰富多样,有着纯净、自然、真挚的原始儒学伦理内涵,朴素简洁、淡雅清丽的艺术风格,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徽州木雕艺术是古典精神的民间范本,对我们今天的艺术设计也极具启示意义。 一、纯净、自然、真挚的原始儒学伦理内涵 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鸟、禽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以人物为主的题材有名人轶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族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等。以山水为题材的主要是徽州名胜,如黄山、白岳、新安江及徽州各县具有代表性的山水风光。以动物、花木、图案为内容的,一般呈连续图样形式,亦能独立成画。徽州木雕在题材的选择上多受传统艺术的影响,也反映出不同层次的审美要求,雅俗共赏,有具象的人物故事、山水,也有抽象的纹样。文人学士较集中的地方,一般选择花鸟山水,或者以某种审美意趣所造就的定型化抽象符号作为雕饰题材。而在富商云集之处,雕刻装饰常巧密繁缛,多取传统中故事性与情节性强的历史人物故事与戏文题材等,雕刻的主题也是以趋利避害为主。 徽州木雕不仅是高品位的艺术,而且是深层次的文化积淀,它们用生动具体的形象语言表述严谨、缜密的理性思考。难懂的徽州方言保留了秦汉时期的语音,徽州木雕中也蕴涵着先秦儒家的思想,儒家的价值观念几乎渗透在所有的木雕之中。士大夫重儒学哲理,而世俗社会倾向于儒教伦理。徽州木雕的表现内容和形式都十分清晰地体现了先秦时期以孔子创立的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美学思想。伦理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仁”,徽州木雕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体现了这种以仁爱为核心、以忠恕为本,强调“礼”的行为规范,重人性、重人情、重慈爱的美学主张,强调美的伦理性本质,重视审美中的情感体验和道德伦理的结合。徽州木雕所具有的这种以儒家为代表的古典美学思想,是两千年以来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内容和本质精神。 徽州木雕是从徽州崇儒兴文的独特地域文化氛围的母体中诞生的。儒学在两千年的发展中派别林立,呈现出各种面貌,各时期研究、注解、讲授、谶纬儒家经典的学术活动更是不胜枚举。但民间美术所体现的儒家文化却是一条单纯、明晰的主线,即“治国、齐家、修身”。三者相互联系,一以贯之,代表了先秦儒学的本质精神。 建筑装饰反映了一定群体的意识,民间艺人根据世俗情感和传统观念来确定徽州木雕的内容和形式,人文思想贯穿始终,体现了源于原始儒家审美理想的中国艺术的古典精神。徽州木雕肯定具有广大群众的一般情感,没有原罪观念和禁欲意识,肯定日常世俗生活的合理性和身心需求的正当性。又讲求中庸有度,避免了不受节制地刺激感官。隶属于装饰艺术的徽州木雕艺术题材丰富多样,有着纯净、自然、真挚的原始儒学伦理内涵,较之于历代宗教

木雕销售策略

开一店顶十店,七大终端盈利模式,轻松锁定财富 联合经营模式 可与装饰公司、建材公司、房地产开发商、影楼、工艺礼品店等装饰行业的周边销售商或客户,强强联手,展开深度合作,向他们提供更大的利润空间,形成利益共享,实现财富共赢之道。 区域独家模式 区域独家,独霸一方财富。可在代理区域内开设直营店,直接获取超额利润;也可在其代理区域内发展经销店,或是发展下级代理商,收取其代理费用。无需占用店面,就可轻松获利。 网络经营模式 随着上网购物热的兴起,人们越来越习惯在网上购物,据统计,每四个上网的人中,就有一个在网上购买过东西,未来五到十年,网上购物模式将对社会消费习惯产生深刻影响,在淘宝网等网上开个小店,等于24小时在经营,没有税收、房租、不需要库存和资金,只需要腾出一点时间打理即可,是实体店的补充,实现线上线下共赢的局面! 前店后厂模式 在家开个直营店,前店后厂,双重模式,即时获利步步为赢。直接面向消费者,既卖产品,又能接受定制。千百变家饰定制独门生意,一个小店就可以垄断一大片区域,顾客排队上门,想不赚都不行! 无店经营模式 直接镶入礼品店、饰品店、影像店、商场超市等合租柜台现场制作、精品专卖。还可在自家或写字楼、微型店面开设工作室。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经济条件,可单项经营,也可自由组合。也可设立小站点、代理处、网络预定等形式,接收消费者千百变家饰的定制,按需制作,瞄准个性化市场。个人定制利润空间大,多渠道接收定制,收入相当可观。 店面升级模式 本身自己有店面的,可引入家饰界的任何一种产品或技术,增加一种全新的盈利点,让你与其它家饰店面迅速区别开来,以特色抢占市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奇,不愁生意不火爆。 产品销售模式

安徽民俗,徽州木雕

走进雕刻的世界 ---徽州木雕 摘要:徽州木雕是安徽省传统文化民俗之一,它是“传统四雕”之一,大多用在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之上,多表现一些山水、名人轶事等,在古代的徽州民居之中随处可见。徽州木雕起源于大概徽商崛起之时,与徽商密切相关。它具有很高的艺术特征和内涵,体现着徽州当时的民俗风貌,具有一定的传承意义。随着历史的变迁,徽州木雕从未丧失它在民间艺术殿堂中的地位,并在时间的沉淀下散发出更大的魅力。这篇文章将带领阅读者走进徽州木雕的世界,让我们在感受徽州木雕的魅力的同时,更加体会到安徽文化与民俗的瑰丽之处。 关键词:徽州木雕、起源、特征、作用、看法 徽州木雕介绍与起源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像我们熟悉的朱熹、胡雪岩、胡适等一些著名人物都出自徽州。自然,这样一个地方也有着独特的文化。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徽州题材的电视剧或者到一些徽州民居旅游过,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会在建筑物上看到雕刻的身影,有山水虫鱼、名人故事,还有宗教神话、民俗风情……这就是出自徽州被世人铭记的“徽州木雕”。 “徽州四雕”(砖雕、木雕、石雕和竹雕)名扬天下,其中又数木雕最负千古盛名。徽州木雕,就属传统“徽州四雕”之一。徽州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山区盛产木材,且大多纹理清晰、材质柔软,徽州木雕的主要木材有楠木、紫檀、沉香、红木等;建筑物绝大多数是砖木石结构,又以木质建筑为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木雕艺人们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旧时,徽州木雕多用于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其分布之广在全国首屈一指,遍及城乡,民居宅院的屏风、窗棂、拦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民用旦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风采。【1】 徽州木雕都出自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之手,来自民间又回归于民间,无声的木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古时各阶层的社会状况,给人返朴归真的联

东阳木雕营销策划

东阳木雕营销策划 一、前言: 东阳木雕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东阳木雕”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瓯塑”并称“浙江三雕一塑”。东阳木雕和乐清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潮州金漆木雕是当代国内主要四大木雕流派。相传早在一千多年前,东阳人就开始其木雕的历史,他们世代相传,创造了众多的千古佳作,造就了上千的木雕艺人,从而成为著名的“木雕、雕花之乡”。 东阳木雕: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其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又因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又称“白木雕”,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艺术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 东阳木雕的发展陷入“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境地,很多木雕艺人不留在东阳发展。东洋木雕发展没有一定的行业规范,不注重品牌效益等一系列问题。

二、环境分析: 1、大环境分析 中国是一个崇尚雕刻而又十分擅长雕刻的国度,在品种繁多,流派纷呈的数以百余种民间雕刻工艺中,历经千年锤练的浙江东阳木雕,是流派中影响最大最负盛名的一种。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类,生动的神韵,精美的雕饰,精湛的技艺和广泛的表现内容而蜚声海内外。它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东方文明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和文化素养,它在世界民间雕刻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 在中国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东阳木雕代表得不仅是东阳人民的勤劳,更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因此它的发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越来越多国人认识到木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家具返古装潢,大部分都用木雕制品。对于外国来说木雕更是一种新颖而独特的艺术品。如此东阳日益进步的销售渠道和交通都有了很大发展。 2、消费者分析 (1)消费者总体消费态势 一个品牌如果有了独特性和唯一性,就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消费者的忠诚度也会随之而来。 (2)现有消费者分析 现有消费人群大致在25岁-45岁年龄段,这些消费者已

东阳传统文化——木雕

文一街小学秀水校区2017年读书节“美文漂流” 家乡的春节 六(3)班周靖仡 我的家乡是一个举世闻名的雕刻之乡东阳,你可别不信,我的家乡道路两旁绝大多数都是卖木雕的店铺,但是过年过节时那可是别有一番风味呢! 日子过得说快就快,过年了!家家户户的人们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过年需要的东西与食材。大人们大火煮着猪头公鸡和其它千奇百怪的食材,然后装在一个木盆中。为了这些食物看上去更好看,更能挑起人们的食欲,大人们特意在鸡的身上插进了几根亮丽的孔雀羽毛,为算是帮这只鸡了结了一个心愿,让它的在天之灵有所安慰吧!一切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我们洗尽手整理好衣服来到了拜祖宗的祠堂內,双手合十,虔诚地跪在地上,俯下身子将猪头放在祭祖的铜盘中,然后拜上一拜,以表达后人对祖先的感激和尊敬。 祭祖活动结束后,该是我们孩子欢喜的时候了。大人们把一个个红包送到我们的手中,小孩子们一个个激动地拿过红包,连声谢谢!我们的内心都无比的激动和喜悦。无论红包内的钱多不多,我们额都十分感激,因为这些都是大人们的一片心意啊! 开始吃团圆饭,一道道饭菜摆上桌来,一头烤的发亮的烤乳猪自然是饭桌上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啦!你看它在热水中洗了个澡后,把身上的毛都拔光了,嘴里还叼着一个小樱桃,等着你快来吃它呢!可别让它一片好心白费啊!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美食:白子须的年糕又白又胖,还有那香辣的烤鱼在盘里似乎在游动,让人忍不住要动筷子了! 午夜期间,小孩子们从家中拿出花炮,迫不及待的聚在一起尽情燃放。一个个花炮在空中盛开出美丽的花朵,小孩子和大人们在下面拍手叫好,欢笑声传遍了整个村子。 这就是我的老家过年的习俗,你们呢?快来拿出来分享一下吧!相信你的家乡过年时也是一片欢乐地景象吧!

东阳木雕的发展策略

传统手工产业之东阳木雕的发展策略研究 已有同类著作出版情况,主要读者对象 东阳木雕作为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术界相关人士对其曾做过开拓性地研究,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对东阳木雕发展史、木雕的工艺分类、木雕艺术品的审美内涵、东阳木雕的传统与创新等领域。而如何使这些传统的、富有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产业能在如今这个品牌林立的现代商业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本人希望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能为东阳木雕传统手工艺在当今时代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主要读者对象:政府、从事木雕行业相关人员、艺术工作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经济研究工作者等。 本课题编撰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主要内容 一、课题的基本思路: 在市场化经济浪潮中,全国有不少技艺精湛,巧夺天工的传统手工艺产业传承和发展困难重重。东阳木雕也不例外。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索:到底是什么制约着这个产业的发展?到底什么样的策略能够有效解决这些困境?于是我在本课题中通过调查 访谈、文献探讨、分析归纳等方法进行探索、研究、分析。 通过调研分析东阳木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四大隐忧,并通

过对东阳木雕品牌核心价值的分析,从政府层面、企业行业产品层面、品牌的视觉形象策划层面提出颇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希望能为东阳木雕传统手工艺在当今时代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二、研究方法: 1.调查访谈法: 分别从政府层面了解到各个时期东阳政府对于木雕行业的规划和政策;从企业和个人层面了解到东阳木雕的设计程序和生产过程,访问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木雕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品牌运作过程,采集相关实地图片和现场材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2.文献探讨法: 阅读众多相关资料,围绕东阳木雕、传统手工艺产业、文化产业、品牌定位、企业形象、设计策略等相关文献作为基础资料,通过各学科的交叉学习和思考,为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设计策设计策略研究、找到理论支持。 3.分析归纳法: 结合东阳木雕产业的实际现状,分析东阳木雕产业价值提升的各个层面,并针对各个层面提出不同的设计策略。 二、课题的主要内容: 1.阐述课题研究的对象、背景、目的、意义、现状与方法。 2. 通过梳理和归纳品牌理论和设计策略理论,提出设计策略作用于品牌提升的三个层次,即品牌提升的引导层、品牌提升的

初中说明文 东阳木雕-精品

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东阳木雕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瓯塑”并称浙江三 雕一塑。相传早在一千多年前,东阳人就开始其木雕的历史,他们世代相传,创造了 众多的千古佳作,造就了上千的木雕艺人,从而成为著名的雕花之乡。 东阳木雕约始于唐而盛于明清,自宋代起已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据东阳《康熙 新志》载,唐太和年间,东阳冯高楼村的冯宿、冯定两兄弟曾分任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其宅院高楼画栏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陆氏墓与唐元和年间进士、宰相舒元 舆的墓同在20世纪初被盗,均有精雕的陪葬木俑出土,可见唐代太和年以前东阳木 雕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现存宋代建隆二年所雕的善才童子和观音菩萨像造型古雅端庄,足以说明东阳木雕当时的水平与风格。 东阳木雕的题材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画面设计与传统的中国画白描花 一脉相通,图案装饰丰富而有变化,满花中还穿插着内容丰富的雕饰,加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在艺术手法上,东阳木雕以层次高、远、平面分散来处理透视关系, 并以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或鸟瞰式透视为构图特点,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平面和 空间范围内,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可以比西洋浮雕更为丰富,它可以不受近大远小、 景清、远景虚等西洋雕刻与绘画规律的束缚,充分展示画面内容。 中国是一个崇尚雕刻而又十分擅长雕刻的国度,在品种繁多,流派纷呈的数以百余 种民间雕刻工艺中,历经千年锤练的浙江东阳木雕,是各流派中影响最大最负盛名的 一种。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类,生动的神韵,精美的雕饰,精湛的技艺和广泛 的表现内容而蜚声海内外。它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东方文明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它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和文化素养,它在世界民间雕 刻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 2019年10月2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