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中考政治热点复习专题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专题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热点聚焦】

材料一:2014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会议.分析当前东北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推进东北发展的相关工作。

材料二:2014年9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他强调.新型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全局的大战略,是最大的结构调整,事关几亿人生活的改善。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抓在手上,干在实处,奋发有为、抓出实效,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多给支持。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用好改革创新的“开山斧”,着力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造福广大城乡群众。

材料三:经国务院批准,自2014年起,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扶贫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群众的重视关爱,吹响了动员全社会力量向贫困宣战的冲锋号。2014年10月17日,全国社会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四: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改组第四次会议。会议通过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f2014—2020)》,这被认为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改革路线图。

材料五: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邓小平同志

孜孜以求的是增进人民福祉。他多次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知识链接】

七年级(下)教材

1.我国人民生活已经“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总体小康”是指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阶段。

2.低水平的小康是指我国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也就是说刚刚“达标”,主要是指入均收入水平还不高。

3.不全面的小康是指我国目前所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关注不够。

4.不平衡的小康是指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九年级教材

1.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我国必须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5.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合理的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设问角度提示】

1.制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的根本依据是什

措实施规划(2014—2020)》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请你从改革的角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献计献策。

答: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⑧深化文化体制等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开展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爱国主义。这就对我们提出怎样的要求?

答: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不得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把个人理想和祖国建设、民族振兴联系起来。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应该采取哪些举措?

答:①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坚持共同富裕,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我国坚持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法律保障;④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⑤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等。

5.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青少年应作好哪些准备?(多角度思考) 答:①树立崇高远大理想,自觉承担崇高使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②珍潜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③学习法律,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树立公民和法律意识。④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做亲社会行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⑤培养乐观心态,磨砺坚强意志,勇于战胜挫折,自尊自信,自强不息。

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迎接挑战,立志成才,弘扬民族精神,坚持爱国主义。

【热点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数据表明,按照我国政府标准,至2013年底我国贫困人口仍有8249万人,参考国际标准则有2亿人。贫困人口不仅收入水平低,一些地方还面临着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表明( )

①我国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②我国社会生产相对落后,人民的需要难以完全满足③我国主要矛盾还将长期存在④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A.①③④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2.下面对右图工作理解正确( )

①体现了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③能迅速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④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着积极意义

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3.实现右图改革目标.我国必须坚持的分配制度。( )

A.以按需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在全国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做出批示:动员社会力量向贫困宣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下面对共同富裕理解正确的有( )

①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②通过先富帮带后富达到共同富裕③我国各地区之间可以同步富裕④共同富裕的前提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A.①③④B.①②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5.习近平在2014国庆招待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实现13亿多人共同富裕任重道远。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是( )

A.尽快结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C.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

D.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二、简答题

6.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能动作用.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1)“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应该坚持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可见,只要消除贫困地区就能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宏图。请你辨析这一观点。

(3)结合改善民生的要求,谈谈我国党和政府应该怎样着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

7.材料一: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改组第四次会议。会议通过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这被认为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改革路线图。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会议指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材料三: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邓小平同志孜孜以求的是增进人民福祉。他多次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某校九年举行主题为“谋共富·建小康·筑梦想”的座谈会,请你参与研讨。

(1)【理解感悟】结合和谐社会特征,谈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实现中国梦有何重要意

义?

(2)【部署行动】请你从经济、政治、文化上谈谈我国应该怎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

(3)【践行倡议】为了号召广大同学积极坚定远大理想、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

【热点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1.C 2.A 3.C 4.C 5.D

二。6.(1)①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2)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理由:①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②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并且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我们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3)①要把增长的成果变成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物质与精神享受,让人民群众逐步过上富裕、文明、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好日子.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坚持共同富裕原则,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

7.(1)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有利于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等。(2)①经济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等。②政治上:坚持党的领导和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面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了解民情、倾听民意、汇集民智;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③文化上: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弘扬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等。(3)①坚定远大理想:树立远大志向,努力学习,立志报效祖国,肩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和志向而奋斗。②促进社会和谐:我们要增强主人翁意识,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脚踏实地地艰苦奋斗;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建设出一分力,添一分彩。③实现全面小康: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自

觉承担崇高历史使命。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立报效祖国之志;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攀登科学高峰,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勇于面对困难: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去,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