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丁基羟基甲苯讲解

二丁基羟基甲苯讲解
二丁基羟基甲苯讲解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基本无臭,无味,熔点69.0~70.0℃,沸点265℃,对热相当稳定。接触金属离子,特别是铁离子不显色,抗氧化效果良好。加热时与水蒸气一起挥发。不溶于水、甘油和丙二醇,而易溶于乙醇(25%)和油脂。来源与制法:由对甲酚与异丁烯在催化剂浓硫酸和脱水剂氧化铝存在下,加压反应。生成物经蒸馏、浓缩、结晶等步骤制得。

理化常数

中文名称:二丁基羟基甲苯英文名称: 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别名: 2,6-二叔丁基对甲酚;3,5-二叔丁基-4-羟基甲苯;BHT

详情:结构式:

分子式:C15H24O

分子量:220.36

理化性质

毒理学依据:

①LD50:大鼠口服2.0g/kg。

②ADI:0~0.3g/kg(bw)(FAO/WHO,1995)。

③GRAS:FDA-21CFR182.3173。

质量要求:质量标准(GB1900―1980)

灼烧残渣/% ≤ 0.01

水分/% ≤ 0.1

熔点/℃ 69.0~70.0

硫酸盐(以SO4计)/% ≤ 0.002

游离酚(以对甲酚计)/% ≤ 0.02

重金属(以Pb计)/% ≤ 0.0004

砷(以As计)/% ≤ 0.0001

用途

脂溶性抗氧化剂。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二丁基羟基甲苯可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干鱼制品、饼干、方便面、速煮米、果仁罐头、腌腊肉制品、早餐谷类食品,其最大使用量为0.2g/kg。二丁基羟基甲苯与丁基羟基茴香醚混合使用时,总量不得超过0.2 g/kg。二丁基羟基甲苯与丁基羟基茴香醚、没食子酸丙酯混合使用时,其中二丁基羟基甲苯与丁基羟基茴香醚总量不得超过0.1 g/kg,没食子酸丙酯不得超过0.05 g/kg(最大使用量均以脂肪计)。此外也可用于胶姆糖配料。其他使用参考:在动物油中用量为0.001%~0.01%;植物油,0.002%~0.02%;焙烤食品,0.01%~0.04%;谷物食品,0.005%~0.02%;脱水豆浆,0.001%;香精油,0.01%~0.1;食品包装材料0.02%~0.1%;口香糖基质用量可达0.1%。另外如中国台湾省《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及用量标准》(1986)规定:二丁基羟基甲苯可用于油脂、奶油、干鱼、贝类制品及其干制品,其使用量低于0.2 g/kg;用于冷冻鱼、贝类及冷冻鲸鱼肉的浸渍液,最大使用量为0.1 g/kg;用于口香糖、泡泡糖,低于0.75 g/kg。FAO/WHO(1984)规定:一般食用油脂,单用二丁基羟基甲苯或与丁基羟基茴香醚、叔丁基对苯二酚、没食子酸酯类合用时,最大使用量为0.2 g/kg(其中没食子酸酯类不得超过100mg/kg)。与丁基羟基茴香醚、没食子酸酯类合用总量为0.2g/kg,但没食子酸酯类不得超过

100mg/kg;不得用于直接消毒,也不得用于调制奶及其制品;用于人造奶油,单用或与丁基羟基茴香醚、没食子酸酯类合用时,最大使用量为0.1g/kg。日本规定:用于鱼、

贝类冷冻品、鲸鱼冷冻品浸渍液(生食冷冻鲸鱼肉除外),最大使用量为1g/kg;用于油脂、奶油、鱼、贝类干制品与盐制品。干燥类淀粉,最大使用量为0.2 g/kg;口香糖,最大使用量为0.75 g/kg。鉴定方法:在10 mL本品的甲醇溶液中,加入10 mL水、2 mL亚硝酸钠溶液(3 g/L)及5mL邻联二茴香胺甲醇盐酸混合溶液[2 g/L,甲醇1mol/ L 盐酸溶液(4+6)],在3min内呈橙红色。加氯仿5 mL,摇动,氯仿层中呈现紫色或品红色,曝光后退色。

含量分析

采用内标法,通过气相色谱仪器进行定量分析。

[1]

国家标准

GB 190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本标准适用于以对甲酚、异丁醇为原料,以浓硫酸作为催化剂,氧化铝作为脱水剂,反应生成的食品添加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代替GB/T 1900-1980

编辑本段简介

别名:抗氧剂264

化学名称: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

实验式:C15H24O

分子量:220.19

性质

无嗅、无味,无毒的白色晶体。熔点71,沸点265,不溶于水和稀碱,溶于苯、甲苯、乙醇、汽油及食物油中。其溶解度为:乙醇25%(20),豆油30%(25),棉籽油20%(25),猪油40%(40)。

编辑本段试剂级

(化学纯)食品级

外观白色结晶

熔点 69.0-71.0 69.0-70.0

水份 % 0.1

灼烧残渣 % 0.01 0.01

硫酸盐(以SO4计)% 0.002

重金属(以Pb计)% 0.0004

砷(As)% 0.0001

游离酚(以对甲酚计)% 0.02 0.02

相对密度

执行标准 Q/ICKZ 04-1998 GB1900-80

乙醇中溶解试验合格

用途

作为抗氧剂,能抑制或延缓塑料或橡胶的氧化降解而延长使用寿命。防止润滑油、燃料油的酸值或粘度的上升。作为食品添加剂能延迟食物的酸败。本品又是合成橡胶(丁苯、丁腈、聚氨酯、顺丁等)、聚乙烯、聚氯乙烯的稳定剂。BHT也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油溶性抗氧化剂。因其抗氧化能力较强,耐热及稳定性好,无特异臭,遇金属无呈色反应,且价格低廉,所以在我国为主要的抗氧化剂。我国规定可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饼干,最大使用量为0.2g/kg。

作用机理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作为抗氧剂,它能够与自动氧化中的链增长自由基反应,消灭自由基,从而是链式反应中断。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在抗氧化过程中既可以作为氢的给予体也可以作为自由基俘获剂。由于2,6位上有2个强力推电子基团,因此,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效果。

对光、热相当稳定,加热能与水蒸气一起挥发,遇金属离子不变色。易溶于乙醇(25%,25℃)、丙酮(40%)、苯(40%)、大豆油、棉籽油、猪油,不溶于水、甘油、丙二醇。用途:BHT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油溶性抗氧化剂。虽毒性大,但其抗氧化能力较强,耐热及稳定性好,既没有特异臭,也没有遇金属离子呈色反应等缺点,而且价格低廉,仅为BHA1/5~1/8,我国仍作为主要抗氧化剂使用。一般与BHA配合使用,并以柠檬酸或其他有机酸为增效剂。我国规定可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饼干、方便面、速煮米、果仁罐头、干鱼制品和腌腊肉制品,最大使用量0.2 g/kg。本品也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较BHA弱。

BHA

百科名片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状物,熔点48~63℃,沸点264~270℃(98 KPa),高浓度是略有酚味,易溶于乙醇(25 g/100 mL,25℃)、丙二醇和油脂,不溶于水。BHA对热稳定,在弱碱条件下不易被破坏,与金属离子作用不着色。

基本信息

中文名:丁基羟基茴香醚

英文名:Butyl hydroxy anisd ;3(2)-tert-Butyl-4-hydroxyanisole;

2(3)-tert-Butyl-4-methoxyphenol

别名: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丁基大茴醚;BHA

分子式:C11H16O2

分子量:180.25

CAS 登录号:25013-16-5

EINECS 登录号:246-563-8

FEMA 登录号:2183

理化性质

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状物,熔点48~63℃,沸点264~270℃(98 KPa),高浓度是略有酚味,易溶于乙醇(25 g/100 mL,25℃)、丙二醇和油脂,不溶于水。BHA对热稳定,在弱碱条件下不易被破坏,与金属离子作用不着色。

制法

①由对苯二酚与叔丁醇反应,生成2-叔丁基对苯二酚,再在锌粉存在下与硫酸二甲酯反应而制得。

②以磷酸或硫酸为催化剂,对羟基茴香醚与叔丁醇反应制得。

毒理学依据

①LD50:小鼠口服1100mg/kg(bw)(雄性),小鼠口服1300mg/kg(bw)(雌性);大鼠口服2000mg/kg(bw),大鼠腹腔注射200mg/kg(bw);兔口服2100mg/kg(bw)。

②ADI:0~0.5mg/kg(FAO/WHO,1994)。

③GRAS:FDA-21CFR182.3169,172.110,172.515,172.615,172.340。

用途

BHA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剂,在有效浓度时没有毒性。作食品抗氧剂,能阻碍油脂食品的氧化作用,延缓食品开始败坏的时间。其在食品中的最大用量以脂肪计不得超过

0.2g/kg。其用量为0.02%时比0.01%的抗氧效果提高10%,当用量超过0.02%是抗氧化效果反而下降。作化妆品的抗氧化剂时,能对酸类、氢醌、甲硫氨基酸、卵磷脂及硫化二丙酸等起抗氧化作用。亦可作饲料的抗氧剂。

BHA作为脂溶性抗氧化剂,适宜油脂食品和富脂食品。由于其热稳定性好,因此可以在油煎或焙烤条件下使用。另外BHA对动物性脂肪的抗氧化作用较强,而对不饱和植物脂肪的抗氧化作用较差。BHA可稳定生牛肉的色素和抑制酯类化合物的氧化。BHA与三聚磷酸钠和抗坏血酸结合使用可延缓冷冻猪排腐败变质。BHA可稍延长喷雾干燥的全脂奶粉的货架期、提高奶酪的保质期。BHA能稳定辣椒和辣椒粉的颜色,防止核桃、花生等食物的氧化。将BHA加入焙烤用油和盐中,可以保持焙烤食品和咸味花生的香味。延长焙烤食品的货架期。BHA可与其他脂溶性抗氧化剂混合使用,其效果更好。如BHA和二丁基羟基甲苯配合使用可保护鲤鱼、鸡肉、猪排和冷冻熏猪肉片。BHA或二丁基羟基甲苯、没食子酸丙酯和柠檬酸的混合物加入到用于制作糖果的黄油中,可抑制糖果氧化。

鉴定方法

取少量样品,通过气相色谱仪器进行定量分析。

注意事项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BHA可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干鱼制品、饼干、方便面、速煮米、果仁罐头、腌腊肉制品、早餐谷类食品,其最大使用量为0.2g/kg。BHA与二丁基羟基甲苯、没食子酸丙酯混合使用时,其中BHA 与二丁基羟基甲苯总量不得超过0.1 g/kg,没食子酸丙酯不得超过0.05 g/kg(使用量均以脂肪计)。此外也可用于胶姆糖配料。

其他使用参考:在动物油中用量为0.001%~0.01%;植物油,0.002%~0.02%;焙烤食品,0.01%~0.04%;谷物食品,0.005%~0.02%;豆浆粉,0.001%;精炼油,0.01%~0.1;糖果、口香糖基用量可达0.1%。另外如台湾省《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及用量标准》(1986)规定:BHA可用于油脂、奶油、干鱼、贝类制品及其干制品,其使用量低于0.2 g/kg;用于冷冻鱼、贝类及冷冻鲸鱼肉的浸渍液,低于1 g/kg;用于口香糖、泡泡糖,低于0.75 g/kg。FAO/WHO(1984)规定:BHA用于一般食用油脂,最大使用量为0.2 g/kg。与二丁基羟基甲苯合用时,没食子酸酯、特丁基对苯二酚合用时,没食子酸不得超过

100mg/kg,总量为0.2g/kg;用于人造奶油,单用或与二丁基羟基甲苯、没食子酸酯类混合使用时,没食子酸酯类不得超过100mg/kg。不得用于直接消毒,也不得用于调制奶及其制品。日本规定:在油脂、奶油中使用低于0.02%;鱼、贝类冷冻品浸渍液用量低于0.1%

BHA :

1. 羟基茴香醚

. . . 为了食品的保鲜和防腐,在食品生产中常加入食品添加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是常用的抗氧化剂,以防止含油脂食品发生酸败,而山梨酸、苯甲酸是常用的防腐剂.

2. 水杨酸

. . . 水杨酸(BHA) :又称柔肤酸,最早是用来治疗异常角化的皮肤病,因为去角质的功效佳,也可用来青春痘粉刺、脂漏脱皮等

3. 茴香醚

. . . 丁基羟基茴香醚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也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常温状态下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状粉末,有特异酚类臭味及刺激性气味,通常是两种异构体的混合物

抗氧化剂

百科名片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 Antioxidants)是阻止氧气不良影响的物质。它是一类能帮助捕获并中和自由基,从而祛除自由基对人体损害的一类物质。人体的抗氧化剂有自身合成的,也有由食物供给的。较强的抗氧化剂如艾诗特ASTA(astaxanthin的简称)等,一般人类无法合成,必须从食物中等摄取。

概念

①食物中抗氧化剂能够保护食物免受氧化损伤而变质。

②在人体消化道内具有抗氧化作用,防止消化道发生氧化损伤。

③吸收后可在机体其他组织器官内发挥作用。

④来源于食物的某些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提取物可以作为治疗药品。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包括鳌合金属离子、清除自由基、淬灭单线态氧、清除氧、抑制氧化酶活性等。

举例:如维生素A、C、E;类胡萝卜素(虾青素、角黄素、叶黄素,β-胡萝卜素等);微量元素:硒、锌、铜和锰等。

自然寿命

[1]衰老的被动学说认为衰老是体内随时间产生的随机过程。首先出现在酶上,再导致DNA、RNA的变化,进而产生不准确的酶。使这个循环过程产生错误、灾难和死亡。这一随机变化就是由氧自由基引起的损伤积累战胜了机体修复能力,导致细胞分化状态的改变甚至丧失。体内抗氧化剂是消除这一损伤稳定细胞分化状态的主要因素。如果这一论点成立,体内抗氧化剂的含量和活性就应当与物种的寿限有关。

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物种的自然寿命

SOD是体内防止氧自由基损伤的最重要的保护酶,它可以使歧化生成过氧化氢和水。通过12种灵长类和2种啮齿类动物脑、肝和心组织中的SOD含量除以基础代谢率(SMR)和自然寿命的势能(lifespan potential,LSP)有非常好的相关性(图5-1),即寿命最长的人类具有最大的SOD/SMR,而寿命较短的啮齿类动物有较小的SOD/SMR。因此,一个物种一生利用氧的总量可能和体内SOD的量成正比,而且,还发现在脑中MnSOD/总SOD与LSP的相关性很好,但在肝中相关性就差一些。

2、尿酸与自然寿命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副产品,发现它能防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抗氧化剂,对动物物种的自然寿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测定几种灵长类动物血浆中的尿酸含量和基代谢率的比例,与自然寿命有着很好的相关性(图5-2)。尿酸在体内还是一种兴奋剂,因为它的结构与咖啡因和其他神经兴奋剂很相似。

3、胡萝卜素与自然寿命

植物中含有维生素A的前体——胡萝卜素,用来防止光合作用产生的氧自由基。过去认为β-胡萝卜素对人和其他物种仅仅是作为合成维生素A的前体,发现不仅β-胡萝卜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剂,而且其他类胡萝卜素也是很好的抗氧化剂。组织中胡萝卜素低的人群很容易得癌,测量血清中胡萝卜素与寿限有很好的相关性(图5-3)。

4、维生素E与自然寿命

维生素E在细胞膜内可以防止脂质过氧化,但是维生素E是否能促进人的长寿也有争论。测定若干动物和人血浆中维生素E和基础代谢率之比及自然寿命势能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图5-4),即长寿的人血浆中维生素E的含量最高。

5、维生素C与各种动物的自然寿命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维生素C对人的健康和寿命起着重要作用。与其他物种相反,人不能合成维生素C,这是人类的一个遗传缺陷。与以上几种抗氧化剂不同,维生素C与物种的自然寿命势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在大部分组织中,维生素C含量随人和动物的年龄增加而减少,这说明维生素C在老化过程中不对寿命的长短起作用。在有氧气和铁存在时,维生素C很容易生成毒性很大的抗坏血酸自由基,尿酸可以有效地将铁从组织中移走,防止生成抗坏血酸自由基,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人和长寿类的物种体内有较多的尿酸和较少的维生素C的缘故。

6、谷胱甘肽和自然寿命

谷胱甘肽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生物组织抗氧化剂之一,然而组织中的谷胱甘肽水平与各种动植物的自然寿命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研究表明,人和物种随年龄增加,组织中谷胱甘肽水平一直呈下降趋势,如果它的水平下降到年轻时的50%,死亡即将来临。除了以上几种抗氧化剂与物种的寿限有一定关系外,还发现用硫代巴比士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法测定的等价丙二醛(MDA),与物种的寿限有很好的相关性(图5-5),即寿限最高的人血清中过氧化水平最低,而一些短寿命的物种血清中脂质过氧化水平则较高。

7、衰老器官中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一般认为老化是由于氧自由基对细胞进攻引起的不可逆损伤造成的。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自由基产生过多;另一方面可能是自由基清除酶活性下降造成的。只要二者失去平衡,就可能导致体内脂质过氧化过多,为此,人们研究了衰老Wistar大鼠主要器官中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结果发现,与年轻大鼠(4个月)相比,老年大鼠(24个月)肝和肾中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下降,相反,在心肌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则有所增加,在其他器官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奇怪的是在用TBA测量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在几种器官中都随年龄而减少。这些结果表明,在肝脏和肾脏中抗氧化保护体系随老化而减弱;不同抗氧化酶在不同器官中以

不同的方式随老化而改变,它们的活性变化与器官的过氧化程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MDA含量很难作为衰老的一个特征指标,必须与其他指标结合起来考虑。[1]

分类

一、按来源分类:

抗氧化剂按来源分为天然抗氧化剂和合成抗氧化剂两类。

二、溶解性分类:

1、油溶性抗氧化剂是指能溶于油脂,对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起到良好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常用的有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和没食子酸丙酯(PG)等人工合成的油溶性抗氧化剂;混合生育酚浓缩物及愈创树脂等天然的油溶性抗氧化剂。

2、水溶性抗氧化剂能够溶于水,主要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色,常用的包括抗坏血酸及其钠盐、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等人工合成品,从米糠、麸皮中提制的天然品植酸即肌醇六磷酸。

3、兼溶性抗氧化剂:硫辛酸 (alpha lipoic acid) 是一种能消除加速老化与致病的自由基、类似维他命的物质,硫辛酸是一种存在于线粒体的酵素,硫辛酸在体内经肠道吸收后进入细胞,兼具脂溶性与水溶性的特性,因此可以在全身通行无阻,到达任何一个细胞部位,提供人体全面效能,是唯一兼具脂溶性与水溶性的万能抗氧化剂。

三、按作用机理分类:

1.自由基吸收剂:如酚类抗氧化剂,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

2.氧清除剂:如类胡萝卜素及其衍生物、抗坏血酸、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异抗坏血酸和异抗坏血酸钠等。

3.金属离子螯合剂:枸橼酸、EDTA和磷酸衍生物。

4.单线态氧催猝灭剂

5.酶的抗氧化剂(SOD酶)——过氧化物作用除去自由基

6.化学试剂(甲基硅酮)——物理屏壁阻碍氧气进入,抗氧化

各种抗氧化剂在细胞中的作用

食品中抗氧化剂可以防止各种食品成分的氧化反应。食品氧化可以导致不良褐变和味道改变。抗氧化剂和氧气反应,因此抵消负面影响。例如:维生素 C (E300 )和维生素E(E308).在人体内抗氧化剂通过中和“自由基”(细胞代谢的天然副产物)的不良作用来保护主要的细胞物质。氧气被代谢或被人体燃烧时形成自由基。它们通过细胞运输,破坏其他分子结构,导致细胞受损。这样的细胞损坏被认为是衰老和各种健康问题的原因。活跃于人体内的抗氧化剂是维生素 A 、 C 、 E和多酚(植物化学物质,存在于茶和水果中)。维生素 C 、 E 和β-胡萝卜素(维生素 A的前身)和矿物质硒都具备抗氧化的特性。也就是说它们可以保护细胞膜中的脆弱的蛋白质和脂质,在阻断高度反应性的氧原子(自由基)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自由基是带有一个或多个不成对电子的分子,抗氧化剂可以清除这些自由基,与其他分子快速反应,起始的链反应被称为氧化。自由基是代谢过程的常规产物,人体会产生自身的抗氧化剂来保持平衡。然而,压力,年龄老化和环境条件,像空气污染和吸烟都会增加身体中自由基的数量,从而破坏平衡。极不稳定的自由基可以损害健康的 DNA ,并且与伴随着老龄化的一些变化相关(比如老年斑的恶化,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还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如癌症、心脏病和中风。研究表明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保护效果。例如:维生素E 和β-胡萝卜素可以保护细胞膜;维生素 C 可以排出细胞内的自由基。

动物营养学:抗氧化剂antioxidant

为防止饲料中某些活性成分被氧化变质而掺入饲料的添加剂。

比较

抗氧化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对生物体抗氧化的效果是可以量化测定的,作为动物实验一般是服用抗氧化剂一定时间后,测定血液中的酯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变化、以及肝脏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变化。从上述两种酶和MDA的变化状况来判定抗氧化的强度及效果。作为人体不可能测肝脏匀浆,可以测定血液或者尿液中的MDA,以及血液中的SOD、GXH-PX来判定抗氧化的效果。

Miki以含亚铁离子的血红素蛋白作为自由基产生者,亚油酸为接受者,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各受试类胡萝卜素及其衍生物和α-生育酚(VE)清除自由基的半数效应剂量ED50见表1

表1虾青素、部分类胡萝卜素和α生育酚清除自由基的值

刘子贻等在研究中比较了虾壳中提取的虾青素和α﹣生育酚对防止小鼠肝匀浆产生过氧化作用的结果表明,虾青素的抗氧化作用较α﹣生育酚强千倍以上。

上述引用于:张晓丽、刘建国虾青素的抗氧化性及其在营养和医药应用方面的研究2006,Vol.27,No.01《食品科学》

性能与用途

1、抗氧剂1010。白色流动性粉末,熔点120~125℃,毒性较低,是一种较好的抗氧剂。他在聚丙烯树脂中应用较多,是一种热稳定性高、非常适合于高温条件下使用的助剂,能延长制品的使用寿命,另外,也可以用于其它大多数树脂。一般加入量不大于0.5%

2、抗氧剂1076。白色或微黄结晶粉末,熔点为50~55℃,无毒,不溶于水,可溶于苯、丙酮、乙烷和酯类等溶剂。可作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酰胺、ABS 和丙烯酸等树脂的抗氧剂。具有抗氧性好、挥发性小、耐洗涤等特性。一般用量不大于0.5%;可用作食品包装材料成型用助剂。[2]

3、抗氧剂CA。白色结晶粉末,熔点180~188℃,毒性低,溶于丙酮、乙醇、甲苯和醋酸乙酯。适合于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ABS和聚酰胺树脂中的抗氧助剂,并可用于与同接触的电线、电缆。一般用量不超过0.5%

4、抗氧剂168。白色结晶粉末,熔点183-186℃,无毒,与树脂相溶性好,且具有低挥发性、耐抽出性及不污染不变色等特点。是目前国内最优秀的加工稳定剂,它能有效地防止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等)在挤出注塑过程中的热降解,使聚合物保持原有的机械性和耐老化性能。[3]

5、抗氧剂164。白色或浅黄色结晶粉末或片状物。熔点在70℃,沸点在260℃左右、无毒。用于多种树脂中,用途广泛。更适合用于食品包装成型用料(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ABS、聚酯和聚苯乙烯)树脂中,一般用量为0.01%~0.5%

6、抗氧剂DNP。浅灰色粉末,熔点230℃左右,易溶于苯胺和硝基苯中,不溶于水。适合于聚乙烯、聚丙烯。抗冲击聚苯乙烯和ABS树脂,除具有抗氧效能外,还有较好的热稳定作用和抑制铜、檬金属的影响。一般用量应不超过2%

7、抗氧剂DLTP。白色结晶粉末,熔点在40℃左右,毒性低,不溶于水,能溶于苯、四氯化碳、丙酮。用于聚乙烯、聚丙烯、ABS和聚氯乙烯树脂的辅助抗氧剂,可改变制品的耐热性和抗氧性。一般用量为0.05%~1.5%

8、抗氧剂TNP。浅黄色粘稠液体,凝固点低于-5℃沸点大于105℃,无味,无毒,不溶于水,溶于丙酮、乙醇,。苯和四氯化碳。适合于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抗冲击聚苯乙烯和ABS、聚酯等树脂,高温中抗氧化性能高,使用量不超过1.5%。

9、抗氧剂TPP。浅黄色透明液体,凝固点19~24℃,沸点220℃,溶于醇、苯、丙酮。适合于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和ABS树脂的辅助抗氧剂,使用量应不超过3%。

10、抗氧剂MB。淡黄色粉末,熔点大于285℃,溶于乙醇、丙酮、醋酸乙酯,不溶于水和苯,适合于聚乙烯、聚酰胺和聚丙烯树脂的抗氧剂;本品不污染,不着色,可用于白色或艳色制品。用量不超过0.5%。

抗氧化剂在食品的作用机理总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抗氧化剂借助还原反应,降低食品体系及周围的氧含量,即抗氧化剂本身就极易氧化,因此在有氧化食品因素存在的时,如光照、氧气、加热等,抗氧化剂就先于食品与氧化因素作用,避免了食品被氧化;

(2)有些抗氧化剂是一种自由基吸收剂即自由基清除剂。可以与氧化过程的中间产物结合,从而使氧化反应无法发生;

(3)抗氧化剂可以释放出氢离子将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破坏分解,使氧化反应无法继续进行;

(4)有些抗氧化剂可以阻止或减弱氧化酶类的活动,例如超氧化物歧化酶对超氧化物的自由基的清除;

(5)金属离子螯合剂,可以通过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减少金属离子的促进氧化作用的能力;(6)多功能抗氧化剂,产生多种抗氧化作用。

油溶性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油脂在空气中氧气的作用下首先产生氢过氧化物,根据油脂氧化过程中氢过氧化物产生的途径不同可将油脂的化分为:自动氧化,光氧化和酶促氧化.

①自动氧化:自动氧化是一种自由基链式反应.

(1)引发期:油脂分子在光,热,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产生自由基,如RH + Mx+→R

+H++M(x-1)+;

(2)传播期:R +3O2→ROO ,ROO +RH→ROOH+R ;

(3)终止期:ROO +ROO →ROOR+O2,ROO +R →ROOR,R +R →R-R.

②光氧化:光氧化是不饱和脂肪酸与单线态氧直接发生氧化反应.单线态氧:指不含未成对电子的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称为双线态,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的成为三线态.所以基态氧为三线态.食品体系中的三线态氧是在食品体系中的光敏剂在吸收光能后形成激发态光敏素,激发态光敏素与基态氧发生作用,能量转移使基态氧转变为单线态氧.单线态氧具有极强的亲电性,能以极快的速度与脂类分子中具有高电子密度的部位(双键)发生结合,从而引发常规的自由基链式反应, 进一步形成氢过氧化物.

光敏素(基态)+hυ→光敏素*(激发态)

光敏素*(激发态)+3O2→光敏素(基态)+1O2

不饱和脂肪酸+1O2→氢过氧化物

③酶促氧化:自然界中存在的脂肪氧合酶可以使氧气与油脂发生反应而生成氢过氧化物,植物体中的脂氧合酶具有高度的基团专一性,他只能作用于1,4-顺,顺-戊二烯基位

置,且此基团应处于脂肪酸的ω-8位.在脂氧合酶的作用下脂肪酸的ω-8先失去质子形成

自由基,而后进一步被氧化.大豆制品的腥味就是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形成六硫醛醇.

④氢过氧化物的分解和油脂的酸败:氢过氧化物极不稳定,当食品体系中此类化合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就开始分解,主要发生在氢过氧基两端的单键上,形成烷氧基自由基再通过不同的途径形成烃,醇,醛,酸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异味,产生所谓的油哈味. 根

据油脂发生酸败的原因不同可将油脂酸败分为:

(1)水解型酸败:油脂在一些酶/微生物的作用下水解形成一些具有异味的酸,如丁酸,己酸,庚酸等,造成油脂产生汗臭味和苦涩味;

(2)酮型酸败:指脂肪水解产生的游离饱和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氧化,最后形成酮酸和甲基酮所致.如污染灰绿青霉,曲霉等;

(3)氧化型酸败:油脂氧化形成的一些低级脂肪酸,醛,酮所致.

⑤影响油脂氧化的因素

(1)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速度比饱和脂肪酸快,花生四烯酸:亚麻酸:亚油酸:油酸=40:20:10:1.顺式脂肪酸的氧化速度比反式脂肪酸快,共轭脂肪酸比非共轭脂

肪酸快,游离的脂肪酸比结合的脂肪酸快,Sn-1和Sn-2位的脂肪酸氧化速度比Sn-3的快;

(2)温度:温度越高,氧化速度越快,在21-63℃范围内,温度每上升16℃,氧化速度加快1倍;

(3)氧气:有限供氧的条件下,氧化速度与氧气浓度呈正比,在无限供氧的条件下氧化速度

与氧气浓度无关;

(4)水分:水分活度对油脂的氧化速度,见水分活度;

(5)光和射线:光,紫外线和射线都能加速氧化;

(6)助氧化剂:过渡金属:Ca,Fe,Mn,Co等,他们可以促进氢过氧化物的分解,促进脂肪酸中活性亚甲基的C-H键断裂,使样分子活化,一般的助氧化顺序为

Pb>Cu>Se>Zn>Fe>Al>Ag.

甲苯二胺生产工艺

甲苯发生取代反应是亲电反应,电子云密度越高,反应越容易发生,甲苯上甲基具有推电子效应,会使甲基所连得碳上电子云密度偏低,邻位的密度偏高,又因为电子云有传递作用,所以间位的电子云密度低,对位的密度高。甲苯在发生取代反应时邻位和对位上的氢原子表现出活泼性,所以甲苯容易在邻位或对位反应。 甲苯发生取代反应时,只有甲基的邻位和对位上会发生反应,而间位上不发生反应。 二硝基甲苯 如果原料为邻位和对位硝基甲苯的混合物,那么将获得2,4-和2,6-二硝基甲苯的异构混合物,如果原料为对硝基甲苯,将会只生产出2,4-二硝基甲苯。 以甲苯为基础原料合成甲苯二胺,需经过一段硝化反应,结晶分离后才经过二段硝化反应、还原反应 (1)硝化反应使用25%~30%至55%~58%的硝酸硫酸的混合酸与甲苯反应,可生成二硝基甲基,本过程分为一段硝化和二段硝化。一段硝化使之生成一硝基甲苯,反应比较容易进行,而二段硝化反应条件则要苛刻得多,硝酸在混酸中的比例必须加大,通常它与硫酸的混合比例将达到60%。生成的二硝基甲苯应经过无离子水进行水洗、碱洗等后处理步骤,脱除重金属等杂质进行提纯,如若要生产2,4-TDI,在硝化产物阶段就应该采用结晶等方法将2,4-二硝基甲苯从混合物中单独分离出来。 (2)还原反应在二硝基甲苯中间体中中加入甲醇溶剂和2%(质量)雷尼镍(RaneyNi)催化剂的悬浮液,采用中压连续加氢法,在100℃下反应,生成物一部分进行循环,一部分则除去催化剂后蒸馏而获得二氨基甲苯中间体。早期采用的硫酸铁粉还原法,因收率低、铁粉废渣污染等原因,现已逐渐被淘汰。 甲苯混酸硝化的混合硝基甲苯原料定额消耗:甲苯(98%)800kg/t,硝酸(98%)470kg/t,硫酸(92.5%)450kg/t,烧碱(42%)100kg/t 2,4-二硝基甲苯由对硝基甲苯硝化而得:原料消耗定额:对硝基甲苯774kg/t、硫酸(95.5%)785kg/t、硝酸(98%)362kg/t

合成题1

合成题 1、由苯和苯酚合成: 2、.由甲苯合成: 3、由苯和乙醛合成: 4、由丙二酸二乙酯,甲苯及其它试剂合成: 5、由甲苯合成: 6、以甲苯和乙醛为原料合成: 7、以丙二酸二乙酯和三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8、由苯、苯甲醛和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由苯、苯甲醛和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9、由丙烯醛合成2,3-二羟基丙醛。 10、由苯酚及三个碳以下的有机物合成: 11、以环己醇和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12、由苯酚和不超过三个碳的化合物合成: 13、由环己醇合成: 14、由硝基苯合成4,4′-二溴联苯。 15、由甲苯和丙二酸二乙酯合成: 16、.由苯合成1,2,3-三溴苯。 17、用邻苯二甲酰亚胺和甲苯为原料合成: 18、用苯胺为原料合成:

19、由甲苯合成2-溴-4-甲基苯胺。 20、由丙二酸二乙酯和三个碳的有机物合成环丁基甲酸。 21、由苯合成4,4′-二碘联苯。 22 、以苯为原料,经重氮盐合成: 23、由苯甲醛和苯乙酮经羟 醛缩合反应制备 24、由苯甲醛和苯乙酮制 备 25、由制备 26.用丙二 酸二 乙酯 制备 27、由 合成 28、由 合成 29、以乙酰乙酸乙酯和不超过五个碳的化合物为原 料合成 30、以苯甲醛和苯为原料合成:

31.由合成 32、以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2-甲基丁酸。 33、以苯为原料合成间溴苯胺。 34、以丙二酸二乙酯和甲苯为原料合成 35、由苯和丙烯为原料合成苯基丙烯基醚 36、以乙炔为原料合成Z-2-己烯(无机试剂任选) 37、以丙二酸二乙酯和甲苯为主要原料合成2-甲基-3-苯基丙酸,其他试剂任选。 38、由环己醇与乙醇合成1-乙基环己醇 39、以甲苯为主要原料合成3-苯基-1-丙醇 40、用丙二酸二乙酯和不超过一个C的有机化合物为原料,合成 41、以苯为原料,经重氮盐合成: 42、选择适当的方法完成下列转变:

有机化学缩写-名称-结构大全

有机化学缩写-名称-结构大全 DINZ 壬二酸二异壬酯 DIOA 己酸二异辛酯 diphos(dppe) 1,2-双(二苯基膦)乙烷diphos-4(dppb) 1,2-双(二苯基膦)丁烷DMAP 4-二甲氨基吡啶 DME 二甲醚 DMF 二甲基甲酰胺 dppf 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 dppp 1,3-双(二苯基膦基)丙烷 dvb 二乙烯苯 E e- 电解 E/EA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E/P 乙烯/丙烯共聚物 E/P/D 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 E/TEE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E/V AC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E/V AL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EAA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EAK 乙基戊丙酮 EBM 挤出吹塑模塑 EC 乙基纤维素 ECB 乙烯共聚物和沥青的共混物 ECD 环氧氯丙烷橡胶 ECTEE 聚(乙烯-三氟氯乙烯) ED-3 环氧酯 EDA 乙二胺 EDC 二氯乙烷 EDTA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EDTA 乙二胺四醋酸 EE 乙氧基乙基 EEA 乙烯-醋酸丙烯共聚物 EG 乙二醇 2-EH 异辛醇 EO 环氧乙烷 EOT 聚乙烯硫醚 EP 环氧树脂 EPI 环氧氯丙烷 EPM 乙烯-丙烯共聚物 EPOR 三元乙丙橡胶 EPR 乙丙橡胶 EPS 可发性聚苯乙烯 EPSAN 乙烯-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EPT 乙烯丙烯三元共聚物 EPVC 乳液法聚氯乙烯 Et 乙基 EU 聚醚型聚氨酯 EV A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EVE 乙烯基乙基醚 EXP 醋酸乙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乳液 F F/V AL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F-23 四氟乙烯-偏氯乙烯共聚物 F-30 三氟氯乙烯-乙烯共聚物 F-40 四氟氯乙烯-乙烯共聚物 FDY 丙纶全牵伸丝 FEP 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 FMN 黄素单核苷酸 FNG 耐水硅胶 Fp 闪点或茂基二羰基铁 FPM 氟橡胶 FRA 纤维增强丙烯酸酯 FRC 阻燃粘胶纤维 FRP 纤维增强塑料 FRPA-101 玻璃纤维增强聚癸二酸癸胺(玻璃纤维增强尼龙1010树脂)FRPA-610 玻璃纤维增强聚癸二酰乙二胺(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10树脂)FVP 闪式真实热解法 FWA 荧光增白剂 G GF 玻璃纤维 GFRP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GFRTP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促进剂 GOF 石英光纤 GPS 通用聚苯乙烯 GR-1 异丁橡胶 GR-N 丁腈橡胶 GR-S 丁苯橡胶 GRTP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 GUV 紫外光固化硅橡胶涂料 GX 邻二甲苯 GY 厌氧胶 H h 小时 H 乌洛托品 1,5-HD 1,5-己二烯 HDI 六甲撑二异氰酸酯 HDPE 低压聚乙烯(高密度)

PTBA对叔丁基苯甲酸工艺总结说明书

对叔丁基苯甲酸合成工艺总结说明书 冯勇2010-12-14 对叔丁基苯甲酸(PTBA)又名:对特丁基苯甲酸、4一叔丁基苯甲酸、4一特丁基 苯甲酸等,为无色针状结晶或结晶粉末,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它的主要用途有:用作生产醇酸树脂的改进剂;用作切削油、润滑油添加剂;用作聚丙烯成核剂;用作食品防腐剂;聚酯聚合作用的调节剂;它的钡盐、钠盐、锌盐等可用作聚乙烯的稳定剂;也可用于汽 车除臭剂的添加剂、口服药物的外膜、合金防腐剂、润滑添加剂、聚丙烯成核剂、聚氯乙烯热稳定剂、金属加工切削液、抗氧剂、醇酸树脂改进剂、助焊剂、染料及新型防晒剂;它还用于生产对叔丁基苯甲酸甲酷,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化妆品、香精香料等行业。 一.目前常见对叔丁基苯甲酸合成方法: 1.1无溶剂液相氧化法 以对叔丁基甲苯(PTBT)为原料,醋酸钻为催化剂,无溶剂液相氧化法合成对 叔丁基苯甲酸(PTBA)。用40%乙醛作引发剂可以明显缩短诱导期,反应的适宜温 度为170℃,反应100min后PTBA产率为50%,其选择性为98%,确定了在170℃ 下的反应级数为一级,氧化反应的速率仅与PTBT的浓度有关。 1.2 硝酸氧化法 粗品对叔丁基苯甲酸的制备:在500mL高压釜中,加入26mL(0.2mol,29.69) 对叔丁基甲苯,68%的26mL(0.4mol,379)硝酸,加215mL水,盖好釜盖。开动反应搅拌装置,升温至180℃,反应sh。通冷水冷却,打开反应釜,大部分固体沉积于反应釜底部,少时附着于反应釜冷却管上。收集固体,过滤,干燥,得34.59,产率95.5%。 对叔丁基苯甲酸的提纯:称取109氢氧化钠,加90mL水,配成10%的氢氧化 钠溶液,将上述固体加入其中,待充分溶解后,过滤,滤液用盐酸调pH至3左右, 此时有大量结晶出。静置,过滤,得33.49,产率98.2%。 该方法虽然产率高,但硝酸对设备腐蚀性大,反应过程中易产生氮氧化物等副产物,对环境污染较大,反应压力高达3.6Mpa。 1.3醋酸溶剂催化氧化法合成对叔丁基苯甲酸 以对叔丁基甲苯为原料,醋酸钻做催化剂,醋酸为溶剂,溴化钠为引发剂,80—100℃之间反应,该方法为国际上通用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溶剂和催化剂容易回收利益等特点。 1.4微波辐射合成对叔丁基苯甲酸 在250mL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6mL对叔丁基甲苯,8.49高锰酸钾,1.09节 基三乙基氯化钱,100mL水,遥匀,置入微波反应器中,装上电动搅拌器、回流冷 凝管和温度计,调节微波辐射功率660W,连续辐射50min,反应结束后,抽滤除去 二氧化锰,所得滤液浓缩后冷至室温,加入盐酸调至pH=2一3,冷冻过液析晶。得粗 对叔丁基苯甲酸,精产品用甲苯重结晶得5.169白色针状晶体,产率82.6%。熔点164一166℃。 1.5高锰酸钾氧化法合成对叔丁基苯甲酸 对叔丁基甲苯的合成:在装有回流冷凝管和电动搅拌器的250mL三口烧瓶内加 入经无水氯化钙干燥过的甲苯和粉状三氯化铝309,在5一8℃将409干燥的叔丁醇缓 慢地滴入反应,将反应液移到500mL的烧杯中,倒入约2009碎冰,分层,用盐水 洗涤后再减压除去剩余甲苯。 对叔丁基苯甲酸的合成:在装有回流冷凝管和电动搅拌器的500mL三品烧瓶中

常见有机物及基团的缩写

% %de 非对映体过量百分比(不对称合成术语) %ee 对映体过量百分比(不对称合成术语) A A/MMA 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AA 丙烯酸 AAS 丙烯酸酯-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 ABFN 偶氮(二)甲酰胺 ABN 偶氮(二)异丁腈 ABPS 壬基苯氧基丙烷磺酸钠 Ac 乙酰基 acac 乙酰丙酮基 AIBN 2,2'-二偶氮异丁腈 aq. 水溶液 B BAA 正丁醛苯胺缩合物 BAC 碱式氯化铝 BACN 新型阻燃剂 BAD 双水杨酸双酚A酯 BAL 2,3-巯(基)丙醇 9-BBN 9-硼二环[3.3.1]壬烷 BBP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 BBS N-叔丁基-乙-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BC 叶酸 BCD β-环糊精 BCG 苯顺二醇 BCNU 氯化亚硝脲 BD 丁二烯 BE 丙烯酸乳胶外墙涂料 BEE 苯偶姻乙醚 BFRM 硼纤维增强塑料 BG 丁二醇 BGE 反应性稀释剂 BHA 特丁基-4羟基茴香醚 BHT 二丁基羟基甲苯 BINAP (2R,3S)-2.2'-二苯膦-1.1'-联萘,亦简称为联二萘磷,BINAP是日本名古屋大学的Noyori(2001年诺贝尔奖)发展的一类不对称合成催化剂 BL 丁内酯 BLE 丙酮-二苯胺高温缩合物 BLP 粉末涂料流平剂 BMA 甲基丙烯酸丁酯 BMC 团状模塑料 BMU 氨基树脂皮革鞣剂 BN 氮化硼

Bn 苄基 BNE 新型环氧树脂 BNS β-萘磺酸甲醛低缩合物 BOA 己二酸辛苄酯 BOC 叔丁氧羰基(常用于氨基酸氨基的保护)BOP 邻苯二甲酰丁辛酯 BOPP 双轴向聚丙烯 BP 苯甲醇 BPA 双酚A BPBG 邻苯二甲酸丁(乙醇酸乙酯)酯 BPF 双酚F BPMC 2-仲丁基苯基-N-甲基氨基酸酯 BPO 过氧化苯甲酰 BPP 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 BPPD 过氧化二碳酸二苯氧化酯 BPS 4,4’-硫代双(6-特丁基-3-甲基苯酚)BPTP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Bpy 2,2'-联吡啶 BR 丁二烯橡胶 BRN 青红光硫化黑 BROC 二溴(代)甲酚环氧丙基醚 BS 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BS-1S 新型密封胶 BSH 苯磺酰肼 BSU N,N’-双(三甲基硅烷)脲 BT 聚丁烯-1热塑性塑料 BTA 苯并三唑 BTX 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 Bu 正丁基 BX 渗透剂 BXA 己二酸二丁基二甘酯 BZ 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Bz 苯甲酰基 C c- 环- CA 醋酸纤维素 CAB 醋酸-丁酸纤维素 CAM 甲基碳酰胺 CAN 硝酸铈铵 CAN 醋酸-硝酸纤维素 CAP 醋酸-丙酸纤维素 Cat. 催化 CBA 化学发泡剂 CBz 苄氧羰基

二丁基羟基甲苯1

二丁基羟基甲苯 Butylated Hydroxy Tolueue [别名] 二叔丁对甲酚;2,6一二叔丁基对羟基甲苯;2一叔丁基一4一甲氧基苯酚;BHT;2-Tert-Butyl-4-Methoxyp- nenol。 [分子式与分子量] C15H24O;220.35 [结构式] [来源与制法] 由对一甲苯酚与2一二甲基丙烯在催化剂浓硫酸或磷酸及脱水剂氧化铝存在下加压反应,生成物经蒸馏,在乙醇中重结晶而得。 [性状]本品为无色无味的晶体或白色结晶性粉未,微具特臭或无臭。熔点不低于 69.2℃,沸点265℃101.08kpa,折光率[n]25 D 1.4859,相对密度[d]20 4 1.084。实际上不溶于水、甘油、丙二醇和氢氧化碱溶液,1份可溶于4份乙醇、1.1份氯仿、0.5份乙醚、5份石油醚、3~4份不挥发油。遇光和金属易引起变色和失活。 [作用与用途] 本品用于药剂、化妆品、食品中油和脂肪的抗氧剂。可延迟或防止油、脂肪氧化酸败,并能防止油溶性维生素失活。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棓酸和增效剂,如枸橼酸、磷酸合并使用。建议本品浓度;维生素A10mg/100000u β—胡罗卜素 0.01%,脂肪和油o。02%,芳香油和调味剂 o.02~0.5%。在配制时不应把空气掺入油和脂肪中。 [配伍变化] 应避免与光和金属接触,以防止变色失活。本品是苯酚衍生物,具苯酚类化合物的特殊反应,所以与氧化剂、铁盐有配伍变化。 [安全性] 一般公认是安全的(FD A1985),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0.125mg /kg (FAO/WHO,1987)。口服本品,大鼠LD50: 135~3900mg/kg,小鼠LD50:1040mg/kg。有报导接触本品会引起过敏性反应。最大允许浓度,美国在合格的食品中允许本品的极限浓度为10~20ppm。英国:脂肪、油、纤维素油,部分甘油酯每克含有小于100000Iu维生素A的浓缩物只允许0.02%,芳香油及其析出物和浓缩物只容许0.01%。维生素油及其每克含有大于100000Iu维生素A 的制剂只容许0.001%,就BHT、BHA或两者一起而言,每日允许摄入量约500mg /kg。 [贮运事项] 应密封、贮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免与光和金属接触。 [相关品种] 丁基化羟基茴香醚、。一叔一丁基对苯二酚、桔酸丙酯,见各品种项下。 [产销厂商] 上海向阳化工厂。 美国:AnachemiaChemicals,Inc. ICN Pharmaceuticals,Inc. 英国:BTPCockerChemicals,Ltd. Eastman Chemical International AG [抗氧剂]

最新有机化学复习题(含选择题答案)

有机化学习题课 第二章烷烃 一、 1、+ Cl CH4CCl4是(A )。 2 A.自由基取代反应;B.亲电取代反应;C.亲核取代反应;D.消除反应 2.化合物CH3CH2CH2CH3有( A )个一氯代产物。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3. 按次序规则,下列基团中最优先的是( A )。 A.—CH2Cl B. —C(CH3)3 C. —CH2NH2 D. —CH2OCH3 4、下列化合物沸点最高的是(A )。 A.正己烷;B.2-甲基戊烷;C.2,3-二甲基丁烷;D.2-甲基丁烷 5.根据次序规则,下列基团最优先的是( B )。 A. 丙基 B. 异丙基 C. 甲基 D. H 6、根据“顺序规则”,下列原子或基团中,优先的是(C )。 (A)–NO2;(B)–CHO;(C)-Br;(D)–CH=CH2 7、烷烃中的氢原子发生溴代反应时活性最大的是( C )。 (A)伯氢;(B)仲氢;(C)叔氢;(D)甲基氢 8、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C )。 (A)2-甲基己烷;(B)2,3-二甲基己烷;(C)癸烷;(D)3-甲基辛烷 9、3,3-二甲基戊烷进行氯代反应可能得到的一氯化物的构造式有( C )。 (A)1个;(B)2个;(C)3个;(D)4个 10、根据“顺序规则”,下列基团优先的是( B )。 (A)丙基(B)异丙基(C)甲基(D)H 11、根据“顺序规则”,下列基团优先的是( D )。 (A)丙基(B)异丙基(C)硝基(D)羟基 12、下列化合物沸点最高的是(C )。 A.3,3-二甲基戊烷;B.正庚烷;C.2-甲基庚烷;D.2-甲基己烷 二、写出符合以下条件的分子式为C6H14的烷烃的结构式,并按系统命名法命名。 1.含有两个三级碳原子的烷烃;

有机化学常见缩写列表

有机化学常见缩写列表有机化学常见缩写列表 ?%de -- 非对映体过量百分比 ?%ee -- 对映体过量百分比 ?A/MMA -- 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AA -- 丙烯酸 ?AAS -- 丙烯酸酯-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 ?ABFN -- 偶氮二甲酰胺 ?ABN -- 偶氮二异丁腈 ?ABPS -- 壬基苯氧基丙烷磺酸钠 ?Ac -- 乙酰基 ?acac -- 乙酰丙酮基 ?AIBN -- 偶氮二异丁腈 ?aq. -- 水溶液 ?BAA -- 正丁醛苯胺缩合物 ?BAC -- 碱式氯化铝 ?BACN -- 新型阻燃剂 ?BAD -- 双水杨酸双酚A酯 ?BAL -- 2,3-二巯基丙醇 ?9-BBN -- 9-硼二环[3.3.1]壬烷 ?BBP --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 ?BBS -- N-叔丁基-乙-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BC -- 叶酸 ?BCD -- β-环糊精 ?BCNU -- 氯化亚硝脲 ?BD -- 丁二烯 ?BE -- 丙烯酸乳胶外墙涂料 ?BEE -- 苯偶姻乙醚 ?BFRM -- 硼纤维增强塑料 ?BG -- 丁二醇 ?BHA -- 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 ?BHT -- 二丁基羟基甲苯 ?BINAP -- 联萘二苯膦 ?bipy -- 联吡啶 ?BL -- 丁内酯 ?BLE -- 丙酮-二苯胺高温缩合物 ?BLP -- 粉末涂料流平剂 ?BMA -- 甲基丙烯酸丁酯 ?BMC -- 团状模塑料 ?BMU -- 氨基树脂皮革鞣剂

?BN -- 氮化硼 ?Bn -- 苄基 ?BNE -- 新型环氧树脂 ?BNS -- β-萘磺酸甲醛低缩合物 ?BOA -- 己二酸辛苄酯 ?Boc -- 叔丁氧羰基 ?BOP -- 邻苯二甲酰丁辛酯 ?BOPP -- 双轴向聚丙烯 ?BP -- 苯甲醇 ? b.p. -- 沸点 ?BPA -- 双酚A ?BPBG -- 邻苯二甲酸丁(乙醇酸乙酯)酯 ?BPF -- 双酚F ?BPMC -- 2-仲丁基苯基-N-甲基氨基酸酯 ?BPO -- 过氧化苯甲酰 ?BPP -- 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 ?BPPD -- 过氧化二碳酸二苯氧乙酯 ?BPS -- 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BPTP --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Bpy -- 2,2'-联吡啶 ?BR -- 丁二烯橡胶 ?BRN -- 青红光硫化黑 ?BROC -- 二溴甲酚环氧丙基醚 ?BS -- 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BS-1S -- 新型密封胶 ?BSH -- 苯磺酰肼 ?BSU -- N,N'-双(三甲基硅烷)脲 ?BT -- 聚丁烯-1热塑性塑料 ?BTA -- 苯并三唑 ?BTX -- 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 ?Bu -- 正丁基 ?BX -- 渗透剂 ?BXA -- 己二酸二丁基二甘酯 ?BZ -- 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Bz -- 苯甲酰基 ?c- -- 环- ?CA -- 醋酸纤维素 ?CAB -- 醋酸-丁酸纤维素 ?CAM -- 甲基碳酰胺 ?CAN -- 硝酸铈铵 ?CAN -- 醋酸-硝酸纤维素 ?CAP -- 醋酸-丙酸纤维素 ?cat. -- 催化 ?CBA -- 化学发泡剂

对溴溴苄的合成工艺研究

对溴溴苄的合成工艺研究 对溴溴苄是一种很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及化工助剂等各个领域。合成对溴溴苄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以苄基溴为起始原料,进行环上溴化反应,一类以对溴甲苯为起始原料进行侧链上溴化反应。环上溴化反应产物收率从36.9%-79.2%不等,且经常得到含有较大比例邻溴溴苄的混合物,不易分离提纯;侧链溴化反应有催化溴化和光溴化两种,光溴化中又有溶剂法和非溶剂法。在侧链的催化溴化反应中所使用的有机溴化剂和催化剂价格较昂贵,还涉及回收再用问题,不宜进行工业化;侧链光溴化的原料便宜,操作简单,可避免其他系统的有机化合物混入产品,其中的非溶剂法操作温度高,易生成二溴化物杂质。本试验选择以对溴甲苯为起始原料,四氯化碳为溶剂进行光溴化反应制备对溴溴苄。反应液经常压蒸馏脱溶剂,对所得粘稠产物进行减压蒸馏处理,使反应产物与多溴代物初步分离,然后采用乙醇重结晶的后处理方法提纯,得到的产品纯度达98.5%,收率51%。 1 试验部分 1.1 试剂 对溴甲苯(自制);溴素(工业品);四氯化碳(工业品);乙醇(工业品)。 1.2 对溴溴苄的合成 在500mL四口反应瓶中加入300mL四氯化碳和120g对溴甲苯,用150W钨灯光照,升温至有回流出现,保温,由液面下滴加溴素,滴加速度以回流略有色为宜,滴加时间为5h,再保持光照回流0.5h,得到混合反应液。将此反应液冷却后,移入三口瓶中,加热,蒸出四氯化碳,得到无色的四氯化碳回收液,回收率80%。三口瓶中物料为红棕色粘稠液,对此粘稠液进行减压蒸馏处理,使反应产物与多溴代物初步分离,得到纯度为94%的粗产物,收率76.3%。 1.3 产品的提纯 粗产品经乙醇重结晶后得到白色针状结晶,经真空干燥得到晶体产物,纯度大于98.5%,收率67%。 1.4 产品分析方法 HP5890气相色谱仪,HP-5毛细管气相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程序升温,面积归一化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溴素加入量的选择 溴过量时,有利于对溴甲苯转化,但生成多溴代物的量有所增加,多溴代物很难与产物彻底分离;溴量不足时,可抑制多溴代物的生成,此时反应不完全,对溴甲苯转化率变低,但过量的对溴甲苯容易与产品分离,因此本文采取了溴量不足的方法,便于得到高纯度的产品。通过改变对溴甲苯与溴的摩尔比,使多溴代物与目标物在反应混合物中所占比例发生改变,具体实验结果见表1。由此可看出,摩尔比变化时,对目标物所占比例影响不大,但多溴物增多,提高了分离的难度。由于乙醇重结晶方法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除去多溴代物,因此为保证产品质量,本文选择了1:0.98的摩尔比进行反应。 表1 对溴甲苯与溴的摩尔比对反应影响

间甲苯二胺标准

间甲苯二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间甲苯二胺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二硝基甲苯加氢生产过程中,由甲苯二胺经脱邻、脱焦后分离制得的间甲苯二胺。 结构式: (2,4-TDA)(2,6-TDA) 分子式: C7H10N2 相对分子质量: 122.17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由以下文件支持。(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标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 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 12463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1560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3质量要求 间甲苯二胺质量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间甲苯二胺质量要求 项 目指 标 等级合格品 外观常温下为浅黄色固体 间甲苯二胺(MTD),% ≥99.0 焦油,%≤0.02 邻甲苯二胺(OTD),% ≤0.10

水,ug/g≤300 异构比(2,4TDA/2,6TDA)80.0±1/20.0±1 其它,%≤0.80 4采样 4.1采用T3325连续采出的甲苯二胺产品。 4.2间甲苯二胺的采样,应按GB/T 6678和GB/T 6680规定进行。 4.3采样瓶应为耐130℃温度的带硅橡胶塞无色玻璃瓶,干燥清洁。采样两瓶,每瓶采样量不少于100g,一瓶供检验用,一瓶供留样备查。采样瓶上应贴有标签,注明产品名称、批号、生产日期、采样日期。 5 试验方法 5.1 外观 常温下,切开1cm表面层,目视观察。 5.2 间甲苯二胺和邻甲苯二胺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 5.2.1 方法提要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产品中间甲苯二胺(OTD)、邻甲苯二胺(MTD)。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在适宜的色谱条件下,对试样进行气相色谱分离和测定,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 5.2.2 试剂 5.2.2.1 二氯甲烷:分析纯 5.2.3 仪器和材料 5.2.3.1 气相色谱仪: 装有FID和分流/不分流进样口 5.2.3.2 毛细管色谱柱:HP-5(Crosslinked 5% PHME Siloxane) 30m×0.32mm×0.25μm 5.2.3.3 色谱工作站 5.2.3.4 微量注射器 5.2.3.5 沙浴 5.2.4 色谱条件 5.2.4.1设置色谱仪条件 柱温:初温100℃ 初始保持时间:0 升温速率:10℃/min 终温:130℃ 终温保持时间:5min 升温速率:30℃/min 终温:275℃ 终温保持时间:2min

化学名称缩写

[A] AA 乙酰丙酮、乙醛、丙烯酸 AB 乙炔炭黑 ABFA 偶氮二甲酰胺 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VN 偶氮二异庚腈 Ac 丙酮 AC 醛胺缩合物 ACM 丙烯酸酯橡胶 ACOH 醋酸 ADA 已二酸 AEP N-氨乙基哌嗪 AGE 烯丙基缩水甘油醚 AH 芳烃 AIBN 偶氮二异丁腈 AM 丙烯酰胺 AN 丙烯腈 An 苯胺 ANSI 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 AO 抗氧剂或防老剂 APAO 非晶性α-烯烃 APHA 美国公共卫生事业协会 APR 芳烃石油树脂 APS 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过硫酸铵A-PVA 无规聚乙烯醇 AR 丙烯酸酯橡胶、分析纯 AS 澳大利亚标准 ASC 胶黏剂与密封剂委员会 ASTM 美国材料试验学会 ATBN 端氨基液体丁腈橡胶 ATH 氢氧化铝(三水合氧化铝) ATO 三氧化二锑 ATPU 端氨基聚氨酯 AU 聚酯型聚氨酯弹性体 AV 酸值、表观黏度 BA 丙烯酸丁酯、二烯丙基双酚A BAA 正丁醛苯胺缩合物 BBP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 BD 1,4-丁二醇、丁二烯双环氧BDDE 1,4-丁二醇缩水甘油醚 BDMA 苄基二甲胺 BEE 苯偶姻乙醚 Bé 波美度 BF3MFA 三氟化硼单乙胺

BGE 丁基缩水甘油醚(501稀释剂) BHT 2,6-二叔丁基对甲酚(264) BIIR 溴化丁基橡胶 Bis A 双酚A Bis F 双酚F Bis S 双酚S γ-BL γ-丁内酯 BMA 甲基丙烯酸丁酯 BMI 双马来酰来胺 BN 安息香 BOA 已二酸苄基辛基酯 BOP 苯二甲酸苄基辛基酯 BP 聚丁二烯橡胶、二苯酮 B.P.英国专利 BPA 双酚A BPF 双酚F BPFER 双酚F环氧树脂 BPO 过氧化苯甲酰 BPO/DMA 过氧化苯甲酰/二甲基苯胺 BPPD 过氧化二碳酸双(2-苯基乙氧基)胺BPS 双酚S BQ 对苯醌 BQN 对苯醌二肟 BR 顺丁橡胶 BS 英国标准 BT 聚1-丁烯 BTA 苯并三氮唑 BTDA 苯酮四羧酸二酐 [C] CA 醋酸纤维素 CAB 醋酸丁酸纤维素 CAC 醋酸溶纤剂(乙二醇乙醚醋酸酯) CAP 氯化无规聚丙烯、醋酸丙酸纤维素 CAR 碳纤维 Cat 催化剂 CB 槽法炭黑 CBA 化学发泡剂 CC 化学成分、导电炭黑 CEVA 氯化EVA CF 甲酚-甲醛树脂、导电炉黑 CHONE 环已酮 CHP 异丙苯过氧化氢 CHR 氯化(醇)橡胶 CHX 环已烷 CIP 氯化等规聚丙烯

二丁基羟基甲苯

二丁基羟基甲苯 肯定很多人对二丁基羟基甲苯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它是一种防腐剂,经常用在食品和化妆品中,具有防止食品中的脂肪腐败变质的作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是现在比较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所以如果是经常使用到含有二丁基羟基甲苯的食物,肯定就关心这种物质的情况。下面咱们就来详细看看吧。 BHT稳定性高,抗氧化能力强,在食品中的应用与BHA基本相同,但其抗氧化能力不如BHA。BHT遇热抗氧化效果不受影响,不像pG那样遇铁离子发生橙色反应。 BHT能有效地延缓植物油的氧化酸败,改善油煎快餐食品的贮藏期。在起酥油中有效,BHT无最适宜浓度,随BHT浓度增高,油脂的稳定性也提高。但在较高浓度时,油脂的稳定性提高速率变小,且浓度达0.02%以上时,会引入酚气味。BHT价格低廉,为BHA 的1/5~1/8,可用作主要抗氧化剂。目前它是我国生产量最大的抗氧化剂之一。 脂溶性抗氧化剂。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二丁基羟基甲苯可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干鱼制品、饼干、方便面、速煮米、果仁罐头、腌腊肉制品、早餐谷类食品,其最大使用量为0.2g/kg。二丁基羟基甲苯与丁基羟基茴香醚混合使用时,总量不得超过0.2 g/kg。二丁基羟基甲苯与丁基羟基茴香醚、没食子酸丙酯混合使用时,其中二丁基羟基甲苯与丁基羟基茴香醚总量不得超过

0.1g/kg,没食子酸丙酯不得超过0.05 g/kg(最大使用量均以脂肪计)。此外也可用于胶姆糖配料。其他使用参考:在动物油中用量为0.001%~0.01%;植物油,0.002%~0.02%;焙烤食品,0.01%~0.04%;谷物食品,0.005%~0.02%;脱水豆浆,0.001%;香精油,0.01%~0.1;食品包装材料0.02%~0.1%;口香糖基质用量可达0.1%。 另外如中国台湾省《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及用量标准》(1986)规定:二丁基羟基甲苯可用于油脂、奶油、干鱼、贝类制品及其干制品,其使用量低于0.2g/kg;用于冷冻鱼、贝类及冷冻鲸鱼肉的浸渍液,最大使用量为0.1g/kg;用于口香糖、泡泡糖,低于0.75g/kg。FAO/WHO(1984)规定:一般食用油脂,单用二丁基羟基甲苯或与丁基羟基茴香醚、叔丁基对苯二酚、没食子酸酯类合用时,最大使用量为0.2 g/kg(其中没食子酸酯类不得超过100mg/kg)。 与丁基羟基茴香醚、没食子酸酯类合用总量为0.2g/kg,但没食子酸酯类不得超过100mg/kg;不得用于直接消毒,也不得用于调制奶及其制品;用于人造奶油,单用或与丁基羟基茴香醚、没食子酸酯类合用时,最大使用量为0.1g/kg。日本规定:用于鱼、贝类冷冻品、鲸鱼冷冻品浸渍液(生食冷冻鲸鱼肉除外),最大使用量为1g/kg;用于油脂、奶油、鱼、贝类干制品与盐制品。干燥类淀粉,最大使用量为0.2g/kg;口香糖,最大使用量为0.75g/kg。鉴定方法:在10mL本品的甲醇溶液中,加入10mL水、2mL亚硝酸钠溶液(3g/L)及5mL邻联二茴香胺甲醇盐酸混合溶液[2g/L,甲醇1mol/L盐酸溶液(4+6)],在3min内呈橙红色。加氯仿5mL,摇动,

常见有机溶剂缩写讲课讲稿

常见有机溶剂缩写

%de -- 非对映体过量百分比 %ee -- 对映体过量百分比 A/MMA -- 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AA -- 丙烯酸 AAS -- 丙烯酸酯-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 ABFN -- 偶氮二甲酰胺 ABN -- 偶氮二异丁腈 ABPS -- 壬基苯氧基丙烷磺酸钠 Ac -- 乙酰基 acac -- 乙酰丙酮基 AIBN -- 偶氮二异丁腈 aq. -- 水溶液 BAA -- 正丁醛苯胺缩合物 BAC -- 碱式氯化铝 BACN -- 新型阻燃剂 BAD -- 双水杨酸双酚A酯 BAL -- 2,3-二巯基丙醇 9-BBN -- 9-硼二环[3.3.1]壬烷 BBP --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 BBS -- N-叔丁基-乙-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BC -- 叶酸 BCD -- β-环糊精 BCNU -- 氯化亚硝脲 BD -- 丁二烯 BE -- 丙烯酸乳胶外墙涂料 BEE -- 苯偶姻乙醚 BFRM -- 硼纤维增强塑料 BG -- 丁二醇 BHA -- 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 BHT -- 二丁基羟基甲苯 BINAP -- 联萘二苯膦 bipy -- 联吡啶 BL -- 丁内酯 BLE -- 丙酮-二苯胺高温缩合物 BLP -- 粉末涂料流平剂 BMA -- 甲基丙烯酸丁酯 BMC -- 团状模塑料 BMU -- 氨基树脂皮革鞣剂 BN -- 氮化硼 Bn -- 苄基

BNE -- 新型环氧树脂 BNS -- β-萘磺酸甲醛低缩合物 BOA -- 己二酸辛苄酯 Boc -- 叔丁氧羰基 BOP -- 邻苯二甲酰丁辛酯 BOPP -- 双轴向聚丙烯 BP -- 苯甲醇 b.p. -- 沸点 BPA -- 双酚A BPBG -- 邻苯二甲酸丁(乙醇酸乙酯)酯 BPF -- 双酚F BPMC -- 2-仲丁基苯基-N-甲基氨基酸酯 BPO -- 过氧化苯甲酰 BPP -- 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 BPPD -- 过氧化二碳酸二苯氧乙酯 BPS -- 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 BPTP --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Bpy -- 2,2'-联吡啶 BR -- 丁二烯橡胶 BRN -- 青红光硫化黑 BROC -- 二溴甲酚环氧丙基醚 BS -- 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BS-1S -- 新型密封胶 BSH -- 苯磺酰肼 BSU -- N,N'-双(三甲基硅烷)脲 BT -- 聚丁烯-1热塑性塑料 BTA -- 苯并三唑 BTX -- 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 Bu -- 正丁基 BX -- 渗透剂 BXA -- 己二酸二丁基二甘酯 BZ -- 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Bz -- 苯甲酰基 c- -- 环- CA -- 醋酸纤维素 CAB -- 醋酸-丁酸纤维素 CAM -- 甲基碳酰胺 CAN -- 硝酸铈铵 CAN -- 醋酸-硝酸纤维素 CAP -- 醋酸-丙酸纤维素 cat. -- 催化

有机化学答案

第1章 饱和烃 (一)思考题部分 思考题1-1写出分子式为C 6H 14烷烃的所有构造异构体。 CH 3CH 2CH 2CH 2CH 2CH 3 CH 3CHCH 2CH 2CH 3CH 3 CH 3CH 2CHCH 2CH 3 3 CH 3CHCHCH 3 CH 3 CH 3 CH 3CCH 2CH 3 3 CH 3 思考题1-2下列化合物哪些是同一化合物?哪些是构造异构体? 同一化合物:(2)和(6);(3)、(4)和(5) 构造异构体:(1)、(2)和(3) 思考题1-3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2,2,4-三甲基戊烷 (2) 3,6-二甲基-4-乙基-5-丙基辛烷 (3)2,3,4-三甲基-5-乙基辛烷 思考题1-4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 CH 3CH 22CH 3CH 3 CH 3 (2) CH 3C CH 3 CH 3CH 3CH 3 (3) CH 3CHCH 2CH 2CH 3 3 思考题1-5写出下列每一个构象式所对应的烷烃的构造式。 (1) CH 3CHCH 3 3 (2) CH 3CHCH 2CH 3 CH 3 (3) CH 3CH 22CH 3CH 3 CH 3 思考题1-6写出下列化合物最稳定的构象式,分别用伞形式和Newman 投影式表示。 (1) (2) 思考题1-7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沸点高低,并说明理由。 (1)正丁烷>异丁烷 (2) 正辛烷>2,2,3,3-四甲基丁烷 (3) 庚烷>2-甲基己烷>3,3-二甲基戊烷 理由:烷烃异构体中,直链烷烃的沸点比支链烷烃沸点高。 思考题1-8已知烷烃分子式为C 5H 12,根据氯代反应产物的不同,试推测各烷烃的结构并写出结构式。 (1)和(4): C 3 H 3C CH 3 CH 3 (2) CH 3CH 2CH 2CH 2CH 3 (3) CH 3CH CH 23 CH 3 思考题1-9试写出分子式为C 6H 12的环烷烃的所有构造异构体并命名。

二丁基羟基甲苯讲解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基本无臭,无味,熔点69.0~70.0℃,沸点265℃,对热相当稳定。接触金属离子,特别是铁离子不显色,抗氧化效果良好。加热时与水蒸气一起挥发。不溶于水、甘油和丙二醇,而易溶于乙醇(25%)和油脂。来源与制法:由对甲酚与异丁烯在催化剂浓硫酸和脱水剂氧化铝存在下,加压反应。生成物经蒸馏、浓缩、结晶等步骤制得。 理化常数 中文名称:二丁基羟基甲苯英文名称: 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别名: 2,6-二叔丁基对甲酚;3,5-二叔丁基-4-羟基甲苯;BHT 详情:结构式: 分子式:C15H24O 分子量:220.36 理化性质 毒理学依据: ①LD50:大鼠口服2.0g/kg。 ②ADI:0~0.3g/kg(bw)(FAO/WHO,1995)。 ③GRAS:FDA-21CFR182.3173。 质量要求:质量标准(GB1900―1980) 灼烧残渣/% ≤ 0.01 水分/% ≤ 0.1 熔点/℃ 69.0~70.0 硫酸盐(以SO4计)/% ≤ 0.002 游离酚(以对甲酚计)/% ≤ 0.02 重金属(以Pb计)/% ≤ 0.0004 砷(以As计)/% ≤ 0.0001 用途 脂溶性抗氧化剂。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二丁基羟基甲苯可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干鱼制品、饼干、方便面、速煮米、果仁罐头、腌腊肉制品、早餐谷类食品,其最大使用量为0.2g/kg。二丁基羟基甲苯与丁基羟基茴香醚混合使用时,总量不得超过0.2 g/kg。二丁基羟基甲苯与丁基羟基茴香醚、没食子酸丙酯混合使用时,其中二丁基羟基甲苯与丁基羟基茴香醚总量不得超过0.1 g/kg,没食子酸丙酯不得超过0.05 g/kg(最大使用量均以脂肪计)。此外也可用于胶姆糖配料。其他使用参考:在动物油中用量为0.001%~0.01%;植物油,0.002%~0.02%;焙烤食品,0.01%~0.04%;谷物食品,0.005%~0.02%;脱水豆浆,0.001%;香精油,0.01%~0.1;食品包装材料0.02%~0.1%;口香糖基质用量可达0.1%。另外如中国台湾省《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及用量标准》(1986)规定:二丁基羟基甲苯可用于油脂、奶油、干鱼、贝类制品及其干制品,其使用量低于0.2 g/kg;用于冷冻鱼、贝类及冷冻鲸鱼肉的浸渍液,最大使用量为0.1 g/kg;用于口香糖、泡泡糖,低于0.75 g/kg。FAO/WHO(1984)规定:一般食用油脂,单用二丁基羟基甲苯或与丁基羟基茴香醚、叔丁基对苯二酚、没食子酸酯类合用时,最大使用量为0.2 g/kg(其中没食子酸酯类不得超过100mg/kg)。与丁基羟基茴香醚、没食子酸酯类合用总量为0.2g/kg,但没食子酸酯类不得超过 100mg/kg;不得用于直接消毒,也不得用于调制奶及其制品;用于人造奶油,单用或与丁基羟基茴香醚、没食子酸酯类合用时,最大使用量为0.1g/kg。日本规定:用于鱼、

2-甲基对苯二胺合成工艺的研究

2-甲基对苯二胺合成工艺的研究 医药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生:陈骁国 摘要:在系统介绍2, 5-二氨基甲苯基本合成方法的基础上,以经济、环保和新型工业化作要求, 重点评述了各种方法的工艺特点、研究中的技术进展以及实施商品化生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以邻甲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偶合、还原氢解是合成2, 5-二氨基甲苯及其系列产品优先的技术路线。 关键词:2, 5-二氨基甲苯;合成工艺; 1 前言 自20世纪纪初2-甲基对苯二胺系列物质的出现至80年代,由于受应用范围的限制需求量一直不大;90年代起,随着美容美发在全球范围的兴起,2-甲基对苯二胺可以作为染毛剂的有效低毒前体以及在高档化妆品中取代对苯二胺,针对2-甲基对苯二胺易分解之特性、依据不同的储存、运输及应用要求,相继研究并出现了稳定性良好的2-甲基对苯二胺系列产品,2-甲基对苯二胺作为染毛剂具有的特殊氧化发色能力。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对染发剂专用化学品的认识和技术精细化程度的不断上升。2-甲基对苯二胺系列物质的合成路线开发和应用研究已成为热门课题而展开,其系列产品的商品化步伐逐渐加快。现今在化妆品染发剂上使用的高质量2-甲基对苯二胺系列产品,仅一个产品全球需求量就达600t/a以上。 此外由于2,5-TDA结构中含有对位的两个氨基,首先可作为高性能聚酰亚胺和聚酰胺等高分子新单体使用;也可以在其甲基的对位上引入硝基、同时对甲基继续进行反应制得电子推.拉式的二苯乙烯类二胺新单体,用于制各二阶非线性光学聚酰亚胺高分子材料;还可先制得二元的酰亚胺羧酸新单体,进行用于聚(酯-酰亚胺)和聚(酰胺,酰亚胺)等高分子的合成,因此,2-甲基对苯二胺系列产品的应用,在用于化妆品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已开始瞄准高技术新材料及国防工业的特殊领域,且此方面需求量至少在每年千吨以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市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对叔丁基甲苯制备

专业方向实验 分子筛气相催化甲苯与叔丁醇合成叔丁基甲苯 一、实验目的:1、了解气固相催化反应原理 2、掌握积分反应仪器的使用 3、学会操作气相色谱进行样品分析 二、实验原理: 叔丁基甲苯作为一类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其临、间、对三种同分异构体均具有重要用途,特别是对叔丁基甲苯,其氧化后得到的对叔丁基苯甲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工业上,合成叔丁基甲苯的生产工艺多采用甲苯和异丁烯作为反应的原料,采用间歇反应,液体酸作催化剂如浓硫酸、HF ,但此类催化剂存在对环境污染严重且催化剂回收效率不高等缺点。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利用率高、对环境污染小且具有可灵活调变的酸性质、特殊的孔道结构的固体酸催化剂逐渐被研究者关注。分子筛催化剂因具有很多优点而被广泛研究。 反应方程式: 主反应: H 3C + C CH 3 CH 3 CH 3 OH H 3C C(CH 3)3 + H 2O 副反应:甲苯歧化反应 H 3C H 3C CH 3 H 3C CH 3 CH 3CH 3 H 3C +H 3C H 3C + H 3C H 3C + 叔丁醇分子间脱水反应 C CH 3 H 3C CH 3 O H C CH 3 CH 3 CH 3 OH + C CH 3 H 3C CH 3 C CH 3CH 3 CH 3 O 三、反应机理:烷基化试剂首先在酸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活泼的有机中间体—正碳离子,然

后正碳离子通过亲电取代反应进攻甲苯苯环,最终形成烷基化产物对叔丁基甲苯。四、实验内容: 催化剂:(写上你所使用的催化剂) 1、考察不同(反应温度、进料体积空速、甲苯与叔丁醇摩尔比)【在三个条件中选取一个】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的影响。主要考察指标有:反应温度选150℃、170℃、190℃、甲苯与叔丁醇摩尔配比选1:1、4:1、6:1、进料体积空速选1ml/g·h、4ml/g·h、6ml/g·h 【三个条件中选取对应的一个】注意:一共九个小条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条件,每个班级是一种催化剂。 2、通过气相色谱进行成分分析。 五、实验流程图: 1-原料瓶、2-真空泵、3-预热器、4-保温带、5-反应管、6-冷凝管、7-冷阱 六、实验步骤: 1. 使用电子天平称取4g催化剂,催化剂事先过40目筛网。 2. 清洗积分管式反应器,将催化剂转入反应管中(保证催化剂位于反应管最佳恒温段)。 3. 打开控温表,按事先定好的反应条件调节反应管温度,预热器温度(其温度要高于原料和反应物所有物质的沸点,便于是混合物中所有组分充分气化后经过催化剂)。 4. 打开氮气钢瓶,吹扫10分钟,使得氮气经过反应管道,以便吹扫出存留的原料及空气杂质。 5. 打开微量进样泵,按照一定比例把原料甲苯和叔丁醇混合起来,放入原料罐中。按一定进料体积空速调节进样泵数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