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探测作业参考答案112章
大气环境监测习题与答案

大气环境监测习题与答案一、名词解释1.一次污染物:指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
2.二次污染物: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产物,如光化学氧化剂。
3.飘尘(或PM10):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
4.富集(浓缩)采样法:一种通过增加污染物浓度来提高检测灵敏度的采样方法。
5.总悬浮颗粒物:指大气中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总量。
6.可吸入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人体呼吸道。
7.采样时间:指采样器采集样品的时间长度。
8.采样效率:指采样器采集样品的效率,即采集器中样品的浓度与环境中样品浓度的比值。
9.硫酸盐化速率:指SO2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的速率。
10.光化学氧化剂:指大气中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的氧化剂,如O3和NO2.11.总氧化剂:指大气中所有氧化剂的总量。
12.总烃与非甲烷烃:指大气中所有烃类和除甲烷以外的其他烃类的总量。
二、问答题1.大气中的污染物以气态、液态和固态形态存在。
2.大气中污染物的分布具有时空变化的特点,通常在城市和工业区域浓度较高。
3.制订大气环境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包括确定监测目标、制定监测计划、选择监测方法和设备、确定监测点位和频次、采样和分析、数据处理和评价等步骤。
4.《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测定大气污染物的项目包括SO2、NOx、CO、O3、PM10和PM2.5等。
5.大气采样点的布设包括城市区域、工业区域、交通干线和背景区域等,主要适用于监测不同类型的污染源。
6.直接采样法适用于浓度较高的污染物,富集采样法适用于浓度较低的污染物。
提高溶液吸收法的富集效率可以通过增加采样时间、增加采样流量和改变吸收液的性质等方式。
7.吸收液的选择原则是具有较高的吸收能力和稳定性,并且不会与污染物反应生成其他化合物。
8.填充柱阻留法和滤料阻挡法的富集原理不同,填充柱阻留法是通过填充材料的孔隙来富集污染物,滤料阻挡法是通过滤料的孔隙来阻挡其他物质而富集污染物。
大气探测作业参考答案(1-12章)资料

《综合气象观测》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总论1.何为大气探测、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探测?答:大气探测是利用各种探测手段,对地球大气各个高度上的物理状态、化学性质和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进行观察和测定。
地面气象观测是利用气象仪器测定近地层的气象要素值,以及用目力对自由大气中的一些现象如云、光、电等进行观测。
高空探测是用气球、雷达、火箭、卫星等手段对自由大气进行探测。
2.气象观测资料的“三性”是什么?其关系如何?答:气象观测资料的“三性”是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观测资料的代表性是建立在准确性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准确性也就谈不上代表性;然而,只有准确性而没有代表性的观测资料,也是难以使用的。
同时,观测资料的比较性,也必须以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为前提,因为如果观测资料既无代表性,又无准确性,也就没有了时空比较的意义。
所以观测资料质量的好坏,均以观测资料的“三性”衡量。
3.简述气象观测的时制、日界?真太阳时、地平时、标准时之间的关系如何?答:时制: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单位,并以一定的起始瞬时计量时间的系统。
气象观测的时制有真太阳时、地方时、北京时等。
气象观测的日界: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采用地平时24时为日界,其余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真太阳时=地平时+时差;地平时=标准时+(本站经度-120)×4分钟/每经度。
第二章云的观测8.云的观测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云的观测主要内容是: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
9. 我国现行规范对云状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答: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将云分为3族、10属、29类。
10.简述云形成的基本过程?答:云的形成过程是空气中的水汽由各种原因达到饱和而发生凝结或凝华的过程。
形成云的有两个必备条件:①要有水汽凝结核;②要有水汽过饱和。
二者缺一不可,大气一般不缺凝结核,因此,水汽过饱和是关键。
(完整版)大气探测学习题整理

大气探测从原理上区分有哪几种方法?大气探测从原理上一般分为直接测量和遥感测量直接测量:探测器(感应)直接放入大气介质中,测量大气要素。
直接测量包括现场测量和遥测两种方式。
遥感探测:通过大气中传播的要素信息反演出大气要素的时空分布。
遥感测量课一份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大气探测的”三性”要求是哪些?如何保证大气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三性: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
准确性反映测量值与真实状况的差别,我们希望准确性要适当的高(即误差要小到慢速使用目的的要求)。
代表性是指所测得的某一要素值,在所规定的精度范围内,不仅能够反映观测站该要素的局地情况,而且能够代表观测站周围一定范围内该要素的平均情况。
代表性分为空间代表性和时间代表性,指观测资料所能代表的空间范围是时间间隔。
我们对观测资料的代表性要求,与分析和应用的各种现象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两者均有关代表性分为空间代表性和时间代表性。
要保证大气探测资料的空间代表性,原则上要确定台站地形具有典型性。
站址的选择、观测站的建立要防止局地地形地物造成大气要素不规则变化。
一般说来,平原地区的台站资料代表性较好,山区、城市台站资料代表性较差。
要保证时间代表性,则要保证大气要素观测的同时性要保证大气探测资料的可比性,则要求观测时间、观测方法、仪器类型、观测规范、站台地理纬度、地形地貌条件等的一致性淡积云、浓积云、秃积雨云、鬃积雨云,它们之间的区别界限是什么?由淡积云-浓积云-秃积雨云-鬃积雨云的对流增强时依次发展形成的为低空积状云的四个阶段。
当对流减弱,云内下沉气流占主导作用时,云体将逐渐瓦解消散,演变成其它的云。
(1)淡积云;云的个体不大,轮廓清晰,底部较平,顶部呈圆弧形凸起,垂直发展不旺盛,云底较扁平,薄的云块呈白色,厚的云块中部有淡影。
分散在空中,晴天常见。
浓积云:云的个体高大,轮廓清晰,底部较平、阴暗,垂直发展旺盛,垂直高度一般大于水平宽度,顶部呈圆弧形重叠凸起,很象花椰菜。
大气作业题答案

大气作业题答案大气作业题的答案是关于大气科学及其相关主题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探索大气科学的世界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考题。
理解和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大气层、气候、天气、空气污染等相关概念和原理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
下面我们将就几个典型的大气作业题进行回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大气科学。
1. 什么是大气层?大气层是围绕地球的气体包围层。
它由气体、悬浮颗粒物和水蒸气组成,同时负责吸收太阳的紫外线和X射线辐射、维持地球的温度和保护地球表面免受太空的辐射等。
大气层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臭层和外层等。
2. 大气中的主要气体有哪些?它们所占比例如何?大气中的主要气体包括氮气(N2)、氧气(O2)、水蒸气(H2O)、氩气(Ar)和二氧化碳(CO2)等。
其中,氮气占大气的约78%,氧气占约21%,其他气体则占非常小的比例。
3. 请解释温室效应是什么?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温室气体吸收太阳光的一部分热能并阻止其逃逸到太空,从而使得地球的表面温度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温室气体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它们会吸收地球表面释放的热能并向四周发射辐射,从而引起大气层的加热。
4. 空气质量指数(AQI)是如何计算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是通过对空气中的关键污染物浓度进行测量和评估来计算的。
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和一氧化碳等。
每种污染物都有对应的浓度范围和AQI指数。
根据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值,计算得出各项指数,并将其综合得出总体的AQI值,进而评估空气质量的优劣。
5. 气候与天气有何不同?气候与天气是大气科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气候是指长时间和大范围的天气统计资料,如气温、降水、湿度、气压等在一定地区和时间段内的平均情况。
气候通常以年为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
而天气则指的是短时间和小范围内的气象条件,如温度的变化、降水的频率、风速等。
天气通常以天为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
大气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作业参考答案(以下答案仅供参考,可能答案计算有误,亦有些计算题会可能有多种答案,只要方法对即可)第一章作业:P27-P281T 、根据干洁空气中N 2、O 2、Ar 和CO 2气体质量所百分数求其体积百分数。
解:查表1-1知其质量百分数和相应分子量 假设取其在1mol 空气中所质量分数为基准。
据%51.75%100966.2801.2878084.02=⨯⨯-=N m 同理:%14.23%100966.2800.3220946.02=⨯⨯-=O m %29.1%100966.2894.3900934.0=⨯⨯-=Ar m%05.0%100966.2801.4400033.02=⨯⨯-=CO m2T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求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二级标准日平均质量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表附录三查得三种污染物二级标准(日平均质量浓度)为: SO 2 NO 2 CO Cm(mg/m 3) 0.15 0.12 4.00 以SO 2为例计算体积分数 C v =3104.222-⨯⨯SO mM C 33104.22641015.0--⨯⨯⨯==0.053×10-6=0.053×10-4%同理得:SO 2 NO 2 CO体积百分数(%) 0.053×10-4% 0.058×10-4% 3.20×10-4%4T 、成人每次吸入的空气量平均为500cm 3,假如每分钟呼吸15次,空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为200μg/m 3。
试计算每小时沉积于肺泡上的颗粒物质量。
已知颗粒物在肺泡上的沉积系数为0.12。
解:成人每次吸入空气量:500cm 3=5.0×10-4m 3每小时吸入空气量: 5.0×10-4m 3×15×60=0.45m 3/h 每小时吸入颗粒物量:0.45×200=90μg/h 沉积在肺泡上颗粒物量:90×0.12=10.8μg/h5T 已知某城市PM 10、SO 2、NO 2日均、CO 、O 3小时均浓度分别为0.12mg/Nm 3、0.048 mg/Nm 3、0.10 mg/Nm 3、2mg/Nm 3和0.006 mg/Nm 3,求该市空气污染指数API ,该市哪种污染物为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大气探测学复习题带答案

大气探测学复习题带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大气探测学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大气层的结构和组成B. 大气中各种物理现象C. 大气探测技术和方法D. 大气中化学成分的分析答案:C2. 气象站通常测量哪些基本气象要素?A. 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B. 温度、湿度、气压和降水量C. 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D. 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向答案:A3. 雷达在大气探测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测量大气温度B. 测量大气湿度C. 监测大气中的云和降水D. 测量大气中的化学成分答案:C4. 卫星遥感技术在大气探测中的优势是什么?A. 覆盖范围广B. 数据实时性强C. 可以穿透云层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5. 地面气象站的观测数据主要用于哪些方面?A. 天气预报B. 气候研究C. 环境监测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大气探测学中常用的探测仪器包括哪些?A. 风速计B. 温度计C. 气压计D. 湿度计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大气探测中常用的数据来源?A. 地面气象站B. 气象卫星C. 气象雷达D. 浮标站答案:ABCD3. 大气探测学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A. 仪器精度B. 观测人员的技术水平C. 环境因素D. 数据处理方法答案:ABCD三、判断题1. 大气探测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多个领域。
(对)2. 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只能用于天气预报,不能用于气候研究。
(错)3.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连续观测数据。
(对)4. 雷达技术不能用于探测大气中的云和降水。
(错)5. 地面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对于环境监测没有价值。
(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大气探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大气探测学主要研究大气探测技术和方法,包括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等。
2. 描述气象站观测的基本气象要素及其重要性。
答:气象站观测的基本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
兰大《大气探测学》22春平时作业一

《大气探测学》22春平时作业1-000011.以下不是液体气压表常用的液体是___。
选项A:酒精选项B:水银选项C:油选项D:甘油参考答案:A2.()是一种即无系统规律又不符合随机误差规律的误差,主要是由于观测者粗枝大叶的观测或计算所致。
选项A:绝对误差选项B:随机误差选项C:过失误差选项D:系统误差参考答案:C3.以下哪种仪器不属于测量湿度的仪器?()。
选项A:干湿球温度表选项B:毛发湿度表选项C:吸湿称重表选项D:干球温度表参考答案:D4.某量的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来表示,称为___。
选项A:相对误差选项B:绝对误差选项C:过失误差选项D:系统误差参考答案:A5.夜间观测能见度时,应先在黑暗处停留( )分钟,待眼睛适应环境后进行观测,根据最远目标灯能见与否确定能见距离。
选项A:5-10分钟选项B:10-20分钟选项C:5-15分钟选项D:10-15分钟参考答案:C6.地面上观测不到的辐射是___。
选项A:0.36-0.4μm选项B:UV-A选项C:UV-B选项D:UV-C参考答案:D7.___可降连续或间歇性的雨、雪。
若有少数雨(雪)幡下垂时,云底的条纹结构仍可分辨。
选项A:浓积云选项B:包卷云选项C:高层云选项D:淡积云参考答案:C8.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2~5毫米,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以上描述的是哪种天气现象?选项A:冰雹选项B:霰选项C:露选项D:冻雨参考答案:B9.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这种天气现象是()。
选项A:沙尘暴选项B:扬沙选项C:浮尘选项D:霾参考答案:A10.()指单位容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
单位用kg/m。
选项A:混合比选项B:比湿选项C:绝对湿度选项D:水汽压参考答案:C11.雨量传感器主要有:()。
选项A:双翻斗雨量传感器选项B:雨量计选项C:单翻斗雨量传感器选项D:双阀容栅式传感器参考答案:A,C,D12.地表温度也称下垫面温度,它包括()。
大气探测学_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大气探测学_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极轨卫星每天能过境几次?参考答案:22.风廓线雷达回波信号的特点为参考答案:涨落现象十分明显_伴随多种杂波_微弱3.静止轨道卫星所在高度大概为_公里参考答案:360004.水汽饱和时候,气温和露点温度的关系是参考答案:相等5.干湿球温度之差和湿度的关系是:温差(),湿度()参考答案:越大越小6.晴空的电磁波散射类型参考答案:Thomson散射_Fresnal散射_Bragg散射7.从理论上来讲,气象光学视程的值比人工观测能见度( )。
参考答案:低30%左右8.卫星探测目前主要以主动遥感还是被动遥感?参考答案:被动遥感9.大气消光系数与下列( )因素无关。
参考答案:太阳光强10.由径向速度求解水平风,需要对水平风场的分布做哪些假设?参考答案:线性风场的假设_水平风均匀的假设11.根据天线制式,风廓线雷达可以分为参考答案:抛物面天线雷达_相控阵天线雷达12.根据载体不同,风廓线雷达可以分为参考答案:固定_车载13.本站气压还需要经过_____,方能应用于绘制天气图。
参考答案:海平面气压订正14.为了便于天气分析,需要将气象站不同高度的本站气压值订正到同一高度。
订正后的气压值即为()参考答案:海平面气压15.在利用气球探测高空温压风湿的过程中,下列哪一种力直接决定了气球的是否能够上升,并且这种力在气球飞行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参考答案:净举力16.卷层云的拉丁简写为( )。
参考答案:Cs17.水银气压表分为()和()参考答案:动槽式和定槽式18.水银气压表的本站气压订正包括()、()、()参考答案:仪器误差订正温度订正重力订正19.风廓线雷达监测网的应用参考答案:边界层大气风场、大气折射率结构参数观测;_晴空局地空域气流监测,城市污染气体生消过程监测;_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弥补常规高空探测网在时空密度上的不足;_减少数值预报模式中对短时风场预报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气象观测》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总论1.何为大气探测、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探测?答:大气探测是利用各种探测手段,对地球大气各个高度上的物理状态、化学性质和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进行观察和测定。
地面气象观测是利用气象仪器测定近地层的气象要素值,以及用目力对自由大气中的一些现象如云、光、电等进行观测。
高空探测是用气球、雷达、火箭、卫星等手段对自由大气进行探测。
2.气象观测资料的“三性”是什么?其关系如何?答:气象观测资料的“三性”是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观测资料的代表性是建立在准确性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准确性也就谈不上代表性;然而,只有准确性而没有代表性的观测资料,也是难以使用的。
同时,观测资料的比较性,也必须以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为前提,因为如果观测资料既无代表性,又无准确性,也就没有了时空比较的意义。
所以观测资料质量的好坏,均以观测资料的“三性”衡量。
3.简述气象观测的时制、日界?真太阳时、地平时、标准时之间的关系如何?答:时制: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单位,并以一定的起始瞬时计量时间的系统。
气象观测的时制有真太阳时、地方时、北京时等。
气象观测的日界: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采用地平时24时为日界,其余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真太阳时=地平时+时差;地平时=标准时+(本站经度-120)×4分钟/每经度。
第二章云的观测8.云的观测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云的观测主要内容是: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
9. 我国现行规范对云状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答: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将云分为3族、10属、29类。
10.简述云形成的基本过程?答:云的形成过程是空气中的水汽由各种原因达到饱和而发生凝结或凝华的过程。
形成云的有两个必备条件:①要有水汽凝结核;②要有水汽过饱和。
二者缺一不可,大气一般不缺凝结核,因此,水汽过饱和是关键。
而使水汽达到过饱和的方式有两种:在水汽含量不变的情况下,空气降温冷却;在空气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水汽含量。
对于云的形成来说,降温冷却过程是主要过程。
降温冷却的主要过程有:1、绝热上升冷却(包括局地对流上升,大范围斜升、波动上升)2、混合冷却;3、辐射冷却。
11. 简述云量和云高的观测方法?答: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全凭目测来估计。
估计云量的地点必须能见全部天空,当天空部分的为障碍物遮挡时,云量应从未被遮的天空部分估计;如果一部分天空被降水所遮,这部分天空应作为被产生降水的云所遮蔽来看待。
云底距测站的垂直距离称为云高,以米为单位,并在云高数值前加记云状。
测云高分实测和虚测,实测包括用气球测定云高、云幕灯测定云高、激光测云仪测定云高。
估测云高包括1、目测云高;2、用经验公式计算云高;3、利用已知目标物高度估测云高。
※补充题:简述积状云、层状云、波状云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积状云:水平范围较小,云内不稳定,垂直发展的云块。
孤立、分散、个体分明。
底部由水滴,顶部由冰晶组成。
底部平,顶部呈圆拱形突出,个体分明。
孤立分散。
常有阵雨、龙卷、冰雹、雷电、大风、沙尘暴等强对流天气。
2)层状云:水平范围很广,云底均匀,成幕状,有时掩盖全天。
云内稳定。
由冰晶、冰晶水滴混合、小水滴组成。
云幕状,成层排列。
常有连续或间歇性的雨雪。
3)波状云:水平范围较广,云内不稳定,云顶常有逆温层。
成群、成行、呈波状排列,云体起伏明显。
薄块或团块,或松动的大云块,成群、成层或散片排列,常有连续或间歇性的雨雪。
第三章能见度、天气现象、地面状态的观测4:何谓有效能见度?答:有效能见度是指周围视野中二分之一以上的范围都能看到的最大水平距离。
记录时以千米为单位取小数一位。
10:能见度的观测仪器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答:能见度的观测仪器主要有透射能见度仪和散射能见度仪两种。
1)透射能见度仪的特点是:透射能见度仪是根据准直光束的散射和吸收导致光的损失的原理制成。
它与气象光学视程的定义密切相关,观测的能见距离与能见度很一致。
其采用测量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水平空气柱的平均消光(透射)系数而算出能见度。
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光束传递距离可从几米到一百五十米,它取决于气象光学视程值的范围与测量结果应用情况。
2)散射能见度仪的特点是:散射能见度仪是测量散射系数从而估算出气象光学视程的仪器,它由发送器、接收器与处理器组成。
其基线长度很短发射光源与接收器安装在同一支架上,避免基线难以对准的缺陷。
12、积雨云的出现可能会带来哪些天气现象?答:积雨云的出现可能产生雷暴,阵雨(雪),或有雨(雪)幡下垂,有时产生飑或降冰雹,云底偶有龙卷产生。
17.浮尘、扬沙、沙尘暴之间如何区别?答:(1)扬沙和沙尘暴出现时,天空都是浑浊、一片黄色;而浮尘出现时,远处呈土黄色,太阳苍白或淡黄色。
(2)扬沙和沙尘暴出现是在冷空气过境或雷暴、飑线影响时;浮尘出现一般是在冷空气过境前后。
(3)扬沙和沙尘暴出现时风大;浮尘出现时无风或风较小。
(4)沙尘暴使水平能见度小于;扬沙使水平能见度在~以内;浮尘是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8.大风、飑、尘卷风、龙卷风之间如何区别?答:大风是瞬间风速达到或超过s(或目测估计风力达到或超过8级)的风;飑是指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促。
出现时瞬间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温骤降、气压猛增,并常伴有雷雨出现;尘卷风是因地面局部强烈增热而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小旋风;龙卷风是一种小范围的强烈旋风。
从外观看,是从积雨云底盘旋下垂的一个漏斗状云体。
过境处造成破坏较严重。
19.何为地面状态,如何划分?答:地面状态是指未经翻耕保持自然的地表状况。
地面状态划分为两种类型,二十种状况,并以00~19二十个数码表示。
第四章气压的观测1、什么是气压?大气中气流的运动对气压有什么影响?气压的常用单位是什么?如何换算?答:大气圈本身的重量对地球表面会产生一种压力;对任何一层空气而言,也都会受到它上面的各层空气的压力。
我们把单位面积上承受的这种压力,即大气压强,简称气压。
简而言之,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当空气产生运动时,压力就要发生变化。
当空气中有下沉气流时,空气柱底部的压力就会增加;当空气中有上升气流时,空气柱底部的压力就会减小。
常用的气压单位是百帕(hPa)常用单位的换算1hPa=100Pa1Pa=1N/㎡=10达因/ 厘米²1hPa=≈3/4mmHg2、常用的测量气压的方法有哪些?答:(1)液体气压表(2)空盒气压表和气压计(3)膜盒式电容气压传感器(4)振筒式气压传感器(5)压阻式气压传感器(6)沸点气压表。
7、水银气压表为什么要进行读数订正?试说明各项订正的物理意义?答:水银气压表是利用水银的压力(重力)与大气压力相平衡的原理测量大气压力的。
我们通常在水银气压表上观测到的标尺示度实际上只表示观测所得到的水银柱的高度,还并不是真正的气压,由于仪器差的存在和气压表并不总是在标准条件下使用,即使气压相同,也会因温度和重力加速度的不同,水银柱的高度不一样。
因此,水银气压表读数须顺序经过仪器差、温度差、重力差三步订正才是本站气压。
仪器差订正:由于受制成气压表的材料的物理特性的变化及制作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产生的仪器差。
温度差订正:当温度变化时水银密度也随之改变,从而引起水银柱高度的变化,同时温度的变化也将使测量水银柱高度的黄铜标尺发生胀缩。
这样,当外界气压不变,而温度发生变化时,水银柱和黄铜标尺均会发生胀缩。
这种纯系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气压读数的改变值,称为水银气压表的温度差。
重力差订正:利用水银气压表中水银柱高度表示气压的前提是:t =0℃,纬度ψ =45°,海平面上的重力为标准。
若在不同纬度、不同拔海高度的测站上,即使气压一样,水银密度也相同(经温度差订正后),但因重力加速度不同,而使水银柱高度也不同。
14、试述膜盒式电容气压传感器,振筒式气压传感器,压阻式气压传感器的测压原理。
利用气压传感器测量气压有什么特点?答:测压原理:膜盒式电容气压传感器的感应元件为真空膜盒。
当大气压力产生变化时,使真空膜盒(包括金属膜盒和单晶硅膜盒)的弹性膜片产生形变而引起其电容量的改变,通过测量电容量来测量气压。
振筒式气压传感器是利用弹性金属圆筒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振动,当筒壁两边存在压力差时,其振动频率随压力差而变化。
因为筒的谐振频率与压力之间有唯一的关系,所以测出频率就可计算出气压。
压阻式气压传感器是利用气压作用在敏感元件所覆盖的抽成真空的小盒上,通过小盒使电阻受到压缩或拉伸应力的作用,由压电效应知道电阻值的变化与气压的变化成正比,通过测量电阻值来测量气压。
利用气压传感器测量气压的特点:电测气压传感器是将大气压力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再经过电子测量电路对信号进行测量和处理而获得气压值。
第四章 补充题1:压高公式及测压的标准条件。
答:压高公式:。
测压的标准条件:1)以 0℃的水银密度为准,取 ×104 kg · m -3,符号为 ρ(0)2)取 m / s 2 为标准重力加速度。
(纬度45度的海平面上)。
在此标准下,高度为760mmHg 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等于。
2、何谓本站气压、海平面气压?答:本站气压:水银气压表读数顺序经过仪器差、温度差、重力差三步订正后的气压。
海平面气压:由于本站气压统一订正到平均海平面上的气压值。
3、简述动槽式水银气压表的观测步骤。
gh P ρ=答:1)观测附属温度表,准确至℃;2)调整水银槽内水银面,使之与象牙针尖恰恰相接;3)调整游标尺恰好与水银柱顶相切;4)读数并记录,准确至;5)降低水银面,使它与象牙针尖脱离2—3毫米,其目的是使象牙针不被水银磨秃和脏污。
第五章空气温度的观测1.简述液体玻璃温度计的构造及原理?答:构造:玻璃液体温度表的感应部分是一个充满液体的玻璃球或柱,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毛细管与它相连。
常用的测温液体有水银、酒精和甲苯等。
原理:玻璃液体温度表是利用装在玻璃容器中的测温液体随温度改变引起的体积膨胀,从液体位置的变化来测定温度的。
2.简述最高温度表的构造、最高温度的观测时间、观测方法、最高温度表的调整方法?答:构造和工作原理:最高温度表的构造与一般温度表不同,它的感应部分内有一玻璃针,伸入毛细管,使感应部分与毛细管之间形成一窄道。
当温度升高时,感应部分水银体积膨胀,挤入毛细管;而温度下降时,毛细管内的水银,由于通道窄,却不能缩回感应部分,因而能指示出上次调整后这段时间内的最高温度。
观测时间:02时(北京时)。
观测方法:观测水银柱离水银球部远端的示度。
调整方法:取下,手握温度表上部,球部朝下,手向外伸出30度角,前后甩动,直到它的示度接近干球示度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