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概论

基因工程概论
基因工程概论

连接产物

●重组分子

●未连接的载体分子

●未连接的D N A片段

●载体的自连

●含有错误插入片段的重组D N A分子

1转化—细菌吸收D N A的方式

自然界中,转化并不是细菌获取遗传信息的主要方式。

细菌必须经过物理或化学处理后可提高吸收D N A的能力,经过这样处理的细菌称为感受态。

1.1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s):

受体细胞经过一些特殊方法的处理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成为能容许有外源DNA的载体分子通过的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 。

1.1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在冷的盐溶液中转化效率提高。一般利用50m M的C a C l2,或者氯化铷。

–原理:与细菌外膜磷脂在低温下形成液晶结构,并发生收缩,使细胞膜出现孔隙。

●42°C热激处理。

1.2筛选转化细胞

1n g的p U C8可以产生1000-10000个转化子,意味着只吸收了0.01%的D N A分子。

1.3其他的转化方法

●电穿孔驱动的完整细胞转化(电激转化法)

●接合转化

●微注射法

●λ噬菌体的转染

●P E G介导的细菌原生质体转化

1.3其他的转化方法

●电激转化

–受体细胞在脉冲电场作用下,细胞壁上形成一些微孔通道,使得D N A分子直接与裸露的细胞膜脂双层结构接触,并引发吸收过程。

–可以转化较大的质粒,适用于所有的细菌。

1.3其他的转化方法

●接合转化

–是由接合型质粒完成的。

–涉及到三种菌株的混合:受体菌、含有接合质粒的辅助菌以及含有待转化重组质粒的供体菌。

–重组质粒和接合质粒必须有相容性。

1.3其他的转化方法

●P E G介导的细菌原生质体转化

–高渗溶液中细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溶菌酶的等渗液处理,形成原生质体。

–加入D N A样品和聚乙二醇等渗液

–离心除去聚乙二醇,固体培养。

●适用于芽孢杆菌和链霉菌等革兰氏阳性菌、酵母、霉菌甚至植物。

表5-1大肠杆菌5种常用转化方法的比较

2重组子的鉴定

●利用插入失活选择p B R322重组

●载体:含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l a c Z的调控序列和头146个a a的编码序列

●宿主:缺失了l a c Z’基因,可编码β-半乳糖苷酶C端序列

●α-互补:l a c Z基因上缺失近操纵基因区段的突变体可以与带有完整的近操纵基因区段的β-

半乳糖苷酶隐性突变体之间实现互补。

●转染:是将纯化的噬菌体D N A通过热激的方法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的过程。

●体外装配i n v i t r o p a c k a g i n g:将重组的λ分子装配成头-尾结构的病毒粒子。

●体外装配

–c o s位点突变的噬菌体的单品系系统

–另一种系统需要两种缺陷品系。一个是基因D的突变体,另一个是基因E的突变体。

3.1噬菌斑

●λ形成的是真正的噬菌斑。

●M13引起细菌生长的减慢,而使细菌的浓度低于周围细胞。

4重组噬菌体的鉴定

●利用插入失活鉴定

●λ噬菌体的c I基因的插入失活

●利用S p i表型选择

●根据λ基因组的大小筛选

4.1利用插入失活鉴定

4.2λ噬菌体的c I基因的插入失活

4.3利用S p i表型选择

4.4根据λ基因组的大小筛选

λ装配系统,只有37k b-52k b的D N A分子可以进入头部结构。

思考题

●α-互补的原理

●转化的方法

●感受态

●P h a g e的转化方法

●选择重组子的方法

农业,更专业的讲是植物生产,是世界上最早的生物技术,可以追溯到10000年以前。

?最初几千年,作物的改良是以零星的方式进行的。

?最近几个世纪,品种的改进是通过育种程序进行的。

1转基因的主要方法

根癌农杆菌法(X a21)

转基因植物中80%;遗传稳定性较好。

基因枪法(B t,X a21)

约10%,转化频率较高,但遗传稳定性较差,是叶绿体、线粒体D N A遗传转化的首选方法。 花粉管通道法(中国抗虫棉)

小于10%,中国80%以上,该方法经济方便。

2植物性状改良的策略

基因附加(g e n e a d d i t i o n):通过添加1个或多个基因改变植物的性状。

基因消减(g e n e s u b t r a c t i o n):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一个或多个植物已经存在的基因失活。

2.1抗虫转基因植物的培育

研究目的意义及进展

研究方案

研究结果

昆虫是在农业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生物逆境。

传统杀虫剂和理想杀虫剂

?选择性

?容易降解

?保护整个植株

苏云金杆菌的δ-内毒素

苏云金杆菌的δ-内毒素

?苏云金杆菌在孢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形成杀虫晶体蛋白—称为δ-内毒素,其活性很强,要比有机磷毒性高80000倍。

表14-1不同δ-内毒素的杀虫范围

苏云金杆菌的δ-内毒素

1904年作为无公害的杀虫剂使用,易降解。

利用蛋白质工程,修饰其蛋白结构使其更加稳定。

通过基因工程使植物合成毒素。

转基因的鉴定

分子鉴定

P C R鉴定

免疫技术鉴定转基因植株是否合成了δ-内毒素。

?转基因植株中产生δ-内毒素250-1750n g/m g。

转基因植株是否对玉米螟有抗性呢?

?害虫对植株总的危害

?虫道的长度

对照虫道长度40.7c m,转基因植株虫道只有6.3c m。

2.2基因消减

反义技术的原理

延长货架期的工程番茄

?

F L A V R S A V R T M

2.2.1反义技术的原理

反义技术(a n t i s e n s e)

?将克隆的基因反向插入表达载体中,转录成m R N A后,与正义的m R N A是反向互补的。这种反向互补为反义R N A,缩写为a s R N A。

基因克隆

?1980s中期,I C I种子公司生物技术部与N o t t i n g h a n大学合作,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的5’端克隆了一个730b p的限制性片段,包含一半的编码序列.

表达载体构建(反义)

?p B I N19质粒,C a M V启动子

遗传转化

?重组p B I N19分子转化根癌农杆菌,用来侵染番茄茎段,k a n筛选转化子。

转基因植物的分子鉴定:

S o u t h e r n杂交检测反义基因

N o r t h e r n杂交检测反义基因的转录

?单链探针

反义基因对正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正义m R N A表达量

转基因植物的田间鉴定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表达量明显降低。

表型鉴定

?转基因果实虽然也在逐渐的成熟,但存放时间明显延长。

?反义R N A不能完全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失活,但可以有效的降低基因的表达量,延缓成熟过程。

表14-2反义R N A技术的应用

思考题

植物基因改良的策略?

反义R N A技术的基本原理?

转基因植物的鉴定方法?

植物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第二代抗虫玉米是如何培育的?

3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进展

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

G M O的产业化现状

品种改良典型事例

3.1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

利用报告基因研究植物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利用转座元件、T-D N A插入失活克隆植物基因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重组异源蛋白质

改良植物品种

基因表达与调控的研究

报告基因研究植物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植物报告基因

?大肠杆菌的β-葡萄糖苷酸酶(G U S)

底物:X-G l u c

?昆虫的荧光素酶基因

底物:昆虫荧光素、A T P A M P,C O2,光

T-D N A插入克隆基因

利用转座元件克隆植物基因

实质是创造突变体

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外源蛋白质

异源蛋白药物

?烟草生产医用血清蛋白;

?蚕丝纤维基因转入棉花,生产动物纤维

食用或工业用油

?制造肥皂和去垢剂的月桂酸

高分子材料

?可降解的聚羟丁酯塑料(P H B)及天然棉花与聚酯的混合纤维等

改良植物品种

延迟果实成熟

抗虫

抗病

耐除草剂

改变花型及花色

抗非生物胁迫

提高品质

雄性不育

3.3改良植物品种

延迟果实成熟

?反义技术控制乙烯的合成与信号传导

?半乳糖醛酸酶(P G)

3.3改良植物品种

强化表达除草剂的靶蛋白(酶)基因

?少数除草剂的靶部位被鉴定。5-烯醇式为酸基莽草酸-3-磷酸盐合成酶(E P S P S),是植物叶绿体中芳香族必需氨基酸合成中的一个酶,除草剂g l y p h o s a t e(g l i f o s e i t)抑制该酶而杀死植物的。

?g l y p h o s a t e在除草剂中使用最为广泛。因为它很少的剂量就能杀灭广谱杂草,对环境的

危害也比其它除草剂小,进入土壤后能被微生物迅速降解。

3.3改良植物品种

强化表达除草剂的靶蛋白(酶)基因

?将来自矮牵牛花的E P S P S c D N A转入植物中,转基因酶活比非转基因植物提高了20倍,使得转基因植物较好地耐受g l y p h o s a t e的存在。但转基因植物生长缓慢。

3.3改良植物品种

克隆表达除草剂的突变靶蛋白(酶)基因

?K l e b s i e l l a p n e u m o n i a e中的E P S P S对草甘磷亲和性降低了16倍

?鼠伤寒沙门氏杆菌(S a l m o n e l l a t y p h i m u r i u m)分离出了一个E P S P S突变体,转入烟草,表现出了较好的耐性

?M o n s a n t o公司的K i s h o r e在E.c o l i分离出了一个突变体S M-1,对草甘磷的耐性提高了8000倍。

3.3改良植物品种

除草剂的降解、解毒基因

?溴腈衍生物(B r o m o x y n i l)是一种抑制光合成反应的除草剂,K l e b s i e l l a o z a e n a e有一基因编码一种腈水解酶,能将B r o m o x y n i l降解为3,5-二溴-4羟-苯甲酸。将该细菌基因转入烟草中已获成功。

3.3改良植物品种

改变花型、花色

?在黄酮类色素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中,苯基苯乙烯酮合成酶(C H S)是一个关键酶。

3.3改良植物品种

改变花型、花色

?天然的玫瑰没有蓝色的花冠,因为蔷薇科植物缺少合成蓝色色素的酶系,从矮牵牛花中克隆了一个控制合成蓝色素的基因(3’,5’-羟氧化酶)。期望培育出蓝色的玫瑰。

3.3改良植物品种

抗非生物胁迫

?抗冻蛋白(a n t i f r e e z e p r o t e i n,A F P)

?脯氨酸合成酶

?甜菜碱合成酶

?渗调蛋白(o s m o t i n,O S M)

?乙醇脱氢酶

3.3改良植物品种

改良作物的品质

?植物淀粉合成的控制

?油科植物中脂肪酸合成的控制

?植物种子储存蛋白合成的控制

?植物甜味剂合成的控制

3.3改良植物品种

植物淀粉合成的控制:

?淀粉由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组成,淀粉的质量与淀粉的组成有关。

淀粉合成酶(G B S S)控制直链淀粉合成

分支酶(B E)控制支链淀粉的合成

3.3改良植物品种

油科植物中脂肪酸合成的控制

?人造黄油的工艺是将植物油催化加氢,使其熔点升高,加工成本很高,并且会导致顺式双链变成对健康不利的反式双链。

?将植物内控制脱饱和反应的硬脂酰-A C P脱饱和酶基因的反义基因导入植物中,即可有效地提高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3.3改良植物品种

植物甜味剂合成的控制

?M o n e l l i n(莫内林)是一种甜味蛋白,来自一种西非灌木植物。相同分子浓度下,它的甜度为蔗糖的10万倍。莫内林是一二聚体。A链45a a,B链50a a。两条链一分开,甜味即消失。限制了它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3.3改良植物品种

雄性不育

?绒毡层特异表达基因

拟南芥A G

烟草T A29

金鱼草t a p2基因

番茄108、92b基因

?R N a s e基因

3.3品种改良典型事例

1抗除草剂,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转基因大豆

2耐储藏西红柿

3转富铁基因的金米水稻

4转人的血清蛋白的烟草

5转X a21基因抗白叶枯病的明恢63恢复系的选育

6转X a4,X a5,X a13及X a21的多个抗性基因的累加系的选育

7抗虫玉米、棉花

8终结者技术

特殊性状的遗传利用限制技术

4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

转基因植物的大面积应用,在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效益衰退三大难题中显示了越来越重要作用。

G M O的安全性

普斯陶伊事件

1998年,英国R o w e t t研究所的P u s z t a i宣称用转G N A基因的马铃薯饲喂大鼠,“导致大鼠体重及器官重量严重减轻,免疫系统被损坏”。制造了著名的“P u s z t a i事件”,进而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争论。

斑蝶事件

1999年5月20日L o s e y等在《N a t u r e》发表了题为“转基因花粉对大斑蝶幼虫有害”的研究报告。

?饲养在撒有B t玉米花粉的马利筋叶片上的大斑蝶幼虫取食量减小、生长延缓且死亡率更高。

B t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加了40%,但与此同时大斑蝶的种群也增加了30%。

《N a t u r e》有关转基因玉米生态安全争论性报道的回顾

陈茂叶恭银胡萃

(浙江大学应用昆虫学研究所,杭州310029)

生态学杂志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c o l o g y2004,23(2):80~85

G M O潜在的危险性

转基因作物本身可能变为杂草或通过杂交等方式使野生种变为杂草。

标记基因扩散到物种中而造成生态失衡

转基因食品的基因及其产物可能对人或动物健康有害。

标记基因可能转移到人或动物肠道寄生菌中而产生抗药性

4.1选择标记的安全性

标记基因是否有害

食品中的k a n抗性基因是否能传给人体肠道中的细菌?

k a n抗性基因能否传给环境中的其他生物,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4.1选择性标记的安全性

乐观观点:

食品中的k a n抗性基因与肠道中的细菌接触之前已被消化,即使部分未被破坏,转化的机率很低。

k a n抗性基因在自然中早已存在。

4.1选择性标记的安全性

安全的选择标记基因

?激素代谢基因:i p t异戊烯基转移酶;i a a H吲哚-3-乙酰胺水解酶。

?糖代谢基因:甘露糖磷酸异构酶p m i和木糖异构酶x y l A。

无标记转化系统

4.2对环境危害的可能性

工程植株的新基因组可能影响环境。

?含有植物所合成的蛋白质外壳和侵染病毒的基因组的杂交病毒。

在允许转基因植物释放之前,必须进行安全性评价。保证产品向环境中的释放是安全的,产品的消费也是安全的。

转基因是一项新技术,在研究和产业化的管理和审批上采取谨慎的做法是必要的,但这种谨慎应该以科学为根据,应该以促进发展为出发点。如果审批程序过于繁琐,不科学地设卡,作茧自缚,就会限制扼杀转基因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失去让转基因技术造福于我国的良机。

--张启发

思考题

结合专业特点,谈谈基因工程在本学科中的应用前景

基因工程在作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选择标记基因潜在的危险性

C h a p t e r6常用的克隆载体

内容

?基于大肠杆菌的克隆载体

?基于噬菌体的克隆载体

?大容量的克隆载体

?酵母的克隆载体

?高等植物的克隆载体

第一节基于大肠杆菌的克隆载体

最早使用的三个“天然”的质粒---p S C101、C o l E1、R S F2124。需要进行改造:

?删除一些不必要的D N A区域

?灭活某些质粒的编码基因

?加入易于识别的选择性标记

?在选择标记基因内引入多克隆位点

?加装特殊的基因表达调控元件。

1大肠杆菌的质粒

?最早构建的载体,也是应用最广泛的载体是p B R322。

1以大肠杆菌为基础的质粒

?p B R322的优点:

?容易纯化(a m/P s t I,P v u I,S a c I,T c/B a m H I,H i n d I I I)

?较高的转化效率

?具有可以便利选择的标记基因

?具有克隆大片段D N A的能力。

?可以以多拷贝存在

p B R322的系谱

2其它大肠杆菌克隆载体质粒

?p B R327一个多拷贝质粒

?p U C8—L a c选择质粒

?p G E M3Z-D N A的体外转录载体

2其他的大肠杆菌克隆载体质粒

?p B R327

?每个细胞中含有30-45个拷贝。

?剪切破坏了p B R322的接合能力,消除了潜在的危险性。

第二节基于噬菌体的克隆载体

1M13噬菌体为基础的克隆载体

?M13可以提供单链的克隆D N A。

?正常的M13噬菌体D N A长6.4k b,只能插入507b p的D N A片段。

1.1载体M13m p2的构建

?引入l a c Z’基因,产生了M13m p1。

?起始端有G C A T T C,通过体外定点突变获得了一个E c o R I位点,产生了M13m p2。第六个密码子

由天冬酰胺代替了天冬氨酸。

1.2M13m p7—对称的克隆位点

合成短的多聚核苷酸p o l y l i n k e r,含一系列的限制性位点和E c o R I粘端,将多聚接头插入到M13m p2的E c o R I位点上,就产生了M13m p7。M13m p7就含有了E c o R I,B a m H I,S a l I,P s t I 等位点。

1.2M13m p7—对称的克隆位点

?M13m p7最大优点:具有对称的克隆位点,可通过一种酶将插入片段切下来。

1.3更复杂M13载体

这些载体有更复杂的多聚接头插入l a c Z’基因,可以插入不同粘端的片段。如M13m p8和

M13m p9。在D N A测序中有重要作用。成对的载体还有M13m p10/M13m p11,M13m p18/M13m p19等。

2质粒-M13杂交载体

?M13载体只能插入1500b p的D N A片段,偶尔可插入3k b的片段。

2质粒-M13杂交载体

?噬菌粒:p E M B L8,在p U C8中插入了一个1300b p的M13基因组。含有将双链分子转化为单链分

子的酶识别位点。

?可以以质粒的形式复制

?也可以包装,以噬菌体的方式复制。

?p E M B L8可克隆10k b的D N A片段。

3以λ噬菌体为基础的克隆载体

?需要解决的问题:

?λD N A分子只能增加5%的大小,意味着只能插入3k b的D N A分子。

?每种限制性酶具有多个识别位点。

3.1可切除的λ片段

分子中央有大量可切除的片段,使分子减少为15k b,可以插入18k b的外源分子。

非必需序列包括整合和切下噬菌体的大部分基因。经过修饰的λ基因组可发生裂解循环。

3.2限制性位点的缺失

?一个或2个位点可用体外突变的方法改造。

?多个位点通过自然选择法改造。

?自然选择法是用p h a g e侵染能产生E c o R I的E.c o l i。

3.3λ克隆载体

?插入型载体

改造后的长度为37k b,允许插入片段最大为13.9k b(54.9-37k b)

?取代型载体

改造后的长度约为40k b,在非必需区域内含有两个相同的酶切口(如E c o R I、H i n d I I I、或s a l I),距离为14k b长,可用外源D N A片段取代。其载装下限为10.4而上限为25.5k b。

3.3λ克隆载体

?插入型载体

?λg t10,可以携带8k b的D N A分子,插入点位于c I基因内的E c o R I。插入失活鉴定。

?λZ A P I I,含多聚接头,可插入约10k b D N A分子,通过l a c Z’基因的插入失活鉴定重组子。

3.3λ克隆载体

?取代型载体

?λW E S.λB’,两个E c o R I位点跨越替换区域,根据分子大小筛选重组子。

?λE M B L4,可插入20k b的分子,可利用E c o R I、B a m H I、S a l I替换填充片段。重组子的筛选

可以根据片段的大小也可利用S p i表现型。

3.4利用插入载体和替换载体克隆

?转染法(环状)

?体外装配(线状)

3.4利用插入载体和替换载体克隆

?纯化载体的两个臂。

?将克隆D N A分子与左臂和右臂混合构建重组分子。

?连接后产生了左臂—D N A—右臂的多个重复,在体外装配过程中就从c o s位点切开,产生重组

子。

?侵染大肠杆菌。

第三节大容量的克隆载体

1粘粒

粘粒(c o s m i d)是噬菌体D N A和细菌质粒的杂合体,含有噬菌体的c o s位点。依据:体外装配不仅能装配λ基因组,任何含c o s位点的,37-52k b的D N A分子都可装配。

1.1粘粒克隆

?粘粒是含有c o s位点的质粒,他还需要选择标记,一个复制起始位点。

?粘粒缺失了λ的所有基因,因此不能形成噬菌斑,而只能形成克隆。

?常用c o s m i d:p H C79,p I B8,p K U206

2大容量λ和其他类型的载体

?替换载体如λE M B L4可以插入20k b的片段。

?粘粒可携带40k b。

?质粒8k b。

?M13小于3k b。

?基因文库:将生物的基因组D N A用合适的限制内切酶把D N A切割成适宜的大小,再把这些片段

与载体一一结合起来,形成重组D N A分子,最后将重组质粒全部引入受体菌中,包含生物基因组的全部D N A片段的一个细菌群就是一个基因文库。

?图书馆:基因文库;

?一本书:一个细菌(噬菌体);

?一个书页:一个重组质粒;

?段落章节:基因;

?文章(字):D N A序列

?基因组文库:核D N A建成的文库。c D N A文库:用c D N A建成的文库。

4大容量的克隆载体

?建立一个基因文库需要克隆的数目,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

?N=l n(1-P)/l n(1-a/b)

?N=所需要的克隆数

?P=可能性,一般用95%的可能性

?a=插入载体的D N A片段的平均大小

?b=整个基因组的大小

大容量的克隆载体

大容量的克隆载体

?以P1为基础的粘粒,可插入70-100k b的D N A分子,可将人类基因文库克隆数目257000个(λ

粘粒)降低到90000个。

?细菌人工染色体或者B A C s,可以插入300k b的片段,只需要30000个克隆就可以建立人类的基

因文库。

?Y A C s可以克隆600k b的片段,特殊的类型可以携带1400k b片段,可以将人类基因文库的克隆

数降至6500个。

思考题

?常用的克隆载体的类型、特点及其克隆外源D N A的大小

?基因文库,构建基因文库所需的克隆的数目

?C o s m i d,p h a m i d,Y A C,B A C

?P h a g e D N A转化的方法

第四节酵母克隆载体

1酵母和其他真菌的载体

酵母除了酿酒和生产面包外,也被用来生产药物。在酵母S.c e r e v i s i a e发现了一个2μm环状的分子。

1.12μm质粒的选择标记

?2μm质粒6k b,拷贝数在70-200之间,含有编码蛋白质的基因R E P1,R E P2。

?一般使用编码氨基酸合成的酶作为标记,如L E U2基因编码β-异丙基苹果酸脱氢酶,参与丙

酮酸向亮氨酸的转化。

?寄主必须是L E U2营养缺陷体。

1.2酵母附加质粒

?来自于2μm质粒的载体称为酵母附加载体(Y E p s)。Y E p s可含完整的2μm质粒,也可只含2

μm质粒的复制起点,如Y E p13。

?很难从转化的重组克隆中将重组D N A分子提取出来。对Y E p13不存在问题。

Y E p13是一个穿梭质粒,含2μm质粒的复制起点和选择基因L E U2,Y E p13还包含p B R322的完整序列。

1.3Y E p可以插入酵母的染色体D N A

Y E p13质粒中L E U2基因可以与染色体上突变的L E U2基因进行重组,将整个质粒插入到酵母染色体内,可以一直保持整合状态,也可以切下来。

2其他类型的克隆载体

?酵母整合质粒(Y I p s):

?酵母复制质粒(Y R p s):

2.1其他类型的克隆载体

?酵母整合质粒(Y I p s):在细菌质粒含有一个酵母基因。缺少酵母的复制起点。

?Y I p5,是在p B R322的基础上插入了一个U R A3基因,这个基因编码乳清酸核苷-5’-磷酸脱

羧酶,是嘧啶合成中的一个酶,可以作为选择标记,选择的方法与L E U2标记相同,Y I p不能像质粒一样复制。

2.2其他类型的克隆载体

?酵母复制质粒(Y R p s):含有一段包括起始位点在内的染色体D N A,可以作为独立质粒进行复

制。复制起始位点与多个酵母基因距离很近,包括作为选择标记的基因。

?Y R p7由p B R322与酵母基因T R P1组成,T R P1参与色氨酸的合成,他与起始位点的距离非常

近,插入Y R p7的酵母D N A片段包括T R P1和复制起始位点。

2.2其他类型的克隆载体

?实验中质粒的选用需要考虑三个因素:

?转化频率

?拷贝数

?稳定性

?转化频率:也就是每μg的质粒D N A可获得转化子的数目。

?Y E p s可获得10000-100000转化细胞

?Y R p s可产生1000-10000个转化细胞

?Y I p产量较低,一般少于1000个,如果不是用特殊的程序,只能产生1-10个重组子。

?拷贝数

?Y E p s和Y R p s含有的拷贝数也最多,每个细胞中含有20-50和5-100个

?Y I p s一般只以单个拷贝存在于细胞中

?稳定性

?Y I p s能产生稳定的重组子

?Y R p重组子是非常不稳定的,母细胞中聚集大量的重组分子,但在子代中就可能丢失,

Y E p也有同样的问题。

3人工染色体

?染色体的主要组成如下:

?着丝点

?两个端粒:存在于染色体的末端,使染色体正确的结束复制,防止染色体被外切酶撕咬

?复制起始位点

1.5.1Y A C载体的结构和应用

?p Y A C3是在p B R322基础上插入酵母基因构建而成的。如U R A3和T R P1。

?携带T R P1的同时也包含一个复制起点

?在p Y A C3中这一片段扩展到C E N4。T R P1-o r i g i n—C E N4片段已经包含了人工染色体组成三

部分中的两部分。

Y A C载体的结构和应用

?第三部分端粒,有两段称为T E L的序列提供。

?S U P4,作为插入片段的选择标记基因。

Y A C载体的结构和应用

?利用p Y A C3克隆的策略如下:

?载体首先被B a m H I和S n a B I酶切将分子切成三块,B a m H I片段被去掉,剩下两个臂都以T E L

作为末端,另一端是S n a B I位点。

?克隆的D N A必须是平端(S n a B I是一个平端酶,识别序列是T A C G T A)被连接在两个臂的中

间就产生了人工染色体。

?利用原生质转化法将人工染色体引入酵母。受体酵母是利用一个双营养缺陷体

t r p1-u r a3。

?转化后于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插入片段的鉴定可以通过S U P4基因的插入失活,白色的克

隆是重组子,红色的不是。

3Y A C载体的应用

?最早人工染色体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染色体结构和行为。

?可作为载体克隆大片段D N A。

?某些情况下,Y A C s可在哺乳动物中表达。

?Y A C s可以克隆600k b的片段,特殊类型可携带1400k b片段,可将人类基因文库的克隆数降至

6500个。

?一些哺乳动物的基因大于100k b(如人类膀胱纤维基因有250k b)正好在Y A C载体的范围之内。4其它酵母和真菌的载体

?2u m的附加体质粒只能在少数酵母中复制。

?整合质粒Y I p s,可在生物反应器中生长很长的时间。

?现在已经有许多高效的整合质粒满足不同的酵母使用,如P i c h i a p a s t o r i s和K l u v e r o m y c e s

l a c t i s,和丝状真菌A s p e r g i l l u s n i d u l a n s和N e u r o s p o r a c r a s s a。

第五节高等植物的克隆载体

高等植物的克隆载体

?农杆菌质粒

?基因直接转移

?以病毒为基础的载体

1高等植物的克隆载体

?根癌农杆菌

?根癌农杆菌可在许多双子叶植物中导致冠瘿病的形成。冠瘿瘤的形成是由于T i(t u m o r

i n d u c i n g)质粒导致的。侵染后,一部分分子将整合到植物的染色体D N A中,这一片段称

为T-D N A,大约有15k b-30k b。T-D N A有大约8个基因在植物中表达,产生冠瘿瘤。

?冠瘿碱有四种类型:

?章鱼碱(o c t o p i n e)

?胭脂碱(n o p a l i n e)

?农杆碱(a g r o p i n e)

?琥珀碱(s u c c i n a m o p i n e)

1.1T i质粒

?T i质粒分为4个区

?T-D N A区

?V i r区(V i r u l e n c e r e g i o n)

?C o n区(r e g i o n e n c o d i n g c o n j u g a t i o n)

?O r i区(o r i g i n o f r e p l i c a t i o n)

T i质粒

?利用T i质粒将新的基因引入植物

?将基因插入T-D N A中,细菌就可以将它整合到植物的染色体D N A中。

?问题:

?T i质粒分子太大。

?200k b的分子中无法找到单一切点的酶。

1.2利用T i质粒将新的基因引入植物

?双元载体策略

?共整合策略

1.3利用T i质粒获得转基因植物

?侵染培养的植物细胞或者原生质体,从转化细胞再生的植株每一个将含有克隆的基因,并将

基因传给下一代。

?只有利用“卸甲”的T i质粒才能获得转基因植株,而不形成冠瘿瘤。

1.3利用T i质粒获得转基因植物

?双元载体p B I N19

?T-D N A左右两端跨越着L a c Z’基因

?K a n抗性基因,作为选择标记。

?首先将重组质粒转入细菌大肠杆菌,鉴定正确的重组子,然后将其转入农杆菌和植物,通过

k a n筛选转基因植株。

?R i质粒和T i质粒非常相似,主要的区别在于R i质粒的T-D N A转入植物后并不导致冠瘿碱的形

成,而是形成毛发状的根。他在植物中大量增殖导致高度分支的根系统。

2直接基因转移

?1984年发现,超螺旋结构的细菌质粒,可以重组整合到植物染色体内。

?P E G(聚乙二醇溶液)介导的转化

?电激转化法

?注射法

?脂质体融合法

3病毒作为克隆载体

?大部分的植物病毒的基因组是R N A而不是D N A。

?在植物上已知有两种D N A病毒

?花椰菜花叶病毒

?二价病毒(g e m i n i v i r u s)

3病毒作为克隆载体

?花椰菜花叶病毒载体:

?装载能力有限。

?寄主范围窄,主要是芸苔属植物如芜菁、甘蓝和花椰菜等。

3病毒作为克隆载体

?二价病毒

?自然中他侵染重要的作物,如玉米和小麦。

?在侵染过程中,二价病毒重新排列并删除部分序列,搅乱插入的D N A序列。

?安全性。

4单子叶植物基因转移中的问题

?农杆菌一般只侵染双子叶植物不侵染单子叶植物。

?植株的再生受到基因型的限制。

4单子叶植物基因转移中的问题

?直接基因转移可以部分解决着一问题。标准的方法利用原生质体,再生的困难仍然存在。

?基因枪转化提供了解决方法,直接将质粒D N A打到胚胎上。

思考题

?酵母载体的类型及其特征

?人工染色体的结构

?T i质粒的结构、功能

?植物直接转化的原理

?植物基因转化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基因工程概论

连接产物 ●重组分子 ●未连接的载体分子 ●未连接的D N A片段 ●载体的自连 ●含有错误插入片段的重组D N A分子 1转化—细菌吸收D N A的方式 自然界中,转化并不是细菌获取遗传信息的主要方式。 细菌必须经过物理或化学处理后可提高吸收D N A的能力,经过这样处理的细菌称为感受态。 1.1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s): 受体细胞经过一些特殊方法的处理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成为能容许有外源DNA的载体分子通过的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 。 1.1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在冷的盐溶液中转化效率提高。一般利用50m M的C a C l2,或者氯化铷。 –原理:与细菌外膜磷脂在低温下形成液晶结构,并发生收缩,使细胞膜出现孔隙。 ●42°C热激处理。 1.2筛选转化细胞 1n g的p U C8可以产生1000-10000个转化子,意味着只吸收了0.01%的D N A分子。 1.3其他的转化方法 ●电穿孔驱动的完整细胞转化(电激转化法) ●接合转化 ●微注射法 ●λ噬菌体的转染 ●P E G介导的细菌原生质体转化 1.3其他的转化方法 ●电激转化 –受体细胞在脉冲电场作用下,细胞壁上形成一些微孔通道,使得D N A分子直接与裸露的细胞膜脂双层结构接触,并引发吸收过程。 –可以转化较大的质粒,适用于所有的细菌。 1.3其他的转化方法 ●接合转化 –是由接合型质粒完成的。 –涉及到三种菌株的混合:受体菌、含有接合质粒的辅助菌以及含有待转化重组质粒的供体菌。

–重组质粒和接合质粒必须有相容性。 1.3其他的转化方法 ●P E G介导的细菌原生质体转化 –高渗溶液中细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溶菌酶的等渗液处理,形成原生质体。 –加入D N A样品和聚乙二醇等渗液 –离心除去聚乙二醇,固体培养。 ●适用于芽孢杆菌和链霉菌等革兰氏阳性菌、酵母、霉菌甚至植物。 表5-1大肠杆菌5种常用转化方法的比较 2重组子的鉴定 ●利用插入失活选择p B R322重组 ●载体:含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l a c Z的调控序列和头146个a a的编码序列 ●宿主:缺失了l a c Z’基因,可编码β-半乳糖苷酶C端序列 ●α-互补:l a c Z基因上缺失近操纵基因区段的突变体可以与带有完整的近操纵基因区段的β- 半乳糖苷酶隐性突变体之间实现互补。 ●转染:是将纯化的噬菌体D N A通过热激的方法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的过程。 ●体外装配i n v i t r o p a c k a g i n g:将重组的λ分子装配成头-尾结构的病毒粒子。 ●体外装配 –c o s位点突变的噬菌体的单品系系统 –另一种系统需要两种缺陷品系。一个是基因D的突变体,另一个是基因E的突变体。 3.1噬菌斑 ●λ形成的是真正的噬菌斑。 ●M13引起细菌生长的减慢,而使细菌的浓度低于周围细胞。 4重组噬菌体的鉴定 ●利用插入失活鉴定 ●λ噬菌体的c I基因的插入失活 ●利用S p i表型选择 ●根据λ基因组的大小筛选 4.1利用插入失活鉴定 4.2λ噬菌体的c I基因的插入失活 4.3利用S p i表型选择 4.4根据λ基因组的大小筛选 λ装配系统,只有37k b-52k b的D N A分子可以进入头部结构。 思考题

基因工程概论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 引物、克隆、探针、转化率、重组率、基因工程、分子克隆技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重组 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上游技术指的是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即重组 技术);而下游技术则涉及到基因工程菌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基因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基因表达 是指细胞在生命过程中,把储存在 顺序中遗传信息经转录和翻译,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能特异性识别双链 某段特殊序列,并切割 双链的酶,主要存在于原核细菌中,主要作用是保护自身 不受限制,及破坏外源 使之迅速降解 、重组率:重组率 含有外源 的重组分子数 载体分子总数 在常规实验条件下,重组率一般为 ;重组率是衡量连接反应效率的重要指标,较高的重组率可以大大简化 重组的后续操作 、探针 一小段单链 或 片段,用于检测与其互补的核酸序列,双链 加热变性成为单链,

随后用放射性同位素 常用 、荧光燃料或酶标记成为探针 连接酶的酶活性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 反应 ,完全连接 ( 片段)所需的酶量 二、选择题 、重组乙肝疫苗是 由重组酵母或重组 工程细胞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经纯化、灭活及加入佐剂吸附制成。前者为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后者为重组 乙型肝炎疫苗 、基因工程用于药物筛选模型的战略 、控制质粒拷贝数的意义是使外源蛋白在细胞内更稳定 、酵母作为受体,比大肠杆菌的优势在于 大肠:原核 酵母:真核,具有多种细胞器,在用于生产需加工分泌的蛋白质时比大肠杆菌有优势 、分子杂交的化学本质是形成氢键 、 定点突变 的方法是 碱基的添加、删除、点突变

基因工程概论

一、简述基因研究所取得主要成就,及其与基因工程创立与发展的关系。 1、基因学说的创立 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学说到后来的摩尔根染色体理论,揭示了在染色体上基因的线性排列。 2、DNA是遗传物质 从Avery的细菌转化实验到沃森和克里克揭示了DNA的双螺旋模型及半保留复制机理,表明DNA是遗传物质。 3、DNA是基因的载体 4、基因是细胞中RNA及蛋白质的“蓝图”。 5、随着中心法则的提出和64种密码子的破译,基因碱基顺序与蛋白质氨基酸顺序得到对应。 6、随着基因克隆和DNA序列分析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基因的分子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7、随着操纵子模型的提出,人们对基因的表达调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8、随着基因分离与克隆技术的不断改良与发展,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分子探针、PCR等技术不断被人们运用。 9、目前,不仅能够分离天然基因,还能结合化学合成等方法,在实验室内进行基因的合成、构建,并进行相应的表达分析。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综合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创立和发展,直接依赖于基因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步,基因及其研究为基因工程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基因工程建立的三大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是什么?并简述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1、三大理论基础: (1)1940年艾弗里(O.Avery)等人通过肺炎球菌的转化试验证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且证明了通过DNA可以把一个细菌的性状转移给另一个细菌; (2)1950年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Crick)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DNA半保留复制机理; (3)1960年关于遗传信息中心法则的确立。 2、三大技术条件: (1)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的发现; (2)基因工程载体; (3)大肠杆菌转化体系的建立。 3、应用:

基因工程概论

第一章基因工程概论 第一节基因工程的基本概述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1、基因工程的基本定义: 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蓝图,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特别是酶学技术,对遗传物质DNA 直接进行体外重组操作与改造,将一种生物(供体)的基因转移到另外一种生物(受体)中去,从而实现受体生物的定向改造与改良。 广义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分为上游和下游技术。 2、上游技术:外源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狭义基因工程) 3、下游技术:含有外源基因的生物细胞(基因工程菌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外源基因的表达、分离、纯化过程。 基因工程又称为:gene manipulation, gene cloning, recombinant DNA technoglogy, genetic modification, new genetics, molecular agriculture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1、材料的准备:目的基因、载体、工具酶和受体细胞(宿主)的准备。用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将外源DNA和载体分子切开。 2、目的基因与载体DNA的体外重组,形成重组DNA分子。 3、重组的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并建立起无性繁殖系。 4、筛选出所需要的无性繁殖系,并保证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正确表达。 进一步可将基本步骤概括为:切、接、转、增、检[步骤演示]

图1-1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三、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主体战略思想是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可从四方面达到目的: 1、利用载体DNA在受体细胞中独立于染色体DNA而自主复制的特性与载体分子重组,通过载体分子的扩增提高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的剂量,借此提高宏观表达水平。 2、筛选、修饰重组基因表达的转录调控元件:启动子、增强子、上游调控序列、操作子、终止子。 3、修饰和构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翻译调控元件:序列、密码子。 4、工程菌(微型生物反应器)的稳定生产及增殖。 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发展 一、基因工程的诞生 基因工程是一项新兴的工程技术,它的诞生需要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 1. 理论上的三大发现: 证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基因工程的先导) DNA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机理 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中心法则)和三联体密码子系统的建立 2. 技术上的三大发现 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发现(标志着DNA重组时代的开始) 载体的使用 1970年,逆转录酶的发现。 1973年,C o h e n等获得了抗四环素和新霉素的重组菌落T c r N e r,标志着基因工程的诞生。 二、基因工程的发展: 1. 1972-1976年,日本人,somatostatin; 2. 1978年,美国人,生长激素基因(HGH); 3. 1980年,美国/瑞士人,a干扰素-基因; 4. 1984年,日本人,白细胞介素2(IL-2); 三、基因工程的腾飞: 1. 1982年,美国人,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转入小鼠; 2. 1983年,美国人,Ti质粒导入植物细胞(细菌Neor基因) 3. 1990年,美国人,腺苷脱氨酶(ADA)基因治疗,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症(SDID) 4. 1991年,美国倡导,人类基因组计划109bp,15年时间30亿USD; 5. 1997年,美国人,威尔英特克隆多利绵羊

《现代生物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卷.doc

《普通生物学A》期末考试试题(2004-2005,第一学期) 2005年1月10日院系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 一、填空(每空0.5分,共40分) 1.蛋白质是由__20__种氨基酸通过__肽_键连接而成,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__35S__来特异地标记;核酸可以用__32P__来特异标记;__亚油酸_和__亚麻酸_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 2.蛋白质变性的主要标志是__生物活性丧失,这是因为蛋白质的_高(或二、三、四)级结构被破坏。某些变性的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动恢复活性,说明蛋白质的__一级结构_决定蛋白质的_高(或二、三、四)级结构_。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它又可分为两个光系统,即光系统__I__和光系统_II_。前者的产物是_NADPH(或还原力)_,后者的产物是_ATP 和氧气_。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_叶绿体基质进行,其主要作用是固定_二氧化碳_,这一过程称为_Calvin(或开尔文)_循环。 4.细胞周期包括_G1、__S_、_G2_和__M_四个时期。大部分蛋白质的合成是在__G1_期;DNA复制在_S_期。调节细胞周期的最主要的因子叫做_MPF(或有丝分裂促进因子或促卵泡成熟因子)_,它由Cyclin(或周期蛋白)_和_CDK(或周期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_两种蛋白组成。细胞周期有3个检验点,它们分别位于G1/S、_G2/M_和M期,抑癌基因产物_p53(或Rb)_对G1/S检验点的形成很重要。5.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不同,请将下列物质与其运输方式相连: O2进入红细胞 肠道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自由扩散 K+进入神经细胞协助扩散 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胞吞作用 Ca2+排出肌肉细胞胞吐作用 胰岛素分泌主动运输 白细胞吞噬细菌 6.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对细胞的生命活动很重要。在这一过程中,能引起细胞反应的

基因工程概述

基因工程是通过基因操作,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与合适的载体连接转入目标生物细胞,通过复制,转录,翻译外援目的基因以及蛋白质的活性表达,使转基因生物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操作。基因工程的目标是实现转基因生物性状的定向改良,技术上包括基因或DNA 的体外重组,转基因,重组子筛选与扩大繁育等多个环节,目的性和技术性都很强,需要严密的实验设计。基因工程的技术流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目的基因克隆,载体的准备,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重组DNA转化/转染/转导,重组体的筛选与鉴定,最后是重组体的大量培养,外源基因表达效应分析与开发应用。从技术流程来看,基因工程包括四个基本条件:目的基因,载体,工具酶以及宿主细胞。 基因工程的发展经历了理论和技术的酝酿,诞生和快速发展等几个阶段。遗传物质DNA 的确定,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以及半保留复制机制的届是以及中心法则的提出为基因工程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而限制性内切酶核酸,连接酶的发现,载体的应用以及大肠杆菌转化体系的建立则为基因工程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基因工程能够真正应用离不开酶学,DNA重组技术的建立和发展是以各种核酸酶的发现和应用为基础的,特别是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的发现和应用,使DNA分子的体外切割与连接真正成为可能。通过切割相邻两个核苷酸残疾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从而使核酸分子多核苷酸链发生水解断裂的酶叫做核酸酶,把应用于基因工程的各种核酸酶统称为基因工程的工具酶。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酶有: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特异切割DNA),DNA连接酶(DNA 片段间连接,产生重组DNA分子),DNA聚合酶Ⅰ(切口平移制作高比活探针;3’突出末端DNA分子标记),Klenow片段(3’凹陷末端的补平;双链DNA 3’末端标记;延伸寡核苷酸引物合成探针),TaqDNA聚合酶(PCR),反转录酶(合成cDNA),碱性磷酸酶(去磷酸化,防止载体自身连接),RNA酶(去除基因中的RNA)。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简称限制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 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切割DNA 双链结构的内切核酸酶。已经鉴定出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TypeⅠ,TypeⅡ,TypeⅢ,TypeⅣ。Ⅱ型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只有一种多肽,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因为其识别和切割DNA分子具有严格的特异性,所以是基因工程中广泛使用的工具酶,被誉为基因克隆的“分子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活性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酶的纯度;DNA样品的纯度;DNA的甲基化程度;酶切反应的温度;DNA分子的构型;反应缓冲液;酶的星号活性;位点优势效应;末端切割。 DNA连接酶(DNA ligase)是能催化双链DNA片段靠在一起的3’ 羟基末端与5’ 段磷酸基团末端之间通过形成磷酸二酯键,使两末端连接的一种核酸酶。目前发现和利用的DNA 连接酶主要来源于大肠杆菌,T4噬菌体和耐热细菌。在连接反应中,首先ATP(有些连接酶是NAD+)与DNA连接酶反应,与连接酶生成一种共价结合的酶-AMP复合物,AMP激活DNA一条链的5’末端磷酸基团并转移到磷酸基团上,形成DNA-腺苷一磷酸复合物,最后3’-OH对激活的磷原子进行亲核攻击,形成磷酸二酯键,同时释放出AMP。其作用特点是:连接反应是耗能过程;不能够连接单链DNA分子;只能连接缺口不能连接裂口。影响连接反应的因素有:反应温度;连接酶浓度;ATP浓度;DNA片段末端。 基因工程的诞生,标志着人类打破历经数十亿年所形成的自然界固有的秩序,可跨物种进行基因交流,从源头上对生命进行控制或修饰,是人类从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必然王国进入到改造生命的自由王国。基因工程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之广,之深,是任何其他技术所无法比拟的。

生命科学导论期末考试

1、什么是生命?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命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够稳定地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外界)、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 化学成分统一,严整有序的结构,新陈代谢,生长,遗传和繁殖,应经能力,进化 2、微生物发酵与人类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食品:酒类,醋,酸奶…… 生产食品添加剂:柠檬酸,谷氨酸等 解决人类粮食短缺问题:通过发酵可获得大量微生物菌体——单细胞蛋白 工业上生产酒精,农药抗生素等 3、为什么说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益处: 微生物调节人体的内环境稳定: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微生物为人类提供多种营养物质:人体中的VitB因为有细菌合成而不宜缺乏。 现代生物学的若干基础性的重大发现与理论,是在研究微生物的过程中或以微生物为实验材料与工具取得的:证明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遗传密码子的解读。基因的转录调节。信使RNA的翻译调节等等。 现在,很多常用、通用的生物学研究技术依赖于微生物,比如:分子克隆重组蛋白在细菌或酵母中的表达,发酵技术产生单克隆抗体等。 很多医学技术也依赖于微生物,比如:以病毒为载体的基因治疗。 害处: 致病微生物会是人生病,甚至死亡。HIV引发AIDS,HPV诱发宫颈癌。 4、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如何协同作用? 5、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有什么差别? 巨噬细胞(Macrophages)能够吞没、破坏受损伤组织,有助于启动康复过程。 树突状细胞:是一类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树根形状的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控制者,当机体遭遇病原微生物侵袭或体内有细胞发生恶变时,树突状细胞很快即能获知这些信息,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递给免疫系统,并将病原微生物或恶变细胞从体内清除出去。 中性粒细胞:将吞噬入细胞内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分解,这样,入侵的细菌被包围在一个局部,并消灭,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体内扩散。中性粒细胞可引起感染部位的炎症反应并参与寄生虫感染引发的变态反应,从而引起免疫病理损害。 6、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什么? 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 7、群体、物种、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 种群(population)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同一种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对种群的研究主要是其数量变化与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的内容已属于生物群落的研究范畴。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带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就是一个基因库。 群体中某特定等位基因数量占该基因座全部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 8、生物宏观进化的大致进程?

基因工程概论期末考试

名词解释(20 ') 引物、克隆、探针、转化率、重组率、基因工程、分子克隆技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重组DNA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上游技术指的是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即重组DNA技术);而下游技术则 涉及到基因工程菌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基因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2、基因表达 是指细胞在生命过程中,把储存在DNA顺序中遗传信息经转录和翻译,转变成具有生物活 性的蛋白质分子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能特异性识别双链DNA某段特殊序列,并切割DNA双链的酶,主要存在于原核细菌中,主要作用是保护自身DNA不受限制,及破坏外源DNA使之迅速降解 4、重组率:重组率=含有外源DNA的重组分子数/载体分子总数 在常规实验条件下,重组率一般为25-75% ;重组率是衡量连接反应效率的重要指标,较高 的重组率可以大大简化DNA重组的后续操作 5、探针 一小段单链DNA或RNA片段,用于检测与其互补的核酸序列,双链DNA加热变性成为单 链,随后用放射性同位素(P-32常用)、荧光燃料或酶标记成为探针 1 U DNA连接酶的酶活性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15 C反应1h,完全连接1 mg l-DNA (Hind III片段)所需的酶量 二、选择题 1、重组乙肝疫苗是 由重组酵母或重组CHO工程细胞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经纯化、灭活及加入佐剂吸附 制成。前者为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后者为重组CHO乙型肝炎疫苗 2、基因工程用于药物筛选模型的战略 3、控制质粒拷贝数的意义是使外源蛋白在细胞内更稳定 4、酵母作为受体,比大肠杆菌的优势在于 大肠:原核 酵母:真核,具有多种细胞器,在用于生产需加工分泌的蛋白质时比大肠杆菌有优势 5、分子杂交的化学本质是形成氢键 6、P CR定点突变DNA的方法是 碱基的添加、删除、点突变 7、双链DNA切开后,两链末端基团是5'-磷酸基和3'-羟基的末端『五菱三枪』 8、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缓冲液中,DTT的功能是 还原,抗氧化。保护酶分子上的还原性基团,维持还原性环境,稳定酶活 9、DNA连接反应的最佳温度是16C 10、聚乙二醇促进平头DNA分子连接的机理: 促进DNA分子凝聚成聚集体的物质以提高转化效率 11、大肠杆菌DNA聚合酶的用途: 细胞复制DNA的重要作用酶,催化DNA合成

基因工程导论考点整理

专业重点整理 09级亲测可用 课程: 基因工程导论 团队: 南农爱整理团队 学院: 农学院 专业: 农学 班级: 农学9* 指导教师: 曹爱忠职称: 教授 2012 年7 月7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基因工程导论 生物技术可以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工业生物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五大工程技术。 1、基因工程含义 概念:是指在基因水平上,采用与工程设计十分类似的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在体外操纵、改造、重建细胞的基因组,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定向变异,获得人们所需的性状,并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特点:基因工程能够打破种属的界限,在基因水平上改变生物遗传性。 2、DNA重组 利用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或人工合成的基因,经过体外或离体的限制酶切割后与适当的载体连接起来形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在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到受体细胞或受体生物构建转基因生物。 3、基因工程的理论依据 1)同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 2)基因是可以切割的 3)基因是可以转移的 4)多肽与基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5)遗传密码是通用的 6)基因通过复制可以把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4、基因工程的实施步骤: 1)取得符合人们要求的DNA片段 2)目的基因与质粒或病毒DNA连接成重组DNA 3)把重组DNA引入某种细胞 4)把目的基因能表达的受体细胞挑选出来 5)形成新的目标产品 基因的概念 基因: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段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外显子: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叫做外显子。 内显子:不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叫做内含子,内含子能转录为信使RNA 。 原核生物的基因组结构特点 特点:1)染色体数量少; 2)DNA大多为双螺旋结构,少数以单链形式存在; 3)结构简单,基因组小,DNA一般只有单一复制起点,基因的编码通常是连续的,中间无非编码成分; 4)转录单元,基因组中功能相关的基因常集中在基因组的一个或几个特定部位,形成一个功能单位或转录单元,其活性受到同步调控,它们可被转录为多个mRNA分子,叫多顺反子; 5)存在重叠基因。

中国农科院基因工程概论历年考博试题集锦

中国农科院博士入学基因工程概论试题汇编 2005年 2、噬菌粒的定义和优点 定义:一类由质粒载体和单链噬菌体载体结合而成的新型的载体系列,称为噬菌粒(phagemid 或phasmid)。 噬菌粒是一类人工构建的含有单链噬菌体包装序列、复制子以及质粒复制子、克隆位点、标记基因的特殊类型的载体。它是包含了丝状噬菌体大间隔区域的质粒,是一种双链质粒,含噬菌体来源的复制子,在细菌的细胞中出现有辅助噬菌体的情况下,可被诱导成单链DNA噬菌粒同时具有噬菌体和质粒的特征,可以像噬菌体或质粒一样复制。它兼具丝状噬菌体与质粒载体的优点。 优点:1.双链DNA既稳定又高产,具有常规质粒的特征;2.免除了将外缘DNA片段从质粒亚克隆于噬菌体载体这一繁琐又费时的步骤;3.由于载体足够小,故可得到长达10kb的外源DNA区段的单链。 3、差异显示原理 1992年,梁朋和Pardee首次提出差异显示技术(DD-PCR),并且利用这一技术克隆了几个基因。由于该技术具有快速、灵敏、简单和可分析低丰度mRNA的优点,很快成为克隆新基因和研究植物基因表达的有力工具。这项技术最初用于医学研究上,近年来已开始在高等植物研究中应用,为研究高等植物的发育、生理代谢、基因表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原理:是利用一系列的oligo(dT)引物,逆转录真核生物细胞中全部表达的mRNA,通过PCR 扩增的方法,转换成cDNA双链,再利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有差异的片段分开,筛选出目的基因。 操作步骤: (1)从植物组织中提取总RNA:在这个步骤中注意不能有DNA污染,一般用无RNA酶的DNA酶在37℃下处理30min (2)在逆转录酶作用下:以Oligo T11MN为引物(M为G、A、C中的任一种,N为A、C、 G、T任一种),进行逆转录 (3)PCR反应:扩增cDNA的第一条链 (4)扩增后cDNA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使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在6%测序胶上分开 (5)找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示的条带:从胶上切割下来,并回收,再进行第二次扩增 (6)克隆差异片段:差异片段可作为探针 (7)Northern杂交:验证目的片段,去掉假阳性片段 (8)对目的片段进行测序 (9)以克隆的目的片段为探针:从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出相应的全长基因。 4、酵母双杂交原理和进展 酵母双杂交系统利用杂交基因通过激活报道基因的表达探测蛋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单独的DB虽然能和启动子结合,但是不能激活转录。而不同转录激活因子的DB和AD形成的杂合蛋白仍然具有正常的激活转录的功能。 酵母双杂交由Fields在1989年提出.他的产生是基于对真核细胞转录因子特别是酵母转录因子GAL4性质的研究.GAL4包括两个彼此分离的但功能必需的结构域.位于N端1-174

中国农科院博士基因工程概论历年试题

2004年中国农科院博士入学基因工程概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2μ环 2、hat选择 3、Ri质粒 4、cDNA 5、染色体步查 6、基因文库 7、α互补 8、Y AC 9、BAC 10、共整合载体 11、12、13、14、15、16、 二、简答题 1、举出植物转基因的三种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2、Southern印迹的原理及应用。 3、AFLP的原理及其应用。 4、拟南芥和水稻已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简述其对科学和社会领域的重要意义。 5、简述质粒、噬菌体和柯斯粒三种载体的结构特点。 6、 7、 8、 三、如果我们已经得到水稻的一个cDNA克隆,请设计一个验证该cDNA功能的试验步骤。 2002年中国农科院博士入学基因工程概论试题 一、简答题 1、聚丙烯酰胺、琼脂糖在DNA电泳中的区别是什么? 2、举出动物转基因的两种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3、双脱氧法测序的原理。 4、以拟南芥或玉米为例,说明转座子标签法进行基因转移的原理。 5、Southern印迹的原理及应用。 三、试论述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进展以及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2001年中国农科院博士入学基因工程概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限制性内切酶 2、同裂酶 3、核酶 4、2μ环 5、hat选择 6、Ti质粒 7、T-DNA 8、同功tRNA 9、反义tRNA 10、有义链 11、α互补12、基因文库13、cDNA 14、染色体步查(是否缺一个?) 二、简答题 1、举两种植物基因转移的方法?简述其原理。 2、Southern印迹的基本原理,这种方法有何应用。 3、噬菌体与cos作载体有何区别? 4、AFLP的原理及其应用。 5、普通PCR与RAPD有何区别,何谓普通PCR? 6、何谓双元载体,简述其组装过程及其作用机理? 三、判断题 1、无论用哪种转化方法均可用PBR322作载体 2、进入细菌的外来DNA之所以被降解,是因为细菌只修饰自身DNA,不修饰外来DNA 3、只有粘粒端才可以被连接起来 4、用自身作引物合成的cDNA链,往往cDNA并不完整

基因工程概论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20’) 引物、克隆、探针、转化率、重组率、基因工程、分子克隆技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重组DNA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上游技术指的是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即重组DNA技术);而下游技术则涉及到基因工程菌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基因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2、基因表达 是指细胞在生命过程中,把储存在DNA顺序中遗传信息经转录和翻译,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能特异性识别双链DNA某段特殊序列,并切割DNA双链的酶,主要存在于原核细菌中,主要作用是保护自身DNA不受限制,及破坏外源DNA使之迅速降解 4、重组率:重组率= 含有外源DNA的重组分子数/ 载体分子总数 在常规实验条件下,重组率一般为25-75%;重组率是衡量连接反应效率的重要指标,较高的重组率可以大大简化DNA重组的后续操作 5、探针 一小段单链DNA或RNA片段,用于检测与其互补的核酸序列,双链DNA加热变性成为单链,随后用放射性同位素(P-32常用)、荧光燃料或酶标记成为探针 1 U DNA连接酶的酶活性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15 ℃反应1h,完全连接 1 mg l-DNA(Hind III片段)所需的酶量 二、选择题 1、重组乙肝疫苗是 由重组酵母或重组CHO工程细胞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经纯化、灭活及加入佐剂吸附制成。前者为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后者为重组CHO乙型肝炎疫苗 2、基因工程用于药物筛选模型的战略 3、控制质粒拷贝数的意义是使外源蛋白在细胞内更稳定 4、酵母作为受体,比大肠杆菌的优势在于 大肠:原核 酵母:真核,具有多种细胞器,在用于生产需加工分泌的蛋白质时比大肠杆菌有优势 5、分子杂交的化学本质是形成氢键 6、PCR定点突变DNA的方法是 碱基的添加、删除、点突变 7、双链DNA切开后,两链末端基团是5'-磷酸基和3'-羟基的末端『五菱三枪』 8、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缓冲液中,DTT的功能是 还原,抗氧化。保护酶分子上的还原性基团,维持还原性环境,稳定酶活 9、DNA连接反应的最佳温度是16℃ 10、聚乙二醇促进平头DNA分子连接的机理: 促进DNA分子凝聚成聚集体的物质以提高转化效率 11、大肠杆菌DNA聚合酶的用途: 细胞复制DNA的重要作用酶,催化DNA合成 Klenow酶:又称Klenow片段,用枯草杆菌蛋白酶将DNA聚合酶I裂解为36kD和76kD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2014)概结 一、名词解释 植物细胞: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愈伤组织: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一段时间后经过细胞分裂产生无组织结构,无明显极性的松散细胞团。 分批培养:将愈伤组织在一定容积的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培养,它是进行细胞生长和细胞分裂的生理生化研究用的培养方法。 看护培养:用一块活跃生长的愈伤组织来看护单个细胞,并使其生长和增殖,这个愈伤组织称为看护愈伤组织。 微室培养:人工制造一个小室,将单细胞培养在小室中的少量培养基上,使其分裂增殖形成细胞团的方法。 花药培养:通过无菌操作技术,把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花药接种在人工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分化,最终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人工种子:一种含有植物胚状体,营养成分,激素以及其他成分的人工胶囊。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种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某种特异序列,并由此出切割DNA双链的一类内切酶。 载体:基因工程操作中,能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充和延伸的工具。 基因文库:将某种生物的基因组DNA切割成大小合适的片段,并将这些片段都与适当的载体连接,引入相应的宿主细胞中,保存和扩充,理论上讲,这些重组载体上携带了该生物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文库。 热处理脱毒:通过对材料进行一个阶段的高温培养和发育使其脱毒。 亲和素:能与生物素识别特异结合的蛋白或粒体识别地高辛,用抗地高辛抗体。 二、填空题 1.植物细胞工程要素:植物材料(外植体)、无菌操作、培养条件。 2.悬浮培养的基本形式:分批培养、连续培养。 3.细胞生长各个时期的特点:滞后期、对数生长期、直线生长期、缓慢期、静止期。 4.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物质: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碳源和能源)。 5.植物脱毒方法:茎尖培养脱病毒、愈伤组织脱病毒、热处理脱病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