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在水体生态环境中的净化修复作用
水生植物对水质的改善

日益严峻的水污染使得水体的使用功效大大降低,不仅影响水体污染当地居民的安全饮水以及身体健康,还使得水资源的紧缺形势进一步恶化,影响了我国当前正在实行的可持续利用资源战略。
当然我国也寻求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处理污染水资源的技术,如较为传统的生化二级处理,达到了理想的处理水污染效果,但由于使用成本过高,使得可供利用性大大降低。
基于此,提出使用生物学处理法进行处理污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以藻类为代表的低等植物在污水处理以及水质的改善中的运用利用藻类处理水污染和改善水质有着较为显著的功效。
使用藻类对被污染的水源进行处理后产生的一些死藻类沉积物在进行干燥后还能够用来制作鱼饲料,是鱼饲料的良好的添加剂,还可以作为肥料加以利用。
与此同时,藻类在进行污水处理中会产生大量的氧气,这些氧气能够极大地减轻水体缺氧现象,并减少由于水体缺氧而出现的恶臭气味,进而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由此可知藻类在污水处理中具有使用成本降低、净化效率较高的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处理水污染现象和改善水质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常见的运用类型(1)固定化藻。
固定化藻就是利用人工调控方式为藻类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条件。
固定化藻通过化学或者物理方式利用载体固定藻类细胞,进而形成较为固定的藻类高效生物反应器系统,使得藻类生长更加迅速,具有高浓度的藻细胞,更加容易收获,并克服了传统的藻类处理系统处理效率不高、占地面积较大以及停留时间过于长的缺陷。
我国近年来研究固定化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固定化藻的固定分为包埋法和吸附法,通常使用聚乙烯、多孔硅胶、聚丙烯酰胺、琼脂、角叉菜聚糖以及褐藻酸钙等载体。
(2)活性藻。
活性藻是通过人工手段尽量缩短处理时间,培育浓度较高的藻类。
由于活性藻良好的沉降性,容易收获,且出水澄清,在处理水污染现象和改善水质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
(3)藻类塘。
利用藻菌共生系统研究氧化塘,利用藻类分解营养物实现处理污水的目的。
藻类单元在中等城镇的污水综合处理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综合生物塘技术的运用使得综合处理污水成为了可能。
水生植物对水环境的修复作用

水生植物对水环境的修复作用水是一切生物生存的保障,可是由于人们对环境污染的认识,近代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也变得越来越严重,重金属污染、水生植被疯长、水体富营养化等水污染到了令人担忧的境地。
近几年,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开始研究环境的治理。
随着湖泊水环境治理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在“引水冲污”、“截污减排”等工程实施后,湖泊水环境的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等的趋势并未得到本质上的改善,近几年一种新的水治理方式——水生高等植物对湖泊水环境的修复得到重视,各地相继实施了植物生态修复工程。
1水生高等植物对的水环境修复机制由于长期生活在缺氧、弱光的环境中,经过漫长的生物进化选择,水生植物在本身的解剖结构上形成了特有形态。
根、茎、叶形成完整发达的通气组织,保证器官和组织对O2的需要;发达的根系组织,保证各营养物质的吸收等。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处于初级生产者地位,它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生产出大量的有机物质,为水生动物及人类提供直接或间接的食物,同时水生植物也是水生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的关键,也是水生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因此完整的水生植物群落是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子。
水生高等植物对水环境的修复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生长以及协助水体内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而去除受污染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污水中的部分有机、无机物质以及含磷含氮污染物作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被吸收,部分有毒物质被富集、转化、分解。
高等水生植物的存在可以为真菌、细菌等微生物活动提供场所,并通过其发达的通气组织将O2输送到根际,抑制厌氧微生物生长,为好养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提供良好的根际环境。
水生植物对水环境的净化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高等水生植物分为挺水、漂浮、浮叶、沉水4种生态类型,它们对水体中的营养盐均有很好的吸收、净化能力。
水生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利于水体中N、P等营养平衡,能有效地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水生植物主要通过根部吸收污染水体底质中的N、P等营养元素,同时具有光合功能的植物体也吸收来自水中的游离态N、P等营养元素。
水生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水生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水生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湿地是指在水体周围、或被水浸泡的土地,包括沼泽、河流、湖泊、海洋湾、沿海盐沼和冲积平原等。
湿地是地球上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不仅是众多动植物的家园,还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功能。
水生植物在湿地中起到了调节水位和水质的作用。
湿地是一种具有吸湿保水的特性,当降雨较多时,湿地中的水生植物能够吸收大量的雨水并贮存起来,从而降低降雨对周围地区的冲击,避免洪灾的发生。
而在干旱季节,水生植物能够释放水分,增加湿地地区的湿度,保持水位的稳定。
水生植物的根系能够有效过滤水质,吸附和分解有害物质,净化湿地中的水体。
水生植物在湿地中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
湿地是众多动植物的栖息地,水生植物提供了它们繁衍生息的环境。
许多水生植物的茎叶和枝干提供了鸟类的栖息地,同时也为水生昆虫和鱼类等提供了繁衍和觅食的场所。
一些水生植物具有富含营养物质的嫩叶、果实和花朵,为许多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水生植物在湿地中起到了稳定土壤和保护环境的作用。
湿地中的水生植物根系发达,能够牢固地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和河岸侵蚀。
它们的根系还能够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污染,保护周围水域的生态环境。
水生植物还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水生植物还具有美化环境和提供休闲娱乐的作用。
水生植物的茂盛生长和艳丽的花朵给湿地增添了美丽的景观,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观赏的地方。
湿地成为了人们近大自然、享受宁静的场所,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水生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具备调节水位和水质、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资源、稳定土壤和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和提供休闲娱乐等重要作用。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水生植物的生存繁衍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水生植物对水质净化的作用

水生植物对水质净化的作用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和环境污染,许多水源已经受到了严重污染。
为了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质,水生植物因其独特的生态功能而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净化。
本文将介绍水生植物对水质净化的作用,并探讨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前景。
1. 植物的生物吸附作用水生植物有较大的生物量和表面积,可以通过根系和叶片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和吸收。
植物根系具有丰富的多孔空间,可以提供生物附着表面,结合特定菌群,对水中的废物和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和分解。
此外,植物叶片表面也具有吸附有机和无机物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水质净化效果。
2. 植物的生物转化作用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为水中的生物提供了氧气供应。
同时,植物还能吸收和转化水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水生植物的存在可以促进底栖生物的繁衍和生长,形成生态平衡,净化水质。
3. 植物的土壤保持作用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和茎叶的固定作用,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河岸冲刷。
植物的根系可以牢固地固定土壤,增加土壤的抗冲刷能力,减少水中的悬浮物,改善水质。
此外,水生植物还能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防止养分流失,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4. 植物的微生物促进作用水生植物的根系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生境,可以吸引和聚集大量的微生物,形成生物膜。
这些微生物具有降解有机物质和分解废物的能力,可以有效清除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提高水质。
此外,通过水生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还可以消除水体中的异味物质,改善水的口感和气味。
总结起来,水生植物在水质净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生物吸附、生物转化、土壤保持和微生物促进等作用,水生植物能够去除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提高水的透明度和氧含量,改善水质。
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过程具有环保、经济和效益的特点,因此在水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水质净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水体景观生态设计中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与应用分析

摘 要 水 生植 物是 营造 水体景观 时不可或缺 的一 部分 ,它可以有效 的净化 、维持水体景 观的水质 ,因此研 究 水生植物对 水质的净化保 护作 用具有 重要 的 生态意义。在水体 景观 生态设 计 时,要 注意水生植物 的应 用和保护 管理 ,维持 生 态系统平衡 。 关键 词 水生植 物 ;水体景观 ;生 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 :0 9 4 8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3 - 8 9 0 X( 2 0 1 5 )2 1 - 1 3 2 - 0 2
第9 卷 第2 1 期
Vo 1 . 9 No . 2 1
南 方农 业
S o u t h Ch i n a A c u l t u r e
2 0 1 5 年7 月
J u 1 . 2 Ol 5
水体 景观生态设 计 中水 生植物 的净化作 用与应用分析
孙 威
( 江 苏 润杨 园林建 设有 限公 司 ,江 苏宿迁 2 2 3 8 0 0 )
2 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
水生植物的净化有 自身的净化系统 ,水生植物净化
收稿 日期 :2 0 1 5 — 0 6 — 0 4
4 水生植物 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水生植物对于水体景观的影响重大 ,要想充分的发 挥利用这些水 生植物 的净化作用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
要 考 虑 下 几 点 。
作 者 简介 :孙 威 ( 1 9 8 7 一), 男 ,安徽 滁 州人 ,本科 ,助 理 工程 师 ,研
究 方向 为 园林景 观设 计 。
( 下转第1 3 4 页)
1 3 2
黄
雷 :上海 市 宝 山区绿 道建 设体 会 与思考
但在途经 的各个镇段 又各具特色。顾村段穿越外环林带
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研究综述

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生植物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植物,它们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生理特性,能够有效地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负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水体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破坏和人类健康受到威胁。
人们越来越关注水生植物在水体净化中的作用和应用。
水生植物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负荷,促进水体中有害物质的降解和转化,从而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研究表明,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地净化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降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浓度,改善水质。
水生植物还能提供生态服务,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深入研究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的机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水体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水质改善和生态保护。
【研究背景】部分为引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2 研究目的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的研究一直是环境科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水体污染日益严重,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旨在通过对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的机制和应用进行综述,探讨水生植物在水体净化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水体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影响。
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有着独特的作用,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从而净化水质。
水生植物的种类繁多,其对水体净化的机制和效果也各有不同。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水生植物的分类以及它们在水体净化中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讨水生植物在水体净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我们还将分析水生植物对水体生态的影响,以及它们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1.3 研究意义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水体的污染已成为当前环境问题中的重要挑战之一。
通过研究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的机制和应用,可以为解决水体污染问题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水生植物具有良好的吸收、吸附和降解水中有害物质的能力,可以有效改善水体环境质量,维护水体生态平衡。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综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富营养化水体现象日益严重。
富营养化水体一般指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体富含营养物质,水质下降,水体中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过度繁殖,最终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综述了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水生植物是水体中的一种生物资源,它们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降低水中的营养盐含量,改善水中的氧、氮、磷等物质的组成和比例,从而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大量实验证明,适量种植水生植物可以显著减少富营养化水体的营养盐含量,改善水质,抑制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的繁殖。
水生植物通过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降低水体中的浓度,阻碍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水生植物的根系和叶片表面可以吸附藻类等悬浮物质,有效清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颗粒物。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水生植物的生物生长特性。
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对营养盐的吸收效果不同,有些水生植物对氮的吸收更强,而有些对磷的吸收更强。
其次是水体环境因素的影响。
水温、光照、养分浓度等环境因素对水生植物的生长和代谢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温过高或过低、光照不足等环境条件都会对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产生影响。
最后是水体管理的影响。
适当的水体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水生植物的生长效果,从而增强水体净化的效果。
水体管理包括适时补充营养物质,调整水位,控制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等。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种植水生植物,调节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减少富营养化水体,提高水质,改善水生态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水体的情况不同,合理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种类进行种植,合理调整管理措施才能发挥水生植物的最大净化作用。
水生植物的种植和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水体的特点、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等,以达到最佳的水体净化效果。
水生植物对净化污水及在水生态修复方面的作用

水生植物对净化污水及在水生态修复方面的作用佛山市南海区天益城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提高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水生植物生态修复。
一些地区的水生植物生态修复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保护,以至于出现藻类丛生、污染严重的情况,再加上在进行水生植物生态修复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技术以及资金支持,以至于无法有效开展修复工作。
因此,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植物修复在水生植物生态修复中如何实践进行详细探讨。
从生态净化功能角度出发,归纳总结了在城市水生植物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作用机制和植物配置原则:水生植物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可以拦截、沉降、吸附水体中的固体颗粒;通过生长代谢吸收氮(N)、磷(P)等有机物,同时有些种类的植物还可以富集不同类型的重金属;通过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可以降低水中的生物需氧量;通过分泌抑藻物质防止藻类爆发,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在植物配置时,应当综合考虑植物的净化效果、种植要求、生态性以及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合理性,为生物群落的建立提供基础。
关键词:水生植物;生态修复;净化作用;配置原则在进行水生植物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有效将植物修复应用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
在进行水生植物生态修复中种植水生植物能够增加对水体污染物的溶解、提高对污染物质的凝聚和过滤作用,并且有效限制藻类生物的生长。
除此之外,对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进行不同层次的组合种植能够更有效地对水污染起到净化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水生植物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应该有效进行水生植物的种植。
一、水生植物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一些地区加大了水生植物生态修复,但是在实际修复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水资源生态修复技术以及资金支持,以至于无法有效开展修复流程。
除此之外,我国还没有完善的水生态环境修复方面的制度,以至于在进行水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没有专门的资金支持,大多都是依赖政府和人民群众,因此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无法有效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生植物在水体生态环境中的净化修复作用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及城市化的推进,水体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已经逐步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如何净化修复水体环境在现如今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水生植物可吸收、富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也有抑制有害藻类繁殖的能力,遏止底泥营养盐向水中的再释放,并可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也能更有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故而可利用水生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修复,从而保证水质。
【关键词】植物修复水体生态环境净化水生植物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生活中,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扩张,水体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并且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对于如何净化修复被污染的水体在现如今显得尤为重要,而生活与水体中的水生植物可担任这一角色并且可以有效地完成使命。
1、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
随着城市化的程度不断的加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一些掠夺性、破坏性的城市开发性行为不断发生,生产生活的污水的无理排放,垃圾的堆积,一些保存尚好的次生水系统被任意的掩盖、挤占、填埋【5】,都使水体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使活水变成了死水。
现代的防洪措施改变了河床的形态和水文规律,使河道消失。
不合理的修建水库,使河岸自身的水量调节能力变弱,使流域自然生态功能失调,破坏了相关的生态系统平衡。
2、水生植物在水体生态环境中的净化修复作用
植物修复是指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一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就是以水生植物忍耐和富集某种或某些有机、无机污染物为理论基础,利用水生植物或其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清除水环境中污染物的一种环境生物技术。
在自然界中最好的水净化莫过于通过自然的沙石和水生动植物的相互作用。
【5】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地净化水体,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让“死水”变成“活水”。
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可以净化土壤或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绿色技术。
【3】
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水体净化修复主要是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和富集、吸附、沉降、过滤及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并且多种水生植物的组合作用对水体环境的修复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
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只要求水质的PH值为6~8,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N、P及微量元素,是再生能力很强的绿色能源植物,在生活污水或养殖业排放的污水中可以更加速生长。
【6】水生植物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水草茂盛则水质清澈,水产丰盛,水体生态稳定;缺乏水草则水质浑浊,水产缺乏,水体生态不稳定。
3、集中用于净化修复水体环境的常见水生植物
3.1芦苇在水体环境中的净化修复作用
3.1.1芦苇的基本知识
芦苇是生长于湖泊、河岸旁、溪边多水地区、海岸淤滩的先锋植
物,占据着其他植物不易生长的地段,长形成苇塘。
芦苇生长旺盛阶段最大耐水深度可达1.3米。
它是水体生态系统中的初级产品,也是水体生态系统中物流和能流的物质基础,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稳定性等功能【1】。
芦苇耐污能力、净化能力强,具有净化水体中悬浮物、氯化物、有机氮、硫酸盐的能力,能吸收汞和铅,对水体中磷的去除率可达65%【5】。
3.1.2 芦苇的净化修复作用
芦苇湿地是由适合污染环境条件下生存的大型水生植物芦苇为主的高、低等生物和处于水饱和状态的基质组成的复合体——污染生态系统。
【1】当污水通过芦苇湿地时,芦苇能从污水中吸收营养物质加以利用,并且能够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和一些有毒物质,使水体得到净化,同时富集于芦苇中的污染物可通过每年的收割而最终从系统中去除。
芦苇发达的根茎上附着生长着许多微生物,而这些微生物的体内含有降解微粒,可以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分解。
水生植物通过通气组织的运输,将氧运输到根区,从而形成根表面及附近区域的氧化状态,有机物质在此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机氮化物则被硝化细菌硝化,而在还原状态区域,有机物会被厌氧细菌分解发酵。
【1】芦苇的抗逆性很强,耐污、耐盐碱能力也很强,同时它还有很强的水分蒸发能力,可有效的减少污水的总量。
3.2 水葫芦在水体环境中的净化修复作用
3.2.1水葫芦的基本介绍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俗称布袋莲,水荷花,假水仙。
因在每个叶柄中部都有一个膨大似葫芦的球状体而得名,具有发达的水下根系。
水葫芦喜欢高温湿润的环境,在25~35℃下生长速度极快。
水葫芦不仅繁殖快,而且耐污性强,对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有明显的降解效果,对N、P、K及重金属离子均有一定的吸收作用,是一种净化污水、美化环境的理想水生植物。
【5】
3.2.2 水葫芦的净化修复作用
水葫芦净化的受损水体主要包括富营养水体和被特殊物质污染的水体【2】,水葫芦也可抑制藻类的疯狂生长。
水葫芦的净化机理主要有叶子和空中部分遮住了水体表面从而使藻类因缺光而死亡,同时也调节温度,为微生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温度条件【2】,叶子将氧气和合成的可溶性碳送往根部提供给微生物的生长利用。
水葫芦的根系发达,浓密的根为微生物(对污水有降解作用)提供附着处,同时也可过滤污染物,直接吸收N、P等营养物质及某些重金属和有机物【2】。
水葫芦还可以根据水体营养化水平重新分配体内营养物质和调节自身形态,从而达到最佳的繁殖速度。
【2】
水葫芦体内的腐植酸具有结合重金属的能力,同时水葫芦对盐分有较大的适应性,也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
虽然水葫芦具有强净化能力,但在应用时应慎重。
因为水葫芦有耐污极限,过高的污染负荷不利于植物生长,会削弱了净化效果,而且高浓度的污染物会被植物富集,处理不当的话会造成第二次污染。
还有一个原因是谁葫芦的疯狂繁殖速度不容易控制,造成严重的生态物种入侵则会破坏生态平衡,
不利于人类的生存环境。
3.3其他用于水体净化修复的水生植物
在水体净化修复中,还有许多的水生植物可用于此净化修复作用中。
香蒲属于单子叶多年生挺水植物,具根状茎,以其他地下茎不断延伸而迅速发展成群体,能形成水生植物净化塘中占绝对优势的种群【4】。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香蒲能让黑灰色变成清澈的水,同时香蒲也能茂盛的生长,而且塘内出现了许多种藻类,鱼类和茳芒植物。
对于污水处理,红树林也有其独特的作用。
【4】白骨壤对含有重金属的污水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耐受性,也可用于污水净化。
挺水植物茭白耐污耐肥,具有较强的水质净化能力,对水体中的氮磷去除率高达75%【5】,也可用于污水的沉降净化处理。
4.结束语
对于不同生活型的水生植物,普遍认为漂浮植物吸收能力强于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最差。
【4】利用水生植物对被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吸收、分解,并通过不同的水生植物及组合来适应不同的受污染的水体,可是污染水体得到有效地净化并能保持水体纯净,而且净化效果稳定,所以在污水净化修复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微生物的组合来达到目的。
参考文献
【1】慈维顺.芦苇湿地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天津农林科技.2011,2:29-31.
【2】张文明,王晓燕.水葫芦在水生态修复中的研究进展.江苏环境科技.2007,2:55-58.
【3】周晓慧,许伟,高慧.植物修复在水环境生态修复中应用.黑龙江环境通报.2011,3:24-26.
【4】李理锋.水生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机制及其生态效益分析.宁夏农业科技.2010,2:60-62.
【5】黄刚.水生植物在污水净化、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122-125.
【6】周春祥,郎玉农,李海,白桦.水生植物净化污水与生态开发利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2009,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