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浙江省宁波市九校联考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浙江省宁波市2017届高三9月“十校联考”物理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2017届高三9月“十校联考”物理试题

KP
<.-
;*Tl$drrhr-..t*.$S&!.",sS++ltis|l"a$"F*8Ff&i,i.-i,"f{fxfi+Et++tt"E^=+slFf'.Hf+E+i
k.. T::)5it)i.
jE
o\<
r..
*
*9e. fl6 +# Nhomakorabea:'"$,n;
Efl
6SH dn_ |
ffi lE
.:I .liL l
-i
\E
"
)i+#ntt"*Hii+ ffiE]n )H 6o<rrr<LolJ.crc\i' , ,-
SS >t-5il* Fls EH q
3 >t S:r sls S cI 5 d \ .p- 1l-' i_im
:*
.E/,-=,II
dl,
:F"rr-
l:ul Fr ali
ItL
FT us
*tr
*$r*ri
)1 ',:', -if
d\Fr -/\tr i7*\
TsH PFE+fffidurRHs \s F'Ftr' $Pi Fq?F\.b,hErr-F.iEl'i : >i +6;
ssffiHfl x-F#wrB tuRH'+f ,o,s+i{ft x4 +r. mq)s )+diH 1!:'.:*A= ==-,,'Y

2016年9月宁波市“十校联考”物理试卷

2016年9月宁波市“十校联考”物理试卷
绝密★启用前
2016 年 9 月宁波市“十校联考”
物理 试题卷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 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 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试题卷 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先使用 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2 4.可能用到的参数:重力加速度g均取10m/s 。
A. I
mg (1 sin ) BL cos mg D. I BL tan
B. I
第 13 题图
二、选择题II(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加试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波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B.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周期性的驱动力的频率 C.光发生全反射时,临界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 D.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15. 【加试题】如图所示为应急供电系统,由交流发电机和副线圈匝数 可调的理想降压变压器组成。副线圈串联接入一个滑动变阻器和 一个电灯。关于发电机转速变化,变压器滑动头 Q 及滑动变阻器 滑动头 P 的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发电机转速加倍时,图中电压表读数加倍 第 15 题图 B.保持发电机转速不变,滑动变阻器滑动头 P 位置不变,当变 压器滑动头 Q 向下移动时,电灯变亮 C.保持发电机转速不变,变压器滑动头 Q 位置不变,当滑动变阻器滑动 头 P 向下移动时,电灯变亮 D.保持发电机转速不变,两滑动头 P、Q 都向上移动时,电灯可能变暗 16.【加试题】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 n=4 的激发 态,当它们向较低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的能量可能是 A.0.85eV B.2.55eV 第 16 题图 C.10.2eV D.12.09eV

2016-2017学年上高一物理期末考答案

2016-2017学年上高一物理期末考答案

2016-2017(上)莆田二十四中高一物理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1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12、(1)CD(2)v b=0.375m/s,v c=0.525m/s, 1.5m/s2.13、(1)A(2)AC(3)2.60;F′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的单位)14. (9分)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代入数据解得:s1= m =16m(2)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v=at1得:v=2×4m/s=8m/s(3)匀速运动的位移为:s2=vt2=8×16m=128m起点到终点的距离为:s=s1+s2=16+128m=144m15. (8分)解:(1)物体受力如图所示,据牛顿第二定律竖直方向上有:N﹣mg﹣Fsinα=0水平方向上有:Fcosα﹣f=ma又f=μN联立以上方程解得:a=1.4 m/s2则4s末的速度大小为:v=at=1.4×4m/s=5.6m/s(2)撤去力F后,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解得:a′=μg=0.2×10=2m/s2再根据位移和速度关系可知:s===7.84m16、(11分)解:(1)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受三段轻绳的拉力作用如图,且竖直绳上的拉力大小等于m1g,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 OB﹣F OA sinθ=0,F OA cosθ﹣m1g=0联立以上两式解得:F OA==100NF OB=m1gtanθ==60N(2)人在水平方向仅受绳OB的拉力F OB和地面的摩擦力f作用根据平衡条件有:f=F OB==60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f′=f=60N,方向水平向右(3)人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m2g和地面的支持力N作用,有:N=m2g人受到最大静摩擦力f m=μN=120N欲使人不滑动则绳OB的最大拉力F OB=m1gtanθ=f m解得所挂物体甲的最大质量m1=16kg17.(12分)解:(1)加速过程,把人和滑板看成整体,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37°﹣μ1mgcos37°=ma1解得:a1=g(sin37°﹣μ1cos37°)=10×(0.6﹣0.3×0.8)=3.6m/s2游客下滑到B点时的速度为:v=a1t1=3.6×5=18m/s(2)匀加速的位移为:s1=a1t12=m=45m匀速的位移为:s2=L AC﹣s1=(135﹣45)m=90m故匀速的时间为:t2==s=5s(3)减速过程,根据运动学公式有:2a2s=v2得:a2=9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2mg=ma2解得:μ2=0.9。

2016---2017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答案)

2016---2017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考试试题 2017. 1温馨提示: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

全卷满分(不含选做题)100分。

2.考生答题时,必须将第Ⅰ卷上所有题的正确答案用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所对应的信息点处,答案写在Ⅰ卷上无效,第Ⅱ卷所有题的正确答案按要求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试题对应题号上,写在其他位置无效.3.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

第Ⅰ卷 (选择题,共 48分)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单位都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一组是( )A. N 、m 、kg B 。

m 、kg 、s C. N 、kg 、s D 。

N 、m 、s2。

如图所示,将光滑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mg 分解为F 1、F 2两个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F 2就是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B 。

物体受N 、F 1、F 2三个力作用C 。

物体受mg 、N 、F 1、F 2四个力作用D. F 1、F 2二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跟重力mg 的作用效果相同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力是产生和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C.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实质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了D. 宇宙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没有惯性4.同时作用在质点O 上的三个共点力F 1、F 2、F 3,已知F 1 = F 2 = 2 N ,F 3 = 4N,它们的方向分别沿着正六边形两条边和一条对角线,如图所示,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 )A .6NB .8NC .10ND .12N 5.质量为1吨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阻力大小不变。

从某时刻开始,汽车牵引力减少2000N ,那么从该时刻起直到停止运动,汽车行驶的路程是( ) A .10m B .12 m C . 20 m D .25 m6.如图所示,用手握紧瓶子使瓶子静止在空中,关于瓶子所受摩擦力以下正确的是( ) F F 2 F 3A .感觉瓶子将要滑下时,用力使劲握瓶子是为了增大此时的滑动摩擦力B .感觉瓶子将要滑下时,用力使劲握瓶子是为了增大此时的静摩擦力C .摩擦力的大小不会因为手的握力增大而增大D .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瓶子的总重力,方向竖直向下7.在日常生活中,力的分解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甲图为斧子把木桩避开的图,已知两个侧面之间的夹角为2θ,斧子对木桩施加一个向下的力F 时,产生了大小相等的两个侧向分力F 1、F 2,由乙图可得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θsin 2==21F F FB .θcos 2==21F F F C .θ2sin 2==21F F F D .θ2cos 2==21F F F 8.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外壳质量为m 0,弹簧及挂钩的质量忽略不计,挂钩吊着一质量为m 的重物,现用一竖直向上的拉力F 拉着弹簧测力计,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 0,则拉力F 大小为 ( )A .错误!m gB . 错误!F 0C .错误!m gD . 错误!F 0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015-2016年浙江省宁波市九校联考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与解析答案

2015-2016年浙江省宁波市九校联考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与解析答案

2015-2016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九校联考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3.00分)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v=,当△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探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2.(3.00分)一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在0﹣5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5m/sB.在4s﹣6s内,质点一直处于失重状态C.在5s末,质点加速度的方向发生改变D.在前6s内,质点离出发点的最远距离为30m3.(3.00分)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值归于测长度和时间.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的O点向上抛小球,从抛出小球至小球又落回抛出点的时间为T1;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 点所用的时间为T2,由T1、T2和H的值可求得g等于()A.B.C.D.4.(3.00分)小船过河时,船头偏向上游与上游河岸成a角,船相对静水的速度为v,其航线恰好垂直于河岸,现水流速度稍有增大,为保持航线不变,且准时到达对岸,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A.增大a角,保持船速v不变B.增大a角,增大船速vC.减小a角,保持船速v不变D.减小a角,增大船速v5.(3.00分)如图,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A、B接触面竖直),此时A恰好不滑动,B刚好不下滑。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英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英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第Ⅰ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are the speakers going to do today?A. Enjoy a clothes show.B. Stay at home.C. Go to a book fair.2. Where are the speakers?A. In a shop.B. In a restaurant.C. In the woman’s house.3. Why did the man apologize to the woman?A. He damaged her CD.B. He couldn’t repair her machine.C. He sold her a product of poor quality.4. How will the woman get to Glasgow?A. By plane.B. By train.C. By car.5.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Preparation for a trip.B. A school day.C. A final exam.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 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2015-2016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九校联考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

2015-2016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九校联考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

2015-2016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九校联考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9分)1.(3分)首先引入电场线来形象描述电场的科学家为()A.法拉第B.库仑C.密立根D.安培2.(3分)某同学从废旧电器中拆得一个电学元件,如图所示,该元件的符号是()A.B.C.D.3.(3分)电阻R1与R2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并把第一象限分为Ⅰ、Ⅱ、Ⅲ三个区域,现把R1与R2串联在电路中,R1和R2消耗的电功率分别为P1和P2,串联总电阻为R,下列关于P1与P2大小及R的伏安特性曲线所在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P1>P2,特性曲线在Ⅰ区B.P1<P2,特性曲线在Ⅱ区C.P1>P2,特性曲线在Ⅲ区D.P1<P2,特性曲线在Ⅲ区4.(3分)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速度是下列的()A.一定等于7.9km/s B.等于或小于7.9km/sC.一定大于7.9km/s D.介于7.9~11.2 km/s5.(3分)同品牌的全新1号碳锌干电池与5号碳锌干电池具有相同的物理量是()A.电能B.容量C.电动势D.内阻6.(3分)电场中某区域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a、b是电场中的两点,分别用E a、E b表示a、b两点电场强度的大小,用φa、φb表示a、b两点的电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E a<E b,φa<φb B.E a<E b,φa>φb C.E a>E b,φa<φb D.E a>E b,φa>φb 7.(3分)随着国产手机质量的提升,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高,如图所示,是我国某品牌手机的电板,文字说明如图所示.已知该手机充电完成后待机时间为50h,则该电板的电动势和平均待机电流分别为()A.3.8V,3000mA B.4.35V,3000mA C.3.8V,60mA D.4.35V,60mA 8.(3分)把四个相同的小灯泡接成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路,调节变阻器使灯泡正常发光,甲、乙两电路所消耗的功率分别用P甲和P乙表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P甲=P乙B.P甲=2P乙 C.P乙=2P甲 D.P乙>2P甲9.(3分)我国新一代高速列车牵引功率达9000kW,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300km/h,则新一代高速列车沿全长约1300km的京沪线从北京到上海,在动力上耗电约为()A.3.9×104kW•h B.2.7×106kW•h C.2.7×104kW•h D.3.9×106kW•h 10.(3分)两根长度均为L的绝缘细线分别系住质量相等,电荷量均为+Q的小球a、b,并悬挂在O点.当两个小球静止时,它们处在同一高度上,且两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α=60°,如图所示,静电力常量为k,则每个小球的质量为()A.B.C.D.11.(3分)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始终不变,常用于通讯、气象、广播电视、导弹预警、数据中枢等方面,以实现对同一地区的连续工作.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按计划需发射5颗地球同步卫星和30颗近地卫星,关于这35颗卫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了发挥同步卫星最大的作用,可以让某颗同步卫星定点在北京上空B.发射的这五颗同步卫星必须在同一轨道上C.近地卫星的线速度比同步卫星大D.近地卫星的周期比同步卫星小12.(3分)如图所示,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绝缘轻质弹簧竖直立于水平地面上,上面放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小球与弹簧不连接,施加外力F将小球向下压至某位置静止.现撤去F,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离开弹簧的过程中,重力、电场力对小球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小球离开弹簧时速度为v,不计空气阻力,则上述过程中()A.小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W1C.小球的机械能增加W1+mv2D.小球的电势能减少W213.(3分)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Q1=﹣9.0×10﹣8C和Q2=+1.0×10﹣8C,分别固定在x轴坐标轴上,其中Q1位于x=0处,Q2位于x=6cm处.在x轴上()A.场强为零的点有两处B.在x<0区域,沿x轴负方向电势逐渐降低C.电子从x=1cm运动到x=5cm处,电势能增大D.在0<x<6cm和x>9cm的区域,场强沿x轴负方向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14.(4分)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的物体只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B.静止的物体只可能受到静摩擦力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一致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15.(4分)以下是闹钟与手表为争夺谁走得快而展开的一段对话:闹钟说:”我的秒针针尖走的比你快.“手表说:”你的秒针与我的秒针转一圈都是60s,比我快在哪?“对话中闹钟用哪一个物理量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A.角速度B.周期C.转速D.线速度16.(4分)六一儿童节,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到游乐场坐摩天轮(如图所示),已知该轮直径为80m,经过20min转动一周后,大头儿子落地,则大头儿子在摩天轮上的平均速度为()A.0 B.m/s C.m/s D.4πm/s17.(4分)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处,同时从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某一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则刚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可能是()A.B.C.D.18.(4分)如图甲所示,两段等长细线将质量均为m的小球A、B悬挂在O点,小球A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力F1的作用、小球B受到水平向左的恒力F2的作用.当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状态,小球B刚好位于O点正下方.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F1=4F2B.F1=3F2C.F1=2F2D.F1=F2三、不定项选择题19.(4分)如图,一块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B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外力拉B,由于A、B间摩擦力的作用,A将在B上滑动,以地面为参照物,A、B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A.外力F做的功等于A和B的动能的增量B.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的增量C.A对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D.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20.(4分)如图所示,M、N是竖直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两极间产生一个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微粒,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从两极正中间的A点射入匀强电场中,微粒垂直打到N极上的C点,已知AB=BC.不计空气阻力,则可知()A.微粒在电场中作匀变速曲线运动B.微粒打到C点时的速率与射入电场时的速率相等C.MN板间的电势差为D.MN板间的电势差为21.(4分)如图所示,高为H的光滑斜面P固定在小车上,斜面底端与车厢有一光滑圆弧连接.一小球在斜面底端,与小车一起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若小车遇到障碍物而突然停止运动,小球将冲上斜面.关于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可能正确的是()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等于H22.(4分)有一种测量人体重的电子秤,其原理图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踏板、压力传感器R(是一个阻值可随压力大小而变化的电阻器)、显示体重的仪表G(实质是理想电流表).设踏板的质量可忽略不计,已知理想电流表的量程为3A,电源电动势为12V,内阻为1Ω,电阻R随压力变化的函数式为R=39﹣0.03F(F和R的单位分别是N和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称能测量的最大体重是1200NB.该称能测量的最大体重是1300NC.该称零刻度线(即踏步空载时的刻度线)应标在电流表G刻度盘0.3A处D.长时间使用后电源电动势不变,内阻变大,则测得体重将大于正常体重23.(4分)如图,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O的轴线上有a、b、c三个点,a和b、b和c的距离均为R,c 和b关于O对称,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q>0)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场强为零,则c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A.B.C.D.四、实验题24.(6分)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1)除长木板、足够多的橡皮筋和纸带外,还需要以下哪些器材才能完成该实验(填器材的代号,漏填或多填均不得分)(2)图甲、乙分别是A、B两位同学实验后交上的纸带,你认为两位同学操作合理的是(填“A“或“B“),不合理的原因是.25.(6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小组同学对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三种测量方案.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测出下落时间t,通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v2=2gh计算出瞬时速度v.C.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1)根据方案A算得的.(填“>”“<”或“=”,=mv2表示动能增加量,=mgh表示势能增加量,下同)(2)根据方案B算得的.(3)根据方案C算得的.五、计算题26.(8分)质量为5kg的物体静置于水平地面上,现对物体施以水平方向的恒定拉力,1s末将拉力撤去,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试求:(l)滑动摩擦力在0﹣3s内做的功;(2)拉力在1s末的功率.27.(9分)山地滑雪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一滑雪坡由AB和BC组成,AB是倾角为θ=37°的斜坡,BC是半径为R=20m的圆弧面,圆弧面和斜面相切于B点,与水平面相切于C点,如图所示,AB竖直高度差h=18cm,运动员连同滑雪装备总重量为80kg.从A点由静止滑下通过C时对雪坡的压力为2400N(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1)运动员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2)运动员由A到C点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28.(12分)如图所示,O′B以O为圆心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相切与O′,AB是半径为的光滑圆弧轨道,过A点的切线水平,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紧靠一根压缩的弹簧(弹簧固定在水平轨道的最右端),此时小物块与O′的距离为L,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突然释放小物块,小物块被弹出后,恰好能够到达圆弧轨道的最高点A,取g=10m/s2,求:(1)小物块的落点距A的水平距离d;(2)小物块释放前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E p.29.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A、B水平放置,长为L=8cm,两板间距离d=8cm,电势差为U AB=680V,MN右侧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大小为E=104V/m.两界面MN、PS相距为12cm,D是中心线RO与界面PS的交点,O点在中心线上,距离界面PS为9cm,一比荷为=10﹣3C/kg的带负电油滴,沿平行金属板的中心线RO飞入电场,初速度v0=0.4m/s,g取10m/s2.求:(1)油滴到达界面MN时速度v的大小;(2)到达PS界面时离D点的距离Y;(3)若油滴到达界面PS时在O点突然固定一个点电荷Q(设点电荷的电场分布不影响原匀强电场),于是油滴穿过界面PS做匀速圆周运动,最后垂直打在放置于中心线上的荧光屏bc上(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试确定点电荷Q 的电性并求其电荷量.2015-2016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九校联考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9分)1.(3分)首先引入电场线来形象描述电场的科学家为()A.法拉第B.库仑C.密立根D.安培【解答】解:首先引入电场线来形象描述电场的科学家是法拉第。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余姚中学镇海中学慈溪中学等)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余姚中学镇海中学慈溪中学等)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D.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测 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 O 点 (3)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 )
F F A.两个分力 、 的大小要尽量大些
1
2
F F B.两个分力

1
间夹角要尽量大些
2
C.拉橡皮筋时,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18.如图甲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 F 及质量 m 的关系”实验装置简图, A 为小车,B 为电火花计时器,C 为装有砝码的小桶,D 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 在实验中细绳对小车拉力 F 等于砝码和小桶的总重力,小车运动加速度 a 可用纸带上的带 点求得。
C.笛卡尔发现了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D.牛顿研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建立了惯性定律
2.在物理学中,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在以下所给出的力学单位中,
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 )
A. m B. m / s
C. m / s2
D. N
3.杂技演员有高超的技术,能轻松地顶接从高处落下的坛子如图所示,关于他顶坛时头顶 受到的压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1)此时细绳 OA 的拉力是多少? (2)圆环的质量是多少?
22.如图所示,倾角为 30o的足够长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均为 m 的矩形木块 A
和 B 并排轻轻放到斜面上,A 和 B 一起沿斜面下滑且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不脱离斜面,
已知 A 和 B 的接触面粗糙,它们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D.从宁波到杭州所需的时间决定于列车最大瞬时速度 5.鱼在水中沿直线水平向左加速游动过程中,水对鱼的作用力方向合理的是图中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九校联考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3.00分)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伽利略利用铜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逻辑推理研究出了落体运动的规律C.笛卡尔发现了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D.牛顿研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建立了惯性定律2.(3.00分)单位制是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所组成的一系列完整的单位体制.在以下所给出的力学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是()A.m B.m/s C.m/s2D.N3.(3.00分)杂技演员有高超的技术,能轻松地顶接从高处落下的坛子.关于他顶坛时头顶受到的压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坛的形变B.头的形变C.物体受到的重力 D.人受到的重力4.(3.00分)2015年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8万多公里,高铁出现舒适.便捷,成为一种新颖时尚的出行方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计算列车经过某隧道口的时间,列车可以看成质点B.营业里程1.8万多公里指的是列车运行的位移C.列车8:12从宁波站出发指的是时刻D.从宁波到杭州所需的时间决定于列车最大瞬时速度5.(3.00分)鱼在水中沿直线水平向左加速游动过程中,水对鱼的作用力方向合理的是()A.B.C.D.6.(3.00分)某军事试验场正在平地上试射地对空导弹,若某次竖直向上发射导弹时发生故障,造成导弹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2s末导弹到达最高点B.5s末导弹恰好回到出发点C.1~2s内导弹静止不动D.0~4s内导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1.25m/s,方向竖直向下7.(3.00分)汽车拉着拖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能拉着拖车前进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对汽车的拉力B.汽车先对拖车施加拉力,然后才产生拖车对汽车的拉力C.匀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等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加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D.拖车加速前进,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汽车加速前进是因为牵引力对汽车向前的作用力大于拖车对它的拉力8.(3.00分)以下是课本中四幅插图,关于这四幅插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学生从起立到站直的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先减小后增大B.图中赛车的质量较小,却安装着牵引力很大的发动机,目的是获得很大的加速度C.图中海豚的身体呈流线型,是为了增大海豚的浮力D.图中运动员推开冰壶后,冰壶在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9.(3.00分)“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发射升空,如图所示,在“神舟”九号靠近轨道沿曲线从M点到N点的飞行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在此过程中“神舟”九号所受合力的方向可能是()A.B.C.D.10.(3.00分)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从t=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物体在t=0到t=12s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A.18m B.54m C.72m D.198m11.(3.00分)如图所示,小车上有一个定滑轮,跨过定滑轮的绳一端系一重球,另一端系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下端固定在小车上,开始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当小车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小球恰能稳定在图中虚线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处于超重状态,小车对地面压力大于系统总重力B.小球处于失重状态,小车对地面压力小于系统总重力C.弹簧测力计读数大于小球重力,但小球既不超重也不失重D.弹簧测力计读数大于小球重力,小车一定向右匀加速运动12.(3.00分)如图a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的关系如图b 所示(g=10m/s2),则正确的结论是()A.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5N/cmC.物体的质量为3kg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二.不定项选择题13.(3.00分)为了验证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抛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球的质量必须相等B.应改变装置的高度,多次实验C.实验中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D.实验也能说法A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4.(3.00分)一物体从一行星表面某高处自由下落(不计表层大气阻力).自开始下落计时,得到物体离该行星表面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8m/s2B.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s2C.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0m/sD.物体下落到行星表面的过程中平均速度大小为10m/s15.(3.0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置于正方体的光滑盒子中,盒子的边长略大于球的直径.某同学拿着该盒子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不计,要使在最高点时盒子与小球之间恰好无作用力,则()A.该盒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一定恒定不变B.该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一定等于2πC.盒子在最低点时,小球对盒子的作用力大小等于2mgD.盒子在与O点等高的右侧位置时,小球对盒子的作用力大小等于mg 16.(3.00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处于伸直状态的轻绳一端拴在质量为m 的物块上,另一端拴在固定于B点的木桩上.用弹簧秤的光滑挂钩缓慢拉绳,弹簧秤始终与地面平行.物块在水平拉力作用下缓慢滑动.当物块滑动至A位置,∠AOB=120°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则()A.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B.木桩受到绳的拉力始终大于FC.弹簧秤的拉力保持不变D.弹簧秤的拉力一直增大三.实验题17.“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1)本实验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2)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B.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点的位置C.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可以取90°D.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3)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A.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B.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要尽量大些C.拉橡皮筋时,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18.如图甲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的关系”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电火花计时器,C为装有砝码的小桶,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在实验中细绳对小车拉力F等于砝码和小桶的总重力,小车运动加速度a可用纸带上的带点求得.(1)图乙是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没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表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完成表格中空白处.由纸带用公式法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m/s2(加速度a保留2位有效数字).(2)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砝码和小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与对应的质量m数据如表:(3)利用上表数据,在图丙坐标纸中选择合适的物理量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作出能直观地反映a与m关系的图象.(4)上题中该小车受到的拉力F为N.四.计算题19.在正常情况下,动车将以216km/h的速度匀速开过一个小站,现因需要,必须在这一小站停留,火车将要到达小站时,开始作匀减速运动,减速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再生刹车”技术,这期间关闭动力,列车依靠惯性前行并带动发动机发电,速度从216km/h减至90km/h,加速度大小为0.50m/s2;第二阶段采用传统的“机械刹车”,速度从90km/h不断减小直至停小来,加速度大小为0.25m/s2,到站停留2min,求动车开始刹车后,3min内通过的位移大小.20.一滑雪运动员以初速度v0从一平台上水平滑出,刚好落在一斜坡上的B点,且与斜坡没有撞击,已知斜坡倾角θ,求:(1)平台边缘A点和斜坡B点之间的水平距离x;(2)A、B两点连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α的正切值.21.如图所示,在质量为m=1kg的重物上系着两条细绳,细绳OA的另一端连着圆环,圆环套在水平的棒上可以滑动,环与棒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4,另有一条细绳,其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一重物,定滑轮固定在水平棒上的B点,当细绳的端点挂上质量为0.6kg的重物G时,圆环将要开始滑动,此时两条细绳的夹角φ=90°,(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g取10m/s2)试问:(1)此时细绳OA的拉力是多少?(2)圆环的质量是多少?22.如图所示.倾角为θ=30°的足够长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均为m的矩形木块A和B并排轻轻放到斜面上,A和B一起沿斜面下滑且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不脱离斜面.已知A和B的接触面粗糙.它们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重力加速度为g.(1)给AB﹣个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v0,求AB滑行的最大距离和下滑过程中B 对A的弹力大小;(2)对B施加一个恒力使B沿斜面向上运动.求所加的最小恒力.2016-2017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九校联考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3.00分)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伽利略利用铜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逻辑推理研究出了落体运动的规律C.笛卡尔发现了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D.牛顿研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建立了惯性定律【解答】解: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B、伽利略利用铜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逻辑推理研究出了落体运动的规律,故B正确;C、胡克发现了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总结得出了胡克定律,故C错误;D、伽利略研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而牛顿在其基础之上建立了惯性定律,故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