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武侠小说与欧洲游侠骑士小说的比较
试论西方骑士传奇与中国武侠小说的比较11[1]
![试论西方骑士传奇与中国武侠小说的比较11[1]](https://img.taocdn.com/s3/m/e89292dbd5bbfd0a79567369.png)
试论西方骑士传奇与中国武侠小说的比较人文学院01中文1班—11号李云【内容提要】:西方的骑士传奇与中国的武侠小说最早的土壤都是封建社会,忠君、护教、行侠的主题与之不可分,因此它们在内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由于多种原因,两者作品的内容又并不完全相同。
本文试从思想内容上对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初微的探讨。
【关键词】:骑士传奇武侠小说相似性差异性西方的骑士传奇和中国的武侠小说(这里指的是中国古代的武侠小说)写的都是人,所以有必要介绍一下两个文化中不同人物的情况,以此为基础来研究骑士传奇和武侠小说的不同之处。
对于中世纪骑士的传说,往往夸大着种种浪漫的遐想。
这多半来自我们对现状的不满和凭空想象︰居住在古色古香的城堡中,过着贵族一般富足的生活;战胜邪恶的魔法师和巨人,保护善良但是无知的农民,凭着贵妇人或者国王的名号行侠仗义。
骑士的定义,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骑在马上的战士。
以今天的标准,无外乎以下三重︰一、作为封建制度的组成部分;二、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三、一种个人的行为方式、荣誉观和道德准则。
而中国的武侠小说描述的则是处于乱世或者压迫的集体,和骑士相比,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和身份极为不同,远不如骑士。
西方早期小说出现过骑士传奇的系统,中国则有武侠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便是。
西方的骑士传奇同中国的武侠小说在内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一是忠君,都宣扬忠君爱主的正统观念;二是护教,中国的武侠小说虽不如西方骑士传奇基督教色彩的浓厚,但道教神仙也是书中英雄的保护神。
孔明、吴用都有“仙气”。
如同上帝保护骑士,九天玄女娘娘也赠宋江三卷天书。
西方的骑士为基督教而战,《三国》、《水浒》的英雄豪杰虽没有为道教而战,但也是道教的忠诚信徒。
三是行侠,西方的骑士讲究“侠义”精神,后起的模仿者堂·吉诃德更是把这种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西方的骑士与中国的武侠都很有点江湖义气,园桌武士与亚瑟王大多生死与共,刘关张有“桃园三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浅谈欧洲骑士文学和中国武侠小说的异同

浅谈欧洲骑士文学和中国武侠小说的异同我曾经在翻译“武侠小说”这个非常富有中国特色的词语到英文时遇到了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在西方文化中很难找到一个相对应的词语,可以表达出“武侠”二字的含义。
有些人说,应该把“武侠小说”翻译成“chinesekongfunovel”,我不敢苟同,因为如果把这段英文翻译回来,意思将是“中国功夫小说”。
作为一个武侠文学爱好者,我一直十分反对把武侠和功夫划等号。
这也是我长时间以来坚持认为港台也好,大陆的也好,很多影视作品不能冠以“武侠”之名,顶多也就是个“功夫”之名的原因。
读过武侠小说的人知道,武侠不当只一个武(诚然武也相当重要),还得有侠(其实还不止侠),如何把武之外的东西翻译过去呢?迷惑中的我发现了另一种翻译――“chinesechivalrousnovel”,也就是“中国骑士小说”。
这种巧妙的翻译不禁让我拍案叫绝,诚然,骑士文学和武侠小说还是有许多地方差异很大,但确实在某些方面和武侠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翻译至少把词整个的意境译了过去。
而究竟哪些地方相通,哪些地方又不同呢?今天我就想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一)根源比较首先我想要对照一下两种文学的根源。
欧洲骑士文学和基督教宗教文学,就是欧洲中世纪两种最重要的文学想象。
两种文学可以说道“二元对付”而又“互相扩散”的。
必须存有骑士文学,必然先存有骑士这一类人。
徐葆耕先生对骑士的定义简单明了:“当时(指中世纪,笔者备注),各个国家之间经常地出现战争。
多数国家的国王都存有一支亲信部队,用中国的名词来说就是?御林军?。
这支队伍就是由一些中小地主子弟共同组成,后来也存有一些贵族青年出席。
部队的成员不同于通常的平民,具有贵族化女性主义。
他们比较存有文化,过着很清贫的生活。
每个人都存有一匹可爱的马,形成了所谓的骑士阶级。
”[1]而武侠小说里的侠客们却并不如此。
骑士与侠客的第一小差异是,侠客的定义十分之甚广,没紧固的职业、性别、年龄等建议。
再论西方骑士文学和中国武侠小说

再论西方骑士文学和中国武侠小说邵晖【期刊名称】《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9【摘要】Western knight literature and Chinese martial arts novels are reflected the advocating of"knight-errant", both had much in common, such as:"knight-errant"of the two kinds of literature are heavy chivalrous, also is the image of people yearning. Both also have many differences, even though the two kinds of literature are the"geeks"martial arts, but the two descriptions are different. And"knight-errant"values is also have very big difference, in this paper, the two different cultures in the same"knight-errant"image description are analyzed, as well a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different also positive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西方骑士文学和中国武侠小说都是反映了人们对“侠客”的崇尚,二者具有许多共同点,如:这两种文学中的“侠客”都是重侠义,也都是人们所向往的形象。
西方骑士文化与中国武侠文化的比较

(一)、侠士产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的侠最早产生与什么样的时代,最早产生于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可能现在我们已经 无法考证,无法再还原到最早的时代追寻那十步杀一人的快意恩仇的时代。但史料留给 了我们宝贵的记录。《韩非子·五蠹》中记载:“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 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 养。”这一记录,说明我国在战国末期的时候,侠士这一社会阶层或者说是社会团体, 已经对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以至于韩非子所代表的统治者们已经对他们加以重 视,列为五蠹之一。而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记载道: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 藉於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 加疾,其埶激也。至如闾巷之侠,脩行砥名,声施於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 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史记•游侠列传》) 这再次佐证了侠士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而众多的学者亦认为侠 士产生于春秋战国年代。
青衣2011.08.29
2.重义轻生死
侠的重义,可以分为私义和公义两种。 从私义上讲,就是对周围的人,乃至一群更多的人讲义。 《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记载的豫让为报智伯之仇,不 惜漆身吞炭,刺杀赵襄子,而被捕后陈述理由直截了当: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报 仇而死。”“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必国士报之” 。 这就是由个人恩仇而产生的私义。 至于公义,是私义的延伸,从某种程度来说更接近于儒 家所倡导的仁和墨家所倡导的兼爱思想。曹植在《白马 篇》中的那个“幽并游侠儿” 能 “弃身锋刃端,性命 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 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的高人意志和高 尚的情怀。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比较

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比较2012182087 张田摘要: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分别作为中西方世界所特有的文化产物,二者在极其相似的外貌下却蕴涵着分别代表中西方世界不同文化形态和民族心理的精神实质。
通过将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分别放置到各自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将文学的比较置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去加以比较考察,我们可以窥见中西方世界的文化异同。
关键字:骑士文学,武侠小说,忠君,女恩主(一)历史层面的比较在比较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之前,我们首先要接受这样一个历史事实。
骑士文学历来便是一种制度(骑士制度)与一种文化(基督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骑士制度的兴亡直接决定了骑士文学的兴亡。
骑士文学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就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
相反,武侠文学却经历了不同的三大历程:产生、发展、蜕变。
换言之,骑士文学是历史形态的文学,在没有蜕变的情况下业已衰落,而武侠文学发展之后则经历了一场辉煌的蜕变。
(即使“新武侠文学”仍旧不享有当下文学主流形态的地位。
)骑士文学的产生始自骑士制度的产生。
首先我们回顾中世纪欧洲的历史形态。
中世纪(公元5到15世纪)的欧洲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实际上处于四分五裂的混战状态,社会统治以封建领主的形态存在。
抛开时间的局限,此刻的中世纪正处于礼崩乐坏的“轴心突破”时代,类似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
骑士作为封建领主豢养的武力阶层,主要用于自卫与掠夺战争,鼎盛于12、13世纪,与教会相辅相成,成为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两大文化传统和精神支柱。
与欧洲中世纪骑士相当的乃是中国战国时代的“士”,产生时间则要前推至公元前3世纪。
由此对比,欧洲的骑士与中国的“士”在产生时间上相差至少8个世纪。
骑士文学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就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其存在形态自始至终都有相对应的社会阶层;而武侠文学却经历了不同的三大历程:产生、发展、蜕变。
其产生于战国时代的“士”,而经历发展之后出现蜕变,已然升华为一种纯粹的文学审美形式,而与社会政治与历史形态无涉。
骑士文化与武侠文化的比较

骑士文化与武侠文化的比较首先,骑士文化源于中世纪欧洲的骑士制度,而武侠文化则源于古代中国的武士道。
骑士文化强调勇气、荣誉和忠诚,骑士首要责任是服务于贵族和维护公平正义。
相比之下,武侠文化强调忍耐、义勇和忠诚,武侠主要职责是保护弱者和维护社会安定。
这两种文化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观有一定的重合,但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其次,骑士文化和武侠文化在主要背景和场景上也存在差异。
骑士文化通常发生在封建社会和王国,而武侠文化通常发生在乱世和江湖。
骑士文化中的人物大多受国家、社会和贵族的约束,表现出对权威的尊重和服从。
相反,武侠文化中的人物多是独立的自由战士,他们追求个人英雄主义和正义。
另外,骑士文化和武侠文化在战斗方式和武器选择上也有一些不同。
骑士文化中的骑士通常骑马作战,使用剑、盾和长矛等传统武器。
他们注重骑术和近身格斗技巧的训练。
相反,武侠文化中的武士通常行走江湖或山林,擅长轻功和武器的刺杀。
他们使用剑、刀、棍等灵活的武器,并注重身体的敏捷和灵活性。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区别是骑士文化和武侠文化对待女性的态度。
在骑士文化中,女性被视为高贵而柔弱的存在,他们需要保护和照顾。
骑士们常常效忠于一位贵族女性,并为她们赢得荣誉和胜利。
相反,武侠文化中的女性更加独立和强大。
她们常常是武侠的盟友或对手,拥有与男性角色相同的权力和地位。
最后,骑士文化和武侠文化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骑士故事和传说如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罗宾汉等流传至今,激发了人们对荣誉和勇气的追求。
同样,武侠小说和电影如《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等也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强调了忠诚和侠义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骑士文化与武侠文化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发展,有许多共同点和差异。
骑士文化注重荣誉、勇气和忠诚,武侠文化注重忍耐、义勇和忠诚。
骑士文化强调贵族和权威,武侠文化强调自由和个人英雄主义。
无论是骑士文化还是武侠文化,它们都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人们追求正义和英雄主义的重要源泉。
比较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 (2)

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的比较摘要:西方的骑士文学与中国的武侠小说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存在,他们具有一定的相似处,但由于他们的产生背景、存在条件等各个方面不尽相同,也就造就了他们在形式上,内容上存在了或大或小的差异。
不论是他们所共同拥有的侠义精神,还是妇女观念,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本文就从他们的形式上和内容上去分析他们存在有什么样的差异,让我们更好的去体会领略这两种文学各自不同的美。
关键词:骑士文学武侠小说骑士传奇侠义精神妇女观念Abstract: Western Cavalier literature and Chinese martial arts exists as two different types of literature, they have certain similarities, but due to conditions such as their background, all different, are created in the form of their, or large or small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nt. Whether they are common chivalrous spirit or the concept of women they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up from their form and content analysis of what differences they have, let us better to experience a taste of two different kinds of literature of the glorious.Key words:Cavalier literature martial arts Cavalier romance chivalrous spirit the concept of women一、引子西方骑士文学产生于十一到十三世纪的欧洲,是欧洲这一时期文化的综合。
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比较

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比较2012182087 张田摘要: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分别作为中西方世界所特有的文化产物,二者在极其相似的外貌下却蕴涵着分别代表中西方世界不同文化形态和民族心理的精神实质。
通过将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分别放置到各自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将文学的比较置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去加以比较考察,我们可以窥见中西方世界的文化异同。
关键字:骑士文学,武侠小说,忠君,女恩主(一)历史层面的比较在比较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之前,我们首先要接受这样一个历史事实。
骑士文学历来便是一种制度(骑士制度)与一种文化(基督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骑士制度的兴亡直接决定了骑士文学的兴亡。
骑士文学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就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
相反,武侠文学却经历了不同的三大历程:产生、发展、蜕变。
换言之,骑士文学是历史形态的文学,在没有蜕变的情况下业已衰落,而武侠文学发展之后则经历了一场辉煌的蜕变。
(即使“新武侠文学”仍旧不享有当下文学主流形态的地位。
)骑士文学的产生始自骑士制度的产生。
首先我们回顾中世纪欧洲的历史形态。
中世纪(公元5到15世纪)的欧洲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实际上处于四分五裂的混战状态,社会统治以封建领主的形态存在。
抛开时间的局限,此刻的中世纪正处于礼崩乐坏的“轴心突破”时代,类似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
骑士作为封建领主豢养的武力阶层,主要用于自卫与掠夺战争,鼎盛于12、13世纪,与教会相辅相成,成为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两大文化传统和精神支柱。
与欧洲中世纪骑士相当的乃是中国战国时代的“士”,产生时间则要前推至公元前3世纪。
由此对比,欧洲的骑士与中国的“士”在产生时间上相差至少8个世纪。
骑士文学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就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其存在形态自始至终都有相对应的社会阶层;而武侠文学却经历了不同的三大历程:产生、发展、蜕变。
其产生于战国时代的“士”,而经历发展之后出现蜕变,已然升华为一种纯粹的文学审美形式,而与社会政治与历史形态无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武侠小说与欧洲游侠骑士小说的比较
论文摘要: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旧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见义勇为和叛逆造反行为。
而在15、16世纪流行于西班牙的描写游侠骑士的小说,则表现出为捍卫爱情、荣誉或宗教而显示出的冒险的游侠精神。
无论是武侠还是游侠,侠似乎成为了这两类小说的共通之处。
作为同样是以“武功”和“冒险”为主要着眼点,表现出主人公惩恶扬善,不畏强权气节的两类小说,不得不说二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然而,由于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二者实际上,也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中国的武侠小说比较倾向于快意恩仇,将“侠义道”推崇到了极为崇高的地位,而游侠骑士类小说,更注重冒险精神,个人表现。
因此,将两类在文学史上,都占据或者曾经占据一定地位的两类相似文学进行比较,就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关键词:侠义道、骑士精神、宗教、信仰、爱情
正文:最初的“侠客”一词,是从司马迁《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出现的,而此时的所谓“侠”,有点像食客,他们义无反顾,勇不畏死,可以为自己的伯乐舍生取义,即“君以国士之礼待我,我必以国士之礼还之”,像这样的侠,不但中国有,外国也有,这似乎是封建时期的一大社会特点,例如欧洲中世纪时期的骑士,以及日本的武士,都与其类似。
也就是说,事实上不论是中国的武侠小说还是欧洲游侠骑士小说,都是从一个又一个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武侠与武侠故事中慢慢升华出来的。
在封建时期的忠君报国以及惩恶扬善思想影响下,一大批站在百姓身前,保护弱者的“侠”,为武侠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另外,西班牙的骑士小说中的骑士,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大仲马笔下的三个火枪手、罗宾汉,还有美国人约翰·麦考利创作出来的佐罗,几乎都是在本国出现危机之时站出来的,中国更是如此,所谓“乱世出英雄”,例如金庸的小说,选取的时期几乎都是朝代更迭时的动乱年头,似乎只有这样的时期,侠这样的特殊群体才会出现。
火药没有发明之前,刀枪剑戟都被称为冷兵器,在冷兵器时代,个人的武术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它既可保家卫国,又可以用它求取功名富贵,然而侠这一类人,就像执政党与在野党一样,对朝廷政治以及当权者有不同看法,或者对异族统治充满不满,于是就在武术上成为了在野党,他们不屑于政府应允的高官厚禄,远离政治,除暴安良,始终呆在他们口中的绿林还有江湖之中。
这一点其实中西方也是相通的,罗宾汉就被称为绿林大盗、侠盗,所以不管他们为何流落民间,只要有一身好功夫,能够挑战权贵、邪恶,扶危济困,他们就是侠,就是剑客,就是骑士!
侠,嫉恶如仇,快意恩仇,以社会统一道德标准衡量对错,藐视权贵,成为了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外的裁判!他们深入人心,被人民拥护,这一点,中西方是相通的。
总结一下,中西方武侠和游侠两类小说,有着相似的政治环境、相似的时代特征、主人公有相似的阶级立场、相似的抱负以及相似的拥趸者,当然,还有相似的高超武艺。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接触两类作品时,总会感觉到作品的相似性。
有同就有异,两类作品能够区别开,就说明了二者还是有不同之处的。
首先骑士小说是西班牙特有的,它的主题是反映封建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即为捍卫爱情、荣誉或宗教而显示出的冒险的游侠精神。
这在中国人看来是相当自私的,中国的武侠小说更爱着眼于侠的除暴安良、为国为民,秉承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他们可能一生都不考虑自己的个人问题,而是全心全意地把精力集中在开创事业,替天行道上面来。
比如修真武侠《济公传》里面,对江洋大盗打家劫舍、劫富济贫,是高度赞扬的,而如果此人“采花”,人品立刻为人所不齿。
在骑士小说里这就不同了,小说中的主人公游侠骑士,往往被写成见义勇为,助强扶弱,英勇善战,举世无敌,而这一切出生入死建立武功的动力均来源于爱情,这一点,就与武侠小说有很大不同了。
骑士小说充分反映了西班牙的民族自信心,十字军的冒险精神,虔诚的宗教信念,骑士们可以为宗教牺牲生命,骑士之于神明,应该是神的仆人,而中国传统武侠小说里,可能对宗教问题或者说未知世界抱着一个较为宽松的态度,一个大侠,一个英雄,可能是无需信仰的,他们认为自己是上天的代言人,甚至根本就没有把怪力乱神放在眼里。
《水浒传》更是让一百单八将化成上天的一百单八颗星曜,这又是一个不同之处了。
在故事情节方面,中国的武侠小说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了,不论是还珠楼主,还是金庸古龙,可以说中国的武侠小说每本都有每本的精彩,除了招数、门派可能有相同之处以外,其他的很少有雷同之处的了。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中国人以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创造出许许多多不同花样的兵器、招数,让小说不仅在情节上出奇制胜,更在细节上引人入胜。
而骑士小说的情节则不外乎是:为取得贵妇人的欢心,骑士历尽神奇的各种惊险遭遇,赢得骑士最高荣誉之后,凯旋而归,成为国君、领主或朝廷里的显赫人物,然后分封他的朋友和侍从,并与一贵妇人或一远方公主成亲。
这时,一切宿敌,包括那些善于施用魔法妖术的敌人,均被扫荡殆尽。
如果这是一本小说,那么固然可贵,可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从1321年左右骑士小说诞生起,骑士小说的构架就没有逃脱过这种藩篱,也就是说,骑士小说千篇一律了!
正是因为骑士小说行文冗长,叙事繁复,语言拖沓,人物的性格和外貌雷同,中心思想与内容大同小异,艺术价值不高,随着骑士制度的衰落,骑士小说也就逐渐销声匿迹。
抛去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不谈,让中国人能够接触到的骑士小说真是少之又少了,与此同时,武侠小说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活力始终在中国文坛占有一席之地,汉朝的《游侠列传》,魏晋的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白话,武侠在这种一脉相承的流传过程中慢慢积淀、慢慢成长,终于成了一个独立的类型,并且在民国时期达到鼎盛。
清中期《三侠五义》,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金庸《射雕英雄传》,最后到大陆新武侠小说出现,经典一本接着一本,可谓湍流不息!正如温瑞安所说:“武侠小说必须突变!……成与败,得与失,我不管,但这样写法使我觉得很好玩。
”正因为中国传统武侠小说被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它才没有像西班牙骑士小说那样被遗落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从主题学上看,骑士小说固定意象太过繁多,具体以《堂吉诃德》为例,我们可以清晰的分析出其中的固定意向:英雄、骏马、情人、受封、敌人、决斗,一个又一个的意象堆叠不无讽刺地将西班牙的骑士小说固定套路介绍出来,不同之处只是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目的就是讽刺罢了。
当然,中国的武侠小说也有固定套路,以《书剑恩仇录》为例,香车宝马、美女佳人,都是中国传统意象的一个写影。
骑士小说和武侠小说作为深深植根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文学类型,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是在所难免的。
浪漫主义时期,大仲马曾经写过脍炙人口的《三个火枪手》、《侠盗罗宾汉》,以充满欧洲风格的艺术形式,将骑士、剑客、游侠表现得活灵活现。
与之不同的是,武侠小说应该归类于现实主义,因为其中包含的,保家卫国、抵抗异族、除魔卫道的思想,应该是植根于现实种种的,经过艺术渲染,再次呈现出来的。
在中国急功近利的文学大环境之下,传统武侠必须有新的发展,起到一个引人向善的表率作用。
而不论是中国武侠小说,还是欧洲游侠骑士小说,它们都是世界文学史上难得的璀璨的繁星。
通过比较的方法,使两类文学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相得益彰的过程中必定会使世界文学进一步发展,武侠游侠类型小说也最终会成为一种为全世界人民所认可并且喜爱的题材,成为巩固世界文学一角的坚固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