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学期末复习资料(推荐文档)

生物统计学期末复习资料(推荐文档)
生物统计学期末复习资料(推荐文档)

第一章概论

1.1什么事生物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是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实验调查资料,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生物统计学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答部分的内容。其基本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a.提供整理和描述数据资料的科学方法;确定某些性状和特性的数量特征;b.判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c.提供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d.提供实验设计的一些重要原则。

1.2解释以下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变量、参数、统计数、效应、互作、实验误差。

答:总体(populatian)是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个体(individual)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单元。

样本(sample)是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个体所构成的集合。

样本容量(sample size)是指样本个体的数目。

变量(variable)是相同性质的事物间表现差异性的某种特征。

参数(parameter)是描述总体特征的数量。

统计数(statistic是由样本计算所得的数值,)是描述样本特征的数量。

效应(effection)试验因素相对独立的作用称为该因素的主效应,简称效应。

互作(interact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

实验误差(experimental error)是指实验中不可控因素所引起的观测值偏离真值的差异,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1.3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有何区别?

答:随机误差(random)也称抽样误差或偶然误差,他是有实验中许多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的实验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产生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增加抽样或试验次数降低随机误差,但不能完全消除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systematic)也称为片面误差,是由于实验处理以外的其他条件明显不一致所差生的倾向性的或定向性的偏差。系统误差主要有一些相对固定的因素引起,在某种程度上是可控制的,只要试验工作做得精细,在试验过程中是可以避免的。

1.4准确性与精确性有何区别?

答:准确性(accuracy)也称为准确度,指在调查或实验中某一实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其真值接近的程度。

精确性(precision)也称精确度,指调查或实验中同一实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程度的大小。

准确性是说明测定值堆真值符合程度的大小,用统计数接近参数真值的程度来衡量。精确性是反映多次测定值的变异程度,用样本间的各个变量间变异程度的大小来衡量。

第二章试验资料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

2.3平均数与标准差在统计分析中有什么作用?它们各有哪些特性?

答:平均数(mean)的用处:①平均数指出了一组数据资料内变量的中心位置,标志着资料所

代表性状的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②作为样本或资料的代表数据与其它资料进行比较。

平均数的特性:①离均差之和等于零;②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的用处:①标准差的大小,受实验或调查资料中多个观测值的影响,如果观测值与观测值之间差异较大,其离均差也大,因而标准差也大,反之则小;②在计算标准差时,如果对各观测值加上火减去一个常数a,标准差不变;如果给各观测值乘以或除以一个常数a,则所得的标准差扩大或缩小了a倍;③在正态分布中,一个样本变量的分布可以作如下ˉ估计:±s内的观测值个数约占观测值总个数的68.26%,±2s内的观测值个数约占总个数的95.49%,±3s内的观测值个数约占观测值总个数的99.73%。

标准差的特性: ①表示变量的离散程度,标准差小,说明变量的分布比较密集在平均数附近,标准差大,则说明变量的分布比较离散,因此,可以用标准差的大小判断平均数代表性的强弱;②标准差的大小可以估计出变量的次数分布及各类观测值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③估计平均数的标准误,在计算平均数的标准误时,可根据样本标准差代替总体标准差进行计算;

④进行平均数区间估计和变异系数的计算。

2.4总统和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总体和样本的平均数都等于资料中各个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的个数所得的商。二者区别在于,总体平均数用μ表示,μ=∑x/N,公式中分母为总体观测值的个数N,样本平均数用=∑x/n,公式中的分分母为样本观测值的个数n。样本平均数是总体平均数μ的无偏估计值。

总统和样本的标准差都等于离均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容量。二者的区别在于,总体标准差用σ表示,σ= ,分母上总体观测值的个数N,标准差用s表示,s= ,分母上是样本自由度n-1。样本标准差s是总体标准差σ的无偏估计值。

第三章概率与概率分布

3.1试解释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举出几个随机事件的例子。

答:必然事件(certain event)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出现的事件;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出现的事件叫不可能事件(impossible);而在某些确定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叫随机事件(random event)。

例如,发育正常的鸡蛋,在39°C下21天会孵出小鸡,这是必然事件;太阳从西边出来,这是不可能事件;给病人做血样化验,结果可能为阳性,也可能为阴性,这是随机事件。

3.2什么是互斥事件?什么是对立事件?什么是独立事件?试举例说明。

答:事件A和事件B不能同时发生,即A?B=V,那么称事件A和事件B为互斥事件(mutually exclusion event),如人的ABO血型中,某个人血型可能是A型、B型、O型、AB型4中血型之一,但不可能既是A型又是B型。

事件A和事件B必有一个发生,但二者不能同时发生即A+B=U,A×B=V,则称事件A与事件B为对立事件(contrary event),如抛硬币时向上的一面不是正面就是反面。事件A与事件B的发生毫无关系。

事件B的发生与事件A的发生毫无关系,则称事件A与事件B为独立事件(independent event),如第二胎生男生女与第一台生男生女毫无关系。

3.3什么是频率?什么是概率?频率如何转化为概率?

答:事件A在n次重复试验中发生了m次,则比值m/n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率(frequency),

记为W(A)。

事件A在n次重复试验中发生了m次,当试验次数n不断增加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W(A)就越来越接近某一确定值p,则p即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probability)。

二者的关系是:当试验次数n充分大时,频率转化为概率。

3.4什么是正态分布?什么是标准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曲线有何特点?u和δ对正态分布曲线有何影响?

答: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它的分布特征是大多数变量围绕在平均数左右,由平均数到分布的两侧,变量数减小,即中间多,两头少,两侧对称。

U=0,σ2=1的正态分布为标准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具有以下特点:①正态分布曲线是以平均数μ为峰值的曲线,当x=μ时,f(x)取最大值;②正态分布是以μ为中心向左右两侧对称的分布③的绝对值越大,f(x)值就越小,但f(x)永远不会等于0,所以正态分布以x轴为渐近线,x的取值区间为(-∞,+∞);④正态分布曲线完全由参数μ和s来决定⑤正态分布曲线在x=μ±s处各有一个拐点;⑥正态分布曲线与x轴所围成的面积必定等于1。

正态分布具有两个参数μ和s,μ决定正态分布曲线在x轴上的中心位置,μ减小曲线左移,增大则曲线右移;s决定正态分布曲线的展开程度,s越小曲线展开程度越小,曲线越陡,s 越大曲线展开程度越大,曲线越矮宽。

第四章统计推断

4.1 什么是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有哪两种?其含义是什么?

答:统计推断(statistical inference)是根据理论分布由一个样本或一系列样本所得的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过程。统计推断主要包括参数统计和假设检验两个方面。假设检验是根据总体的理论分布和小概率原理,对未知或不完全知道的总体提出两种彼此对立的假设,然后由样本的实际结果,进过一定的计算,作出在一定概率水平(或显著水平)上应该接受或否定的那种假设的推断。参数估计则是由丫根本结果对总体参数在一定概率水平下所做出的估计。参数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4.2 什么是小概率原理?它在假设检验中有什么作用?

答:小概率原理(little probability)是指概率很小的事件再一次试验中被认为是几乎不可能会发生的,一般统计学中常把概率概率小于0.05或0.01的事件作为小概率事件。他是假设检验的依据,如果在无效假设H0成立的条件,某事件的概率大于0.05或0.01,说明无效假设成立,则接受H0,否定HA;,如果某时间的概率小于0.05或0.01,说明无效假设不成立,则否定H0,接受HA。

4.3 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是什么?如何才能少犯两类错误?

答::在假设检验中如果H0是真实的,检验后却否定了它,就犯了第一类错误,即α错误或弃真错误;如果H0不是真实的,检验后却接受了它,就犯了第二类错误,即β错误或纳伪错误。为了减少犯两类错误的概率,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显著水平α的取值不可太高也不可太低,一般取0.05作为小概率比较合适,这样可使得犯两类错误的概率都比较小;二是尽量增加样本容量,并选择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正确的实验技术,以减少标准误,减少两类错误。

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是取证错误和取伪错误。为了减少犯两类错误的概率要做到:①显著

水平a的取值不可以太高也不可太低,一般去0.05作为小概率比较合适,这样可以使犯两类错误的概率都比较小;②尽量增加样本容量,并选择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正确的实验技术,以减小标准误,减少两类错误。

4.4 什么叫区间估计?什么叫点估计?置信度与区间估计有什么关系?

答: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指根据一个样本的观测值给出总体参数的估计范围给出总体参数落在这一区间的概率。

点估计(point estimation)是指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根据样本的统计量对总体的未知参数作出一个数值点的估计。置信度与区间估计的关系为;对于同一总体,置信度越大,置信区间就越小,置信度越小,置信区间越大。

第五章χ22检验

5.1 x2检验主要有几种用途?各自用于什么情况的假设检验?

答:x2检验主要有三种用途:一个样本方差的同质性检验,适合性检验和独立性检验。一个样本方差的同质性检验用于检验一个样本所属总体方差和给定总体方差是否差异显著,适合性检验是比较观测值与理论值是否符合的假设检验;独立性检验是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间是否具有关联关系的假设检验。

5.2 x2检验的主要步骤有哪些?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连续性矫正?

答:x2检验的步骤为:

(1)、提出无效假设H0:观测值与理论值的差异由抽样误差引起即观测值=理论值备择假设HA:观测值与理论值的差值不等于0,即观测值≠理论值

(2)、确定显著水平a.一般可确定为0.05或0.01

(3)、计算样本的x2,求得各个理论次数Ei,并根据各实际次数Oi,代入公式,计算出样本的x2。

(4)、进行统计推断

第六章方差分析

6.1 什么是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进行方差分析一般有哪些步骤?.答:(1)方差分析是对两个或多个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的方法。

(2)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测量数据的总变异按照变异来源分为处理效应和误差效应,并作出数量估计,在一定显著水平下进行比较,从而检验处理效应是否显著。

(3)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如下:

a.将样本数据的总平方和与自由度分解为各变异因素的平方和与自由度。

b.列方差分析表进行F检验,分析各变异因素在总变异中的重要程度。

c.若F检验显著,对个处理平均数进行多重比较。

6.2 什么是多重比较?多重比较有哪些方法?多重比较的结果如何表示?

答:(1)多个平均数两两间的相互比较称为多重比较。

(2)多重比较常用的方法有最小显著差数法和最小显著极差法,其中最小显著极差法又有新复极差检验和q检验法。

(3)多重比较的结果常以标记字母法和梯形法表示。标记字母法是将全部平均数从大到小

依次排列,然后再最大的平均数上标字母a,将该平均数与以下各平均数相比,凡相差不显著的都标上字母a,直至某个与之相差显著的则标以字母b。再以该标有b的平均数为标准,与各个比它大的平均数比较,凡差数差异不显著的在字母a的右边加标字母b。然后再以标b的最大平均数为标准与以下未曾标有字母的平均数比较,凡差数不显著的继续标以字母b,直至差异显著的平均数标以字母c,再与上面的平均数比较。如此重复进行,直至最小的平均数有了标记字母,并与上面的平均数比较后为止。这样各平均数间,凡有一个相同标记的字母即为差异不显著,凡具不同标记的字母即为差异显著。差异极显著标记方法同上,用大写字母标记。

梯形法是将各处理的平均数差数按梯形列于表中,并将这些差数进行比较。差数>LSD(LSR)0.05说明处理平均数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差数的右上角标上“*”号;差数>LSD(LSR)0.01说明处理平均数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差数的右上角标上“**”号。差数< LSD(LSR)0.05,说明差异不显著。

6.3 方差分析有哪些基本假定?为什么有些数据需经过转换后才能进行方差分析?

答:方差分析有3个基本假定,即正态性、可加性和方差同质性。方差分析有效性是建立在3个基本假定的基础上的。

第七章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

7.1 什么叫回归分析?回归截距和回归系数的统计意义是什么?

答: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 )是用来研究呈因果关系的相关变量间的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其中表示原因的变量为自变量,表示结果的变量为因变量。回归截距是当自变量为零时,因变量的取值,即回归线在y轴上的截距;回归系数是回归直线的斜率,其含义是自变量改变一个单位,因变量y平均增加或减少的单位数。

7.3 什么叫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各具有什么意义?

答:相关分析是用来研究呈平行关系的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统计方法。相关系数表示变量x与变量y相关的程度和性质,决定系数是相关系数的平方,表示变量x引起y变异的回归平方和和占y变异总平方和的比率,它只能表示相关的程度而不能表示相关的性质。

第九章抽样原理与方法

1.什么叫抽样调查?常用的抽样调查有哪些基本方法?试比较其特点及适用对象?

答: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做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常用的抽样调查方法有随机抽样,顺序抽样和典型抽样。

随机抽样是指在抽样过程中,总体内所有个体都具有相同的被抽取的概率。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可以正确的估计试验误差,从而推出科学合理的结论。随机抽样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体抽样和双重抽样。

⑴简单随机抽样的结果可用统计方进行分析,从而对总体作出推断,并对推断的可靠性作出度量。适用于个体间差异较小,所需抽取的样本单位数较小的情况。对于那些具有某种趋向或差异明显和点片式差异的总体不宜使用。

⑵分层随机抽样是一种混合抽样。其特点是将总体按变异原因或程度划分成若干区层,然后再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各区层按一定的抽样分数抽选抽样单位。分层随机抽样具有以下

优点:①若总体内各抽样单位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可以把总体分为几个比较同质的区层,从而提高抽样的准确度;②分层随机抽样类似于随机区组设计,既运用了随机原来,也运用了局部控制原理,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抽样误差,也可以运用统计方法来估算抽样误差。

⑶整体抽样是把总体分成若干群,以群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对抽到的样本作全面调查,因此也称为整群抽样。整体抽样具有以下优点:①一个群只要一个编号,因而减少了抽样单位编号数,且因调查单位数减少,工作方便;②与简单随机抽样相比较,它常常提供较为准确的总体估计值,特别是害虫危害作物这类不均匀的研究对象,采用整体抽样更为有利;③只要各群抽选单位相等,整体抽样也可提供总体平均数的无偏估计。

⑷双重抽样是在抽样调查时要求随机抽出两个样本,涉及两个变量。双重抽样具有以下两个优点:①对于复杂性状的调查研究可以通过仅测量少量抽样单位而获得相应于大量抽样单位的精确度;②当复杂性状必须通过破坏性测定才能调查时,则仅有这种双重抽样方法可用。

顺序抽样是按某种既定顺序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构成样本。抽样顺序的优点表现在:①可避免抽样时受人们主观偏见的影响,而简便易行;②容易得到一个按比例分配的样本;③如果样本的观察单位在总体分布均匀,其取样个体在总体内分布较均匀,这时采用顺序抽样的抽样误差较小。其缺点表现在:①如果总体内存在周期性变异或单调增﹙减﹚趋势时,则很可能会得到一个偏差很大的样本,产生明显的系统误差;②顺序抽样得到的样本并不是彼此独立的,因此,对抽样误差的估计只是近似的。通过顺序抽样的方法,不能计算抽样误差,估计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

典型抽样是根据初步资料或经验判断,有意识,有目的的选取一个典型群体作为样本进行调查记载,以估计整个总体。这种抽样方法完全依赖于调查工作者的经验和技能,结果不稳定,且没有运用随机原理,因而无法估计抽样误差。典型抽样多用于大规模社会经济调查,而在总体相对较小或要求估算抽样误差时,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

第十一章协方差分析

1.是协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协方差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是将乘积和与平方和同时按照变异来源进行分解,从而将直线回归于方差分析结合应用的一种统计方法。它用于比较一个变量y在一个或几个因素不同水平上的差异,但y在受这些因素影响的同时,还受到另一个变量x的影响,而且x变量的取值难以人为控制,不能作为方差分析中的一个因素处理。此时,如果x与y 之间可以建立回归关系,则可以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y值进行矫正,在排除x对y的影响后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各因素的影响做出统计推断。

协方差分析的主要作用表现在3个方面:①利用协变量可以降低试验误差,矫正处理平均数,实现统计控制;②分析不同变异来源的相关关系;③对缺失数据进行估计。

生物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生物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说明:下列知识点为考试内容,没涉及的不需要复习。注意加粗的部分为重中之重,一定要弄懂。大家要进行有条理性的复习,望大家考出好成绩!) 第一章概论(容易出填空题和名词解释) 1、生物统计学的目的、内容、作用及三个发展阶段 2、生物统计学的基本特点 3、会解释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变量、参数、统计数、效应和互作 4、会区分误差(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与错误以及产生的原因 5、会区分准确度和精确度 第二章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容易出填空和名词解释) 1、随机抽样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2、能看懂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会计算全距、组数、组距、组限和组中值 3、会求平均数(算数、加权和几何)、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性 4、会求极差、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理解标准差的性质 第三章概率与概率分布(选择、填空和计算) 1、理解事件、频率及概率,事件的相互关系,加法定理和乘法定理的运用 2、概率密度函数曲线的特点和大数定律 3、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概率函数和标准分布图像特征,会计算概率值 4、理解分位数的概念,弄清什么时候用单尾,什么时候用双尾 5、样本平均数差数的分布 第四章统计推断(计算) 1、无效假设和备择假设、显著水平、双尾检验和单尾检验、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会根据 小概率原理做出是否接受无效假设的判断 2、总体方差已知和未知情况下如何进行U检验 3、一个样本平均数的t检验(例4.5) 成组数据平均数比较的t检验(例4.6和4.7) 4、一个样本频率的假设检验(例4.11),知道连续性矫正 5、参数的区间估计(置信区间)和点估计

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题

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题 2.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 3.方差:用样本容量n来除离均差平方和,得到的平方和,称为方差 4.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就是标准差 5.标准误:即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是描述均数抽样分布的离散程度及衡量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 反映的是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 6.变异系数:将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平均数,得出的百分比就是变异系数 7.抽样:通常按相等的时间间隔对信号抽取样值的过程。 8.总体参数:所谓总体参数是指总体中对某变量的概括性描述。 9.样本统计量:样本统计量的概念很宽泛(譬如样本均值、样本中位数、样本方差等等),到现在 为止,不是所有的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分布的关系都能被确认,只是常见的一些统计量和总体分布之间 的关系已经被证明了。 10.正态分布:若随机变量X服从一个数学期望为μ、标准方差为σ2的高斯分布, 正态分布又名 高斯分布 11.假设测验:又称显著性检验,就是根据总体的理论分布和小概率原理,对未知或不完全知道的总 体提出两种彼此对立的假设,然后由样本的实际结果,经过一定的计算,做出在一定概率意义上应该 接受的那种假设的推断。 12.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13.小概率原理:一个事件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的话,那么它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但 在多次重复试验中几乎是必然发生的,数学上称之小概率原理。 15.决定系数:决定系数定义为相关系数r的平方 16.随机误差:在实际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其绝对值和符号无法预计的测量误差。 17.系统误差:它是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个被测尺寸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误差值的大小和 符号(正值或负值)保持不变;或者在条件变化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二.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在正态分布N(μ ;σ)中,如果σ相等而μ不等,则曲线平移, ( ) 2. 如果两个玉米品种的植株高度的平均数相同,我们可以认为这两个玉米品种是来自同一总体() 3. 当我们说两个处理平均数有显著差异时,则我们有99%的把握肯定它们来自不同总体. 4小概率原理是指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可以认为不可能发生() 5 激素处理水稻种子具有增产效应,现在在5个试验区内种植经过高、中、低三种剂量的激素处理的水稻种此试验称为三处理五重复试验() 6.系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用来计算试验精度。() 7.精确度就是指观察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8. 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是重复、随机、局部控制。() 9. 正交试验设计就是从全部组合的处理中随机选取部分组合进行试验。() 10.如果回归方程Y=3+1.5X的R2=0.64,则表明Y的总变异80%是X造成。() 三.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与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有什么不同? 2. 什么是小概率原理?在统计推断中有何 作用? 3. 什么是多重比较中的FISHER氏保护测验?4. 样本的方差计算中,为什么要离均差平方和 除以n-1而不是除以n? 5. 如果两个变量X和Y的相关系数小于0.5,是否它们就没有显著相关性? 6. 单尾测验与双尾测验有何异同?

培训资料生物统计学期末复习题库及答案.doc

第一章 填空 1.变量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 2.样本统计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3.生物统计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4.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大部分。 5.生物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和(现代推断统计学)3个阶段。 6.生物学研究中,一般将样本容量(n ≥30)称为大样本。 7.试验误差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判断 1.对于有限总体不必用统计推断方法。(×) 2.资料的精确性高,其准确性也一定高。(×) 3.在试验设计中,随机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完全消除。(∨) 4.统计学上的试验误差,通常指随机误差。(∨) 第二章 填空 1.资料按生物的性状特征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变量和(质量性状资料)变量。 2. 直方图适合于表示(连续变量)资料的次数分布。 3.变量的分布具有两个明显基本特征,即(集中性)和(离散性)。 4.反映变量集中性的特征数是(平均数),反映变量离散性的特征数是(变异数)。 5.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 )。 判断题 1. 计数资料也称连续性变量资料,计量资料也称非连续性变量资料。(×) 2. 条形图和多边形图均适合于表示计数资料的次数分布。(×) 3. 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4. 资料中出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最多一组的中点值,称为众数。(∨) 5. 变异系数是样本变量的绝对变异量。(×) 单项选择 1. 下列变量中属于非连续性变量的是( C ). A. 身高 B.体重 C.血型 D.血压 2. 对某鱼塘不同年龄鱼的尾数进行统计分析,可做成( A )图来表示. A. 条形 B.直方 C.多边形 D.折线 3. 关于平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B.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等. C. 正态分布的中位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D.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几何平均数均相等。 4. 如果对各观测值加上一个常数a ,其标准差( D )。 A. 扩大√a 倍 B.扩大a 倍 C.扩大a 2倍 D.不变 5. 比较大学生和幼儿园孩子身高的变异度,应采用的指标是( C )。 A. 标准差 B.方差 C.变异系数 D.平均数 第三章 12 2--∑∑n n x x )(

生物统计学第四版知识点总结

一、田间试验的特点 1、田间试验具有严格的地区性和季节性,试验周期长。 2、田间试验普遍存在试验误差 3、研究的对象和材料是农作物,以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反应作为试验指标研 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各项栽培技术或栽培条件的效果。 二、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 结果重演性、结果可靠性、条件先进代表性、目的明确性 三、单因素试验的处理数就是该因素的水平数。 四、例如:甲、乙、丙三品种与高、中、低三种施肥量的两因素试验处理组 合数是? 3因素3水平的处理组合数是? 多因素试验的处理数是各因素不同水平数的所有组合。 五、如进行一个喷施叶面肥的试验,如果设置两个叶面肥浓度,对照应为 喷施等量清水。 六、简单效应的计算 N 的简单效应为40-30=10 在N1水平下,P2与P1的简单效应为38-30=8;在N2水平下,P2与P1的简单效应为54-40=14。 七、平均效应的计算 P的主效(8+14)/2=11; N的主效(10+16)/2=13; 八、互作的计算 N与P的互作为(16-10)/2=3或(14-8)/2=3 九、田间试验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1、系统误差影响试 验的准确性,随机误差影响试验的精确性。2、准确度受系统误差影 响,也受随机误差影响;精确度受随机误差影响。3、若消除系统误 差,则精确度=准确度。) 十、小区面积扩大,误差降低,但扩大到一定程度,误差降低就不明显了。 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增加重复次数来降低误差。小区面积一般在 6-60m2,而示范小区面积不小于330m2 。 十一、通常情况下,狭长小区误差比方形小区误差小。 小区的长边必须与肥力梯度方向平行,即与肥力变化最大的方向平行。一般小区长宽比为3-10:1,甚至达20:1 十二、何时采用方形小区?(1)肥水试验;(2)边际效应值得重视的试验。 十三、一般小区面积较小的试验,重复次数可相应增多,可设3-6次重复; 小区面积较大的试验可设2-4次重复。 十四、将对照或早熟品种种在试验田四周,一般4行以上。目的?(目的是防止外来因素破坏及边际效应的影响。) 十五、算术平均数的主要特征 ?1、样本各观测值与平均数之差的和为零,即离均差之和为0。 2、离均差的平方和最小。 十六、【例3·1】在1、2、3、…、20这20个数字中随机抽取1个,求下列随机事件的概率。 (1)A=“抽得1个数字≤4”;

生物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生物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重庆西南大学 2012 至 2013 学年度第 2 期 生物统计学 试题(A ) 试题使用对象: 2011 级 专 业(本科) 命题人: 考试用时 120 分钟 答题方式采用: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正确无效假设的错误为统计假设测验的第一类错误。( ) 2、标准差为5,B 群体的标准差为12,B 群体的变异一定大于A 群体。( ) 3、一差异”是指仅允许处理不同,其它非处理因素都应保持不变。( ) 4、30位学生中有男生16位、女生14位,可推断该班男女生比例符合1∶1(已 知84.321,05.0=χ)。 ( ) 5、固定模型中所得的结论仅在于推断关于特定的处理,而随机模型中试验结论则将用于推断处理的总体。( ) 6、率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前,应该对资料数据作反正弦转换。( ) 7、比较前,应该先作F 测验。 ( ) 8、验中,测验统计假设H 00:μμ≥ ,对H A :μμ<0 时,显著水平为5%,则测验的αu 值为1.96( ) 9、行回归系数假设测验后,若接受H o :β=0,则表明X 、Y 两变数无相关关系。( ) 10、株高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30150±=±s y (厘米),果穗长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s y ±1030±=(厘米),可认为该玉米的株高性状比果穗性状变异大。 (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分别从总体方差为4和12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4的样本,样本平均数分别为3和2,在95%置信度下总体平均数差数的置信区间为( )。

A 、[-9.32,11.32] B 、[-4.16,6.16] C 、[-1.58,3.58] D 、都不是 2、态分布不具有下列哪种特征( )。 A 、左右对称 B 、单峰分布 C 、中间高、两头低 D 、概率处处相等 3、一个单因素6个水平、3次重复的完全随机设计进行方差分析,若按最小显著差数法进行多重比较,比较所用的标准误及计算最小显著差数时查表的自由度分别为( )。 A 、 2MSe/6 , 3 B 、 MSe/6 , 3 C 、 2MSe/3 , 12 D 、 MSe/3 , 12 4、已知),N(~x 2σμ,则x 在区间]96.1,[σμ+-∞的概率为( )。 A 、0.025 B 、0.975 C 、0.95 D 、0.05 5、 方差分析时,进行数据转换的目的是( )。 A. 误差方差同质 B. 处理效应与环境效应线性可加 C. 误差方差具有正态性 D. A 、B 、C 都对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 1、方差分析有哪些步骤? 2、统计假设是?统计假设分类及含义? 3、卡方检验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4、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步骤? 5、平均数有哪些?各用于什么情况? 四、计算题;(共4题、50分) 1、进行大豆等位酶Aph 的电泳分析,193份野生大豆、223份栽培大豆等位基因型的次数列于下表。试分析大豆Aph 等位酶的等位基因型频率是否因物种而不同。( 99 .52 05.0,2=χ, 81 .7205.0,3=χ)(10分) 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Aph 等位酶的等位基因型次数分布 物 种 等位基因型 1 2 3 野生大豆 29 68 96

初级生物统计学学习心得

高级生物统计学课程学习总结 摘要:经过一学期对生物统计学的学习,我对生物统计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本文主 要讲述了本学期学习生物统计之后,我对生物统计学的收获和体会。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 收获 体会 学习了黄老师讲授的《高级生物统计学》这门课程,我觉得自己又收获了不少。经过一学期对生物统计学的学习,我对生物统计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虽说我的专业是课程与 教学论,对生物统计学知识的运用较少,但我深信,于我自身,它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下面主要谈谈我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与感悟。 1.对生物统计学的认识 1.1生物统计学的概念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实际应用性非常强的综合性的学科。它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处理生物学中的各种数量资料,从而透过现象揭示生物学 本质的一门科学,是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基础工具。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 映整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推断总体特征,然后用生物学的语言加以描述的 工具。 从生物统计学的概念我们不难看出,生物统计是要我们根据部分所反映出来的性质,推断总体的性质,在推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定的出错概率,我们只是选择不同 的分析方法将这一概率降到最低。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设计试验,获取资料的方法,还提 供了整理资料,最后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因此,学好生物统计对我们以后设计试验,分 析试验数据,得出科学而精简的结论有很大帮助。 1.2生物统计学的重要性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有长远的历史,许多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应用发展而来,而且生物统计是一个极重要的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平台。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在这些突破性生 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生物统计学在这些领域被广泛应用,并显得日益重 要。生物统计学是生物领域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各种现象中 普遍存在着随机现象,大到整个生态系统,小到核苷酸序列,均受到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 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随机现象,而生物统计学正是从数量方面揭示大量随机现象中存在的必 然规律的学科。因此,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工具学科,它是生物科 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案。 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

生物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统计选择题 1,由于(1,研究对象本身的性质)造成我们所遇到的各种统计数据的不齐性。 2,研究某一品种小麦株高,因为该品种小麦是个极大的群体,其数量甚至于是个天文数字,该体属于(4,无限总体) 3,从总体中(2,随机抽出)一部分个体称为样本。 4,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获得一个样本的过程称为(3,抽样) 5,身高,体重,年龄这一类数据属于(3,连续型数据;1,度量数据) 6,每10个中男性人数,每亩麦田中杂草株数,喷洒农药后每100只害虫中死虫数等,这一类数据属于(1,离散型数据;2,计数数据) 7,把频数按其组值的顺序排列起来,称为(3,频数分布) 8,以组值作为一个边,相应的频数为另一个边,做成的连续矩形图称为(2,直方图)9,绘制(4,多边形图)的方法是在坐标平面内点上各点(中值,频数),以线段连接各点,最高和最低非零频数点与相邻零频数点相连。 10,累积频数图是根据(3,累积频数表)直接绘出的。 11,样本数据总和除以样本含量,称为(算数平均数 12,已知样本平方和为360,样本含量为10,以下4种结果中(2,6.0)是正确的标准差。 13,概率的古典定义是(2,基本事件数与事件总数之比) 14,下面第(2,概率是事物所固有的特性) 15,对于事件A和B,P(A∪B)等于(2,P(AB)) 16,对于事件A和事件B,P(A|B)等于(P(AB)/P(B)) 17,对于任意事件A和B,P(AB)等于(P(B)P(B|A)) 18,下述(3随机试验中所输入的变量)项称为随机变量 19,关于连续型随机变量,有以下4种提法,其中(1,可取某一区间内的任何数值)20,总体平均数可以用以下4种符号中的一种表示,它是(2,μ) 21,样本标准差可以用以下4种符号中的一种表示,它是(1,s) 22,在养鱼场中,A鱼塘的面积占10%,A鱼塘中鱼的发病率为1%,问从养鱼场中任意捕捞一条鱼,它既是A鱼塘,又是生病的鱼的概率是(4,0.003) 23,以下4点是描述连续型随机变量特征的,其中(2,f(x)=lim △x→0P(x

(完整word版)生物统计学复习资料(整理).docx

生物统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生物统计学的基本作用: 1)提供整理和描述数据资料的科学方法,确定某些性状和特征的数量特征。 2)判断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3)提供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 4)提供试验设计的一些重要原则 3.总体: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 4.个体:组成整体的基本单元 5.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 6.变量:相同性质的事物间表现差异性的某项特征。按其性质分为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变量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7.连续变量:表示在变量范围内可抽出某一范围的所有值 8.非连续变量:也称离散型变量,表示在变量数列中,仅能取得固定数值,并且通常是整数。 9.常数:是不能给予不同数值的变量,它代表事物特征和性质的数值,通常由变量计算而来,在一定过程中是不变的。 10.参数:对总体特征的度量 11.统计数:由测定样本的全部重复观测值算得的描述样本的特征的数。 12.效应:试验因素相对独立的作用 13.误差:是试验中不可控因素所引起的观测值偏离真值的差异 14.随机误差:由于试验中许多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的试验结果与真实结 果之间的差异,不可避免。 15.系统误差:由于试验处理以外的其他条件明显不一致所产生的带有倾向性或 定向性的偏差,可避免。 16.错误:是指在试验过程中,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差错。 17.准确性:在调查或试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真实值接近程度 18.精确性:指调查或试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程度的 大小。 第二章 1.次数分布:在不同区间内变量出现的次数所构成的分布。 2.资料根据生物的形状特性,可分为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

生物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重庆西南大学 2012 至 2013 学年度第 2 期 生物统计学 试题(A ) 试题使用对象: 2011 级 专业(本科) 命题人: 考试用时 120 分钟 答题方式采用: 闭卷 说明:1、答题请使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圆珠笔在答题纸上书写工整. 2、考生应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卷上答题作废.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正确无效假设的错误为统计假设测验的第一类错误。( ) 2、标准差为5,B 群体的标准差为12,B 群体的变异一定大于A 群体。( ) 3、一差异”是指仅允许处理不同,其它非处理因素都应保持不变。( ) 4、30位学生中有男生16位、女生14位,可推断该班男女生比例符合1∶1 (已知84.321,05.0=χ)。 ( ) 5、固定模型中所得的结论仅在于推断关于特定的处理,而随机模型中试验结论则将用于推断处理的总体。( ) 6、率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前,应该对资料数据作反正弦转换。( ) 7、比较前,应该先作F 测验。 ( ) 8、验中,测验统计假设H 00:μμ≥ ,对H A :μμ<0 时,显著水平为5%,则测验的αu 值为1.96( ) 9、行回归系数假设测验后,若接受H o :β=0,则表明X 、Y 两变数无相关关系。 ( ) 10、株高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30150±=±s y (厘米),果穗长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s y ±1030±=(厘米),可认为该玉米的株高性状比果穗性状变异大。 (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分别从总体方差为4和12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4的样本,样本平均数分别为3和2,在95%置信度下总体平均数差数的置信区间为( )。 A 、[-9.32,11.32] B 、[-4.16,6.16]

生物统计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考试轮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编号 考试课程:[120770] 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命题负责人曾汉元 适用对象: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15级审查人签字 考核方式:上机考试试卷类型:A卷时量:15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答案中要求保留必要的计算和推理过程,全部答案保存为一个Word文档,文件名 为学号最后两位数+姓名。考试结束后不要关机。提交答卷后,请到主机看一下是否提交成功。第1题12分,第3题5分,第10题13分,其余的题各10分。 1、下表为某大学96位男生的体重测定结果(单位:kg),请根据资料分别计算以下指标:(1)算术平均数;(2)几何平均数;(3)中位数;(4)众数;(5)极差;(6)方差;(7)标准差;(8)变异系数;(9)标准误。(10) 绘制各体重分布柱形图。 66 69 64 65 64 66 70 64 59 67 66 66 60 66 65 61 61 66 67 68 62 63 70 65 64 66 68 64 63 60 60 66 65 61 61 66 59 66 65 63 58 66 66 68 64 65 71 61 62 69 70 68 65 63 66 65 67 66 74 64 70 64 59 67 66 66 60 66 65 61 61 66 67 68 62 63 70 65 64 66 68 64 63 60 60 66 65 61 61 66 59 66 65 63 58 66 2、已知1000株水稻的株高服从正态分布N(97,3 2),求: (1)株高在94cm以上的概率? (2)株高在90~99cm之间的概率? (3)株高在多少cm之间的中间概率占全体的99%? 3.已知某批30个小麦样品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4.5%,σ=2.50%,试进行95%置信度下的蛋白质含量的区间估计和点估计。 4、有一大麦杂交组合,F2代的芒性状表型有钩芒、长芒和短芒三种,观察计得其株数依次分别为348、11 5、157,试检验其比率是否符合9:3:4的理论比率。 5、某医院用某种中药治疗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现将血红蛋白含量(g/L)变化的数据列在下面,假定资料满足各种假设测验所要求的前提条件,问:治疗前后之间的差别有无显著性意义? 患者编号 1 2 3 4 5 6 7 治疗前血红蛋白含量65 75 50 76 65 72 68 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82 112 125 85 80 105 128

统计学考试要点整理

2010级3班整理生物统计学基础知识整理 生物统计学整理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本文档仅供参考,仍有不足,有许多名词没有交待,需自己补充。本资料与课本,课后习题册搭配使用效果更好,有疑问联系大正 1生物统计学:是一门探讨如何从事生物学实验研究的设计,取样,分析,资料整理与推 论的科学.是数理统计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它是应用数理统计的 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一门学科, 属于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 2总体:统计学研究的全部对象叫做总体,分为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 3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成员称为个体。 4样本:总体的一部分称为样本 5样本含量:样本内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含量 6抽样:从总体中获得样本的过程。 7连续性数据:与某种标准做比较所得到的数据称为连续型数据,又称为度量数据 8离散型数据:由记录不同类别个体的数目所得到的数据,称为离散型数据 9变量的方法:对连续性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通常称为变量的方法 10属性的方法:对离散型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 11对于数据的变异程度,经常使用的度量方法有三中,1 范围或称为极差 2 平均离差 3 标准离差或称为标准差 12概率论:研究偶然现象本身规律性的科学 13统计学:基于实际观测结果,利用概率论得出的规律,揭示偶然性中所寄寓的必然性 的科学 14随机实验:在我们做第一次观测时,并不能准确得知下一次的结果,这样的实验叫做随机实验 随机误差:试验过程中,由于各种无法控制的随机因素所引起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偏差,称之为随机误差。 15基本事件:试验的每一最基本结果用小写拉丁字母表示

2.什么叫总体?什么叫样本?为什么要抽样?怎样抽样? 1)总体:统计学研究的全部对象叫做总体,分为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 2)样本:总体的一部分称为样本 3)从总体中获得样本的过程称为抽样,抽样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样本的 研究,推断其总体。生物统计学中往往总体数目是无限个,为方便研究总 体特征需要抽样。 4)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必须都一样,不能带有偏见,我们得到的样本应该是该市总体的一部分,需要进行随机 抽样。随机抽样的方法很多,例如抽签,拈阄等。最好方法是使用随机数 字表进行抽样。 5)随即数字表抽样步骤:第一步,闭上眼睛用铅笔在随机数字表上任意 点上一点,假若点到奇数,就用第一页表;假若点到偶数,就用第二页表。 第二步,在选定的那一页上,在点一次,决定从那个字开始。决定开始以 后进行读书(例如,总体有 4728 个个体,那就四位数字为一节读下去,

生物统计学模拟试题4

一、名词解释(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完全随机设计 2.重复 3.试验处理 4.独立性检验 5.Ⅰ型错误 6.自由度 7.标准正态分布 8.交互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在生物统计中,样本容量记为n 。关于大样本描述正确的是( ) A. n<20 B. n<30 C. n>20 D. n>30 2.关于系统误差描述正确的是( ) A.由许多人力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差异,在试验中难以消除。 B.由许多人力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差异,在试验中可以消除。 C.由试验处理间非试验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在试验中可以消除。 D.由试验处理间非试验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在试验中难以消除。 3.在多个处理比较的试验研究中,当处理数大于3时,各处理重复数的估计原则是( ) A. df e ≥5 B. df e ≥12 C. df e ≥20 D. df e ≥30 4.关于计数资料描述正确的是( ) A.计数资料的观察值只能是整数,它们之间的变异是连续的。 B.计数资料的观察值不一定是整数,它们之间的变异是连续的。 C.计数资料的观察值只能是整数,它们之间的变异是不连续的。 D.计数资料的观察值不一定是整数,它们之间的变异是不连续的。 5.在直线回归分析中,回归自由度等于 ( ) A.1 B.2 C.3 D.4 6.某猪场用80头猪检验某种疫苗是否有预防效果。注射疫苗的44头中有 12头发病,32头未发病;未注射的36头中有22头发病,14头未发病。在进行独立性检验时,其注射疫苗组的理论发病数为( ) A.18.7 B.25.3 C.15.3 D.20.7 7.研究发现,在标准化饲养管理条件下,某种家禽出壳重与上市重的直线回归方程为 (单位:g )。如果该家禽出壳重每增加1g ,则上市重增加( ) A.580.8 g B.22.2 g C.558.6 g D.603 g 8.决定系数r 2的取值范围是( ) A.-1,1 B. -1,0 C.0,1 D.-∞,+∞ 9.可估计和减少试验误差的手段是( ) A. 局部控制 B. 随机 C. 重复 D. 唯一差异原则 10.在单因素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中,总变异是指( ) A.全部测量值与各组均数之间的差异。 x y 2.228.580?+=

生物统计学期末复习题库精细版.doc

第一章 填空 1.变量按其性质可以分为( )变量和( )变量。 2.样本统计数是总体( )的估计值。 3.生物统计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的一门学科。 4.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和()两大部分。 5.生物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和()3个阶段。 6.生物学研究中,一般将样本容量()称为大样本。 7.试验误差可以分为()和()两类。 判断 1.对于有限总体不必用统计推断方法。() 2.资料的精确性高,其准确性也一定高。() 3.在试验设计中,随机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完全消除。() 4.统计学上的试验误差,通常指随机误差。() 第二章 填空 1.资料按生物的性状特征可分为()变量和()变量。 2. 直方图适合于表示()资料的次数分布。 3.变量的分布具有两个明显基本特征,即()和()。 4.反映变量集中性的特征数是(),反映变量离散性的特征数是()。 5.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 )。 判断题 1. 计数资料也称连续性变量资料,计量资料也称非连续性变量资料。() 2. 条形图和多边形图均适合于表示计数资料的次数分布。() 3. 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4. 资料中出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最多一组的中点值,称为众数。() 5. 变异系数是样本变量的绝对变异量。() 单项选择 1. 下列变量中属于非连续性变量的是(). A. 身高 B.体重 C.血型 D.血压 2. 对某鱼塘不同年龄鱼的尾数进行统计分析,可做成()图来表示. A. 条形 B.直方 C.多边形 D.折线 3. 关于平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B.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等. C. 正态分布的中位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D.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几何平均数均相等。 12 2--∑∑n n x x )(

《生物统计学-2019》复习题

《生物统计学》复习题 1.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有两大类:(因果关系),(平行关系) 2.在统计学中,常见平均数主要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3.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 1 ) (2 --= ∑n X X S ) 4.小概率事件原理是指(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人为的认为不会发生) 5.在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时,一个变量X 确定,Y 是随着X 变化而变化,两变量呈因果关系,则X 称为(自变量),Y 称为(因变量) ADCAA BABCB DADBB ADBCB 1、下列数值属于参数的是: A 、总体平均数 B 、自变量 C 、依变量 D 、样本平均数 2、 下面一组数据中属于计量资料的是 A 、产品合格数 B 、抽样的样品数 C 、病人的治愈数 D 、产品的合格率 3、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一个变数10的离均差是2,那么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A 、12 B 、10 C 、8 D 、2 4、变异系数是衡量样本资料 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A 、变异 B 、同一 C 、集中 D 、分布 5、方差分析适合于, 数据资料的均数假设检验。 A 、两组以上 B 、两组 C 、一组 D 、任何 6、在t 检验时,如果t = t 0、01 ,此差异是: A 、显著水平 B 、极显著水平 C 、无显著差异 D 、没法判断 7、 生物统计中t 检验常用来检验 A 、两均数差异比较 B 、两个数差异比较 C 、两总体差异比较 D 、多组数据差异比较 8、平均数是反映数据资料 性的代表值。 A 、变异性 B 、集中性 C 、差异性 D 、独立性 9、在假设检验中,是以 为前提。 A 、 肯定假设 B 、备择假设 C 、 无效假设 D 、有效假设 10、抽取样本的基本首要原则是 A 、统一性原则 B 、随机性原则 C 、完全性原则 D 、重复性原则 11、统计学研究的事件属于 事件。 A 、不可能事件 B 、必然事件 C 、小概率事件 D 、随机事件 12、下列属于大样本的是 A 、40 B 、30 C 、20 D 、10 13、一组数据有9个样本,其样本标准差是0.96,该组数据的标本标准误(差)是 A 、0.11 B 、8.64 C 、2.88 D 、0.32 14、在假设检验中,计算的统计量与事件发生的概率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 A 、正比关系 B 、反比关系 C 、加减关系 D 、没有关系 15、在方差分析中,已知总自由度是15,组间自由度是3,组内自由度是 A 、18 B 、12 C 、10 D 、5 16、已知数据资料有10对数据,并呈线性回归关系,它的总自由度、回归自由度和残差自由度分别是 A 、9、1和8 B 、1、8和9 C 、8、1和9 D 、 9、8和1 18、下列那种措施是减少统计误差的主要方法。 A 、提高准确度 B 、提高精确度 C 、减少样本容量 D 、增加样本容量 19、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常用的方法是

生物统计学 复习资料

目录 计算部分 (1) 第一章 (1) 第二章 (2) 第三章 (5) 第四章 (7) 第五章 (9) 第六章 (9) 第八章 (12) 第十章 (13) 操作部分 (14) 一、T test (14) 1、One-sample T Test (14) 2、Independent T test (14) 3、paired-samples T Test (15) 二、ANOV A (15) 1、One-Way ANOV A (15) 2、Univariate (16) 三、Correlate and Regression (16) 1、Correlate (16) 2、Regression (17)

生物统计学 计算部分 第一章 1、次数分布表 统计表由标题、横标目、纵标目、线条、数字及合计构成,其基本格式如下表: 表2-3 50枚受精种蛋出雏天数的次数分布表 2、求全距、组距、组中值 全距:资料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又称为极差(range ),用R 表示,即 R=Max(x)-Min(x) 本例 R =65.0-37.0=28.0(kg ) 组距:每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全距和组数的比值)记为 i 。分组时要求各组的组距相等。 组距(i)=全距/组数 本例 i =28.0/10≈3.0 组中值=(组下限+组上限)/2=组下限+1/ 2组距=组上限-1/2组距 3、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计算 平均数: (直接法) (加权法)(组中值*频数) 样本标准差: n x n x x x x n i i n ∑ ==+++=1 21 ∑ ∑∑ ∑ = =++++++===f fx f x f f f f x f x f x f x k i i k i i i k k k 11 212211

《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

《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 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21分) 1.设总体服从),(2 σμN ,其中μ未知,当检验0H :220σσ=,A H :220σσ≠时,应选 择统计量________。 A. 2 (1)n S σ- B. 2 20(1)n S σ- X X 2.设123,,X X X 是总体2 ( , )N μσ的样本,μ已知,2 σ未知,则下面不是统计量的是_____。 A. 123X X X +- B. 41i i X μ=-∑ C. 2 1X σ+ D. 4 2 1 i i X =∑ 3.设随机变量~(0,1)X N ,X 的分布函数为()x Φ,则( 2)P X >的值为_______。 A. ()212-Φ???? B. ()221Φ- C. ()22-Φ D. ()122-Φ 4.假设每升饮水中的大肠杆菌数服从参数为μ的泊松分布,则每升饮水中有3个大肠杆菌的概率是________。 A.63e μ μ- B.36e μ μ- C.36e μ μ- D. 316 e μ μ- 5.在假设检验中,显著性水平α的意义是_______。 A. 原假设0H 成立,经检验不能拒绝的概率 B. 原假设0H 不成立,经检验不能拒绝的概率 C. 原假设0H 成立,经检验被拒绝的概率 D. 原假设0H 不成立,经检验被拒绝的概率 6.单侧检验比双侧检验的效率高的原因是________。 A .单侧检验只检验一侧 B .单侧检验利用了另一侧是不可能的这一已知条件 C .单侧检验计算工作量比双侧检验小一半 D. 在同条件下双侧检验所需的样本容量比单侧检验高一倍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程度的大小应采用_____。 A .样本平均数 B. 样本方差 C. 样本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生物统计学复习资料-17页精选文档

第一章 1.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是数理统计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它是应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一门学科。属于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应用数学。 2.统计学(Statistics)是把数学的语言引入具体的科学领域,将所研究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是收集、分析、列示和解释数据的一门科学。 3.生物统计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4.生物统计学的基本类容: 试验设计:如何合理地进行调查或试验设计 统计分析:如何科学地整理、分析所收集来的具有变异的资料,揭示出隐藏其内部的规律性。 5.生物统计学的基本作用: 提供整理和描述数据资料的科学方法,确定某些性状和特性的数量特征。 运用显著检验,判断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或可行性。 提供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 ④提供试验设计的的一些重要原则。 6.常用的统计学术语: 一.总体与样本 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总体有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组成总体的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总体中的一部分) 构成样本的每个个体称为样本单位;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叫样本容量或样本大小,

样本容量常记为n。一般在物学研究中,通常n<30的样本叫小样本,n ≥30的样本叫大样本。 二、参数与统计数 描述总体特征的数量称为参数,也称参量。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参数,例如用μ表示总体平均数,用σ表示总体标准差; 描述样本特征的数量称为统计数,也称统计量。常用英文字母表示统计数,例如用X-表示样本平均数,用S表示样本标准差。 三、变量与常数 变量,或变数,指相同性质的事物间表现差异性或差异特征的数据。 常数,表示能代表事物特征和性质的数值,通常由变量计算而来,在一定过程中是不变的。 变量包括定量变量和定性变量,定性变量又可分为连续变量(可以有任何小数出现)和非连续变量(只有整数出现)。 四、效应与互作 通过施加试验处理,引起试验差异的作用称为效应。效应有正效应与负效应之分。 互作,又叫连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互作也有正效应(协同作用)与负效应(拮抗作用)之分。 五、误差与错误 效应 随机误差,抽样误差,偶然误差 变异 误差系统误差,片面误差

生物统计学学习心得

生物统计学学习心得 13生科张林进2013083542 大多数人对生统望而却步,我认为只要肯下工夫,其实并不是那么难,当然这是针对平时点滴而不是临时抱佛脚。首先我觉得要想课堂上更好跟上老师的思路和进度,预习很重要,这是众所周知的,有没有预习在课上将是天差地别。生物统计学是一门理科思维很强的学科,有些内容很难理解,这时就需要我们做好预习准备,先对知识点有个了解,能理解最好,这样课堂上的听课效率会更高。然后我觉得为了更好的巩固知识内容,多做练很有必要。通过做题我们会知道我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其次我觉得应用Excel 操作习题具有方便、准确等优点。每次做练习的时候,只要点一下数据分析并进行相关的操作,马上好多数据表格都出来了。我每次都先按照书上的做法做题,然后和用Excel的操作对比,看一下有没有出入,以确定我做出答案的准确性。虽然这门课程我学习的不是很好,但我不否认这门课程的价值。或多或少我们都应该学到点什么。 这门课让我学到了很多,老师不仅深入浅出的讲授书本内容,有时还教会我们一些道理,比如以后出社会得注意的问题、平时的学习习惯和实验中的一些点滴等等。现在进入期末复习阶段了,本来生物统计学是一门难度比较大的学科,所以期末复习变得更加紧张,所以我会好好对待这门牛逼的科学! 假如我是老师我会怎么讲授这门课程

首先我对老师这个职业是很尊敬的,一个个人才的出现真实老师的辛勤劳动。假如我是这门课程老师,我会和学生通过课堂上语言上的沟通来提高对生物统计学这门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通过平时课堂作业的方式来提高动脑能力,坚决杜绝作业抄袭的情况,或多或少来一些笑话提高课堂的气氛,对于基础知识点认真解释,保证学生能听的懂,能自己完成课堂作业,能够理解课本例题。以上是我的一些讲课方式。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