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3、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1、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实像)
实验课题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及其性质检验。
2、培养学生探究自然、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实验课题
凸透镜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
2、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
凸透镜及底座、蜡烛及底座、火柴
实验步骤
1、成像作用:把纸屏对着窗户,凸透镜放在纸屏和窗户之间;向左(右)移动凸透镜,观察纸屏上出现什么?
2、成像规律:(1)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立在桌子上,使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致相同。(2)适当调整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能看到蜡烛的像?像是什么样的?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氧气的的制取过程及性质
实验器材
试管、导气管、棉花、高锰酸钾、酒精灯、铁架台、药匙、广口瓶、火柴、细铁丝、木炭、镊子、燃烧匙、水槽。
实验步骤
1、组装试管、导气管。
2、检查气密性。将导气管放入水槽,用双手握住试管,水槽里有气泡冒出即可。
3、制取氧气:把适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松软的棉花塞住试管口。装上导气管,将试管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管口低于管底。加热制取氧气,用排水吸气法收集氧气。
实验课题
日食和月食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地球的日月食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探究自然、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套)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套)
直接提升重物的力(N)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力(N)
我们的发现
实验结论:滑轮组不但能够的方向,而且能够,滑轮组
中越省力。
科学实验报告单6
六年级上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
实验目的:斜面能够省力。斜面坡度越平缓越省力。
实验器材:斜面仪一套、1盒钩码、1个测力计
实验步骤:
科学实验报告单4
六年级上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动滑轮作用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动滑轮能够省力。
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
实验步骤:
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动滑轮下挂不同数量的钩码。然后做好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
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1根导线 、指南针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
2、在桌面上放一个指南针,使指针保持正常。
3、做一个线圈(10圈左右在)。
4、给线圈通上电,然后移向指南针,改变不同的放法,看看线圈如何放,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3、在四边形框架里面加两根斜杠,再试一试稳定性。与不加斜杠时的框架比一比,哪个坚固。
4、作一个正方体框架,试一试稳定性。
5、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根斜杠试一试稳定性。
6、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根直杠试一试稳定性。

六年级科学下册素材 实验报告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素材   实验报告    教科版
步骤和方法
1.
师介绍沉淀、过滤的方法。
2.
3.
生用课前准备的简易的过滤装置做净化污水的实验。
4.
实验现象
污水经过沉淀和过滤不能达到自来水的洁净程度,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
实验结论
1、水污染主要是造成的。
2、污水经过才能使用
实验现象
1、放大镜能把食盐、味精、白糖、矿物晶体像放大。2、用滴管把浓食盐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后玻璃片上留下晶体。
实验结论
1.
放大镜能下的食盐、味精、白糖、矿物晶体是
2.
3.
用滴管把浓食盐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后玻璃片上留下了。
4.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班级
组别
第组
时间
学生
实验名称
【实验报告】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班级
组别
第组
时间
学生
实验名称
放大镜
实验器材
放大镜、柱形球形的器皿、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照片、塑料薄膜、铁丝、电视机屏幕。
步骤和方法
1.
观察放大镜的构成。2、使用放大镜的方法:目不动
2.
①镜动,物不动;②物动,镜不动
放大镜的特点。(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槽的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是主要原因。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班级
组别
第组
时间
学生
实验名称
日食和月食
实验器材
手电筒、乒乓球、玻璃球。
步骤和方法
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
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索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的根和茎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根和茎在吸收和运输水分和养分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1、植物的根和茎。

2、培养皿。

3、纸巾。

4、墨水或染料。

5、放大镜或显微镜。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

将植物的根和茎分别放入两个培养皿中,加入足够的水,使水完全覆盖根和茎。

2、在另一个培养皿中放入纸巾,用墨水或染料浸泡,制作成“染色纸”。

3、将染色纸放在植物的茎旁边,以便在后续的观察中对比。

4、每天观察并记录根和茎的情况,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根和茎的内部结构。

5、在实验进行一周后,取出染色纸,观察纸巾上的染色情况,并与植物的根和茎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经过一周的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的根和茎在吸收和运输水分和养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染色纸的对比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植物的茎部没有染色,而根部分布着一些染色的痕迹,这说明水分和养分是通过根部分布到植物各部分的。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和茎在吸收和运输水分和养分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根部的特殊结构使其能够有效地吸收水分和养分,而茎部则负责将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以维持植物的生长。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生命过程和生长规律,也让我们更加敬畏自然的奥妙和伟大。

同时,这个实验也让我们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它能帮助我们揭示事物的本质,解答我们的疑问,让我们对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实验过程中的细致观察和记录也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比和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更为准确和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总的来说,这次实验让我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能更加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课题:放大镜下的发现学校:实验时间:小构成员: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械:放大镜、报纸、书籍、树叶、电脑放大镜2只【3X、5X各一】/每组实验原理: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察看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渐渐向外挪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察看报纸、书籍,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3、用放大镜察看电脑、电视机的屏幕。

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察看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

实验结果:放大镜能够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特色学校:实验时间:小构成员: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械: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猜想: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一样于一般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有较大差别。

实验步骤: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四周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平均,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察看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

实验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沿薄,拥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实验结果:放大镜的镜片特色是透明、中央厚、边沿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拥有相同特色的器物,都拥有放大功能。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实验时间:小构成员: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器械:不一样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实验原理:经过察看、记录和丈量,能够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察看布、邮票的某局部,并把察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实验现象:同一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必定的。

实验结果:经过察看、丈量和计算,算出了不一样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2023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2

2023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2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型
实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剪刀、投影仪及屏幕
实验目的: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联系,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观测的形状
环节: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
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
图一图二
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射它们,观测记录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观测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观测到的“北斗星”
的形状;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观测
“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

结论:我认为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离我们有远有近;
星座其实是距离不同的、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幕上排列的图像。

指导教师:评估等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完整)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完整)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时间 3.22----4.20 实验名称月相实验器材:记录纸、铅笔我的猜测: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步骤:1、观察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即使遇到多云,也进行观察2、我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如下,记录时间是每天相同的时刻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我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具有规律性的,上半月左暗右明,明亮部分逐渐增大;下半月左明右暗,明亮部分逐渐减小直至完全变暗.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时间实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型实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剪刀、投影仪及屏幕我的猜测: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联系,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观察的形状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图一图二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射它们,观察记录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观察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北斗星”的形状;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观察“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结论:我认为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离我们有远有近;星座其实是距离不同的、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幕上排列的图像.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结论:不同器官的细胞因为功能不同,也是不同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8)
六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目的:大自然水域里的水,生活着众多微生物
实验器材:显微镜1台、烧杯2只、鱼缸1只、滴管1支、载玻片2片
盖玻片2片、医用棉球若干个
实验步骤:
1、取一烧杯校沟里的自然水,存放在教室里,由于是不流动的水,水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多;
2、用放大镜观察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3、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白糖晶体的形状是,碱面晶体的形状
是,味精晶体的形状是。
实验结论:每种晶体的形状都很。
科学实验报告单(4)
六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怎样放得更大(做个简易显微镜)
实验目的: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知道两个放大镜重叠,移动开距离,就可以放得更大,显微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实验目的:日食、月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日、月、地三个星体
位于不同的位置形成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1只、乒乓球1只、玻璃球1只
实验步骤:
1、手电筒代表太阳,玻璃球代表月球,乒乓球代表地球,
2、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
3、观察太阳不动,地球和月球在运行时,阴影光线分别在“月面”和“地面”形成的景象
实验步骤:
1、安放好显微镜,对光,调焦,
2、将要观察的洋葱表皮细胞切片,放到载物台上,对准镜头调焦,得到清晰的图像;
3、将要观察的血液细胞切片,放到载物台上,同样调焦,对光观察血液细胞的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
时间 3.22----4.20 实验名称月相
实验器材:记录纸、铅笔
我的猜测: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步骤:1、观察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即使遇到多云,也进行观察2、我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如下,记录时间是每天相同的时刻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我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具有规律性的,上半月左暗右明,明亮部分逐渐增大;下半月左明右暗,明亮部分逐渐减小直至完全变暗。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待改进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型
实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剪刀、投影仪及屏幕
我的猜测: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联系,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观察的形状
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
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
图一图二
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射它们,观察记录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观察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北斗星”
的形状;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观察
“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

结论:我认为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离我们有远有近;
星座其实是距离不同的、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幕上排列的图像。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待改进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